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前夫刚死时-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这一世的李曼青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激动,她只希望这一切都是梦一场,唐丰年还能活着,她宁愿不要这笔巨款,他们可以好好的在一起,孝顺父母,抚养孩子,做一对寻常不过的九零夫妇。
  然而没有这种如果。
  曼青叹了口气,听见“滴滴”两声汽车喇叭响,果然小刘来了。
  本来唐家的意思是,让公公跟着去存钱就行了,她却坚持要自己去,她要去看房子。
  因为不想耽搁时间,她吃过早点就出发,九点钟就在乡里等着了,反正进村的路只有一条,她在这儿守着总是能等到云喜煤矿的人。
  “小姑娘怎么只有你?你爸妈呢?”小刘摇下车窗。
  “他们腿脚不便懒得跑了,我去也是一样的。”说过也不客气,直接拉开后排车门。
  谁知后排却坐了个人,还是一样的黑色西装,翘着二郎腿,看见车门开了抬起眼来“勉为其难”的看了她一眼。
  曼青颇为意外,只得勉强挤出个笑来:“季老板也去啊。”
  姓季的不出声,也不点头。
  这款轿车本就狭窄,他一个人跷着二郎腿将整个后排占了三分之二,曼青又不好意思说“麻烦你挪一挪,挤挤”,只得讪讪的关了车门,去坐副驾。
  “老板,先去哪儿?”
  季云喜也不说话,车里安静了片刻,他像个思维迟钝的老年人一样,慢悠悠的想了半晌,才道:“信用社。”
  曼青松了口气,下意识就用戴着手表的左手捋了捋鬓发。
  后排的季云喜随着她动作,看到她手腕上闪着银光的表,微微一愣:她手腕也忒细了,怕不注意就会滑。脱出去。
  “可以让卖表的取两个扣子下去。”
  ……
  车内悄无声息。
  李曼青看着车窗外发呆,压根不知道人家同她说话。
  小刘看了她一眼,见她没动静。又看了她一眼,还是没动静。再偷偷看一眼后排的老板,嗯,脸色不好看了。
  这小姑娘是不是傻啊,老板同她说话呢,她呆头鹅似的。
  “好好开车。”
  小刘心下一抖,手上却稳稳的把着方向盘,他老板果然是不能偷看的。有一回是在云市,等红绿灯的时候,天气燥热,他耐不住从后视镜里偷看了一眼正在打瞌睡的老板。等回到宣城了,他才说他红绿灯反应慢了点。直到晚上睡觉他才反应过来,老板说的是白天的事儿……可他不是正在打瞌睡麽?
  这疑问他也不敢问,就像现在一样。
  “哪儿买的?”看吧,老板又发话了。
  小姑娘转头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小刘,确定是在和自己说话,才不确定的问:“什么?”
  “表。”小刘实在忍不住提醒她了,怎么这么呆。
  “哦,这个啊,是我老公买的。”她本想习惯性说“前夫”的,但感觉他人才没了七天,她就这么称呼他,有点人走茶凉的伤感……和没良心。
  ……
  车内又是一顿。
  什么叫她“老公”?季云喜的臭脸终于有了丝波动,努力从后面看她,见她说过以后又“嗯哼”的清咳了声,还是那么云淡风轻。
  却哪里知道丢了个惊天霹雳弹给他。
  小刘也一惊,双目圆睁,上上下下看了她两遍,怎么看怎么像个女学生啊:“你……你结婚了?”
  他们不知,后排的季云喜也屏住了呼吸,定定看着女子的侧脸。她的脸比手更白,从侧面看过去没有过分挺拔的鼻梁,却也有明显的山根,鼻头还微微有一点点翘,从正面看不出来,更平添了两分娇俏。
  怎么看怎么像个女学生啊。
  “对啊,我老公就是唐丰年。”
  小刘倒吸一口凉气,继续问:“啥时候结的婚?你还未成年吧?这也能领证?”
  李曼青不好意思的抿着嘴笑了笑,不出声。她和唐丰年确实还没领过证呢,以前是年纪小,去年满了她却又推三阻四。
  季云喜知道了,哪是结了婚,这他妈明显是非。法同居的啊!
  不过农村也不讲究这个,只要不读书了,都是十七八岁先办酒,有孩子就生,等年纪到了领个证就成,甚至有孩子生了五六年都不去领证的。大家对“结婚证”这东西压根不当一回事儿。
  “那还读书麽?”季云喜突然问了句。
  李曼青一愣,读书……于她来说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是啊,她还读书麽?她没想或这问题,但上辈子二十年的打工生涯告诉她:不读书真是没前途的。
  刚开始在外头,因为是九零年代的高中学历,她还稍微好找工作一点儿,给人家厂里当过领班,负责做点笔墨登记的事,后来大学生出来就没她的事儿了。
  再后来,正好赶上创办民营幼儿园的浪潮,她外貌白净秀气,又是高中生,还真去当过几个月的保育员,只是工资太低,还不如人家当保姆的,上午做一家,下午做另一家,一个月能有双份工资拿。所以才辞职去了家政公司。
  她比谁都羡慕刘芳菲和唐丰梅,同样年纪的女孩子,她们能够在象牙塔里为人生理想而奋斗,她……却只能在山沟沟里淘生活。
  但话又说回来,受够了上辈子疲于奔命的打工生涯,现在能与世无争的在山清水秀的环境里吃吃喝喝,于她来说也是种上天的恩赐了。
  所以,关于读书这个问题——“我没想过。”
  季云喜一愣,这有啥想过没想过的,她这年纪不读就不读啊,要读就读啊,正好男人也死了,她直接回娘家继续读书不就行了?
  “你家哪儿的?”
  李曼青不用确认也知道,他问的是娘家。
  她的娘家在另外一个乡,叫连安,距离太平乡得有百来公里,具体的她也说不上来,只知道坐拖拉机的话得花两个小时。当然,下了拖拉机还得再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翻山越岭才能到李家村。


第15章 选房
  李曼青的娘家在更远的连安乡,距离县城的距离相当于太平乡和大渔乡加一起。
  她当年之所以狠得下心来私奔,就是觉着父母将她“卖”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她在这世上已经了无牵挂了。
  “连安是个好地方,能种甘蔗。”
  “季老板去过?”她微微转头看着男人,说话时眼睛不看人显得不礼貌,但与他对视她又不自在。
  还好,季云喜自己先咳一声转开头去了,避免了她的不自在。
  “我们老板何止是去过,还打算在那儿办个糖厂呢,都去考察过好几回了。诶你们家是连安哪儿的?镇上的还是哪个村的?”
  办糖厂啊,那确实是个好主意,连安乡就在金沙江的支流旁,水资源丰富得很,气候又足够热,不止一年能种两季水稻,还能养鱼种甘蔗。那里出的甘蔗跟别的地方又不一样,是又细又泡还足够甜的……李曼青想着就咽了口口水。
  这姓季的果然是做生意的,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他。
  “李家村的,我这两年也没怎么回去过,都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了。以前乡里倒是有个糖厂,我读高二时候还在呢,现在不知倒闭了没。”当年她哥哥就是在那厂里打工的。
  “嗨,那国营的是吧?早倒闭了,不倒闭也干不过咱们私营的,一个个混吃等死哪里赚得了钱……”小刘嘚吧嘚吧嘚,另两人偶尔搭一句,很快就到了大渔乡上。
  二十年前的太平乡别说这样银行那样银行了,就连农村信用社都没有,存钱都得去到隔壁的大渔乡才行。几人办了转账,李曼青见绿绿的存折本子上确确实实多了三万六,这才仔细的将存折贴身放了,准备上县里去。
  车上,小刘代老板说了,他们事先看好的农家院有三处,都在宣城县靠近大渔和太平这边,也就是县西边。一所是刚盖起来两年的红砖房,有两层,每层只两间房,房顶没有浇灌,仍然盖的瓦片。
  一所盖起来五六年了,也是红砖房,不过只有一层,但有整整六大间,以后有条件了再浇灌两层不是问题。
  最后一处是快十年的土房子了,但因为盖起来以后没人住,勉强还算新的,只是墙体被风雨侵蚀,有些掉了皮。但它屋子更多,分为前后两进,足足有十二间之多,也是大平房,还搭了个院子。
  几乎是毫不犹豫的,李曼青就选了最后一处,但表面上却还是说“都去看看”,先去前两处看了看,见果然都是红砖房,屋子虽住过人,却也是干净整洁的。
  到了土房子那儿,比另外两处更靠近县城一些,距离空气污染的大渔乡又远些,而且是在上风向,煤灰粉尘吹不到。最主要是面积宽广,不止有十二间屋的大平房,还有个两三百平米的大院子,虽然围墙已经塌了几个角,但里头种着绿油油的青辣椒和紫澄澄的茄子都安然无恙,没有被偷踏采摘过的痕迹……看来左邻右舍都是正当人。
  以后他们一家子孤儿寡母的,邻居安分些,他们作为外乡人也能少些麻烦。
  “就这里吧。”
  “啊?!”
  “你可想清楚了,这可是土房子,里头啥都没有,墙还掉了皮,院墙也塌了角,就连院子里都是股粪味儿……”小刘难以置信,竭尽所能的找这房子的茬。
  不为别的,既然老板也不在乎这么点钱,那就要帮她挑个值钱点儿的,好歹唐丰年确实死在矿上了,她作为唐丰年的“遗孀”,理应得到这些照顾。
  季云喜也挑了挑眉,看她两条淡淡的长眉拧到一处,带着女孩子少有的坚定,问:“确定了麽?”
  曼青心里恨不得“确定”“确定”“确定”的大喊三声,这么大的面积,到时候拆迁了她得成富一代了啊!
  以后她儿子或者闺女就是拆二代,富二代!还是新世纪的拆迁户,拿了钱就是光存银行里吃利息也够了……绝对稳赚不赔啊!
  嘴上却不忘找个说得过去的借口:“我看这里的土房子跟家里的挺像,等我爸妈来了住着也习惯,而且不用爬楼,他们腿脚不好也省力,闲下来了还能自个儿种点瓜果蔬菜……”总之就是再合适不过了。
  季云喜又挑了挑眉,似乎是不太相信。但曼青没时间细究了,眼见着已经过了下午一点半了,她要不想摸黑走山路回家,现在就得赶紧办交接事宜了。
  唉,住山沟沟里就是这么不方便。
  见她眼睛不停的往外墙外看,季云喜就道:“墙过几天让人来给你们糊一糊。”省得孤儿寡母的被人翻墙头。
  曼青没想到他能这么“好心”,也就“嗯”了声,三人相顾无言,等着房主来办手续。
  有钱好办事,三点钟不到,手续就办完了。可能是上辈子吃过太多亏了,曼青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全程交接过户拿证她都一眼不敢错的盯着。见这房子也才买作八千块钱,她倒是松了口气,八千块对现在的唐家来说是个大数字,但对季云喜来说,不过是买个心安罢了。
  她其实一直怕房子贵,他不肯买。
  直到拿到了房产证,见上头落的是她的名字,心才落回原处。
  说到落户问题,本来那天在矿上谈条件时她想的是和钱一样全落到公公名下,但那天见识了二姑姐一家子的熊,她突然就觉着得留个心眼了。
  不是不信任公公婆婆,他们也是好人,不过是老好人,太好说话了,明明都知道就是杜峰偷了表,偏还要帮着说是“捡”的……她是儿媳妇,怀着他们的孙子,这固然重要,但杜峰也是他们的孙子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们不会偏袒谁,只会尽量一碗水端平。
  但在没爸爸的孩子身上,这样的“一碗水”本身就是吃亏。
  就当她小人之心,给未来的孩子多留条后路吧。


第16章 “表妹”
  转了钱,买了房,李曼青代公公唐德旺签了字,这份“和解”就算完成了。自此,唐丰年这个人就再不存在了。
  虽然心有戚戚,但现在有了孩子,曼青难过一会儿就丢开去,见姓季的也没意见,就请小刘载她去买了几斤大骨头。恰巧看见枇杷黄橙橙的,想到那水汪汪甜丝丝的口感,她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又买了三斤。
  出门前婆婆塞了二十块钱给她,本来还想再多买点的,毕竟进城一趟不容易。但想到车只能到乡上,她得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呢,太重的东西拿不了,也只得作罢。
  季刘二人把她送到乡政。府门前就折回去了。
  李曼青拎着几大个红色塑料袋,总共十一二斤的东西,几乎是三步一歇的往家走。路上遇见几个赶了黄牛,背着冒尖背篓的村里人,都问她从哪儿回来,不住打探矿上赔了多少钱。
  她都一律只说赔偿还没下来,得等过段时间才知道。
  “哟!丰年媳妇可别藏着掖着了,看你买这么多好东西,肯定赔了不少钱吧!”
  另一个说:“可不是,说出来听听又怎么样,我们又不会上。你家借。”
  可怜李曼青上辈子只窝在家里,没怎么同村里人走动过,还真是不知道怎么称呼她们,只是直觉的不喜欢她们说的话。好像唐丰年死了是件值得庆贺的好事一般,真是刺戳在谁身上谁才疼!换她们老公或者儿子,怕就笑不出来了。
  怪不得那天婆婆会说什么“村里人狗眼看人低”的。
  心里想着,也就不愿意再同她们一路,故意放缓脚步,慢悠悠的走。现在的大平地要出村,只有唯一一条羊肠小路,一米来宽,遇着赶牲口的得远远的选个宽敞地儿让开才行。上辈子直到去到了省城,她才知道这个地方的落后与闭塞。
  “表妹!”
  “表妹!等等我!”
  曼青回头,见后方隔了半个山头的地方,以现在的视力能明显看清,有个穿银灰色西装的男人在喊她。
  又是化成灰都认识的罗有秀!
  曼青恨从心头起,懒得搭理他,提紧了东西,加快脚步,她宁愿听那些长舌妇唠叨,也不愿与他同路。
  “表妹……”他走进了山凹处,声音就隐隐约约的,愈发显得阴魂不散了。
  曼青很想骂人:表妹表你妈的妹!
  但她时刻告诉自己:李曼青你是老年人了,老年人不能动气不能急躁,血压会飙的。
  对,做人就得有老年人的自觉。
  待她好容易追上赶牛的,少不了又要被问“你表哥叫你呢,怎么不等等他?”
  罗有秀是曼青婆婆的亲侄儿,与唐丰年是亲亲的表兄弟,流着四分之一相同的血,可饶是这样的血亲,他上辈子还是把她给诱。拐了。
  这辈子,诱。拐私奔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别的便宜他也休想再占!她一定要让婆婆小心他,别让他以表兄弟的名义再上门来蹭吃蹭喝了。
  “诶,丰年媳妇走那么快干嘛,是怕你表哥借钱吗?你们家得了那么多的赔偿金,亲戚间借点使使也没事啊,咋比你婆婆还小气?”
  李曼青告诉自己:我是老年人,我要平心静气多活几年,我不理她。
  果然,还真别说,心理暗示就是有用了,她可以把他们的话当耳旁风了。
  “咦……婆婆媳妇一家子这么小气,怪不得儿子短命呢!活该断子绝孙!”
  曼青脚下一顿,说她可以,说婆婆就过分了,而且,诅咒唐家断子绝孙是几个意思?她肚子里可还揣着个呢,啥叫断子绝孙?还连她未出世的孩子也骂上了?
  老唐家怎么就招她惹她了?
  “婶子这是什么话?别说我们家还一分钱没拿着呢,就是拿到钱了,借不借也是我们家的事儿,轮不到外人指手画脚。”她虽以“老年人”自居,却不代表老年人都是怂包啊!
  上辈子的老年人,可不是好惹的哦。
  “哟,丰年媳妇说话还怪难听的,啥指手画脚,你们家敢做,还不兴咱们说了啊?说两句就指手画脚,你是没见过真正的指手画脚,等我家大华大全几兄弟听见了,还不得教教你!”也难为这婆娘了,背了七八十斤重的背篓,还能双手叉腰同她吵。
  李曼青使劲想了想,也没想起来她是哪家的,只是听口气他们家有好几个儿子,有儿子了不起啊?想找茬就找茬。
  曼青不想吵架,一点都不想,她只想好好珍惜上天恩赐的青春时光。但她这么不依不饶的劲头,曼青就是个面人也忍不了了。
  刚想开口呢,就听一声“表妹”……妈蛋!真是阴魂不散啊!
  “表妹,怎么都不等等我?让我追得好苦。”曼青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那“追”字听着格外分明。
  “三婶和表妹说什么呢,老远就听着怪热闹的。”罗有秀自以为风流的捋捋顶上的“两片瓦”。
  这是二十年前最流行的发型了,没有之一,像什么香港的四大天王,台湾的小虎队,都是留这发型,曼青在学校里时也略有了解。
  但此时的李曼青已经换了芯子了,见他故意作态,只觉着丑陋得很,直接把脸转开去。
  “能说什么,自然是说他们家发财的事咯,跟你姑妈一个德行……”话未说完,就听见前头一起背草的婆娘惊叫:“呀!你家牛踩人家包谷地去了!”
  惹事的婆娘被吓一跳,赶紧一把将背篓甩地上,骂一声“挨千刀的畜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