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贵女生存手札-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湘雪说葡萄撞伤主子毫无悔意,还言语顶撞,实在可恶。太太不在院子里,听说在大伯母这,加上大伯母掌管府中的大小事务,让两个人给做主。
  湘雪避重就轻,葡萄趴地上哭诉道:“奴婢冤枉,奴婢不是故意的,奴婢在路上没见到人……三小姐撞上来吓奴婢一跳,奴婢立马跪下认错,可三小姐不听……”
  湘雪身边的杏雨呵斥道:“糊涂丫鬟,你的意思是说三小姐诬赖你?”
  葡萄哭道:“奴婢不敢。”
  湘雪向前走上两步,掀开裙子,正如她所言,膝盖上长长的一道伤痕,上面还有血迹。湘雪小声道:“也不知以后会不会留疤。”
  湘雯劝慰道:“五妹妹别慌,治这种伤的药膏不少,京城名医众多,必然不会留疤。”
  湘雪报以感激的微笑:“谢谢大姐姐,一见面就觉得大姐姐亲切,果然大姐姐为人友善随和。”
  冯氏是过来和吕氏聊孩子们上学的问题。
  京城里有女私塾,女孩们可以上学,苏家附近便有一处,苏家的女儿们都是在女私塾上学,里面都是官宦人家的女儿,私塾的风气很好。如今苏鸿良一家搬过来,学得尽早上,她想和吕氏商议,让几个女孩子尽快入学。
  吕氏和私塾的孔女先相熟,她说明日去走动走动,安排进去几个女孩子不成问题。刚说完话,湘雪就捆着人进来。
  冯氏心里恼怒,刚到京城第一天就不消停,让阖府看笑话,可湘雪受了伤,具体的缘由她不晓得,不能贸然接话,毕竟还有吕氏在跟前。
  湘玉道:“也真是奇怪了,刚才我经过杏姨娘的院子,小丫鬟在外面慌的哭,我好奇问了一嘴,听说杏姨娘抹泪呢,问原因,竟然是……”
  湘玉说了一半戛然而止,吕氏催道:“然后呢?”
  湘玉为难的瞥向湘雪:“听说是湘雪打了杏姨娘的巴掌。”
  她的话音刚落,冯氏便训斥道:“湘玉不可胡言乱语,你三姐是一个端庄的大家闺秀,怎么会做如此鲁莽之事?”
  湘雪暗自咬牙,她本意没想掌掴杏姨娘,落下话柄,但她实在忍不住,如果不是因为杏姨娘,她姨娘回京后必然能放出来,过上以前的日子,都是杏姨娘为了巴结太太,故意和她姨娘起争执,这才惹恼了父亲,连累姨娘还得清苦的抄经念佛。
  她禁足的时候听丫鬟们说过不少次,说杏姨娘在父亲的耳边,没少说她姨娘的坏话,这样搅弄是非的姨娘,怎么能不让她恨?装无辜、博可怜,假惺惺的和她说周旋,伪善的嘴脸让她恶心,她这才忍不住出手。
  湘雪自己隐隐后悔,可做都做了,也只能挺挺胸脯往前走,她得在府里拼出一条路来,不然非让冯氏给磋磨死,反正已经撕破脸,她也不怕什么,好歹她还是府里的小姐。
  这几日她暗中查过,杏姨娘身边的丫鬟都是冯氏送来的,其中这个葡萄人最坏,没少给杏姨娘出馊主意,只怕上次杏姨娘和她姨娘的争吵,也是这蹄子从众推波助澜,她怎么能饶过她?
  湘雪还留了后招,毕竟她有错在先,如果让冯氏处置,一定不会轻纵,所以她才会捅到吕氏这里。

  ☆、第98章 飒飒飒

  二房的人今天刚回京,后宅就闹出事来,冯氏脸上无光,吕氏觉得自己更冤屈,小姐和姨娘的龃龉,自己房里悄摸处置,她一个隔房的伯母,也不便插手。
  可如今湘雪带人到了她这里,也不能一字不发,她看向冯氏,冯氏面有恼色,转头说道:“雪姐儿不懂事,还闹到大嫂这儿,赵妈妈,你让杏姨娘去我院子等着。大嫂,那我们就不叨扰了。”
  吕氏求之不得,起身相送:“谁家没点烦心事,弟妹别急。”
  湘玉倒是没想到冯氏会直接带人回去,毕竟香雪已经闹到大伯母这儿,不过想想这也是冯氏的性格,不会拐外抹角。
  回到正院,杏姨娘已经等在堂屋,脸上未施粉黛,半边脸肿着,眼睛像核桃一般。
  两方人几句话就讲清楚经过,湘雪一口咬定是葡萄先无礼在先,冯氏心知肚明,小姐和姨娘的下人起争执,无论谁对谁错,都得偏向小姐,不为别的,得护住小姐的颜面。
  湘雪也是认清这点才敢胡闹,反正她不在乎冯氏如何对待她,闹一闹也不怕。冯氏忍着怒气,让人拉葡萄下去打了十个板子,扣了半年月例,斥责了杏姨娘几句,怪她管教不严。
  处置完冯氏冷冷说道:“湘雪,杏姨娘好歹是伺候你爹的姨娘,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大家小姐掌掴姨娘,实在不成体统,你回去好好静思一下罢。”
  湘雪莞尔一笑:“莫不是太太又要我禁足?”
  湘玉搭话道:“三姐姐这话就是委屈太太了,让你禁足的,从来都是爹爹,太太何曾说上过一句?如今三姐姐有了依仗,自然万事不怕。”
  湘雪气结:“你这话什么意思?”
  “三姐姐想的那个意思。”
  湘玉湘雪两个人斗嘴,冯氏忙拦住:“好了好了,事情处理了,晚上一大家子还得吃饭,都回去歇会儿。”
  送走了湘雪,冯氏叹口气:“委屈杏姨娘了。”
  杏姨娘不是不明是非之人,自然知道此番之事对方是有备而来,没这次也有下次,她躲不过去,太太心里向着她,但面上不能表露,她全都清楚,说道:“太太说的这是什么话,小姐年纪小,我不能和她计较。”
  年纪小?也委实不小了,这个年纪,也到了相看的时候,左不过一个庶女,早晚得嫁人,在家里这几年,冯氏得加倍留意,如今的湘雪性格阴沉,和以往大不相同,若是在湖南还好,冯氏压制的住,如今回了京城,也不知道老夫人是什么态度,她这个做嫡母的,还得哄老太太开心。
  晚间苏鸿良歇在了杏姨娘处,回京的第一晚,苏鸿良本来去了冯氏那,刚回家,若宿在别处也太不给冯氏脸面,冯氏说杏姨娘心情不佳,她还得看顾嘉哥儿,把苏鸿良撵去了杏姨娘处。
  杏姨娘哪里知道苏鸿良会来?苏鸿良进屋没让人通报,正好听到杏姨娘和贴身的丫鬟说话,得知今天湘雪打了杏姨娘耳光,杏姨娘幽幽说道:“算了,过两天老爷来你们可别多嘴,让下人嘴都管严了,小姐还小不懂事,别让老爷忧心。”
  苏鸿良大为感动,一个姨娘,能够这么知情识趣,被小姐掌掴还替她人着想,实在是懂事。
  苏鸿良抱着杏姨娘,心里对湘雪的印象减上几分,再是自己的女儿,这般骄纵也不合适,看来得好好管教,不能让她学了她的姨娘。
  赵妈妈进来禀告冯氏:“太太,都妥当了。”
  冯氏逗了逗嘉哥儿问:“可熄灯了?”
  “回太太,刚熄灯,老爷和杏姨娘说了好一会儿子话,杏姨娘房里的山楂说,老爷动气了。”
  冯氏暗忖,生气好,娇滴滴的姨娘受了委屈,还大度的不提不论,老爷怜花惜玉,哪怕是亲女儿,也得怨上几分,这就是男人。
  冯氏有些悲凉,夫妻间到了互相算计的份上,委实无趣,但在这大宅子生活,前有狼后有虎,不算计那成?不是所有人都有她娘的好运气,一辈子不用操心这些。
  说到娘家,今天爹爹还递了一封信进来,问她何时回家看看,她打算明日和苏鸿良商议,这两日便回家看望一下二老,她离京多年,爹娘牵挂不已。
  更何况冯氏是继室,都说继母难当,进门便管着嫡子嫡女,多年来无所出,日子难熬,父母惦记不已,若从家世老讲,冯氏是妥妥的高嫁无疑,身后没一个可以依靠的娘家,父母时常担忧。
  二房的人刚回京,诸事不熟,吕氏热心的带着冯氏四处走逛,介绍管事们给她认识。冯氏每日需要带着孩子们给老夫人请安。
  老夫人的室内常年焚着檀香,幽幽的香味从香炉里散出来,屋子里的家具全是紫檀木,十分压重气。
  湘玉站在其中,头低低的,老夫人话多,年纪大了说话较慢,还常咳嗽,冯氏和吕氏服侍在左右。甚至喂药、递痰盂,每每此刻湘玉都想,做人家媳妇真是不易,媳妇熬成婆的喜悦从小事中便可窥见一番。
  小辈中女孩里老夫人最喜欢的便是湘雯,湘雯从小就养在老夫人膝下,加上又是苏家第一个嫡孙女,地位不一般。
  湘雯和老夫人说话十分随意,老夫人言语中也宠溺,这份祖孙情是其他人比不了的。冯氏回去还撺掇湘玉:“你刚回京城不久,可得亲近老夫人,虽说不是从小的情分,但现在培养也不算晚。
  冯氏的心思湘玉皆懂,先不说让她虚与委蛇的奉承她做不到,再者也得有机会啊,跟着众人一起请安,其他人都走了,难道她赖着不走不成?再者平时无事,她也不好时刻去祖母跟前晃悠,大半辈子精明的人,还看不惯她的小九九?实在是画蛇添足,还不如顺其自然。
  老夫人喜欢嘉哥儿倒是真的,每每都要抱一会儿,嘉哥儿嘴甜,有时候老夫人留嘉哥和冯氏用午饭,冯氏欣喜不已。
  湘玉隐隐有些担忧,这不算是好事,她侧面提醒冯氏:“太太,若是嘉哥儿让老夫人照看,你觉得如何。”
  冯氏立马满眼戒备,母鸡护雏般的姿势:“无论是谁,也别想把嘉哥儿从我身边带走,这可是我的命根子。”
  既然如此,她只好把话挑明:“太太,我看祖母……甚是喜欢嘉哥……”
  冯氏心里一怔,目前苏家的嫡孙里,重嘉年纪最小,老夫人除了亲自教养过湘雯外,再没养过其他的孙儿,如今对嘉哥表现出极大的喜欢,莫不是……
  冯氏心里慌乱不已,老夫人是她的婆母,孝道大于天,如果老夫人真的提出要亲自教养嘉哥儿,她连个不字都说不出来,不然就是忤逆不孝。
  老爷那更不用指望了,男人家心思粗糙,怎么能理解做母亲的心思,嘉哥儿是冯氏带大,把孩子带走就像是剜走她的心一般。
  赵妈妈在一旁说道:“太太,湘玉说的不无道理,不得不早做打算。”
  在一般的人家,说起由祖母教养,都是荣耀之事,可冷暖自知,生母离开孩子,这种缺失只有自家能懂。
  冯氏盼了多年的孩子,一朝如愿,让她舍出去是万万不行的。
  不过这一切只是猜测,还做不得数,但愿是他们杞人忧天。
  冯氏没时间去胡思乱想,还有更重要之事等着她操办:明日她要带着孩子们回赵家。
  赵家和冯家说起来都是外祖家,这段时间都是要回的,可要有个先后顺序,冯氏想都没想,自然是要先回冯家。
  礼单长长的一张,说起来冯氏还是婚后第一次带着孩子们拜访,在湖南一待就是十几年,现今回京了得多走动走动。
  赵妈妈和汤嬷嬷去备礼,冯氏坐在榻上,问湘玉道:“玉姐儿回外祖家,可高兴?”
  湘玉点点头,她还是挺期待的,好奇赵家都是什么人,之前都是从别人口中听到赵家的消息,湘玉一想,她也好几年没见过小舅舅了,舅舅回京之后时常来信,二十多岁的人了,至今还没成亲。
  在古代,二十岁孩子都遍地跑了,像小舅舅这样的的确少,不过好在是男子,晚些无妨,这次去赵府,湘玉见不到小舅舅了,小舅舅如今不在京城,去了江南游历,他总是喜欢遍访各地的风土人情,让湘玉很是羡慕,古代交通不便,他去这一趟,需要三个多月才能回来,那个时候夏天都要过完了。
  湘玉坐在廊下,微风袭来,抚上她的面,她拿手拢好碎发,出神的看着院子。院子里小丫鬟在扫地,扬起一阵灰尘,小丫鬟咳咳的咳嗽两声,嘴里嘟囔着什么,跺跺脚,扫把使劲往地下一杵,远处的采薇见了,过去训斥两声,让她好好干活。
  小丫鬟低着头,怯懦的说晓得了,采薇抬头望见湘玉,歉意的挠挠头,似乎是在愧疚自己管教不严。

  ☆、第99章 飒飒飒

  赵家离苏家距离不远,一大早马车已经在门外备好,一行人穿戴整齐,跟着冯氏出了门。前院苏鸿良带着三个儿子,先一步坐上马车。
  湘玉还没去过外祖家,马车行了近一个时辰,到了赵府的门前,湘玉踩着素锦面车凳下了马车,迎面是两个雄武的石狮,看门的小厮迎上来,另外一个去里面禀告。
  出来相迎的是湘玉的舅母李氏,她穿了一件暗花细丝孔雀纹锦衣,梳着抛家髻,两耳旁散落几丝碎发,戴着一双翡翠珍珠耳坠。
  李氏年约三十,因保养得宜看起来要年轻一些,一行人进了门,湘玉悄悄张望,赵家比苏家府里看起来要大,赵老夫人坐在正中,老太爷没在厅里,今天被圣上召进了宫,还不知何时能归来。
  湘玉有两个舅舅,大舅舅是李氏的夫君赵承行,小舅舅便是赵承进,另外还有一个姨母嫁到了江南。这些都是赵家嫡出的长辈,庶出湘玉不太清楚。
  依照顺序见了礼,湘玉抬头看,赵老夫人慈眉善目,温和的问道:“哪个是玉姐儿?”
  湘玉款款而行,上前一步道:“外祖母,我是湘玉。”赵老夫人招招手:“快到我跟前来,如今我老了眼睛不好,看不清楚。”
  湘玉走到赵老夫人的近旁,她年老的手握住了她,拍了拍道:“像,真像我的珍儿。”珍儿是湘玉生母的闺名。
  其实湘玉和生母并不算特别相像,用冯氏的话多,最多三分像,容貌相差甚远,生母是温婉的佳人,柳叶眉,一双笑眼,容貌上湘玉更像苏鸿良,杏眼浓眉,更艳丽些,现在年纪小,若再过几年,瘦上一些,是真正的美人胚子。
  赵老夫人思女心切,加上湘玉和生母的气韵有几分相似,勾起了赵老夫人的愁肠:“那我苦命的女儿。”
  李氏忙过来劝:“哎呦我的老夫人,如今玉姐儿他们回了京城,是件高兴事,您怎么还哭上了,快点把泪抹了,小心把玉姐儿吓到不来看你。”
  赵老夫人破涕为笑,点点儿媳妇:“就你嘴最快,快来落座上茶。”
  今日来赵府,除了湘玉和苏重秉冯氏,其他人不过是陪衬,苏鸿良跟着大舅哥去了前院,厅里是女流和孩子。
  赵家的孩子不算多,大舅家有两个嫡子,一个嫡女,庶出的只有一个女儿。小舅舅还没成亲。
  冯氏早就准备好了见面礼,每个孩子一个金镯子,也不是她俗套,金镯子最实际,融了镯子还能打其他的首饰,外加一件湘绣摆件。
  男孩子的见面礼是苏重秉备的,文房四宝,送的是上好的端砚和徽墨。
  湘玉也拿到了李氏的见面礼,她捏捏荷包,当着人不方便打开,湘莲在旁凑过来耳语道:“我刚看了,是玉佩,玉质温润。”
  那想必所有人收到的都是一样的,虽说亲疏有别,但李氏在见面礼上,必然一视同仁。苏重秉回京城已有几年,平日没少往赵府走动,此番赵老夫人最念的还是湘玉这个外孙女。
  外祖母拉着她说个不停,李氏也和冯氏聊着多年的见闻。赵老夫人喜爱冯氏,未出阁前便夸赞她性格耿直,心思恪纯,加上她爹爹为官清廉,深的赵老太爷的敬重,两家人也时常往来。
  赵妈妈多年来给老夫人写信,每每都说夫人心善,待玉姐儿秉哥儿如同亲生,百闻不如一见,如今湘玉被教养的甚好,大多都是冯氏的功劳,心里更高看她一眼。
  重嘉被冷落,自己跌跌撞撞走到赵老夫人面前,很会找存在感:“外祖母,抱!”
  “哎哟喂。”赵老夫人咧嘴笑道:“嘉哥儿都长这么大了,来来,外祖母抱抱。”嘉哥儿平时天不怕地不怕,上次讨好苏老夫人成功,这次照搬到赵老夫人身上,果然奏效,他得意的笑笑:“外祖母真好。”
  湘玉钩钩他的小脸:“马屁精。”
  重嘉哼了一声:“奶娘说我这是嘴甜。”
  赵老夫人笑的打跌:“感情你们姐弟平素就是这么相处的,我算是开眼了,重嘉别理你七姐姐,嘴甜的孩子大人都喜爱。”
  赵家的孩子也出来见礼,大舅家的两个表哥,今年分别是十四岁和十二岁,大表哥叫赵清沣,二表哥叫赵清凌,表姐今年十三岁,叫赵心雅。庶出的是表妹,今年十岁,唤作赵心蓉。
  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大家子人,湘玉嘱咐两个丫鬟:“你们用心记记,回家我再好好回忆,下次可别错人。”
  既然人来了,就留下用饭,男女分席,湘玉一抬头,就看见了湘雪阴沉的脸,她别过头去,她这个三姐姐,越发越让人捉摸不透了。
  本来今日来赵家,湘雪说头疼不愿意来,还是祖母发话,说吃药休息一晚,反正第二日成行,别让人挑了理去,这般湘雪才来。
  湘雪索然无味的吃着菜,回京城后对她而言是个巨大的转机,如果一直在湖南,恐怕她被放出来,只能是出嫁之时了。
  二哥苦口婆心劝她,一定要冷静沉稳,回了京,祖母是最大的靠山,庶女又如何,也是苏家的孙女,代表着苏家的颜面,只要她能讨的祖母欢心,前途不愁。
  十三岁的湘雪,回了京后充满希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