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田园好女-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十四章 穆府族学
更新时间2014…11…30 12:30:31 字数:2293
桔子不再理穆婉儿,板着脸往厨房走去。穆婉儿拉着江泽跟在后面,两个人一问一答,还说得挺热闹地。厨房里已经按桔子的吩咐,准备好了面条。因为桔子做好底汤带来,所以酸辣面的做法,就非常简单了。只要做好的面条,在加了少许盐的水里烧开,过冷水,再放入已烧开的酸辣汤中烧一下即可。桔子为了营养和好看,又在面里加了青菜和鸡蛋。
婉儿在桔子准备来厨房做面的时候,已经通知了穆佑轩。她可不知道桔子的纠结。在她看来有好东西,理所当然要和哥哥分享。所以在桔子的第一碗酸辣面出锅的时候,就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丫环,来请大家去厢房用餐。当然,桔子除外,她现在是大厨。那小丫环叫墨痕,是穆佑轩的丫环。
桔子带来的底汤并不多,勉强做出了五碗。等桔子到厢房的时候,穆佑轩正在吃第二碗。桔子盯着穆佑轩半晌,可穆佑轩似乎毫无感觉。桔子无奈只好让丫环上饭。桌子上的菜还是很丰盛的,可桔子做了这么长时间的酸辣汤,还是第一次做酸辣面,自己却一口都没吃着,心里实在是不甘心。
婉儿目瞪口呆地看着,穆佑轩抢了桔子的面条。他面无表情地喝完了最后一口汤,然后对桔子说:“桔子姑娘,你的手艺不错。就是量太少了,下次来多做一些。”桔子正埋着头吃牛肉,听了这话,一口噎住,半晌才透过气。穆佑轩刚才装作感觉不到桔子的目光,这会儿终于憋不住了,哈哈大笑起来。
现在,耕牛属于重要的生产工具,是不能随便杀的。市场上的牛肉不是贵,而是基本买不到。也就是在穆府,隔几天报一个家里的牛意外身故,也没人来查。桔子没吃到酸辣面,吃点现在难得吃到的牛肉,心里了算是有个安慰,却差点被穆佑轩一句话噎死。这会儿见他又笑得如此肆无忌惮,气得桔子顾不上害怕了,抓起桌上摆的豆沙包,就向穆佑轩扔了过去。豆沙包自然伤不到穆佑轩,却打断了他的笑声。
丁易忍着笑对桔子说:“桔子姑娘,我家公子自从上了战场,还从没有如此大笑过。如果我家公子有什么得罪你的地方,你就看在我家小姐的面上,原谅他一次。”
桔子又夹起一块牛肉,狠狠地咬着,想象着自己吃的是穆佑轩的肉。穆佑轩欣赏着桔子灵动的表情,心情愉快地对桔子说:“桔子姑娘,我这次回来要开穆家族学。过了年就能招收学生,你弟弟正好到入学年龄,可愿意送他来读书?”
桔子这段时间也没少打听镇上学堂的事情。要在镇上读书有两个地方可以去,有一个是汪志远秀才开了一个启蒙班。他仅收一些启蒙的小孩,也没有收入室弟子。汪秀才已经四十多岁了,十几岁就考上了秀才,以后再无寸进,家里原本还有几亩田,这几年也卖了个精光。二年前办了这个启蒙班养家糊口,不再参加科举。因学费收得便宜,也收了二十几个学生,多半是贫民子弟。
桔子有一次去他的私塾窗外听了一会儿,觉得此人读书死板,教得也迂腐。她可不想让自己的哥哥、弟弟都学成书呆子。另一个读书的地方,是一个比较正式的学堂,是几个富户募捐办的。当年太祖打下天下后,曾下旨:“为了教化万民,要求各地官府将各乡镇学堂的数量作为考绩记录。”十几年前,长宁镇上就由当时的县令出面,募捐办了一个学堂。
学堂里的有两位夫子,主要负责的叫张弘文,曾经考中举人,在外地任过一任县主薄,却因收受钱财,包揽诉讼等事被褫夺职位,发回原籍。回来后因为在做主薄时,帮过镇上锦绣布庄的东家金鑫鹏的忙,被推荐做了学堂的夫子。此人学问不错,品行却实在不行。
江山就是在他班里读书,每年学费贵不说,还经常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费用。大家虽然都很不满这位张夫子的乱收费,只是镇上只有这么一个象样点的学堂,也没有别的办法。另一位夫子只是教一些启蒙的孩童,做些杂事,名气不显。桔子只打听到他也是一个秀才。
两处地方桔子都不满意。这个时代,真正好的夫子,多数被大户人家请去做西席或者族学的夫子,学生少,待遇也高。有一些大的州府,会有官府办的学堂,规模比较大,里面的夫子人品学问都好。只是路途太远不说,要考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这时,桔子听到穆佑轩说穆府要出面办学堂,心里的怒气立刻飞到九霄云外却了,兴致勃勃地问:“穆府要办学堂吗?是族学吗?打算收多少学生?束脩就多少?夫子是谁?”穆佑轩听到桔子不停口地问了一连串的问题,有些失笑地对婉儿说:“瞧你认得这个妹妹,嘴巴快得跟炒豆子似的。”桔子微微有些脸红,但还是眼也不眨地盯着穆佑轩。
穆佑轩无奈对桔子解释说:“穆府在京城是有族学的。这次我回来也是打算再办一个族学。京城的云泽洋先生答应来这里先教几年。他曾在弘文馆任职,因不喜官场倾轧而辞官,辞官后被家父留在京城族学里。这次他还会带一二个弟子过来,帮我把这里的族学办起来。长宁镇虽然是穆府出身之地,留在这里的族人却不多,所以族学打算接收少量的乡邻。来穆府族学读书,不仅不需要束脩,穆府还供一顿中饭。只是需要有穆府族人的推荐和考核。另外,虽然不用束脩,各项花费也不会少。你们这次的土豆收入不少,供江泽读书应该可以承担。”
桔子心理盘算了一下,说:“我想让我哥也来,可以吗?”穆佑轩点头说:“令兄虽然年龄稍大了些,却也是个聪明的。我本想让他跟着我,有个出身。如果你们愿意让他读书,也是好事。如果能科举出身,你家也算改换门庭。就算不能,以后读过书的人发展前途也会好一些。”
桔子看了穆佑轩一会儿,终于忍不住把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穆佑轩打了个哈哈说:“因为你做的酸辣面好吃呀。”桔子又恨不得豆沙包扔到穆佑轩脸上。心里只能安慰自己,自己那个穷家,没什么可被穆佑轩图谋的。一碗酸辣面给江浩、江泽换个好学校,简直太便宜了等等……
第四十五章 下雪了
更新时间2014…12…1 12:30:48 字数:2203
下午,天阴了下来,稀稀落落地飘下雪花来。桔子算计着宁氏的酸辣汤差不多该收摊了,就告辞出来。婉儿给桔子带来的食盒里装满了穆府的小点心,还装了一些稀罕的水果。
虽然时间还早,天色却十分昏暗,片片乌云仿佛要压下来似的。桔子拉了拉上衣,拉着江泽的手,快步向码头工地走去。到了码头工地,雪越下越大。江常安夫妇已经收拾好了,正准备让江浩去接桔子兄妹。李多银很想去见识一下穆府,正在积极申请一起去,就看见桔子她们回来了,很是失望。李多金则早早地,跟着煤畈子张华的送煤车,回去了。
雪断断续续下了一夜。今年冬天从进入十一月份,就时常有小雪,只是时间都不长。这是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天蒙蒙亮的时候,桔子就起来了。昨天宁氏坚持要把酸辣熬上,她现在不仅是为了挣钱。天越来越冷,好多码头上的工人已经离不开,这中午的一碗热汤。现在,既然码头工地没有停工,宁氏也不想酸辣汤断了供应。可酸辣汤是露天的摊位,在这大雪天里可怎么办呢?
“娘,我想想办法。”桔子安慰着宁氏。她心里想的是,在她原来的世界里的遮雨蓬。可是这个世界没有塑料布,要用什么不透雨,又便宜的东西代替。桔子看着外面的雪,模糊地想,这么大的雪,还得打着伞到处去找材料,不知道来不来得及。突然桔子灵机一动,雨伞呀。以前去旅游点游玩,很多地方会撑起遮阳伞供游客休息、就餐。遮阳伞可不仅仅能遮阳,是可以避雨的。
桔子问宁氏:“娘,雨伞是在哪里做的。”桔子家里没有雨伞。村里有雨伞的人家也很少,遇上下雨大家都是,戴斗笠穿蓑衣的。宁氏说:“镇上有一家做雨伞的铺子,离你姑姑家不远。他们自己做自己卖,油纸伞和绸伞都做。我们不用雨伞,我们有蓑衣。”桔子摇了摇头,对宁氏说:“不是给我们自己用。”
因为江浩、江泽还没有开始用毛笔写字,上次买的纸还剩下不少。桔子拿细木棍蘸着墨,画了遮阳伞的样子和尺寸。让江浩拿到去镇上去,尽快做出来一把油纸面的遮阳伞。桔子没画下面的长杆,只是在下面留下卡口,等会儿让江父削一根竹子到时候绑上去就行了。好在当初修房子的时候,李满屯帮忙砍了几根很粗的长竹杆。
比较麻烦的是底座的稳定性。桔子想了半天也找不出家里有什么比较重,又能固定在竹杆下面的东西。最后桔子决定等到工地,去借工地的凿子,在地上凿一个深洞,将山寨遮阳伞固定进去。
李多金昨天回来后,就上山把要用的黄泥给挖了回来。做煤饼的事并没有受大雪的影响。今天一早,也要把跟潘大良约定的,买炉子送煤饼活动中,要用的煤饼给送过去。李多银和李多铜一起来桔子家,找她们一齐去镇上。李多银对做煤饼生意大感兴趣,强烈要求由他送货。李婶拗不过他,只好让李多铜来帮忙卖酸辣汤,好在李多铜也十一岁了,虽然不如李多银灵活,但也帮得上忙。
因为是第一次送煤饼,只装了一筐。江常安就把装汤的桶,绑在小毛驴的另一边。小毛驴很得力,一边煤饼,一边汤桶的,走着并不见吃力。昨天入夜之后,雪应该下得不算大,但一宿下来,地上还是有不少积雪,走起来还是很滑。桔子暗自庆幸,幸亏小毛驴买得及时。
先到工地,卸下装酸辣汤的桶,李多银就独自牵着小毛驴去了铁匠铺。到工地的时候,江浩已经等在那里,怀里抱着做了油纸遮阳伞。这种遮阳伞只是比平常的雨伞大了一些,工艺并不复杂。只是江浩要是急,粘油纸的浆糊是伞铺老板,想办法烘干的,所以多付了二成的钱。
桔子去管事苏玉海那里去借凿子。苏玉海前天是听见,丁易请桔子去穆府的。见桔子借凿子,就一起跟过来拉关系。他看见江浩吃力地,在地上凿洞,干脆叫了工人过来帮忙。地上凿了一个深深的洞之后,桔子把装配好的山寨遮阳伞插进去,又找些小石块填上空隙。遮阳伞虽然有些摇晃,但总算是立住了,只要不去特意摇它,看起来还算结实。
桔子把炉子放到遮阳伞下开始升火,飘落的雪花落在伞的上面。码头上做事的人大多穿着衰衣,包括桔子他们。苏玉海却是手撑雨伞的。下雨天不用在野外做事的人,才会打雨伞,所以雨伞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苏玉海看了看手中的雨伞,又看看桔子做的人工避雨亭,开始理解丁易对桔子他们的客气。从煤饼炉到遮阳伞,有这么多奇思妙想的家庭,必定不会久居人下的。
桔子在遮阳伞下,看着那些工人过来,看见酸辣汤的摊位还在,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买一碗汤,在雪地里匆匆忙忙地喝完,又赶去上工。桔子心里有些发热,她这会儿理解宁氏,为什么不顾大雪,非要出来卖酸辣汤了。雪一直不紧不慢地下着,酸辣汤的生意却比平常好一些。收摊时,一向节俭的宁氏,拿出今天赚的大半钱来,让江浩再去定一把遮阳伞,让来喝汤的人有个避雨雪的地方。这次不用赶时间,第二天去拿就可以了。
宁氏在肉铺定下了猪骨头,每天收摊后要去拿。就和江浩说好了在集市口会合。宁氏他们在集市口等了好一会儿,才看见江浩阴沉着脸过来。宁氏有些担心地问:“怎么啦?伞铺的老板不肯给我们做了吗?”江浩摇了摇头不肯说话,桔子见江浩去的时候还高高兴兴地,回来就完全变了脸色,就说:“哥,你有什么事不能说出来的。我们是一家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一起解决。”江浩低着头,半晌才说:“我遇到姑姑了。”
作者有话说:新的一个月,新的一周。本文继续裸奔中。各位大大,你们的支持是运运继续写下去的动力。有票票不要浪费,点击推荐运运都要。要是嫌太瘦,就收藏一下吧。运运每天都在期待中。
第四十六章 江春儿(上)
更新时间2014…12…2 12:30:37 字数:2265
张氏只生了一个女儿,叫江春儿。自幼就被宠得厉害,生得也好,长大后,千挑万选地在镇上找了个夫婿。夫家姓赵,在镇上开了家小面馆。赵家是独子,婆婆当初很看不上这个乡下媳妇,无奈有一次张氏带女儿在面馆吃饭,被儿子赵天佑一眼看中了。江春儿过了门之后,自然是被婆婆百般挑剔。赵天佑觉得她受了委屈,倒处处让着她。江春儿也算能干,将夫婿管得牢牢的,没几年,生了一儿一女,赵泰安和赵萍。凑成了一个好字,算是在赵家站稳了脚根。
几年前,赵氏老夫妻一场大病相继去逝,这赵家就是江春儿说了算了。赵天佑对江春儿虽好,却不是做生意的材料。赵家二老在的时候,面馆的生意全靠二老操持。二老舍不得独子受累,赵在佑不愿意让江春儿出头露面。二老去逝后,原来请的厨师看不惯赵天佑的懒散,辞工走了。新请的厨师也就能把面做熟,根本说不上手艺。面馆的生意也就越来越差。
今天早上,江浩第一次去做伞的时候,被出来替父亲买早点的赵泰安看见了。江春儿听说江浩去了伞铺,觉得很奇怪。她认为江家只有江山,有可能会买伞。江家已经分家,江山买伞不会让江浩来。下午没事的时候,就到伞铺来打探消息。伞铺的东家叫钟立诚,老板娘姓崔。因为和赵家住得近,又都是做小生意的,关系处得不错。
江春儿来的时候,两夫妻正在研究,江浩做那么大的伞面有什么用呢。听见江春儿问,也没什么可隐瞒的。把江浩奇怪的要求,说了一遍。听江春儿说,来的人是她的侄子,反而央求江春儿告诉他们,这么大的伞面是做什么用的。
江春儿哪里知道江浩做的是什么,也就吱唔过去了。只是跟钟立诚夫妻说:“我家里太忙,已经很长时间不回娘家了。如果江浩再来,麻烦你们叫我一声,我好问问娘家的情况。”这要求合情合理。钟立诚夫妻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没想到,江浩下午就又去了,还要做一把同样的大伞。崔氏立刻让儿子跑去叫江春儿。
一把大伞的价钱可不低,江春儿见江浩一天做了两把,心里惊诧极了。她连拉带拽地把江浩带回了家,难得地在桌上摆上点心,让江浩吃。然后开始轻声细语地问江浩,做大伞干什么。江浩这是第一次到江春儿家里,他在江春儿这里,从没得到过这么好的待遇。
以前,江春儿回娘家,眼里只有江常顺一家。她带回来的东西,江浩一家人从来没有摸到过。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张氏的偏心。可那时候,江春儿要指使人干活,也是只叫宁氏和江浩、桔子的。对江浩一家的态度跟张氏并无二致。现在江春儿突然对江浩这么客气,江浩有些无所适从。
江春儿在镇上这么多年,尤其刚嫁过来的时候,与婆婆斗智斗勇。那心机口齿可不是江浩能应付的,没几名话就问出了,江浩一家在码头工地买酸辣汤的事。酸辣汤虽然只卖了半个多月,名声可不小。码头工人有不少是镇上的人,对酸辣汤的味道是赞不绝口。江春儿没想到这个汤,是江浩家在卖的,就对江浩说:“你们家在码头工地卖汤,能做多大生意,为什么不拿到我的店里来卖?也省得下雪天做大伞了。”
江浩心里打了突,结结巴巴地说:“码头因为没有饭铺,工人们吃不到热的吃食。我家的酸辣汤才有生意。拿到姑夫的店里怕是不成的。”江春儿轻笑着说:“你家的汤的名声,我在镇上可是都听说了,怎么会卖不出去,就这么定了。明天你们不要出摊了,我去你家和你爹商量。”
江浩往回走的路上,越想越不对劲,总觉得是自己把事情办砸了,心理难过极了。这酸辣汤,是桔子好不容易,给家里找来的挣钱的路子。要是拿到姑姑的面馆里卖,就算是能卖出去,自己家也拿不到多少钱了。他觉得自己没脸把这事说给宁氏和桔子听。
桔子来到这个世界后,从来没见过这位姑姑,连宁氏也很少提起她。要不是这次江浩遇见她,桔子几乎忘了自己还有一个姑姑。由此可见,这位姑姑和自己家的关系淡薄。现在,她居然直接就让宁氏明天,把好好的生意停了,说话的口气,好象自己就是这个家的主人。
桔子看向宁氏,眼里带着疑问。她不知道江常安对这个姑姑的态度。宁氏的脸色也变得很难看。当初她嫁过来的时候,江春儿刚刚出嫁,张氏把家里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几乎都作了赔嫁。宁氏的娘家是山里的猎户,父亲在一次打猎时遇到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