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前夫刚死时-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曼青昨晚不是要吃那什么面包吗?咱们买两斤回去,给你天天当早点吃,吃完了再来买!”李曼青阻拦不及,他们就买了两公斤圆溜溜的面包。
  “曼青现在还不分酸甜苦辣的想吃,那就酸梅子、水果糖各买两斤,辣的家里有青辣椒,随你吃啊。”
  “老头子,再割几斤肉去,看看有没有排骨,没有的话大骨头也行,多买点儿,回去给她熬高汤,煮米线给她吃……”水果糖啥的李曼青倒是没兴趣,但肉嘛……嗯,她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得了妈,咱们不买了,你们还没吃饭呢,先去吃碗早点再说。”老太太舍不得花那钱,总觉着自己还能饿,钱省下来要给媳妇买补身子的。
  “妈,人家书上都说了,孕妇最好的补品就是咱们家里自己种的东西,春芽洋芋萝卜都好,家里养的老母鸡和鸡蛋更好,可别花这冤枉钱了。”
  见老太太还是不依,她只得抱着她胳膊摇晃,笑着道:“妈,你们不饿我都饿了,走吧,是我想吃了,你们陪我吃一碗总成了吧?”
  两老这才愿意进馆子。
  刚吃好呢,唐丰莲两人就找过来了。
  是的,两人,大姑姐身后跟了条亦步亦趋的小尾巴。
  唐丰梅和李曼青同年,今年二十一岁,因为读书读得晚,今年才上高三,七月份要高考了,现在半个月才回一次家。此时的她扎了两个麻花辫,眼睛哭得红通通的,一把抱住唐老太放声大哭,“哥”“哥”的喊了两声,像一只陡然失仗的小兽。
  李曼青随着她的哭声,不由自主的又想到那本日记,唐丰年真是个好哥哥,好丈夫……老天爷啊!为什么要这么捉弄人,既然要让我看到他的心,那为什么就不能让我早重生几个小时?!
  哪怕只是几个小时啊贼老天!
  她们哭得街上行人纷纷侧目,李曼青递了帕子给小姑子擦泪,见她斜挎了个帆布包,忙问:“丰梅要跟我们回家吗?”
  不待她点头,老太太咬牙切齿道:“丫头回什么家,给我好好回去读书,一定要读出个名堂来!要让村里那些狗眼看人低的看看,没了你哥,咱们家也不会垮!你得好好读书,得考大学,要给你侄子侄女做个好榜样!”
  唐丰梅不解,还以为她说的“侄子侄女”是大姐和二姐家的,嘟囔道:“芳菲都要高考了,她做我榜样还差不多……”
  “你嫂子有了。”
  “啊?!”
  “可是真的?嫂子?”
  李曼青笑着点点头,小姑娘突然就又哭又笑,念叨“我哥也能瞑目了”“我要好好读书,以后就像我哥对我一样对他们,我也要把他们供到大学毕业,要让他们比村里任何一个小孩儿都过得好!”
  嘴上笑着,眼泪却刷刷刷的掉,说不出的心酸与扭曲。
  这一刻,所有人都以为,这个遗腹子是他们全家人的希望,也是他们的责任。


第9章 房间
  等几人回到大平地,天又快黑了。
  这时代,尤其是大平地这个村子,出门都得赶早,不然光出村进村就要四个小时,出去办事买东西啥的再磨蹭一下,可不就是得摸黑回家了。
  才进村子,村里的狗就“汪汪汪”沸腾起来,有人开门出来,见是唐家人,就都安慰两句“节哀顺变”,大家沉默着回了家。
  好多年不走这么远的路了,李曼青累得手脚酸软,得坐下喝两口水才慢慢匀过气来。
  因为大姐夫在,虽然才遭逢不幸,老两口还是强打精神提了腊肉来,准备煮肉吃。
  是的,煮肉吃。
  李曼青好多年没听过这三个字了,只有宣城县的乡下地方才兴这么说,因为他们这儿的腊肉是远近闻名的。尤其三四月份,肉挂得不算特别干,又还没生虫,用清水小火慢煮一个小时,连汤都是奶白色的,喝起来没有一般腊肉的咸味儿。
  那腊肉切开来,肥瘦相间,肥的油汪汪,瘦的红通通,就连肉皮都香糯得不得了!也不用再下锅炒,直接切了装盘,李曼青能一口气吃下三碗饭。
  老太太听进去她在县里说的“春芽洋芋萝卜”了,要老头子给她打春芽去。
  李曼青忙拦住了:“爸妈你们别吓我,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打什么春芽,要吃明天再去,现在家里不是有新鲜洋芋嘛,炒几个就是了。”说着赶紧去厨房里提了个背篓出来。
  里头有十几个拳头大的洋芋,洗得干干净净,露出层粗糙的土黄色皮来。后世菜市场上多的是红皮紫皮白皮的,却很少能再买到这么纯正的黄心洋芋了。
  李曼青一面削皮,一面咽口水。这黄心洋芋是真面啊!又沙,入口即化,给她个蘸水配着,她能吃半斤!
  可能真是小生命也需要营养,她重生回来这一整天都在想吃的……四十多岁的人了,罪过罪过。
  等饭菜上桌,李曼青果然顾不上害羞,连着添了三回饭才摸着肚皮叹息:孩子啊,你妈为了你的营养,怕是要在老唐家留下“没心没肺”的标签了。
  吃完饭,在众人惊诧的目光里,李曼青抢着收碗洗碗,还想要去打洗脚水来伺候公公婆婆,吓得老太太拉住她:“好姑娘,你可别吓你妈了,记住别拿重的东西了。”
  李曼青虽知身子不会那么脆弱,但为了保险起见,也为了安老人的心,她只能乖乖放下了。
  唐家现住的是土垒的平房,用木头担了一层楼板分成上下两层,每层有两间房。楼下一间作待客的堂屋,一间是小两口的新房,从堂屋后装了架木头楼梯,往上就是老两口的房间,剩下另一间作客房,正好给丰莲两口子住。
  等洗完回房,她还不适应,自从“私奔”后,这是二十年来第一次进她和唐丰年的房间。最醒目的就是那张木床了,有一米八,本来结婚时打的那张只有一米六还是一米四来着,但她为了不跟唐丰年睡一个被窝,要在中间隔出“楚河汉界”来,硬闹着他重新打了这张更大的。
  可当时打都打好了,他们又睡过,再退是退不掉的,那木匠那段日子又不在家,她非闹着多等一天都不行,丰年矿上又催他赶紧回去上班……没办法,最后是公公婆婆翻山越岭去另外一个乡,请另一个木匠打的。
  现在想来,真是万分后悔。为了一张床,要折腾唐家一家子,她当年可真够作的。
  也就是唐家人了,若换了别家,早教她做人了。
  床上整整齐齐的叠着一套铺盖,他不在,她就将他的所有东西都收起来了,连鞋袜都没剩一双……这个房间,仿佛成了她的私人领地。
  想到今天带回来的东西,她赶紧把那本“小楷本”翻出来,不敢多看一眼的压至枕头下,仿佛承载的太多,又太重。
  对了,日记……她又在床下翻箱倒柜,半天找出来一双灰尘满满的鞋子,拿抹布擦了两遍才看出来,是他日记里记的“水晶凉鞋”。
  就是那种像啫喱的材料,里头有无数亮晶晶的点状物,以她二十年后的眼光看来,非常劣质和俗气……现在,却不止是一双鞋子了,它还承载着一个男人满满的心意。
  李曼青也不管灰不灰了,光脚套上看看,嗯,确实挺好看的,她本来就白,这鞋子衬托下,一双脚都仿佛白玉一般……好吧,不得不承认,除了眼镜,唐丰年买的东西都挺适合她的。
  只可惜……
  唉!李曼青叹口气,再没心思试了,收起来放回床下去。人虽躺床上了,心却静不下来,脑海里全是那个男人的日记,想到他买的表,他买的丝巾,还有他说人家烫卷发是“卷毛”……想着想着又笑起来。
  怎么这么笨,连卷发都不知道?她后来也烫过几回,刚开始是图时髦,后来那几年经常上夜班,头发熬掉了三分之一,不烫烫都得露头皮了,再染一染还可以遮白发,这样找工作好找些。
  想到那些日子,愈发无眠了。
  不行,她得找到那个男人买的东西才行!
  李曼青一骨碌爬起身来,拉亮了电灯,将屋里翻了一遍,终于找出一堆小东西来,除了他日记里记的,居然还有一只绿色的口红。
  她想起来了,有一回去赶集,她看见人家涂得红艳艳的嘴巴,不过是多看了两眼,他就问她“可喜欢”“买给你”,她才不喜欢呢,只是好奇罢了。
  他却会错意,果然下一次回来就买了一只,可惜里头拧开是绿色的,涂在唇上得等一会儿才会慢慢变成红色……现在看来,也不知是什么化学材料做的。
  她将这些小东西擦拭干净,整整齐齐的放到床旁的梳妆台上,侧着身看着它们发起呆来。好像看着它们,就像又看到那个男人似的,心中说不出的满足,居然也就渐渐睡着了。
  睡前她想:唐丰年,听说人的魂魄要七天才散得去,今天才第二天,你快来和我说两句话吧,我会告诉你,我要好好抚养我们的孩子长大,让他读大学,好好孝敬你的父母。我不会再走错路了。
  结果,背了半天台词,睡着了就真睡着了,梦都没做一个。
  醒来,只有枕头是湿的,台词也牢刻在心中,一辈子不会忘了。


第10章 二姐
  天才亮,李曼青又醒了,一醒来就睡不住,自己去厨房烧了洗脸水,听见楼上有咳嗽声,怕是老两口也醒了,她又把他们的洗脸水也烧上。
  唐家现在的灶还是泥土垒的,一共两口锅,那口大些的以前是煮猪食用的,去年腊月里杀了年猪,说是要等栽秧时候再买猪仔来养了,现在倒是空闲下来了。另一口小一些,则是平时做饭用的。
  两口锅的区别一目了然,一口黑漆漆油亮亮,明显是经常沾油盐做饭的,一口生了黄黄的锈迹,那就是煮猪食的了。
  见洗脸水烧开了,忙舀进保温水壶里,洗干净锅,见柜子里还有两把挂面,就直接烧水下面。等面熟了,先捞进温水盆里盛着,再从瓦罐里舀了两勺猪油化开,拿三个鸡蛋磕了下锅,煎出浓浓的鸡蛋香味来。
  唐老太太循着香味儿进屋,见是她在做饭,诧异极了。以前都是她做好再叫她,三催四请都不肯起床的……现在却勤快起来了。
  果然,怀了孩子就是不一样,有担当了,仿佛一夜之间就褪去了孩子气。
  老太太替她找了个貌似合理的解释。
  待几人都洗漱好了,她的鸡蛋汤也烧好了,每碗面头上舀了满满一大勺,她自己做饭做习惯了,这些活都信手拈来。唐丰莲看了暗暗点头,回去教导闺女:“多跟你舅妈学学,别看人家平日只知道看书,关键时候又会讲道理,又能下得厨房!”
  包括大姐夫在内,所有人的眼睛都是肿的。
  大家肿着眼吃了面,坐在堂屋里沉默着。那是一种突然缺了主心骨的不知所措,李曼青心又揪在一处了。她不能让公公婆婆再这样下去,老年人寿命长短和心情有很大的关系,像上辈子的他们,上辈子的她,都是郁郁寡欢活不长的。
  她私心里已经将自己定义为“老年人”了。
  “爸妈,你们不是要养猪吗,正好去村里问问,哪家有猪仔捉一对儿来,我先去把猪圈打扫干净。”有事做就不容易胡思乱想了,只盼着时间能治愈一切。
  唐德旺叹口气,“吧嗒”了一口旱烟桶,总觉着儿子没了,养猪都没意思了,他以前是最爱吃肉的,现在……养给谁吃?
  老太太却还能强打起精神:“去,待会儿就去,也不用走远,隔壁建华家就有,挑着长手长脚能吃的捉。”
  老伴最终还是点点头。
  老太太又看着大闺女两口子道:“左右家里也没事了,你们就回去吧,等芳菲放假了把她带来玩几天,也陪陪她舅妈。”
  唐丰莲放心不下,蹙着眉道:“家里有公公婆婆呢,不如我们就再陪你们几天,丰菊也还不知道消息,等着她回来了咱们再一起走。”唐丰菊是唐家二闺女,嫁在乡里另一个村,离大平地又更远了,不过更靠近乡里,得先走路到乡里,再从乡里走到大平地,少说也是三个小时的路程。
  她没回来,所有人都善意的以为是这原因。
  李曼青将眼睛看向别处。其实她知道,二姑子唐丰菊没回来,单纯就是不想回来,或者是二姐夫不让回来。
  她嫁到老唐家两年,这位二姑子就只回来过两回,要隔得远也就算了,娘家婆家都一个乡的,远也远不到哪儿去……
  正想着呢,大门又被“哐当”一声推开了。
  还没见着人呢,就听见一声“妈”,唐老太太赶紧出去:“诶!丰菊回来了,快进来坐。”说过又伸头往后面看了看,没见人,就问:“你姑爷呢?”
  唐丰菊满不在乎:“他和小峰在后头,正同人说话呢。”
  “丰年的事是真的吗?昨天建华带话去家了,但我们都去县里了,没遇着他,等晚上回来才听邻居说的,五点多天没亮就赶来了。”
  李曼青悄悄看了看昨晚戴上的手表,现在已经十点半了,走路来要三个小时,其实走得快的话两个半也够了,和她“五点多就赶来”可对不上。
  老太太没心思琢磨这个,又同闺女抹起泪来。
  二姑姐不住的回忆:“丰年十八岁的时候跟着我去城里看电影,咱们舍不得花钱,从家里带了几个饭团去,结果人太多把饭团都挤成饼了,全扒拉在他衬衣上……”
  “丰年良心可好了,才八岁就说要买拖拉机给爸爸开。”
  “丰年还说让咱们家小峰好好读书,学费不够尽管同他说……”
  ……
  点点滴滴全是唐丰年的好,可要是平时也就罢了,现在老人好容易稳定下来的情绪,又被她这么一提,老太太也不知怎么了,突然就捂着心口“哎哟”起来。
  李曼青被吓了一跳,赶紧问:“妈你怎么了?”
  二姑姐才终于止住她的絮絮叨叨,也慌了手脚。
  老太太弯着腰“哎哟”两声,曼青赶紧替她后背顺气,家里人全都围过来。
  “妈你别难过,没了丰年还有咱们啊,咱们也不比丰年差。小时候丰年……”
  “可住嘴吧,就你话多!”唐丰莲骂了二妹一句。若非她开口“丰年”这样,闭口“丰年”那样的提,老人也不会被她勾成这样!这个二妹永远拎不清。
  “大姐怎么这么说话,凭啥要我住嘴,我说错什么了吗?丰年难道不好吗?他结婚前可还借了你们三百块钱呢,到现在都不提不问是啥意思?他人是死了,可债还在啊!”
  “我说呢,怪不得你再不肯同我往来,原来是记着那三百块钱的仇!你咋知道我不会还,我本来就想着端午前要还给他的,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只想着找人便宜呢?!”
  “唐丰莲你说谁占人便宜,啊?这家里没有人比你再会占便宜了,当年你出嫁爸妈给了你多少嫁妆,我出嫁他们又给了多少,你心里没点数吗?别给我装,趁现在爸妈都在,咱们就问清楚,别一个二个藏着掖着了!”说着就果真要同老人追根究底了。


第11章 吵嘴
  李曼青被她这脾气惊到,都这时候了还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活了两辈子,她终于能找着一个比她还拎不清的人了。
  一面想着,一面赶紧扶老人进屋,也不敢扶着她爬楼梯回房了,只扶她就近进了自己房间。
  “妈,你先躺一下,我去叫大姐夫回来,让他背你去医院。”村里不通公路,有车也开不进来,要出去只能靠人力了。
  老太太一把拉住她:“别了,不用,我躺会儿缓过来就成了。”说着无师自通的深呼吸几口,果然气息也平稳不少。
  “妈你觉着心口咋样?有没有刺痛?有没有憋闷喘不过气来?”拜后世公交车上的广告所赐,李曼青知道这都是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症状。
  “刺痛倒是没有,只是发闷,闷得难受,心跳停了一样……不过现在好多了,别费那事了。”
  “不行,妈你这得去大医院检查一下,看看心脏……那等你缓过来了咱们再去也成。”说着还是要出去喊大姐夫。
  老太太忙拉住她:“好孩子,都说不用了,那等哪天赶集再去也一样,现在已经舒服多了,只是口有点儿渴,嘴巴里发苦……”
  曼青忙出去泡了半小碗蜂蜜水来给她,婆媳俩拉着手说了几句家常,全当外头那两姐妹不存在。她们一吵起来,唐德旺来问老婆子,见她没啥事儿也就避开了,自个儿去寻打春芽的大女婿,留两个闺女在院里掰扯。
  看来,这姐妹俩针尖对麦芒的情景他们都习以为常了。
  姐俩相差四岁,其实在唐家老两口这儿,都是一碗水端平的,只不知道怎么的,两人打小就得争个高低。
  “曼青别听你二姐胡说,丰年借你大姐那三百块钱,她年前就说要还了,是我自作主张让她先给芳菲考大学用的,当时想着咱们家里暂时也用不着钱,就……”多少亲戚就因为借钱而疏远了,老太太怕儿媳妇多想。
  李曼青点点头,还安慰她:“大姐他们手边儿转不过来就让他们先用着,没事的。”其实人都是这样的,并非大姑姐贪便宜,只是想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