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女人-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牧谴恚珈跎痹缁栏谴蟠恚淮碓俅恚镏缓薜笔蹦昙托。薹ㄗ枥埂
  算了,事情已经发生了,还想这些做什么,柳娘专心看李倧的信函。李倧信中称此次战败为“三田渡之屈辱”,透过信纸都能看到他咬牙切齿的模样。李倧对大明没有及时救援表示理解,强烈表达了对大明的向往和对大清的鄙视,希望柳娘能出兵出粮,帮助他收复失地。满纸的犬羊夷狄、胡皇、虏使,几次大战,朝鲜对大清的确有很深的民族仇恨,对大清的统治也十分不满。
  柳娘看的好笑,问信使道:“李溰、李淏、李濬兄弟几人呢?其他朝鲜质子呢?”
  “李溰三兄弟乃是去年大战中身份最高的三位公子,并无其他王族公子陷落盛京。还有王族女子下嫁建奴各旗主为妻妾,并不在朝鲜王考虑之中。朝鲜王一再要求属下禀告公主,请公主出兵助其收复旧地。”
  也是,在家国面前,女子是微不足道。在柳娘的印象中,朝鲜多数王族女子都没有生下子女,只有嫁给多尔衮的那位,剩下了多尔衮唯一的女儿东莪。既然朝鲜王不在意,柳娘也不会多管闲事。
  朝鲜还是以往的性子,虽然对大明十分亲近,但说到实际利益的时候,已经习惯了大明承担所有,他们兜揽面子。而今大明哪儿有这份精力和钱财?柳娘当家做主,十分反感朝鲜王族做派。可是反感有什么用呢?柳娘亲笔给李倧回信,附送财物,告诉他多练兵,李溰等人大明可以帮他们救出,只要他能守住故土。
  柳娘盼着朝鲜能在后方牵制大清,只能对朝鲜表示亲热。个人观感微不足道,柳娘连信都不会让沉水代笔,落款还特意写下“亲笔”二字。又叮嘱送信的人多多说大明的不容易,如今形势复杂,给他们的那些银钱,已经是从牙缝里寄出来的。
  处理完朝鲜王那方的事情,已经是戌时三刻,柳娘吩咐道:“挂舆图。”
  沉水看了一眼滴漏,劝道:“主子,夜深了,先睡吧,明日还要上朝呢。”今日送进来的信尤其多,可知外面究竟乱成什么样子了。
  “无妨,先挂图,不看一眼,我心里难安。”柳娘长叹一声,怪不得历代皇帝短命呢,这种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还间或忧心烦闷直掉头发的工种,真是要命!
  沉水劝不住,只的高悬舆图,又拨亮了灯芯。
  柳娘看着全国地图,名义上在大明控制的地方,各地都有代表危险的红色标志,农民起义四面开花,幸好现在军队还能勉强镇压。洪承畴已经入川,清剿李自成起义军;抗辽前线有孙承宗,他是一员老将了,发掘过马世龙、袁崇焕等人,只要不朝令夕改,让他改戍他方,前线无虞。东南时不时有倭寇轻饶,自崇祯登基以来,又闭关了,万历年间建立起来的大好经济局面基本覆灭。
  北方各种颜色的线条交织在一起,农民起义、大清、藩王、本地军阀势力……南方相对平稳,但那是东林党人的老家。柳娘怔怔拦着这熟悉无比的地图,心想,能迁都南京吗?
  念头一闪而过,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
  扒着指头算一下,对大清的离间已经有高启潜去做,背后的暗棋朝鲜也准备好对策,现在该做的是安内,攘外必先安内!
  “成了,睡吧!”明天还要早起,面对满朝的“忠贞义士”呢。
  第二天早朝,柳娘穿着公主大礼服,在龙椅旁边安放了两个小小的椅子,代表太子和自己的地位。柳娘牵着朱慈烺,踏着太监的高呼声,缓缓走上丹璧,分左右落座,看和底下面色严肃的大臣们。
  大臣们昨日串联的差不多了,刚一上朝,就开始了弹劾。
  “公主乃内眷,不应临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乱行,臣等不敢领命。”
  “臣请太子监国理政,勿用妇人。”
  “天子病笃,尚有太子、朝臣、宗室,不令内眷抛头露面。”
  也有临时发挥的,看见柳娘搬了两个椅子出来,跳着脚骂道:“这是乾清宫,大明理政治民的地方!唯一能做在椅子上的只有陛下,公主这是做什么,学唐时太平公主吗?公主别忘了太平的下场!”
  柳娘失望的看着这满堂吵吵嚷嚷,这就是大明的朝堂,每天的正事就是吵架,开始的时候还有“党争”做挡箭牌,后来随便来个什么人,都能在大朝会上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批评完这个批评那个,都是嘴炮好手。
  等无名无姓之人跳着脚说完了废话,柳娘依旧安坐在椅子上,没给他们半点儿反应。何等恶毒的咒骂都只如清风过耳,不萦于怀。
  尔后,李标出列道:“公主殿下,朝政非儿戏,不可轻忽,还请公主还政。”
  “李大人,你错了。”柳娘在朝堂上第一次正式开口,“我坐在这里,是为了照顾弟弟,充当父皇的耳朵和眼睛,朝政依旧是父皇处理,我并未占有,何来归还之说。”
  “陛下病重,如何理政?”李标还想说什么,可柳娘进挥手,让高启潜宣旨了。
  “陛下有旨,重臣听宣。”高启潜拖着长调宣布。
  李标犹豫了一会儿,带头跪下,他昨日也见过崇祯,知道皇帝纵然倒下了,但意识清醒,作为臣子,他们并不敢违抗圣旨。
  高启潜拖着音调,读着这封四骈八俪的文章,圣旨写的又臭又长,总结起来就五点:一、赏赐孙承宗、洪承畴等领兵大将,表明朝廷对他们的信任。二、杀人。杀已经下狱的姚明恭,但不与连坐。三、启用厂卫。抓姚明恭的就是锦衣卫,朝臣们已经有了不详的预感,现在预感成真了。四、颁布宗室新规,允许大明宗室自行筹备地方团练部队,抗击建奴、倭寇和暴民,同时取消崇祯登基初年恢复的宗室供给。五、收商税,停止加赠辽饷等税收给农民。
  朝堂上如同油锅被泼进热水,每一点都是戳着朝臣的肺管子来提的,众人顿时不干,“陛下何意?乱命!乱命!天之不佑,大明要亡啊!”
  朝臣们也没有了读书人、官老爷的脸面,当庭大哭,梗着脖子要面见皇帝。也有指责柳娘是假传圣意的,这明显与崇祯的施政思路不同,长眼睛的都能看出来。
  “父皇隆恩,封我为辅政公主,然我人小力微,并不能做什么,一切旨意悉出与父皇。昨日,父皇亲笔下诏,李大人等众人亲眼所见,难道还有什么疑惑吗?至于面见请安,不可。父皇已移居坤宁宫,此乃内宫,不便朝臣出入。若有急事要事,可由本宫与太子转达。每月逢五逢十,父皇会召内阁诸位大人觐见,到时就能请安了。”
  柳娘缓缓道来,是好没有把眼前气势汹汹的咒骂放在眼里。乾清宫大殿外站满了人,都是穿着大红袍服的锦衣卫,他们手中的绣春刀已经出鞘一寸,随时等着为柳娘斩下人头!


第107章 公主命
  柳娘以为; 站在政治斗争场上; 没有人是傻子。你看那些阁老、尚书; 个个沉默寡言; 低头看地砖; 丝毫不敢触怒柳娘; 只因这位公主会杀人。
  但也有看不懂形势的蠢货,或者崇祯太过娇惯他们,让他们忘了; 朝堂斗争是比战场还凶险的存在; 一言之差; 就是生死之间。
  户部给事中韩良出列; 慷慨激昂道:“太子殿下明鉴; 朝廷乃是端正严肃所在; 实在不应该让公主殿下上朝。大明二百年没有这样的先例,现在公主不仅上朝,还堂而皇之的坐在朝堂上,这简直是愧对祖宗、藐视朝臣。太子和公主不要认为他这样说是在威胁他们; 事实上公主的行为已经让很多人的不满了; 若是公主再不改正,大家就会联合起来,推翻公主。”
  翻译过来就是这个意思; 言语并不婉转,也不隐晦,很难相信世上真的有这样的傻子。
  柳娘笑了; “韩大人空口无凭,本宫不信还有人敢犯上僭越,同流合污。”
  韩良对着只有自家女儿那么高的坤仪公主笑了,炫耀式的说出了答案,什么某某和某某在某地合谋,准备怎么对付公主,一二三条都列明白了。还有什么谁和谁串联,谁又收了谁的银子,准备一同把朝臣脱下水。
  韩良的重点大约在他身为户部给事中,才上任几个月,就已经推辞了几百两银子的贿赂,和朝廷上下那些贪污腐败分子绝对不是一类人。
  柳娘笑了,真是开心的笑了,你说世上怎么会有这种人呢?柳娘很确定自己的队伍里没有这样舍己为人的烈士,那就是对方阵营的猪队友了。柳娘看着朝上大臣俱对他怒目而视,李标等阁臣更是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柳娘笑着吩咐:“韩大人果然是忠良之臣,父皇曾下令肃清贪腐,韩大人就是绝好的榜样,众位大臣要像韩大人学习才是。”柳娘对韩良不吝溢美之词,好好夸奖了他一番,然后道:“请韩大人把你说的事情写成具体折子吧,高公公,请韩大人去偏殿,备笔墨。”
  送走了这个瘟神和蠢货,柳娘笑道:“原来朝臣都是这样的人,本宫就放心了。”
  太子是个傻白甜,红着脸看着柳娘,还以为她真是在夸韩良呢。朝堂上若全是这样的敢言直谏、持身清正之人,那大明江山就安稳了。
  站在朝上的“君子”们却明白,公主这是在讽刺他们呢,若是朝臣都想韩良这个傻子,公主掌控朝政真是不费吹灰之力。
  看了一场笑话,柳娘愉快拍手结束了此次大朝会,朝臣们最多也就在朝上“慷慨激昂”,连撞柱之类的戏码都不愿意演一下,觉得柳娘一个公主不值得他们这样谏言。平日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这些人啊,现在连死都怕了。
  大朝会完了,李标请求觐见。
  绝大多数事情是不可能在大朝会上商议的,大朝会就是一个礼节性的玩意儿。
  柳娘爽快同意了,请了李标、温体仁、倪元璐、徐石麒、张国维、林汝翥等阁老尚书,移驾东侧殿,再行商议。
  柳娘看着行礼的诸人,在前一天,内阁首辅还是温体仁,但是现在温体仁跟在李标身后,恭敬而谦卑,完全看不出自己被夺位的愤恨。
  “殿下,先帝时候,就因奸宦魏忠贤倒行逆施,惹得天下民怨纷纷,以至乱贼四起,而今陛下拨乱反正,还天下清明,怎能再步后尘。再有,宗室不可行士农工商四民之业,有朝廷供养乃是祖制,怎可轻易废除。……”李标准备对刚刚在朝堂上颁下的五条大令一一反驳,柳娘却挥手打断了他的陈述。
  “李大人,您说的这些本宫听不懂,明日就是逢五了,你与父皇说去吧。”柳娘挥手略过这事儿,她今天叫这些人进来,只是为了掂一掂他们的态度,他们想必也是如此。
  李标无奈退下,柳娘对他十分容忍,只看中了他一条好处:不党。此人标榜中立,既不是东林党人,与魏忠贤余党也没有联系,走的是孤臣路线。而今大明最严重但就是党争,为了反对而反对,朝堂上无一丝一毫的安宁,让这些“阶级斗争搞得无心生产”,没有人干实事。
  其他诸位尚书也没有话说,他们当初也看到了皇帝情况,只能寄希望于明天皇帝更好一点。
  “对了,李大人如今已是首辅,本宫觉得您当初的上奏应该能实现了。从现在起,朝堂上除了言官,其他人不可弹劾朝臣。朋党之争,到此为止。本宫已将大人曾经的奏折找出来重新念给父皇听了,父皇已经应允。”
  李标苦笑应下,他当初的确上过这么一道折子,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他这个而首辅本来就是坤仪公主点的,公主再这样加恩于他,让朝中清流怎么看他,昨日已经有同僚到他家里要求他与“奸佞妇人”划清界限。
  众人面面相觑,此时再说什么都是无用。坤仪公主不是言语可以的打动的人,他们的话没有用,而他们更不愿意让步。现在只能寄希望于京师之外都不奉行这样的乱命,朝堂有那么多官员,应该不会放任这些损害自己利益的行为发生。
  启用厂卫是限制朝臣,收商税是损害朝臣利益,重赏在外领兵大将是间接损害文臣利益,而杀姚明恭……大臣们只能庆幸,公主没有趁机连坐,把这再扩大成株连党争,一次清洗朝堂。
  柳娘这么做难道是为了放那些人一马吗?她没有这样的好心!即便朋党的借口再好用,一旦上位者用来,下面必定跟风。大明已经快要因为党争亡国,自己就别在火上浇油了。
  大明是不收商业税的,一应税收都从农民和专营行业来,比如茶税、盐税。自万历开了先河之后,民间服饰、住宅可僭越品级,只需要教一笔税就行了。民间商业繁荣的同时,也大大损害的士大夫的利益。官店才是大明商业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都是官员的店铺,从官员口袋里套银子,他们怎会对万历年间的政策有好感。
  而今又回到了这一步,重臣只能可行礼退下,弹劾、言语不起作用,他们只能另想他法。
  正在这时,高启潜回来了,带回来韩良供出的串联、贪腐名单。高启潜一个眼色,柳娘就知道这份名单来得不那么光明正大,如果韩良真蠢到这个地步,那也做不了朝臣,可就不知道李标等人对韩良熟悉不,也许他们会认为韩良就真的只有这样的水准。
  柳娘把名单递给李标,道:“我就不留底子了,给您老处置,按律来,该杀的杀,该罢官的罢官,也是父皇宽仁,若是太/祖在世……”柳娘摇头没有说下去,太/祖是一个极其厌恶贪腐的人,动则剥皮凌迟,朝臣们当差战战兢兢。
  李标又拿到一个烫手山芋,公主说是没有留档,可据他所知高启潜这类御前伺候的內侍,过目不忘是基本功课吧。若是办得不和公主心意,哦,是不和陛下心意,那他这首辅还保得住吗?
  至于用辞官来威胁公主,别闹了,爬了几十年才爬到首辅的位置上,真弄丢了,心疼死啊!
  李标无奈领着众人退下。
  “温大人请等一等。”众人退下之时,柳娘出声留下了温体仁。
  崇祯当政十七年,内阁首辅换了五十多个,能做到以“年”为单位计算的只有两个,一个是长达八年的温体仁,另一个是被他挤走的周延儒。
  “殿下有何吩咐。”温体仁比李标能屈能伸多了,恭敬得好似柳娘理所当然对他发号施令一般。
  此时大殿中只有柳娘、朱慈烺、高启潜和沉水,其余內侍、宫人都退了出去。
  柳娘示意沉水给温体仁奉上一个盒子,温体仁诧异发现,里面装的是圣旨,拿出一看:削温体仁一应官职,发还回乡。
  温体仁脸色骤变,跪倒再拜:“求公主殿下开恩。”
  温体仁近日不上朝,就是为了躲避皇帝的问责,或者他以为自己在家中装病,皇帝总要面子上意思一下,挽留安抚他。他当然也想过若是弄巧成拙怎么办,现在另一只靴子掉下来了,温体仁既害怕,又庆幸。坤仪公主拦住了这圣旨,又单独和他说话,证明事有可为。
  “本宫年轻,还没学会那些弯弯绕,素来只懂实话实说,但若是明说再犯,本宫也不是父皇,宽仁的可以给第二次机会。”值此危机关头,柳娘并不愿意再用什么权术谋略,那是崇祯都没搞明白的。
  “请公主殿下明示。”温体仁匍匐在地,他能做这八年首辅,就是因为善于揣摩上意。现在上头换人了,但是不用猜,人家就把心意明明白白说出来了,温体仁如何不上赶着接住。
  “实干、不党、不贪。”
  “臣谨遵公主谕令!”身为此时东林党魁首的温体仁,领了这道命令。
  “高公公,请温大人用膳,待会儿陪本宫和太子去个地方。”柳娘打发了温体仁,拉着朱慈烺的手问他:“看明白多少?”


第108章 公主命
  “不是很懂。”太子呐呐道。
  “没关系; 姐姐一点一点和你说; 今日不懂; 明日总会比今日多懂一些。而今大明江山风雨飘摇; 已经压垮了父皇; 姐姐不愿再让你有失。”柳娘搂着朱慈烺叹息; 让沉水挂上舆图,给太子一点一点讲解如今的局势。
  “而今的形势这般险恶,大明内部还不知众志成城、共抗外敌。现在姐姐站在的台前; 免不得有人在你耳边说一些姐姐日后会□□篡位的话。这些小人的挑拨离间你不要信; 咱们才是一家人; 朝臣难道会比姐姐更顾惜你吗?”
  “大姐姐放心; 我不会的; 父皇母后教过我; 大姐姐才是真正为我好的那个。”朱慈烺满腹信任的看着她。
  “好弟弟,有你这样体贴,姐姐就算再辛苦、再忙碌,心里也觉得甘甜。姐姐这话只和你一个人说; 姐姐这辈子都不嫁人了; 此生献于大明江山。只盼姐姐用这残躯搭桥,送弟弟脚踏青云,直上蓝天。”
  “大姐姐!”朱慈烺大吃一惊; 女子怎能不嫁人!
  “嘘~这话你知我知,先不要告诉母后,免得母后伤心。等到日后姐姐身上担子越来越重; 底下的朝臣人人想娶我,又人人都怕我,更怕我嫁到别人家里去。闭着眼睛都能想见的事情,弟弟就别逼姐姐委身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