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家再醮记-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思及昨夜的极致缱绻缠绵,她双颊微红,忍不住轻嗔道:“有什么好瞧的?”话甫出口,她便觉得这样的反应太过娇俏太过少女,不符合自己的风格,于是忙又补救一句:“还不曾洗漱呢。”睡前也只要了些热水擦了擦身,眼下却是来不及洗浴了;浑身似乎都带着些许粘腻,多少有些不舒爽。

    崔渊挑了挑眉,接道:“隔了这么些日子不见,自然要瞧个够。”他端详着她,低低笑起来,又将她揽进怀里,啄了啄她的鼻尖:“我那般邋遢的模样你都见过,也不嫌弃,怎么如今却计较起这个来了?我倒是觉得,你刚睡醒的时候那呆呆怔怔的样子也很是惹人怜惜……”当然,也很有趣味。

    一番唇舌交缠后,王玫好不容易才推开他,低声道:“时候怕是不早了,咱们还是起身罢。”她已经听见青庐外头的动静,似是有人掀开帐子进来了,应该是丹娘、青娘几个。洗漱梳妆还须得一段时间,拜见舅姑可不能晚了,免得头一天就给长辈留下行为不谨的坏印象。

    崔渊弯了弯嘴角,也跟着她起身。只是,待他自行换了身梅子青色对襟大袖夹袍出来,转到屏风另一侧时,王玫正蹙着眉,拒绝青娘给自己上妆:“昨日大婚,脂粉施得浓厚些也就罢了。今天不过是认亲,很不必如此。”她梳着高髻,却只插戴着步摇与桃花宝钗,配上杏红的上襦与一袭石榴裙,已经与她平时的素淡大相径庭。不过,作为新妇,却是如何妆饰浓重都不过分,这样瞧起来也确实不够繁华。

    青娘为难道:“奴也知九娘不喜脂粉,可——”

    “既然不喜,又何须勉强?”崔渊接道。他随手便拿起眉黛,将王玫的蛾眉填补了几下。而后,又自然而然地取了花钿,在她额间贴成了半朵桃花形状。没等青娘、丹娘反应过来,他便满意地颔首道:“再补些口脂便够了。”

    王玫惊讶地望着他,又有些诡异地看向他刚放下的眉黛、花钿等物。她一时未曾想到张敞画眉那样鹣鲽情深的典故,只是思及他最近似乎正在尝试着人物画,莫不是将她当成了画中仕女?而青娘、丹娘则愣住了,想不到他的动作竟然如此利落,且——也确实很适合九娘!

    崔渊并不在意她们的目光,似是很感兴趣地拨弄着妆匣中的物品,兴致勃勃地道:“往后就由我来给九娘画眉罢。”这种随他勾画的感觉很是不错,比起只能想象她诸般模样要生动许多。勾得顺手了,说不得他绘仕女时也更从容一些。

    这种闺房之趣意味着夫妇感情融洽,便是在世家之中也算不得什么。何况放在崔渊崔子竟这般的名士身上,更有了几分佳话的意味。无论是王玫,或是丹娘、青娘都接受得很迅速——只是,青娘也免不了嘟哝道:“奴本便没什么活计了,又被抢了一样……”

    王玫、丹娘听得,禁不住噗嗤笑了起来。

    补上口脂,又用胭脂略增补了些气色后,王玫便随着崔渊走出了青庐。丹娘、青娘、春娘、夏娘跟在后头,秋娘与冬娘则留下来收拾。青庐只在大婚之夜供新婿新妇住着,往后便要搬入铺陈好的新房中起居坐卧,点睛堂的仆从们也正好趁着主人不在的时候,将该拆的拆了,该搬的搬了。

    一路往正院内堂而去,沿途崔渊将视野中可见的院落都介绍了一番。

    崔府依制而建,是三路五进的大宅院。中路正院并后头的几个院落,是郑夫人及几位媵妾的起居之处。因崔敦性情坚毅独断,郑夫人将内宅也安置得井井有条,那些媵妾在崔府内几乎毫无存在感——也只有生下三郎崔游崔子谦的韦氏偶尔会出现。东路前头的几个院落住着崔澄、小郑氏一家,后头便是崔渊的点睛堂。西路前头的几个院落则是崔澹、清平郡主的起居处,后头本是崔游一家的住处,但因他外放为县令,屋子都暂时空着。

    崔家的人口并不算多,不但住得宽敞,将近成年的孙辈们都有自己的院子,还有好些院落仍然空着,正待添丁进口。最后一进的花园里更专程修了些给小娘子们住的精致小院子,只是崔渊一辈没有姑娘,小郑氏、清平郡主又舍不得女儿离开身边,便都暂时荒废着。

    “园子里倒也有些景致,待会儿便带你去走一走。”崔渊道。

    王玫颔首浅笑,接道:“阿实呢?也唤上阿实一同去罢。”

    崔渊瞧着她满含期盼的神情,心里又温暖又隐约有些不是滋味,便答道:“阿实昨夜在内堂里住下了。卢氏去世之后,阿娘便将他接过去抚养了三年,祖孙情谊很深。”

    王玫心里暗道:说不得郑夫人之所以接受她作为媳妇,也有为阿实考虑的原因。而她往后与阿实之间的相处,亦会一一落在这位阿家的眼中。不过,她本就是真心喜欢崔简,一切照旧便是了,倒也很不必刻意表现。

    两人到得内堂时,崔家诸人都已经到齐了。崔敦、郑夫人安然端坐于长榻上,榻下两旁各安置了一列席位。崔澄、小郑氏坐于左侧,崔笃、崔蕙娘、崔慎、崔会在他们身后跽坐着;崔澹、清平郡主坐于右侧,崔敏、崔英娘亦在他们后头正坐了。崔简一人孤零零地坐在一旁,望见他们走进来的时候,原本有些沉郁的小脸立时便明亮起来。

    长榻前摆着两方茵褥,崔渊与王玫双膝跪地,郑重地向崔敦、郑夫人行礼。

    “拜见阿爷、阿娘。”

    “儿王氏,拜见阿翁、阿家。”

    两人便像是说好了似的,都不用“父亲”、“母亲”这般正式的称呼。如今连皇室父子都喜爱用“耶耶”这等亲昵且肉麻的称呼,更显出家人之间的亲密,世家也早便已经不拘泥于这些了。

    崔敦、郑夫人颔首,唤他们起来。

    王玫赶紧送上自己亲手做的软履,轻声道:“儿不擅女红针黹,给阿翁、阿家做了双软履,却不知合不合适……”

    见她瞧起来性情很是温和,崔敦抚了抚胡须,满意地笑道:“有心了。”

    郑夫人也温柔笑道:“瞧着却很是不错,也费了不少心思罢。”她命侍婢将软履接过去,便又有婢女捧了个木匣过来,交给丹娘:“你入了我们崔家门,便是崔家妇,往后四郎与阿实就交给你照顾了。我也没有甚么好东西,寻出几个镯子,你若喜欢便常戴着罢。”

    王玫躬身谢了:“多谢阿家赏赐。照顾四郎和阿实本便是儿的分内事,儿必会尽心尽力。”

    接着,崔渊便将她带到崔澄与小郑氏跟前,行礼拜见:“这是大兄与大嫂。”又往崔澹、清平郡主前头走,再次行礼拜见:“这是二兄与二嫂。”小郑氏、清平郡主也笑着给了见面礼,说是插戴的首饰,也都装在小木匣里。王玫又诚心实意地谢过了。

    而后,子侄辈们便在崔笃的带领下,都过来行礼,口称“四叔父”、“四叔母”。王玫给他们分发了装着金银锞子的香囊,崔蕙娘、崔英娘的香囊里则装着正适合她们这般年纪的珠花、臂环。

    最后,崔渊、王玫在崔澄、小郑氏下首坐了,崔简接着起身给二人跪拜,唤道:“父亲,母亲。”他心里纠结了一晚,也并未询问郑夫人,后来终于想到了这个主意,心底还颇有些忐忑,觉得自己似乎太过疏远了些。唤出口之后,他便有些后悔了,抬起眼望向对面,脸上尽是不安。

    崔渊却是微微一笑,似是毫不在意。王玫也弯起了嘴唇,朝他伸手道:“阿实,来。”

    崔简眨了眨眼,按礼节起身之后,才走到她身侧,紧紧依偎在她身边。王玫从袖中取出个大香囊,塞进他手中,压低声音道:“给你准备得最多。”不但有金银锞子,还有她从王奇、王珂那里得来的两方上好砚台,并她单独给他打的玉佩穗子。

    崔简捧着沉甸甸的香囊,忍不住又看了看堂兄和堂姊妹们拿的小香囊,笑得格外开怀。虽然这么想似乎有些不应该——但她给他备下了特别的礼物,便意味着他在她眼中是独一无二的——他实在欢喜得很。

    崔渊低声笑道:“也难为你,袖子里还揣着这么重的东西。”其他礼物都是春娘、夏娘捧着的,唯独这一样特别,也确实显出崔简在她心目中的与众不同。

    崔简有些好奇地打开香囊瞧了瞧,见自家阿爷似是斜了他一眼,突然便福至心灵,脆生生地道:“阿爷,这里有两方砚台,正好我们一人一方。”

    崔渊挑起眉,望向王玫,叹道:“你瞧瞧,连阿实都比你更懂得人情往来。”

    王玫揉了揉崔简的头发,笑回道:“可不是么?不过,我有阿实帮我做人情便尽够了,哪里还需要懂得那些?”虽是这么说,她心里却不禁腹诽道:他们俩的“有来有往”还少么?光是她上元的时候送的彩胜,便够他戴上好几年呢!

    这一家三口相处起来其乐融融,竟全然不似新家庭,既熟稔又自在。崔家众人见状,皆似有似无地舒了口气。郑夫人的目光尤其有些复杂,默默地看了一会儿,便使眼色让仆婢上朝食。

    除了崔英娘之外,子侄辈都各有自己的食案。但这回崔简却故作不知,坐在王玫身边不愿意挪动。虽然算起来他虚岁也已经七岁了,但毕竟年纪并不大,崔敦便当作没瞧见,郑夫人也只是摇了摇首,便由得他去了。

    于是,王玫和崔简坐在一处,异常和谐地用起了朝食。因担心小家伙吃得太甜腻,王玫先将清淡的鱼羹放到他跟前让他喝了,又让他吃了小碗汤饼,用了些菘菜,才允许他吃了一碟七返糕。她自己则用了鸡子羹、虾肉馄饨与小胡饼。最后,两人都饮了一杯温热的牛乳。

    用过朝食后,仍在休沐当中的崔敦、崔澄带着崔笃、崔敏、崔慎去了外院,考察他们的学业进度。崔澹则约了同僚去射猎,迫不及待地骑马出了门。小郑氏、清平郡主领着崔蕙娘、崔英娘依旧留在内堂里陪伴郑夫人。

    王玫本想尽一尽媳妇的责任,留下来与阿家、嫂嫂、侄女们说说话,增进彼此的了解。崔渊、崔简两个却一直亦步亦趋地随在她后头,让她无奈之极。小郑氏、清平郡主忍俊不禁不提,连郑夫人也忍不住笑道:“这才第一日,也不急于一时。你便在府中走一走,先熟悉熟悉罢。”

    于是,王玫只能红着脸告退,将两条尾巴带出了内堂。

    作者有话要说:晨昏定省是应该的,不过郑夫人是和善婆婆,新婚就且让他们舒服地呆着去吧。

    另外——崔尚书的媵妾是有身份的,不仅仅是良妾,还相当于从七品官阶╮(╯_╰)╭,这是三品官的福利。所以,他的庶子是正经的庶子,非婢生子之类。当然,对于郑夫人来说,三个嫡子,妥妥的地位稳当。崔澄的庶子崔会也是这样,他五品官,可以有三个媵妾,从八品官阶。但是……小郑氏这嫡母强势,所以,崔会就是个小透明了~~六品以下的官员的妾室就只是妾室,木有什么身份了~~

    ☆、第一百章 新婚适应

    一家三口离开正院之后;便放缓了步子。王玫见四下没有旁人;遂望向后头的两条尾巴,嗔道:“本想向两位嫂嫂多学一学,好生侍奉阿家;不料却被你们扰了好事!阿实还好说;你就没有旁的事么?一直跟在我后头像什么样?”

    “阿娘不是也说了,也不急于一时。”崔渊微微一笑,自是振振有词,“咱们家里可从不会第一天就给新妇立规矩。而且,方才我不是许诺带你去园子里走一走?你想逼着我违背诺言不成?”顿了顿,他又道:“不过;我也确实没有旁的事;想跟着你便跟了。”

    虽说崔子竟的魏晋名士之风也是传出来的;但他性情里素来便有些狂恣,一向也是随心所欲,不然又哪里传得出那般的名声?尤其在家中;在亲人跟前;更是甚少掩饰,坦然得很。当然,狂恣并不意味着他不知人情世故——毋宁说是太通晓人情世故,反倒看得格外清楚。对于王玫心里的不安,他也似有察觉,于是安慰道:“放心罢,阿娘也不会刻意拘着谁。平日你想在内堂陪着她也好,待在院子里也好,她都不会在意。”

    王玫心中一叹:她不是小郑氏,也并非清平郡主,郑夫人本来对她这儿媳妇便不是那么满意。她若不事事做得妥当,这些不满日日累积起来,又哪里会有甚么好结果?便是性情再如何温和的婆婆,也需时间相处,才能逐渐生出亲情。不然只会越离越远,最终落个面子情,相见相厌,平添不快而已。

    “我确实想陪着阿家。”她想了想,便道,“过了这两日,你可不许再扰我。”

    崔渊双目轻轻一动,笑道:“我知道了。这不是许久不曾见你,想与你多待一会儿么?”他也只能趁着新婚这几日松快松快了,过些天便又要开始忙碌。因而,此刻他总觉得必须将她放在自己的视野之内——甚至随手可及之处才好。

    王玫还未回应,一旁的崔简便忍不住接道:“我也很久不曾见……母亲了,十分想念。”

    王玫遂笑盈盈地牵了他的小手,感慨道:“可不是么?年后你便不曾过来了,算起来竟有三个月未曾见了。”

    两人正执手相看,就差一个泪眼来应景了,崔渊瞥过去,似笑非笑道:“阿实,我怎么记得今日你们不曾休沐?”

    王玫这才记起来,崔简如今已经正式进学了,可不像以前那般悠闲。这或许也是年后他不曾去王家走动的原因之一。

    崔简咬了咬嘴唇,央求道:“阿爷,我想与先生要一天假,和你们一起去逛园子。”崔沛虽然年轻,但也很有几分先生的威严。身为品行俱佳的好学生,崔简也从未缺过一天的课业,但惟独今日却是怎么也不愿意离开。

    “这才进了几天学?”崔渊挑了挑眉。

    王玫略作沉吟,决定这一回必须维护崔渊身为父亲的威严。教育孩子时,父母决不能各执己见,否则只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越发觉得矛盾。崔简既是小儿郎,教养他便是属于父亲的责任。她不能横加干涉,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什么妥协的法子。

    “阿实,你们要上一整天么?”才五周岁的孩子,从早到晚都念书也未免太残忍了些。

    “半天。”崔简答道,“背下先生讲的《诗》,再练完几张大字,就能散学了。”他记性好,已经背完了《诗》,马上就学《论语》了。倒是崔会,终于磕磕绊绊地背完《千字文》,也接着学《诗》。

    闻言,王玫便笑了:“那就好。上午你去念书,我们且先回点睛堂里歇息。中午咱们一同用过午食之后,再一起去逛园子,如何?”单把小家伙撇下,她实在有些不忍心。三人逛园子散步,应该也挺有意思。虽然新婚确实需要二人世界,但毕竟为人父母,考虑孩子的心情也是应该的。

    崔简用力地点点头,欣喜地应道:“好!”

    接着,这手牵着手的一大一小便都转过脸去看崔渊。见两人睁圆了眼睛,一脸热切,崔渊也只能退让了,叹道:“也罢,你且去罢。”他尚是头一遭如此清楚地意识到,若有分歧争执,家人便似是不同国度,总须合纵连横,才能彼此相制。显然,他为夫为父是否威风凛凛,也有赖于自家娘子的选择。

    “阿实在何处上学?”王玫又问。

    “外院书房里。”崔简答道。

    “还不赶紧去?”崔渊道,“若是迟了,先生可不会手下容情。”

    崔简朝他们行了一礼,转身便跑开了。几名仆婢本是远远随在后头,见状忙跟了过去。但崔小六郎一向敏捷,眨眼间就跑得不见了踪影。那些仆婢见状,只能提着裙子直接奔向外院。

    王玫轻轻一叹:“若是不在外院,我还想立在窗外听一听他们是如何上课的。”她就像后世许多父母一般,有些好奇小家伙学习时的表现。当然,以阿实的聪敏伶俐,必定每日都能得到先生的赞许。听得这些赞许,她恐怕也会与有荣焉罢。

    崔渊倒不在意,道:“便是在外院,你想去听也听得。”

    “再说罢,免得扰了他们上课,倒是不合适了。”王玫道,又问,“教他们的先生是什么样的人?”

    “我从族中寻来的一个少年郎,品学兼优。其兄明经出身,已经出仕。他大约想考进士,不急着贡举,我便请他过来了。昨天他也是傧相之一,你应该见过。”崔渊回道,“他排行十二,名唤崔沛。因是族弟,见了他只须唤十二郎便是。”

    王玫记下来,心里想着须得给这位族弟送些笔墨纸砚等物,尽尽心意才好。

    两人回到点睛堂时,青庐已经拆了,仆从们正在归置东西,稍有些忙乱。不过,王玫瞧来瞧去,许多都是熟悉的面孔,却是自己带来的陪嫁仆从。她细细一想,嘱咐了丹娘几句,丹娘便颔首退下去了。

    崔渊将她带到布置一新的正房里。这正房用屏风与帐幔隔成了三间,每一间都十分轩阔宽敞。当中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