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科举官途-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哎,几日不喝林侍讲的茶,倒是有些想了。”孙侍读近日来总是使唤林清做这个做那个,明明他们作为侍读、侍讲是有属官去做这些端茶倒水的活的。或许是林清最近不仅帮皇上撰写青词,就连圣旨都草拟过几次,得过几次赏赐后,让孙侍读更加心中不快。
  只是孙侍读不快归不快,作为一个没有后台背景,只是资历比林清老的侍读,孙侍读也不敢做什么大动作,况且这张侍讲如今可是很看重林清,他也不好做的太过。
  只是作为翰林院的老人,使唤新人做点“分内之事”,还是可以的。
  林清好脾气地笑笑:“这有何难?孙侍读能看上我泡茶的手艺,那是我的荣幸!您等着,我这便去一趟茶水房。”
  冯侍读斜睨了一眼孙侍读,慢悠悠地翻过一页书,不予置评。孙侍读却是冷笑了一声道:“这林清,倒是惯会做人的。”
  此时张侍讲不在,冯侍读又是个闷葫芦,孙侍读看着林清离去,忍不住嘀咕了一句,半天见冯侍读没什么反应,也只能装作不在意继续看书。
  林清刚从茶水房出来,迎面就看到了太子身边的随身太监小谷子。
  小谷子看到林清后,脸上一脸喜气掩都掩不住,一个劲得朝林清使眼色。林清心中已经知道事情十有八九是成了,小谷子是来报信的。只是,哎,真是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侍从,这脸上的表情就不能收一收吗?
  林清含笑着和小谷子打了个招呼:“谷公公好,最近几日天气都不错,想来是能过个好年了。”林清加重了“好年”两个字,小谷子这时候倒是机灵,连连点头称是,和林清寒暄了几句,便告辞了。
  林清的心也就此落定,整整脸上的表情,端着茶水回到了办公的地方。
  后面的事情,林清插不进手,永康帝派出了锦衣卫将不少官员投入大牢,一时间大理寺的官员都忙得团团转,因为有锦衣卫指挥使坐镇,无人再敢搞小动作,以沈修文为首,不少他下面的官员都被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而沈修文,据说锦衣卫派人上门抄家的时候,抄出了整整六十万两白银,并一堆的金银珠宝、古董字画!引的整个朝野震动!
  京城里的人,好多年都没有吃到这么大一只瓜了,茶余饭后都要谈一谈这沈修文的案子,若是这时候谁还不知道这案子,都要引人嗤笑的。
  张氏出门的时候,也听到了这些事情,心中惶惶不可终日,等林清回来了,好一通盘问,一直到林清赌咒发誓,他在翰林院什么事情都没有参合过,皇上不会砍他的头,张氏才放下心来。
  可是张氏哪里知道,这搅风搅雨的人,让沈修文人头落地的人,可不就是他眼前这个一脸无辜、赌咒发誓的儿子!
  到了年三十,朝廷各大衙门也开始闭衙,不再处理公务,满朝上下休息至年初五。许是永康帝抄了沈修文的家,国库又丰盈了一些,又或者是为了安抚那些战战兢兢的官员,今年年底除了以往的俸禄,永康帝还额外给了一份恩俸,就连林清这个六品翰林官,也拿到了五十两银子的恩俸。
  除夕之夜,林家一家三口并墨竹,围坐在一起吃了一顿年夜饭。
  初时墨竹还不肯,怎么都不愿意和主人家同桌而坐,说坏了规矩。最后还是林清一句:“你不是家人也胜似家人了,平日里也就算了,除夕之夜怎么好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自己房里头吃饭?”
  这一年多,墨竹跟着林清起早贪黑,但凡林清有任何要叫他做的事情,他都一五一十地完成。脑瓜子灵,口风也紧,在开店铺上面也出了大力。尤其是林清教了墨竹不少商场上的东西后,感觉他非常有天分,比起林三牛接受能力要强的多,这样的人,放到现代好好培养,怎么说也能做个高管。
  墨竹心下感动,推辞再三还是受了。一家人其乐融融,说着一些过年的吉祥话,墨竹也放开了胆子,说了些坊间趣闻,逗得张氏和林三牛都笑的不行。
  小小的一间方寸小院中,不时有欢声笑语传出,外面不知不觉下起了小雪,慢慢地将这方天地笼罩了起来。
  林三牛看了一眼更漏,一拍脑门:“快快快,都要错过吉时了,赶紧放爆竹去!”
  说着急匆匆地从里面拿出一串爆竹出来,招呼着林清他们都去院子里。
  此时外面左邻右舍,都已经开始放起了烟花爆竹,不时有明亮的火光照亮夜空,衬得白茫茫的世间越加的明亮。
  林清含笑看着墨竹被爆竹声吓了一跳的样子,又抬头望着夜空,浩瀚宇宙、无穷奥秘,是所有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解开的谜题。而他如今正脚踏实地地站在这片土地上,那么就用他的一生,去创造一些什么吧。


第九十七章 说亲
  可以说,这是林清来这个异世以后,最松快的一个新年。
  以前在林家村的时候,家中太过贫穷,他又年弱多病,每到年关,北方天寒地冻的,张氏生怕他又染上风寒,拘着他不让他出门。而等大了一些,就一路在科举之路上奔波,就算过年林清也从不肯休息。就连除夕夜吃完年夜饭,林清也会再去读一会儿书,练一下字,又怎么会感觉到轻省?
  所以这几日,林清难得好心情的带着墨竹逛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唯一遗憾的是几个好友如今外派的外派,回乡的回乡,否则还能浅酌几杯,互相聊一聊。
  而林清不知道,就在他在茶馆中津津有味听着说书的时候,他们那个一进小院里,来了一位客人。
  张氏在京城待的时日久了,也认识了周围的一两个妇人,只是从不往家里引,最多不过在市集碰上聊几句家常。左邻右舍里头的当家太太,都是有些身份的,张氏也不敢轻易攀扯。所以这小院的门被敲响,张氏打开院门发现是一位从来没有见过的妇人,上下打量了一番,还是没有想起来这人是谁。
  那妇人头戴青玉簪子,一身素净冬裙,五官也端正,看着就是个能干利索的。
  “敢问这里可是林状元府上?”那妇人往里面悄悄望了一眼,又看了看这条街,确认自己没有走错,只是心下却不住地在嘀咕:这林状元府上竟然就是这么一套一进的小院子,这也未免太寒酸了点。
  张氏点了点头,不知道这人来这里所为何事。
  那妇人见果真如此,立马脸上露出了亲和的笑容:“那我可算没找错!您是林夫人吧?”,得到张氏的认可后,脸上的笑容更大了:“我可是来为您道喜的!”
  张氏被这妇人弄得一头雾水:“道喜?道什么喜?”
  “容我介绍一下,我是泰安街上的宋媒婆,我这里啊,是有一桩天大的好姻缘来给您家状元公说和呢!”
  宋媒婆这番话,倒是说的张氏彻底愣住了,继而狂喜!天知道张氏到了这里后,日日挂心的就是林清的婚事,只是这京城她一找不到地,二见不着人,想要相看人家小姑娘也不知道方向在哪里!眼看着她跟着到京城也已经快大半年了,刘氏给的交代却半点进展都没有,翻过年林清就十七了,这做母亲的心里能不着急吗?
  如今瞌睡就来了个枕头,不管成不成,先听听这宋媒婆怎么说,也比她自己一个人抓瞎强啊!
  “快,快请进!”张氏连忙让出身来,让宋媒婆进去。
  小院虽小,但是里面陈设不错,用的家具也都是新的,里里外外都干净妥帖,看张氏的穿着打扮,虽然和那家当家奶奶的气势没法比,但也不算太寒颤。再加上那状元郎她也见过,确实是难得的好相貌,也难怪能被人相中。
  “请喝茶。”今日家里几个男人都出去了,就留了张氏一人在家,张氏自己学着平日墨竹的样子泡了杯茶给宋媒婆。
  宋媒婆“呵呵”一笑,接过茶盏就放到了手边,亲热地喊道:“嫂子快坐下,咱两说叨说叨,您看看这事成不成?”
  宋媒婆也是个人精,专门给官宦之家做媒,见过的内宅太太不少,像张氏这种样子的,她也接触过。儿子或者相公发达了,一下子从田间农妇成了夫人,还各种不习惯、不自在。这个时候,整太多规矩反而不美,倒不如亲亲热热地就像和小姐妹谈话一般说说话就行。
  见张氏果然放松了一下,宋媒婆这才将事情娓娓道来:“嫂子啊,你们家林状元那可是大明开国以来最年轻的状元!要才肯定没的说,这要相貌啊,啧啧啧,那天状元郎跨马游街,这大姑娘小媳妇每一个不夸的!这不短短半年,状元郎就从翰林院编纂升成侍讲啦!这说明啥?说明连皇帝老爷都喜欢您儿子呢!您啊,真是生了一个好儿子!”
  宋媒婆一上来就是对着林清和林家一顿猛夸,果然是做媒婆的,一张巧嘴,能说会道的很!张氏过去在林家村遇到的媒婆,要么就是大家都是亲戚,互相介绍一下,也不是什么正经做媒婆的。镇上倒是有做媒婆生意的,但是这手腕跟宋媒婆比起来,那是一个天一个地的。这难怪人人都道京城好,连个媒婆的质量都出类拔萃!
  张氏心中最自豪的就是自己这个儿子,原来还能在林家村东家长、西家短的唠唠,听听别人如何夸林清。如今到了京城,平日里不爱出门交际,也没遇到过这么能说的妇人,一下子就被吹捧的有些晕头转向的。这脸上的笑意也怎么都止不住,连连叫宋媒婆吃桌上的瓜子点心。
  宋媒婆夸完了林清,又话锋一转:“婶子,您可知道奉天街秦府?”
  张氏虽然甚少出门,但是对这奉天街还是知道的。他们现在住的这条街叫西直街,大部分住的都是一些低阶官吏,房子也都是一进到两进的小院子;而隔着不远处的奉天街,那边可都是大官住的院子!这几天林三牛和她琢磨着重新买一套院子,可在周围看了不少,奉天街上的院子最小的也是三进三出的大院子,起步价都四五千两,可真真是价值不菲!
  而如今听宋媒婆讲到奉天街,虽然不知道秦府,但是也知道那不是一般的人家!心里也忍不住有些激动,只是压了压才道:“秦府我倒不知道,宋媒婆你给说说。”
  说到秦府,宋媒婆忍不住挺了挺腰杆子:“这秦府啊,就是咱吏部尚书秦大人府上,朝廷的二品大员!吏部是管啥的?就是管所有官员调动、升迁、降职的!这哪个做官的老爷,看到吏部的人,那可都是规规矩矩的!秦大人府上啊,只有一个宝贝闺女,如今芳龄十六,美貌端庄,性格贤淑,家里家外都是管家的一把好手!”
  张氏不懂官场上的东西,但是说到吏部尚书,是管所有官员调动的,张氏也知道这是了不得的大官!而大官家的嫡女看中了自家儿子,还样样听着都好,张氏心中也是忍不住意动起来。
  宋媒婆见前面铺垫的差不多了,才接着说道:“只是啊,这秦尚书府上虽然有三个儿子,不顾那都是庶出的。只有这亲家小姐是正房大太太嫡出的,所以呀,秦夫人也知道你们刚刚从幽州搬到京城,根基也浅,倒不如成亲后,让状元公就住到秦府去!秦夫人也是通情达理的,也给我带话了,到时候您和您家老爷,也尽管住过去!嫂子您瞧瞧,这么大方慈心的夫人,现在可真是少见咯!那秦夫人也不求啥,只要第一个孩子姓秦就行啦!”
  宋媒婆总算是将最难讲的部分讲了下来,在宋媒婆看来,这秦夫人的要求吧虽然有点过分,但是那秦家小姐确实是秦夫人的心头肉、命根子!当年秦夫人云氏嫁到秦家,三年无所出,秦家老夫人就赐了两个美貌侍妾给了秦大人。虽然云氏大大方方的接了,可是做女人的都懂,这心里的苦水啊可是一茬茬往自己肚子里咽啊!
  眼看着这两个小妾接二连三的生儿子,一生还生了三个!而云氏却是四处寻医问药,始终不得好转。一直到那最大的庶子都五岁了,云氏才怀上了一个。原本以为总算是怀上了,不管男女都好,能怀一个自然能怀第二个。可谁知道这云氏就是孩子缘浅,刚刚生下秦雪容就血崩,差点连命都保不住!还是去宫里求了太医,才堪堪保住性命。只是这孩子就只得了秦雪容一个,自然是再也生不出了。
  张氏听到这里,却是脸上的笑意渐渐消失了——这说的好听!说到底,不是叫她家儿子去做倒插门么!
  宋媒婆何等机灵人,当即就将秦夫人云氏以前的情况给张氏分析了一遍,并且总结道:“这也算不得什么倒插门,秦大人府上家大业大的,大家如果成了之后都是亲戚,咱这边不宽裕,又何必争这个面子?再说了,秦家就这么一个嫡女,就算第一个孩子跟着娘姓,可这还是林家的孩子,打不断的骨肉亲情呢!”
  说完这些后,宋媒婆又压低了声音道:“有了个姓秦的孩子,那秦夫人可不得有奔头,死命也要把秦家的家财给巴拉过来啊!到时候秦大人第一个抬举的是谁?那也自然是咱状元公了!”
  这些弯弯绕绕,直听得张氏是一愣一愣的,脑子里也乱哄哄的,一会儿想想这分明就是倒插门,一会儿又想想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老丈人照着,清儿的仕途可就是明朗了。心里计较来,计较去,也没个章程。
  “这,我家里我也做不得主,还得孩子他爹回来我们商量了再讲。要不过几天我再给你个回信?”张氏试探着说道。
  宋媒婆露齿一笑,知道张氏说的也是实情,又继续给张氏分析了一番秦家的家底、好处,看到张氏脸上又有了意动,这才起身告辞,说过两天再来。
  等张氏将宋媒婆送出来,宋媒婆扭头看看那窄小的院子,心里暗想:秦府看上你们可是大造化,就算是倒插门都不知道有多少人上赶着呢!何况只是要第一个孩子姓秦罢了。面子还能当饭吃啊?不过想到刚刚张氏几乎被说动的样子,宋媒婆觉得这事儿十有八九能成!


第九十八章 婚事
  面对这样的婚姻大事,张氏不敢擅自就给林清做了决定。
  在这个家里,不管承不承认,林清的话是最有分量的,做的决策也往往是最正确的。虽然张氏是林清的亲娘,虽然她确实被说得有些心动了,但是面对关乎林清一辈子的婚事,但是也不敢擅专。
  所以,等林清父子回来的时候,张氏才将宋媒婆讲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林三牛第一个反应就是反对,连连摇头:“不成不成!这可不成!虽说这秦大人是吏部尚书,能看中我们家清儿是好事。但是宋媒婆话说的好听,说来说去就是要让咱家儿子去人家家里倒插门!这还第一个孩子随他们姓呢!我们也就清儿一个儿子啊!还没结亲家呢,就这个要求那个要求的,这要是真应下这门亲事,到时候还不得处处使唤清儿?!这是娶媳妇还是供祖宗呢!”
  林三牛说到底还是这种老思想,虽然那宋媒婆说的也对,娶了那个秦家小姐,以后有个得力的岳家,自然好处多多。但是孩子也要跟岳家姓,这一点是林三牛万万不肯的!林三牛对林清寄予了极高的期望,自然也对林清的后代拥有着特别大的期待。如果是以前没钱的时候,或许他还会考虑一下,但是如今铺子里也赚的上钱,林清在翰林院里任职也妥当。
  对林三牛来讲,就算林清做一辈子的翰林官,那也是足够光宗耀祖的事情了!以后继续做做生意,赚点银子,在京城里过日子也是不用发愁的。俗话说,高门嫁女,低门娶妇,要是整了这样人家的女儿回来,以后他们老两个都不自在,更别说林清了!
  张氏见林清坐在那边垂首不语,什么态也没表,想了想也是说了说自己的心里话:“这里也没有外人,娘也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其实照我说,这秦家女儿不错,我和你爹啥都不懂,有时候啊,看清儿你天天这么辛苦,一刻不得松快,娘就怨自己没本事!如果真有个得力的岳家能帮帮你,不说钱不钱的事情,光在官场上,娘都觉得,这日子啊,可得舒服很多!虽然娘不懂你们男人的事、官场的事,但是这到哪儿,没帮手就不好干活,他爹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林清抬起头,倒是对张氏有些刮目相看——张氏这话,话糙理不糙,可不就是这样吗?官场上没帮手、没势力,谁搭理你?谁支持你?想要做点什么,都要东奔西走,还得提心吊胆,生怕行差踏错一步,就功亏一篑。
  这也就是亲娘了!纵使没读过什么书,也能把事情翻来覆去地在自己心里琢磨,只要是对自己儿子好的,那都想拿出来说说。
  见林三牛也是不情不愿地点了点头,张氏顿了顿继续道:“不过我啊,心里也有担忧。倒不是说那什么第一个孩子姓不姓秦的事情,这女人只要能生,多生几个儿子,第一个儿子姓秦也没什么。咱村里头有些女方是绝户的,想抱个孙子回去养,拼凑几两银子给男方,让一个孙子随女方姓的也不是没有!第一个儿子姓秦,那也不改变这是咱清儿的儿子,是咱的孙儿不是?难道他还不叫清儿一声爹?不叫我们一声爷奶?人家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