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小麦加油(解颐)-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来就很好吃嘛。”刘飞鹏无端被冠上了“野蛮人”的称号,心有不甘,忙向潜小麦讨救兵:“小麦,你说是不是?”

    “别理她。连蝉都没吃过,忒没素质。”潜小麦随便扔了句话。

    一石溅起几层浪,立马惹得四人强烈抗议。

    第一个嚷嚷开的是南薇薇:“你个吃蝉的死财迷,你才没素质……”

    沈周、朱守斌磨拳霍霍:“咱们马上去抓一个来,看他们怎么吃下去。”

    那东西能吃吗?彭辰也不甘人后地摸了摸鼻子,一声长叹:“这下我也成没素质的人了!”

    刘飞鹏在一旁信誓旦旦地跟他们解释蝉的吃法,潜小麦却懒得动口,早就知道,这群公子公主是个**烦。于是,起身去端了粽子过来,一股箬叶和着糯米的清香,激荡着众人的每一条嗅觉神经。

    见今天的重头戏端上来,大家也不打嘴仗了。纷纷围拢过来,兴致勃勃地去解粽子。

    南薇薇却歪着头,审视了半天还不下手,等其他人都人手一个在吃了,才左右不定地问潜小麦:“小麦,哪些粽子好吃些呢?你家的粽子好丑哦。”

    闻言。潜小麦却撩撩刘海,倏地绽开一抹温柔的笑容,有如冬雪初晴。刚刚的疲态刹时一散而光:“这是我弟弟妹妹包的‘爱心粽’,你嫌丑就别染指了,我可以自己全部吃光。”

    “是小茉、小海包的吗?”南薇薇马上来了精神,迅速解下一个歪嘴撇脚的粽子,剥开箬叶,二话不说就往嘴里塞。嚼了几口后,不由点头赞许:“不错不错,是咸蛋粽。虽然面子不雅,但里子绝对厚道。”

    潜小麦由着她乱用词语,也剥开一个自家的粽子。只见粽体已被箬叶浸染,绿莹莹的透着温润的玉石之色。闻起来,粽香清逸。咬一口,结实劲道,糯而不粘,弹性十足。再一看中间馅儿,不由会心地笑了。

    “怎么啦?笑得这么开心?”刘飞鹏问。

    “这个是我弟弟包的。松子仁馅儿,他的最爱。”

    “真的吗,有松子仁馅的?为什么我吃了两个还都是鲜肉馅的?”朱守斌忙问。

    “傻蛋,咱们吃的都是这边外形好看的粽子。我吃的两个也都是鲜肉的。”沈周急急忙忙去解潜家丑丑的粽子,一边还不忘控诉:“刘飞鹏,你丫的早知道自己家的是肉粽,就全去吃潜小麦家的粽子了啊?刚刚才吃了一肚子的肉,冤死我了。”

    刘飞鹏眉头拧得像麻花,满脸的冤枉:“我家的也有豆沙馅和菜干馅。是你们运气不好,全吃着鲜肉粽了。”

    沈周血盆大口一张,粽子瞬时去了一半,看到馅后,郁闷终于稍稍得到缓解:“是板粟粽哎。不错不错,我还是第一次吃到板粟粽。”

    朱守斌的动作同样也是迅雷不及掩耳,马上就汇报了自己的情况:“我的是蜜饯粽。统计一下,潜小麦家的粽子好像没重复的。”数学怪才马上学以致用。

    “我吃了一个红枣粽,一个咸菜粽。”刘飞鹏先汇报。

    南薇薇第二个汇报:“我吃了一个咸蛋粽,手里这个是赤豆粽。”

    最后,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集聚到了一直闷声不吭的彭辰身上。彭辰咬下最后一口,轻轻把箬叶叠好放进袋子,口齿不清地说:“我吃了一个火腿粽,一个桂圆粽,一个什锦粽……呃,还有一个里面馅了黄鱼肉……潜小麦,你弟弟妹妹很可爱哈……”

    众人看他的眼光刹时热情地充满了熊熊烈焰。倒是潜小麦还是一副风淡云清状,说:“我吃得最少了。所以,现场垃圾义不容辞该由吃得最多的人收拾。”

第二卷 115送端午

    115送端午

    同一时间,潜小麦等人在小山涧大快朵颐时。南江潜家的餐桌也摆上了各式各样的粽子。

    潜家今天的中餐格外丰富。除了过节必备的鸡鸭粽子,和当下的时鲜茄子、米苋外,还有一盆色香味俱全的铺蹄。这是金田人待客的上等菜,色泽红亮,酥软香滑,肥而不腻,含有祝愿出门顺风、前程似锦之意。这也是潜小海最喜欢的菜肴之一,但因为制作程序繁琐复杂,平时潜丽琴很少动手做。所以,今天的中饭潜小海胃口大开,频频举箸向铺蹄,两腮鼓鼓吃得倍儿香。

    看着儿子狼吞虎咽的不雅吃相,潜丽琴哭笑不得:“小海,你就光顾着自己吃啊,应该先请爷爷奶奶和大姨吃。”

    潜小海闻言,视线终于从铺蹄上移开,环视了桌子一圈,发现众人都饶有趣味地盯着自己看,不由自主脸红了。忙站起来给几位长辈夹菜:“爷爷多吃一点,奶奶多吃一点,大姨多吃一点。”

    他这种提醒后才献殷勤的小孩子举措。惹得众人哈哈大笑。潜家奶奶笑眯眯宠溺地看着孙子,拿起原本早就搁下的筷子,从盆里挑了块肥瘦适中的铺蹄,放到孙子的碗里。说:“奶奶吃不下,你多吃一点。看你吃得香,奶奶比自己吃还高兴。”说罢,也给角落里一小口一小口斯文扒着饭的潜小茉挟了一块偏瘦的铺蹄。

    “妈,你牙不好,这铺蹄我特意多蒸了几小时,酥软得入口就化,你就吃一点吧。他们小孩,自己会挟的,你甭费心。”潜丽琴道。

    “我没胃口,吃不下。”潜家奶奶微微摇了摇头,反而朝潜丽英招呼起来:“阿英,你喜欢的话,就多吃一点。”

    “是,菜很好吃,我已经很努力地吃了。”潜丽英笑笑地道:“在家里,我每天每顿都要给孩子们做饭。这回了娘家,我只要定定坐着吃现成的就行了。这么舒服,能不趁机多吃点吗?”

    潜丽琴听了,微微一笑,起身给潜丽英盛了满满一碗饭端过来:“大姐,你尝尝今年的蚕豆饭。知道你爱吃,我专门用铁锅焖的。今年家里蚕豆多,你喜欢的话。到时候给你带些回去让姐夫和孩子们尝尝鲜。”

    “好。我最好这一口了,天天吃都不会厌。”潜丽英愉悦地接过来,但见那白璧似的米饭中镶嵌着碧绿似玉的嫩蚕豆、淡黄肥嫩的笋丁和青翠的葱花,不由满意地笑了:“中午我一定要吃上两大碗。”

    没错,今天潜家的座上宾就是回娘家的大女儿潜丽英。在金田县,每逢端午佳节,外嫁的女儿都会带着丈夫小孩,以及猪蹄、黄鱼、鸡鸭等一些土特产,到娘家与父母欢聚一堂。尽管上次发生戒指事件后,潜丽英是负气羞恼离开娘家的。但作为潜家右手屋的长女长姐,潜丽英性情温和大度,素来团结友爱妹妹,郁闷了两天后,气消了,又惺惺牵挂起了潜家奶奶的病。这几天适逢端午,处理完家里的一干事,便急急忙忙备下礼物回娘家“送端午”了。

    潜家的午餐并没有持续很久。潜家爷爷奶奶用完餐后,就先回了前屋看店休息。杨勇随后也站起了身,对潜丽英道:“大姐,你在家自便些,我得去趟地里。今天太阳猛烈。早上刚插下的蕃薯藤想是要蔫了,得快去浇水才能栽得活。”

    “好的,你快去吧。”潜丽英满口应下,突然又想起了什么,便问:“今年家里有没有培植红芯蕃薯呢?我家小孙子很喜欢吃,去年我就想自己种一点,省得他眼馋。”

    “这个好办,我给你剪些去。另外,今年家里各类食用瓜秧都育了很多,大姐要不要带点回去栽?”

    “那再好不过了。”潜丽英家境小康,除了小女儿,其他几个子女都远在法国做小本生意。夫妻两人带着孙子外甥一起生活,有时住城里,有时住乡下。家里的田都租给别人种了,只留得几块地种点时蔬,为的是食用起来更环保新鲜。

    杨勇扛着工具出去后,潜丽琴给潜丽英沏了杯自家制的野茶,便拾掇起了碗筷。两姐妹坐在小厨房,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了天儿。

    “今年家里各类收成怎么样?”潜丽英问。自家这个三妹性情柔弱,又没什么手艺特长,一直呆在农村家里侍奉两老,家境是四姐妹中最差的一个,不由问了问。

    “还好。麦子刚打下来,田里加山地,统共有两千多斤。今年养了三头猪、十只羊。天麻前几天刚刚培育了菌种,今年比去年多签了几家合同。现在就希望天公能作美,有个好天气,才能有好收成。”

    “嗯。妹夫把家里理得不错。昨天我去楼上转了一圈,见楼上柴禾一排一排码得齐齐整整的。都有拇指般粗,够你烧个一年半载了。这样,你做家务也省力些。”

    “能省力到哪儿去?上有老,下有小,两肩都是重担,我这心里整天提心吊胆的。”

    “可不是么?”潜丽英抿了口茶,微微叹了口气:“昨天回来看到老娘,我这心里就是一阵发怵。才这么丁点时间没见,她的肚子又大了。那脚肿得老高,我轻轻按下去,就出来了老大一个坑。真担心啊。”

    潜丽琴停下手里的涮碗动作,抬起头来,已是眼泪婆娑:“大姐,我这阵子是天天睡不着。妈跟我念叨,说是梦到咱弟小寿子好几回了……你没看到,最近爸开的药,那药渣多得吓人……”

    “没办法。生老病死的事,医院也无能为力。老娘又不愿受罪,临老挨上一刀。咱们做小的,也只能好吃好喝地供着了,尽量遂了她的心愿吧。”

    “嗯。前阵子法事顺利做了。回来后也请了师傅,帮她把寿棺寿衣寿鞋都准备好了。样式布料都是她自己挑的。妈那淡定无所谓的样子,我看了就害怕……二姐最近还常常跑过来哭诉。我一听见哭声就浑身发抖……家里没多少钱,真有那么一天,都不知道该怎么应付……”潜丽琴的声音已是呜咽。

    潜丽英闻言,也是两眼泛红:“真有那么一天,泰山压顶,咱们也没办法。大姐一定会支持你们的。没想到,我上次一走,家里竟发生了这么多事。昨天过去村西,二妹她拉着我是一个劲儿地哭。”

    “嗯。二姐这次可能要栽了。赔钱关厂还好说,主要是‘黑心粉干’有卖给附近的十乡九村,人怨人怒。天天有人上门指桑骂槐。在南江是干不了事了,听说他们准备去温州开小吃店。”

    “这都是些什么破事?也不为儿孙积点福。”潜丽英皱着眉,长长叹了口气:“听你这么说,看老娘这个样子,我都不敢跟她说四妹的事了。”

    “她又出什么事了?”

    “她现在在瓯海我家小五家里。小五前天回来送端午,骂骂咧咧了一通,想是两人闹大意见了。我又能说什么,一边是女儿,一边是妹子。一个个都是胆大包天,尖牙俐嘴,谁也不让谁。我真想闭上眼睛,眼不见心不烦,由得她们闹去。”

    潜丽琴讶异:“这么说,平阳是真离了?”

    “离了。那个傻*还以为自己十八姑娘一枝花,都二婚了还说离就离,以后该怎么办呢?”潜丽英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言语也尖锐了起来:“我们替她担心,她自己倒是无所谓一样,想干嘛就干嘛。听说又跟人不三不四了,想跟了去国外……心太高,人太能干,还想赚百万千万的……在你姐夫和孩子们面前,我都不好意思提她了。几次话到嘴边,我又咽了回去。当初乐清离婚时,老娘气得吐了血,今天看她连饭都吞不下的样子,我是实在不敢说……”

    潜丽琴也是久久不语:“她都两年没回来了,也不知道在搞些什么。我们也是年初才隐隐约约听到一些传闻,小海他爸前阵子去苍南送天麻,拐去平阳,发现已经离家出走……”

    “作孽啊。我一想起这些事就头痛胸闷。”潜丽英频频摇头捶胸,一阵心灰意冷:“二妹出事,四妹又这副德性,老娘也只剩下半条命,这个家我是越来越不想回了……”

    这个初夏的午后,时间仿佛凝滞。姐妹俩都很伤感,再没有了聊天声,潜家小厨房只听得悉悉嗦嗦的碗瓢叮当。

    鉴于家里还有事要处理,潜丽英只在娘家住了两晚便急急忙忙南下赶回了家。与此同时,杨勇也踏上了北去华阳的班车,给杨家爷爷奶奶送端午。

    这几年,杨家爷爷奶奶已经住到了华阳城里。

    杨家七兄妹,除了杨勇在南江,杨家老大和老三留守罗店种田、办养殖场,其他四兄妹都在华阳市区买房安了家。

    老四杨柳夫妇经过多年的辛劳奔波,在西班牙开了两间小面积的中国餐馆。老五杨顺自军队退伍后,层层辗转进了华阳市交通局工作,前些年与幼儿老师季丽芳成了亲。小六杨新莲在北京做衣服时,与同为缝纫师傅的李峰产生了恋情,婚后夫妻两人一起去了南斯拉夫经营时装店。小七杨水莲则留在了父母身边,前年与华阳本地的范英俊结了婚,现在小两口搞起了小型的建筑工程包工事宜。

    前些年,杨家三兄妹买房时一合计,就把房子买在了小区同一单元的上下层。而后,便把年迈的杨家爷爷奶奶接到了交通条件、医疗条件更为便捷的华阳市生活,由老五、小七就近照顾。所以,现在逢年过节,大家反而是在华阳相聚了。

    杨勇提着特意准备的土特产进门时,杨水莲、范英俊也带了襁褓中的女儿回来送端午,正在屋里和杨家爷爷奶奶看电视,有说有笑聊着天儿。看到好久不见的杨勇进来,众人都很高兴。

    杨水莲急急把女儿交给老公,站起来去煮点心:“二哥,我就猜你今天会上来。所以,也特地选了今天过来。嫂子和小侄子小侄女都还好吧?”

    “他们都很好,个个皮得生龙活虎。”杨勇和妹夫打过招呼,稍稍逗了一下这个粉嘟嘟的最小外甥女。

    “那就好。快要放暑假了,到时候让他们到华阳来玩。一转眼,又快一个学期不见了。”杨家奶奶很是想念孙子孙女。

    杨勇点头答应下了。吃过妹妹和老母亲一起准备的手擀面,便坐在沙发上和父亲、妹夫聊起了天儿。

    一阵家常里短互相询问后,杨家爷爷谈起了正事:“老2啊,前阵子老四和小六都汇了钱回来。他们一时都不用,放着也是存银行。现在你们兄妹就你家里最困难了,他们都说可以先借给你,让你早点买房,好早日有份固定资产。”

    “二哥,我们兄妹几个不妨都聚到华阳吧。以后有事,大家好商量好解决。你一个人留在南江,我们都不放心。若你买房的话,我家也会支持一点。”范英俊、杨水莲也在一旁帮腔。

    这个建议,杨勇听了很心动。但仔细一考虑,却又变得吱唔了:“这事,上次老五提起过。我也仔细算过了,按现在华阳的房价,买个小点的两房两厅,我能拿出个首付。若把今年的猪羊和天麻都处理了,大概能凑个半数……但小海南江的奶奶这样病着,家里总要留着点钱预防万一。这个当口买房,老人们心里难免会有疙瘩……再说,拿了老四和小六的钱买房,以后一个周转不灵,会把他们两家拖下水。这事……容我回去和丽琴商量一下。”

    看到以后豪爽利落的儿子,变成现在的身不由已和瞻前顾后,杨家爷爷是失望的。为此,老人家也愈发为自己当年不分清红皂白的一巴掌深深感到后悔:“好吧,商量出结果就来个电话。要买的话,我和你母亲现在天天空着,还能帮你在华阳市转转,选地段挑个实惠的房子。真买下了,以后你们兄妹聚在一起有商有量好办事,我们也能常常看到小海姐弟几个。”

第二卷 116祝你平安

    116祝你平安

    可是,一向温厚老实的杨勇。这次却对杨家爷爷撒了谎。

    回到南江,他并没有跟潜丽琴商量买房事宜。而是早出晚归,锄地、施肥、耘田、收庄稼,该干啥还是干啥。只不过,田间地头偶尔休息时,他会点燃一支烟,望着天边的云彩出会儿神。

    周六的傍晚,一片珊瑚色的彩霞中,潜小麦回到了南江。远远的,坐在大巴车里,她就看见妹妹潜小茉站在家门口翘首以待。

    “小海呢?”前后搜索了一下,不见弟弟的身影,潜小麦问。

    “排练节目去了。过几天,学校新的教学楼竣工,要举行交接仪式。听说会有不少领导来揭牌剪彩,小海他们要吹奏音乐欢迎。”

    “哦。”潜小麦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潜小海向来古灵精怪,学东西很容易上手。小时候闲着无聊,兴致一起就缠着潜小军想染指他的长笛。几番纠缠下来,潜小军无奈,只得教他一招半式聊以打发。没成想,玩玩闹闹间。倒让他依依呀呀曲不成调学会了一首《小蜜蜂》。

    本来按照潜小海的脾气,兴致一过便会抛开边。可是,这事偏偏被潜小麦知道了。于是,潜小海同学便悲催地开始了他苦海无边的学艺生涯。在潜小麦几年如一日“虎视眈眈”的监督下,倒也慢慢吹出了兴趣。入学后,更是一举成为南江校史上第一个以一年级身份入主学校乐队的学生。加上聪明机智、年龄偏小、可塑性较强,颇得乐队老师的青睐,现在俨然已经成为乐队的支柱之一,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