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星球博物馆-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吃的东西并不是浪漫的原始烧烤套餐,因为背景是在洪灾后,连干柴都没有——所有人吃的,都是黏黏糊糊的汤水,死蛤蟆臭鱼烂虾;
  有动作场面,却没有英雄——明明是拯救者,故事里的几个现代人都是怕死鬼,就一个吴小清的角色,算是比较粗鲁——但也绝对不傻,关键的几次战斗,都是让原始人抗在前面。
  也就是说,在常规意义上电影的爽点,都不能在《拯救先祖》里找到。
  但却能找到一些其他的一些,更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地球人习以为常的大米饭,在原始人眼里,却是难以想象的天界珍馐;
  比如最普通的消防斧,在原始人眼里,却是天神赐予的,代表力量的绝世神兵;
  几个现代角色之间的小心思,不仅没有把剧情节奏变得墨迹,反而更让认感受到真实;
  人和鳄鱼的两次战争,更是全剧的最高峰——故事里唯一的反派就只有大自然,而整个剧的主旨就是从灾难中拯救生命。
  没有比这更正的电影价值观了。
  在这种三观正确里,还能让观众从乏味的生活里,找出一些神圣感来。
  看啊,我们吃的大米,要经过几千年乃至上万年的筛选进化,人类真伟大,我们真牛B。
  看啊,普通的一把斧头,蕴含的知识是多么深邃,在古代人眼里我们就是神!
  鳄鱼厉害吧,一斧头就砍死。
  洪水厉害吧,装上船就走人。
  真恨不得月球火星上都有外星人,这样他们陷入灾难的时候,我们地球人就可以过去装B了!
  当然,我们也不是绝对的高大上,作为人类,我们还有一些来自基因中的小缺点,这些缺点会让我们显得自私、墨迹一些,但等拯救完世界之后,回头想想,这些小缺点还真是特别可爱呢。
  这导演牛B,必须点赞。
  这几个新演员也不错——就说嘛?那些偶像明星都是什么鬼?拍电影还是要新人,全都去加一遍关注!
  去看看电影发布会,嗯,导演聊创作小故事——一个天才少年编剧?初中毕业?真的假的?现在还有初中毕业出来写剧本的吗?
  在看几个演员说的,吴老师?吴老师是谁?天才编剧吴老师?演技还一流?拍摄现场指导?相当于副导演?
  这吹的有点过分了吧,再去搜一下这个天才少年,毛,连个P资料也没找着。
  好歹来张照片啊,现在的剧组这么不专业的吗?
  ……
  因为公司员工已经超过了20人,从人数上来说,这个规模并不算大。但从资金规模来说,青蓝咨询已经是一个标准的大公司了。
  最近三个月里,公司花出去的钱已经超过了两千多万,为了一个月里这个数字还会继续上涨到一个高峰期。如果一整年青蓝咨询都以这个速度花钱的话,那青蓝咨询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规模上亿的大公司了。
  颜雁和何雨晴俩人当初进公司的时候,做的打算仅仅是玩。在他们当初的想法中,在这公司最多也就干两三个月。等毕业之后,不管怎么样,还是要去找那些对口的,不说大公司,起码是“正经公司”吧。
  起码,不能整个公司的老板,像吴小清这样,天天来公司视察的时候,带回来一大堆的高中物理作业本让她批改。
  有段时间,颜雁都快感觉自己成了吴小清的私人专属家教了。
  颜雁怎么也不会想到,糊里糊涂的,这个只是暂时过度的,连正经合同都没有签的公司,现在俨然已经是一家“非常正经”的公司了,更不可思议的是,自己竟然是这家公司的主要管理者之一。
  颜雁现在的职位,是信息部的总监。她现在直接管着5个人,这5个人每一个就跟当初的她一样,手上管着一两个项目。
  说句实话,即使做到了总监的位置,很多时候她依然不能理解,公司许多行为的内在逻辑。用一个新鲜的词来说,是她没办法理解公司战略。
  而公司的高层,从老板吴小清,到总经理陈舍,也都没有跟她解释过这些。
  颜雁唯一记得的,还只是当初,陈舍招他们进公司的时候,做的一个比喻——说公司,就是为有钱人找花钱渠道的。
  这个,或者说,这些有钱人具体是谁,颜雁无从得知,也许这是公司的最高机密。但他们花钱的速度,颜雁只从自己手上经手的项目,就可以得知一二了。
  几个电子工厂累计为公司生产了上万件产品,包括防作弊的*,改进型的,用于整个校园区的大型防作弊*,各种超大号的电池,还附带无线充电功能……
  这些东西是真真切切从工厂的流水线上下来的,许多工厂颜雁还去实地考察过。这些货物也是分批运入公司仓库的……
  但最让颜雁觉得奇怪的是,这些东西最后都卖了出去,不是被卖给了国内某些大学,就是出口去了国外,公司也似乎收到了款项。但,颜雁却从来没有在任何学校,见到过公司的产品。
  要知道,这可是上万件的货,尤其是那种一个*能够覆盖整个学校的——全国也不见得有那么多的大学。
  各种名义的咨询会规模越来越庞大,颜雁不知道这些会议都是谁拍板订下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这个人花钱肯定特别不靠谱。
  最早的咨询会,都是在学校里办的,邀请的是几个教授,然后一大群的学生,听他们互相吹牛。这样的一次咨询会,办起来也就几万块钱,其中大头都是那些教授。
  再接着,大部分都是在公司办,参与的人来自全国各地,有些很有名,有些没有,每个人都安排酒店住宿,给咨询费,最后不过就是来会议室里,坐上几个钟头。到这个时候,一次会议的平均成本已经达到了几十万这个数字了。
  而现在——准确的来说,就在昨天,颜雁见识到了一次更高规格的咨询会议。
  会议的地点定的是伦敦,沈教授亲自派了一个徒弟去的,颜雁作为项目主管,全程通过视频远程参与了这次会议。会议的订的地址是伦敦市区的一家剧院,邀请函提前一个月就发送到位,还有回函确认。
  邀请的人物具体是谁,颜雁都不认识——但都很容易认识。她只需要打开谷歌,输入对方的名字,就能非常精确的显示对方的履历,甚至对方发表的全部论文。
  这次会议邀请的,全都是全世界一流的学者。
  议题涉及的专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生物学,主要方向是基因改造以及表达方面,第二是精密制造。更具体一点,就是关于超袖珍机器人的一些研究,以及克隆技术的某些可行性分析。
  公司只负责这些人的联络和安排,他们具体的酬劳,并不从公司走——在名义上,公司不过是中间人。
  但在实际上,颜雁清楚的知道,这些参加会议的人,每一个都收到了公司的支票——参加会议前有一张预付款支票,参加完之后,还有一张尾款支票。
  这些支票的数字全部加起来,将会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和这个数字比起来,国内电子厂挣的那点钱,可能根本就算不上什么。
  即使颜雁才刚刚大学毕业,但她也能懵懵懂懂的知道,和这个数量级的财富相比,青蓝咨询在国内的这点业务……似乎只是某个庞大计划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第219章 采访吴小清
  蔡云走进这家公司的时候,第一感觉是有点古怪。
  说不清那里古怪,但当惯了记者的人,对很多事情都是有直觉的。这种感觉让她在等待的时候,下意识提高了注意力,观察起这里的员工来。
  “您好,蔡小姐。我是颜雁。”
  “你好。”
  “您跟吴总约的时间是9点15分。”颜雁看了一下手机,确认了一下时间。
  “是,”蔡云道,“总是要打个提前量吗。吴总应该没有其他的安排吧?”陈导可是跟她打过包票的,这位吴总的排场,总不至于比陈导还大吧。
  “哦,没有,我只是提醒您一下,现在才8点而已。你可以先去楼下先吃个早饭再来的。”
  “没事,我带了早饭的,”蔡云从包里拿出一个三明治来,“我在这边等,会打扰你们工作吗?”
  “没事。那边有咖啡吧……饮料零食请随意。”
  “谢谢。”
  “不客气。”
  听说话,这个比自己还小两三岁的颜“总监”显然还不是特别会说话,看起来不想是管理层的——也许信息部更偏技术一点吧。脸上的妆化的也一般,基本是学生妆。
  不过这西服倒是挺合身,材质应该也不会差。再看看公司里来的其他几个人,也都是一样,个个穿着笔挺的西服。
  这就是蔡云感觉古怪的地方了。
  擎天大厦的位置,在宁州市并不算好,作为公司的选址,甚至可以说是算偏的。在这楼里办公的企业,大多也不是什么知名企业。刚才上来的时候,蔡云还看到两家做电商的,让员工集合一起做早操,喊口号呢。
  那两家电商的员工,也都是穿的西装。
  但西装跟西装的差别,就跟车和车的差别一样,不懂的也就看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最多再数数几个车门。但要是懂的,每一个细节里都能看出东西来。
  这些东西说起来很多很复杂,真要懂这个的,都能靠写这些东西出基本书。但其实归根到底,就一个字,钱。
  一般来说,在国内,大部分对着装有要求的公司,其实都是服务业。
  银行,销售,保险……真是因为这些行业对客户的依赖大,所以才需要专业郑重的着装,来体现企业在这方面的重视。但其实大部分穿着西装上班的员工,都无比讨厌这一身的装束,原因很简单——不合身的西服穿的是真心难受。
  穿了西服,配套还需要打领带,里面还要穿衬衣,衣服上的污渍还要注意清理。可以说,光是对西服的保养工作,每个人一周就要花上两三小时来进行,这几乎就相当于半天的工作时间了。
  西服作为一款高端服饰,对环境的要求还高。就好像楼下的那些电商,让员工穿着西服做广播体操,办公室里空调的温度都不够,夏天热的像蒸笼,冬天冷的打哆嗦。这样的环境里,西服穿起来自然不会有多少效果,反而给人一种很别扭刻意之感。
  真正要把西服穿出档次,穿出感觉,除了西服本身的材料、剪裁要达到档次,穿的人本身也要有合适的心境——天天在公司被老板催加班,忙的混天黑地的行业,就很难穿出西服的悠然闲适来。
  别说是普通员工了,蔡云见到的许多公司,还是大公司的老板,穿起西服来,也是一副暴发户的模样。
  但是在这里,一家看似很普通的咨询公司,在一个很普通的办公大楼里,蔡云却看见了整个公司的每一个员工,穿的西服都是没有牌子的。
  西服没有牌子,但看起来又很舒服,只能说明一点,这些西服都是专门定制的。
  看这几个员工的表情,几个来到办公室的,也是慢悠悠的在吧台附近喝咖啡。在不算大的办公区域里专门放一个吧台,这本身就已经让人匪夷所思了,更不可思议的是,所有的员工看起来都不像是在干活。就说刚才那个年轻的总监吧,现在真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跟她几个手下聊天。
  这眼看都要过8点半了,她们这一杯咖啡喝了都快半个钟头了,似乎还完全没有喝完的意思。
  后续的员工进来之后,也不去开电脑,就一个个去吧台倒咖啡,然后就是聊闲篇,什么明星八卦,电视剧情节,甚至还有公然聊游戏开黑的。
  蔡云看了一下这家公司的作息时间表,正式的上班时间是8点半。
  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是上班时间了!
  但这群人没有一个去自己的电脑面前工作!他们都在公然的开小差!而且是总监带头!
  这是慈善家开的公司吗?
  就没人来管管这些人?总经理,HR,人都去哪了?不说扣工资,起码也要说几句话吧。
  蔡云感觉自己突然就开始气愤起来,为什么一样是干工作,自己就要提前两个小时出发,连吃个早饭的时间都挤不出来,生怕遇到堵车什么的迟到,然后巴巴的早到一个钟头过来。而这些人……许多人甚至还吃到,现在都40分了,还一个个慢里斯条的进来!
  蔡云这才注意到,这家公司连个打卡机都没有!也没看见他们拿手机出来,在软件上打卡。
  在来之前,蔡云还不太相信,自己要采访的这个“吴总”,仅仅是一个初中生。现在,她开始有点相信了——如果不是老板这么傻,什么样的公司员工能成这个德行?
  这时候又进来一个人,喝咖啡的员工们这次都挺直了一下腰杆,跟新来的这个人打招呼:“陈总,早。”
  “大家早。”这个被叫做陈总的,似乎完全不在意办公室里的这种轻松氛围,头也不抬,就直接去了他的总经理办公室。
  总经理?就这么当的?
  蔡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样的企业,开业都快半年了,竟然还没有倒闭?做编剧有这么赚钱吗?这么糟蹋也用不完?
  然后又进来了一个。员工们跟刚才一样,都抬了一下眼睛,不一样的是,他们都很快把眼光转向了颜雁,颜雁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转过头来,对着来人道:“来这么早?不是说倒时差要多睡会吗?”
  “已经多睡了。”说话的这人声音听起来都很脆,再看脸,生涩的像一个高中生。他手里还捏着好几本数,高一物理,高一数学……看起来这就是个高中生。是员工的亲戚?这公司还能让亲戚过来蹭咖啡喝?
  蔡云直愣愣的看着这人在咖啡桌上给自己倒了一杯热巧克力,然后毫不客气的抓过来一大把饼干,肆无忌惮的就往自己嘴里塞,一边吃,还喀吱嘎吱发出粗鲁的声响,听声音就跟几天没吃过饭似的。
  还有他那坐的姿势——吧台椅子的面积很小,基本就能放一个屁股,但这人整个身体却不自觉的围绕着这椅子转过来绕过去,仿佛这椅子是一颗螺钉,他是正好套上来的螺母似的。
  “吴总,”颜雁一边拿红笔给吴小清批改试卷,一边汇报工作,“吃完赶紧去办公室吧……一大堆的条子等你签呢,多数都是打款的。还有,20分钟后你还有个预约。”
  颜雁用眼神看了一下蔡云的方向:“宁州晚报的记者约了一个采访,您电话里答应了的。”
  蔡云只觉得自己脑子轰的一下愣住了,她再看看眼前这个吃着饼干的青涩少年,又想起陈导在新闻发布会上,陈导和那些演员们,对吴小清毫不吝啬的赞美:“吴小清是我从业20年,见过最有才华的编剧……”
  “吴老师在剧组的现场示范,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吴小清这时候也转过了眼睛来,朝着蔡云看了一眼,但没有丝毫的逗留,又把注意力回到他面前的那堆饼干上去了。同时他的嘴巴就跟农村的打谷机一样,把不少的食物残渣肆意的朝着身体周围抛洒。
  “真好吃!”吴小清满意的咽下嘴里的东西,发出由衷的赞叹——要知道,在执行任务期间,为了安全起见,他大部分吃的时候都是果冻状的流质食品,虽然口感还算不错,但怎么能跟可以拒绝的正常食物相比呢?用叶夫根尼的话来说,空间站里的这种食物怎么吃都像是在吃牙膏。
  但短暂的幸福之后,注定还有漫长的折磨。
  采访,出名……虽然这些内容早就在搜救队的安排中,自己也很早就看过,但这一天真的来临时,吴小清还是免不了有些不知所措。这就跟当初他看到银行卡里的那串数字一样。
  但这毕竟是自己的工作。
  喝完最后一口巧克力后,吴小清便走进了办公室。
  花了10分钟时间,把所有需要签字的文件都解决完,又花了10分钟,打了四个视频电话——吴小清连电话对面都是谁都不知道,但对面却已经非常熟悉吴小清的声音。之所以需要视频,不过是最后的身份确认——签合同,打款之前的必要程序。
  吴小清现在已经很难分清,自己的人生中,哪一部分属于自己,又有哪一部分属于搜救队。是自己在执行搜救队的意志,还是搜救队在帮助自己生活。


第220章 报废的采访备稿
  作为记者,蔡云对人的认知应该说是高于这个社会整体水平一大截的。
  毕竟,和人打交道,是记者最主要,也是最本职的工作。
  按理说,她是个见过世面的人。
  上到演艺明星,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下到五保户,贫困家庭,残疾人,乞丐,流水线工人,甚至各种监狱犯人。
  形形*的人,她都算见识过了。
  就看人这一点,这几年的工作经验,说是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那是有点吹牛,但最起码,判断出来一个八九不离十的功夫,还是有的。
  被采访人说话时的每一个细微表情,说话音量的不自觉变化,对说话内容的迟疑……这些都是她,作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