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未来图书馆(志鸟)-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千石粮食可是大麻烦,但他也算是看明白了,自己之所以被点了将,就是为了来背黑锅,否则平日里奸猾刁钻之辈,早就如见了油腥的老鼠窜上来了,又哪里能轮到自己。

不经意间就点了头。

程晋州满意颔首,很有气势的道:“叫什么名字?”

“陈杰。”这个姓就意味着,他离程氏本家更远了,而且是数代庶子。

程晋州抬抬下巴示意知道,别看他穿越前没多少经验,但看过那许多电影电视,这些贵族做派做的却比谁都好,这个时代的贵族,可没有许多机会去互相交流纨绔风格。

木匠们叮叮咣咣的砸着,程晋州看了一会就觉得无聊,干脆翻出戒面上存着的两本书看了起来,在旁人看来,一如发呆。

程家匠人的手艺自然不错,在将水下的转盘改成半弯曲结构后,又开始招呼壮汉将碾盘吊上临时制作的木制滑轮组——这种原始的起重机,初始会让人眼前一亮,看一会儿,也就明白就是这么个事儿,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是积累出来的,一拍脑门就能整出个能用的新东西的,那是科学家,拍了几代人的脑门,口口相传,手把手教出来的,就是匠人了。

小西庄的村长变的忐忑不安,这里是典型的南国乡村,庄子伴水而建,水道连接庄内的主要建筑,庄外皆是水田,蓄水坝之后的水流平缓,用以浇灌附近的小平原。与那些为贵族们增加乐趣的庄园不同,这里是以生产为主的。若是方圆十数里内唯一的碾米坊被玩坏了,秋收可是要有大麻烦的。

碾盘被顺利的放入了石圈中央,底座溅起的水花也被重重的压在了竹片下。

站在门口的工匠使劲拔起了楔子。

碾盘缓缓的,缓缓的,终于转了起来。

村长立刻高兴起来,连忙招呼人将一袋陈粮丢了进去,待白花花的精米流出,先前的担心无影无踪,一个劲的笑对程晋州道:“三哥儿好手段,好手段,快多了,快多了。”

“是吗?能快多少?”

“两三成,两三成。”老村长哆嗦着嘴。

底下人说两三成,那最多也就是两成了。程晋州没意思的耸耸肩,伸了个懒腰道:“就算是有一台蒸汽机,这速度也能快上两三倍,这里的水速太慢,也就是这样了。”

建造水坝,提高水位这种事情,工期长,投资大,在交通条件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并不是好的选择。

程晋州就算是有钱,也不会投在这种无底洞中。

当然,他的目的也就是给买米找个借口,顺便实践一下得自星界图书馆的知识,究竟能不能有回报,反而是次要的事情了。

陈杰在旁边听着程晋州的话,心里一动,眼见这位主儿就要上马离开,猛的下定决心道:“三哥儿,我知道哪里有蒸汽机?”

“哦?你还听过这个东西?”

陈杰咽了口唾沫,直接跪在地上道:“请容小人单独说。”

程晋州微点头,对所谓的蒸汽机,抱着一丝好奇,却丝毫不感到诧异。

也许是由于星术士强大的威力,现在的大夏朝,在科学上的表现,要比中国历史上的任何王朝都开放,再加上它的地域并没有古中国庞大,分割而来的各个王国,反而积极的与其他国家进行交往,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既然拥有17世纪水准的数学,那么拥有17世纪的机械学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工匠们很快退了开去,只有蒙大留在原地不动,半眯着眼睛盯着陈杰。

后者也不纠缠,磕了头道:“小人是在圣堂看到的,小人鬼迷了心窍,请三哥儿搭救。”

程晋州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直到确定陈杰凝重的脸色,才明白过来,道:“你加入圣堂,没通过族里?”

“是。”陈杰声音虚虚的。

大夏朝对圣堂始终抱着一定的戒心,因此虽然同意民众加入,却有各种各样的限制条件。

不过,正因为有限制,进入圣堂后的竞争要更小,获得的利益又多,贵族以下诸人,皆是削尖了脑袋想要钻进去,有脑袋太圆的,不得已偷偷加入,也是民不举官不究的事情。

陈杰此刻,正是已经被举之人,面对程家嫡孙,也许是他最后的机会。

程晋州对礼教圣教倒是浑不在意,轻松的道:“你说说看,那蒸汽机是什么样的。”

“小的也就见过几次,是在他们内堂,全是钢铁,比这碾米坊还要大上少许……”

“知道它怎么工作的吗?”早期蒸汽机的巨大是必然的,程晋州对外形也无甚研究,听了也是白听,倒是通过工作原理,能直接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算是理论物理的必修课。

陈杰拼命的想,迟疑着道:“他们先烧蒸汽,等到蒸汽充满以后,将进气阀关掉,然后在容器外面淋冷水,再打开进水阀,把井下的水抽上来……”

听了一半程晋州已经明白,笑道:“他们抽井水?”

“是啊,演示的时候都是抽井水的。”陈杰不明所以。

早期蒸汽机都是用来抽煤矿井下积水的,它们制作之初,可没人知道这是一种革命,当时愿意花钱的煤矿主,他们的要求就是,能将挖出的煤直接使用:“以火力提水”,而陈杰所描述基本就是最原始的蒸汽机了,因为它没有独立的提水泵,但也算是能实用的装备了。

“他们什么时候造的这台蒸汽机?”程晋州摸着下巴道。

“有10年了吧。”

“那建蒸汽机的人呢?从极西来的?来了多久?”

陈杰觉得背上都是汗,微停腰道:“小的不知道是哪位神父,但应该是从极西来的人。”

程晋州捏指头算着时间,中国人熟悉的瓦特发明蒸汽机,实际上是瓦特改进蒸汽机。不算从公元1世纪开始的雏形,仅仅是能用于生产的蒸汽机,到瓦特就已是第三代——萨弗利只能汲水6米,扭科门的低效率。瓦特的价值在于,他改进的蒸汽机,是真正能应用于各行各业,而不是只能在煤矿里,用便宜的煤炭烧水吸水。

陈杰所说的蒸汽机,基本上就是萨弗利级别的。从他的“矿工之友”到瓦特蒸汽机需要66年,但到扭科门只需要7年。

如此算来,即便那神父站在极西科技的最前沿,用两年时间到大夏,然后立刻制造蒸汽机,极西的国家,也应该有扭科门式的蒸汽机了。

“时代啊……”程晋州暗自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我就是个纨绔子弟罢了。”

陈杰立刻低头装作没有听到。

程晋州感慨一笑,道:“哪天安排我见见那位神父吧。”

对陈杰关心的律法问题,程晋州一句话都没提。如果只是个做错事的普通管事,那也没必要为他说什么话了。

……

第三十六章 考校

临近中午,光线越来越炙热,小西庄殷勤的准备了茶水和酸梅汤,以及少量的牛肉与糕点,这里临近州城,采买些东西倒也方便。

侍墨一边给程晋州准备餐具,一边紧张的道:“三哥儿,今天晚上就是三天一次的考校日了。”

“考校?”程晋州一拍脑门道:“险些忘了老爹要考教功课。”

“是。”侍墨生怕程晋州给忘了,那他们两个书童可是要最先遭殃。

程晋州半点书都没看,一心想着作弊,可不觉得自己真能通过考教,想到这里,瞬间就没了心情吃喝,随便塞了点东西,匆匆上马,只喊了一声:“侍砚,你留下处理粮食的事情。”

一骑绝尘。

程晋州马术陡然间就变的好了起来。

侍砚眺望着马蹄砸起的灰尘,忠心企盼:三哥儿一定要通过啊……

他的愿望完全是条件反射式的,作为书童,主子读书好,他就有奖励,主子读书差,他就有板子——封建主们早就用朴素的行为,进行了科学性的工作。

……

当见到父亲的时候,程晋州同样怀有企盼,却不是为了考校。

程允安板着脸,端坐在书房正中,手持一本卷书,轻晃着脑袋读者,左手还不住的用指头写划,标准的读书人做派。

程晋州简单洗漱之后,还带着一股子风尘仆仆的味道,颇有些不适应的清咳一声,道:“老爹,我来了。”

叫老爹,会让程晋州更习惯一些,程父倒也不计较。

大多数时候,他都是个相当好说话的人,尽管不苟言笑,却也不拒绝倾听,只在很少的情况下,他会变的固执而专制——讨论到礼学的时候,他就是这样的状态。

如同圣堂最虔诚的神父一般,程父对礼教同样有着极大的崇拜之情,表现于外的就是严苛的教育观。

以往的程晋州每天病怏怏着,也没有机会接受其父的教育,现在有了机会,程父几乎变的激情迸发,他轻轻的放下书卷,脸上却是凝重的神态道:“这两天,你又没去私塾?”

“总有些事耽搁了。”程晋州觉得自己似乎真的成了少年。

程父哼了一声道:“星术的学习更需长久,我见过无数天才,少年时优秀,长大后了了。你要选择这条路,本也没什么问题,但不学习,哪条路都走不通。此外,书本文字终不能丢。”

程晋州最怕被罚月例,又或者直接被抽手板,对于纯粹的说教,却是免疫力极强,点头应是,没多少反应。

稍停片刻,程允安重新端坐道:“好了,就说说你这两日,看了什么书吧?”

程晋州只有13岁,又常在病榻上,考校功课,自不会找那些生涩的问题。

窗外小风嗖嗖,程晋州心也冰凉凉的,硬着头皮道:“还是三字经的内容,再加一点书经。”

所谓书经,也就是类似四书五经之类的礼教内容。大夏朝的考试已经从诗书开始过度到经书,读书人的学习也理所当然的有所倾斜。

程父微点头,道:“那我问你,‘华英取直’后一句是什么?”

这都不是“正版”四书上的东西——当然,前世的程晋州也没读过四书,此刻程博士只能把眼睛瞪的溜圆,低头道:“还没看到那里。”

“那三字经吧,从‘仁王兴’开始背下去。”程父略有失望,倒也不勉强。13岁的孩子,其中优秀者或许能读完四书,普通水准,也就是能看罢了。

私塾里正在教的还就是三字经。程度低,或者不准备走科举一途者,会读它很久,有如基础课程。

背书对程晋州来说,就好像让鳄鱼吃树叶,即不能也不愿。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想承认自己的懒散,因为没有老爹的同意,他就不能参加院试,从而也就不能拥有独立的空间。

13岁的秀才是会被看做成人,16岁的童生仍然没有自立的资格。

独立自由绝对是幸福生活的开端。如果说初来乍到,程晋州还能满意大富之家的生活,如今却是无论如何也不满足了,就好像山里的野猪到了农家,开始觉得每天能睡着吃饲料很爽,但渐渐的,总是要厌烦的。

人,总是会以现在为基础,定出更高的目标。

想了想,程晋州摸着脑袋道:“爹,其实我现在学习诗书,主要想是在科举上有所成绩……”

“那更要背的烂熟。”程父终究是做过官的人,看出程晋州的小把戏。

程小博士笑的和厌食的兔子一样,道:“我想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星术上,至于科举,就是想取一个秀才的功名罢了。”

“我到要卸任的时候,还是能荫你一个秀才的。”程父脾气尚算不错。

按照大夏朝的规矩,官员三年一考,平平稳稳就是三考升一级,而以程家的势力能力,程父要在致仕前挂上高级文官的衔,倒是不难的。

星术士考取秀才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后路,兴许还有些炫耀的成分在里边,这些可都不是荫来的功名所能提供的,更何况,等程允安成为高级文官,那得到什么时候。

程晋州微微一耸肩道:“我想自己考一个功名。”

程父看待功名,要比刘斌还要热切,内心中自然是想让儿子自己考的,但他实际上是出于对学问的信任,而不是对功名本身的信任,故而仍旧摇头道:“每个人是能参加许多次院试,可你要明白,每次乡试,你都要参加童生试,浪费时间不说,几次之后,还会没了锐气。故而必须要准备好,才去参加,你现在……”

他啧啧两声,还是说出来道:“差的太远。”

从这里也能看出程允安与刘斌的不同,后者其实是从风险的角度建议,程晋州应该考取一个功名,但程允安就有不同,或许在他看来,自己年富力强,根本不需要儿子考虑这些事情——就如大多数人一般,他不会去想自己意外身故,免冠去爵这种事情。

在运气好的时候,程允安的想法是对的,运气普通的时候他也是对的,只有运气不好的时候,他是错的,因此大多数时候,没有风险意识的人都是正确的,只有倒霉时,他们会哀叹祸不单行……

程晋州自然不能去和老爹讨论风险控制,他早有准备的道:“那我背下三字经,就能参加院试吗?”

这才是程大博士巴巴跑回来的主要目的。大夏朝既然讲究门第,就更要讲究出身清白,没有老爹的签字,他什么考试都别想参加,更别说在绍南城,知府大人就是老大。

因此,哪怕是有作弊的准备,也要有机会参加考试才行。

程允安微微摇头道:“三字经不够。”

“那再加一部经传?”程晋州不知道戒子可以录入资料后,究竟能放入多少东西,两部应当是颇为保险的。

“能解《诸略》,你就可以去参加童生试了。”程父摆手道:“今天就到这里吧,不要好高骛远,从背下《诸略》到能解,少说还要三四年,到时候,再略读其他,就可以一并参加院试,考取秀才了。”

童生试是小试,由县一级组织,要说作弊也是容易的紧,但它只等同于一种资格考试——参加院试考取秀才的资格,如此一来,没有能力在院试作弊的同志们,也就没有必要在童生试上作弊了,因为第二年又要重考。

程晋州也算是作弊达人出身,有了目标后立刻暗下决心:不把“小纸条”做到塞不下,我就不停手。

……

第三十七章 碾米坊

700两银子,相当于2万美元以上的购买力,在一个月薪20美元的地区消费,花起来是相当爽快的。

侍砚和侍墨两个人,拿着盖了印章的买粮证,用百两银子为单位大肆购粮,那架势,让粮行恨不得将他们如大爷一般供起来。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他们只要看见印章,甭管它上面写的究竟应该能买多少粮,粮铺里就敢可了劲的卖。

实际上,只要红日庄的小子们继续受贿,侍砚还不惜得去粮铺买,二者差的价格是相当多的。

可惜程晋州每日里用粮的速度越来越快,红日庄的庄丁们跟不上盗卖的节奏,若非如此,霍家粮行连一毛钱生意都没有。

买来的粮食多了,就干脆堆在小西庄,程晋州每天早上去私塾应个卯,接着就骑马开溜,一如当年在实验室打卡的生活。

小西庄的村长看着粮仓里堆积如山的麦子热泪盈眶,扯着侍砚就说:“这要是都磨出来,得多少粮啊。”

“也没多少?”侍砚没奈何的摇头,他虽然不知道程晋州把粮食用在了哪里,但消耗的速度是一清二楚的——其实也没什么需要猜测的,练习星术,再奇怪的行为也可以接受。

要是程晋州有一个正式的星术士的称号,他甚至一点掩饰都不需要做。这也是有品级的星术士与普通星术士们的区别了,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想浪费也要够资格,级别不到,就用便宜货去练习好了。

改装过的碾盘吱吱呀呀的转着,加速20%,它依然慢的惊人,出100斤的精米要一个多小时。就是这样,村长还一个劲的说吃不完。

侍墨没好气的道:“又不是准备给你吃。”

“看着也好,舒服。”村长是跟着程老爷子在前线打过仗的,见过看过听说过,自己嘟囔着道:“一斤米碾成精米,比糙米还多卖1文钱,一石米至少能多撵出来二三十文钱啊。”

二三十文还真不少,侍墨一算道:“我月钱也才2两多银子,换四五串钱而已。”

旁边村长儿子噗嗤笑了出来,道:“你5000个大钱,要碾200个小时,还要水大的时候才行,不算车马费,一个月也就是这点赚头。”

“那你们要碾米坊做什么?”程晋州在前面转悠着抄书,听见笑声走出来问道。

门外的几人互相看看,还是侍砚憋不住道:“三哥儿,不管是去壳还是去外面这一层,都要碾的。”

“哦?”

“精米就是碾了好多次的糙米,碾的多了,这外面的就干净了。所以没有碾坊就要用碾子,要不连糙米都吃不到。”

村长插话道:“碾的越多,就越容易碎,碎米也不值钱。”

“讲究还挺多啊。”程晋州看看远处朦朦胧胧的水坝,道:“把这蓄水坝再抬高些,多建几个碾米坊,能赚钱不?”

他倒真的琢磨起来,水力还不要钱,多少能有点收入,积少成多也好。

几个人互相看看,村长不自在的道:“要说一天的出息也不少了,就是我们没地方卖去,粮行里压价压的狠,有些还不要我们的精米,再一个……”他顿了下道:“庄户人交了粮税以后,剩下的也就够自己吃了,没多余的粮。”

“加工业就是加工业,和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