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炮灰生涯-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薛姨妈更加为难的是,她是个无能的。当初在娘家的时候就是这样,没有多少手帕交,如今,仅有的几个手帕交更是不知道在哪里。薛家的根基又在南面,这京里也没有多少人认识。更重要的是,薛蟠头上的刺字,注定了薛蟠和薛宝钗的未来将充满坎坷。薛蟠是男子,托两年倒是不妨,可是薛宝钗是女孩子,又哪里经得起蹉跎。
    不但薛姨妈自己知道这一点,就是薛蟠也知道这一点。虽然到了前面,薛蟠拿起鞭子狠狠地抽了那木头桩子一顿,心里却还是很难过。
    他就这么一个妹妹,早知道就在金陵给妹妹定下了,今天哪里会这么多的麻烦?
    都是自己不好,没有修下一门好亲戚,这才有了这么多的事情。
    想到王夫人,薛蟠心里就别扭,至于大房那边,他也不熟,不过眼下也只有找那位表姐帮帮忙了。只希望这位表姐不要跟自己那位姨妈那样狠心才好,只希望这位表姐不要看不起自己才好。 
        
197新闻
    就在薛蟠发泄过后,门房上送过来一张帖子,却是贾宝玉邀请薛蟠出去玩耍的请帖。
    薛蟠非常不高兴:“搞什么?请我到外面去吃酒?是让人看我笑话吧?”如今的薛蟠可是很在意自己额头上的刺字的。
    “丢出去。”薛蟠一甩袖子,打算回屋子睡觉去,才上了台阶,薛蟠突然想到了自己妹妹,站住了转过身来,道:“慢着,来人可说了,宝玉会宴请哪些人么?”
    贾宝玉是个无事忙,薛蟠是知道的。现在可是腊月,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祭祖的事儿,只怕有空的也少,不过贾宝玉到底也是公侯子弟,也许会宴请到一些身份跟他差不多的人。自己且忍一忍,就当是为了自己的妹子。
    薛蟠知道,薛宝钗是为了自己不被贾家人嘲笑,这才搬出荣国府的。他也知道,这一搬,就等于薛宝钗之前花在贾宝玉、花在贾母、花在荣国府里的心思都付诸流水,就等于薛宝钗自己先放弃了通过嫁给贾宝玉达到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捷径。
    薛蟠觉得自己对不起妹妹,妹妹已经付出了那么多,却要全部放弃,仅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现在是他报答自己妹妹的时候了。
    “回爷,那位宝二爷往好几处人家家里都送了请帖,只是别人家里都有事儿,回了帖子说,等出了灯节再找个机会聚一聚。”
    “那成,你找个人也回个帖子,说我们家今年事情也多,也要过了灯节才用空。到时候,我做东,请大家好好聚一聚,让宝玉只管下帖子。邀齐了人再说。”
    那小厮赶紧就去了。
    这里,薛蟠却对贾宝玉的帖子上了心,即便是腊月和新年里事情多,可是他心里最惦记的还是这个。每每有了空闲。都会数着日子,盘算着贾宝玉会定下哪个日子,又会请哪些人来。
    这是一条路,关系着他是否能够攀上别的世家子弟。就是不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妹妹,为了妹妹对自己的心,薛蟠也会尽力的。
    对了,还有。妹妹的衣裳也旧了,趁此机会,正好做新的。
    一想到自己妹妹的衣裳。薛蟠狠狠滴拍了拍自己的脑袋。
    自己怎么这么蠢笨!连自己妹妹的衣裳都没有注意到。自己妹妹的那些衣裳都是好几年前的旧衣裳了。妹妹十五岁生日就要到了。总不能老是穿着旧年做的衣裳,不好不好。还有妹妹的首饰,也该新打一批了。以前的那些是好东西,可惜都旧了,样式也不时新了,戴出去也落了妹妹的面子。
    薛蟠是一个想到一出就来一出的。这会儿想起了薛宝钗的衣裳首饰,便连声高叫:“来人。来人,去,去我们家下面的铺子,把铺子里最好的衣料子拿来,不要忘记了姑娘最喜欢的蜜合色镂金妆缎,还有,让人去首饰铺子,叫铺子里的掌柜带着女人和时新又富贵的首饰进来,让姑娘好好挑一挑。速度要快!”
    薛蟠的小厮一溜烟儿地区了。
    薛家的铺子里很快就送来了许多衣料,薛蟠一见,果然欢喜,抬脚就进来跟薛宝钗献宝。
    薛宝钗见哥哥兴冲冲地带着一堆人,扛着好些衣料子进来,非常吃惊,连忙放下手里的账本和笔,过来道:“哥哥,你这是做什么?”
    薛蟠道:“妹妹,都怪我粗心,居然没有看到妹妹的衣裳已经旧了。”
    薛宝钗一愣,摸了摸自己身上,笑道:“哥哥,我这件衣裳也不算旧啊,而且我也很喜欢呢。”
    薛蟠道:“妹妹,你别糊弄我,我还不知你?你原来最喜欢的是这样的蜜合色镂金料子,如果上面的花纹是牡丹,你一定会第一时间抢下来的。当初父亲在世的时候,每年都会特地多带两块这样的衣料子给你。想想你以前的旧衣裳,再看看你现在身上的这几件,你不委屈,我还替你委屈呢。”
    薛宝钗一愣,道:“哥哥,这蜜合色镂金妆缎自然是贵气的,我怎么会不喜欢呢?只是我们这样的身份,原不该穿这样的衣裳的。以前我年纪小,不懂事儿,仗着父亲的宠爱,不停地要这样的衣裳,原来是我错了。”
    薛蟠道:“怎么,这个料子是妹妹听了闲话,这才不穿的?”
    薛宝钗道:“怎么会是闲话呢?哥哥,原来按照太祖爷的定下的规矩,商人和商家女眷都是不能着丝绸的。要不是后来盐商起来了,又钱多势大,只怕还不敢破了规矩。虽然说法不责众,可是今年盐商们纷纷落马,我们还是小心一些才好。”
    “可是马上就是你十五岁生日了啊!”
    薛宝钗道:“我知道。可是哥哥,还是家里比较重要。衣裳什么的,以后可以做。”
    薛蟠叹了口气,道:“我原来还想着,让你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大家惊艳一番,也让别人知道我们家里也有个大姑娘呢。”
    薛宝钗道:“哥哥,横竖我们家就那么几家可以走动,而且一家比一家尊贵,我打扮得那样出彩做什么呢?没得的得罪了人去。与其花这么多的银钱做新衣裳,还不如多精心准备一点子好东西,借着别人家里的宴席,给家里添一条路呢。如果当初顺嫔娘娘没有进宫的时候,我就跟她打好关系,我们现在也不用这么发愁皇商招牌的事儿了。”
    “都是我没有用,连累了妹妹,还要妹妹为家里这样费心。”
    薛宝钗道:“看哥哥说的。我也是薛家的女儿呢。对了,哥哥,外头有什么新闻没有,哥哥不妨说我听听,也给我解解闷儿。”
    薛蟠道:“新闻倒是有两个,一个是宫里娘娘们要省亲,顺嫔娘娘刚好够格。听说那府里的老太太一个劲儿地闹着要盖省亲别墅,可是没人理她,眼下老太太是看大老爷二老爷都不顺眼,这大节下的,还叫了两回太医呢。”
    薛宝钗道:“这位老太太喜欢折腾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只要他们不闹到我们头上就好了。另外一件呢?”
    “那自然是林大人要回京述职的事儿了。”
    薛宝钗道:“林大人,哥哥是说江南省承宣布政使林大人么?”
    “不是他还有哪个?你不知道,这次林家可是发了大财了!”
    “怎么说?哎呀哥哥,你快告诉我呀。”
    在外人面前端庄的薛宝钗知道。自己的哥哥很喜欢自己跟她撒娇,她也乐意在薛蟠面前扮一个爱撒娇的妹妹,以满足薛蟠的妹控属性。
    薛蟠接受了妹妹的娇声软语之后,这才洋洋得意地道:“这你就不懂了吧?你想想。那些盐商们哪个不是富得流油的?又有哪个家里头不是金满箱银满箱奇珍异宝满库房的?按照惯例啊,这抄家的得来的银钱五成上缴国家,一成打发下面的抄家的兵丁,剩下的四成都归了负责的官员。这次扬州政府帮着盐商们说话。落了不是,被摒弃在抄家的官员之外,抄没那么多的盐商的官员。数得上号的。也就江南省承宣布政使和江南省指挥使了。也就是说,这次抄盐商们的家,林家少说能够得一成,多的话,两成甚至三成也有可能。如果那位指挥使大人存心要讨好林大人,那林家能够分到的,就更多了。”
    薛宝钗道:“我知道。父亲在世的时候就曾经说过,扬州的盐商里头,排行在前十位的,无论是哪一家,他们的家资都在一千万以上,尤其是排在前三位的,他们的家资最保守的估计也在五千万两银子之上。我记得这前十家里头只有名排第七的陆家逃过此劫,其余的都落马了吧?按照哥哥说的,那岂不是说,林家这次少说也能够得个两千多万两银子?”
    薛蟠一听,屈指一算,也连连咋舌:“哇哦,我还没算过呢,这样一算,果然有这么多呢。如果林家是按照两成拿的,那岂不是说有五千多万两银子了?难怪人家会说升官发财升官发财,这当官的来钱可真快!”
    当官来钱的速度何止是快!就是林招娣林黛玉两个也被林如海派人送来的那一箱箱的古籍孤本字画还有古董青铜器瓷器什么的给惊呆了。像什么青铜鼎之类的,林如海当然不会要,毕竟鼎乃国器,身为臣子也是要避讳一二的,但是这些书籍字画古董玩器之类的就不用客气了。除了几样宫里可能比较在意的,其余的,都进了林如海的口袋。
    这次抄捡扬州盐商,绝大部分的盐商都被卷进去了,得来的粮食和盐货进了国库,盐商们剩下的家产,田地全部并为官田;宅子房舍别院之类的则由官府接手,慢慢出手,尽量保证其原有的价格;大件的古董玩器什么的,尤其是重器之类的当然就地打包,运送回京,上缴国库;名贵的家具、木材和小件的古董玩器等一应陈设被林如海和现任江南省指挥使瓜分了;名贵的药材也瓜分了,常用的药材则归了官府麾下的惠民局,解决了惠民局药材不足的困境;盐商家里抄出来的绸缎衣料子,林如海和江南省指挥使各留了一点,其余的都交给了江南省各织造衙门,由织造衙门进行清理,看是上缴交差还是就地发卖;抄没出来的各种现成的衣物,则被分到江南省各地的义庄里,保证了义庄里的孩子和老人们这个冬天不会受冻;至于金银珠宝之类的,因为盐商们家里大部分的书籍字画之类的都归了林如海,所以,这现成的金子银子和珠宝首饰之类的,林如海只要了三分之一,其余的,都归了指挥使。
    薛蟠有一件事情说错了,那就是抄家所得,那些兵丁们可以得到全额的十分之一。可是,盐商们都家大业大,可是参与抄家的兵丁们却没有一成。承宣布政使手里的卫队士兵才多少?也不过是一千来号人而已。指挥使带去抄家的人有多少?也就两三万人而已。可是这些盐商们的全部财产一共有多少?外头的人都不清楚。
    反正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兵丁们是拿得很高兴的,到了后来,那些金银珠宝就是堆在他们面前,他们都不敢拿了。
    他们已经拿了够多的了。
    不过,林如海和现任江南省指挥使拿到的,也没有盐商家产总数的四成。
    因为江南省欠朝廷的赋税总额太大了,加上政治的需要,最后,林如海还是想办法跟新皇沟通了一番,拿出了自己分得的部分金银珠宝连同抄没出来的那些粮食盐货,将江南省之前欠下朝廷的赋税的呆账平掉了一半。
    至于指挥使那边,也将朝廷欠的粮饷给平掉了。
    薛蟠不知道林如海将江南省全省欠朝廷的税粮给平掉了一半,但是朝堂之上,只要有点子门路的官员,他们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盐商们的家产有多少,他们不知道,但是江南省欠朝廷的赋税有多少,他们是知道的,所以,他们对林如海的大手笔也非常吃惊。就是原来在后面嘀嘀咕咕、眼红林如海的官员们也都不说话了。
    毕竟,那些军中大佬们都双眼直冒火呢。
    以前,江南省欠朝廷的赋税,朝廷就欠军队粮饷,也难怪朝廷的军队面对那些蛮夷们节节败退。这饿着肚子,又如何打仗?手里的兵器不是不够就是劣质品,叫他们如何打仗?没有粮草,又如何养战马?难道让将士们拿血肉之躯挡别人的刀剑?难道叫将士们饿着肚子用双腿追赶别人的快马?
    也难怪军中的大佬们对江南出来的官员不满了。江南的赋税不齐,就意味着他们将一次又一次地无奈地看着自己的一手带起来的子弟兵们去送死呢。
    如果说林招娣的红苕给军队带来了希望的话,那么林如海这次的举动更是彻彻底底地收买了军方大佬们的心。不要说边关的将士了,就是京营节度使麾下的小兵,说起林家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听见有人说林家的坏话,他们虽然不会跟边关将士们那样,脾气火爆到跟人拼命,但是主动维护林家的事儿,他们也没有少做。 
        
198算账
    江南省一省欠下朝廷多少赋税?根据官方记载,不下一万三千万石粮食,按照一石粮食一百五十斤,一斤小米六文钱算,该是多少银钱?更不要说,江南的税粮是大米,不是小米,大米的价格比小米高昂也是事实。
    而且,从税粮的角度来说,京师那边是看收到的粮食,不是看江南运出来的粮食的。也就是说,在路上损耗的粮食也是江南承担的。江南距离京师也不进,那么多的粮食运送也不便,这路上损耗的粮食可就多了去了。可以说,朝廷每收到十石粮食,江南百姓其实至少要上缴十三石粮食。
    饶是这样,江南百姓还要谢天谢地,感激老天爷给他们安排了一个好官。因为这位官老爷没有把这损耗拉到五成。因为各种杂税捐输加起来,百姓们每年几乎七成的收成都用来缴纳赋税了。再加上这部分损耗摊派,老百姓们也只有卖儿卖女了。
    这也是江南文风鼎盛的原因之一,也是众多原因之中最无奈的一个。对于不少人家来说,读书是为了功名,因为有了功名,就不用缴这么多的税,中了举人以后,还可以为宗族省下一大笔赋税。可以说,但凡有些见识的人家,无不倾力栽培家族里有读书天份的孩子,为的,就是在这沉重的赋税下能够喘一口气。
    像贾母这样,对子孙教养不上心的长辈,真是奇葩中的奇葩了。对族里的孩子不上心也就罢了,对自己的亲孙子尚且如此。
    无论是贾赦也好,邢夫人也好,看着最近又抖起来的贾母,心中只有冷笑。
    有个好女婿就了不起?别当别人不知道你背地里做的那些事情!你在这里洋洋得意,人家会不会认账还是一件事情呢。
    贾赦从来就不相信林如海会真的对贾母做的那些事情一无所知。如果林如海真的什么都不知道的话,他坟头的草都长得老高了。
    看着又把自己等人叫道跟前商议这省亲一事的贾母。贾赦终于烦了,他直接拿着自己从户部拿回来的白条,道:“老太太,儿子没有钱。”
    “没钱?你怎么没有钱?每年公中给你的银子去哪里了?二丫头是你的女儿!”
    贾赦直接就道:“之前我们家欠给朝廷的银子,儿子拿自己的私房,还有你儿媳妇的嫁妆都还上了。您要儿子再拿钱来,您就直接说,您要我这条命就是了。”
    贾母气死了:“你这个败家子!那是多少年前的老帐了?啊?大家都没有还,就你还上了,就你能!”
    贾赦冷冷地道:“您当真是真不知道假不知道。啊?如果儿子没有把这亏空还上了,二丫头能够这么得宠么?还不知道怎么样了呢!您愿意养一群奴主子,您愿意看着自己的儿子孙子对您身边的奴才卑躬屈膝。皇家愿意对一群老奴才弯腰,受一群老奴才的子孙后代的挟制?您是想看着这一大家子去死吧?”
    贾母一下子就把自己的拐杖丢了出去:“你胡说什么!”
    “难道不是么?老太太,真要儿子说,您还真是下贱呢?看着您自个儿的儿子孙子对着一群奴才行礼赔笑,那您见了那些奴才们的祖宗又该如何?是不是也要行礼啊?我看我们那祠堂里也不要供奉我们贾家的祖宗好了。把那些奴才们的牌位摆上去就是了!”
    “你!你!你这个逆子!”
    “大哥,你怎么能够这样跟老太太说话呢?老太太……”贾政扶着贾母,一面给贾母顺气,一面道。
    贾赦最是烦贾政这幅样子的,立即就道:“我怎么不能这样说了?我们贾家的祖宗们都在祠堂里哭泣呢!老二,你在开口之前。先想一想你到底姓什么!”
    贾敬也道:“似乎工部员外郎大人并不怎么在乎自己的姓氏呢,要不要我请了族人,告了祖宗。让您可以名正言顺地不用姓贾啊?”
    贾政不敢说话。
    王夫人道:“敬大哥,我们今日是来商量为顺嫔娘娘盖省亲别墅的事儿的。说这个是不是不太适合?”
    贾敬道:“我是贾氏一族的族长,也是宁国府唯一的老爷,赦兄弟又是荣国府的正经爵爷,还是顺嫔娘娘的亲生父亲。我们都不赞成盖省亲别墅,你叽叽喳喳地做什么?别以为我不知道这些日子闹得最欢的人是你。你这样做。不过是想借着事儿好捞钱罢了。”
    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