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花嫁旺夫记-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氏听了刘荆的话,笑了,“呦!你可别舍不得,这饭都温了,再不吃都凉了,还不叫他起床去。”

    刘荆一拍脑袋,哎!就是啊,把这都忘了,浩儿这个吃货。然后就去了屋子里把他叫了起来。

    一家人吃过了刘荆做的爱心早餐,都吃的饱饱的,每次刘荆做得饭都会被吃的干干净净。从来都不留剩饭,剩菜的。

    吃过早饭,刘浩在院子里喂起了鸡,喔喔喔的跟着鸡在后面跑着玩。

    刘迟记着昨天秦氏昨天的话,要去集市上买东西,吃过饭就去了刘益家借了牛车来。

    “娘,这天天借二伯家的牛车也不是个事儿啊,不然咱家也买辆牛车吧!”刘荆看着刘迟把牛车停到了院子外面,向秦氏提议道。

    “你说买就买了?牛车可需要不少银子呢!等家里有了钱再说吧,现在这点积蓄买牛车的钱都不够。”秦氏看了看刘荆,有些无奈的说到。牛车谁家不想买啊,可哪里是寻常人家买的起的。

    这二嫂娘家有钱,嫁妆就是一辆牛车,当初可是好多人都羡慕的不得了呢。

    刘荆本来还想说什么,但是看着秦氏眼中充满了不赞同,最终也没说出什么不适当的话。

    要是按照现代的说法,那就是必要的投资,可牛车也并不是非得现在买,等挣够了足够的银子,连店铺的问题一起解决。

    这样,秦氏就不能在拒绝了。刘荆看着秦氏沧桑的脸庞,心里有些难受。她才三十岁啊,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像是四五十岁似的,也许是太过劳累了。

    我一定要好好努力挣钱,争取不在让秦氏受苦受累,让弟弟去上学堂,带着家人走出这个贫穷的村子。刘荆心里暗暗定下希望。

    刘迟在门口叫着:“孩子他娘,准备好了没?准备走了!”

    听到刘迟的催促,刘浩就激动的喊到:“准备好了!准备好了!娘,我们快走吧。”说着,拉着秦氏的袖子就向院外走去。

    刘荆好笑的看着刘浩这幅迫不及待的样子,说道:“浩儿这么急做什么?我们是要去一天的,时间多的很。”说着,也跟着走了出去。

    秦氏没说什么,小孩子嘛,总是喜欢去热闹的地方。顺着刘浩的力道向着院外走去。

    “快点快点!早点去就能早点到了!”刘浩激动的满脸通红,不停地催促着。

    今天更新早了一丢丢哦

    惊不惊喜?

正文 第五十五章火爆的凉皮生意

    一家人坐上牛车出发了,这还是刘荆记忆中一家人一起出去呢。当然是指去集市了。

    一路上还遇到不少村民,你问一句,我答一句,这样笑着打了招呼。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刘迟家今天全家人都去了集上,还专门赶上了刘益家的牛车。

    一路上,说说笑笑的,转眼集市就到了。

    刘荆准备先去苏锦绣家卖凉皮的摊位看看,就跟秦氏说道:“娘,咱们去绣儿哪里看看吧!也不知道凉皮卖的怎么样了。”

    秦氏听了刘荆的话,也表示赞同。自从把方子给了苏锦绣家后,就没怎么见过他家的人了。正好今天有空,去看看生意如何。

    既然是逛集市,牛车这种大型运输工具就不适合了,刘迟把牛车寄放在镇子口看车的小伙哪里。五文钱可以看一天,还管给牛喂饱,方便的很。

    刘迟是知道苏锦绣家摊位在哪里的,因为苏二贵让他给刘宜说多多照看他家妻女。所以他带着刘荆等人向集市深处走去。

    不一会儿,就看到前面热热闹闹的摊位。只见一群人围着杜大娘和苏锦绣,吵吵嚷嚷的喊到:“姑娘,给我一碗凉皮!”

    “我的凉皮好了没有?”“我的那份多放蒜汁!”

    听到前面传来“凉皮”二字,刘荆立马激动的问着刘迟,“爹,就是前面吗?我听到有人说凉皮可!”

    刘迟虽说知道位置,但也没来看过,所以不知道这生意的火爆程度。没想到,买凉皮的人有这么多!这法子还是自己姑娘想出来的!“就是这里没错。”刘迟呆呆的说到。

    没错了!这就是苏锦绣家的摊位,可这也太热闹了吧,这五六个人都是来吃凉皮的?更别提桌子旁坐满了的人了。

    苏锦绣一边调着凉皮,一边回答着众人的问题。“好的好的,马上给你做!”“你的凉皮马上好了,现在做的就是。”

    “蒜汁?行!娘,刚才那份在放两勺蒜汁。”

    “好嘞!你的凉皮,多蒜汁。”杜大娘手脚麻利的给碗里加上两勺蒜汁,递给那个要多放蒜汁的客人。

    因为客人太多了,那也忙不过来,所以苏锦绣就建议让点了凉皮的人在旁边等着。调一碗凉皮需要三分钟。也不慢,所以等等也没什么。

    苏未央可比苏锦绣和杜大娘忙的多了,她因为刀功比较好,所以她就负责切凉皮和黄瓜丝。“哐哐哐”的声音不停的响起。

    刘荆看着眼前这忙的脚不沾地的三人,有些激动的对秦氏说道:“娘!你看,绣儿她家卖的多好啊!”还有些得意的冲刘浩说到:“怎么样,姐姐想的法子好吧,肯定能让你绣儿姐姐家赚到银子。”

    秦氏看着眼前这火爆的生意,也有些吃惊的说到:“是啊!没想到,这生意能这么好。”心里还是想着刘宜一家,但又不想破坏现在的气氛,就只是附和着刘荆的话。

    刘浩也不甘示弱的说道:“姐姐最厉害了!”没错!做的东西最好吃了,这么好吃的东西,生意好是肯定的。哪有人不喜欢好吃的东西?

    刘迟也笑呵呵的看着眼前这摊位,嗯!既然荆儿只说了一道菜的法子就能把生意做的这么好,以后来了铺子,生意肯定会更好的!

    刘荆看苏锦绣家生意这么好,也就不打算过去给她们添麻烦了,还是去集市上买好了需要的东西再来看吧。

    于是,刘荆就带着一家人逛起了集市。

    看到那些好吃的,好玩的,刘浩就走不动了,眼巴巴的看着刘荆。最后还是秦氏答应走的时候给他买糖人,他才舍得离开摊位。

    走着走着,就看到一家粮铺。

    想到家里已经快没有东西下锅了,刘荆就问秦氏:“娘,咱俩需要买什么食物吗?米是不用,面呢?”

    秦氏也有些为难了,家里的米也不多了,还够吃几顿米粥,可面是一点都没有了。买吧,太贵了,不买吧,家里有没得吃了。原本家里的面能吃到秋天的,可刘荆做饭喜欢用面,用米,所以家里的粮食下的比原先快多了。咬咬牙:“买!”

    刘迟是不管这些的,反正秦氏会很好的管好家里的钱财,买些面也没什么。

    走进粮店一看,粮食也不算太贵。白面二十文一斤,大米五文钱一斤。

    刘荆不懂这些,家里人也多,她也不知道买多少合适,还是交给秦氏吧。便对秦氏说道:“娘,你看需要什么,要多少,咱们就买多少。”

    说完,还悄悄地往秦氏耳边说道:“娘,你别担心银子不够,咱们卖腌菜和丸子的钱还有很多呢。我给了你一部分,自己还留了一部分。”

    秦氏听了刘荆的话,忍不住说道:“你这鬼丫头!”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啊!太好了,这样买了米,面,荆儿还能留下点钱。

    秦氏想了一会儿,决定要二十斤白面和十斤大米。她也是个精明的,知道自家人弄走买的粮食,肯定是困难的。

    就对掌柜的说道:“哎!掌柜的,你看我们家也没把粮食背走的汉子,还要去逛集市,肯定是不能现在背走了。能否行个方便,送到镇子口那边的牛车上。”

    那掌柜的一看刘荆这行人,一个妇人,一个姑娘,一个小娃子,和一个瘸着腿的男人,还真是背不走,爽快的答应了。不过要秦氏先付一部分钱。

    秦氏也明白,不付钱是拿不走东西的,就答应了先付一部分钱,等他们回去的时候,再付剩下的部分。最后约好送粮食的时间,就出了粮铺。

    然后刘荆他们空着手走出了粮铺,高高兴兴的接着逛集市去了。

    又走进一个杂货铺,里面的东西可真是琳琅满目啊,什么都有。

    开铺子的是老两口,看起来十分和善,他们的儿子也在店里帮忙。是个快二十的小伙子,长的清清秀秀的。一看就是老实人,但又不迂腐做起生意透着一股子精明。刘荆在这里买了好些调料。

    一家人走走停停,看看试试的,路过卖文房四宝的店铺,刘荆还认真的挑了一本《三字经》,两本字帖。

    家里有快要启蒙的刘浩,也是时候买些书本了。秋天就把刘浩送去学堂,这几个月要给他打好基础才是。

    刘迟看着刘荆买的书,也没说什么,贵是贵了点儿,可谁不想让自家孩子读书识字啊!

    刘浩也透着满眼激动的神色,紧紧的抓着秦氏的手,脸上漏出几分兴奋。姐姐上回教了他好些字呢,他现在每天都会抽空练习,已经全部都学会了。

    这家店铺以前也见过,可始终不敢跟秦氏和刘迟说,更是连进去的勇气都没有了。

    秦氏也笑容满面的看着刘荆手里包好的书本,这可是金贵玩意儿,村里没几个孩子能用上,能看着的,更别提属于自家得了。真好,真好。

    这个年代读书还真是个烧钱的活儿,刘荆之前买的笔墨花了一百文,没想到这一本启蒙用的《三字经》居然要五百文!还不是原本,而是秀才手抄的。

    难怪读书上学堂的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供个读书的娃娃简单,但是买上他们要用的课本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有没有小可爱对鲜鲜写的文

    有建议的?欢迎留言哦!

正文 第五十六章愉快的一天

    不过刘荆是肯定是要自家弟弟上学堂的,大不了自己以后多赚点银子!反正学堂一定是要去最好的学堂。

    不知不觉中,太阳明煌煌的照耀着大地,随意的散发着属于自己的热情。

    刘浩的肚子饿的咕咕直叫,他揉了揉肚子,有些不好意思的给刘荆说道:“姐姐,浩儿肚子饿了!它还一直叫个不停。”

    刘荆听了刘浩的话,停下逛街的脚步,左右看了看,指着对面的一个面摊,说:“那我们就去吃阳春面吧。”

    “浩儿饿了?那我们就去吃吧。”秦氏听见两个孩子的对话,也不在转了,带头向面摊走去。

    “老板!来三碗面。”刘荆到了面摊前,看着一男一女的两个人,一看就是小夫妻。

    刘荆立刻牵着刘浩走过去坐下伸长脑袋看那小伙子做面条。

    那小伙子切了块面团,揉捏了一番,拉长几次,再用手搓成筷子粗细,然后浸到旁边的一碗清水里,然后拿了三个个大碗,在一旁备用。

    这才捞起清水里的面条,又拿手指捻细了一些,直到韭菜叶那般这才丢进那已经煮的沸腾起来的热水里,待煮熟后拿小臂长的筷子捞出来,放进碗里,再撒上葱花,放上一小勺香喷喷的葱油,又加了些猪油,再淋上些许汤水,这就成了。

    汉子麻利地把那两碗阳春面端到刘荆他们桌上,这才笑道“客官,你们的面好了。”说完,转身又去忙活了。

    刘荆拿筷子拌了下自己的那一碗,葱油香郁四溢,熬制的相当好,迫不及待咬了一口,面条韧糯爽滑,实在是好吃啊中华美食真是博大精深,明明看起来如此普通的一碗面条,用料也是如此的简单,味道确实如此之好。

    刘浩吃得直咂嘴,显然对这面条儿的口感也是很满意的。

    刘浩的饭量不大,和刘荆分食一碗就可以了。秦氏,刘迟各自吃一碗。

    这种现做的阳春面好吃极了,嚼劲十足的面条,鲜美的汤汁,新鲜的蔬菜。只要八文钱就能吃上满满一大碗,好多人都喜欢在这里吃上一碗再回家。

    饭后,一家人接着逛起了集市,刘荆还特意去问了铺子的价钱,少说也得八九十两,还是一般的铺子。如果想要个差不多的就得百十来两了,那可是笔大钱啊。

    看着刘荆和刘浩两人高高兴兴的在前面走着,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刘迟和秦氏对视了一眼,都觉得幸福就这么简单。

    刘荆一家在集市上逛了整整一天,要不是到了跟粮店约好的时间,还不想回去呢。

    这一次,刘荆买了不少炒菜需要的调料和农家自制的酱,谁让自己做的酱要在一个月以后才能好呢?为了美食,只能先用别人做好的酱来代替了。

    到了镇子口,一家人热热闹闹的把在集市上买来的东西放到牛车上,还不忘给看牛车的小伙子说笑几句。还没怎么等,粮铺送米面的小伙子就来了。

    帮着一起堆放在了牛车上,秦氏就把剩下的一部分钱给了那小伙。“真是麻烦你们了,这是剩下的钱,你数数。”

    那小伙憨憨的笑了起来,直说:“不麻烦不麻烦,做生意嘛,都是这样的。”眼神还向刘荆飘了几眼。

    等那小伙走了以后,秦氏笑呵呵的对刘迟说道:“没想到,咱家的小姑娘也长大了,都有小伙子喜欢了。”眼神却飘着刘荆,想看看她是什么反应。

    刘荆哪里懂的这些,听到秦氏的话,只是表现得很平常,毕竟在二十一世纪,大家谈恋爱还是比较开放的。所以没想到,秦氏再为这个十三岁的女儿物色汉子呢。

    “娘,你说什么呢,我才十三岁。”刘荆无语的解释着,再说我这么漂亮,还这么有本事,喜欢我不应该吗?

    “好好好,娘不说了。快坐好车,咱们啊,回家了。”秦氏宠溺的看着刘荆,对刘迟使了个眼色,回家去了。

    刘荆和刘浩兴高采烈的讨论着集市的所见所闻,交换着各自买的小零食,约定好下次还在去。刘迟驾着牛车摇摇晃晃的向刘家村走去,秦氏和他一起听着两个孩子的童言童语,享受着少有的闲适。

    刘荆这会儿,也不会再被牛车颠簸的晕车了,咳咳!毕竟坐了这么多次的牛车,早就应该适应了。

    下午的太阳早已没了上午的炎热,阳光照耀在这一车人身上,透出几分温暖的余晖。

    到了村子口,刘荆和秦氏,刘浩一起回了刘家。刘迟则去把刘益家的牛车送回去,秦氏还给李氏带了些纸笔,要知道,她家也有个正在读书的孩子呢。

    等她们回到家里,把大包小包的东西放在了屋子里,就准备做点稀饭吃吃,准备睡觉了。毕竟今天大家都走了一天了,需要好好休息。

    就在刘荆在厨房做饭的时候,院子外面传来苏锦绣的声音。

    “荆儿,在家吗?我听说你们家今天去了镇子上。”苏锦绣下午卖完昨天做好的凉皮就回来了,早就听村里人说,刘迟一家去了镇上赶集,到现在才回来,这不,急急忙忙的就过来了。

    刘荆探出脑袋往院子里一看,原来是苏锦绣啊!“大忙人,你怎么来了?”说着,放下手中的东西,走到了院子里。

    “还不是听说你家今天去集市了嘛,有没有去我们家的摊位看看?”苏锦绣恼刘荆的打趣,询问着刘荆。

    刘荆听了苏锦绣的话,笑了笑,说道:“对啊,看了看了!那摊位前人山人海的,看你们忙的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了,就没去打招呼。”

    苏锦绣听了刘荆的话,红光满面的说着:“哎!还不是你教的好?他们啊,也就图个新鲜。”

    “那也不错了,怎么样,每天能卖多少啊?”刘荆笑了笑,问着苏锦绣的成本。

    苏锦绣得意的笑了笑,说道:“前天第一天开张,以为不会有太多人买,就准备了二十张。谁知道,买的人多的不得了,一会儿就卖完了。”

    “第一天就卖完了?!”刘荆惊讶的问道,真没想到凉皮的生意这么好。

    “可不是嘛!所以我第二天就又多做了十张,还怕卖不完呢!可我们一出摊,就卖出去了一半,剩下的断断续续的卖了一上午,也就卖完了。”苏锦绣看刘荆也惊讶的不行,心里也十分的兴奋。

    “一上午就卖了三十张啊!那可真是不少。”刘荆点点头,既然知道了这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那么以后就可以开了铺子就不担心生意不好了。

    “不过,绣儿,不能因为卖的好就做的多,多了就不稀罕了。”刘荆对着苏锦绣说道,要知道,图新鲜是一回事,长久做生意又是一回事儿了。

    “我也这么觉得,所以跟我娘商量了一下,每天就卖三十张,再多了,我们也做不急啊。”苏锦绣笑嘻嘻的说道。“真是谢谢你了。”有对刘荆道了谢,就把这几天挣的钱给了刘荆。

    “哎,你这是做什么?”刘荆连连摆手,之前说是卖出去一碗凉皮收一文钱,不过是安慰杜大娘罢了,哪里是真的想要这些钱啊。

    苏锦绣硬是把钱塞给了刘荆,“你可别这样,咱们都说好了,卖出去一碗给你一文钱。要是说话不做数,以后我还怎么有脸见你。”听说国庆放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