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红楼之淡定宝钗-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紫娟端了茶上来,黛玉又陪着她吃茶,宝钗边吃茶边打量着黛玉的气色,比上回见了还要消瘦,便说道:“你这样瘦,出了门一阵风倒要将你吹走。”黛玉蹙着眉说道:“我自会吃饭时便吃药,这病合该是治不了的,往年不过冬秋两季,今年天气已经暖和起来,又病了几场,府里为了请病吃药花了不少银子,只总不见好。”宝钗暗暗吃惊,只是面上不显,宝钗陪着黛玉说了一会子话,见她精神越发倦怠了,略劝了她几句便告辞出去。

 53第54章

    且说几日之后;薛家请了官媒去韩家下聘,三书六礼之后,王氏问了媒人得知下月初七是个极好的日子,便有意于此日成亲,那韩家嫁女儿却嫌日子有些紧;便推了;薛家又着媒人再三上韩家去请日子;又道原来本不急;只后来瞧了日本看到头一则下半年与明年上半年都没有好日子;极好的日子就在下月;错过了实在可惜,二则今年宝钗要备选,到时赶在一处脚手脚手的反倒显得不重视;那韩家见薛家如此诚意,勉强答应下来,幸而薛韩两家婚嫁之事早已备好,只等正日迎娶便是。

    本月初七日,正是薛蟠的大婚日,前几日韩家已将嫁妆抬了进来,那韩家并非甚么大户,因只有这一个女孩儿,仍然陪了一份厚厚的嫁妆,又给了一间铺子,两处庄园做韩语容的梯己。那日瞧嫁姿的时候,王氏看了韩家准备的嫁妆心内很得意,自宝钗三岁开始家里便给她备嫁妆,又有铺子庄子作陪,日后到婆家去也断不会叫人小瞧了去。

    大婚正日,不必细叙薛蟠如何被韩家一番刁难迎回了韩语蓉,只花轿刚进了正街,便有人在薛家大门口喊新人进门了,薛家专派了下人派发喜糕喜糖,待花轿到了,立时有几个小厮抬了几大簸箕的铜钱往路中撒,引得众人都来抢喜钱,因拜堂时观礼的客人多,王氏怕冲撞了宝钗姊妹,便叫她俩不必到前厅去,宝琴本来存心要看热闹的,也不得罢了,又扬言明日早茶必定要为难新夫妇两人,宝钗取笑她明日仔细风水轮流传。

    又说这是宝钗自穿越过来头次亲眼见证古人婚礼,听丫头婆子们说外间十分热闹,便时时打发小丫头出去询问,一时来回话已落了花轿,一时来回话已跨了火盆,一时来回话已拜了天地。

    稍时丫头来回话说新人已进了洞房,太太喊两位姑娘过去瞧热闹,宝钗与宝琴两人巴不得一声,连忙扶了小丫头的手往薛蟠院子里去了,此时院子里围了一圈丫头媳妇,冬儿与几个丫头正在给人发红包喜糖,宝琴天真率性,也不怕害臊,连忙问冬儿;“吃了交杯酒不曾?”院子里的女人们都被宝琴逗笑了,冬儿笑着回道:“不曾呢,家里几位奶奶们都过去凑热闹了,大爷前头已经被闹了一番,你们再去闹他,只怕该恼了。”宝琴听后放下心来拉着宝钗的手进去往里面走,只边走边回头对冬儿笑道:“此时不闹他更待何时?”

    进了里间,只见原本宽敞的屋内此时站了十几个妇人,又有小丫鬟围着,宝钗四下扫了一眼,见那来凑热闹的正是薛家几个子侄媳妇,屋里家俱箱笼都贴了双喜剪纸,案桌上燃了一对儿臂粗的龙凤呈祥红烛,满室都是一片大红,瞧着十分喜气,一张乌木鎏金宝象缠枝床,上面悬着百子千孙帐,床上堆着大红色的鸳鸯被,新娘穿了吉服羞羞答答的坐在床上,此时还盖着盖头,再看一旁的薛蟠,亦是同款吉服,正对着来围观的妇人们左右作揖讨饶;“外头已经备下好茶,婶子们笑了我好一会子,想来也该是口渴了,且去坐着吃茶去,等会子礼成后,侄儿亲自来作陪,明日带媳妇儿各家去请安。”

    一个穿戴齐整的妇人对薛蟠道:“蟠哥儿,不与你相干,咱们只跟你媳妇儿说几句话罢了。”薛蟠陪笑着问道:“媳妇儿头次家来,脸皮子又薄,婶子们就当疼侄儿侄儿媳妇罢。”另一个穿着品蓝纹锦比甲的妇人笑道:“奇了,咱们莫非长了三头六臂,你媳妇儿胆子就这么小,不过几句话就唬着了?你趁早别拦着,再拦着叫你交杯酒也不许吃!”

    薛蟠又是一番讨饶,又叫丫头给婶娘们派了一圈红包,他一转头又见宝钗与宝琴也进来了,连忙朝着她们说道:“你们两个又巴巴的跑过来做甚么?自家去!”宝钗刚才围观了半日,瞧着薛蟠手足无措的样子很可乐,便笑盈盈的说;“嫂子头回进咱们家,来瞧新嫂子的。”宝琴也抢着说道:“我原当你已经掀了盖头,不想新嫂子来了半日,你连脸都没见着。”

    众人见薛蟠薛蟠抓耳捞腮的样子都暗笑不已,另一个妇人说道:“咱们也不为难蟠哥儿了,只问她媳妇儿几句话就是。”众人都以为新娘子今日不肯轻易出声,哪知她隔着盖头大大方方的对众人说道:“婶娘们,侄儿媳妇口笨嘴拙不会说话,有什么话只管问,只是待会子侄儿媳妇说得不好,求婶娘们千万担待。”

    那妇人瞧了薛蟠一眼道:“你媳妇比你强些,倒是个爽利的。”说完便问韩语蓉;“你且告诉我,你姓甚么!”屋里都静下来,韩语蓉顿了顿,轻声说道:“原本姓韩,今日进了薛家大门,便姓薛了!”那妇人又问:“我问你,我们家蟠哥儿好不好?”韩语蓉说道:“虽还不曾见过面,只听了半日,见大爷平易近人,再没有半分不好的!”妇人再问:“你该叫我们甚么?”韩语蓉回道:“不曾见过礼,需等会子大爷引见才知!”

    众人见韩语蓉进退有礼,已知新媳妇是个十分厉害的人物,其中一个女人笑道:“还说不会说话呢,这张小嘴比谦婶子还厉害呢。”

    韩语蓉又隔着盖头道:“今日外头还有客人在等着,等会子外头见大爷迟迟不去,该笑话咱们家失礼了,等明儿我与大爷必定亲自拜谢各位婶娘。”

    女人们见难为不了韩语蓉,又瞧外头在催便叫薛蟠去掀盖头,薛蟠喜滋滋的坐回床前向众人望了望,又看着新娘子,便轻声问道:“妹妹,我要掀盖头了。”盖着盖头的韩语蓉轻轻点头,众人顿时哄堂大笑,薛蟠轻轻掀了盖头,一旁的喜娘机灵的说道:“盖头一人掀一头,传儿传孙持家熬,孝敬父母做得到,夫妻恩爱吃到老!”宝钗向新娘韩语蓉望去,只见她戴着冠正低着头,已开了脸,此时脸颊一片嫣红,那薛蟠自掀了盖头便痴痴的望着韩语蓉,众人又是一番取笑,喜娘说道:“请新人同饮合卺酒!”两人执杯饮了交杯酒,又依次吃了元宵,饺子,子孙饽饽。

    待礼成后,薛蟠也不及多看韩语蓉一眼便哄着众位婶娘们出了院子,自去外间陪客,屋里只留了宝钗宝琴两人,走时薛蟠特意将宝钗拉到一旁道:“今日你嫂子这一日没有用饭,想来早已是饿了,等会子我差人送些饭菜来,你陪着她用饭,别拘那些规矩,饿了只管吃。”宝钗取笑道:“果然已经是成亲的人,往日想不到的事今日也想到了。”薛蟠深深的向宝钗作了一揖又陪着笑道:“如今不靠妹妹还靠谁呢?”宝钗被薛蟠哄了两句便答应下来,又心知薛蟠还需到外头陪客,并不为难他,便道:“你自去便是,有我陪着嫂子呢。”薛蟠自去了不提。

    次日一早,薛蟠与韩语蓉两人相携到了薛家正堂,外头下人见了他俩,皆称呼大爷大奶奶,厅内高堂上坐着薛谦并王氏,薛译与冯氏坐在东边,依次薛蝌,薛蟪,宝钗,宝琴。

    那韩语蓉见家人早已来了,心内便有些不安,朝着薛蟠看了一眼,薛蟠安慰的对她笑了笑,两人走到薛谦夫妇跟前,自有婆子放了毯子,新夫妇俩郑重对着二老跪下磕了一头,王氏薛蟠对他媳妇儿温柔体贴的模样,心里又是高兴又是别扭,韩语蓉上前奉了茶,又捧上自己亲手缝制的衣衫鞋袜,王氏身边的丫头接了过来,王氏给了她一封红包,说道:“你今日进了我家的门,我只当你是自己的女儿一般,家里以后便交给你了,你小姑子与小叔子年纪小,有什么不好的尽管教导,日后蟠儿要欺负你,不用怕,来跟我讲便是了,自有我来给你做主!”韩语蓉连道不敢,一旁的薛谦亦给薛蟠一封红包,又对他说道:“你幼时顽劣不堪,我原对你死了心,谁知打了你几顿倒长进了,待长大了些,又如没有上笼头的马,家里片刻也待不住,现如今你已成家立业,要好生跟你媳妇儿过日子,切不可生出些旁门左道的心思,若叫我知道了,好不好又是一顿打!”

    薛蟠素来有些惧怕薛谦,一旁只管点头称是,薛谦夫妇训诫她夫妇一番之后,又有婆子引着他俩到了薛译夫妇跟着,两人亦是跪下磕头,奉上茶水,再至薛蝌薛蟪身旁后,婆子对韩语蓉道:“这是奶奶的小叔子。”韩语蓉行了个万福,嘴里称呼小叔子,薛蝌递了一封红包,那薛蟪亦递了一封红豆,韩语蓉刚准备接,宝琴笑嘻嘻的对薛蟠道:“蟠哥哥,蟪哥儿比你小,你也好意思接他的红包。”

    此时韩语蓉手已经伸出来了,一时伸也不好缩也不好,薛蟠暗地里瞪了宝琴一眼,宝琴朝着他扮了一个鬼脸,倒是韩语蓉此时面对平辈儿的,也不似刚才拘束,含笑说道:“小叔子给的红包,不敢不接!”薛蟪给了韩语蓉一个红包,又给了薛蟠一个红包,仰头对着薛蟠说道:“大哥,妈说让你跟嫂子赶快生一个侄儿出来陪我读书。”薛蟠收了薛蟪的红包对他说:“既收了你的红包,再没有不遵令的。”

    一时两人又到了宝钗与宝琴身边,宝钗见两人十分般配,又见韩语蓉粉面含春的模样儿,想来她是十分满意薛蟠的,宝钗不由想起自身,她穿越到这里已经有十多年,原著里宝钗因家道中落,原指望能选上为家里添个助力,不想最后落选,又投身到贾府,现如今薛谦健在,且薛蟠又有出息,王氏自然不舍得将宝钗送到宫中,虽说早已说明关系都已打点好,等落选回来便可自行婚配,只是以后便是婚配也不知寻个甚么样的人物,王氏早先已看中了陆家的陆东亭,按说陆东亭与她一同长大,两人若能结合是再好不过,然而宝钗面对陆东亭时却生不出半点爱慕的心来,然而这个时代历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想来再找一个也未必能有陆东亭好,宝钗如是安慰自己一番,便将自己准备的红包分给了薛蟠夫妇。

 54第55章

    又说薛蟠夫妇两人新婚之期;正是蜜里调油,不想近日宫里薨了一位老太妃,当今圣上以孝治国,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有爵人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薛家暗自庆幸不已;又说荣府原先因元妃归宁养了十二个小戏子;此时尽散了;有愿出府的贾家还了卖身契;有不愿回家的自分到主子身边服侍。

    哪知有御吏上书参了宁府一本,称三等威烈将军枉顾圣意,每日以习射为名聚赌嫖娼;荣府虽无罪却因管教不严亦被参了一本,圣上听了雷霆大怒,当朝痛斥赦,政,珍等人,又夺了贾珍三等威烈将军之职,只命其子贾蓉袭了爵位,便是宫中的元妃娘娘也受牵连,由皇贵妃降为贵妃,贾珍当日归家便称病不出,东西两府闭门谢客,又约束家人不许在外生事。

    这日,贾妃身边的小太监过来借银子,待小太监走后王夫人便递了牌子进宫觐见元妃,不一会子,史太君身边的鸳鸯过来了,王夫人听说鸳鸯过来后,心中暗道,才刚递了牌子进宫老太太那边就打发人过来,莫不是有甚么话要交待?心里如是想着立时便换了衣裳跟鸳鸯一道到了贾母正院。

    去时只见院子里婆子丫鬟都不见,王夫人见将家人都打发走了,心知必是紧要事才如此郑重,王夫进了内堂,只见老太君正靠在榻上靠目养神,玻璃拿了一只美人拳正在给她捶腿,王夫人近前,低声唤道:“老太太,唤媳妇儿过来是有甚么话要交待么。”

    史老太君并未应声,只挥了挥手,鸳鸯连忙端了一个圆凳放在榻前,又和玻璃两人退出内堂,待丫头们走后,史老太君这在坐起身子,又睁眼看着王夫人说:“坐罢。”王夫人低眉顺眼的回道:“老太太跟前儿,媳妇不敢坐。”史太君也不在意,直接说道:“递牌子进宫了?”

    王夫人红着眼圈称是,又说:“娘娘平白由皇贵妃降为贵妃,心中定然不自在,那宫里多是一些踩低爬高的,况且惠贵妃平日便与娘娘不和,此时见娘娘失了势,必要趁机百般打压,我进去陪娘娘说会子话。”史老太君厉色对王夫人道:“你好生糊涂!咱们家这几日正在风口浪尖上,你赶在这时进宫见娘娘,还怕不招人话柄么,那惠妃若到圣上与中宫面前挑拨,娘娘岂不越发艰难?”

    王夫人怎会不知此时不该进宫?只是宫里元春给她递了个紧要消息,现在也顾不得许多了,王夫人此时面上只管做出一副后悔的模样,史太君冷哼一声:“此时后悔无济于事,横竖牌子已递了出去,你劝娘娘放宽心,不必因一时之事而沮丧,叫娘娘尽管每日到中宫去请安,现在尽管只是贵妃的品阶,也要拿出皇贵妃的派头来,断不能让人小瞧了去。”

    王夫人连连称是,史老太君见她唯唯喏喏的样子又不忍太过于苛责她,便轻叹了一口气说:“你不比那边的大太太,性子又老实,我素来是最放心你的,今日做下这等糊涂事想来也是心急娘娘,这几日凤姐儿病着,家里上下全靠你,你也需保重自己的身子才是。”王夫人眼里立时流下泪来,史老太君看她可怜见儿的,又安慰了几句,便朝外面喊道:“鸳鸯,你进来。”

    鸳鸯在门外应了一声便走了进来,史老太君对她说道:“你去取了那件腊油冻佛手来。”鸳鸯称是,便拿钥匙开了后头的箱子,取出一个大红描金海棠花妆奁匣,史老太君说道:“这原是外路的一个老和尚孝敬我的,是件稀罕玩意儿,你带到宫中留着给娘娘把玩罢。”王夫人忙站起来说:“这件东西原是老太太心爱的,娘娘若是知道了,哪里肯收。”

    史老太君摇摇头说道:“这只管叫娘娘收着,她必定理会我的意思。”听老太君如此讲,王夫人便不再坚持,收了匣子又陪着老太君说了一会子话,这才回去等着听宫里的信儿。

    午后宫里的夏太监来送信,请王夫人明日卯时入宫,王夫人包了一封厚厚的赏钱给夏太监,夏太监欢天喜地的去了,次日寅时王夫人便起了,盥洗完后穿了诰命服,坐了一乘四人轿往宫里去了。

    本朝皇宫按经纬分三殿,每日卯时圣上与诸臣在太元殿早朝,罢朝后圣上于保元殿处理国事,保元殿正后方便是华元殿,平日圣上起居便在华元殿,华元殿之后是后妃所居之处,坤宁宫离华元殿最近,是后宫第一奢华之处,由中宫娘娘所居,以中宫为中心,又分三宫六院,元妃居于凤藻宫,宫内亦是富丽堂皇,原是先帝宠妃所居宫殿,只可惜离华元殿甚远,素日要去中宫请安也要走半日路。

    王夫人一行由北五门入宫,随行的家人都侯在宫门处,王夫人只带了丫鬟彩云,入了宫自有凤藻宫的夏太监来接,三人一路并无多话,径直往凤藻宫去了,到了凤藻宫殿外,夏太监朝内喊道;“六品侍郎贾政之妻贾夫人觐见元妃娘娘!”王夫人跪下行了一礼,朝着殿内喊道:“命妇贾王氏拜见娘娘,恭祝娘娘福泽安康!”立时便从内走出一个五官女官,向王夫人道:“贾夫人不必多礼,元妃娘娘有请。”

    夏太监将王夫人搀了起来,又随着女官入内,只见元春做在正殿高堂上,有四个女官立在一旁,王夫人再次请了安,便有宫女搬了绣凳来,又上了茶水,王夫人称谢落座,一时母女两人竟是相对无言,稍时,王夫人献上礼物,一旁自有女官接了,又有女官登记入册,贾元春开匣子见了佛手立时一怔,王夫人心里打鼓似的,也不知家里老太太要传达是甚么意思?瞧元春的反应想来她已是知道了,便轻声说道:“这是家里老太太献给娘娘的,说是一件稀罕东西,娘娘留着把玩。”

    元春摩挲着手中的佛手对王夫人说;“老太太费心了,只是天家规矩大,也不得回去给老太太请安道谢,太太家去也替我说道说道。”坐了半响,元春将佛手放入匣内,朝着几个女官道:“你们且去罢,我与夫人说些体已话。”女官们称是,便退出大殿,殿内此时只留了丫鬟抱琴服侍,坐在高位的元妃见女官们去了,顿时泪如雨下,王夫人见了慌忙站起来,急声说道:“元儿莫哭,仔细伤到肚里的皇儿。”

    身边的抱琴连忙低声说道:“太太噤声,仔细隔墙有耳。”王夫人脸色顿时便得苍白,低声问道:“元儿,你如今在宫里的处境竟已经艰难到如此地步么?”贾元春不语,只是从高堂走下来,扶住王夫人的手细细看了一番,又见她鬓发间夹了银丝,比上回见了更显老态,便哽咽问道:“如今家里可好?我怎么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