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唯我独裁-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他们不缺的是技术,最缺少的是理论和思想。这个时期,国际植物学普遍信奉水稻的无性杂交理论。而王辰浩却告诉科学家们,未来的杂交水稻是有性杂交。

    这些科学家们因为相信王辰浩的远见思想,因此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

    按照王辰浩的想法,当年袁隆平在国家穷的一塌糊涂时,都能利用现有的简陋设备和技术,靠着一人之力,鼓捣出来了杂交水稻。如今,帝国政fǔ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设备技术远胜于袁隆平时期。唯一的欠缺是,实验室的几百号科学家未必能有袁隆平当初的运气,碰到那个鹤立鸡群的杂交水稻。

    幸运女神总是在王辰浩最想她的时候降临。几百名科学家将全世界所有的水稻品种全部进行了杂交试验,高达10000个品种,进行了几十万次试验,对于后世的袁隆平一个科学家来说固然是个无法完成的庞大工程,但是在帝国数百个科学家、专家面前,却是很容易的事情。

    最后,毕业于北洋大学农业科学院,现任帝国农业大学讲师的李友灿率先找到了杂交水稻的真正原理,并培育出了第一代杂交水稻。

    有了第一代杂交水稻的本体后,以后的事情就好办多了。数百科学家齐心协力朝着这个方向继续研究试验下去,终于在1910年2月,北洋生物研究室最终完成了杂交水稻的研制工作,并成功的种植出了亩产四百公斤的水稻。再次印证了王辰浩的伟大构想,所有科学家们都对王辰浩报以最高的崇敬之情,有甚者直接称王辰浩为天神转世。

    从光华十一年开始,杂交水稻开始在直隶农业生产基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按照帝国农业部估计,一旦杂交水稻大规模种植成功,中华帝国将会从现有的粮食年产1。1亿吨,增加到4亿吨。平均每人一吨粮食,将超过一流强国美国和英国的人均粮食水平,成为世界第一粮食生产大国和人均第一粮食大国。

    不过想要达到4亿吨的粮食规模,还需要时间。由于帝国政fǔ刚刚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种植和推广,基数还太少。想要真正的普及全国,还需要两年时间。

    北洋生物实验室不光研究水稻,像高产的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也同样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不断的更新品种,不断的提高产量。

    正是这种大环境下,中华帝国的粮食产量在1913年达到了1。5亿吨,而随着杂交水稻的进一步推广,明年后年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华帝国不但自己有着丰富的粮食储备,更是可以大规模对外出口。

    尤其在世界大战爆发之际,粮食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往往决定着战争的天平。中华帝国可以靠着出口粮食来赚钱,靠控制粮食来左右各个交战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都是一大助力。赚钱方面,粮食丰富的中华帝国的商人们将粮食变成酒精和美酒,这些都是欧洲交战国限制供应的奢侈品,中华帝国凭借着国际红十字会救援队这个渠道,大规模走私这种商品,利润更是比直接卖粮食高了几十倍,大量的黄金、白银被输送至中华帝国(国家之间的贸易只能以黄金、白银来结算,不收纸币)。

    中国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工业继续稳步快速增长。

    到了1913年底,中华帝国的铁路网和公路网基本上完善。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的完成,标志着中华帝国各省都完成了通铁路、公路的目标。这样一来,各省的资源都可以通过铁路来运输。不但完善了中**事交通运输网,而且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因为商业和工业都要考虑交通的方便与否,都喜欢在交通方便的地区发展。同时,全国各族人民都可以通过铁路进行交易交流,促进民族团结。而且最重要的是巩固了中国的国防,以前从北京出兵,抵达边疆如西藏、新疆、北疆等地需要半年之久,如今仅仅只要五六天功夫,强化了中华帝国中央政fǔ对地方政fǔ的控制。

    陆上交通形成了一张大网的同时,空中交通也蓬勃兴起。各省都建立了飞机场,平时作为民用,加快经济发展。战时则转为军用,使得帝**队可以短时间内投放兵力。

    正如美国高速发展的那样,当中国完成了铁路交通网之后,中国的巨大经济潜能便被激发了出来。商业只能是在人口众多的地区才会繁华,而中国的庞大人口,便给了商业发展的巨大空间。

    国无商不富,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就要看其商业的繁华程度大小了。尤其是中国人的习惯,就喜欢人多凑热闹,这样的习惯简直就是最佳的商业氛围。

    随着铁路的贯通和机场的修建,铁路和空中运输成为了中国商业蓬勃发展的大动脉,进而刺激铁路沿线地区的商贸发展。

    国内贸易的扩大和发展,进而刺激轻重工业的一齐发展。

    随着特斯拉在直隶建成世界最大的高压输电网之后,来自黄河小浪底水电站的电力可以超长距离传输,覆盖直隶和北方各省,传统的煤炭蒸汽动力已经逐渐开始被水电代替。

    早在19世纪,伴随着电磁学理论的进展,工程技术专家敏锐地意识到电力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纷纷投身于电力开发、传输和利用方面的研究。

    1834年,第一台实用电动机诞生,电动机进入了实用化阶段。与此同时,发电机也处在研制阶段。早期人们使用的多数都是直流电,尤其是爱迪生的影响下,人们对于交流电不敢使用。

    同时,那时候一台发电机基本上只能供一家或几家照明用,后来,发电机的功率越来越大,供电范围越来越广,企业家们便建起了发电站,于是产生了远距离输电的技术问题。

    在1882年时,法国的一位电气技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远距离直流输电实验线路。1890~1891年,从法国劳芬到德国法兰克福架起了世界上第一条三相交流输电线路。随着交流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交流输电为电力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而特斯拉在电力研究方面无疑是权威级人物,从第二次中俄战争时期开始,特斯拉就请求王辰浩给他开辟一处试验高压传送的场地。王辰浩知道特斯拉在交流电的能力,也想着尽快的让中国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走到列强们的前头去。因此,王辰浩批准立项电力革命。

    电气化革命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因此王辰浩给特斯拉十年时间,在此期间,他的要求工业部和财政部将全力配合。

    特斯拉这个人从来不喜欢蛮干,要做的事情,其实在他的脑袋里已经运行过了。因此,王辰浩一直怀疑这家伙是不是未来的外星人,只不过脑袋被门夹了,以至于失去了记忆。当然,有了51区的存在,王辰浩这个想法也不无道理。

    特斯拉先是黄河上建立一座超大型水电站,然后在电站附近建立一座超大型高压传送变电站。等这一切试验好了之后,已经过去了五年。

    接下来的时间,特斯拉还有很多别的工作要做,耽误了一段时间。

    从1910年开始,特斯拉重启对大型电动机研究工作。在两年后,他研制成功可以用于工业生产的大型交流电动机。

    大型交流电动机的研制成功,使得京津唐工业基地内的所有锅炉煤炭蒸汽机宣告寿终正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而大型电动机相对于蒸汽机来说,不但体积小,管理方便,而且使用的是清洁廉价的电能,不用在为运输煤炭和空气污染担忧。

    同时,很多工业不再依赖于煤炭,工厂的地址也不用建造在煤炭丰富的地区,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自电动机全线投入京津唐工业基地使用以来,一年的时间,京津唐工业基地的能源消耗费用降低了80,产值反倒增加了30,可谓是大大的丰收。

    为此,帝国皇帝王辰浩特颁发一等宝鼎勋章授予特斯拉,并赐予特斯拉一等侯爵爵位,以表彰特斯拉的卓越贡献。

    1913年10月,中华帝国国会在得到了京津唐工业基地的工作汇报之后,在帝国皇帝王辰浩的半强制“推销”下,批准一项10亿龙币的项目拨款,用于在全国推广电气化设备生产和使用。(政fǔ需要倒贴和补助生产商和工厂,否则商人不会轻易放弃燃煤蒸汽机而使用电动机的)

    电力不但比煤炭廉价,而且比煤炭的效率高得多。中国的煤炭数量庞大,但却是个煤炭分布严重不均匀的国家。每年因为光为了运输煤炭便使得很多的工厂成本居高不下,严重阻碍了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

    而电力在中国的大规模推广,使得中国工业不再依赖于煤炭一种能源,解放了生产力,加速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壮大的步伐。

    另外,电能将在未来10年代替煤炭,因此帝国将在未来十年内,在全国各地兴建水电站3000座,火电站5000座,遍布全国各省。鼓励电气化工厂的建立,生产各种电器。

    由此,在欧洲人火拼之时,中华帝国的掀起全球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电力革命在中国悄然展开了。

    ……



………【第397章 九州空战(上)】………

    第二卷经营北洋'第397章九州空战(上)——

    第397章九州空战(上)

    福江群岛战役之后,日本本土面临巨大的威胁,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死守本土的作战计划。为此,日本国会批准了紧急拨款10亿日元的战争经费,日本本土全部转入战争模式。

    有鉴于中华帝国强大的空中力量对日本本土的空袭威胁,以及掩护登陆部队作战时发挥的巨大作用,日本防卫省加大了对航空兵力量的投入。

    之前日本共拥有50架甲式3型战斗机,不敢跟中华帝国空军、海军航空兵对抗,仅仅部署在二线警戒,保持仅有的威慑力。

    但随着福江群岛战役过后,中华帝**扫清了九州岛外围据点,即将对日本本土实施登陆作战,这令日本陆军非常的紧张,于是立即将这五十架战斗机调往前线,作为反登陆战的空中火力支援。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也在大规模生产甲式3型战斗机,转入战争机制下的陆军航空工厂、中岛飞行机株式会社、三菱造船株式会社等在11月份为日本陆军航空兵提供了惊人的100架战机。

    在中华帝国方面看来,日本已经被中华帝国海军完全封锁,而日本国内的汽车发动机都不过关,还得靠从国外进口,就更不要提航空发动机了,日本根本无法自造出来,因此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被逼疯了的日本人创造了奇迹,他们通过潜艇从美国夏威夷获得了来自美国的航空发动机,尽管可靠性和性能依然不如中华帝国最老式的歼一战斗机,但是却技术成熟,适合大规模生产和供应。日本通过潜艇获得了美国的航空发动机,这样在短时间内造出100架甲式3型战斗机也就顺理成章了。当然,以日本的飞机制造技术,后续的100架甲式3型飞机非常的简陋,只有骨头架,机枪、飞行员、发动机、油箱等位置一目了然。

    正式这种简单廉价的战斗机,让日本短时间内拥有了空中力量,并且一度让一直处于顺风顺水,并且有些狂傲的中华帝国空军吃了亏。

    光华十三年十一月的最后一天,这天早上,中华帝国空军从釜山机场转场到对马岛上的对马空港。

    早上8点,180架轰炸机群起飞,直扑福冈市,意图切断日军从本州岛向九州岛的补给线,为即将展开的对日本九州岛登陆战创造优势。由于空军藐视日本没有防空力量,因此这次轰炸未呼叫第六分舰队的航母战斗群舰载机护航。

    9点刚过,第三十七轰炸大队的36架轰炸机飞临福冈东北部的宗向上空,开始投弹轰炸,顿时宗向一片火海。

    日本陆军航空兵接到福冈周边遭到中华帝国空军大规模轰炸,决定进行反击。不过由于不确定中华帝国空军是否有大批护航战斗机,因此不敢一下子把家底都亮出来决战,害怕一下子打光了所有飞机,导致后续空战没有反击力。

    但很快,宗向地面日军报告,在宗向地区只有36架轰炸机,没有护航战斗机。这是因为,这支中华帝国的轰炸机编队实在太藐视日本空中无人,没有在1000米以上高空投弹,而是直接炫耀式的超低空投弹。虽然这样做命中率更高,更加能够威慑地面上的日本人,但是却给地面日军清晰的发现第三十七轰炸大队没有护航飞机,清一色的轰炸机。

    日本陆军大本营当即决定虎口拔牙,给中华帝国空军一个还击,让他们不要藐视日本无防空。

    九点三十分,中华帝国空军对福冈市极其周边地区的轰炸任务完成,所有机群陆续返航。

    九点三十五分,第三十七轰炸机大队因为在最远的宗向,返航途中在对马海峡东北76海里处遭到日本陆航100多架战斗机的伏击。

    一开始,第三十七轰炸机大队以为是帝国空军的第二波空袭,以空军频道向对方发出无线电通讯来打招呼。

    不过,对方一直未予回应,这令第三十七轰炸机大队大队长潘杰文少校非常恼火,于是潘杰文好奇的拿出他的高倍望远镜观察,想要知道到底是那个联队的竟然如此藐视他。

    这一看不要紧,潘杰文顿时发现了涂着膏药标志的日本飞机。潘杰文当即下令各机掉头躲避,不过已经为时已晚。一百多架日本战斗机是事先在这个空域埋伏好了的,因此各个方向上都布置了战斗机,令第三十七轰炸机编队无处可躲藏。

    h1n1型轰炸机没有空中格斗机枪,无法跟日本战斗机作战。唯一的优势就是中华帝国的n1h1型轰炸机航程比日本战斗机的航程远,潘杰文赌日本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已经快要达到极限,因此只要耗一会儿,日军战斗机的燃油就不够了,那样就可以摆脱他们。

    潘杰文于是下令三十七轰炸机编队兜圈子,希望拖延一会儿,躲过这次灾难。

    日本战斗机迅速扑来,他们知道对面的中华帝国轰炸机没有反击能力,因此直到临近时才开火。不过,他们没有想到,中华帝国的轰炸机的速度并不比他们的战斗机慢多少,这样一来,双方耗起来可就对日机不利了。

    “哒哒哒!”

    日机开火了,顷刻间弹如雨下。

    第三十七轰炸机编队的三十六架轰炸机顶着日本战机的猛烈火力,从枪林弹雨中左右躲闪。

    双方纠缠了20多分钟,最终,七架轰炸机中弹起火,很快坠毁,另外二十多架轰炸机也多处中弹,里面数十人伤亡。

    大队长潘杰文也身中两弹,由副驾驶员代替指挥,带领剩下的33架轰炸机继续东躲西藏。

    果然,被潘杰文猜中了,日军飞机很快燃油不足,不再追击,而是掉头离开。

    这次空战中华帝国空军被击落了七架轰炸机,成为帝国空军的巨大耻辱。而日本战斗机第一次作战,就取得了良好战绩,令日本政fǔ上下为之振奋。

    中华帝国空军大臣刘翔得知此事后,顿时暴跳如雷,把对日空战司令杨振武中将,副司令叶祖贵中将(刚晋升)骂了个狗血喷头。

    “是!是!是!”

    电话中,杨振武中将硬着头皮小心的回答刘翔的话,连连称是。

    “请大人放心,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一定用日本空军的血来洗刷,请您务必放心。”

    “三天!我只给你们三天时间,找出这支日本空军,消灭他们,否则就给我滚蛋。”

    “是!请大人放心,如果不能雪耻,不用您下令,卑职提头去见您。”

    “你想吓死我吗?”

    “卑职不敢!”

    “那我等你们的好消息!”

    “是!”

    挂掉电话,杨振武一脸铁青,旁边叶祖贵也脸色难看。

    “三天,三天内如果不能够消灭日本空军,我们都没脸活着了。”

    叶祖贵起身道:“事不宜迟,我立刻部署报仇计划。”

    杨振武点点头,问道:“知道他们在哪吗?”

    叶祖贵摇摇头,道:“情报部门没有给我们消息。”

    “这是情报部门的失误,但我们不能光指望他们。”杨振武来到地图桌面前,比划了几个地方,最后说道:“交战地点位于对马岛东北70海里左右的空域,按照潘杰文的报告描述,日本战斗机没有纠缠下去,而是返航,说明他们的燃油就要耗尽。日机大部分都是裸机,只有一个约50升大小的油箱,这样我们可以判断,日机的作战半径最大不超过100公里。”

    参谋官用圆规划出了可能的日军飞机的作战半径,当中包括进去了几个可疑地点。

    “日田、久留米、中津,这三个地方是我们轰炸机群唯一没有实施过轰炸的地方,也就是日军飞机最有可能藏匿的地方。”

    “我立即派出侦察机去三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