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红楼之淡定宝钗-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莺儿被杨嬷嬷一通说教,急得眼里流下泪来, 宝钗见莺儿哭了,便红着脸低声说道:“杨嬷嬷,原是我没有专心跟你学习的缘故,嫂子等会子我再去看,咱们先上课罢。”哪知杨嬷嬷听了宝钗的话,看着她缓声说道;“好姑娘,你需记住自己的身份,你是主子,甚么时候都没有犯错一说,要错也是丫头规矩不好,带累了姑娘。”
那原著里薛宝钗心思灵巧,又最会猜人心思,只现在的这个宝钗却并不能言善辩的,此时被杨嬷嬷抢白了几句便羞红了脸,杨嬷嬷望着宝钗说道:“既然莺姑娘已经来回了大奶奶的喜事,阖府上下都去道喜,姑娘去的晚了倒不像,课且放一放,只不过莺儿姑娘必须留下来。“
宝钗心里担心她为难莺儿,只是此刻又不好与她硬碰硬,宝钗便放下姿态对她说道:“嬷嬷,莺儿平日便有些憨,再者她本来不识字,留了她在这里毫无益处,没得扰了嬷嬷歇休。”说罢,略停顿一下,越发诚恳的说:“这丫头自小被我惯坏了,规矩不好,我日后必然要好生教导她,多谢嬷嬷指点。”
杨嬷嬷见宝钗为了一个丫头如此坚持,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这姑娘性子淡定从容,不爱争抢,虽人品相貌没得说,只实在不合适宫中生活,若是个有造化的,撂了牌子回家是最好的结果。若没有造化进了宫,也不知她该如何自保。
杨嬷嬷对宝钗道:“姑娘身边的丫头,自然是要留着姑娘来教导的。”宝钗见杨嬷嬷松动了,连忙道了谢,又对莺儿道:“傻丫头,干杵着做甚么,你还不快谢嬷嬷指点你。”莺儿向杨嬷嬷行了一礼道谢,杨嬷嬷自放她们去了。
且说几日后,宝钗无意听见韩语蓉抬举了冬儿做姨娘,心里大感惊诧,她虽能理解这个世界的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只是他夫妻二人自成亲以来再没有半点不好的,缘合要找个外人插足进去,家中又不是没有例,二老爷薛译与二太太冯氏便是没有姨娘,夫妻二人照样琴瑟和鸣。
宝钗只以为韩语蓉有甚么委屈,且她骨子里到底是个现代人,这一日抽闲去探望韩语蓉,又见四下无人便悄悄问道:“嫂子别怪我手太长,插手你房里的事,只是你这样灵俐的人,怎么也糊涂了,为何自找没趣,要给哥哥抬个妾室,难道便是为了博一个贤德的名声么,这是太太的意思还是哥哥的意思?”
那韩语蓉近日因胎象不稳卧床修养,见并无外人在场,便将心事说与宝钗听,她脸上带了无奈说道:“很不与太太跟大爷相干,便是因这回抬举冬儿为妾,大爷赌气,已歇在书房里几日了,我自嫁给大爷以来,大爷对我没有半丝不好的,只是一则,如你所说,不是为了一个贤德的名声,我缘何要找一个人给自己添堵,没得有了身子还留爷们儿歇在我屋里,只怕外人见了不是说咱们家没有规矩,只说我娘家不会教导女儿呢,二则,冬儿是大爷身边的老人,我进这院里时她便对立了誓,做个粗使丫头也罢,只是宁死不出这院子,我见她是自小服侍大爷的,性子又老实温和,这样不尴不尬的岂不没脸,三则,大爷是嫡长子,自有薛家的脸面要顾,便是今日不立妾,往后身旁总需有一两个人才是,今日立了,还能得太太那边称赞一声。”
宝钗听后愣住,竟是为了规矩,体面便要安插第三者在她与薛蟠中间么,宝钗低声道:“一生一世一双人不好么,你瞧二老爷跟二太太,没有姨娘夹着照样好得很!”
韩语蓉苦笑一声,点着宝钗的额头说道:“说甚么傻话呢,世间女子都想一生一世一双人,只是奈何世俗对我们女子有诸多要求,我学不来那些奇女子,只想守着大爷安安份份过日子罢了。”
韩语蓉叹了一口气,心里烦闷立妾一事,好在薛蟠是个极好的人,眼下虽无奈立妾,不过那冬儿性子软绵,要拿捏也是极容易的,韩语蓉摇了摇头又道:“我是极佩服二太太的,她是个洒脱性子,并不惧世人流言,只是大家族的女子,自小便被教导三从四德,能做到像她这般的极少,想来世上似二老爷这般的也不多罢。”
宝钗听后沉默下来,与其说韩语蓉是不信任薛蟠,倒不如说韩语蓉是信不过世上所有的男儿,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总是弱者,随他眼下万般恩爱,日后容颜不再,便弃若敝履,薛谦与王氏如此恩爱,不也仍然有两房姨娘吗,是了,便是在现代,既然有法律约束,第三者不也照样屡见不鲜么?想必,有一日她嫁人了怕是也会被逼如韩语蓉今日一般做出选择,只是她终究是个现代人,虽然已经受了十年的封建教育,可是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跟她人分享自己的丈夫的,只是未来那人受的教育必定跟她不一样,到时她又该如何选择呢?韩语蓉见宝钗怔住了,也不与她说话,自招呼丫头送宝钗回去了。
59第60章
且说宝钗跟着杨嬷嬷学了一个多月的规矩;不日便是选秀的日子;这日宝钗接到荣府林黛玉下的贴子;原是近日大观园紫菱州内的水芙蓉开得极好;又恰逢前日在薛府,许了宝琴若再起诗社必要叫上她,因此才下了这道帖子;宝钗前些日子已得知探春也在备选;虽惊讶不已,却心知自穿越到红楼梦中,诸事都已改变。
宝钗接了帖子,又打发人去告诉宝琴;过了几日;姊妹俩人共乘了一辆朱轮华盖车,带了丫鬟婆子由薛蟠送到荣府去,到了荣府仍然先到贾母的正院去请安,此时贾母的病已好,屋里围坐着众位姑娘们,贾母见了宝钗姊妹俩人笑着说道:“你们俩个有些日子没过来了。”
宝钗心道,这老太太每回见了面必要说这句话,自薛家上京以来,本来两家就走动得不多,平日除了各府婚丧嫁娶更是轻易不往来,此次王氏会允她和宝琴过来,一则是打发她去瞧瞧王氏,二则是看看探春,宝钗心中如此想想,却仍然笑眯眯的对贾母回道:“因近日家里有事,耽误了,这两日闲了些,便上府里来找老太太与姊妹们顽。”
贾母指着宝钗笑道:“宝丫头别哄我,你道我不知道?原是林丫头下帖子请你们来做诗的,哪里还记得来看看我老婆子哟。”
薛宝琴听后,挨着贾母撒娇撒痴说道:“老太太是真是冤枉我们了,此次头等重要之事便是来给老太太请安,第二则才是听姐姐们说起了诗社,我心里羡慕,才跟着一起来凑热闹的。”
贾母被逗得开怀大笑,又搂着宝琴道:“小油嘴,惯是会哄我开心了。”宝琴又凑趣了几句,贾母便叫了婆子来问宝钗的住处,因薛宝钗家中还有事,不过住两日罢了,因此便并未重新收拾屋子。
贾母听后笑骂婆子;“你们这群老货一个个越发油了,家里来了客也不经心服侍,往常宝姑娘来住在蘅芜院,速速去洒扫干净待请宝姑娘过去。”宝钗见此,连忙制住,对贾母说道:“老太太,我原本只住两日,没得又去叫人去收拾,且那蘅芜院近日不住人,要洒扫起来也不便,我随意歇在哪个姊妹处罢。”
宝钗劝了一番贾母才罢了,又对探春道:“探丫头的秋爽斋倒开阔,今日便请你宝姐姐随你住罢,等会子云丫头也跟往常一样,歇在林丫头的潇湘馆。”探春与黛玉自然答应下来,又连忙打发婆子将宝钗带的东西送到秋爽斋去,宝琴仍然跟先时一样随了贾母一道住在正院。
过了一会子,湘云亦带着丫鬟们来了,贾母有些时日未见着她,拉着她说了好一会子的话,又直说要留她多住些日子,一旁自有探春着人将湘云的衣物送到潇湘馆林黛玉处,众人自又是一番说笑,因今日姑娘们来得多,贾母又素来最爱热闹,便留了她们姊妹几个人吃饭,一时邢,王两位夫人也来凑趣,薛宝钗留意了,仍不见王熙凤,又见众人皆不提她的姓名,便暗暗思衬了半日。
吃了夜晚,贾母打发婆子们好生送姑娘们回园子里去,此时正值夏日,天黑得晚,几位姑娘们回了园子并未立时便回各院去,各个三五成群的说笑趣乐,那贾宝玉见了此景便喜欢,甘愿伏低做小任姑娘们驱使,因此次的芙蓉社是林黛玉起的,宝玉只管跟林黛玉商量明日摆什么果碟,宝钗跟几位姑娘们说笑了一会子,便跟着探春回了秋爽斋,一时有丫头们备下洗澡水,两人自去沐浴不提。
不一会子,到了时辰,自有上夜的婆子们来一一查看,角门又落了锁,待婆子们最后,秋爽斋的院门便关了,洗完澡出来后宝钗只身着一件中衣便来到院子里乘凉,那探春同样穿了一件中衣,正卧在一张美人榻上,手里拿着一把秋罗扇有一下无一下的扇风,宝钗走到旁边的榻上坐下,又见丫头们都远远的散开,现下天还早,月亮却已升了起来,天上又隐隐可见星子,两人坐了半日竟是相对无语,一时,宝钗看到探春眼里流出两行泪来,默默将手里的一块手帕递给探春,宝钗心道她果然不是真心想要入宫选秀的,宝钗在家中隐约听王氏提起贾家近日运势不好,想来因此荣府才会起心将探春送去备选,只是再多的话此时劝她已是无益,那贾探春哽咽了几声之后,仰头望着星空低声呤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 。”
宝钗见她自叹身世,又心内暗道,古代女子一世困于闺阁里,又被教导着学甚么三从四道,探春只是不幸由赵姨娘生养的而已,命运才由王夫人随意摆弄,况且那贾元春嫡女的尊贵身份为了家庭利益不是照样被送进宫里么,这一世里薛谦与王氏已是极难得的,这是她这穿越人氏的大幸了,她虽靠着一本原著小说已经知晓红楼梦中女子皆不得善终,只是她终究力不从心,不能改变这些女子的命运,更无法为了救这些女子搭上薛家。
宝钗怔了半日,轻声劝道:“三妹妹很不必说如此丧气的话,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罢了。“探春长叹一声,悲戚道:”我只恨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这几日夜里想来恨一时,痛一时,叹一时,日后被困于那牢笼里,贾探春死矣。“
宝钗摇摇头,回道:”咱们这样人家的女孩,哪里能给自己做主,不过全凭父母罢了,虽天高海阔,只奈何咱们非鱼非鸟,如今你的名帖已上报内务府,再回力无天,不过我倒有一句话要说,人之一世不必追什么因果,人人的因果都一样,生来死去罢了,不过是过程不一样而已,有的人一世碌碌无为,有的人一世命运坎坷,有的人一世大富大贵,你愿做哪样人?“
说完后宝钗忍不住自嘲一笑,大观园的女子皆是多愁善感之辈,即使是贾探春这样性情开郎的,也时常自叹身世,这些话说来虽显得矫情,劝她们却是极好的,果然贾探春听到宝钗的话后一时怔住了,往常书里并非教过宝钗所说的那番话,只是细细想来,那话却又极对,探春垂了一会子泪,她抬头对宝钗坚定的道:“我要做一世大富大贵之人,我自富贵里生来,也要自荣华里死去。”宝钗笑了笑,握住贾探春的手说道:“你既知道自己要什么,就需去争取,日后也不必再自怨自艾,天下最富贵之地,莫过于帝王家。“贾探春沉默不语,又躺回榻上望着天上银河发怔。
次日一大早,宝钗与探春早用了早饭,潇湘馆里打发小丫头来请,让她俩人直接往紫菱洲里去,两人换了衣裳便相携往紫菱洲去了,彼时各院姑娘们都已到齐了,因迎春的缀锦阁地方宽敞,黛玉便借了来摆席,两人到后,李纨笑道:“来迟了,要罚要罚!”
此时探春已回复平日的样子,丝毫不见昨日的落寞,听李纨说了来迟了,便争辩道:“非是我来迟了,而是你们来早了,不信你看林姐姐下的帖子,看我迟了不曾?”那一旁的湘云和宝琴也不理会她,只趁机强行给探春与宝钗灌了一盅酒,拍手笑道:“你自己躲懒还要找借口,看我代大嫂子罚你!”探春一大早便被灌了一盅冷酒,立时便恼了,顿足指着湘云骂道:“云丫头,你只管使坏,等会子我必报此仇!”
湘云早躲到一旁去了,宝钗倒无碍,这园子里姊妹们吃的都是果酒,只是被宝琴暗算一回亦瞪着她,宝琴连忙做一副无辜样,另一旁的林黛玉因近日身子好了些,且这起芙蓉社是她起的,也顾不上跟姊妹们趣笑,只吩咐丫头们摆席上果子酒水,又亲自看着丫头们设案摆放笔墨书砚,不一会子,邢岫烟与李纹李绮姊妹们也一道来了,林黛玉见人到齐,又唤了姊妹们进来方说道;“今日咱们起的芙蓉社,依你们的意思,限个什么韵好?”宝琴回道:“我平日也绉几句诗,却最怕限韵,不如不限的好。”李纨却道:“不妥,不限韵显得杂了。”说罢,又望着黛玉说:“今日是你的东道,你来设就是了。”
黛玉略思一番,便道:“既如此,就限十四寒的韵。”贾宝玉却笑道:“恒字用得少呢,且咱们今日人多,只怕难做,不如换一下韵。”林黛玉却啐着宝玉笑骂道:“分明是你肚里没有几两墨水还嫌人做,既然出了个这个韵,再没换的道理。”众人却道不必再换,只说仍用了十四寒的韵,那贾宝玉便自叹又要落第了,李纨笑道:“今日有林妹妹与云妹妹,又有薛家的宝妹妹与琴妹妹,你落第已成定局,你只准备着等会子挨罚就是了。”
贾宝玉笑道:“我做诗本来便比不得众位姊妹们,便是落第也不冤枉。”
林黛玉取笔将十四寒的韵写在薛涛笺上,又用针别在墙上,待写好后她回身望着宝钗与宝琴说道:“咱们先是起社时便各自取了诗号,你们是头一回来,也需取一个号才是呢。“众人这才记起二宝姊妹们还无诗号,宝钗笑了笑说道:“我取个诗号也罢,只是我却不大作诗,随着大嫂子,二妹妹,四妹妹做监场。”李纨想了想说道:“也罢,只说起诗号的话,因妹妹头一回进咱们府里住的是蘅芜院,便封做蘅芜君就是了。”
宝钗一愣,虽说她日常自悔因她不会作诗,带累了原著里宝钗才女的名声,只是不想这一世里虽不作诗,也得了一个蘅芜君的封号,宝钗笑着回道:“这号好得很,只可惜我不作诗倒埋没了这诗号。”众人又问宝琴取个什么诗号,宝琴思索了片刻,才拍手大笑道:“有了,我便叫过海翁就是了。”
宝玉听后便问:“此号可有甚么典故?”
宝琴嘻嘻一笑说道:“我幼时曾随父亲出外游历时遇到一位真真国的姑娘,那姑娘金发碧眼,会说一口汉话,又对我提起真真国,我那时一心想去瞧瞧,只可惜未尝夙愿,现下取个号也算告念一回。”
那宝钗与宝琴各取了诗号后,丫头们点了一支甜梦香,一时黛玉,宝玉,探春,宝琴,李纹,李绮,邢岫烟等人各自在笺上勾了名字便各自散开,有三两人聚在一起说话的,有取了钓竿钓鱼的,有凭水远望的,有自斟自酌的,不一一细提,只薛宝钗见紫菱州风光甚好,也忘了她那监场官的身份,只沿着竹桥独自赏玩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这句诗出自曹植《杂诗》(其二)
60第61章
且说缀锦楼跟藕香榭隔水相望;池子里碧叶映天;粉白的;水红的花朵点缀其中;芙蓉花清香阵阵,沁人心脾,只是此时姑娘们都急着去做诗了;并未有人来赏花;宝钗便独自一人信步走到藕香榭里,此时四下无人,宝钗却意外见一个未留头的小丫头正扒在池子边想要够着身子去摘池里的芙蓉花,只是人小手短哪里能够得住;堪堪就要掉到池子里去;薛宝钗连忙几步上前拉住小丫头,嘴里说道:“你是哪个院里的小丫头,仔细跌进池子里不是好顽的呢。”
小丫头唬了一跳,回头看着宝钗,薛宝钗一看顿时惊住了,这小丫头不是旁人,正是上回见着的王熙凤之女巧姐儿,巧姐儿也认出宝钗了,便喊道:“我道是谁,原来是宝姑姑,倒唬了我一跳。”
宝钗见这四下只有巧姐儿一人,也没有婆子丫头跟着,且紫菱洲四下环水,一个不仔细便会失足跌进水里,宝钗便问:“巧姐儿,你怎的一个人跑到园子里来了憨顽,还去够池子里的芙蓉花,跌进去可怎么是好?”
巧姐儿却对宝钗说:“并非我跑到园子里来顽耍,只是妈妈病了好些日子,又不得出门,我听丫头们说园子里芙蓉花开得极好,想摘几支回去给妈妈插瓶,叫她看了也能欢喜一些。”
宝钗便责怪道:“那也不该独自跑到园子里来,你叫你奶嬷嬷带你来摘也是一样的。”巧姐儿低着头轻声说道:“我也曾跟奶嬷嬷说了几回,只是奶嬷嬷总不理我,倒说我生事,今日我趁着奶嬷嬷跟婆子们抹牌便一个人跑进园里来了,想着快些摘几支便回去,不想却在这里碰到宝姑姑了。”
宝钗听后心里一酸,近日贾府几次宴席都不见王熙凤,又听说她身子到如今还未好,必是家里的仆妇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