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女人-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什么看,弟弟要去吃奶呢!大哥,你是不是忘了先前答应过我什么?”柳娘叉腰做悍妇状。
“什么?”
“给爹爹报喜啊!”柳娘在他耳边大喊。
徐允恭怪叫一声,“爹!报喜!”然后,头也不回的冲了出去!
柳娘赶紧小跑跟上,到了外院,指挥几个人跟上去徐允恭,又叮嘱他们代号征虏大将军府上的牌子,别让今天巡逻的士兵给逮去监狱。
柳娘送走徐允恭,刚回院子又碰上孙姨娘。
“大小姐。”孙姨娘恭敬行礼,她乃是旧元官宦人家之女,本是汉人。孙氏父亲被元朝迫害下狱刑虐而亡,她为义军所救,遂一直跟着徐达。
“孙姨不必多礼,你来看娘亲?”柳娘笑道,对孙姨娘十分和蔼。
徐达府上人员稀少,徐达又常年征战在外,外面有什么危险,都是家里几个人抱团取暖才度过的。所以别看他们身份是原配嫡子、继室嫡女、嫡妻、姨娘,可感情真的很深厚。孙姨娘今日不等在正院也是不抢谢夫人风头的好意,如今听闻她生产,怎么能不来探望。
“是啊,我一听说就紧赶慢赶过来了,姐姐没事吧?”孙夫人紧张问道。
“嗨,瞧我这脑袋,一紧张手忙脚乱的,忘了通知您,得罪,得罪。”柳娘笑着作揖,她知道孙姨娘不会怪她的。
果然,孙姨娘扶起柳娘,笑道:“不怪,不怪,你小小年纪,已是难得周全。”
“孙姨,别说闲话了,快进来,您去看看娘亲和弟弟吧,娘亲刚生产过,现在应该醒来了。”柳娘笑着招呼她入内,十分放心的让孙姨娘单独陪着谢夫人,自己则去抱孩子。
她们进来的时候,谢夫人正半躺在床上喝鸡汤。孙姨娘看谢夫人嘴唇都咬破了,心疼道:“姐姐受苦了。”
“为老爷诞育子嗣,不苦。”谢夫人放下小碗,叹道:“盼了这些年,总算来了。你也要抓紧些,日后也好有个说话的伴儿。”
“我有姐姐,已经有伴儿了!”孙姨娘叹道。
“娘,孙姨,你们看,弟弟吐泡泡啦!”柳娘适时打断她们的谈话,把孩子往两个母爱泛滥的女人中间一递。果然让她们忘了先前的话题,一个劲儿逗弄起孩子来。
柳娘看着这一幕,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妻贤妾美,而是姐妹情深。后人总是以当时的世界观揣测现在的环境,总以为妻妾不能和睦相处,很多时候是这样,可也有例外。如同谢夫人与孙氏,正逢乱世,她们一家居住在军队后方,可也不是绝对安全。时不时有流寇骚扰,还要提着一颗心担忧丈夫,患难与共,休戚相关,两人之间的感情说不定比对徐达感情深多了。
柳娘只盼着后院一直这么宁静,在大明开国功臣中,徐达的确是少有善始善终的,柳娘无比期盼他在后院女色上一如既往的精明。
徐府女人孩子乐呵呵的围坐在一起,宫中徐达却无奈出列请罪。
登基大典刚刚走完程序,君臣诸人移步偏殿讨论正事,偏偏这个时候宫外有人来报,征虏大将军之子徐允恭在外求见。
朱元璋高坐上首,他虽然已经登基做皇帝,可天下还有大片领土不再他的掌控之中,和这帮出生入死的兄弟相处起来,也十分随意。听闻侍卫禀告,朱元璋问道:“所为何事?”
“臣不知,不过徐大人面带喜色。”侍卫回答道,是的,别看徐允恭还是个毛孩子,身上已经有虚职啦,这就是有个能干爹的好处。
朱元璋这些年对徐允恭也是常见熟悉的,赶紧让他进来。
徐允恭不负父亲教导,进到殿内先恭敬行礼,完全没有因前几天朱伯伯亲切考校过自己就失礼。
“起来,起来,跟你爹一样是个闷葫芦。”朱元璋面上无奈,心里却挺受用,笑问:“来干什么的?等不及来领赏不成?”
“回陛下,我来给爹爹报喜。今日未时,娘亲生下小弟弟啦。”
徐达还没说话,朱元璋已经抚掌大笑,“好,好,好,未时不正是我祭天归来的时候吗?天德,这孩子与我有缘!”朱元璋刚刚登基,还没有习惯自称朕。
徐达无奈道:“些许小事还惊动陛下,实在惶恐。”
“哎,起来,起来,你就是太多礼了。这样的大喜事,怎么能等!”朱元璋高兴道:“既然这孩子与我有缘,就由我来取个名字吧。孩子来的巧,是个有福气的,就叫添福吧!”
“多谢陛下赐名。”徐达又拱手行礼,感激谢过。徐允恭心里直为弟弟哀叹,这是什么破名字啊,也太土气了!别看徐允恭年纪虽小,可已经有了自己的审美,实在嫌弃皇帝陛下蹩脚的取名技术。
偏殿名为商讨正事,可心情如此激动,君臣诸人都平静不下来,人人都在畅快抒发心意。既然徐达有了喜事,众人也不耽搁他。朱元璋开口叫他回去,好好抱抱这个有福气的儿子。
徐达带着儿子退下,一路上不发一言,入府直接去房里看孩子了。
徐允恭忐忑的躲在门后给柳娘招手,等柳娘出来了,拉着她躲到院子假山后,问道:“妹妹,你说爹是不是生气了?回来这一路上,爹话都没和我说过一句,爹是不是嫌弃我去打搅他办正事啦!”
“怎么会呢?爹刚刚进门的时候,我看见他扬起嘴角了,肯定是高兴的。咱爹最肃穆不过的人了,就是高兴也不会在大街上喜笑颜开啊。大哥,你别多想,咱们给爹报喜,是多么正常的事情。你就等在宫外,有没有闯宫,是陛下叫你进去回话的啊!陛下有问,咱还能不答不成。万一有事儿,我会给你求情的。爹舍不得打我一个女儿家,到时候你就把事情推到我身上”
徐允恭被安慰了,是啊,陛下有问,他有什么办法,遂安心下来。嘴上却推辞道:“不用妹妹替我背黑锅,我根本不怕!”
得了个儿子,被皇帝笑称有福,与他有缘,还赐了名字,徐达自然是高兴的,可这高兴中又透着一点事情超出预料的惊讶。
吃过晚饭,徐达例行考校儿女功课。徐达与一般男人不同,对女儿的教育同样重视,加之柳娘天赋卓绝,徐达对她更为看重。
徐允恭英姿勃发,先练了一套刀法,又背了兵书和近日先生教的功课,徐达颔首,难得露出笑意,说了句:“不错。”
徐允恭兴奋得朝柳娘挤眉弄眼,亏他自己以为隐蔽。
柳娘也出列打了一套拳法,在这乱世中,柳娘十分主意锻炼身体、勤练武艺。
考校过两人之后,徐达点评道:“允恭浮躁,根基不稳,需再夯实基础,在园中蹲马步八个时辰再去睡觉。柳娘与我来,去书房考校你文章。”
徐允恭非但没有被罚的哀怨,反而一脸逃出生天的喜庆。生为武将的孩子,徐允恭血脉好似天生就带着好武的基因,十分不喜文事。徐允恭一脸同情的送走柳娘,乖乖站起马步来。
进了书房,徐达端坐在位子上,脸色晦涩难明,半响,叹道:“你是故意的?”
柳娘亲自煮了浓茶给徐达解救,轻轻把茶盏放在他手边,道:“爹爹指的是让大哥给陛下报喜吗?女儿是故意的。”柳娘直言不讳。
“你可知陛下乃多疑之人,不一定会信你。”徐达在绝对安全之处,有时候也会说几句不敬之语。
“在这大喜之日,锦上添花而已,陛下虽多疑,可也有帝王心胸。爹爹不必担心。”
“如何不愁,你这是拿命在赌啊!”徐达叹息。
“不会的,爹爹素日谨言慎行、谨小慎微,陛下不会看不到,他对您是放心的。”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日后不要这样做了。”徐达点到为止。他的女儿太聪明,比他这个乱世求生、杀场挣命的人更聪明,可徐达太了解他昔日兄弟、今日君主了,那是个多情又无情,好猜忌又喜放权的君主。无人能摸透他的心思,徐达素日恭敬,正是对他这份炉火纯青手段的佩服。
“我听爹爹的。”柳娘微笑,给徐达捧好茶杯,端茶赔罪。徐达拿厚脸皮的女儿没办法,接过一饮而尽,算是原谅她了。
柳娘又接着倒了第二杯,徐达嗔道:“你的茶可不好喝,又想要什么?”
柳娘嘿嘿一笑,绕到徐达后面给他按摩肩膀,常年使用兵器,徐达肩颈硬得堪比石头。“爹爹,女儿求您个事儿呗!”柳娘拖着调子撒娇。
“少灌迷魂汤,先说事儿!”徐达已经“被答应”过很多事情了,坚决补上这个当。
“爹爹,大哥想上战场,你这次北伐能带着他吗?”柳娘愉快把事情说了,分析道:“大哥几年虚岁十四啦,在外也算半个大人了。您当年十四岁也出来讨生活了吧?大哥有心为父分忧,您就带上他吧~~~”柳娘把调子脱出了三个波浪线的甜度。
“那小子让你来求的。”
“大哥让我敲敲边鼓,不过我自己也是愿意的。眼前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等到中原一统。陛下肯定要封公封侯,大哥就是世子,日后大哥袭爵,自己有本事才能不降等啊。”
徐达出身农家,一生经历都用在战场上,平日里还能记得对上恭谨、对下仁慈,已经是武将中的顶级人物了。受出身限制,他对爵位承袭之类的复杂礼制并不清楚。“具体说说。”
“朝廷袭爵自有规矩,现在虽还没定出来,但听说陛下应吩咐名家大儒们起草,将定为祖宗家法,万世遵循。袭爵自古以来的规矩,由嫡长子作为继承人,若袭爵人有功,自然能平级传承,若是继承人无能,一下再降几等,甚至另选他子继承也是有可能的。大哥是原配嫡长子,日后父亲的一切大头自然该他继承,现在锻炼着,日后父亲就能把事情放心交给他了。”
徐达叹道,“其他儿子呢。”道理他是明白了,就是农家,大头财产也要供养老人,传袭香火的长子长孙。可他担心,聪明人往往失之宽厚,他怕柳娘走上歧途。
“其他儿子自然要令谋出路。今日我催着大哥给陛下报喜,也是在为弟弟找出路,有陛下金口玉言的有福,又赐了名字,就像给弟弟加了一层金丝铠甲。我也知道,今日的事情传出去,您或者陛下再对弟弟表现得偏爱些,难免有小人背后议论,甚至拐带大哥,让他误会母亲和我。不如让大哥跟随父亲出征,学东西的同时也开阔眼界。爹爹可也告诉世人,您看中的继承人是大哥。请兄弟明算账,说清楚了,日在才快活。”
“你就不动心,待扫平天下后,至少是个侯爵。”徐达笑问。徐达说聪明人失之宽厚,不是玩笑话。聪明人总能一眼看透本质,聪明人略施小计就能得到老实人求之不得的好东西,长此以往如何能不骄傲?
“女儿说了,眼下正是立功之时。若弟弟长大了没有本事开创自己的事业,怎么配做父亲的儿子。”柳娘管一叹,“我若生做男儿,定追随爹爹战场杀敌!”
第135章 燕王妃
徐达欣慰一笑; 未置一词。子女和睦; 他就放心了。
最终徐达还是没有答应带徐允恭上战场; 只叮嘱他:“在家勤练武艺,日后再随为父上战场。”
“是,爹,儿一定勤习弓马; 等你凯旋!”徐允恭抱拳应下,听话听音儿,这明显就是说下一回要带他的意思啊。柳娘也在一旁送别,祝徐达旗开得胜。柳娘很有信心,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他光辉灿烂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呢!
一同送别的还有孙姨娘; 她规矩的站在一旁; 也不说话; 等徐达的眼光扫过来,只低头福礼。
谢夫人还在月子里; 徐添福太小,正月的风雪不适合他们这样的“老弱病残”出房门。
还没过完正月; 徐达就挂帅出兵山东,年前他们本在山东与大元战将多尔济大战。多尔济投降,又恰逢登基盛世; 徐达这才忙里偷闲回了一趟京城。此时定都应天府,也是日后所称南京。
徐达走了,日子又恢复了平静。居住在应天府; 安全无虞。朱元璋一直秉持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张士诚、陈友谅等人称帝建国的时候,他依然保持谦卑,不争风头。既然如今敢名正言顺的称帝,一定做好了万全准备。
北伐军队打着“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救济斯民”的口号,一路向北推进,路上受到了无数汉人的拥护,大元朝政腐朽,军队废弛,底层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如今得到发泄渠道,随着大军到来,一起揭竿反元。而元顺帝还沉浸在天魔舞与喇嘛的诵经声中,下旨给各地官员将领,让他们出兵山东,然而根本无人听从号令。
柳娘的任务是照顾家里人,顺便的等待接连不断的好消息。
这次出征徐达为主将、常遇春为副将,两家又挨得近,柳娘经常到常府与诸人交流信息。
常遇春府上人口更是简单,只一位妻子,妾室全无,所有子女均是正妻蓝氏所出。柳娘常来,门口的丫鬟的熟悉她了,轻轻禀告一声,不待屋里主子答话,就掀起门帘让她进去了。
“常婶婶,我又来看您了。”柳娘笑着进来。
蓝夫人端坐上首,手里还拿着一纸书信,笑道:“可真是掐着点儿来的,哪里是来看我,是来看信的吧。”
“哎,常婶婶就不要打趣我了,一家子在屋里等的火急火燎,偏偏我那个爹古板,说什么事涉军机,半点儿也不肯说话。我大哥每日等在大都督府外,就盼着里面传出消息来,也好让我们知道爹爹是否安康。我仗着婶婶疼我,只能厚着脸皮来蹭一蹭啦~”柳娘蹦蹦跳跳都过去,蓝夫人顺手把书信给了她。
蓝夫人的弟弟乃是名将蓝玉,此次北伐也在军中,这就是他写来的信。柳娘一目十行扫完,虽然知道徐达日后还有光辉前景,可也怕自己这只蝴蝶扇飞了“第一功臣”。
“小刁嘴,还敢编排你爹呢!”蓝夫人笑骂。
待看过信,柳娘长吁一口气,把信还给蓝夫人。一旁常沁儿跑过来揪她的脸道,“我倒要看看你这脸皮呢!”
柳娘笑着躲闪,她已经掌握了对常沁儿一击即中的法宝:“稳重,稳重,您可是要做太子妃的贵人啊,仪态,仪态!”
常沁儿像突然被按的休止符,顿时脸都羞红了。今年朱元璋登基,顺势册封了后宫前朝,包括自己的儿子。朱标在陛下称吴王的时候就被立为王世子,现在更是顺理成章被册封为太子,宫中已下旨,指定常沁儿作为朱标正妃。柳娘与常沁儿自□□好,在外两家父亲联手征战,对内家眷也联系频繁,柳娘笑着恭喜常沁儿,他日后可是要做国母的人啊。
“好啊!在我的地盘还想打趣我,这么嚣张!”常沁儿不服,在软榻上和柳娘闹做一团。
蓝夫人坐在上首看得直笑,对旁边老仆道:“真是两个欢喜冤家,见不得离不得,去把蜜水端来,待会儿又要吵着渴了。”
老嬷嬷笑着应是,柳娘和常沁儿却越闹越开心,相约往演武场去了。准备好的蜜水和整妆用的梳子没用上,蓝夫人无奈叹道:“两个疯丫头!”言语无奈,眼中却透着宠溺,他们武将家的女儿没那么多讲究,欢喜快活才好呢!
柳娘选了最装逼的长剑,常沁儿反手抓了一把大刀,两人在演武场来来往往打了几个回合,武功不错,比寻常军中将领还强些,不愧将门虎女的称号。
打累了常沁儿拉着柳娘坐在演武场边的花台上,也不要人伺候,就这么默默的坐着。
“沁姐有什么事儿吗?”
“平常都叫我沁儿,现在怎么啦,一听你叫沁姐准没好事儿。”常沁儿笑道。
“不识好人心,我这是可怜你一肚子烦恼愁绪,你还倒打一耙!”
常沁儿这才收了强装的笑脸,叹道:“我就要嫁去东宫啦,听说太子天性仁慈,喜好儒学,我这么个粗苯丫头,哪里配得上呢!”
原来是婚前恐惧症啊!柳娘笑道:“怕什么,你又不是不通文墨,长得漂亮,还有常叔叔这本能干的父亲,嫁人做正妻,是个明白人都会尊重着你。你要是实在不放心,不如我们溜去东宫瞧一瞧,也不一定去东宫,等哪天太子出门,我陪你去看看就是。说不定一门一见钟情……”
“死丫头,说什么呢!”常沁儿刚刚因运动泛红的脸庞,又红出了新高度。“真该让徐伯母好好管教你!”
“成了吧,我娘现在一心扑在添福身上,家里杂事而都是我在管。”柳娘一副我最大的模样。
“你大哥呢?”
“不是说了吗,每天在大都督府等消息,平日里要不在家练武,就是出去找朋友切磋。咱们这些武将家的孩子,日后都是要战场的,现在就和日后同僚熟悉起来,也不是坏事。”也就是说徐允恭也经常不着家。
“唉……”常沁儿长叹一声,“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愁什么,就是莫名的怕,怕离开爹娘,怕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怕太子不喜欢我,真是怕啊……”
“放心吧,朝野上下对太子评价那么好,太子殿下肯定是真君子。再不济还有陛下呢,以前你也不称她为朱伯伯,小时候他还抱过你呢,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