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穿]佛系八福晋-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宁点头,“这话没错。”
她放下参茶,道:“不过这回,我和她也算是互利了一把。她想要套出我的话,去讨好三哥,我这边,叶想借她的嘴巴传话,这次去这么一趟,不算亏本。”
张嬷嬷都要被她的话给逗笑了。
她忍着笑,提醒道:“话是这么说,我倒是觉得以后和那田氏少打些交道的好。”
以后这阵子,怕是要不太平了。
田氏那边肯定没怀什么好意,能不去还是不去的好。
安宁点了下头,“我醒得的,这次去了,以后她要是再送帖子来,就都推了,说我没空便是了。”
她一个福晋,不去见一个侧福晋,也没有什么人能挑剔她的毛病。
第七十四章
“郭络罗氏果真是这么说的?”
胤祉从田氏口里听到了安宁故意放出去的话后; 脸上果然露出了一个微笑。
田氏温柔地提起茶壶给胤祉倒了杯茶。
“爷,她的确是这么说,我看啊; 那传言应该是真的。”
胤祉微微点了下头; 他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传言是真的就更好了,这样一来,到时候爆出是胤禔谋害太子,所有人都会联想到这件事情上来; 虽说对他的计划没有多大改变,但是,却是帮了不少忙了。
过了几日。
便出了大事。
太子胤礽在早朝昏了过去。
一下子; 早朝上的大臣们都乱了。
“好端端的; 怎么会昏过去?”
惠妃边往东宫的方向赶去,边在心里嘀咕道。
她也不曾听说过太子身子有恙这种事; 东宫那边也不曾走漏过一丝风声,这一下子,昏了过去; 也不知道究竟得了什么病。
赶到东宫宫门前的时候。
惠妃和宜妃恰好同时碰面; 两个人互相点了下头,并肩往里头走去。
“宜妹妹知道什么消息吗?”
惠妃压低了声音,询问道。
宜妃摇了摇头; “本宫也不知道; 本来还想问姐姐的,现在看来,咱们两个都对这事一无所知啊。”
惠妃微微点了下头;
二人沉默地进了宫门。
东宫此时乱成一窝粥。
所有人都面带担忧神色,却没有人敢发出什么声响来。
太医院院判、副院判和诸位太医都齐聚在里头。
康熙沉着脸色; 皱着眉头看着院判给胤礽把脉。
惠妃和宜妃二人进去的时候,便瞧见胤禔、胤祉等人都站在太医们后面,几个人眼神都落在床榻那边,听到声响,转过头来。
而荣妃则站在康熙身旁。
惠妃和宜妃见到这一幕的时候,不由怔了怔。
这荣妃手脚倒是快。
惠妃、宜妃二人脸上连忙露出一副担忧的模样,走上前去。
院判刚刚把完脉,他拧着眉头,屈膝跪下,“太子的脉象极弱,但却不像是中毒,反倒像是身虚体弱,才造成的晕倒的。”
“荒唐!”
康熙皱眉喝道:“保成的身子骨从小到大都很好,怎么可能身虚体弱?刘院判,你来把脉。”
刘院判满头冷汗,道了声是,走到床榻旁边,伸出手在胤礽的手腕上把脉。
所有人的眼睛都眨也不眨地盯着他。
胤禔不动声色地用眼角的余光打量了胤祉一眼,只见胤祉脸上满是担忧的神色,眼睛里更是充斥着焦急和关切。
若不是他早就知情,恐怕看不出他才是那个在背后真正搞鬼的人。
胤祉这个人,藏得真够深的。
“回、回皇上的话,”
刘院判把完脉后,颤抖着声音回禀道:“太子的脉象的确如院判所说,并非中毒,也并非生病。”
太医们一个个面露错愕的神色。
倘若不是中毒,也不是生病,那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会突然晕倒了?
而且还昏迷不醒呢?
胤祉的眼里暗暗掠过一丝得意。
“不是生病,也不是中毒,”
康熙猛地站起身来,一身威严压得院判和太医们都有些喘不过气来,他怒目看向他们,“那你们来告诉朕,太子是怎么回事?”
“这、这……”
跪倒在地的院判和太医们哑口无言,说不出半句话来。
“请陛下给我等些许时间,我等必定能寻出根由来,治好太子殿下。”
眼瞧着万岁爷就要发怒了,院判连忙寻了个话来安抚万岁爷,好保住自己和一干同僚的小命。
康熙眯着眼睛,他背着手,看着院判和太医们。
“好,朕给你们一天时间,要是你们看不出太子是什么问题,朕定要叫你们好看。”
“是,臣等必定会寻找出太子殿下昏迷的缘由。”
院判打了个哆嗦,连忙说道。
“陛下请息怒,”
荣妃柔声说道:“臣妾相信,太子吉人自有天相,必然很快就能苏醒过来。”
康熙没有说话。
他沉着脸,背着手,站在殿内。
院判和太医们互相对视了一眼,俱都知道了此事的厉害。
看来,要是今日没找出太子殿下昏迷的原因,他们这些人的脑袋就要保不住了。
“为了方便我们把脉,陛下可否让闲杂人等退出此处?”
院判恭声说道。
现在这种时候,当务之急要找出太子昏迷的原因,这么多人在这儿,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故而,这会儿,他也不在乎说出这种话,会不会得罪人了。
康熙点了下头。
他的眼神从殿内那些儿子们的脸上扫过,没有人察觉到他的眼神曾经停了一瞬,“你们都先出去。”
胤禔等人俱都应了声是,安静地退了出去。
虽然有不少人想在这个时候,在老爷子跟前表现一番,但稍微有点儿脑子的都清楚,在太子昏迷缘由没查清楚之前,动作太多,反倒要引人怀疑。
出了宫门。
几个阿哥们互相对视一眼。
众人脸上都带着担忧顾虑的神色,但却都清楚其他人心里未必有多关心太子。
“也不知道二哥到底是怎么了?”
胤誐摸着后脑勺,关心地说道,“怎么会昏倒呢?”
“我想,有院判和那么多太医在,应该会很快找出原因来的。”
胤禩怕胤誐被人引着说出不该说的话,便主动开口,岔开话题。
“二弟吉人自有天相,我相信必定如此。”
胤禔咳了一声,说道。
胤祉脸上掠过一丝古怪的笑容。
他点了下头,“大哥说得对。咱们也别在这里站着了,都各自散了吧。”
众人都点了下头。
在这个时候,谁也没心情和兄弟们多说什么话。
保不齐,现在随口一句话,回头就惹出大事来。
胤禩和胤誐、胤禟三人一同离开。
走在甬道上,胤禟突然停下脚步,转过头看向胤禩,开口说道:“八哥,你觉得太子昏倒,是因为什么原因?”
“是啊,我刚才也在好奇这件事。”
胤誐说道,“这不是中毒,不是生病,一个好好的人怎么就昏倒了?而且那院判还说太子的身子虚弱,这就更可笑了。咱们每年春闱的时候,太子的猎物可是比咱们不少兄弟都多。他那身手,可不像是身子虚弱的。”
胤誐还没有明说的是,胤礽身为东宫太子,每月都有太医亲自上门去请平安脉。
如果真是因为身子骨虚弱的原因,那没道理现在才发现。
“这件事,现在尚未清楚。”
胤禩拍拍两人的肩膀,道:“咱们私底下也没多说了,总之,这件事,没那么简单,你们两个若是肯听我的话,打从今儿个起,无论别人说什么,做什么,都不要多插手,多说话。”
胤禩的语气格外慎重。
这让胤誐和胤禟两人脸色也不由得跟着凝重起来。
胤誐和胤禟对视一眼。
两个人好像都猜到了一块去了。
“八哥,我明白。”
胤禟勾着胤誐的脖子,笑嘻嘻地说道:“我和老十都不会乱说的。”
“嗯。”
胤禩见胤禟这么说,心里便松了口气。
他道:“你们两个在宫里,时不时就去东宫那边过问下情况,除此以外,别的事不要做。要是遇到什么棘手事,就派人来找我。”
现在的计划,虽然进行得很顺利,胤祉的举止也如他们所料。
但是胤禩不敢太过放心。
连那稻草人,都能暗藏玄机。
谁知道,胤祉这个人还会有什么后招。
他别的事情都不怕,就怕胤祉这个人胡来,拉扯其他兄弟一起进这趟浑水。
“我们知道的。”
胤誐重重地点头。
嘱咐了该嘱咐的话,胤禩就从宫里头离开了。
他出去的时候,发现老大的马车就停在外头,见到他来,胤禔掀开车帘,冲他招了招手。
胤禩看了解文海一眼,“先等着。”
他往胤禔那边走去。
“你知道,刚才谁把我拦下来吗?”
一碰面,胤禔就带着几分讥嘲的语气说道。
胤禩眯了眯眼,“三哥?”
“你猜错了。”胤禔握着手中的扇子,“是老七。”
“七哥?”
胤禩怔住了。
这倒是出乎他的意料。
如果是胤祉为了表示对太子昏迷之事一无所知,过来故意找胤禔搭话,那胤禩可以理解。
旁人的心思,胤禩可能有几分摸不透,但是胤祉的心思,胤禩却能猜个八成。他若是来找胤禔搭话,那必定是带着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心态,打着瞧笑话的心思。
可是,胤祐?
胤禩有些瞧不懂他。
他和这七哥打得交道不多,胤祐身有残疾,性子很是有些左性,这么多兄弟中交好的人不多,五哥勉强算一个。
但是,现如今,连五哥都和他不怎么打交道了。
胤祐和他关系也不怎么好。
去年国库空虚那件事,胤祐算是因为他的缘故,被老爷子狠狠地骂了一顿。
往后的日子。
见面的时候,胤祐虽都有和他打招呼,但是胤禩心里总觉得胤祐心里揣着一股恶意。
“七哥找您说什么话?”
胤禩这回是真有几分好奇。
“你猜猜看。”胤禔说道,他脸上露出一个若有似无的冷笑。
胤禩愣了愣,心里像是想到什么,脸上露出哭笑不得的神色,“莫非是来讨好您?”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打错了。
胤祐是老七,老六是夭折了。
第七十五章
“恭喜你; 猜对了。”
胤禔说道。
他自嘲地勾起唇角,“连老七这种人,都能猜出是‘我’干的; 恐怕; 当初要是没有你提醒我,我现在怕是要惨了。”
“大哥别说这样的话。”胤禩安抚道,“七哥未必真的以为是您做的。他或许也有心思想要借此机会试探您。”
没凭没据,仅仅靠着一个猜测; 就断定是老大干的。
这不像是胤祐的作风,依他看,胤祐和胤禔搭话; 更多的可能是试探。
“你说的对。”
胤禔想了想; 点点头,认同了胤禩的说法。
“大哥若是没有其他的事; 我就先告辞了。”
胤禩拱了拱手,说道,“工部衙门还有些事; 我得去把事情处理了。”
“你去吧。”
胤禔摆摆手; 说道。
他目送着老八的马车离开后,正要撂下车帘,也跟着走; 却发现不远处; 胤禛正看着他。
见胤禔发现了,胤禛对着胤禔含笑点了下头,随后离去。
胤禔皱了皱眉。
他想了想; 撂下帘子,道:“回府上去。”
太子昏迷的事情就好像一块巨石落在原本平静无波的水面上。
一下子激起了千层浪。
上至朝廷大臣; 下至各府后宅,对这件事都是议论纷纷。
“外头都在传,太子昏迷三日,太医院的太医们连个问题都瞧不出来,眼瞧着,怕是不怎么好了。”张嬷嬷边把从外头打听回来的消息告诉安宁,边递给了她一碗用菊花纹瓷碗盛着的鸡汤。
安宁拿起勺子,慢条斯理地在碗里搅了搅,轻声道:“恐怕不是太子不怎么好,是有些人不想太子好。”
太子才昏迷几日,就闹得这样满城风雨。
背后那人,是心真大。
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的想法似的。
若是她,怎么着都得再过几日,再放出风声来,这会子,就这样急不可耐的,真是自寻死路。
“砰!”
养心殿里传出一声茶盏碎地声。
外头轮值的侍卫听着这声音,都不禁打了个寒颤。
自打太子殿下昏迷以来,万岁爷的脾气就一日比一日差。
连在万岁爷跟前最有颜面的梁公公都被罚了几次,他们这些人,更是提着脑袋,来当值。
“好啊。”
康熙咬着牙,从牙齿里挤出一句话来,“朕是真小瞧了他了,太子这才‘病’了几日,他就这么坐不住了。”
梁九功低着头,只恨不得把头给低到地里去。
刚才说出民间的那些传言的时候,他都被万岁爷的气势吓得两腿发抖。
这件事。
那位爷着实是太狠了。
这才几日,竟然就让人在外头传太子奄奄一息,半条命都没了。
这不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吗?
“梁九功,依你来看,明儿个早朝会出什么幺蛾子?”
康熙坐了下来,眼神看向梁九功。
梁九功嘴唇动了动,他虽不敢说,但更不敢不说。
“咱家猜想,怕是有人要开始拿太子的‘病’说事了。”
“没错。”
康熙点点头道,他的眼神晦暗莫测,冷笑一声说道:“先是在坊间造势,而后在借大臣之口推波助澜,朕这儿子本事不小啊。”
这一连串的操作,可谓是精彩绝伦。
倘若这是史书上的一段历史,康熙愿意为此人拍案叫绝。
这等手段,这等心性,着实是个人才。
可这事搁在自己身上,那感觉就不同了。
康熙屈起手指,缓缓地敲了敲桌子。
笃笃笃。
一声一声的响声,仿佛敲击在梁九功的心上。
梁九功默默地为那位主同情了一瞬间。
老爷子越是生气的时候,反而越瞧不出来。
这次,那位真是要栽了。
东宫中。
本该躺在床上昏迷不醒的太子却睁着眼睛,带着笑听完了心腹太监的所有话,他抚掌道,“好,这些话传得好。小宇子,你让咱们的人也帮他们一把,务必要把这些话传得越广越好,而且,最好是把本宫的情况说得更严重。”
“奴才知晓。”
小宇子回道。
没半日功夫。
传言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越发离谱了。
有说太子已经病入膏肓,就剩下一口气,等着入土了的;有说太子如今不人不鬼,怕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上苍怪罪的;还有的说太子无德方有此祸。
众说纷纭。
一时间,满城风雨。
有些老狐狸觉察出了不对劲,一个个都缩了起来,还对子弟们敲打了一番,就怕入了这趟浑水;但更多的人,却是激动得摩拳擦掌。
太子占据储君之位多年了。
他要是死了,其他阿哥身后的势力怕都要欢喜得连放三天鞭炮。
胤禩听着这些传言,不由暗暗摇头。
翌日早朝。
才刚上朝,众人就觉察出气氛不对来了。
几个老狐狸一反常态,都缩了起来。
而其他大臣虽都极力忍着,但是明眼人仔细留意,都能发觉他们的神色隐隐带着兴奋。
“众爱卿今日有何事启奏?”
康熙的神色难以捉摸,沉声说道。
乾清门安静了一瞬。
众人心里头打着自己的小主意,都不想当第一个出头的。
最后。
是一个初入朝廷不久的小年轻站了出来。
“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康熙眯了眯眼,认出他来,“温卿有何要奏?”
“微臣要奏的是太子一事,”那年轻人屈膝跪下,涨红着脸,“太子病重多日,迟迟不见苏醒,储君之位关乎社稷,关乎朝廷,微臣恳请陛下为江山社稷着想。”
这年轻人到底还是有些脑子的,知道不可把话说的太明白。
只是,有些话的意思说明白和说不明白,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另立储君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事谁提谁倒霉。
“呵呵。”
康熙不怒反笑。
他的笑声响彻了整个乾清门,叫人反而从后背感到一股寒意。
“朕昨日就在想,今日早朝会不会有人提起此事?”康熙站起身来,他俯视着众人,气势压得众人都快喘不过气来,“今日,你们可真是没有叫朕失望啊。”
“陛下息怒。”
众大臣们慌忙跪下。
“朕息怒?”康熙挑眉,“你们不就想把朕活活气死吗?”
这句话实在是太诛心了,几乎所有人都瞬间变了脸色,低着头,不敢作声。
第七十六章
康熙冷笑一声。
“你们这些人真当朕是聋了瞎了不成?太子如今不过昏迷罢了; 不日便会苏醒。你们的那点儿小心思,都给朕收起来。”
他说完这句话,怒气冲冲地拂袖而去。
梁九功看了众人一眼; 忙跟了上去。
胤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