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画骨女仵作-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阻拦?”
  “皇上口谕,赈灾银不查出来,容王就不可回京,但此次容王未得到皇上圣旨允可就擅自进京,身为兵部司尹,职责所在,只能出兵拦截,但……迟迟未能等来皇上圣旨,加上容王执意进京,臣不得已,才下令……”
  “下的什么令?”祁祯帝咄咄逼人,眼神凶煞。
  纪黎垂头,缓缓道出一句,“格杀勿论!”
  砰!
  祁祯帝大怒!
  大手朝面前的龙案上狠狠拍了一巴掌。
  “朕何时给你的命令,准你‘格杀勿论’?进京者,乃是朕亲封的王爷。”
  声如洪钟!
  在殿内回荡。
  底下的人,鸦雀无声。
  祁祯帝被气得脸色通红,继再道,“就算他不是王爷,他手持先皇遗诏,你也不能下‘格杀勿论’这道令。”
  “臣知错,只是当时并不知道容王手中圣旨是真是假,一时恐有它事发生,所以才秉着职责下了令,若皇上降罪,臣甘愿受罚。”
  刚说完,景亦就道,“父皇,纪司尹草率下旨是有他的过错,但也是为了皇城和父皇着想,何况……”他看了景容一眼,“容王并无大碍,恳求父皇饶纪司尹一次。”
  紧接着——
  众臣附和。
  “求皇上绕纪司尹一次。”
  一帮走狗!
  跟着景亦屁股后面走似乎能捡到带肉的骨头似的。


第729章 纪桓被点名
  景亦党羽都在为纪黎请命时,却有几个除外。
  秦士予、余少卿、吏部尚书彭元海和通政司的曲大人。
  倒是奇怪了!
  当初吏部上奏景容插手官员调动一事时,彭元海不知道多起劲,按理说,他现在应该站在景亦那边,帮着一块为纪黎请命才是,怎么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呢?
  那通政司的曲大人也一样。
  真是有趣!
  说实话,祁祯帝还真不敢拿纪黎如何。
  毕竟,纪黎手里握着兵权,虽不是重权,但也是大临的命脉,再说了,他口言是职责所在,才会极力阻拦,阻拦不了,这才下令“格杀勿论”,确实没错!若因此就将他拖去午门给斩了,恐怕前脚才死,后脚纪桓就带兵来打了,除非。像景亦那样,能抓到他纪家中的人把柄,否则,那些跟着纪家兄弟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必定会造反。
  就算最后造反不成,也必定使得大临损兵折将。
  得不偿失!
  思及此处!
  祁祯帝也只能作罢。
  却怒目而视,道,“纪黎,你出令不实,险些要了景容的命,你一句‘格杀勿论’,朕就能搬出大临律例,将你推出午门斩首,可……”稍顿一下,“满朝文武百官现在都在为你请命,朕也知你是职责在身,无奈之举,若真的杀了你,恐怕满朝文武百官都不会服气,念在你为我朝鞠躬尽瘁多年的份上,朕可暂且绕了你,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暂且将你撤职归府,容后再定。”
  什么?
  革职归府!
  这跟革职查办有何区别?
  更准确的说,是变相的剥夺了他在兵部的权利。
  不得不说,祁祯帝还真是老谋深算,这一招都被他想到了。
  闻言,景亦眉头猛然一紧,赶紧上前拱手,意图劝说,“父皇,纪司尹虽然……”
  话还没说完——
  “行了!”拍案,“此事已定,若再有人道一句,朕就等同处理。”
  呃!
  景亦是个不怕死的,他继续道,“纪司尹就算有过,但罪不至此,儿臣请求父皇从轻处置。”
  “朕已定,景亦,你不必为他求情。”
  “但父皇……”
  “行了。”祁祯帝不悦。
  景亦只好心不甘的闭了嘴。
  而朝中也无人出声,生怕会殃及无辜。
  当然,纪黎是万千不服,他被迫为景亦卖命也就是算了,做个出头鸟更是算了,哪知祁祯帝不按常理出牌,竟然要革自己的职!
  TMD,就为这芝麻绿豆的小事?
  心中千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随记,祁祯帝突然出声音问他,“纪黎,你可服?”
  不服!
  老子不服。
  打死都不服。
  “臣甘愿领罪。”
  老铁,说违心的话扎不扎心?
  祁祯帝大袖一挥。
  纪黎就只好灰溜溜的隐到一众朝臣之中,当一条哑巴鱼。
  而站在他身边的纪桓却是满肚子的火,他偏头,轻声说,“大哥,我看皇上分明就是故意的。”
  “我当然知道。”
  “那你刚才还……”答应?
  纪黎无奈,“方才你也看到了,无奈之举。”
  哼!
  纪桓捏紧拳头,火气上头。
  真想将高台上那个昏君给拉下来暴揍一顿。
  但后一刻,就被纪黎拉住,轻声劝阻他,“有什么事,等回府再说。”
  他只好将气焰压了下去。
  隐忍。
  而他哪里知道,接下来便轮到了他。
  祁祯帝道,“现在,罚也罚了,便说一说关于先皇遗诏的事。”
  正题来了!
  先皇遗诏是由一名宫人放置在托盘上呈上来的。
  祁祯帝将其取出,放置在面前的龙案上,并未打开。
  “诸位爱卿都知道,数月前,蛮人在边疆大肆作乱,本该早早出兵镇压剿灭,但是却因当年‘三十年休战’的协议而按兵不动,哪里知道,蛮人越发猖狂,欺我大临无兵,此次景容送进京的这份先皇遗诏,正好解决了这个大难题,‘三十年休战’协议可撕毁不算,我大临亦可派兵十万,剿灭蛮人。”
  嗯?
  什么样的遗诏?
  底下众臣议论纷纷。
  景亦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突然斜眼看向淡定自若的景容,眼神不由的暗了下去。
  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悄然升起。
  也就在众人狐疑困惑之时,祁祯帝将遗诏交给了身旁的张全。
  由他宣读。
  张全捧着如同千斤重的圣旨,缓缓展开。
  “乾治三十七年九月初一日,蛮人附疆一百余年,修铸贡本近十数年几,故交友司,若年,蛮荒作乱鸱张、扰杀肇衅,当谕令出兵,不予姑容,边疆兴兵十万,伐蛮平息,钦此。”
  声音回荡在金銮殿中!
  朝臣震惊!
  先皇竟然留有这样的遗诏?
  而自古以来,先皇圣旨大于天!
  这份遗诏就是如今的救命稻草,恰到好处的解决了大临的一道难题。
  但——
  有大臣质疑,“臣有一虑,遗诏既然是先皇所立,那为何会在容王手中?”
  还未等祁祯帝回应——
  景容则眼眸轻轻一抬,侧身与那那位大臣道,“遗诏一直在康侯爷手中。”
  声音不轻不重。
  那大臣似乎要咄咄逼人似的,继续问,“既然是在康侯爷手中,那为何由容王你送进京?”
  “张大人想知道,不如去问问康侯爷,问他为何要将遗诏交给本王带进京。”
  “这……”
  哑口无言。
  祁祯帝,“无论这份遗诏是由谁送入京城,但确实是先皇所立,有了这份遗诏,协议便不再算数,天下百姓也好,数国也罢,都无口再道,不过……”稍顿片刻,思量道,“虽说出兵十万可剿杀蛮人,但蛮人毕竟生性野蛮,所以绝不可掉以轻心,朕思量一晚,实在想不出来,此次究竟该派谁人领兵剿灭。”
  底下一双双大眼睛盯着他,坐等下文。
  “直到方才,朕才谋得一个好主意。”他将视线突然落在了纪桓身上,打起了主意,说,“纪将军乃是朕亲封的长林将军,骁勇善战,为我大临立下汗马功劳,此次由你带兵前去再合适不过。”
  纪桓被点名。


第730章 弹劾景容
  谁都没想到,被点名的人,竟然会是纪桓。
  一双双眼睛顿时朝他投射过去。
  原本他就一身的戾气,因为自己哥哥被革职而心头上火,没想到,现在竟然轮到自己。
  按理说,他是武将,出兵灭蛮不是问题。
  但人人都知道,他可是长林将军,手握兵权,小小一个蛮夷根本不用他出手,大可随便派一名武将前去就行。
  由此可见,你=祁祯帝这道令分明下得蹊跷有含义。
  他立即上前,拱手俯身,“皇上,臣……”
  话还未说完,景亦开口了,他道,“父皇,蛮人虽然生性野蛮,但出兵十万绰绰有余,可纪将军乃是一员大将,此次灭蛮,根本无须由他领兵。”
  “朕已思量周全。”
  不可反驳。
  “纪将军坐镇京城,战功赫赫,剿灭蛮人之事,父皇大可派高将军或者邵将军前去。”
  他会如此紧张也不是没有道理。
  眼下,正是他用人之际,可祁祯帝却革去了纪黎的职,现在又打算将纪桓派去鸟不生蛋的边疆,他刚刚丰满的一双翅膀就这样生生被折断,当然不甘心。
  祁祯帝龙袍内的手紧握着,龙颜不悦,正色,严肃道,“确实,纪恒立下无数战功,更是为大临夺来数座城池,若让他带兵去边疆灭蛮,是有些大材小用,但朕说了,也思量过了,蛮人在边疆数百年,加上现在重立新主,势力不可小觑,为了以防万一,朕必须派一位信得过、且有勇有谋的人领兵前去才行,而放眼朝中上下,最合适的人选,也就只有纪桓一人。”
  “父皇三思。”
  “朕已经思过了。”他当即拍案下令,“纪桓,˙朕命你领兵十万,务必三月之内,将蛮人新主的项上人头给朕摘回来,保我边疆安宁。”
  圣旨已下!
  纪桓是将,手里握的是兵权,可顶头上司终究是祁祯帝。
  虽然心里一肚子的火,整完了自己大哥,现在又来整他,自然气怒。
  可——
  他唯有遵旨啊。
  心不甘情不愿的领命道,“是,臣……遵旨。”
  乖!
  此时此刻,景亦脸色发青,好一招“先皇遗诏”,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将他一双翅膀斩断了。
  他怒目景容。
  可景容依旧面无表情,默默不语,扮演一个与世不争的局外人。
  景容面色看似平静,可是心里却掀起了一阵波澜,祁祯帝的决策皆在他的意料之中。
  当众臣安静下来后,祁祯帝更是打算装一装糊涂,不去道景容留不留京城的事。
  只说,“若无别的事,就退朝。”
  当然还有别的事!
  昨天就接到景亦指示的一众大臣,立马就开始上演气围攻的戏码来。
  其中一人道,“皇上,不知道容王一事,如何处理?”
  “何事?”
  继续装糊涂。
  “皇上当初口谕,若容王查不出御府赈灾银一事,就不得回京,如今容王既已将先皇遗诏送来,那是不是也应该立刻离京返回御府,继续查赈灾银一事?”
  祁祯帝沉默片刻,似是在心里琢磨良久,才道,“朕当中口谕下了这道圣旨没错,可这次能解决蛮人一事,景容功不可没。”
  朝臣反驳,“遗诏乃是先皇交给康侯爷的,若要算功劳,也该算在康侯爷头上,与容王无关。”
  什么叫什么关系?
  他千幸万苦送进京城,怎么就没关系了?
  真是睁眼说瞎话。
  而就在那个大臣说完后,身后众臣也开始纷纷附和。
  “皇上,e容王未能破案,就不可回京,而且皇上口谕在先,容王就务必遵旨。”
  “还请皇上下令,让容王再次返御府。”
  “请容王离京。”
  ……
  七嘴八舌起来!
  吵死了。
  祁祯帝眉头越皱越高。
  他知道,自己现在糊涂是装不下去了。
  心里也知道,这帮群臣分明就是被景亦煽动的。
  “诸位爱卿所言,朕心中明白,景容身为王爷,自当查明赈灾银的去向后才得返回京城,但无论如何,都是他将遗诏送入进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赈灾银一事,朕自会再派他人前去御府查明。”
  大伙不听!
  “当初,是容王亲自请缨,接下赈灾银一事,既然接下,自要查明清楚,何况皇上也有口谕,所以,还请皇上即刻下旨,责令容王返回御府。”
  咄咄逼人!
  祁祯帝也料想到了这一点,并不惊讶。
  但——
  他势必要将景容留下来。
  景亦现在太心急,他唯有景容这个儿子依靠。
  但群臣却在这个时候齐齐跪了下去。
  “还请皇上下旨,责令容王即刻返回御府。”
  胁迫!
  跪满一地。
  各个都吃了熊心豹子胆。
  祁祯帝简直无语,眉头紧锁不展。
  而刚刚被斩断了双翼的景亦则暗暗偷笑。
  景容却在这个时候突然上前,道,“儿臣冒死将先皇遗诏送来,已为大临解了难题,父皇若是下旨要儿臣返回御府,儿臣自当领命。”
  什么?
  竟然不反抗?
  众人傻眼。
  他千幸万苦回京,险些成为纪黎的剑下魂,明摆着就是为了回京参与党争,势必要守着京城不会离开,怎么现在,竟然这么乖巧?
  不过,这倒也符合他那不争不抢的王爷设定。
  而一直不语秦士予也后脚上前,道,“皇上,容王虽是主动请缨,皇上也口谕下旨,但,容王毕竟是一位王爷,若赈灾银一事永远查不出来,容王岂不是永生之年都回不了京?容王一没触犯大临律例中的其一,二未起任何谋逆之心,再者,皇上也知容王性子,绝非扰朝纲之人,无罪无失,自不当永远留在御府,还请皇上恩准容王留京。”
  秦士予在朝中一向是说得上话的人,现在为景容言辞,自然有用。
  但——
  现在群臣下跪,祁祯帝也有口谕。
  若是收回,那皇上所谓的一言九鼎,恐怕也会失了威信。
  大理寺卿余大人也道,“秦大人所言甚是,容王无罪无失,还请皇上恩准容王留京。”
  两方人马!
  各不退让!
  景亦和景容并排而立。


第731章 十六个大字,谁敢反?
  金銮殿内。
  谁也不退让!
  一面要景容离,一面要景容留。
  为难的,终究还是祁祯帝。
  其实任何一方说的都有道理,景容是主动请缨去的御府,身为王爷,自要将案件查明,而且不准他回京的口谕也当着众臣的面下了,不过,秦士予说的也对,景容无罪无失,加上此次又送来先皇遗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是该留在京城才对。
  思量许久,祁祯帝一咬牙,“诸位爱卿所言,朕也明白,景容身为王爷,办事就该有始有终,既然接了赈灾银的案子,那就必须尽全力查寻出来,可这案子毕竟不是小案,曾派多位大臣前去,最后也都无果,甚至,都命丧在回京路上,致朕心绪不定、惶恐不安,若继续让景容查下去,难免不会有同样的事发生,总不能赈灾银一事永远查不出来,他就一直不能回京吧?自古大临,可从未没有过王爷远京不回先例。”
  其中意思,景亦瞬间明白。
  他赶忙打断,“父皇,儿臣虽然也认为景容不该一直待在御府,但……”稍顿,侧身看向景容,“就连他自己都说,若父皇下旨要他返回御府,他自当领命,可见,御府赈灾银一事,他也是想查明清楚的,对吧?”
  景容唇角抹着一道及不可见的笑意,下颌微抬,接了他的话,“案子是我接的,理当尽力查明真相,将御府丢失的赈灾银找回来,这是职责所在,自不会推辞,只要父皇有令,我便即刻返回御府,绝不在京城逗留,否则,就算满朝文武跪在太和殿外的抵石上,我也不会踏出京城城门半步。”
  “你分明是在为难父皇,明知自古帝王之言,乃如九鼎,若父皇不忍,便是要收回‘你不得回京’的口谕,那岂不是至我大临国威于例芥?父皇还如何立定满朝?”
  好一张嘴!
  景容眼神一凛,“父皇乃是天子,天子所行本命为真,若明是祸,还执意而行,便是天下之大耻辱。”
  “行在首,令在先。”
  “对错可分,不在先后,父皇有旨,若让我留,便留,若让我离,便离。”
  “你未查明御府赈灾银丢失案,便是错,既是错,又如何让父皇下旨让你留下来?你赌父皇不忍,便是不义。”
  “何为不忍?何为义?”景容大袖一挥,手指跪地朝臣,“满朝文武百官叩首,悬令帝上,是义?你声道例芥行令,置我水火,是义?大临律例哪条哪例规定,帝王之令,可由悠悠众口左右?”
  呃!
  景亦眼神一怵,依旧不退让,硬声,“朝臣所秉,是天子一言九鼎,你休要矫枉过正。”
  啊呸!
  景容严肃正色:“先祖皇帝开国立号,皇文卷书亲笔所写十六个大字,国本亲宗,堂立一家,印鉴天地,不分九鼎,而那十六个大字,同样印在了金銮殿外的石柱上。”
  掷地有声!
  呃!
  国本亲宗,堂立一家,印鉴天地,不分九鼎。
  众人唏嘘。
  景亦也彻底怔住。
  话卡在喉咙内,道不出来。
  景容眼神轻瞥,眸中似寒冰层层叠起,冷厉万分。
  他从未想过今时今日会在朝堂之上,以这样的形式和景亦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