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死在火星上-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不对,这是一块斜长岩。”
  “唐跃,这个呢这个呢?我觉得这个看上去像!”
  “不是,你把图片调转一个角度来看,这只是沙丘的阴影。”
  “这个?”
  “沙丘。”
  “这个?”
  “沙坑。”
  麦冬每一次带着可能有结果的图像来找唐跃,后者都是又紧张又激动,小心翼翼地进行判断,但每一次激动都会化作失望,每一个疑似火星车的物体最后都会证实是岩石或者影子,麦冬和唐跃不肯遗漏任何一丁点线索,他们是如此地希望能找到老猫,几乎把照片上的每一个模糊的像素都认作是火星流浪狗。
  在模糊的黑白照片中,层层叠叠的沙丘看上去就像是波浪起伏的海面,唐跃觉得自己是在这片大海中寻找一艘随波逐流的小艇,而那艘小艇有可能已经被海浪打翻,永久地沉入水底了。
  ………………………………
  第一百零九日(5)麦冬是个起名废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唐跃的眼睛看得又酸又疼,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长久盯着电脑上的图像真是一件又耗时又耗神的事,时间一长唐跃都看成了斗鸡眼。
  需要辨识的照片多得似乎无穷无尽,而且每一张都高度相似,上一张与下一张看上去仅有编号的区别,图像一放大满眼都是灰黑色的像素点,盯着这种东西看很容易造成眼睛和大脑的疲劳,为了防止眼花遗漏线索,唐跃不得不经常闭上眼睛休息。
  麦冬的相机视场是一个面积两千平方米的矩形,长宽各为四十至五十米,而火星流浪狗的长度超过五米,加上阳光投在地面上的阴影还能显得更大,如果空间站真的拍到了火星流浪狗,那么唐跃和麦冬应当能迅速把它分辨出来,就像是海面上醒目的礁石。
  唐跃还试图寻找更多的痕迹,比如说火星流浪狗的车辙,以及太阳能电池板展开的痕迹,但他后来放弃了努力,图像的分辨率太低,火星流浪狗这种大小形如卡车的玩意勉强还能分辨清楚,但沙地上的车辙就完全隐没在了马赛克里,所有的细节都模糊成了方形的像素点,唐跃再长两只眼睛都看不出来。
  沙丘。
  沙丘。
  岩石。
  阴影。
  沙丘。
  山脉。
  岩石。
  又是岩石。
  还是岩石。
  唐跃闭上眼睛,身体离开桌子,所有的电脑屏幕上都是火星地表图像,照片的编号已经到达了三百二十,也就是说他已经看完了三百多张照片,搜索了六十四万平方米的面积,但是到目前为止他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没有丝毫老猫活动的痕迹。
  作为一个机器人,老猫除了电力什么都不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加大了唐跃搜寻它的难度,如果把老猫换成一个正常人,那么他势必要像游牧民族那样携带声势浩大的吃穿用度,人类的生活会遗留大量痕迹,产生大量垃圾,这些反常踪迹与自然环境区别明显,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但老猫只要电池板和火星车,行动时把电池板一收,踩下油门就走,消失在茫茫大漠中,风沙会掩埋消弭火星流浪狗的车辙,不会留下丝毫痕迹。
  唐跃按着眼睛休息了半分钟,睁开眼睛看了一眼时间,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持续搜索了三个多小时。
  在这三个小时之内,联合空间站再次从昆仑站上空掠过了一次,麦冬又拍摄了一千张照片,传输至昆仑站的电脑内储存起来,等待判读。
  “唐跃,我刚刚圈起来的那个位置你看了没有?你觉得那是什么……我认为有点像火星车的活动痕迹,方向完全吻合。”麦冬正在啃饼干,朝着摄像头扭过头来。麦冬也跟唐跃一样疲惫,她的工作量比唐跃还大,忙到现在都没有吃过饭,只能随意地啃一块饼干解决问题。
  唐跃摇摇头,“只是河床的阴影,不是火星流浪狗的车辙。”
  “那么二号标记呢?那个圈这么规整,也是自然形成的么?会不会是猫先生的活动迹象?”
  “跟老猫没什么关系,应该只是个坑。”
  如此仔细地搜索火星地表,偶尔唐跃和麦冬也能发现某些稀奇古怪的玩意,不像是自然形成也不像是人工造物,比如说某张照片上能看到半埋的巨大雕像,长着一张鞋拔子脸——反正麦冬是无法解释它们的来源,唐跃说有可能只是普通的岩石,由于照片的分辨率极低,岩石就在光线与阴影的共同作用下被他们联想成了其他东西。
  这就好比是当年轰动一时的火星人脸雕像,上世纪七十年代,海盗号探测器在火星地表上发现了清晰的人脸,但事实证明这张人脸与火星智慧生物毫无关联,仅仅只是光线与阴影的魔术,后来其他探测器再对原处进行重新拍摄,果然只是毫无异常的岩石。
  麦冬揉了揉眼睛,她的眼睛有些发干发涩,闭上眼睛都能看到跳动的虚影。
  她必须要休息了,再这么看下去就得看出重影了。
  联合空间站已经运行至火星背面,还有一个多小时才会重新掠过昆仑站上空,在这一个多小时的间隔内麦冬就抓紧时间判读图像,为唐跃负担一部分工作量。女孩已经完成了两百多张照片的分辨,麦冬是个心很细的姑娘,她重复进行了两百多次枯燥的判读工作,一丝不苟,每一张图她都必须确认百分之百没有疑点。
  两轮扫描,麦冬已经拍摄了近六百万平方米的面积,也就是六平方千米,而她需要搜索的总面积高达一百九十平方公里,这才完成不到三十分之一。
  剩下的图片数据量想想就令人生畏,简直是浩如烟海。
  麦冬把漂浮在空中的柴犬玩偶捞过来,握在手里用力捏了捏,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头顶上。
  “小Q啊小Q,你说猫先生究竟去哪儿了?”
  这只柴犬的名字叫做阿Q,很明显麦冬是个起名废,她取的名字简直就是一部鲁迅作品文集,培养箱内的西红柿都能叫闰土和猹。
  小毛绒玩具睁着一双漆黑的大眼睛,满脸无辜。
  麦冬和它直勾勾地对视,睁着黑亮的眸子,也满脸无辜。
  “还有十万张照片啊……十万张啊十万张!十万张啊十万张!”
  女孩把毛绒玩具捏来捏去,每捏一下就是一句十万张,狗脸都被捏变形了。
  “我的神啊,谁能来帮帮我……整整十万张啊我觉得我要死在这里了……”女孩慢慢地捂脸,长叹一声。
  “麦冬?”
  “在!”女孩睁开眼睛,一推舱壁鲤鱼打挺,“爱卿何事唤我?”
  “你看看这张。”唐跃把照片发过来,“两行很均匀的深色痕迹,几乎完全平行,像不像车辙?”
  麦冬盯着屏幕,看了很长时间,“不……不对,不是车辙,唐跃你把它和周围的环境对比一下,看看标尺,如果这是车辙,那么这车辙得有三米以上的宽度,火星流浪狗的车轮远没有这么宽……”
  唐跃没有出声,想必也是在仔细观察图像。
  “我觉得这应该是一条矩形沙丘两边的影子,唐跃你稍微调转一下照片。”麦冬提醒,“这两条阴影不是凹下去的,而是凸出来的。”
  “我明白了,下一张。”
  ·
  ·
  ·
  (作者君闲话:
  强烈推荐电影《流浪地球》,第一部 国产科幻巨制。 
  作者君当年看大刘的《流浪地球》原著时,心想这部小说算是大刘诸多作品中不太适合改编成电影的小说,因为它的核心是宏大的情怀与气魄,而非讲故事,一部故事性不强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多半不讨好。
  没想到真有人啃了这块硬骨头,作者君打心底地为国产科幻感到高兴啊。)
  ………………………………
  第一百一十日(1)老天已死
  唐跃机械地点击着鼠标,图像编号从五百二十增长至六百五十再增长至七百七十,除了搬运电池板,今天一整天他几乎都未离开过桌子和电脑,时间在寂静中缓慢流逝,图片在电脑上依次闪过,尽管唐跃与麦冬已经竭尽全力地进行判读,但照片的分析工作进度仍然远远赶不上拍摄的速度。
  火星联合空间站第五次从伊希地平原上空掠过,麦冬再次拍摄了一千四百张照片,这些照片全部储存在昆仑站的电脑中,按照编号列在文件夹内,堆积如山。
  麦冬忽地惊醒,才意识到自己居然不小心睡着了。
  她打了一个呵欠,眼前的屏幕上仍然播放着火星地表照片,她看了一眼时间,下午七点二十分,想来自己在过度疲惫当中不慎打了个瞌睡,睡了差不多二十分钟。
  麦冬算了算,这个时间昆仑站上应该已经夜深了,她和唐跃从早上七点开始分析图像,一直工作到晚上七点,中途只简单地吃了两块饼干,女孩连空间站和实验舱内的植物们都无暇顾及,现在麦冬的眼睛酸疼,大脑发涨,饥肠辘辘。
  截止到目前老猫已经失联了近三十六个小时,在此期间它连一个逗号都没有发过来,老猫最后一次联络还是在切洛梅号的着陆点,汇报自己已经找到了探测器,从此杳无音信。
  “唐跃……你那边有没有什么结果啊?”麦冬揉了揉眼睛,她的眼睛都快要睁不开了,“你看到多少号了?”
  “没有。”唐跃没有抬头,“正在搜索第七百八十一号。”
  “我这里有几个疑点,你要不要看一下?”
  “发过来。”唐跃很清楚麦冬所发现的疑点绝大多数其实都是自然景观,不外乎是沙丘山脉岩石之类的东西,但他的心底仍然抱着一线希望……到了这个时候两人恨不得把每一个像素都看成是老猫,麦冬把图片发至昆仑站的电脑上,唐跃仔细看了看,果不其然,所谓的可疑物只是沙丘,沟壑和岩石。
  麦冬怀抱着柴犬毛绒玩具,强撑着重如千斤的眼皮,弹开额前漂浮的头发,“怎么样……唐跃?有没有什么线索?”
  “没有。”唐跃摇头。
  “哦……没有线索,真遗憾。”麦冬的眼皮缓缓阖上,一秒钟之内再次睡着了,半分钟后再次惊醒,眨了眨眼睛,“怎么样?唐跃?有没有线索?”
  “没有。”唐跃盯着电脑屏幕,移动鼠标拖动图像,“这个问题你刚刚已经问过了,麦冬……麦冬?”
  麦冬没有说话,她搂着柴犬阿Q又睡着了。
  “麦冬?”
  “啊……啊?唐跃?”女孩惊醒,茫然地东张西望,环顾一圈才找到摄像头和显示器,显然是睡迷糊了,“怎么样?有没有线索?”
  唐跃指了指自己的嘴角,“口水。”
  女孩脸红了,连忙把口水擦干净。
  “如果你实在太累了,就先去休息吧。”唐跃说,“你已经工作了一整天,也够疲惫了,剩下的交给我就好。”
  麦冬点了点头,如释重负,她甚至都没返回休息室,眼睛一闭,漂浮在晶体号舱内就睡熟了,前后不到两秒钟。唐跃看着女孩疲惫又安详的睡脸,苦笑着摇了摇头,继续投入到图像判读工作中。
  ·
  ·
  ·
  “早上好啊,唐跃……你昨天一整晚都没睡觉吗?”
  麦冬吓了一跳,她一觉醒来发现唐跃居然还坐在桌子前头,连坐姿都和昨天晚上一模一样,往常女孩醒得都比唐跃更早,空间站上没有昼夜之分,她按照时间表作息,起床时间在火星上大概是凌晨五点半,而唐跃一般是早上六点起床,所以每次麦冬早餐都吃完了,才能看到唐跃像个古罗马人那样披着毯子,睡眼惺忪地姗姗来迟。
  但今天唐跃比麦冬还早,想来女孩睡着之后唐跃是连续工作了整整一夜,从未休息过。
  “早上好麦冬。”
  唐跃的声音嘶哑,他不光没睡觉,一整晚连水都没喝一口。
  “你看到多少号了?”
  “第一千四百二十九号。”唐跃满眼血丝,头发蓬乱,“很遗憾,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任何线索。”
  昨天晚上一整夜唐跃没有合过眼,他靠着仅有的几包速溶咖啡和猛掐大腿提神——速溶咖啡还是当初翻箱倒柜整理补给时找到的,压在箱子底下,不知道在这里放了多少年,唐跃的眼睛几乎没有离开过电脑屏幕,唯一的休息方式就是扭头看看麦冬的睡脸,女孩在晶体号核心舱内一觉睡到大天亮,紧紧地搂着柴犬玩具嘟嘟囔囔地说梦话,中途没有醒过。
  截止到目前为止,唐跃看完了一千四百多张照片,也就是两百八十多万平方米的面积,他一天一夜不眠不休,也才堪堪完成六十六分之一的任务。
  唐跃必须抓紧时间,他要趁着麦冬休息时把进度赶上来,解决电脑中积压的图像数据,火星联合空间站运行周期为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平均一天它会从昆仑站上空掠过十八次,一次扫描麦冬最多能拍摄一千五百张照片,如果麦冬要把所有的照片全部拍完,那么联合空间站需要从伊希地平原上掠过六十七次。
  也就是说,如果麦冬要把整条走廊全部扫描完毕,需要花费近四天时间。
  这还仅仅只是拍照的时间。
  判读要花的时间显然会更长。
  老猫已经失联四十八个小时了,如果老猫真的出了什么问题,早一刻找到老猫就能早一刻解决问题——尽管单凭唐跃和麦冬可能做不了什么,但活要见猫死要见尸,他们得亲眼看见老猫才能安心。
  “老天保佑……让我们找到猫先生。”
  麦冬闭上眼睛,双手合十。
  “如果老天真的保佑我们,我们也不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唐跃冷冷地一笑,胡子拉碴,“上帝在尼采出生的时候就死了,老天在地球消失的那一刻也挂了,我们孤立无援。”
  “那么佛祖保佑,佛祖保佑。”女孩双手抵住额头,“南无加特林菩萨,保佑我们找到猫先生。”
  ………………………………
  第一百一十日(2)大爆炸前的老和尚
  佛祖还在不在唐跃是不清楚的,他不是佛门中人,唐跃会背净心神咒但不会背金刚经,不过唐跃隐约记得佛祖的辖区似乎不止地球,佛教中说劫数分为小中大三种,其中一小劫有一百六十八万年,每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那就是三千三百六十万年,最后八十中劫为一大劫,那么一个大劫时长二百六十八亿年。
  目前已知宇宙年龄大概是一百三十八亿年,时长还不够佛教的一个劫数,佛经中说每一个大劫都有千佛出世——这也就意味着大爆炸之前并非什么都不存在,还有一大群絮絮叨叨的老和尚。
  但是南无加特林菩萨是什么菩萨?
  唐跃再喝了一口浓咖啡,用力闭上眼睛又睁开,这个时候他已经顾不上什么省水不省水了,如果老猫在这里绝对不会让他如此奢侈,浪费淡水来泡咖啡。
  老猫不在,他可以尽情放飞自我,蒸桑拿都没人管。
  麦冬离开晶体号舱,轻巧地绕开漂浮在半空中的电缆,穿过舱段接口,她需要对空间站进行例行检查,同时照看一下培养皿内的植物,阿长山海经闰土还有猹们已经一整天没有见过麦冬了,联合空间站还有四十分钟才会经过昆仑站上空,麦冬可以利用这个空档完成每日的例行工作。
  “唐跃,我觉得我们这么做,速度实在是太慢了。”麦冬戴着耳机,“距离猫先生失联已经过去了三十六个小时,我们连续看了二十四个小时的照片,才分析完一千四百张,这才是总工作量的六十六分之一,等我们看完全部照片,岂不是要花两个月的时间?”
  “是的。”唐跃点头,“一千五百多个小时。”
  麦冬把空间站的某块控制面板拖出来,探头检查电缆,然后按下按钮,“有没有什么更便捷更快速的方法?我们的时间不是很紧么?图像判读应该越快越好。”
  唐跃往后靠在椅子上,电脑屏幕上的图像切换,照片编号跳跃至1480号。
  “我们能有什么其他方法?相机分辨率最高只有五米,镜头视野最大只有两千多平米,就这么个玩意,说它是遥感系统都是在抬举它了,亏它还是蔡司的产品。”唐跃叹了口气,“我们手上只有一根烧火棍,你还指望能和韦伯望远镜比?”
  要在火星地表上搜寻目标物,按理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如果让酒泉文昌那帮人来,他们能拿出百八十套不重样的方案,而且一套比一套简洁方便,什么高精度地表扫描成像,什么超级图像模糊对比识别,莫说使用联合空间站,他们在地球上都有能力找到万里之外的老猫。
  但无论使用什么方法,都存在一个前提,那就是成像。
  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表成像是一切的关键,这是所有方案的共同点和赖以实施的基础,其他什么超级计算机AI对比识别等等花里胡哨的部分都只是为了缩短时间加快速度,如果成像这一步踏不出去,后面的都是空话。
  “如果我们有一台超级强大的望远镜,分辨率低于一米,视场超过一平方公里,那我们何必还要这么辛辛苦苦?”唐跃说,“拍两张全景照片,让电脑一对比不就出结果了?问题是我们没有么。”
  这倒是实话,唐跃也不想采用如此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