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皇帝全传-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锦衣卫士布满朝堂,仪仗金瓜倍于往时,杀气腾腾,一片森严。魏忠贤口传圣旨,今日只听取内阁奏报,其余诸臣不许奏事。此一举更加剧了东林党人的愤怒。继杨涟而上疏者风起云涌。或单疏,或合疏,短短两天,不下百余疏。但是,魏忠贤控制了熹宗,已稳操胜券。所有奏疏,不管言词多么激切、多么尖锐,皆如泥牛入海,杳无声息。

魏忠贤顺利地渡过了这一难关,他明白了东林党人别看声势浩大、气势汹汹,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很容易对付。东林党势头过去了,魏忠贤该反过来收拾东林党了。他不能容忍他们再这样指名道姓地谩骂,要用铁的手腕树立起自己的威严来,叫东林党人知道魏忠贤也不是好惹的。此次风头过后,被东林党人攻击的官员都希望魏忠贤给东林党一点颜色看。魏广微拿了一本《缙绅便览》,用墨笔将他认为是邪人的官员一一圈点,重则二圈,轻则一圈。像叶向高、韩火广、何如宠、钱谦益、赵南星、高攀龙、杨涟、左光斗、李应升等六七十人皆被三圈。他将这本《缙绅便览》交给魏忠贤,让他依次罢逐。有人则向魏忠贤献计,恢复“廷杖”之刑,用来威震群僚。

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十月,祭主庙。百官毕集,宦党大学士魏广微不至。到仪式进行了一半,他踉跄入班拜跪。遭到魏大中、李应升等人的评击,魏广微以失仪请求罢免,魏忠贤矫旨免罪挽留。魏广微因此怀恨魏大中、李应升,催促魏忠贤对东林党人下毒手。十月、十一月两个月,魏忠贤假传圣旨,陆续将东林党人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吏部侍郎陈于庭、右都御史杨涟、左金都御史左光斗以及魏大中、乔允升、冯从吾、袁化中、房可壮等数十人罢斥。朝属几乎为之一空。内阁中顾秉谦做了首辅,东林的天下彻底失掉。

天启四年十二月,宦党徐大化再次上疏弹劾杨涟、左光斗串通王安,威压宫禁、党同伐异、招权纳贿,另一宦党曹钦程更是危言耸听,说赵南星、周宗建、李应升收受了熊廷弼的贿赂。魏忠贤立即矫旨削了周宗建、李应升的官职,并派锦衣卫逮捕杨涟等人到京听讯。

魏忠贤的党羽已定好计谋,诬杨涟、左光斗、周朝瑞、顾大章、袁化中等东林党人都受了熊廷弼贿赂。锦衣卫受宦党指使,先将东林党人汪文言抓来北京投入镇抚司监狱,交由宦党许显纯审问,逼他承认经手给东林党杨涟行贿。为了让汪文言承认,每次过堂,五刑备尝,汪文言死不诬人。一直折磨了两个多月,汪文言皮开肉绽,奄奄一息,许显纯也没有得到他所需要的口供。最后,许显纯动用最残酷的刑罚,一天到晚拷打不休,汪文言实在受刑不过,便说:“你们不要打了,口供你们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我承认便是!”于是,许显纯诬杨涟等人受熊廷弼贿,汪文言经手过付。文言听到这里,大呼一声:“苍天啊!冤枉啊!以此污清廉之士,我死不承认!”许显纯冷笑一声,让人拿着汪文言的手画了押,便将他打死,上报汪文言已经招供。

七月份,杨涟、周朝瑞、左光斗等人逮到,下到北镇抚司。杨涟等人入了狱,还不知道犯的是何罪。第一次过堂后,才知道被诬受赃。左光斗对杨涟他们说:“他们这是存心要杀我们。他们杀我们有两个办法,一是乘我们不服,酷刑毙命,一是暗害于狱中,说我们是急病而亡。如果我们一审即承认,即可以移送法司,到时候再翻供,尚有一线生的希望。”大家认为确是这样,所以,第二次过堂,不管诬赃几万都承认了。谁知道许显纯并不将他们移交法司议罪,而是更加残酷地拷打,立逼吐出赃银。这些东林官僚平时都是极清廉的,哪有几万两现银?交不出来,许显纯就三日一堂、五日一堂,压杠子、夹脑袋、带枷锁镣、烙、剌、夹、棍一齐上,旧创未复,又加新伤。几天下来,这几个人连跪的力量都没有了,过堂时皆戴着桎梏平卧堂下,惨状目不忍睹。几个大臣的家人在京城东奔西走,筹措银两赎人,但京城是魏家的天下,谁敢借给他们银两?七月正是暑天,杨涟等人无医无食,屡受重刑,很快就濒于死亡边缘。第一个死去的是杨涟,抬尸的人发现杨涟体无完肤,面部被打得血肉模糊,爬满了蛆虫。尸体上有一个土袋子压着,两个耳朵都钉进了铁钉,显然是被暗害。家人载棺回家,家产已全部变卖,无地安葬,只好厝置河边。其母亲妻小栖息于城楼上,而魏忠贤依然令地方严厉追赃。第二个死去的是魏大中,大中家徒四壁,异常贫寒,死后六七天不让抬出,结果尸体腐烂。其子扶棺归乡后亦勺水不进而死。左光斗死后,人见其两腿已被打断,仅一筋相连,肌肉已烂掉,只剩下白骨。蛆虫满身,面目不能分辨。顾大章也是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其他人则或被追赃,或被削籍,或判远戍。赵南星终于死于戍所。

依靠高压和滥杀,魏忠贤建立起他至高无上的权威,内外大权抓于一手,内廷除宦官王体乾外有李朝钦、王朝辅等30多人为左右死党。外廷文臣则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主谋议,号为“五虎”。武臣则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主惨杀,号为“五彪”。吏部尚书周应秋、太仆少卿曹钦程等10人号为“十狗”。其他又有“十孩儿”、“四十孙”等名号。崔呈秀等人门下的义子、义孙又不知凡几。自内阁六部以至于四方总督、封疆大吏、遍是忠贤死党,客魏两家的亲属,更是满门公侯,当时北京城有人云“真皇帝是魏忠贤”。明王朝在客魏把持下,卖官鬻爵、滥封滥荫、贪污贿赂、献媚取宠、排斥异己、高压专制,吏治坏到了极点,明朝政治一塌糊涂。

魏忠贤把持的东厂成为最恐怖的特务机关,东厂番役到处横行,官民偶有不慎便遭横祸。甚至东厂番役故意设下圈套诬陷无辜,京城内外人们对东厂畏之如虎。一次,有两个人在酒馆喝酒。其中一个喝醉了,大骂魏忠贤,旁边一人制止他,怕他得祸。这时候,门外进来一个人,故意挑逗那个醉者,说魏忠贤好生厉害,让他听到可不得了。那醉者乘着酒劲说:“他能奈何得我?能剥了我的皮吗?”那人冷笑一声,亮出了东厂番役的身份,将那醉者绑去,活活剥了皮。

阉党对东林党人采取斩尽杀绝的政策。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尽毁天下讲学书院,以绝党根。又仿宋元党禁之例,立东林党人碑,将东林党人永远禁锢。天启六年顾秉谦修成《三朝要典》,将东林党人描述成专权乱政、结党营私、危害国家的小人,丧失封疆的罪人,宣布永远禁锢。

魏忠贤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他的党羽们亦从中取得了好处。为了长保荣华富贵,这些人对魏忠贤献媚取宠,无所不用其极。魏忠贤俨然是太上皇帝,所缺的只是名义。阉党分子想尽办法为他歌功颂德。天启六年六月,浙江巡抚潘汝桢上疏,请“建魏忠贤生祠,用致祝福”。熹宗马上降旨同意。为表彰魏忠贤心勤体国,钦赐祠名为“普德”。生祠很快在美丽的西子湖建立起来,坐落在关公与岳飞庙之间,备极壮丽。有一位提学副使黄汝亨从门前经过,微微叹息一声,结果被守祠的太监当场打死,地方不敢过问。杭州生祠一建,建祠之风迅速吹遍全国。各地督抚大员纷纷效法,惟恐落后,规模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华丽。到处都发生拆民房、拆庙宇,甚至拆学宫建生祠的事情。建造费用初起各官捐献,后来皆是动用国库银两。每一个生祠都请皇上命名。其名歌功颂德,调门越来越高。如“广恩”,“崇德”、“仰德”、“旌功”、“德芳”、“威仁”、“嘉猷”、“隆勋”、“报功”、“感恩”、“存仁”,不一而足。一年时间,全国从京城到各省,从通都大邑到边荒蛮地,生祠遍布,对建造生祠不热心者立即逮捕治罪。各地生祠建好后都举行盛大的迎喜容仪式,文武百官皆行五拜三叩头之礼。像对皇上一样,只差没呼“万岁爷”。

四、昏君病重贤后定计

熹宗的身体本来是很好的,他喜爱户外活动,兴趣广泛,爱玩善玩,精神与身体一直非常健康。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春,他划船落水以后身体大不如前,常常闹些毛病。按说才20出头,身体是不应当如此脆弱的,熹宗不知什么原因日益虚弱起来,脸和身上都出现了浮肿。到天启七年六月间又一次病倒,这次更是严重。惧热怕冷,时发高烧,浮肿也更加厉害。脸色黄里透青,吃饭也越来越少,说话也没有力气。这下忙坏了御医们,也吓坏了魏忠贤一伙。熹宗的饭原来是魏忠贤、客氏、王体乾、李永贞四家轮流办的,不吃尚膳监的饭。四家为讨由校的高兴,饭菜一个比一个精美,尤其是客氏所做的御膳更是精美绝伦,熹宗特爱吃,称做“老太家膳”。熹宗病倒后,四家都在吃上下工夫,想补一下他虚弱的身体。阉党分子霍维华向由校进献了“仙方灵露饮”。其法用银锅蒸馏五谷,取其精华制为饮料,甘冽异常。熹宗喝后觉得很好,但喝了几天也就没有兴趣了。待到七月间,熹宗的病明显恶化。客魏二人不免心中焦愁,他们有熹宗这个大靠山,原认为一世尊荣是不成问题的,而今年轻的君王眼看要命归天府,怎不使他们惶惶不可终日。这时候,京师传出了魏忠贤欲谋篡位的谣言,一传十,十传百,满城风雨。人们心中惴惴不安,皇后张氏更是焦虑。

张皇后是河南生员张国纪之女。天启元年四月二十七日选为皇后,与熹宗完婚。张氏丰姿绰约,美色天成,成婚之初她与熹宗感情还算好。然而,他们二人的性格悬殊太大,时间久了产生摩擦。熹宗好动爱玩,张氏喜静厌游;熹宗不谙事理、不明大义,不懂得自己的职责,一付纨绔子弟的性格,张氏通达事理、深明大义,对国事家事都有一定的看法。这样水火不容的性格凑和在一起,难免要造成双方感情的破裂。

张氏平时喜欢静静地在房中干些杂活,或者看看书,写写字。熹宗去玩时总是来叫她,她多是托病不去。实在推不掉就去一会儿,很快就回来,脸上也无高兴之色。时间久了,熹宗也厌烦了,不再叫她。显然,他不乐意与这个不会玩的妻子在一块活受罪。

张皇后看到客氏、魏忠贤横行霸道乱国乱政心中十分气愤。但她给熹宗说,熹宗根本不听。有一次,张氏在读《史记》,熹宗玩得满脸是汗跑进来了,问张氏读的是什么。张氏说“赵高传”。“赵高?谁是赵高?”熹宗问。“大奸似忠,毒如蛇蝎,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坏秦家锦绣天下的小人!”张氏气愤地说。熹宗才不管他赵高是何方神圣呢,他似懂非懂地朝张氏一笑,又玩他的去了。

客氏最担心张氏控制熹宗,所以时时处处对张氏提防和限制。客氏在宫内大摆威风,以熹宗的母亲自居,根本不把嫔妃看在眼里,对张皇后也是如此。客氏对熹宗既像母亲对于儿子,又象少妇对于情人,一种与生俱来的嫉妒心使她不能容忍任何女人占据熹宗的心。对客氏的横暴,张氏非常反感,她曾当面斥责过客氏,因此,客氏、魏忠贤与张后结下冤仇,必欲铲除而后快。天启三年,张皇后怀了孕,客氏将张皇后宫中下人一律换成她的心腹,在侍候张氏时粗手粗脚。终于有一天,一个宫女给张氏捶背用劲过猛造成张氏流产。熹宗的其他妃子也有生育。范贵妃生悼怀太子慈焴,容妃任氏生献怀太子慈炅,皆殇。熹宗嫔妃如云,但他不好色,晚上一般看戏看到很晚,倒头便睡,一觉大天亮。客氏又故意限制他与嫔妃接触,故此外再无生育。熹宗一心在玩上,对有没有儿子并不在意,而张氏对子嗣问题却是很焦急。

熹宗的重病和外间的传言使张皇后忧心忡忡,她最担心的是皇位的嗣继问题。她首先想到的是熹宗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信王朱由检。熹宗无子,信王又是他惟一的弟弟。遵照“兄终弟及”的原则,信王是皇位当然的继承人。信王当时已17岁,与熹宗即位时的年龄差不多大。信王沉毅冷静、通达情理、深明大义、素有贤名,张后早有耳闻,因此,她看中了由检。张皇后虽然被熹宗冷落,但中宫名号尚在,万一熹宗突然死去,未留下遗嘱,她可以用中宫的名义发布关于继承人的谕旨。但张后还是希望在熹宗活着时就把此事确定下来。

自从生病之后,长时间缠绵病榻,熹宗有了反思自己一生的时间。大概出于良知的发现,自天启七年熹宗性格发生了某些细微的变化。他开始注意他周围的人,对张后也渐渐转变了,张氏因此可以经常陪伴在他的床边。就在八月初,张氏对熹宗提起了信王,说信王可以托付大事。熹宗表示同意。到八月八、九日间,熹宗病情加重。魏忠贤等人时刻守在宫殿内外以防不测。张后劝熹宗召见信王一次,由于客魏防范太严未成。十一日,魏忠贤休沐。张后借这个机会,传旨召进了信王。

信王来到乾清宫,见到了他的哥哥。看到熹宗全身浮肿、气息奄奄,由检很难过。熹宗强打起精神说:“我弟将来要成为尧舜一样的君主,你要好好照顾你的嫂子。”又说:“魏忠贤、王体乾皆是忠臣,可以信任,可以大用。”信王只是伏地叩头不敢回应。接见结束后,张皇后叮嘱他多加保重,随时注意事态变化。熹宗昏昏庸庸过了20余年,只有接见信王确定继位人是他做的惟一一件明白事。但他至死对客氏、魏忠贤的眷恋丝毫未变。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下午申时,统治天下7年,将大明元气戕毁殆尽的熹宗撒手离开了尘世,时年23岁。庙号“熹宗”。

第三百五十二章 思宗朱由检

一、治国除奸抵御满清

明天启七年(1627)八月二十二日下午,大明帝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年仅23岁的朱由校卧病两个月后死去了。不久人们看到,一队仪仗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涂文辅带领出了宫门直奔信王府。不多时,便拥簇着一个17岁的青年,在一片暮色中踏进紫禁城登上皇位,他就是思宗朱由检。

思宗对天命的降临是有些思想准备的。他的父亲虽然生了5个儿子,但长大成人的只有由校和他两个。由校嫔妃成群,却无子嗣。这样,皇位的惟一继承人就是他了。

思宗朱由检从他哥哥手中接下的是一个烂摊子,一个只保留着强大躯壳的腐朽政权。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可以说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千头万绪,从何做起?思宗心里早已有打算,第一个应当解决的是天怒人怨的“客魏集团”。

思宗要清除魏忠贤也没有那么容易。朝廷中都是魏忠贤的人,他没有一个帮手,操之过急只能逼魏忠贤孤注一掷、狗急跳墙。力量的对比是不利于思宗的,他要谨慎地、耐心地等待时机。

他首先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治理国政中去。这时的明王朝像一个垂死的老人四肢麻痹、行动不便、指挥失灵。国家的财政经过魏忠贤时期的破坏已濒临绝境。每年固定的财政收入不能如数收缴国库,各地都有拖欠,而国家用项却越来越多。一是军费开支,当时已较30年前增加3倍多,如果满足军方需要,就要用掉年收入的97%。二是皇室费用、百官俸禄都成倍增加。由此造成年年入不敷出,寅吃卯粮。天启以来,全国灾荒不断,大量人口逃亡,转死沟壑,土地荒芜、社会动荡,这已在许多有识之士中间引起了深深的恐慌。尤其是陕西,连年大旱、赤地千里,已经传来了人吃人的消息。陕西已经成了一个火药桶,随时都可能爆发。在东北,建州女真自万历末年起兵发难,建立了后金政权,目前已经羽翼丰满,不断侵掠明边。明朝将大量兵力财力消耗在了辽东,而辽东局势根本没有缓和。这些问题使思宗心乱如麻。为了尽快使帝国起死回生,登基后,他只得夜以继日地工作。

自天启七年八月始,一道诏谕传遍天下。思宗罢除了为皇室服务的织造、烧造、采办等一切不急之役,与民休息。停止了皇宫的一切土木营造,削减自己和后妃们的吃用开支。撤回了天下镇守太监,严禁宦官干政。严禁官僚结交太监。向边镇发去银两,安定军心,戒谕官僚结党,建立完备的监察制度。明令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下诏免除了许多受灾地方的赋税。这一道道诏令又重新在帝国臣民心中唤起了希望。

思宗把解决“辽事”,即后金问题作为继位后要办的大事之一,这一方面有恢复故土,重振帝国之威的意义,另一方面可以尽快结束战争状态,节约大量军费,解决国家财政困难。自上台后,他就积极地物色能担负这一重任的重臣。朝廷许多大员推荐了前任辽东巡抚袁崇焕。对袁崇焕,思宗是有所耳闻的。袁崇焕天启年间久镇辽东,熟知敌我情势、山川险易,胸有韬略,屡建大功,由下吏而渐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