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女人-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当如此。”常沁儿点头。
  “那我也能叫常伯伯义父了,我是你妹妹,就是他女儿啊。”见常沁儿点头,柳娘才道:“义父一生戎马,得遇明主,为我汉人光复江山,古往今来这么多武将,生封鄂国公,死晋开平王,龙袍加身做画像的能有几人?这样的英雄人物,壮年而逝,天地同悲,可武将马革裹尸正是死得其所。我若是义父,当无憾矣。所以,姐姐,你不要为他伤心,他去了,也是飞升神界,位列仙班的。”
  “再说你,你也说了,你是如今家里能主事的唯一一人。婶婶病着,茂大哥他们管不了后院,你若不担起来,他们怎么办?自来哀毁过甚,被丧事拖垮的人有多少?咱们已经失去了义父,还经得起失去任何一个吗?”柳娘握住常沁儿的手道:“振作起来吧。我不信陛下会忘了义父的功勋,等你们出孝了,日子会好起来的。”
  常沁儿身子一颤,泪水滚滚而下,父亲去世带来的悲痛和对未来的茫然一起涌了上来:“陛下,恐不会……怕是……”
  柳娘倾身拥住她:“不会的,陛下是个念旧情的人,你就是板上钉钉的太子妃,别怕。你这两年好好养身体,多学些东西,不论如何,日后都会用得到。”
  常沁儿不住点头,这才是真为她着想的人呢!“我会的,我会的。”常沁儿忍不住拥着她哭了一通,发泄出来,这些琐事她不忍打搅母亲,不能和兄弟倾诉,等到如今,方才得了一个出口。
  哭过之后,常沁儿用柳娘的妆台重新梳妆,道:“我本重孝在身,不该来的,可实在放心不下。这些日子我贴身服侍你,就和你之前照顾我一样。”
  “我的好姐姐啊,你就饶了我吧。就是大夫求稳妥,不然我现在就能去演武场耍大刀!你家里还一堆事儿呢,就别在我这里耽搁了。真的,我保证,最多明天又是生龙活虎一条好汉!”
  常沁儿开始还不依,可她如何是柳娘的对手,长篇大论一套接着一套,很快就把她劝回去了。
  柳娘这次对自己的身体预估对了,第二天喝了三大碗粥,又浑然无事了。
  可宫里却反常的赐了东西。
  来宣旨的是皇后跟前的老熟人,柳娘换了衣裳随谢夫人去接旨。宣懿旨的老嬷嬷态度诚恳又亲切,传达了帝后对谢夫人一家的问候。宫中两位巨头听说柳娘病了,特意赐下药材,谢夫人得了如意、布匹,徐允恭得了宝马宝弓,连小添福都得了金锁、玩具。
  柳娘一头雾水,这是闹什么幺蛾子?后来听说徐达在定西以北和王保保决战,全歼王保保八万多人,打得他只剩十几个亲兵护着妻儿往元人发源地上都逃去,柳娘就什么都明白了。在这个战乱的时候,武将最易扬名,大元一方最具威名的就是王保保,骁勇善战,政治军事一把抓,连民生都懂,朱元璋也要赞“天下奇男子”的英雄人物。打垮了他,大明基本就稳定了北方局势。
  柳娘把这一家子的赏赐,当成是托了在外征战徐达的福,其实不然啊!
  朱元璋痛失爱将,又以王爵之礼葬了常遇春,对他生前的事情怎么能不详查,一查不就查出柳娘来了。
  常遇春的亲兵是怎么说的:“将军头几日就觉得不好,服了家里送过去的丹丸,不消几日就好了。将军和小的们都以为家里的药好,将军那日临睡之前也是服了药的,本想一气好了,抓紧行军,不想……”
  斗争经验丰富的朱元璋马上问道:“丹丸过了几个人的手,从哪儿来的,是不是被人动了手脚。”
  “是府上送来的,近几年一直都有,颇具效用。盒子自带机关,又贴了封条,由夫人心腹送来,理应不会错。”亲兵知道的就这么些了,剩下的朱元璋让检校去查。
  很快就查出丹丸的确是从鄂国公府出去的,但源头却是魏国公府的小姑娘。朱元璋拿着检校提交的书信,去找马皇后拿主意。女人家的事情他还真不清楚,一个小姑娘无足轻重,可冠了徐达的姓氏,就要慎之又慎。
  马皇后听了,笑道:“想来是你多虑了,一个小姑娘,不至于有这样的心思。男人在外打仗,家里女人能准备但就是衣裳鞋袜、丹药膏丸,你出征的时候,我也送这些。都是惯例,并不稀奇。那日去鄂国公府探望常家妹子,府上人井井有条,可不止是常家治理有方,那徐姑娘也有功劳。我听说她和常家小姑娘最要好,前些日子一直在身边衣不解带的照顾,亲妹妹也就如此了。她当时在常家帮忙,也爱请大夫抓药,吃些太平方强身健体。想来是习惯使然,并非有意为之。今日外面才传进来的消息,徐姑娘为了常家的事情忙得病倒了,魏国公在外征战,我等自要照顾好他的家眷,我正想赐药呢。”
  “还是你看的清明。下面验过药丸,也说是好药,只伯仁太过自苦,暗伤太多,好药也经不住他这般劳苦。”朱元璋幽幽一叹,这可是百年难遇的赫赫战将啊,不是亡与敌人刀剑之下,反而倒在了小小“卸甲风”上,朱元璋痛心啊!
  “徐家姑娘是个好的,前些日子不还有守谦的事情吗?也是他们兄妹劝过来的。我又何尝不知守谦心里的结,徐家姑娘几句话就说通了他。口才好,难得心地也好,知道体贴上意。有本事,又有情义,难能可贵。”马皇后对徐家姑娘定性了。
  “真是我想多了,那可是天德的女儿,不会让谢家的污糟血脉影响了心性。”朱元璋一叹,不还是被他们的长辈吓怕了吗?“既然要赐,就一家子都赏吧。”
  马皇后一笑,还真是自家孩子好,错了也是别人带坏的。若说当年反叛投靠张士诚一事,谢再兴和朱文正,还指不定是谁带累谁呢。


第139章 燕王妃
  今年过年; 徐达好歹能回来了。北伐大捷; 回来之后; 宫中屡加赏赐,来往道贺之人也络绎不绝。可徐达就是徐达,面对这样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煊赫景象,居然还能稳坐如山。拒了绝大部分邀约; 在家陪妻子儿女,享受天伦。
  徐允恭可不觉得这是什么享受,以往爹不在的时候心心念念,现在亲爹每天操练他,他也受不住啊!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武,中午吃饭都定量定时; 下午又是练武。在演武场已经被虐得奄奄一息的; 晚上还要考校文课。徐允恭现在不想和他爹一起出征了; 只盼着亲爹赶紧带兵出走吧。之前是谁撒泼打滚的要去军营?肯定不是他!
  徐允恭在书桌前给柳娘杀鸡抹脖子的使眼色,柳娘会意解围道:“爹; 你累不累,我给您捏背。尝尝我新做的茶; 晚上喝最好,既清肝明目,又不影响睡眠。”
  徐达半响才端起茶盏; 察言观色的徐允恭长吁一口气。果然,徐达放下茶盏就道:“今日就到这里吧,明日就是新年; 今晚养好精神,明天还要守岁呢。”
  “爹?那练武?”徐允恭小心翼翼的问道,谁能有他倒霉,练武练道腊月二十九,明天就是除夕了!
  “哼!”徐达冷哼一声,这是默认他明天不用早起练武了。
  徐允恭逃出生天,恭敬行了礼,麻溜跑了,顾不上还陷在书房的柳娘。
  “清肝明目,有助睡眠,药茶?”徐达摩挲着茶杯,叹道:“我一直在等你说。”
  柳娘不明所以,“爹,说什么?我又做错事啦?”
  不是反问诘难,而是柳娘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伯仁那里有你做的药丸吧?”徐达直接公布了答案。
  “是。”柳娘依旧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都是好药,我亲手做的,又是常婶婶心腹送出去的,绝无纰漏。”
  徐达当然知道自己女儿喜好医药,还自己能做些好药出来,自己也受益无穷。可是……“陛下在查伯仁之死。”
  “绝对不是我!”柳娘悚然而惊,她怎么可能害常遇春,难道有人嫁祸她?谁?!或者是想要通过嫁祸她,打击徐达?柳娘脑子里一下子浮现阴谋论,着急道:“不可能是我的药出了问题,我送过去的盒子是自制的榫卯结构机关盒,又亲自贴了封条,外面还包了一层,不是外人能轻易打开的。常婶婶派出的人是心腹,且两人一组,盒子时刻不离身,不可能嫁祸给我。难道是常伯伯用过之后被下了毒?”
  柳娘一连串的解释和撇清脱口而出,徐达的脸却越来越黑。“你何以恶意揣测他人?无人嫁祸,亦无人谋算。陛下查的是伯仁之死,你自问心无愧就好。我教你谨慎自持,不是让你仗着聪明恶意揣测别人的。”
  柳娘以为自己听错了,她面前的可是在朱元璋跟前活下来,以小心谨慎著称的徐达啊!你和我说不要以恶意揣测他人,开玩笑吗?你遭受的恶意难道时候了,你是怎么活下来的?
  “持身中正,不怕风浪。我告诉你陛下在查,是想你把合适的药方献上去。你不好出手,只备好就是,为父自去安排。”徐达明说了,教导她:“为父知你聪慧,直道而行,百死不悔,世间从来都是大江大河浩浩汤汤,你看那城中丽水幽深再美,终归失了风骨。”
  柳娘低头表示受教,可心里依旧不得劲。她靠着自己的聪慧和经验走过了这么多路,难道是错的吗?她不信!
  徐达在应天府停留的时间太短,正月没过,又领兵出征了。常遇春已死,徐达的副将就变成了李文忠,世界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停止转动,即使是常遇春这样的英雄人物。
  徐达受命为征虏大将军,兵分两路。李文忠率东路军出居庸关,继续往北追击元朝皇室,而今已是刚登基的元惠帝代表着大元皇室。徐达与宋国公冯胜等率西路军出潼关,出兵安定。在北伐军出征前,朱元璋又命华云龙、金朝兴、汪兴祖等先期进攻云州,吸引援军注意力,并策应徐达、李文忠作战。可以说是战略详尽,战备充分。
  在外领兵的人辛劳艰苦,在应天府等到家眷享福了。
  洪武三年,天下基本平定。朱元璋大封皇子、功臣、后妃。此次受封的皇子从二皇子封秦王到十皇子封鲁王,活着的皇子都封王了,要知道十皇子尚在襁褓。
  柳娘在这样的大事中,只是围观者的角色。马皇后召开大宴,她随着谢夫人来见见世面。
  翻年,常家出孝,常茂娶了宋国公冯胜的女儿,他们的婚事早孝期中就议定了。皇帝没有忘了常家,常茂刚一出孝成亲,朱元璋就以常遇春功高为由,封常茂做了郑国公,让他到军中效力。在他走之前,他还需要送妹妹出嫁。
  等到四月,宫中也明发圣旨,册常氏为太子妃。
  冯大奶奶原本是要跟着常茂去军中的,临走之前能有这样大的体面,她乐的操持。常家已经有了长媳管家,柳娘再去就真是“娇客”了,只管坐着吃喝。
  两人躲在闺房里说私密话,马上就要嫁到陌生的东宫去了,常沁儿管家历练了这几年,也忍不住心慌意乱、脸红心跳。
  “没出孝的时候,我就担心陛下忘了我们。等到哥哥封爵,我又担心是补偿,现在终于尘埃落定了。”常沁儿捂着胸口道。
  “放心吧,我早就说过,陛下是重情义的人。”柳娘安慰她道:“不过你也别放心的太早,太子早已成年,宫中自有妾室内宠,你虽嫁过去就是正妻,可也要防着那些人。你们家就婶婶一人,你肯定没见过这些。我家也简单,孙姨是真正的清净人。咱们交好的人家,少有内宅紊乱的,我看你最好让婶婶请几个精通内宅手段的,咱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嘛!”
  “嗯,母亲和我说过了,嬷嬷也请好了。不过我想着太子是谦谦君子,心明眼亮,只要我谨守妇德,太子不会看不到,自会尊重待我。”常沁儿却是此时大妇最正常的想法,她既无独占丈夫的心气,也无干涉外事的野心,没事儿和妾室争宠做什么,做好正妻主母才是她的立身之道。
  柳娘想劝一劝她别太相信男人,可转念一想,她的态度才是最合适的,还是要对婚姻抱有期待。自己的想法与现世不同,自己能掌握其中平衡,可对常沁儿来说就是歪理邪说,别搞出个四不像来。想想徐达教导自己的大道直行,柳娘心想也许这样的生活才是好的。
  “你说的对。朝中上下都对太子殿下赞誉有加,陛下也十分器重太子,想必他定是谦谦君子,待人以诚。姐姐得此良人,恭喜,恭喜!”柳娘转过弯儿来,笑着恭喜她。
  太子大婚仪十分繁琐,也十分热闹。应天府都被装点成了红色的海洋,太子是第一个大婚的皇子,这场婚礼更是给后来皇子们娶亲立下典范。
  常沁儿嫁入东宫,对柳娘生活的影响就是她常去的地方又多了一个。和去常家的方便相比,去东宫程序繁琐多了,相比之下,去的频率就降低了些。不过去东宫这么多次,只有第一次太子特意等着拜见过一回,其余时候,柳娘都没有见过他,更别说其他外男了。柳娘对常沁儿掌家的能力拜服不已:“当真能做我姐姐了!”
  “好啊,难道你叫了这么久的姐姐,心里竟不认我?”常沁儿笑骂。
  “认,怎会不认!”柳娘求饶,与她将家中趣事:“孙姨终于怀孕了,她当年在乱军中伤了身子,这么多年才养好,也不枉她吃斋念佛这么久。可惜爹爹在北平练兵,把大哥也带去了,说不定不能亲眼看到这个孩子出世。听说北边气候恶劣,我爹、大哥他们不仅要训练士兵,修缮城池,还要迁沙漠移民驻守北平,加强防御。真是辛苦!我哥现在已经不吵着去军营了,还总写信回来让我给他寄护手油。姐姐还记得吗,我们一起做的护手油,最滋润保湿不过,还能治裂口。我最近又研究了一款治冻疮的……姐姐……姐姐……”
  “啊?”
  “虽然是闲聊,可也没这么无聊吧?你走神到哪儿去了?”
  “对不住,对不住,你刚刚说什么?手油是不是?给你爹和你大哥做手油,我听着呢!”
  “别瞒我了,说吧,你刚刚想什么呢?”柳娘端坐正脸,一副审贼的模样。
  “你说……我要是拜佛,能快点怀上孩子吗?”常沁儿试探问道。
  柳娘机警得看了看周围,她们姐妹闺房密语,没有留人伺候,身边也没有能躲藏人的地方。柳娘这才长吁一口气道:“你是太子妃!子不语怪力乱神!陛下改革礼俗,兴科举,抑佛道,陛下不信这个!他还做过和尚呢!你是太子妃,一举一动都有人揣摩,若是真信了佛道,不说在陛下眼中印象大跌,太子也要问罪于你。”
  “放心吧,我粗通医术,给你把过脉,你的身体没有问题。我也见过太子殿下,看他的面相也不是有问题的。别信那些民间偏方,真正的有才之士都在太医院呢。”柳娘恐吓过后,又温言安她的心。
  “唉……”常沁儿叹息,“殿下自然康健,是我……我总觉得对不住殿下。殿下为了长子嫡出,如今还让侧妃侍妾喝着避子汤呢。”
  柳娘吃惊,没想到太子真有这样的胸襟和见识,当真是谦谦君子。可谁让柳娘是太子妃的妹妹,自然只能站在常沁儿一边说话。“那也不能急,这是太子的关爱,是你的福气,也是正妻该得的待遇。三年无出才让侍妾有孕,这才是大家规矩呢。你别觉得对不住他,我看你的面相,多子多福,肯定能再说三年之内怀上!”


第140章 燕王妃
  年初; 徐达又领兵作战去了; 他常年在外; 本无稀奇。只今年孙姨娘怀着孩子,恐徐达不能亲眼见孩子出世。孙姨娘年纪也不小了,这极有可能是她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孩子,全家都非常看重。
  谢夫人早就免了她早晚请安; 还是不是亲去房中探望。徐添福这个小家伙,走哪儿都是横冲直撞的,现在都学会在孙姨娘面前“稳重”,决不能像以前一样冲进她怀里。
  如今徐达和徐允恭都领兵在外,柳娘自持是唯一能主事的人,更是把小心谨慎发挥到了十二分。大夫和稳婆都备好了; 时刻关注着孙姨娘的动向。
  五月; 孙姨娘顺利诞下一子。谢夫人看着痛哭孙姨娘; 拉着她的手道:“妹妹终身有靠。”
  柳娘在一旁看着,心中感慨。此时女人这么重视儿子; 也不全是重男轻女的缘故,也许她们下意识知道男人靠不住; 只是没有形成明确的想法和系统理论。
  柳娘安排家中仆役好好照顾孙姨娘,自己则去处理外事,她年初派到仓山祭拜危素老大人的下属阿忠回来了。危素在大明官职最高是翰林学士; 且已被贬谪,徐家乃将门最顶层,两方看似不沾边。此时还没有武将文臣相互对立的情况; 前年皇帝为开国功臣封爵,文臣李善长位居第一,封宣国公,赐丹书铁劵,为六公之首。即便是柳娘的父亲徐达,那般功勋赫赫也只排在第二位。可见文臣并未掩藏在武将的光芒下。
  但这和柳娘派人祭拜危素有什么关系呢?危素一个去官贬谪的前朝老臣,并不值得身份显贵的国公之女惦念。只是危素在士林十分有名望,他之所以被贬官,便是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