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科举官途-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本林清以为贺卓凡是要和他汇报这三日的工作,没想到贺卓凡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刚刚得到的消息,高首辅的父亲前日夜里去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高明远作为当朝首辅,年逾五十,他的父亲也是七十多岁了。人到七十古来稀,其实他父亲这个年纪去世,在这个时代来讲已经是喜丧,此时之所以大家都如此震惊和关注这件事情,全因为此事涉及到高明远是否需要丁忧。
  朝廷规定,无论是何官职,只要得知父母去世的那一刻开始,就需要回到祖籍服丧,为父母守孝二十七个月,这便是丁忧。
  这是所有官员都非常头疼的一个局面,如果自己本来就没有在皇帝心中挂上号,突然父母离世,那么等到近三年过去后,朝堂之上早就瞬息万变,哪里还记得你这号人?况且丁忧后,朝中的活还是要有人干啊?所以往往你前脚走,后脚就有人顶上。虽说丁忧后按理可以官复原职,可是若是人家干的比你好,你凭什么叫别人让位?只能听从吏部的安排,继续等待安排职位,如果恰巧最近还没有什么空缺,那就得一直等着,或者就去一些别人不想去的冷门衙门。
  甚至有一阵子还在官场中流传了一个真实的笑话,说有一个老进士,考了二十年,好不容易在四十岁那一年考中了进士,那年机遇也好,各方打点之后被派到了一个鱼米之乡做知县。原本四十岁入官场还算不错,好好干个几年也是有希望的。谁知道此人在上任途中就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立马打道回府守孝三年。三年后早就物是人非,他废了老鼻子劲,等了两年才又盼到了一个好职位。结果还没出发上任,又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好么,三年复三年,此番折腾下来,他都差不多近五十了,因为服丧期间需要结庐搭草棚在墓地旁边守孝,一日三餐也要粗茶淡饭,每日里披麻戴孝以示其诚,不许宴饮、不许歌舞,如果有孩子是在丁忧期间出生的,那会被世人嗤笑,认为其守孝不诚。所以此人连吃了六年苦头,又因为心心念念官场的事情,彻底把自己的身体也给搞垮了,直接给吏部递交了乞骸骨的奏折,告老还乡了。
  大家在说起此事的时候,都带着些玩笑的味道,可是此事若是落到自己身上,那就实在不好笑了。
  有些高官确实能力出众,不可或缺,那么皇帝就会“夺情”,所谓夺情就是让官员不着公服、素服治事,继续在官位上待着,只是做出守孝的姿态而已。
  这样的方式很好的解决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和守孝之间的矛盾,御史为了免于在官位上做的好好的,突然被取消做官的资格,从唐以来,很多官员就想出了“请求夺情”的法子。毕竟这样的主意肯定不能自己大喇喇的对皇帝说“请给我夺情,我不想丢官位,我还能干。”这样的话一传出去,什么官声官名都没了,所以便流行起了中低阶官员拜托自己的上峰或者高官,去写折子挽留自己,让皇帝夺情的办法。
  这样的方法初始还奏效,到后面就慢慢成风,这就非常不符合以儒孝治国的方针,于是上一任皇帝,也就是永康帝他爹,亲自下批文,不准官员再上请求夺情的折子,一切以实际情况为准。也就是说只有皇帝乐意夺情才给你夺情,不乐意那就乖乖地回老家守孝,别让老百姓指着鼻子骂你们这群昏官就知道栈恋权位。
  照理来讲,高明远作为当朝首辅,位高权重,是百官中的头一号的人物,自然不是什么可有可无之辈,反而对着整个朝堂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不说别的,如今朝堂派系就是三足鼎立的局面,一派是高党,一派是黄党,还有一派是以永康帝为首的帝党,其余不站队的人如今也没有拧成一股麻绳,不足为惧。这样的局面,虽然做不大一家独大,但是彼此之间互有掣肘,其实也比较稳固,毕竟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永康帝是个爱做甩手掌柜的,这个局面也是他乐于见到的,自然不想轻易打破这种平衡。不说高明远个人的能力,就是光说这一点,永康帝也会夺情。
  只是现在的问题是——这消息传的太快了!
  高明远的老家在江西庐陵,按照正常的传信速度,这个消息若要被蔓延出来,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而如今只不过短短两天,高老爷子前日夜里去世,今日就连工部上下官员都知道了,这是何等快速的消息传递速度!
  这可不是二十一世界的信息时代,消息的传递几秒之内就可以从地球的一端到另外一端,如果没有有心人在暗地里作祟,或者说有心人一直在关注着这件事,那么就不会在高明远还没做好任何准备之际,就马上将这枚重磅炸弹给扔出来——这明显是想打高明远一个措手不及啊!
  要知道林清还没有在朝堂中安插任何眼线,如今他掌管的营缮清吏司弄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来不及,摊子还没法铺那么大,那么贺卓凡现在知道的消息,基本上就是满朝官员都知道的消息了。
  “那高首辅这边和皇上这边,近日有任何表态吗?”知道这个消息的瞬间,林清心中已经转了几个弯,但还是要问问清楚如今的具体局面到底是怎么样的。
  贺卓凡脸色也有点凝重,显然情况不容乐观:“因为事发突然,高首辅那边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是门庭高挂白幡,家中所有人都披麻戴孝、哭声震天,高首辅第二天就递折子上去,请求辞官丁忧。只是同时朝中也有很多大臣也马上上折子赞扬高首辅为百官表率,至孝之人,请求皇上褒奖高首辅并且准许他这片孝心。”
  林清听到这里,已经明白了事情的关窍。果然他一开始认为的消息传递太快是一个关键点,就是因为高明远来不及布置,也没有办法私下里和永康帝打招呼,然后其他人早就已经为了这个事情蓄势待发,甚至朝野之中已经有了舆论,那就逼着高明远不得不离开官场,丁忧回乡啊!
  要知道朝廷规定,但凡父母去世,必须立刻上折子请求丁忧。一般像高明远这样的高官,都会得到父母去世的消息后和皇帝打好招呼,君臣之间来个几去几留,否则一个不小心君臣之间没默契,演砸了就难以收场了。同时原本高明远也可以有时间联合他的势力,制造舆论导向,往他有利的一面去营造。要知道虽然夺情能保住官位,但是于名声上毕竟是有碍的,以后若是处理不好,这一点就可以成为他政敌攻讦他的地方,也会是他从政生涯中的一个污点。
  但是如今,高明远根本没有时间去布置这一切,朝野之中的舆论都在赞扬着高明远至纯至孝,如果高明远最后没有辞官丁忧,那么要么永康帝会留下一个不体恤臣子、刻薄寡恩的名声,要么高明远的名声会完全毁于一旦!
  千万不要小瞧这个“孝”字在封建社会中的力量,要知道很多伦理道德的核心就是这个“孝”字,如果一个人不孝,那么就算他做了再多为国为民的事情,他都不会在这个时代被歌颂。
  而这个躲在背后下了大力气,要将高明远逐出朝堂的人,林清甚至不用猜就知道,肯定是黄友仁无疑。
  可是事情坏就坏在这里,这次黄友仁用的是阳谋,他甚至都不用匿名,直接自己上折子、带动群臣上折子,去赞扬高首辅的孝心和气节。高明远和永康帝明明知道他的险恶用心,但是还是要配合着演下去,让人奈何不得!因为他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根本没有做错任何事。
  他只是抢得了先机而已。
  林清不知道这个先机他怎么得到的,但是此时木已成舟,如果再继续发展下去,那么势必朝堂上就要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林清听完这个消息后,眉头紧蹙,心中推演了好多方案,但是都没有办法走出黄友仁现在设下的这个明晃晃的圈套,相信此刻的永康帝和高明远心中也是恨急又无可奈何。
  林清突然站了起来,在屋里转了个圈,然后径直走到书案边,快速地在信纸上写下了一行字,然后折叠好放入信封中,用蜜蜡封好,交给贺卓凡道:“贺主事,你派信得过的人,去一趟太子府,将这封信一定要交到太子手上,切记切记。”
  贺卓凡如今已经完全是林清的心腹,办事也妥帖靠谱,他也知道此事事关重大,只是不知道为何林清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送信给太子。然而处于对林清的信任,贺卓凡还是领命退下。
  林清知道,此局高明远想翻盘的机会渺茫,既然阻止不了朝堂局面的分崩离析,那么就要在最快的时间中集齐最多的力量,和黄党争夺朝堂中的利益。
  否则,将来的朝堂上,将会是黄党的一言堂!
  而这,并不是林清想看到的。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太子赵贤其实一早也得到了这个消息,知道事关重大,只是他脑子里如今也是乱的很,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才能从这个乱局中获得一席之地。
  赵贤这段时间可谓是过了一阵舒心日子,尤其是当太子以来,他好多日夜都是战战兢兢、不敢入眠,生怕行差踏错一步,导致永康帝的厌弃。偏偏越是这样,他越是不敢动作,就越是让永康帝对这个嫡长子感到失望。
  可是如今,有了林清在背后的出谋划策,赵贤就觉得自己好像有了主心骨一般,这太子的位置总算有了坐稳了的感觉。
  林清除了做好自己明面上手头的事情,暗地里也没有少为太子操心。如今内阁的局势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黄友仁自从那次的沈修文案后,势力大有折损,孟景荣一向是个墙头草,杨庭安因为林清的主意不断得在给工部夺权,顾宁已经收服了他们都察院,趁着黄友仁一时不差,就把他安插的几个钉子从都察院给踢了出去,将都察院上下治理地如铁桶一块。
  或许也是因为如此,才引的黄友仁如此积极地反扑,连高明远父亲那边都时刻关注着,此刻直接给高明远来了个釜底抽薪。
  正是因为顾宁收权都察院后,林清和顾宁暗地里开始给太子赵贤洗名声。在林清看来,要想在永康帝手底下安稳地做太子直到登基,经天纬地的才干其实并不需要,因为永康帝自己本身就不是一个多有才干的人,如果一向有些懦弱的儿子变得杀伐果断、能干精明起来,永康帝反而要怀疑之前的赵贤是不是在伪装。所以林清并没有在政事上凸显出赵贤的才干,而是开始营造太子赵贤至纯至孝的名声。
  林清给赵贤设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对永康帝早请安、晚问候,每天让赵贤择一二政事上的难题向永康帝讨教,时时关心永康帝的身体状况,多读一些道家文学,能和永康帝建立起初步的沟通。天家父子亲情薄弱,不仅仅来源于父子关系的复杂性,毕竟父子之间要先论君臣再论父子,更来源于作为儿子对父亲的那种畏惧心理。
  赵贤以前见了永康帝都想躲着,可是如今林清每日里给他递条子,给他安排好今日要和永康帝请安时要说的话题和重点后,赵贤隔三差五就会受到一番永康帝的称赞,倒是让赵贤心中快慰不已,也让永康帝觉得自己没有选错太子,赵贤在政事和人际关系上慢慢有了自己的了解,绝非一无是处,对着这位嫡长子也是开始改观。毕竟林清给到的话题,是由浅入深,并且都是以永康帝的资历完全可以指点的。既让赵贤讨了永康帝的欢心,又让永康帝心中有了为人父、为人师的成就感,一时之间父子两人的关系融洽了很多。
  趁着这股东风,林清马上让顾宁这位掌握着朝堂言论风向标的都察院,开始悄悄在朝野内外散布太子赵贤的名声,说他纯孝,说他勤奋努力,说他为国事处处谨慎小心。林清要的就是在天下人心中潜移默化出一个观念,这位太子殿下确实是一直在努力做好下一任接班人的准备的。或许这些观念并不突出,太子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只要有这个想法根植在众人心中就可以了。
  一旦想法种下,那么以后太子继位就是顺理成章之事,要是换人了,反而会遭到下面人的反弹。
  林清就是想要在现在就开始布下这道保险,再慢慢增加太子的实力,以好平稳渡过权利更迭的过程。
  如果说赵贤一开始还会质疑林清的种种做法和言论,心中也会思虑再三,那么如今对林清就是非常依赖,只要林清所言,他基本上都能听得进去。
  所以这次高首辅上折子请求丁忧一事,赵贤非常想马上招林清密谈一番,奈何这两天是林清的大喜日子,赵贤还是忍耐了下来。
  “只是林清做事一向靠谱,今天他当值知道了这件事,一定会有所交代。”赵贤心中暗自琢磨,果然还没到中午,贺卓凡就送来了林清的书信。
  赵贤立即挥退属下,急切地将蜜蜡拆开,将信展开,只见信纸上只有一句话:“劝夺情,如事不可为,夺高党之权。”
  一句话就奠定了这件事的主基调。
  赵贤其实心里头也隐隐有些想法,如今林清一点,马上就醒悟过来。如今他们实力并不雄厚,最好的方式就是维持如今的局面,慢慢筹备;只是现在大义都在黄党这一边,若是捞不回来高明远,那么就只能和黄党下场厮杀,抢夺高党的政治资源!
  可以说,这两步棋是完全相反的两个路子,劝永康帝夺情是为了和高党交好,抢夺高党政治资源则是交恶。可是如今情况如此紧急,要是先一条路走不通再走另外一条,绝对是最后连残渣都吃不着。如果同时进行,那岂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
  赵贤一时陷入了沉思之中,不知道林清要如何施为,只是如今两人也有了点默契,知道他这边能做的,就是一条:劝夺情。
  “小谷子,给本宫换衣服,本宫要入宫见父皇。”时不待人,赵贤立马唤小谷子进来,其他的可能做不了,但是到他父皇那边劝谏一二还是可以的,况且又是劝到他父皇心坎上的事情,想来这人选是他无疑。
  赵贤这边开始了行动,林清也没有闲着,捡着重要的事务先解决了之后,就匆匆离开了工部,往东华门灯市口大纱帽胡同走去。
  此处地方满朝文武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盖因这是当朝首辅的居所,不管你心里怎么想,但是只要是在朝堂上当官的,山头还是要拜的,这就是规矩。不说别人了,就是如今高首辅的死对头黄友仁,逢年过节的时候还得亲自登门祝贺。这就是当首辅的荣耀,也难怪黄友仁一直虎视眈眈着这个位置,确实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林清之前自然也是来过的,只是那时候林清还刚刚入翰林院,年关的时候混在一群翰林官里头,大家都是初入朝堂的新人,高首辅甚至都没有亲自见他们,只是派了他的管家葛万山出来接待了一下。
  而今天林清来的也一点都不突兀,毕竟大半个朝堂的官员都有过来吊唁,林清这时候出现在这里真的正常极了。
  这次依旧是葛万山接待的林清,比起年关时的精神奕奕,葛万山一下子就憔悴了许多,眼底下的黑眼圈非常深重,显然是这几天忙得厉害。
  林清接过清香,拜了三次,然后将香插在香炉里,轻声问道:“葛叔,不知可否方便见一面首辅大人?”
  葛万山没有觉得林清称呼他为“葛叔”有丝毫的不妥,如果换了旁人他可能就一口回绝了,只是此人是他家老爷一直留心的林清,他心中微微一动。
  葛万山长叹一声道:“自从我家老太爷去世后,大人他心神俱伤,这几日概不见客。只是,哎,还是容我禀报一下。”又叹了一口气,葛万山行了个礼就往里屋走,留下林清一人立在一旁,看着肃穆的灵堂中高家众人哭的伤心欲绝,心中也有些戚戚然。
  人死如灯灭,纵然子孙们哭的再伤心哪又如何?更何况,不知道他们的哭声中有多少是真的出于感情,有多少是因为利益和社会的舆论呢?
  譬如他,说是来吊唁死者,可是实际上则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东奔西走。想到这里,林清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愧意。再次诚恳地跪在蒲团上拜了拜,没有人知道死后到底会怎么样,就像他死后到了这个新世界,或许人真的有来世呢?那还是希望有一些美好的祝福带给他。
  林清脑子里有些乱哄哄地想着,正好这一幕落在了出来回禀的葛万山眼里,不禁对林清生出了几分好感,连语气都比刚刚要柔和了一些:“林大人,我家大人邀您去后院凉亭小坐。”
  林清听闻此言,心中暗暗舒了一口气,要知道他也没有什么把握能一定让高明远见他。如今只要能见上面,那么事情就算成功了一半了。
  高府不愧是当朝首辅的府邸,光是从抄手游廊走到后院凉亭,就走了差不多整整一刻钟时间,整个抄手游廊建于一条人工湖上,而那凉亭设在人工湖的湖中央,可以饱览四周的假山流水、繁花似锦。
  林清快走到湖心亭的时候,葛万山已经非常识趣得往后退了去,此刻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