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红楼之淡定宝钗-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了半日,一个穿着紫衣的姑娘出来后,小太监便高声喊道:“五品江政同知薛谦之女薛氏!”薛宝钗走上前,小太监看了她一眼,指着身后的屋子说道:“进去罢。”

    宝钗道了谢,跨进屋里,只见屋里坐着一个四五十岁的嬷嬷,面容生得十分严肃,宝钗又看她衣饰,见是一个五官女官,便向她行了一个万福礼,那嬷嬷抬头看了她一眼说道:“报上姓名。”宝钗惴惴不安的低声说道:“五品江政同知薛谦之女薛氏。”

    那嬷嬷便在一本册子上勾了一下,却仍是坐在座上,只对宝钗说道:“姑娘走两步我看看。”宝钗被她看得浑身不自在,又不得不做,便走了两步,再转身时那嬷嬷仍是一脸的严肃,嬷嬷又道:“姑娘说两句吉祥话来听听。”宝钗便随意说了两句吉祥话,那嬷嬷便对宝钗说道:“等会子多有得罪姑娘,只是历代进宫的女人都是打这么过来的,还请姑娘担待。”

    宝钗红了脸,从手腕上褪下一个一对绞丝金镯悄悄给她,那嬷嬷不动声色的收下了,便令宝钗解了衣衫,内中细节自不必一一细提,只说验完后,宝钗眼角含着泪出了屋子,莺儿迎了上来扶住宝钗,低声问道:“姑娘觉着如何了?”宝钗活了两世也不曾受过此等委屈,只是也无法辩白,况且这里的女子都被如此对待,便只摇摇头不语,一时又有太监引着她们坐了骡车往一个院子里去了。

    只说那院里站了十几位女子,薛宝钗意外还见着了探春,那探春跟平日一般的打扮,见了宝钗两人随意说了几句话,只因人多口杂便未多说,如此过了三日,宝钗跟一十二位女子都歇在此院,院里有几个嬷嬷照护,中途也有女子被送进来,也被女子被喊出去的,如此到第三日,有一位总管模样的太监带了几个太监进来集合了众位秀女,这些便是来唱花名册的公公,若是落了初选的女子便可离宫,宝钗见了心道薛父说已早是打点好了的,想来唱完名册,便可家去了,因此连日来阴郁的心便欢快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宝姐姐进宫啦~~这一章宝姐夫也出场啦,不过怎么觉得好像有点呆啊。

 62第63章

    那走进院内的太监总管扫视了众位参选秀女一眼;便慢悠悠的翻开花名册说道:“念到名字的秀女们请出列,第一个,河北指挥使向之安之女,第二个礼部正六品侍郎郭怀梅之女;第三个安州宣抚使司同知张竣之女……”

    陆续念了七八人之后,薛宝钗渐渐安心下来,在家时那教导的杨嬷嬷便早已说过,三年一次的选秀女,初选时不过择取十人左右,就算偶有意外,也不会超出十五人;这十位秀女家世排在第一位,余下才是品行相貌;薛家不过是皇商的身份,在这群秀女当中微不足道,如今已经报出大半名额,那机率自然也便越发小了。

    这时,只听那总管又念道:“工部正六品员外郎贾政之女!”宝钗抬头向贾探春看去,只见她已经低头走了出来,宝钗心内有些苦涩,原著当中探春远嫁海外,这世她已猜不出探春的结局,过了初选的女子们,不是入宫被封为后妃,便是指婚宗室。

    这时,那总管又道:“最后一位,五品江政同知薛谦之女。”正看着探春的薛宝钗一时好比当头棒喝,原以为是自己幻听,便立在原地未动,总管向着秀女们扫视一眼高声又道:“薛谦之女何在?”听清之后,宝钗如同遭了一个惊雷,一时口不能言,两腿犹如灌铅一般,总管见还未有人出列,便加重声音喊道:“薛谦之女何在?”

    这时一旁的贾探春已向宝钗看了数眼,宝钗茫然失措的走出来,总管看了她一眼说道:“你便是薛氏?”宝钗福了福身,满面苍白的答道:“臣女正是薛氏。”

    总管问道:“咱家连喊数声,为何不答?”宝钗低声答道:“还请总管赎罪,臣女一时未曾听清。”

    按照宫规,如今已过初选的女子便不再唤秀女,而称呼其为贵女,那总管便又说道:“薛贵女一时未听清咱家的话也无碍,只是日后见了圣上中宫,可千万要仔细一些。”

    宝钗又行了一礼,红着眼眶回道:“多谢总管指教,臣女省得了。”

    那总管也不曾再为难她,只叫两个小太监领着十位贵女们上了马车,马车便向着内宫驶去,不提一路上宝钗是如何的六神无主,只说马车使到一处宫殿,那宫殿上悬着一块牌匾,上面书写着储秀宫三个大字,众位贵女们下了马车,进了殿内,只见殿内是个二进的院子,两侧配有副殿,过了二门,便是此后一个多月内贵女们所住的院子,除了主殿,东西两边共有二十余间房屋,院内站的便是众位贵女们所带的丫鬟,莺儿看到宝钗进来,张了张嘴,却未喊出声来,只两眼含泪的看着她。

    院内还站了两位五品女官,看起大约四十上下的年龄,并有十余个年龄不等的宫女,一个中量身材的嬷嬷姓李,一圆脸宽额的姓程,那李嬷嬷面相十分和善,见了贵女们先行了一礼,说道:“奴婢等人奉中宫懿旨,总司储秀宫之事,日后贵女们有何事找我或程嬷嬷皆可。”李嬷嬷笑了笑又对众人说道:“诸位都是有福气的人,已是一脚踏进富贵里,只是我心知贵女们在家里千娇万贵,然而储秀宫内人手毕竟有限,若有照顾不到的,还请担待一二,日后贵女们便要在此宫同住月余,都是同进的姊妹们,或有性格不同遇到一处的,也请忍耐些,还望彼此好生相处。”

    众贵女都道了一个是,李嬷嬷又笑着道:“今日贵女们想必也乏了,且先歇下养足了精神,自明日开始便有教习嬷嬷来教导贵女们宫规。”

    贵女们向着李嬷嬷行了一礼各自散了,之后便是分房,探春分到东边第六间,宝钗分到西边第三间,正是夏日,西晒得厉害,屋里似火炉一般闷热,一旁莺儿连忙上前扶住宝钗进了房,且关了房门,只此时无外人在场,宝钗直觉两腿发软,忙坐到一旁的椅上,不想却拌倒了茶几上的茶盅,外头还未离去的李嬷嬷听到茶盅打碎的声响,便隔着门问道:“怎的打翻了茶盅,薛贵女可是要吃茶?”

    莺儿慌忙朝外说道:“嬷嬷赎罪,原是我不当心才打翻了茶盅。”外头的嬷嬷停顿一下,才又道:“一个茶盅倒不值甚么,只是切莫伤了贵女。”说着便要喊人来扫茶盅碎片,莺儿忙道:“不必劳烦,我自来收拾就是了。”嬷嬷又道:“你是贵女身边贴身的人,这等粗事如何好叫你来动手,自有宫女们来收拾就是了。”

    莺儿无奈,只得开了房门,那李嬷嬷便跟着一个宫女走了进来,李嬷嬷扫了地上一眼,又看着宝钗问道:“薛贵女可有伤到?”薛宝钗轻声说道:“多谢嬷嬷关心,并不曾伤到。”那李嬷嬷点头,指使着宫女扫了碎片,自带上房门离去。

    待人离去后,宝钗的泪珠如断线的珠子一般落下,莺儿陪着落泪,又劝道:“姑娘别担心,先时家里杨嬷嬷已经说了,这不过是初选,此外还有二选,三选呢,咱们也未必就会留在这儿。”宝钗不答话,却心知肚明,过了初选的人,即便不是进为后妃,也是被指婚给皇室宗亲,然而这两样都不是她所期许的,眼下紧要的是家里未等到她回去,王氏不知该担忧甚什么样了,一想至此,宝钗越发不安。

    且说薛家这头,薛谦一大早便骑了马领着下人们等在皇宫后街,只是等了半日,不时有别家落选的女子被送出来,却仍然不见宝钗,他心内不安,打发小厮去询问,却一直没有消息,过了午时,去打听的小厮回来说道:“老爷,我打了一位公公打听,他说落选的女子已全部送出宫来了,里面却并无咱们家姑娘的名字。”薛谦心下一沉,说道:“再等等。”正这时,一个骑马的远远奔来,一旁的小厮眼尖,说道:“这是咱们大爷身边的小厮薛涛。”

    小厮薛涛下马奔了过来,跪在地上急声道:“老爷,才刚家里来了传旨的公公,说大姑娘过了初选,已入了内宫。”薛谦突然听到小厮的话顿时犹如身坠冰窖,怔了一怔,他莲翻身上马对众小厮道:“先家去再说。”

    薛谦才刚回了府,又往内院去了,刚进王氏的院子便听到她的哭声,薛蟠的媳妇韩语蓉与冯氏正一旁劝慰,只见王氏顿足哭道:“我可怜的儿啊,这可真是要了我的命了。”薛谦一进来,便见王氏哭的上气不接下气,便心疼道:“此事还有转圜余地,你哭坏了身子可怎生是好。”那王氏本是大家子里出来的,岂有不知选秀的规矩,便对着薛谦哭道;“老爷,你别哄我,她若是进了那地方,我们母女一辈子也见不着了,这可如何是好。”

    薛蟠自得了旨意便是又气又恼,此时听了王氏的话,怒气冲冲的说道:“定是那郑阉货收了银子不办事,我找他去!”说着便要跨出门,薛谦喝斥道:“孽障站住!”薛蟠被薛谦喝斥住,那韩语蓉也不敢劝,只对薛蟠说道:“大爷莫冲动,且先看看老爷有甚么打算。”

    王氏听到韩语蓉的话,一时把气撒到她身上,骂道:“毒妇,你就见不得钗儿好,如此她被送到宫里去,可是遂了你的愿?”韩语蓉自进门以来,上下没有处得不好的,此时被无端骂了一句,亦红了眼圈儿,冯氏一旁劝王氏:“嫂子糊涂了,此事跟蟠哥儿媳妇甚么样干?”说罢又对韩语蓉道:“好孩子,你婆婆也是一时急了,可千万别往心里去。”韩语蓉摇了摇头,说道:“二太太,我岂是那等拎不清的人,太太也是为家里姑娘担心罢了。”

    薛谦也不理会王氏的哭声,只对薛蟠骂道:“畜生,亏你出去历练了这么几年,遇事如此沉不住气,只会自乱阵脚。”薛蟠便说道:“妹妹入宫时,我只要想着她时时叮嘱咱们早去接她家来,如今却又回不来,心里焦急的了不得!”薛谦自己内心同样犹如刀割一般,只是却并未露出半分,此时又被薛蟠说得心烦意乱,便瞪着他说道:“你便是急死,你妹妹一时也回不来!”

    薛蟠便问道:“那依爹爹的意思,该想个甚么法子令妹妹回来才是呢?”

    薛谦思索一番,只是如今宫里的旨意已下了,再现在想改已是不能,唯今之重要打听清楚是谁点了宝钗进宫,他想了想,叫小厮拿了自己的帖子,又道薛蟠说道:“你打发人送到城北猫耳胡同的郑宅去,那郑太监如今置的宅子就在那里,这两日便会出宫回他那宅子,你亲自送去,若见着他,请他空出日子,明日我约他临仙楼吃茶。”

    薛蟠说道:“这奴才办砸了咱们的事,必不肯轻易见咱们的。”薛谦说道:“你只管递帖子去。”说完又嘱咐薛蟠:“若见了他,千万不可与他斗气,只管谦逊些。”

    薛蟠答应下来,接了帖子去了,薛谦打发走了他们夫妇俩人后,又见王氏哭得两眼通红,便劝道:“你只管哭,若抠坏了眼睛,钗儿回来了又该为你担忧了。”王氏看着薛谦泣道:“只要想到钗儿要被留在那里,就犹如摘了我的心肝一样。”说着又问他:“老爷,钗儿之事意外变动,难不成是宫里面贾妃留下咱们家钗儿,好日后给荣府的贾宝玉赐婚?”

    薛谦摇了摇头,对王氏说道:“当日我想着各家秀女人数众多,未必便会留下咱们家钗儿,只是你屡次提起贾家有意婚配,我这才寻上那郑监侍抵防着贾妃,不想今日终是是误了钗儿,只是如今此事变动了,想来是另有他人插手,且这人比贾妃等级更高,却不知究竟是谁。”让薛谦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参选秀女几百人,其中不乏身份尊贵者,他家女儿不过是个小小的皇商之女,是何人竟会注意起宝钗来?

    薛谦又宽慰了王氏一番,夫妻两人终是一夜无话,又因宝钗之日一夜未婚,第二日,薛谦在临江楼见到郑监侍,此人自小进宫,如今三四十岁的年龄,原本是个无品太监,不知怎么入了圣上的眼,去年被指了来监管选秀的总管,如今宫中选秀,各家或有指望女儿进宫为家族谋前程的,或有似薛谦这般巴望女儿撂牌子回来自行婚配的,因各家有求于他,自然要封上厚厚的银子来求,他又素来贪婪成性,得了这巧宗,且里面油水又足,岂有此不大捞一笔的道理。

    此次他捞足了油水,已在宫外置了宅子,只是这回因办砸了薛谦的事,又收了他家的银子,原不想赴宴,只是想起那薛贵女是上头那位交待下来的,说不得以后还有大前程,因此一时也不敢得罪,少不得来赴宴了。

    一时两人互相见了礼,郑监侍便摇头叹息先说道:“原想着薛大人交待下来的事不过举手之劳,不想竟办砸了,咱家也不好收薛大人的谢礼,明儿自会打发人送到薛大人府上。”

    薛谦自然不会再意那几个银子,便笑着说道:“不过几两银子的事,还打发人送回来做甚么,权当孝敬郑监侍吃茶罢了。”郑监侍见他如此上道,心中很是满意,便又说道:“说来咱家也不曾想到会横生意外,谁让薛贵女是上头指名留下的,大人便是使再多的银子,咱家也不敢跟自己的脑袋过不去。”

    薛谦心头一震,面上却不动声色的给郑监侍斟了一盏茶,说道:“监侍说的是,只是小女一向愚笨,不知入了谁的青眼。“

    郑监侍一顿,却不肯再说,薛谦心道这些太监虽贪得无厌,只要是性命攸关的事,口风紧的很,现照此情景看来,上头留人的只有圣上,中宫,或是太后三人,只是钗儿向来养在深闺当中,圣上必定不知,那太后娘娘是个不管事的,眼下唯一剩下的便是中宫娘娘,只是中宫又从何处知晓钗儿的?说不得便是贾妃向中宫提起,中宫这才留下钗儿,只是令人费解的是那贾妃与中宫本是两派的,缘合会走到一处?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猜一猜,中宫娘娘是如何与元妃走到一处滴?

 63第64章

    话说储秀宫内;薛宝钗六神无主的哭了半日方罢,至晚些时,莺儿见宝钗已经收了泪,又见她两眼哭得核桃似的;便说要去取些冰来给她敷一敷眼睛,宝钗便吩咐她设法寻一位专司选秀事议的郑监侍,莺儿领命去了。

    宝钗独自坐在房内,因怀有心事,这房里火炉似的闷热也浑然不觉,正这时,外头敲门声响起;只听一个女声喊道:“妹妹是隔壁的张氏,不知薛姐姐可在屋里?”

    薛玉钗听到声响;拿起梳妆台上菱镜照了照,便起身开门,只见门口立了一个面貌清秀的佳人,宝钗听她自称姓张,略一回想,记起此人正是安州宣抚使五品同知张竣之女,正是住在宝钗隔壁房间。

    那张氏十五六岁的年龄,一笑便露出两颊的酒窝,看起来亲切可爱,她笑呤呤的对宝钗说道:“我向来坐不住,在屋里闷了半日甚觉无趣,想着咱们都是同进的姊妹们,一来给姐姐见个礼,二来也可说说解闷,不想隔壁那边的宋姐姐中了暑,此时嬷嬷们正带了太医来瞧,我不好叨扰,这才来打搅姐姐。”

    宝钗轻声说道:“妹妹客气了。”说罢,引了张氏进来,两人又重新见了礼,宝钗亲自倒了一盏茶水端给张氏,张氏便一脸歉意的说道:“原本过来是找姐姐说话的,倒不想还要劳动姐姐亲自端茶倒水,显见是我的不是了。”薛宝钗并不在意,轻笑一声说道:“微末小事何必多礼。”

    张氏上下打量了宝钗一眼,便惊讶问道:“姐姐怎么哭的两眼通红,可是这宫里不如家里好?”薛宝钗心中微微一滞,勉强笑着回道:“天下再没有哪里还能比皇宫更好的,我不过是初次离了父母,心中思念罢了,倒叫妹妹看了笑话。”

    张氏笑着附和道:“是呢,咱们长了十几岁,如今还是头一次离开父母,谁不思念呢?只是皇家点下咱们便是大福气,还有甚么可怨的。”

    薛宝钗笑了笑,却并不答话,张氏又问:“姐姐是几时的辰?”薛宝钗便答道;“的今年十五岁,是正月里面生日。”张氏笑着说道:“原来我倒还大你一岁。”

    宝钗听后连起身向她行了一礼,嘴里说道:“竟不知是姐姐,有礼了。”那张氏还了一礼,亦改口喊她妹妹,张氏问道:“我见了妹妹便亲切,有心想要义结金兰,只想着咱们初次进宫,不好太出格,敢问妹妹闺名是哪两个字?”

    宝钗自知这些闺阁女子相交的规矩必要说出闺名,再赠些罗帕荷包之类的,便答道:“宝钗二字便是。”

    张氏说:“原来是宝钗妹妹,我的闺名是玉梅二字。”宝钗便唤了她一声玉梅姐姐,又陪她同吃了一盏茶,问道:“不知张姐姐是哪里人氏,几时到的京?”张玉梅笑着回道:“我本是柳州人氏,自家父任了安州宣抚使同知,合家随着父亲赴任,因往年选秀都是五六月份,安州离京里甚远,家父怕误了事,三月便打发我上了京,在京里投靠姨母一家,我姨丈便是保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