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皇商-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接下来的工作她要让人帮忙了,而最佳人选就是苏家爹娘。
  此时秋播早已结束,已进入农闲时间,一般农家人这时候早就进城做工去了,但今年枫叶村都没有往外跑。
  枫华酒楼那么大场面,能供应的东西有许多,干啥不是赚钱,自家种的、养的,自己上山摘的,都能卖给苏家。
  苏长安兄弟都在县城里住着,家里只有苏正清夫妇带着小女儿,不愁吃穿,日子轻松多了,家里不缺肉吃,苏正清也不会再馋酒了。
  但苏家还养着几只羊、几头猪,每天一早还是要割草,家里还要洗衣打扫做饭,也并没有多清闲。
  但主要是上午,下午是空闲的。
  苏芳自然清楚这个时间规律,因此准备好步骤之后,就喊林天学去苏家一趟,跟她爹娘说明天中午过来吃饭,下午给她帮忙。
  她没说帮忙什么事,林天学虽然疑惑,但还是立刻跑过去了。
  结果爹娘一听疑惑不解,问林天学也问不出名堂,干脆就跑了过来。
  苏芳正在屋里堆放用草纸包好的配料,哪些是自己种的、哪些是收来的、哪些是根本不曾出现过的……只有她自己知道。
  看见爹娘过来不禁笑了起来。
  “今天刚卖了一批作料出去,接下来还要很多,天明不在家,我忙不过来,就让爹娘来帮忙磨粉,每天一两个时辰就行。”
  “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担心死我了。”苏林氏抚着胸口吁了一口气。
  “那我们每天下午一个时辰,夜里一个时辰吧。”苏正清说道,“家里也有些零碎活儿,不能一直呆在这里。”
  “是啊,家里也要喂猪、扫猪栏、羊圈,地里也要锄草、浇水,下午一个时辰刚好,夜里闲着,过来一个时辰没事。”
  苏林氏看了孩子爹一眼,立刻附和。
  她明白过来他的意思,是不想一直呆在林家,还要管饭,如今芳丫头有了身子,干活的都是表妹和婆婆,他们在这边吃饭可是四张口,时间长了负担重。
  再说了,他们过来是帮芳丫头磨作料粉子的,若是还要腾时间帮林家做家务活儿,担搁的可是赚钱。
  那就不如专注于一个时辰,回家去吃饭,闲活收拾好再过来。都在一个村里,也不麻烦。
  苏芳有些明白,感谢爹娘体谅,也不说穿,帮忙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不过现在爹娘既然过来了,她就把怎么做法说了一遍,苏正清和苏林氏见了觉得并不难办,这种手磨用着也容易。
  苏正清和苏林氏当晚回家之后收拾了一下家里,把事情划分一下,早上天蒙蒙亮时,夫妇俩带着孩子直奔村西山坡。
  苏正清割草,苏林氏帮着割草之后,在苏正清往家送草时,她就用林家的水井先洗衣裳。
  等苏正清回来再割草时,苏林氏就回家去忙,也把早饭做好。苏正清回来一家人吃了早饭,就往林家去。
  上午可以忙一个时辰再回家忙自己的,错开了中饭时间,下午再来忙一个时辰,吃了晚饭天还没黑,再过来忙一个时辰。
  苏芳没想到爹娘已经把每天划算好了,还能多做一个时辰,很是感动。这就是父母,为了儿女总是无私奉献着。
  她是说不出口自己不是正主,不忍心让这样善良纯朴的夫妇悲伤。
  但她想要留爹娘吃饭,却被婉拒了。但她自己也在忙着把磨出来的粉按比例兑混淀粉和盐,没空进厨房做吃的。
  十月下旬,天已冷了许多,北风自山林间吹过,枯叶簌簌而落。
  炭的订单已陆续完成,虽然新增生意没那么快,但隔些日子还是能接到一笔,不过是福安客栈派了马车来拖。
  林家的运输队还没回来,不过有寄信已在回乡路上,一切安好。
  林天明也有家书回来,已平安到达京城。苏芳每天等待着他的第二封家书,好知道他何时回家。

  ☆、第273章 把人安全带回来

  十月过去,虽然又被拖走两批作料,转眼赚了三万多两,但苏芳并没有继续拓铺了。
  她在等林天明回来,既然决定了去京城开铺子,当然周转资金要预留下来。
  若都用来盘铺子了,到时候资金链断了,可不影响更多?
  而且铺子也开了这么多家了,接下来应该停下来观望生意运营情况,到底赚不赚、赚多少,都需要等帐本收回。
  再看越来越饱满的肚子,她决定今年先就这样,只继续赚作料钱便可以了。
  随着月份越来越大,苏林氏一边帮忙磨作料粉子,一边也张罗着给即将出生的孩子做小衣裳。
  苏芳自己也用并不精湛的针线手艺做小衣裳,但娘和婆婆都不敢依靠她。
  也就林天明敢把她做的针线粗糙的衣衫穿上身了,但不能苦着娇嫩的孩子呀。
  因为孙志胜出了远门,林梅儿也会时常过来这边串门,她也有帮苏芳做小衣裳。
  不管到时生的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初生孩子的衣裳性别分辨度不需要那么高,舒适便行。
  冬月初三,苏正河带了人来拖走各五百斤的货,说是上面发了话,怕冬天路不好走,给各酒楼全面铺货,准备过冬。
  苏芳一边数着银票,一边暗自咋舌。
  幸亏她打着同样的算盘,怕接下来天冷下雪不方便,在生孩子之前也要多储存些作料,因此让爹娘多辛苦了一下。
  不然今天可就开天窗了!
  只是钱赚了不少,林天明那家伙现在怎么样了?
  转眼初五傍晚时,运输车队进了村。一路有人看见都吆喝起来,奔走相告。
  运输车队组建几个月了,但都是在县城里跑跑,也不是有那么多生意,但这次却出了一趟远门,见世面了。
  大家都很期待他们归来,好听听外面的世界。
  王正华刚把马车赶到家交给兄弟处理,他就匆匆来到林家,这才知道林天明去京城了,便向苏芳汇报这次出门情况。
  这次出门,林天明给了王正华两百两银子,一路要吃要住总有用钱的时候,虽说是送货出门,也是穷家富路。
  因此王正华拿了帐册出来把帐算了,一共三十八天时间,比预期早了五、六天回来。
  他们车队人员加上管事、苏长安兄弟一行,再加上白不凡,一共四十五个人。
  早饭每人三个大馒头加一碗热水,中饭和晚饭按四桌来挤坐,要吃掉每桌两百文,但三餐饭已经是很低标准了。
  再加上马匹粮草,每天用在吃上面最低成本是一千七百文,再加上新州和各县的停留消费更高一点,三十八天下来折合银两就是七十两银子。
  住宿都是包的大通铺,还要留下人看守粮车,有时还在野外露营,开支高,但没高过吃。也要花到四十二两银子。
  这一趟耗时一个多月,他们路上开支就用掉了一百一十二两银子,还没算工钱,对此王正华有些不好意思,觉得花费太多了。
  “不是你们花费多,而是去的人太多。”苏芳却不以为意,反而安抚起王正华。
  “是我哥和管事他们占用了你们此行的成本,而且你们是第一趟出远门,用掉的钱也不算多,重要的是都安全回家,已经很好。”
  若只有王正华领着车队往返,能省下几十两银子的成本,而且这趟还是每辆车安排了两个人的情况下花费。
  若再减少十个人不跟车,每车再增加两百斤粮食,成本还能下调。
  但苏芳并没有这么说,有点伤感情。何况王正华也是第一趟不熟悉,出于保障才安排了这么多人。
  但她这句话却戳到王正华心窝里去了。
  这一趟出远门同行的人这么多还要控制成本,自然很辛苦,尤其还有好多回露宿在外连饭都吃不上。
  等能吃上饭的时候,肯定不能吃太差,大碗肉还是要保障一下的,不然大家也会有怨言。
  为了保障大家吃住、人员和粮食的安全,还要节省成本,他可是操碎了心,因此总算安全回来,他是大大松了一口气的。
  把人安全带回来,才是真正的任务完成了。
  但他心中还是忐忑的,毕竟花掉了一百多两银子,还没算工钱。就算一斤大米的市价顶多三十文一斤,买得多二十文都可能拿得到。
  这次运去的大米只有九千六百斤,顶多两百两银子。
  从这边专程送过去,人力、物力加上种粮、打米各方面的成本,其实已经超过本地购买成本了。
  但林天明却选择从这边专程运过去,这个得失问题一路困惑着他。
  “正华大哥不必疑惑,送粮并不是主要事情,运输车队成立起来自然还会运别的物品,熟悉道路和外面的环境,才是重要的。”
  苏芳见王正华拧着眉欲言又止,猜测地替他解惑。
  “这是你们第一趟出远门,已经做得很好了,以后熟能生巧,出门经验多起来办事自然更顺利,成本什么的,也会更有把握。”
  苏芳没有告诉王正华,其实每天多买几个馒头或肉包,自己带上水囊,只有入夜投宿才吃上饭,可以将伙食换好一点。
  比如三百文一桌的伙食肯定比两百文的伙食要好得多,但是带上干粮不但能多走一段路省了吃饭的时间,也绝对要不了两百文的成本。
  说不定还能再提前三五天回来呢。去的时候载着近万斤粮食是需要更谨慎,回程空车而且是空马车,是可以走得快一些的。
  这条路她也是走过的,可以略作推算。
  但人家只是一群没有出过县城的农夫,第一次还带了这么多人和粮食出远门,压力肯定很大,而且不只是运粮的压力。
  比如怕她哥他们太辛苦,毕竟他们也是东家,想来管事们可能也不愿意辛苦,毕竟管事职权高,说不定还瞧不上运输队呢。
  这路上或许没有起争执,但摩擦肯定会有。
  这也是她要让大哥他们在这一趟就同行的原因,有东家在,必要时能处理这些事情,当然也给大哥他们攒些处事经验。
  正是多方面考虑,她才说,只花了这些钱安全回来,已经很好了。

  ☆、第274章 新的任务

  这也是领队的是王正华,若换了村里任何一个汉子,恐怕都会焦头烂额。
  因为王正华在村里本来就有威信和声望,加上人是他挑选的,算得上都是可靠亲信。
  不然路上若有矛盾,三十八天时间足够积攒到起冲突的。
  他们可都是自由身的农家汉子,不是签卖身契的伙计,他们淳朴本份勤劳,但规矩什么的,他们其实不懂。
  也因此,苏芳对他们此行结果是很满意的,当场就算工钱。
  当初林天明给的是两百两,用掉了一百一十二两,还剩下八十八两银子。
  工钱按说好的出县城就算六十文每天一个人,不算王正华,还有三十二人要领工钱一共是七十二两九百六十文钱。
  这笔帐王正华在路上就算好了,因此回来经过镇上时,就去钱庄换了散钱出来,现在来找苏芳报帐,也是汇报的意思。
  帐目清楚,苏芳看过之后没有问题,再付掉王正华的差旅费十两银子,还剩下五两零四十文钱要交还给她。
  但是苏芳却没有要,反而又拿了十两银子出来。
  “天明不在家,你看是今晚还是明天找个时间请大家吃一顿吧,这趟是第一次,大家吃的苦头肯定不少,辛苦了。”
  “你们在家歇两天,马上再走一趟,不过这次只送到新州便可,早些赶回来,别在路上被雪天困住了。”
  苏芳又派了新的任务。她不能让这一趟高成本出行消耗资源,而且有不足万斤的大米能用多久?
  “行,我也觉得跑一趟就这么点粮食有些成本高了,年前再跑一趟来得及,只到新州的话,一切顺利应该在半个月的样子。”
  王正华心里迅速计算着过去三十八天的路程,他都有将每到一处花了多长时间作了记录,以后心中有数。
  “你们天亮早些吃饭出发,中午吃干粮,路边茶寮找熟面孔,夜里算好时间和路程,不要错过投宿。”
  “中午随便点填饱肚子,夜里到客栈再吃顿好的。中午也用来赶路,总会快一些的。”苏芳含蓄地提醒。
  “不错,虽然这一路都是两人轮流赶车,早出晚归,但中午找地方吃饭确实浪费了不少时间。”王正华恍然看了苏芳一眼,暗道这丫头果然是精明的。
  “夜里可以早些投宿,一整天在马车上颠着确实辛苦,夜里睡不好影响第二天赶路,夜里守粮车的也太辛苦,冬天总比夏天辛苦一点。”
  “嗯,到新州最多十天,怎样都能撑过去,回程轻松多了。”王正华没想到芳丫头连这点都考虑到了,不禁笑道。
  “行,你安排吧,这次粮食就从村里收,田庄的还要留着供给咱们县的铺子用,跑远了也浪费时间。”
  苏芳又说道。再跑去田庄起码得一天时间。
  “行,那今晚就先通知大家明天打谷装袋,我们歇两天初八就走,争取月底早些回来。”王正华听了对苏芳的安排佩服不已。
  她是真的将每一天都算计到了,一点也不想浪费,当然担心月底下雪也是一个,但时间紧迫起来也节省成本。
  但是苏芳刚才不但没收下剩余的五两四十文钱,还反给了十两银子让他请大家吃饭,就说明她其实不是真的那么在意一点成本。
  她在意的想必是时间和资源的安排。
  王正华走后,苏芳也出了堂屋回西屋去记帐,将这一趟成本帐目记录下来。
  她刚才提醒了时间行程上的安排,却没有说出减人的事,需不需要减人,还是让王正华自己去衡量吧。
  第二天苏正清夫妇过来的时候就说起村里已经轰动了,都在赶着打米,王正华也去镇上买麻袋去了。
  按二十文的市价当收购价,还不用辛苦送去镇上粮行,若换了粮商来收肯定给不了这个价钱,因此大家都很高兴,积极排队打米。
  当然今年收的粮食都没卖掉,等的也是卖给林家。
  虽然一直以来收货的是苏家二房,但苏芳嫁给了林天明,是林家媳妇,到底是谁在收,大家还是明白的。
  但是这次张罗收货的却是王村长,不过王村长是帮儿子王正华在办这件事。
  王正华昨夜回家自然把这一趟出行的辛苦和苏芳的大方都说了一遍,当然不管多辛苦,运输队里赚得最多的都是王正华。
  他是管事,待遇当然不一样。王村长见儿子好赚,当然高兴。
  见儿子还要去买麻袋,向富贵酒楼和福安客栈解释还要再借半月马车的事,因此主动来帮忙。
  当然收粮这么大事也是要村长在旁维持秩序,怕粮商奸诈令村里人吃亏。
  当然这次是自己村里人收粮,当然没有这种事,本来也不需要他操心,但现在不是关乎他儿子的任务嘛。
  这天王正华从镇上回来,还买了许多食材回来,让兄弟去通知了这一趟出行的人,晚上在家吃饭。
  当然苏芳的意思也是要传达到的,若是忽略就显示他做人有问题了。
  当然苏芳一直没有出面,毕竟如今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每天也就在院子里走动一下,已经不愿意进村了。
  苏林氏已经在村里请好了接生婆,到快生产时,她也是准备搬过来日夜照顾的。
  只是林天明还没有回来,她这个丈母娘也要不高兴了。
  好在苏芳解释林天明是去京城开铺子的,若是枫华酒楼开起来,赚得肯定比在县城里多。
  京城可是最繁华之地。
  苏芳现在做得最多的事不是睡觉,而是策划酒楼和茶楼以外的生意。虽然酒楼和茶楼是她能力范围内最容易做的生意。
  但目前主要依靠的是家中兄弟和村里人,但她的目光可不会只放在这上头,比如作料生意就比开酒楼还赚钱,也回收利益更快。
  这样有了一大笔存款自然就要不断投资了。
  但酒楼和茶楼拓展了这么多,接下来也应该缓一缓脚步,既要让兄弟们适应这种身份、锻炼这种能力,也要让生意利益逐渐体现出来。
  一味投入,虽说连锁越广利益回收越多,但同样的也有弊端,资金链困死,一旦周转不灵,很容易出问题。

  ☆、第275章 态度很重要

  何况现在投入是投入了,到底赚不赚还看不出来呢,万一不赚呢?那不是白忙活?
  但现在她还不太担心这个,而是想增加投资项目,扩大生意范围,广撒网才能多捞鱼。
  在林天明回来之前,她要有个初步的思路才行。
  苏芳很忙,爹娘也忙碌地为她攒货,就怕她要生产没空顾着这边存货的事。
  初七夜里,王正华过来说明了收货的事情。
  这次是按八百斤的重量装的车,依然是三十二人队伍,不为路上资源浪费,而是保障夜里轮班守粮的安全性。
  听他这么解释,苏芳便明白,他是清楚人数问题的,还好她之前没有明说,不然真是要尴尬到了。
  而他骑马带队,这次果真采用了苏芳的策略,人人都带了两支竹筒装水,而且从自家带一包窝窝,就在路上吃早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