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韵[封推]-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我就是随口说说,随口……你可不能不给我家小子说媒呀!”
    说了这话,涎着脸向王媒婆赔不是。
    正好这时顾长生扛着锄头经过,看到这里聚了一群人说说笑笑的甚是热闹,便走了过来。看到王媒婆站在车辕上恰着腰和人斗嘴,怔了一下。
    “长生啊,你快来,给婶撕烂这老货的臭嘴……”王媒婆一转身看到了顾长生,扬声笑道。
    顾长生挤到了人群里,见到牛车上摆着礼物,便拱了拱手笑道:“王婶,这是下乡又给哪个有福人说媒来了?”
    王媒婆眼珠一转,故意扬声道:“是给刘二家送礼物来了。”
    “礼物?”顾长生的脸色立刻变了变,贴紧了王媒婆低声道,“婶,难道是姜家要退婚?送的悔婚礼?”
    “啥悔婚礼?”王媒婆夸张地张大了嘴,“这是姜太医才得的好布料,说家里没姑娘用不着,让我给刘家三姑娘捎过来。哎哟,你不知道,姜太医对三姑娘别提多满意了。说三姑娘既聪明又孝顺还识大体,在我面前不知道夸了多少回呢……”
    围观的人群突然安静了下来,吃惊的看着王媒婆。
    王媒婆抿嘴笑了笑,心想可算不负姜太医所托,故意抬高了声音,“姜太医说刘家三姑娘和他孙子是天作之合!”
    围观的村民们听到这句话,轰的一下炸开了,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
    ……
    ……

正文、第100章 媒人上门

村民们听到了王媒婆的话,纷纷睁大了眼睛,直到听见她说‘天作之合’时,才轰的一下议论开来,显然是极为吃惊。
    难道,姜家真是实心实意的要娶雪梅?哪怕现在村里传的话这么难听也要求娶雪梅?又或者,现在村子里传得闲话是假的?
    忍不住便有人将心里的疑惑说出,问起了王媒婆。
    王媒婆撇嘴一笑,不屑地道:“也不知是哪个无耻的混帐说的混帐话,姜太医那是什么人?那是给皇上看过病的,他走过的桥比你们走过的路多,吃过的盐也比你吃过的饭多。他那一双眼睛啥东西看不出来?能会看不出这是有人故意传着刘家的坏话,好坏了姜刘两家的亲事。我来的时候,姜太医就说过,说什么清的清,浊的浊,姜家不怕有人造谣,只要被姜家抓到了,哼哼……”
    王媒婆说到这里,故意冷哼了几声,看到村民们都瑟缩了一下,满意的点点头,“府衙门虽然是朝南开,里面住的那尊神可是姓叶。知道姜家和叶家是啥关系?那是交过性命的关系。敢造姜家公子的谣,就擎等着将来把牢底坐穿吧!”
    看到围观的村民们似乎被吓住了,又阴测测地道:“刘家三姑娘现在是姜家未过门的媳妇,以后就是姜家的人,造刘三姑娘的谣,就是造姜家谣,只要抓住了……一律送到大牢!”最后一句,王媒婆故意提高了声音,吓了围观的村民们一跳。
    犹如捅了马蜂窝般,立刻炸了起来。
    “王媒婆,我说句话你别怪罪,”一个村民高声叫道,“那刘二家准备克扣姜家的聘礼给大房做礼金,这事姜太医知道了吗?”
    王媒婆冷冷一笑,这就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儿。别人家的聘礼关你屁事?心里这么想,脸上便带了出来,说话便有了一丝不耐烦。
    “关你屁事啊?又不是送给你家闺女的!姜家的小相公和刘三姑娘的婚事是后年,那聘礼就是送。也得等到后年纳征的时候才送到刘家,难道刘家大房要等到后年才娶媳妇?”
    那人的脸色尴尬了起来,却又不敢回敬王媒婆,只得讪讪地住了嘴。
    “那这么说,刘二家说克扣聘礼给大房做礼金的事,便是假的喽?”另一个听完王媒婆的话恍然大悟,紧接着说道。
    “自然是假的!”王媒婆夸张的大笑,“谁见过姑爷还没有往家送聘礼,家里就把聘礼的去处给谋划好了,还不得把姑爷吓得直跑?”
    她说完后哈哈大笑。村民们一想也是,便也跟着笑了起来。
    “我就说嘛,刘二哥不是这样的人。他家哪里是贪图姑爷聘礼的人家?这一定是别人看刘家找了好姑爷,在背地里使的坏,故意造谣……”顾长生看到村民们都明白过来。赶紧替刘承志洗脱罪名。
    “是呀,承志哥不是那样的人,咱村里谁不知道他是老实人?”一个和刘承志关系比较近的人,出言说道。
    “是呀,是呀,刘二是个老实人!”村民们便七嘴八舌的附和了起来。
    王媒婆趁机说道:“这事,以后大家伙就不要再提了。姜太医已经和叶明府打过了招呼。若是再有人敢造他孙媳妇的谣,就自己滚到牢里去坐牢,还省得派衙役下乡来抓人了。”
    村民们只当王媒婆在说笑话,便轰的一下又笑出了声。
    王媒婆继续往下说,“你们怕是还是不知道三班衙役的头儿是谁吧?”
    说到这里,她故意停顿了一下。拿眼往四周看等着有人问她。果然就有人忍不住了,上前一步问道,“王媒婆,你就说说呗,哪有说话只说一半的。让人心里就跟猫挠的一样。”
    王媒婆得意洋洋的,将声音抬到了最高,“三班衙役的头姓赵,叫赵顺,你们知道他和刘家是啥关系不?那可是正儿八经的亲家。”
    王媒婆说到这里,有人便不解了起来。
    “王媒婆,刘二哥家的大闺女不是嫁给镇上的赵家吗?听说在城里开了粮铺,咋他家姑爷进衙门公干了?”
    “你当粮铺是人人都能开的?没有三两劲还敢开粮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王媒婆撇了下嘴,语气里颇多羡慕,“要说起来,这刘二家呀,那可真是好运道。不仅大闺女嫁得好,小闺女嫁得比大闺女更好。”
    王媒婆又停顿了下,看到众人的眼睛依旧望着自己,便深吸了口气,大声道:“赵顺赵班头和刘二家的大姑爷赵大诚是一个爷爷!这关系亲着呢,刘家大姑爷能开粮铺,那也是全托了赵班头的福,有赵班头在衙门里使着劲呢。”
    “哎哟妈呀,这可咋就没听刘二哥说过呀?”村民们对谁是秀才谁是举人最多只是羡慕,可是对衙役们那可是深深的恐惧,一听到刘承志居然和三班衙役的头儿有亲戚关系,不少人腿肚子都打起了哆嗦。
    “那是刘二哥谦虚!哪跟你们似的,家里有三两米也得嚷出来让别人知道知道。”顾长生笑吟吟的替刘承志打掩护。
    “哎哟,长生哥你是不是早就知道?知道刘家有亲戚在府里做班头?”
    顾长生点点头,故作神秘的说道:“我只知道一点,刘二哥不愿意炫耀也从来没在我面前夸过。再说了,刘家又不准备借赵家的势,所以就从没在外面说起来过。”
    “现在都知道了吧?以后谁再敢造刘家的谣,就擎等他亲家过来抓人,到时挨板子还是挨夹棍那可半点由不得你们。”王媒婆大声嚷道。
    村民们听到这里,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凉气。
    刘承志也在纳闷,这赵顺是几时做得三班衙役的班头?前几天他去看明珠的时候,赵顺就是一个小班头,还是负责收粮的小班头,没多少权利。怎么一转眼就成了三班衙役的头儿?
    王媒婆笑盈盈的曲意奉迎,“这事,怪不得亲家不知道,这也是昨天晚上明府大老爷才下的命令。姜太医派我过来和亲家说一声,以后家里若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事,小事只管找赵班头,若是赵班头解决不了的,就只管去怀仁堂找他,千万不要闷在肚子里,到时伤的可是自己。”
    这话,刘承志没有听明白,站在旁边端茶奉水的雪梅却是瞬间了然。
    姜家和叶家按照姜恒的话来讲,那便是相当于是兄弟之情。想必姜恒知道了自己面临的困境,特意去求了叶明府。要不然,叶明府怎会随便安排一个三班衙役的头儿给赵家。
    王媒婆看了看低眉垂首的雪梅,微微笑了笑。将手里的包袱解开,从中拿出一个小四方匣子,打开后里面露出一根梅花白玉簪来。
    “这是董宜人让老身转交给姑娘的礼物。”
    王媒婆说着,便将梅花白玉簪从匣子里拿起,举到了雪梅的面前,笑得无比的亲切。
    “董宜人说了,本来是想亲自替姑娘插在发间,可是碍于身份,她不好来乡间走动,便托了老身这双笨手替姑娘插上。还叫姑娘若是得了空,只管去府衙里寻大姑娘玩,说叶大姑娘整日里念叨着姑娘的名字,埋怨姑娘不肯找她玩呢。”
    王媒婆嘴里一通姑娘姑娘的,雪梅却是听了个明白,这叶大姑娘定是指叶明府的千金叶飞霜。一想到姜恒背地里为她做了这么多事情,心中涌起一阵阵的感动。
    “董宜人还说了,她待姜相公那就是如同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以后三姑娘和叶家那便是一家人,不用分什么彼此。以后叶姑娘有什么,刘姑娘就有什么。想要什么吃的玩的,只管打发了人去府衙……”王媒婆依旧笑吟吟的,堆起了满脸的奉承,“姑娘以后嫁到了姜家,可不要忘了我这个媒人哦!”
    刑氏在旁边只听得满眼冒金星,幸福不已。明珠的婆家堂叔当了三班衙役的头儿,雪梅又得了董宜人的器重。这怎么就跟做梦似的,美的一点也不真实?忍不住就悄悄掐了把大腿,‘哎哟’一声,跐牙裂嘴的呼出声。
    “亲家母这是怎么了?”王媒婆掩唇而笑,举着梅花白玉簪在眼前晃了晃,“我要替插簪子,亲家母可不要吃醋哦?”
    刑氏怎么可能会吃醋,她高兴的都快喊出来了,见到王媒婆这样说,急忙摆手,“王妈妈只管插,用力的插,插的越好看越好……”刚说了这些却觉得话里似乎有些语病,便尴尬的住了嘴,懊恼不已。
    王媒婆便哈哈大笑,示意雪梅矮身蹲下,轻轻的将簪子插到了发间。
    “好一个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温柔美人呀……”王媒婆拍了拍手,再仔细看了看雪梅,忍不住赞叹。
    雪梅原本就肤色白皙,清艳脱俗,最是合适这种淡雅的首饰。这一枝梅花白玉簪更衬得她靡颜腻理,如琬似花。听到王媒婆如此卖力的夸她,抿嘴一笑,微微垂首。
    只有刑氏似是被幸福击到,眉飞色舞的咧嘴直笑,显见得是真正在为女儿高兴。
    ……
    ……
    ps:
    这一章是补昨天的。我一到月底就会各种不舒服。不过这月还好没有感冒。谢谢支持我的朋友们。
    在此求问各位朋友,我耳鸣十几年了。最近这两天因为身体虚弱又开始严重起来了。朋友们有没有好的偏方或者医生介绍呢?
    谢谢各位了,如果认识的有能治耳鸣的医生或者偏生,请一定要告诉我。被耳鸣折磨的快死了。有时真想聋了,这样就不会再响了。

正文、第101章 中了童生

随着王媒婆踏出南河村的脚步,有关雪梅的谣言也迅速的熄灭了下去。没有了谣言,刘家的生活又快速恢复了正轨。刘老爷子似乎也觉得大房在这件事情中做的有些不地道,便经常刻意的让敬东来请刘承志去老宅说话。
    可是刘承志上过一次一次的当,现在哪里还敢再接近老宅,生怕又答应了什么不该答应的事情,几次来请几次推辞,始终不敢去老宅。
    王媒婆走后没多久,刘家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赵大诚赶着马车领着堂叔赵顺来了刘家。
    赵顺言语谦恭,张嘴就是来给亲家请安的。刘承志从初开始的惊诧再到释然,心知他定是因为当上了三班衙役的头儿才过来。
    虽然赵顺确实是因为自家的原才当上的总班头,然而刘承志却没觉得赵家应该感谢自己。自家说白了也是靠的女婿,并不高人一等,更何况赵家又是正儿八经的亲家,他也得看赵大诚的面子高看赵顺一眼。
    所以,赵顺下午走的时候满面红光,紧紧拉住了刘承志的手,使劲的摇晃。
    ……
    刘家的鸡一天天长大了,养的猪羊也在慢慢长膘。
    秋收前,姜恒来了两次,刘承业知道后立刻来请。姜恒以刘家曾传出姐妹不合的理由拒绝去大房,声称要避嫌。刘承业没办法,只得领着敬东来了二房。
    姜恒倒也不藏私,将自己所知道的科举知识挑些紧要的传授给了他们。
    时至八月,刘承业和敬东便收拾收拾了行李,坐着王家过来接他们的马车,带着大房的希望去了洛阳城。按照事先商议的结果,刘承志和两个弟弟各拿了五钱银子充做盘缠。
    十几口人将他们送到了村口,看着他们走远,才转身回家。刘老爷子有心想叫住刘承志,却见到他看也不往这里看。不由得长叹一声,落寞地扶着敬山肩膀往老宅走去。
    刘承志目光闪烁了一下,随即又侧过头,随着刑氏的脚步慢慢往家走。
    到家后。刑氏嘟囔了一句,“看这架式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老宅倒是把家底都给破上了。”
    雪梅沉吟了下,道:“应该是能考上的。”
    “啥?”刑氏突然直起了身子,提高声音,“他没考上时在家里就是当大王了,要是考上了童生,还不得把咱们几房都给生吞活剥了吗?”
    “娘,你也不想想大伯这次是走了谁的关系,王秀才的背后那可是洛阳县县学的教喻。如果他的亲家和女婿连个童生也不是,那他不是面上无光吗?所以这次我大伯和敬东哥是肯定能考上童生的。”雪梅笑了笑,便把从姜恒那里听来的消息说给家里人。
    “娘哎!”刑氏不由得大呼倒霉,“要是让这样的人中了童生?天老爷的眼那才是瞎了呢。”
    “娘,我大伯也就是童生的命。估计再近一步就不行了。”雪梅又笑着道。
    刑氏这才略略放下心,拍着胸口心有余悸,“可不能让他去当官,像他这样的人,在家里就会祸害自家人,那出去当一县父母还不得祸害一县的老百姓?”说到这里斜睨着刘承志,揶揄道。“依我看,这样的人就让他呆在家里祸害咱们得了,谁让咱们和他是血亲呢?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可不得任着他欺负吗?”
    刘承志尴尬的挠挠头,“他娘。你咋哪壶不开提哪壶?这都多久的事你还挂在嘴边?”
    “多久?这不是才刚发生吗?要不是有姜恒在后面站着,这事还不知道演变到哪步呢?”刑氏寸步不让,直着嗓子就要和刘承志吵架。
    雪梅和敬民见势不妙,急忙一人拉了一个,把俩人劝开。
    “爹。娘今天是生气你拿那五钱银子给我大伯,你就不会顺着她点?”敬民将刘承志拉到了一旁低声道。
    刘承志噎了一下,颇有些心虚,“可是这钱是当初刚分家的时候就说好的,哪能临到现在不拿呢?”
    “那爹既是拿了钱,被我娘说两句又咋了?”敬民就道。
    刘承志叹了口气,没有再说话。
    敬民忍不住又道:“爹,你也不看看,咱家哪次和大房打交通家里都得生一场气,爹就不会少和大伯打交道?”
    “可是,”刘承志往刑氏那里看了一眼,见到雪梅也在低声劝她,小声道,“我这不是为你着想吗?他好歹是你亲大伯,要是真的中了秀才中了举人啥的,你不也能跟着得点好处?”
    敬民嗤地一笑,颇有些无奈,“爹也不想想,这些年来大伯何曾真的为爹和两个叔叔想过?咱们几房有哪一个沾过大房的光?倒是被大房祸害的不轻。如果真有那一天的话,就是要沾光那也是敬东和敬山,绝对轮不到我。”
    听了这话,刘承志沉吟了起来,久久无言。
    “再说了,刚刚雪梅不是说过了吗?大伯也就是个童生到顶了。童生好考,秀才可是凭着真材实学才能考上的。王秀才再大的能耐,他也不敢让县教喻给他透露府试的考题,那可是叶明府亲自主持的。再说了,叶明府和咱家也算是拐弯抹角的有了一层关系,如果他不禀公执法,让没有真材实料的人当上了秀才。那读书人还不得把他的脊梁骨戳烂啊?”
    敬民看了看刘承志的脸色,就又说了一句话,“雪梅说了,我大伯肯定考不上秀才!除非出现奇迹。”
    “啥奇迹?”刘承志猛然间抬起头,问道。
    “我哪知道……”敬民无所谓的耸耸肩膀,显然没将大房的事情放在心中。
    随着敬民的话音落地,刘承业和敬东也开始了紧张的童子试。先考了县试,取得了名次之后,再参加四天后的府试。童子试的最终结果随着张榜花绫飞到了南河村。刘承业第五十八名,刘敬东五十四名,父子俩人双双通过了童子试,成为了正式的童生,只等着明年春天再去参加院试,好获取考取秀才的资格。
    南河村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这可是村子里第一个童生,而且又是父子俩人双双上榜。虽然考的名次不怎么理想,读书人一看便知这个名次根本就断了考秀才的希望。希望村民们哪里知道,他们只知道刘家大房一下子出了两个童生。
    半月后。秋收在即,刘承业和敬东也被王家的马车送回了南河村。
    村中男女老少都涌到了村口处,用羡慕的目光看着身穿直缀,头戴纱巾的刘家父子,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