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科举官途-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道圣旨无疑像滚烫的油锅里滴了一滴水进去,让整个翰林院都炸了开来!虽然心里已经猜测到这次青词写的好,陛下必有嘉奖,可竟是直接官位升了一级!
  要知道在翰林院里升官极其困难,否则大家也不会熬个几年后都纷纷撤到别的部门,可是这林清在翰林院才当了半年值,直接就被永康帝看中,升了做侍讲!
  顿时,有些眼红的人看林清的眼神都不对了!
  还有些人的目光不停地在林清和沈牧涵身上来回打量,心里是悔的捶胸顿足!明明上次恩荣宴上沈牧涵出了这么大的风头,最近又屡屡被太子殿下召见,家里老子还在吏部任职,又和黄阁老家定了亲,妥妥的就是大粗腿,抱上准没错。可谁能想到,这林清不声不响的,突然就升了一个品阶,做了侍讲那可是正大光明的可以在皇上面前行走了,经筵日讲都能排上名号,这是何等的荣耀?
  这状元就是状元啊!没点真本事殿试的时候能力压群雄吗?可恨自己眼皮子浅,没有和林清交好,如今再去套近乎,可是为时已晚!
  虽然所有翰林院里任职的官员,基本上都有为皇帝、皇子讲解经史的工作职责,但是任谁都知道这是美差,你一个新来的能按资排辈轮上吗?一般只有六品以上的官员,类似侍读、侍讲,或者侍读学士、侍讲学士才有资格。
  大明侍读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两人(六品),侍讲两人(六品),可能林清作为侍讲,只能作为这些侍读、侍讲学士的后备役,但是至少也坐上了后备席不是?以后但凡四位学士不得空,那么就有机会轮上林清。而作为修撰,这样的机会是轮也轮不上的。
  至少林清在这半年中,都是安安分分得修史,就算晚上值夜,也从来没有被传唤过。至于沈牧涵被太子殿下传唤,那是真的名头被挂心上了,才有的待遇,可遇不可求。
  升任侍讲,林清会有专门侍讲的办公所,不用再做修史的工作,明日即可搬到别的地方办公了。
  文化人心里再怎么不舒服、再怎么嫉妒,面上还是一团和乐,所有人纷纷上前给林清道贺。
  “林侍讲,简在帝心啊!恭喜恭喜!”
  “不愧是状元出身,林侍讲,尔等佩服!”
  就连平日里从来不与林清搭话的沈牧涵,也上前祝贺,只是笑意从来不曾到达眼底:“林侍讲于我们先行一步了,有林侍讲做榜样,我们以后也要下苦功夫写青词啊!”
  沈牧涵脸上挂着儒雅的笑意,看着亲和,林清却觉得背后一寒,连他话里的意思仔细思索也不是什么好话,言外之意就是林清以青词媚上才得以升官。
  这些恭喜的话里,多少虚情假意林清听得出来,可是他却照单全收,十六岁的少年脸上没有年少得志的洋洋得意,反而依旧谦逊有礼地给众人一一回礼,语气也是诚恳:“多谢各位这半年来的照顾,林某就是去了别处,也不忘大家的同僚之谊。”
  得,人家都说成这样了,他们这些人再说些酸话也没用了,慢慢地众人也便散去。等人都离开后,林清才发现,整个修史房里,只有贺卓凡一人依旧不为所动,坐在那里做笔记看史料。
  两人坐了半年的隔壁桌,但是对话却寥寥无几,真的算下来,估计一双手就能数的过来。只是林清知道,贺卓凡不是一般人。
  他们所修缮完的史册,被朱炳文检查过后,就会登记造册,归置入藏书阁供人参阅。林清不仅仅会看属于他这个科目的史料,有时间也会把之前已经造册的史料拿出来研读,他发现只有贺卓凡这人做的史册是最用心错漏最少的,就连沈牧涵也多有不及。
  如果说林清做算学的整理,还凭着他在现代所学的数学知识才能做的如此顺手,并且还有他自己的一套系统的整理方法外,那么贺卓凡整理的东西,就真的全凭自己摸索。他在翰林院四年时间,已经编写完成一套“医”的史册,如今正在编写关于地理的文献,林清观摩下来,发现他所编写的是错漏最少、最为详细的史册,而贺卓凡本人也和林清一样是农家出身,之前根本没有机会去接触这些东西!可想而知,他为了编写好这两部史册,花费了多少心力,研读了多少资料!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贺卓凡是一个极有耐心和毅力的人。
  而林清看重贺卓凡的地方,除了这个,还因为他有一次从一堆资料里,看到了贺卓凡三年前的折子。这本折子痛斥了吏弊,言明了改革之法,整篇奏折意气风发、条理分明、见解独到、言辞激烈,若是落到明君手里,必然会引起震荡。
  可惜这份折子连翰林院都没有出去就被压了下来,后来不知道为何被收到了一堆无人翻阅的资料堆里,如此林清才注意到贺卓凡其人。
  只是好像至此之后,贺卓凡就像再无其他念头一般,就是专心修史,什么都入不了他的眼,林清的升迁自然也撼动不了他波澜不惊的心。
  也是因为贺卓凡珠玉在前,林清虽然史册修的好,做了这么久,也没得掌院亲自召见。
  林清原本可以就此撂下算数资料的修整,但是他还是禀告了陈大人,言明自己想将算数部分剩下的资料全部编纂好,倒是让陈忠义对这个年轻人有些另眼相看了——有才的人他看到了不少,但是得势了还能沉住气的年轻人,倒是不多。于是便也顺势答应了下来。
  林清将东西整理好,一一拜别了修史房的同僚,明日他就要到侍讲处当值。只是林清不知道的是,第二日张侍讲就撑着病体来当值,还处处给林清难堪!


第八十九章 侍讲
  张试讲名张耀宗,年五十,别看此人年纪大,但是他是四十七岁才中的进士,原本这种年纪中进士的人,一般都是下放地方,喝喝茶、养养老,等过几年就可以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了。
  但是张耀宗的母亲曾经给他算过命,说他命里官运亨通、是做大官的命,所以张耀宗虽然当时只考了二甲三十四名,但却没有放弃,也跟着一起去馆选,非常幸运地被选中做了庶吉士。因着写了一手好青词,很快就得永康帝看重,提拔到了侍讲的位置。他为人也精明,交好翰林院主官,不管是掌院朱炳文还是陈忠义,都对他印象不错。
  私下里他借着时常能在皇帝面前走动的机会,可以给朱炳文你传递不少消息,颇得朱炳文器重,暗中已经许诺张耀宗,调任张耀宗宗族子侄进入户部任职。
  张耀宗能直面天子,已经让许多有心之人巴巴地捧着礼物上门,要知道有时候皇帝的一个眼神、一句无意间透露出来的话,都可以让朝中之事发生变化,能够近天子之身的人,无论是后妃、宦官还是大臣,都是其他人需要笼络的对象。所以这两年张耀宗这边也没有少四处捞好处,如今他一个打盹,让林清放佛照着他的老路般升了上来,明显是要分他一杯羹!俗话说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这不张耀宗身体刚刚好上那么一点点,就急急赶回翰林院当值。
  张耀宗的病也不是什么大病,而是急症。前天不知道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到了本该他值夜的时候,上吐下泻,整个人都搞的奄奄一息,就去告了假。原本也想着平日夜里永康帝一般也不会召见,谁知道那天也就赶巧了!只是他一不能怪永康帝,二不能怪陈忠义,思来想去,这怒火只能发泄在此事的得利者林清身上!
  所以次日清早,林清到了侍讲当值的地方,张耀宗已经早早到来,原本就病体未愈,脸色不好,此刻看着林清的目光更是深沉!
  林清如今作为六品侍讲,是和其他两位侍读、以及张耀宗一个办公处,不需要再挤在十几人的大开间里面,环境相对要好的多,另配有一名属官给他们整理桌案、端茶送水或者做些打杂跑腿的活。
  只是今日林清到的早,张耀宗来的更早,其他两位侍读还没到,所以此刻房间里只有林清和张耀宗两人。
  只是张耀宗还没发话,林清就笑盈盈地迎了上去:“这位可是张侍讲张大人?”
  伸手不打笑脸人,张耀宗本来张口的话又咽了下去,只得应了一声,声音刚刚落下,却见林清从袖管里拿出十页纸,恭恭敬敬地递给了张耀宗:“张大人,我听闻您最近身体近来因为错食他物,肠胃不适?”
  林清说起这个他就来气,若不是因为这个,他能在这里看到林清?能在这儿坐着发火?只是对林清递过来的十页纸,还是有所疑惑,见东西递到眼前了,便接过打开,要看看林清这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只见十页纸上,每一页都写了好几道菜谱,用料几何、选什么食材、主治什么疾病,都写的非常清楚,顿时眉头一皱,疑惑更深。
  林清微微一笑道:“这是清早年间偶然所得一本古籍,原本已经遗失,幸亏清记性尚可,还能回忆一二。想到张大人的病情,清深感担忧。毕竟清初任侍讲,很多事情还不明晰,没有张大人带着唯恐寸步难行。所以昨夜连夜写了这七十二道食疗菜谱,大部分都是治疗肠胃疾病的,就借花献佛赠给张大人,还盼着您能保养好肠胃,以后多提携后进啊!”
  明明是在示好,但是林清年纪不大,态度诚恳,毫无谄媚之色,字字句句都是在关心着他的身体。张耀宗的大孙子如今也不过是林清这般年纪,顿时心里的郁气已经去了七八分,看林清的神色也柔和了许多。
  当然,这更因为这七十二道方子是市面上从没有见过的,林清也说了是从失传的古籍上摘抄而来,自然珍贵。一般但凡古籍或者失传秘方之物,都是在信息不流通的社会最为珍贵的。能将如此珍贵之物拱手奉上,这林清确实也算是识时务!
  一开始张耀宗心底气的就是林清在永康帝面前得了脸,抢了他的风头,此刻见那后生一不夸耀,二又有礼,就是想发火也发不出啊!
  只是张耀宗毕竟也是个人精,脸上依旧板正道:“如此厚礼,我可担待不起,林侍讲还是收回吧。”说完便将方子往林清那边推。
  林清不接,脸上略作惶恐状:“张大人,可是因为昨日青词之事而对清有所误会?”
  张耀宗听了简直是一愣——这还有人就这么直白的把事情点破?到底还是年轻啊,哪里有这么说话的!
  林清当下也重重地坐到了张耀宗的旁边,长叹了一声,略作苦恼道:“张大人你可有所不知啊!昨天陈大人一大早就跑到修史房对我们所有人说必须得上交一篇青词,我也没办法,只能稀里糊涂地写了一篇交上去。想着我也算交差了,可以继续修史了。可谁知道过了晌午,就有传旨太监说皇上升了我做侍讲,我到现在都是糊里糊涂的啊!我到了陈大人那边禀明自己不适合做侍讲,这修史我还算擅长,这侍讲怎么做,我一点方向都没有,更害怕去伺候皇上!只是陈大人警告我,侍讲的职位原本就缺了一位,由我填补上去是皇上的恩典,我不尽心为皇上办事,还推三阻四,简直荒唐!至此,我可再不敢去找陈大人了。所以张大人,您可得帮我啊!”
  林清一番心迹剖白下来,将一个少年人初入官场的无奈惶恐演绎的是淋漓尽致,对着张耀宗也是毫不设防,全心交托,倒是让张耀宗最后的两三分怒意全都化开了。并且,林清的一句话点醒了张耀宗,侍讲职位本就缺了一位,这早晚是要人后补上去的!与其真来一个老奸巨猾跟他分庭抗礼的,为何不能让林清这样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过来做?至少听话、稳妥,也依赖他。
  到了此刻,那方子张耀宗再也不提还给林清,反而是拍了拍林清的肩膀,像一个真正的前辈般语重心长道:“林侍讲不必惊慌也不必妄自菲薄,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管来问老夫便是!咱只要尽心为皇上办事,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
  林清立即站起身来,对着张耀宗一揖到底,欣喜道:“那清在此,就先多谢张大人了!”
  两人又坐在一起,聊了一会儿侍讲平日里需要做些什么,有什么禁忌。张耀宗接了林清的橄榄枝,收下了方子,自然也要讲点真东西,毕竟已经伺候了永康帝一段日子了,对永康帝的喜好也有所了解。甚至这个青词如何写,两人也探讨了一番,倒真有点前辈提携后辈的感觉。
  林清这才暗地里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心下道:幸亏他昨夜想了一晚上的各种保健食谱,又增删几次查找了好多药典,才凑出了这七十二道食补方子。否则今日可没这么顺利了。
  林清的计策非常简单,一是送礼送到对方心坎上,让张大人欢喜,二是吹捧他的时候又警告他,没有他林清也有别人,可别为了一时意气之争就给他使绊子。
  所以等另外两位侍读进来时,原本以为照着张耀宗的性格,两人肯定是要杠上的。谁知道眼前一幕简直让他们两人难以置信,只见林清和张耀宗两人言笑晏晏、语气熟稔,还不时有笑声传出。
  两位侍读官面面相觑,真的与他们想象中的相去甚远。
  张耀宗原本就是撑着病体来的,其实身体还没痊愈,撑到下午又上了几回茅房后,就干脆告假了五天,卸下心事安心回家准备好好休养一番。
  陈忠义见现在也有林清为永康帝撰写青词,并且明显林清的青词要更胜一筹,便也爽快地准了张耀宗的病假。
  许是上次法事做的不顺,永康帝和上天“沟通”的时候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回答,所以接下来这几日每日都要林清敬献一篇青词,有一次还召见了林清,问了两句话后,赏赐了几批贡缎给了林清。这下子,倒让林清这个名字一下子在上面的人面前挂上了号,而事情也一件件随之而来。
  时隔半年,在这日林清当值的时候,林清第一次被太子赵贤传召入东宫,做日讲。
  所谓日讲,就是由翰林院侍讲官给太子敷陈经史,对答垂询,是接近皇帝、皇子最好的机会。如果有厉害的日讲官,还能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听讲的人,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只是这其中的尺度就要自己把握好了,否则一个妖言惑上的罪名是跑不了的。
  林清准备了一番,带上要讲解的史书,在旁人艳羡的目光中,便随太子身边的太监一起入了东宫。


第九十章 太子的尴尬
  所谓东宫是以太子住所方位命名,而太子真正办公的地点是在文华殿。
  照理来说,太子是整个国家地位仅次于皇帝的存在,东宫的官员配置甚至是完全按照朝廷的班底进行设置的,还拥有一支类似皇帝那样的禁军。这些配置都是要让太子在储位上的时候,就开始熟悉整个国家机关的运转,好在登基之后不会茫然无措。
  制度的本身是好的,但是能不能顺利实行,其实还是看太子的老爹永康帝放不放权。只要永康帝下令,那么太子一切的权利就会被收回去。自古以来,太能干的太子会被皇帝忌惮,就怕儿子等不及做皇帝要干掉自己;太无能的太子会被皇帝嫌弃,从而产生质疑或者动摇。
  总之,太子名义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只要他一日不做皇帝,那么他一日就做不了主,永远是活在他父皇的阴影下。
  所以太子赵贤自从被选定做太子以来,心是一直悬着的:上面有猜忌多疑的皇帝,手上的权利握的牢牢的,一点也不肯松手;下面有虎视眈眈的几个兄弟,兄弟们的外祖父家还个个显赫;自己也没能力去收服几个有能力的朝臣,说是自己也有一套班底,实际上是一盘散沙,跟着他的人都是一些歪瓜裂枣,难成气候!
  做太子这三年多,赵贤觉得有两个字就可以解释了——窝囊!真的还不如当时做皇子的时候,虽然默默无闻,但是至少不用被别人当做眼中钉、肉中刺这般,天天如芒在背!
  只是毕竟是在深宫里长大的,再天真也知道,如今永康帝既然封他做太子了,那么无论如何硬着头皮也要把这太子的位置坐稳!否则放眼历史,哪一个废太子有好下场的?!
  而上次永康帝让赵贤主持殿试,赵贤心下是感激涕零的,觉得父皇心里总算还是有他的,可以让他接触一些新科进士,母后也和他分析,可以先拉拢一批进士,如今永康帝还算康健,再做个十几年皇帝不成问题。那么如果现在他开始培养出一些自己的亲信,十几年后又是一番光景!
  赵贤也听从了陈皇后的建议,确实笼络了一批新科进士,只是若论本事,无疑是沈牧涵和林清在这一批新科进士里面最耀眼的。陈皇后属意沈牧涵,本身沈牧涵父亲在吏部任职,岳家又是如今煊赫的黄阁老,有了黄阁老的支持,还怕这太子的位置坐不稳吗?
  只是赵贤内心却另有想法,在他看来黄阁老虽然没有明显属意哪一位皇子,但是黄淑妃是黄阁老的侄女,生下的九皇子虽然如今年纪还小,只有四岁,但是有这么个九弟在,谁知道他们是否能真心支持他?况且之前黄阁老这边从来没有表达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