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代贵女生存手札-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是良民身份,老爷有什么可顾忌的,还闹出这么多事来,徒让人笑话。”
冯氏一直都是宽容大度,这点苏鸿良知道,也很满意,可晴芳是清倌人的身份,怎么进的了府,这时拿话诓诓夫人,希望把事情揭过去,他见夫人没有死缠烂打,反而一副替他着想的模样,提着的心彻底放下,试探的问道:“既然如此,也不算大事,正好赶上了,若是把晴芳接进府来,太太觉得……”
苏鸿良的话还没说话,就被冯氏打算:“老爷,这是不是我不压抚,当时在庙里,唐夫人和我在一起,她全都看见了。”
这样一来,性质就不一样了,有外人亲眼目睹,就不是家事,为官最要谨慎端正,一点错处被人揪掉,都是可能会丢了官的,多少前车之鉴摆在那,虽说唐家和苏家交好,可没有永久的朋友,若是这事的前因后果有人细细查问,根本瞒不住,苏鸿良的声名也就毁了。
色字头上一把刀,苏鸿良皆明白,可依旧铤而走险,就是舍不下晴芳的温柔小意,听了冯氏的一番话,他清醒过来,晴芳万万进不得府了,否则不是亲自把话柄送到别人手里吗?外面的宅子也不能住了,正在发愁怎么安置,晴芳突然喊道:“老爷,老爷我认识玉姐儿。”
赵妈妈上来就是一巴掌:“好大的狗胆,玉姐这称呼也是你能叫的?”晴芳脸颊瞬间红了一大片,狼狈极了,她也顾不得这些,连忙说:“真的真的,我在外面见过玉姐好几次,她很喜欢我,我还给她布老虎羊拐玩呢!”
冯氏听她越说越离谱,看向苏鸿良:“老爷也不管管吗?小姐岂是她能诬赖的,任由她在这胡说!”
“老爷,只要小姐来了,一定认识我,我真的是冤枉的,有人害我。”晴芳哭的梨花带雨,毕竟恩爱许久,苏鸿良挥挥手:“去叫玉姐儿过来。”
冯氏坐在榻上,手脚冰凉,玉手抖个不停,老爷真是太不像话,自己的外室不安分,还要牵扯一个女儿进来,让人知道要笑掉大牙了。
湘玉被丫鬟带了来,她的病好的七七八八的了,连汤嬷嬷都叹真是灵验。
她看了晴芳一眼,摇摇头:“爹爹,我认识她,上次在街上我崴了脚,是这个姐姐带我去家里上药的。”既然如此,晴芳得意的很,她祈盼的看着湘玉:“玉姐儿你说过很喜欢我对不对,你替我求求你爹爹,让我进府来陪你玩。”
冯氏舒了一口气,听赵妈妈说湘玉崴脚这事儿,湘玉和她是见过的,还真怕玉姐傻乎乎的说不认识呢。只是这晴芳这么蠢笨,不知道老爷看上她什么。
晴芳刻意在外面接近玉姐儿,是苏鸿良万万没想到的,她的心真是大,竟然伸到后院的小姐这来了。
苏鸿良抓着晴芳扇了一巴掌:“糊涂东西!”
晴芳不甘心,就是一天的功夫,怎么全都变了呢:“老爷,老爷你不能这么绝情啊,你忘了你是怎么和我说的吗?”
晴芳越说越离谱,苏鸿良心里有了决断,让湘玉退了下去,这才开口:“找人牙子发卖了吧,越远越好。”
冯氏知道会是这么个结局,当老爷说出这话时还是有些惊心,到底是同床共枕过的,竟也这么轻易发卖了,男人就是狠心,她也知道,晴芳这事只能这样处置才安心,不能心软,否则后患无穷。
早些年京城一个太仆寺少卿,流连青楼,为了一个粉头和人大打出手,被人参奏,圣上得知后震怒,连降了两级,被外放到青州为官,明眼人一看便知,那位的官运也到头了,事大事小,皆看上位者如何对待,苏家不能冒这个险。
圣上的心,是海底的针,瞧不真切,圣上这样动怒也是有原因的,当年他同胞的明安公主,驸马喜欢上一个青楼女子,在外面置宅子偷偷往来,后来东窗事发公主大闹,把那女子打死,夫妻间元气大伤,那个公主是圣上最亲近的姐姐,怕是因为这桩旧事,少卿之事圣上才会如此动怒。
人牙子来拉人时只说,这是家里犯了错的,远远的发卖,别让她有回来的机会。人牙子知道不能多问,哪府里没有点腌臜事,过了她的手,必然嘴闭的严严实实,不给夫人们留下一丝的后顾之忧。
晴芳被人牙子带走,她抓着人牙子袖口说:“我是苏老爷的人,你放了我吧,以后我会报答你的。”
人牙子反笑:“你从苏府出来,自然是苏府的人,你犯了错,老爷太太把你发卖,别废话了,跟我走。”
谁知晴芳是个聒噪的,扯着人牙子不停的求,人牙子是个狠心的,人家府里都不要你了,你跟我求个甚,最后烦透了,让人端了一碗哑药钳着嘴灌了下去:“让你说个不停,你倒是说,不管你知道什么,这副药下去,这辈子别想开口了,老实些,还能活个命,我怜惜你,给你卖个好地方去。”
晴芳看着人牙子狰狞的脸,动都不敢动,隔了两日,晴芳被卖到了西南偏远的一个皮货商人家做小妾。
☆、第33章 渌水院
冯氏得知晴芳被发卖的消息是三日后了,人牙子过府求见,像是邀功一般笑嘻嘻和冯氏说:“太太放心,那个女子我已经处置了,一副哑药灌下去,任她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人牙子低眉顺眼,挨着凳子边虚坐,端着茶水小口嘬着喝,冯氏心下一惊,面上却丝毫没显露出来,挥手让赵妈妈又给了些碎银子。
赵妈妈陪伴冯氏多年,怎么不了解太太的心思?太太心肠软,没经历过这些,以往最多就是万姨娘后宅里的较量,打发走人牙子,和脸色灰白的冯氏四目相对:“太太,老爷纵然无情,也是您的夫婿,为了这事儿疏远,可是大大的不妥,您不能钻牛角尖。”
冯氏何尝不懂?可她到底寒心,情理她都懂,晴芳留不得,本想着老爷下不了手处置她来做,却没想到老爷如此干净利索,一丝一毫的犹豫都没有,这冷血之人,是和她同床共枕多年的夫君。
赵妈妈总得劝说冯氏,女人心眼窄,就算老爷再风流,太太心里终究还是有他的,新婚那些日子也有过恩爱甜蜜,赵妈妈又道:“老爷是官场上的人,杀伐决断自是咱们后宅女子比不得的,不说别个儿,老奴是在赵府待了多年的,赵老爷子何尝不是雷厉风行?太太宽宽心,多看看玉姐儿,上次老爷让她过来认人,可别吓着她。”
经过赵妈妈的提醒,冯氏牵记起了湘玉,带着赵妈妈去了小院,老爷太糊涂,还把玉姐儿掺和进来,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插一脚到老爹的私房事算甚道理。
湘玉见冯氏来了,从“冰箱”里给她拿了一晚西瓜出来,里面是一个个西瓜球,西瓜勺是湘玉画了样式找铁匠打的,拿勺挖一下就是一个圆球,镇上冰撒上葡萄粒,再倒上点椰子汁,就是一碗夏日凉饮。冯氏淑女的吃了一碗,试探的问湘玉,得知湘玉全然没放在心上,她才算彻底宽心。
冯氏闲不着,隔了几日下了帖子约唐夫人和唐五小姐过府相聚,唐夫人收到帖子,瞬间就明白了冯氏的用意,提笔回了帖,到了约定的日子带着唐五上门。
唐五要看看湘玉的新院子,二人牵着手回了小院,唐夫人跟冯氏进了堂屋,冯氏唤了两个丫鬟站在唐夫人的身后摇扇,大扇面摇出丝丝凉风,缓和了夏日的暑热。
唐夫人是聪明人,没等冯氏开口,便笑道:“不知道你家事处理的如何,上次咱们在寺庙里,冒充官员家眷的女子,可得好好惩戒,我回去和老爷说了一番,老爷也赞同,可不能姑息。”
唐夫人明显摆出了话里的意思,我要说没和老爷说,你必然不信,既如此,不管你家和那女子是何样的牵扯,我们家是不插手的。
冯氏也笑:“也真是奇了,在外面还有人拿苏家的名头招摇,早就处置了,任她也回不来翻不了天。”
冯氏听老爷说过几嘴,如今朝廷分成了三个派系,太子派、大皇子派、还有一个是七皇子派。
圣上年老,儿女众多,除了早夭的,光是儿子便有十多个,其中太子是皇后所生,帝后关系感情一般,不过圣上很尊重皇后,只是皇后家族式微,朝廷中没有大官,官场上撑不起来。
大皇子的母妃是太后的侄女,深得太后喜爱,太后一族的势力在朝中错综复杂、根深蒂固,不能小觑。而七皇子是圣上的宠妃丽妃之子,丽妃人如其名,美艳不可方物,加之丽妃的弟弟在和乌桓的对战中一战成名,之后又打的西秦的部队节节败退,声名大噪,如今在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这些政事都是男人们费神的,冯氏也听不明白,不过老爷的意思是,苏家、赵家虽都是中立派,可暗地里□□,老爷和冯氏说唐家和自家是一路人,那也就是说,唐家要么中立,要么就是□□,后者的可能性最大。
政敌间的倾轧最为可怕,唐家既然是友非敌,冯氏更能放心结交了,唐夫人性子直爽,心思比她多,可心眼好,她喜欢和她来往。
打了一会子的机锋,冯氏脑仁儿疼,唤丫鬟端上凉茶水果:“让她们小孩子多玩儿一会,咱们也能说说闲话。”
唐五去了湘玉院子,问她院名叫什么,湘玉还真没给院子取名,她看过冯氏那的平面图,她这个院子写的是兰香院。
唐五听湘玉说出这个名字时笑的直不起腰:“你家院子谁取得名,兰香院,还叫菊美楼呢,太俗气了,赶紧取一个,好歹咱们都是上过学堂的。”
取名这个还真是难道湘玉了,她选择恐惧症,典型的天枰座,一想院子名脑子里蹦出来的都是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稻香村,她赶紧晃晃头,甩掉红楼里的各色名字。
正好看到了手边打开的一本诗集,上面是张华的《游猎篇》,湘玉一眼便扫到了那句“燔炙播遗芳,金觞浮素蚁。珍羞坠归云,纤肴出渌水。”
自己念了一遍:纤肴出渌水,就叫渌水院吧。
唐五点头称赞:“这个不错,有出处,念起来也好听。”正赶上湘莲过来给湘雪送枸杞莲子荷叶粥,不仅有粥,还有几碟精致的点心,湘莲没想到唐五也在,吩咐丫鬟再去端一碗过来,她做得多,院里的丫鬟都能分到一碗来吃,夏季吃这个最消暑。
唐五捻了块绿豆糕,大呼好吃:“我家厨子做的光是甜味了,湘莲你这个还有绿豆的香气呢。”
湘玉凑在唐五身旁道:“你可别四处嚷嚷五姐姐厨艺好,悄没声多吃点,下次来还让姐姐给你做,我做主了。”唐五想厨艺好她羡慕的紧呢,只是当下女子以女红、琴棋书画为荣,会做菜确实算不得长项,还怕落下一个不学无术的口实。
唐五道:“我不说我不说,以后我要常往你家跑。”表情促狭无赖,湘莲和唐五不熟,就是说过几句话,常听湘玉说唐五不拘小节,今日玩了一会儿,也喜欢上了唐五,贵女间少有她这般爽利的性子,唐五家里有四个哥哥,只有这一个妹妹,哥哥们宠爱的要命,在家是说一不二的地位,难得的是性格直率却不刁蛮。
下月便是乞巧节,唐五说跟着唐夫人出去逛夜市,问湘玉去不去。
七夕是闺阁聚会,姑娘们关起大门自己玩儿,怎么有夜市逛?
湘玉无奈道:“我家太太不喜欢凑热闹,家里的哥哥宁愿在书房读书也不愿意去,我们几个小的更别提了,有什么夜市?”
唐五撺掇道:“今年不比往年,听说丽姐娘娘祖籍是湖南的,乞巧节前后要回来省亲呢。我爹和大哥谈话我听个大概,据说今年光是好看的烟花便是往年上元节的三五倍呢,那天晚上必然好玩,你去求求你家太太,不去可惜了。”
湘玉蠢蠢欲动,古代的烟花她就看过一次,还是四岁那年上元节,跟着大哥一起去逛的,古代的烟花比现代漂亮啊,百余架烟花齐齐宣放,气势非凡。上元节晚上不宵禁,大红灯笼排排高悬,游人如织,堪比地铁早高峰的北上广。
带着面具闹元宵,再猜上一个灯谜,提上一个龙凤灯,对于整日束缚在后宅、枯燥无聊的湘玉而言,是个有着巨大吸引力的节日。
皇上的宠妃回乡,必然是声势浩大、劳民伤财啊,荣归故里,总得摆摆谱。
最近苏老爹更忙了,不为别的,因丽妃回湖南省亲,上头发了话,各级官员务必全力配合。以往驿站送政令到各州府县衙,根据圣上的旨意上行下效,有章程可循。
这次接了旨意,众人都烦懑,虽说宫里会来人布置指挥,但这些地方官要如何做,还是一头雾水,场面办小了怕落下怠慢的嫌疑,奢华了又怕言官弹劾,没有先例可循,分寸实在是难以拿捏。
这些人当中,最愁的是苏鸿良,丽妃的老家,在他的管辖范畴,知府大人找他过了三次府,唤诸位同僚商议。
丽妃住的地方好说,前朝的十王爷曾在湖南住过几年,建了一座别院,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后来十王爷获罪被免为庶民,别院也充到国库,一直空置着,找人进去好好打扫一番,迎接丽妃娘娘最合适不过。
苏鸿良打点忙活,嘴上起了好几个燎泡,冯氏拿针给他挑破,疼的哎呦着捂脸,百合、梨子、萝卜等润燥之物吃了不少,燎泡还是一个一个的长,燥邪入侵,大补养胃也不见效,只能盼着这摊子烫手差事早早收场。
☆、第34章 假山私会
这个月二十八是按察使夏峰夏大人母亲的八十岁寿辰,冯氏早早的备了寿礼,说起来苏家和夏家还沾亲带故,苏家大房苏鸿益的太太苗氏是夏峰的表妹,拐着弯的亲戚也是亲戚,同在湖南地界儿,两家人年节常常走动。
夏大人掌管着司法,三品的官位不容小觑,湘玉跟着冯氏去过夏家两次,两家离得远,坐轿子得两个时辰才能到。
冯氏在金珍行给几个小姐定了花丝镶玛瑙长命富贵锁,姑娘们穿着一水的酡红色罗裙,穿戴皆一样,连小湘琪也是。
少爷们她没操心,只是张罗着量身裁衣,除了重宇跟着她一起,重秉、重明跟着老爷去夏府,坐爷们儿的席位。夏老夫人有三品的诰命,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饱经风霜的面上仿佛在诉说着往昔。
夏老爷子几年前过世了,怕夏老夫人烦闷,夏大人的幼女搬去了西院陪着老夫人。此刻站在夏老夫人身边的便是夏大人的小女儿云瑶。
大夫人徐氏拉着冯氏的手,亲密的把她引到座位上:“在座的夫人们可都到了,就你来得晚,老夫人您说怎么罚她。”
夏老夫人扫了儿媳一眼:“就你刁钻,小心把客人吓跑啰,苏家这几个闺女我是真爱看,红红火火的站了这一排,各个都跟天仙似的,瞧瞧人家这孩子是怎么长的?”
大夫人徐氏和夏老夫人打趣惯了,吩咐丫鬟给太太们上茶,十多个穿着草绿翠岩衫、梳着垂挂髻的少女徐步而至,茶点摆上桌,没有丝毫的慌乱,腰间都坠着一个玉佩,玉石是上好的翠玉,浅绿色的翡翠花青,刻着山水青松图纹,寓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求个吉利。丫鬟们步伐稳健,玉佩一丝的声响都没有,一看便是训练有素的。
夫人们陪着老夫人说了一会儿话,徐氏便带着女眷们去了内院,老爷们来给老夫人拜寿,云瑶跟在大夫人徐氏旁边,徐氏生了两儿两女,大女儿三年前嫁到了京城,大儿子成了亲,二儿子比苏重秉大一岁。
云瑶招呼小姐们落座,内院搭了一个戏台子,请了城里最有名的戏班子唱戏。夏老夫人爱听湘剧,现在一般人家请戏班子,大多都听京剧,京城的贵人们听京戏,下面也照葫芦画瓢,点了曲子看台上伶人咿咿呀呀。
老夫人点了《诛雄虎》和《百花赠剑》,大夫人点了《拜月记》。湘剧的故事大多取自传奇小说或者民间话本,要么姻缘缔结要么忠君报国,小姑娘们看的津津有味,在精神世界贫乏的这个时空,这也算是一大消遣了。
只是湘玉看了一会,就看不下去了,只顾着情情爱爱,连基本的逻辑都说不通,她在冯氏耳旁耳语一番,说想绕着花园走走。
戏台子搭在了花园的西侧,离得很近,绕一圈假山便到了,湘玉带着采薇,玉瑶也跟了过来:“我也同你去透透气,这些剧我不太爱看。”
鼓板、铙钹、大锣等乐器奏弄起来,后面夫人们的言笑晏晏淹没在其中。
花园里有个凉亭,玉瑶带着湘玉坐在凉亭里,清风徐徐吹来,凉亭建的高一些,假山的景况一览无余。
湘玉每年都得有几次跟着冯氏出来交际,各家小姐认个大概,和玉瑶虽不亲切,但也大致了解她的性子。
父亲是三品官,玉瑶从小锦衣玉食,脾气有些骄纵,但也进退有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八岁的年纪就有着小才女的称谓。
女子15岁及笄,到了十一二便开始相看了,有下手早的夫人,九岁十岁就开始留意城里各家的女儿,湘玉还听冯氏叹过,如果玉瑶年纪再大上三四岁,配给秉哥也不错。
湘玉当时听这话脑补了一下大哥那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