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之我有金手指-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九功:“喳”
  胤禩这下笑了,笑的很开心,笑的很好看,毕竟康熙长得不丑,良贵人又是个大美人,八阿哥自然好看。
  胤禩:“儿子谢皇阿玛。”
  康熙看着这个儿子,心里不知道想了些什么,只道:“学习的不错,以后继续努力。”
  胤禩:“是,儿子一定努力学习。”
  虽然胤禩说的不错,但也只是一个九岁孩子而已,胤禩的答案并不是康熙想要的,于是他有说:“老八说的不错,你们中还有谁能再说说。”
  这时胤禛也想好了该怎么说,于是他开口道:“皇阿玛,儿子有些拙见。”
  康熙对胤禛还是很看重的,于是笑道:“嗯,你说说。”


第九十一章 
  胤禛已经在心里组织好了语言,于是他直接道:“皇阿玛,儿子觉得科举的优点是,为读书人提供一个通往仕途的道路,让贫寒子弟也有机会做官,提高了读书人的地位,还有就是科举是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至于科举制度的缺点,儿子觉得应该是科举选拔出来的都是读书人,理论知识很优秀,但是真要去实施起来,科举选出来的官员,估计还不如一个有经验的工匠呢?”
  胤禛知道自己这回答有些冒险,毕竟仕农工商中读书人地位最高,这般回答要是传出去,天下读书人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淹死。
  胤禛看康熙在想什么,于是他又道:“皇阿玛,儿子有一次出宫,偶然碰到了一个工部官员在修一建筑,儿子觉得有趣就多关注了些,结果发现主持修建主要官员,对建筑方面的知识,基本上什么都不懂,整个工程都是工匠在策划修建,甚至儿子最后还听说,那主持修建的官员,对已经修好了的建筑指手画脚,还得建筑多花掉一成的银子。”
  胤禛说这些话,自然有他的用意,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崇尚的是:读书做官,清朝的八股文科举让读书人将书读的死死的。
  知道以后历史进程的他自然知道,想要清朝不亡,想要这片土地上的子民不收到侵略者的迫害,他能做的就是让资本主义开始跟上西方的步伐,哪怕最后清朝皇室的权益会减少,也好比清朝彻底消失的好。
  想要跟上西方资本主义的步伐,他觉得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康熙对工匠对商人的看法,至于其他的事情,还要以后再说。
  康熙听了自己四儿子的话,若有所思的一会,然后笑着道:“说的不错,你观察很细致,朕看你对工部的事物挺感兴趣的,你也快成婚了,大婚后你倒是可以去工部当差。”
  其他阿哥听了康熙的话,心里默默的开心了一下。
  他们当然知道工部是个什么地方,倒不是说工部不重要,而是工部是个里权利中心比较远的部门,去了工部要是不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想要出来估计就难了。
  胤禛和他们想的恰恰相反,他很高兴自己能去工部,他原本还想着这辈子如何避免去户部的命运,谁知道机会就来了。
  户部是个好去处,但是户部的烂摊子特别的多,这辈子他想要致力于改革,所以他可不能将朝堂上的人都给得罪完了。
  至于户部存在的问题,到时候找个有名望有耿直的官员,捅破就行了,只要皇阿玛真正意识到户部问题的严重性,那么一切就都好办了。
  至于工部的功绩难立的问题,对别人来说或许真的是个问题,但是对与一个经历过现代生活的人来说,想要创造出一些有用的工具,是非常简单的,毕竟如今的清朝农具还是非常落后的。
  胤禛开心的道:“儿子谢皇阿玛。”
  康熙看着胤禛对工部的差事挺感兴趣的,心里暗道:不愧是表妹教导出来的孩子,是个好的。
  康熙:“你答的不错,既然你对工部的事比较感兴趣,没事的时候可以到多问问户部尚书。”
  胤禛道:“儿子谢皇阿玛。”
  康熙笑了,然后对着梁九功道:“你派人去将朕刚得的鼻烟壶,给四阿哥送过去。”
  梁九功:“喳”
  胤禛听了康熙的赏赐后,心里没有任何波动,只是他面上仍然表现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
  三阿哥听了康熙的赏赐,心里顿时不好受了,他想要的砚和被皇阿玛亲赏的鼻烟壶,两者之间的价值就不能比。
  心想皇阿玛果然偏心,要不是老四有个好养母,不然凭着德嫔如今在宫里的行情,老四估计还不如老八呢!
  三阿哥心里那般想的,脸上也稍微表现出来了一点不悦,而就这一点不悦却被康熙给看到了,他嘴上没有说什么,心里却想荣妃如今真是越发不会教育儿子了。
  八阿哥心里也有不平,但是他面上仍然是一副温和的模样,不知道的人还会以为,是他被康熙厚赏了呢!
  胤禛‘喜形于色’的道:“儿子谢皇阿玛。”
  康熙对自己满意的儿子,不介意多些温和,于是他笑着道:“最近听表妹说,你因为表妹胃口不好,特地跑去太医院问太医药膳,你做的不错,但是也别忘了估计自己的身体。”
  胤禛:“儿子谢皇阿玛关心,额娘养育儿子这么久,额娘胃口不好,儿子也是担心的,好在如今额娘已经好了。”


第九十二章 
  康熙:“你能有这个孝心便是好的。”
  康熙的话,下面的几个阿哥都听到了心里,所以接下来太医院的太医可忙了好一阵子。
  康熙:“接下来,朕要问的这个问题是……你们谁来回答?”
  五阿哥:“皇阿玛,这个儿子可以回答。”
  康熙看着这个汉语不好的儿子,心里还是有些疼惜的,语气温和道:“嗯,老五你说说。”
  五阿哥胤祺:“儿子觉得……儿子说完了。”
  胤祺说的并不很合康熙的心意,康熙不想打击自己的这个儿子,于是他道:“还不错,不过……总而言之还是不错的。”
  五阿哥听了也没多想,开心道:“儿子谢皇阿玛。”
  康熙赏了些东西给五阿哥,然后又提了几个问题,就回乾清宫了。
  剩下的阿哥们,看着教书的师傅走了,皇阿玛也离开了,就各自回自己的院子里了。
  而回到乾清宫的康熙,则因为胤禛刚才的回答,有些若有所思,然后他对梁九功说:“你去将明年主持会试的礼部官员叫过来。”
  梁九功有些疑惑,礼部官员这会子正忙着呢!也不知道皇上又心血来潮想了些什么,不过皇上想什么,也不是他一个奴才可以随便揣测的。
  梁九功:“喳”
  康熙坐在乾清宫书房里,当梁九功把礼部官员带进来的时候,康熙正在写东西,不过由于离的比较远,下面的官员并没有看清康熙写的内容。
  礼部尚书带着属下,跪在康熙面前,道:“奴才跪请皇上圣安,皇上万福金安。”
  康熙没有打算敲打他们,他手上的笔没有停下来,甚至他都没有抬头,只说不了句:“都起来吧!梁九功给几位大人赐坐。”
  康熙说完就没有搭理他们了,下面坐着的礼部官员,因为康熙的‘不作为’,心里都有些忐忑。
  康熙将想要写的东西都写完了,抬头一看好家伙,礼部官员都有些不安的坐在位子上,本来康熙还有些疑惑他们怎么了,但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了。
  康熙:“让几位大人久等了,朕今天叫你们来,是想和你们说说关于明年的会试,朕觉得科举制度虽然好,但是仍然有些弊端,朕想要将科举的题目类型,给改改,这是朕关于明年科举的初步设想你们先看看。”
  康熙说完后,就将刚才写的东西递给了户部的几位官员,而户部的几位官员,听了康熙的话,提着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只要不是来批评他们的就行了。
  至于来年科举的题目,有这么个专治的皇帝在,他们想要反驳也没有用啊!不过为了面子上的好看,几位官员还是拿起了康熙写的东西,认真的看了起来。
  康熙写的比较简单,但是大致要表达的东西,都表达出来了。
  礼部的官员看着面前的东西,他们想要反对,毕竟这东西出来了,以后会怎么样还不好说。
  但是看到康熙那威严的面庞,想要反对的话,全都又给吞了回去。
  礼部尚书先开口道:“皇上想要选出更优秀的人才,是天下百姓之福。”
  下面的官员也附和着,道:“皇上英明。”
  他们看了康熙写的东西,知道康熙估计也只是在实验阶段,先同意了又如何,等会试完了,有的是人想要反对,他们就不讨康熙的嫌了。
  康熙看了眼下面的官员,对与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他自然是知道的,只是他现在也不知道,这事他做的对不对?如今这样的局面就是最好的了。
  康熙:“既然如此,你们都回去吧!然后根据朕写的大纲去拟题目。”
  礼部的官员们听了以后,就告退了。
  出了皇宫的大门,几位大人就开始聊起来了!


第九十三章 议论不断
  礼部尚书吴达礼对礼部侍郎道:“咱们主子爷估计不知道在哪里听到了些什么?”
  礼部侍郎听了自己上司的话,附和着道:“估计是吧!咱们主子爷有本事、有主意。”作呗!反正现在朝堂上已经是皇上的一言堂了。
  几人又小声交谈了几句,就各自回府了,毕竟康熙交代的任务,他们还要赶紧回去完成呢!
  **这些是年前发生的事。
  康熙突如其来的想法,让无数进京会试的举子措手不及。
  众所周知,读书人总会有一些‘唯我独尊’的优越感,这次突如其来的改题目,让那些满怀期待的举子们,觉得甚是不公。
  然后他们就利用自身的优势,‘纠集’了一些有‘志同道合’的举子,开始到处‘散布’科举清朝的科举有违孔孟之道。
  毕竟这次题目,康熙因为听了胤禛的话,出了一些算数方面的题目,确实和以往的朝代,大大的不同。
  会试已经过去好几天了,经过了几天的发酵,对于会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作为经过了十年苦读的举子们,对于题目的改变,他们是首当其冲的利益受损者,当然在不停的走动,不停的写暗讽的文章,他们希望用他们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而作为康熙朝的大臣们,他们对康熙的做法,有些不同的意见。
  大部分的满族臣子,觉得康熙这样的做法,会给汉人留下一种不知道‘礼’的印象,不利于他们满族对汉人的统治。
  另一部分(胤禛暗中收买的人)则是听了胤禛的吩咐,对康熙此举表示支持,并且说:康熙此举是一开创性的举措。
  只有一小部分官员什么都不表示,很是佛系。
  事情发酵到了一定程度,康熙将他暗中培养收集消息的暗卫头头叫来,说:“最近京中不太太平,你将各个家族的表现,一一报上来。”
  暗卫头头道:“回主子的话,对您这次科举改动表示反对的有:乌拉那拉家族、宗室几个王爷……,对您举动表示明确支持的有:舒穆禄家族、索绰罗家族、还有上届科举中的探花……,表示中立的有:佟佳家族、董鄂家族……”
  康熙听了暗卫的话,他挥了挥手,暗卫就消失在康熙的书房里。
  康熙独自思考了一会,对梁九功道:“你去将太子叫过来。”
  梁九功也不问为什么,听了康熙的话,就往太子的住处走去。
  太子在听到康熙叫他过去,并没有多想什么,毕竟康熙经常叫他去乾清宫的书房,教导他政务。
  太子来到康熙的书房,见了礼,康熙就让他坐下了。
  太子胤礽:“皇阿玛叫儿臣过来,可是有什么事要吩咐?”
  康熙:“也没有什么大事,进来京中对科举的事,议论纷纷,朕想听听你有什么见解?”
  今年的科举改题事件闹的不算小,胤礽自然听说了,对比他觉得皇阿玛有些冲动了,毕竟科举是大事,没有经过严格的商讨,就贸然改动,会引发许多问题的。
  不过毕竟是他皇阿玛亲自下的命令,他自然不能直言反驳。
  胤礽:“皇阿玛,儿臣有些不解,您怎么会突然想要改科举的题目。”
  康熙没有说话,而是将去年官员考核的奏折拿给胤礽看,胤礽看了之后,凭借自身的学识,胤礽自然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只不过这些问题,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他不觉得改科举题目能解决问题。
  胤礽思索了一下道:“皇阿玛,儿臣觉得科举改题改的有些突然,今年的举子们可能会有些意见。”这科举改的,有损一些人的利益,肯定会有些波折。
  康熙:“朕知道,朕就是想听听你的想法,你觉得这科举到底该不该改?”
  胤礽:“儿臣觉得应该改,就是儿臣觉得改的有些突然。”
  康熙听了胤礽的回答,也没有表示喜怒,直接就转的话题,同胤礽聊起了奏折。
  而胤礽则是因为康熙话题转换的突然,有些忐忑不安,同康熙说话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康熙作为掌管天下的boss,自然能一眼就看穿,还没有长成的储君,他觉得有些无趣,说了几句就让胤礽回去了。
  胤礽回去之后,将自己的心腹叫了过来,他将今天书房同康熙的谈话说给了心腹程琳听。
  那心腹程琳听了,也有些迷糊,毕竟康熙同太子的谈话,着实有些另人摸不着头脑。
  程琳想了一会,道:“主子,皇上会不会示意让您带头支持他的决定,毕竟索额图大人的意愿,可以代表朝中一大部分人的意愿。”
  胤礽听了后,觉得有些道理,毕竟皇阿玛找他过去谈论这件事,肯定不会让他表示反对意见的。
  胤礽:“你说的有些道理,容孤再想想。”


第九十四章 
  胤礽想了一会儿,然后对程琳道:“程先生辛苦了,德福你带程先生去休息。”
  德福闻言回道:“是,程先生请随奴才来。”
  程琳也算识趣,听到胤礽的话,就知道太子爷心里估计有了成算,他就回去了。
  胤礽独自一人在房间里想了许久,提笔写了一封信,然后招来心腹,让他给宫外的索额图送过去。
  胤礽信里倒也没有直言要索额图要做什么,只是他说:让索额图最近一定要听康熙的话,无论康熙做什么决定一定要先同意了再说,还有就是不要和纳兰明珠唱反调,免得惹了皇阿玛的眼。
  四阿哥所的书房里,胤禛听完下面的人来报告了科举改题的后续,他觉得如今出现的问题都在意料之内,只让下面的人多多注意一下,别回头有什么大变动,他就让来禀告消息的人出去了。
  北京城贵人区里的一座茶楼上,源凯带着能够出门走动的辛茹,再外放风。
  辛茹坐在茶楼的包间里,面前放了一杯茶水,她对着源凯道:“哥,你听隔壁好像有点吵。”
  源凯听力自然是不错的,他也听到了隔壁的声音。
  源凯:“你什么时候能改改你爱看热闹的性子啊!”
  辛茹:“……”她哪里爱看热闹了,只不过清朝的娱乐项目着实不多,除了看热闹还能干什么。
  隔壁隐约传来几个人的对话。
  一个有些文弱的声音道:“刘兄、王兄,也不知道万岁爷怎么想的,怎么会突然改了科举的题目,让咱们在考场上都措手不及。”
  另一个有些温润的声音答道:“万岁爷怎么想的,咱们怎么可能猜的到,不过我最近听不少举子在说,今年会试因为改题的事,好多人都觉得发挥不甚理想,既然都不理想,那么咱们都还有机会不是?”
  一个浑厚的声音道:“刘兄说的也不无道理,既然事情已经这样子了,咱们总得往好了想。”
  文弱的声音叹了口气道:“但愿如此吧!左不过是今年落第,再等个三年罢了。”
  隔壁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辛茹觉得有些无聊,小声对源凯道:“哥,你说不就是换个题目吗?整个京城弄的人心惶惶的,皇上也没个表示。”
  再现代的时候,年年更换高考题目,题目一年比一年变态,也没见有考生如此啊!果然时代决定的人的思维方式。
  源凯也知道自家妹子,以前生活在一个制度比较完善的时代,对这些古代人的思维有些不解。
  源凯:“你要知道,在古代讲究士农工商,士排在最前头,这就决定了古代读书人的地位,自满人入关以来,为了巩固皇权,科举制的内容慢慢的变为八股取士,如今读书人已经熟悉这种‘刻板’的出题方式,猛的一改变题目,对一直以来学习八股文的读书人不利,他们当然会有意见,要知道没有不流血的革命,想要改科举,四阿哥还有的忙呢?”
  辛茹:“我知道是四阿哥在背后推动这件事的,可是现在不已经成了康熙的事了吗?难不成康熙会让步?”
  辛茹觉得依照康熙的性子,只要他想做什么,估计没有人能够阻止他。
  源凯笑着说:“你想的太简单了,我可听阿玛说了,康熙可是出了名的爱名声,要是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