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姜琬的古代科举青云之路-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不走,如玉就会一直陷在这里面,她耽误不起。”姜琬道。
  其实他心里并不是这么想的,姜如玉他要捞,顾玠他也要捞。
  今日太子请到府上来,未必没有拉拢收服之意,就算没有顾玠的事儿,他也不能一拒了之,还不如就和他明着做个交易来的划算。
  这是他来太子府之前忽然开了窍一样想出来的,就不知道太子是否觉得他值不值这么费心了。
  六七成的把握吧。
  “是我对不起她。”顾玠的语调黯然下来。
  “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姜琬道。
  婆妈起来还真烦。
  “要是没事,我先到太子那边去了,你别多想。”见顾玠没说话,他又道。
  顾玠点点头,还是一言不发。
  姜琬盯了他一会儿,从顾玠脸上看不出特别的失意或别的什么,可越是这样,姜琬越难受,那种近乎麻木的随波逐流让人看着就绝望,绝望的窒息。
  姜琬拂袖而去。
  第一次动了气。
  紫茵阁。
  太子和朱楠之正在喝茶论史,聊的热火朝天。
  姜琬被领进去后就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听的很是虔诚。
  “战国四公子无一不是胸怀天下之人,饱读诗书之人,为何到了最后一个没有好结局?”一个话题完结,太子又抛出来一个。
  “臣……”朱楠之乍然被问住了,憋了半天才道:“四公子活着的时候风光无限,死后留名青史,臣以为他们早不在乎什么结局了……”
  “是吗?”太子抿了口茶,眼光扫向姜琬:“君逸,你说呢?”
  姜琬不想和朱楠之作对,他起身谦逊道:“朱兄珠玉之论在前,臣之拙见不过如此。”
  太子淡笑一声:“是吗?”
  姜琬惴惴不安,不知要说什么,又听太子下令:“说实话,说的合乎本殿下的心意了,就允你所求。”
  这个诱饵很大。
  姜琬也顾不上朱楠之那个烂人了,开口道:“臣以为,除了信陵君外,其他三人似乎没给国家带来好处,后世对他们的评价,可谓太高了。”
  说到这儿,他看了看朱楠之,那人脸色不太好,五官微微扭曲。
  太子听后却来了精神,饶有兴致:“你继续说下去。”
  姜琬并不太愿意诋毁先人,只好道:“臣在读史时,自以为近交而远攻的外交手段不够高明,且孟尝君效力的齐国也未曾这种外交政策中得到好处……”
  不仅如此,孟尝君这个人,私德也不是特别拿的出手的,据说他自认为是个美男子,且是个颜王,有次路过某地时,人家说他长的不够好看,这个手下握有三千门客的主儿直接斩杀一百多人,灭掉一个县才给自己找回颜面。
  这事儿,估计太子看到了,所以他没说。
  方才进来时,他悄悄打听了太子这些天在看什么书,丫鬟告诉他太子昨日在看与战国四公子有关的书,所以姜琬才有这个猜测。
  至于春申君和平原君,他再不愿意去评价,言多必失,点到为止吧。
  太子微颔首:“看来楠之不好读史,君逸却喜欢琢磨这些东西。”
  朱楠之的脸色瞬间转成苍白,“臣惭愧,臣学术不精……”
  “今日只是私下切磋,君逸不要骄傲,楠之也不必难过,咱们三个都师从过宗太傅,各有所长,各有所长……”太子年纪不大,某些地方可谓是修炼前年的老狐狸了,一句话反过来又安慰起人来。
  “谢殿下鼓励,臣定会谨记教诲,在学问上精益求精。”朱楠之如坐在锋芒之上,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发颤。


第90章 权衡
  他琢磨过太子为何要问起战国四公子的问题; 因为涉及到君臣猜忌一事; 所以他并没敢做答。
  没想到姜琬倒会取巧; 硬是把名望和人品都好的信陵君挑出来; 单单拿孟尝君的对外政策来说事儿,竟把君臣这方面的关系转移到别处去了。
  听着是舒服。
  太小看他了。
  朱楠之心中极不舒服。
  太子玩味地看着两位青年才俊:“方才的话刁钻了。”语气一转; 又道:“本太子近来烦的很,若有古怪之处,二位爱卿莫怪。”
  “殿下,臣愿为太子分忧。”朱楠之琢磨一番太子的话,抢在姜琬前头道。
  官场最忌沉不住气。
  姜琬在心里暗戳戳地想; 这点儿上; 朱楠之不行。
  “哦; 楠之知道本太子在烦什么?”太子讳莫如深地笑了。
  “臣; 臣不可妄测君心,但凭太子吩咐。”朱楠之道。
  简而言之,就是说他愿意为太子效犬马之劳了。
  这话说的虽笨,但忠心十足十的表了个够,太子听后唇边露出一抹淡笑:“甚好; 甚好,有了楠之,本太子可消一半的愁了。”
  说完命人赏给他几柄玉扇; 一只檀木雕花笔筒; 君臣甚欢。
  此间; 姜琬一直在旁饮茶; 神色非常淡然。
  太子道:“君逸,见过你姐姐了吗?”微叹口气:“唉,你们知道,前日皇上下了令,命本太子将她送到教司坊,以如玉的个性……”
  他的眼神忽然变得多情又发愁起来,完全是消沉于风月的模样,任凭谁都能看出他对姜如玉有意。
  朱楠之见状,立刻很有颜色地道:“臣忽然想起御史台还有点事儿,臣请先行告退。”
  原来太子烦的是美人儿的事儿,怪道姜琬一直不发话。
  这时候不自己走,还等人家把他赶出去吗。
  “去吧去吧。”太子蹙眉挥挥手,命人把他送出府。
  晚风拂进来,微生凉意,一天的暑热总算要过去了。
  “不说点什么?君逸?”太子道。
  姜琬神色忧移,轻叹一声道:“太子殚精竭虑还不如一醉解千愁!”
  自古太子在登基之前,未有不被皇帝忌惮的。
  太子如今想招揽自己的人马,一旦被皇帝得知,他会怎么想这个儿子。
  轻则被认为有青云之志,重则被看作在筹划提前登基……
  反正这事儿搁不住琢磨。
  “君逸是让本太子藏拙吗?”太子自斟了一杯茶道。
  “如今陛下把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太子有陛下庇护着,尚有多年能享乐的时日。”姜琬低声道。
  从皇帝那边看,他肯任命皇后之弟、太子之舅为宰相,算是很信任皇后和太子了,暂且没有猜忌之意,作为太子,在姜琬看来,没必要打破眼下的平衡。
  “是啊,人生苦短,得享乐时且享乐。”太子笑笑:“走,你我去见见如玉。”
  姜琬忽然起身跪了下来,叩首道:“殿下,臣有一事相求。”
  “哦,君逸有事求本太子?”太子的语调微微上扬。
  姜琬直接道:“恳请殿下给顾玠个出路,他的才学远在臣之上。”
  太子听后弯了狭长的墨眸:“咦?本太子为何只觉得他美貌,而不曾发现他有何过人之才学?”
  姜琬:“……”
  殿下啊殿下,您难道以为江南第一才子是浪得虚名?
  若是当初没有东阳郡主的婚事那场变故,您老人家觉得今科状元还有别人家什么事儿吗。
  瑱王和东阳郡主那件事儿,对顾玠来说,那真是飞来横祸。
  也怪他名气太大,相貌、出身又没的比,所以才树大招风啊。
  反过来想,顾玠冤的很,这难道怪他?要不是皇帝下诏赐婚,他怎能和瑱王扯上关系。
  说来说去,还是你们皇室的人办事不靠谱,说反就反,谁能想到。
  “顾玠才学更胜美貌。”
  太子淡淡来了句:“是吗?”
  姜琬又叩首:“太子若给他个能展示才学的身份,他必不负太子所托。”
  “臣日后也必定……”唯太子马首是瞻。
  这话他没说出来,生怕有结党之嫌。
  “听本太子的话,对吗?”太子扇着扇子靠过来,在他耳边轻声道。
  “是。”姜琬咬牙道。
  这一步走出去,可谓如履薄冰。
  如果太子是个可靠的主儿,能和皇帝搞好关系,他自然是抱了个大腿;反之,如果太子沉不住气,弄出什么幺蛾子来,自己可能就万劫不复了。
  不过姜琬在心里盘算过,皇帝算得上仁厚,太子也算孝顺,父子反目的概率极小……除非发生基因突变那种不可控的事件,到时候,那只能说是天要亡他了。


第91章 书童
  太子拂袖转身往外面走; 姜琬只得起身跟上; 往姜如玉住的地方去了。
  歌妓们所居之处乔木常青,芳草如茵,别具雅致。
  姜如玉正在对着一株紫薇花发呆; 蓦地瞧见二人; 神色一笃,启齿行礼道:“殿下。”
  “在想什么呢?”太子上前挽了她一把:“时常见面的; 哪儿来这么多虚礼。”
  姜琬在旁轻咳一声:“如玉姐。”
  姜如玉对他使了个小性子:“你怎么还没走?”
  她对顾玠的气没地儿撒; 正好姜琬一头撞过来了。
  姜琬赔着小心道:“太子恩典,好不容易让弟弟来探望如玉姐一次; 怎能就走了。”
  太子呵呵笑道:“你们兄妹这是在怪本殿下不近人情; 没让二位时常见个面啊。”
  说的二人登时一身冷汗,姜如玉赶紧拉着姜琬朝他行礼; 诚惶诚恐的; 弄的太子有些不自在。
  他多想姜如玉对他和对顾玠和姜琬一样; 有什么说什么; 有脾气就发脾气,那才轻松。
  “如玉,你从今天开始; 可以出太子府了。”
  “殿下。”姜琬吓的一个激灵; 以为得罪了太子爷,如玉要被赶出太子府了。
  姜如玉也脸色激白; 抿唇不语。
  太子瞧着二人的神色; 徐徐道:“你当初不是真的入了乐籍; 本太子让人私下拦了下去,你的名字不在乐籍中,收拾下,与姜琬出府去吧。”
  姜琬:“……”
  姜如玉:“……”
  反转太快,以致于姜琬好半天才反应过来,那个迅速地给太子行了个大礼:“……”
  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顾玠的事儿,咱们没那么容易,本殿下再想想。”太子又道。
  “是,殿下,臣都明白,臣今天说过的话,时刻会记住。”姜琬生怕他改了主意,就差指天发誓了。
  太子拿扇子在掌心上敲了几下:“趁着天黑,你们悄悄出府吧,别弄出大动静。”
  他向来做决定很利索,很少拖泥带水。
  想让姜琬助自己稳固太子之位如此,此刻下令放走姜如玉也是。
  ***
  从太子府出来,姜琬和姜如玉还宛如在梦中一样,两人对视半晌,同时开口:“这不是在做梦吧?”
  姜琬先摇了摇头:“如玉姐,是真的,你没入乐籍,你也不是昭城公主的侍读了,你自由了。”
  姜如玉拉着他的手在身后的树上重重地拍了两下:“疼吗?疼吗?”
  姜琬当然疼了,强忍着很男人地道:“如玉姐高兴就好。”
  “我是问你疼不疼?”她真不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姜琬哭笑不得:“疼。”
  掐你自己一下不就知道了。
  “我跟你去哪儿?”姜如玉忽然脑筋急转弯,问了个现实问题。
  姜琬嘻嘻笑道:“姐,我前几日在柳树胡同里租了套院子。”
  半个月前姜徵来信,不是说全家要进京来瞧瞧他吗?他赶紧踅摸了个三进三出的院子租了下来。
  其实他也不是买不起,当年在京杭大运河上救的另外一个富户——沈家,沈老太太得知姜琬中了状元后着人送了五千两银子来贺喜,被姜琬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不是他清高,而是怕被人扣上个官商勾结的帽子啊。
  别看他现在手里丁点儿权力都没有的,可只要上了仕途的台阶,就不得不忌讳这个。
  “真的?”姜如玉伸手拍了拍他的脸颊,没出息地感动哭了。
  自己的兄弟终于靠谱了。
  姜琬哭笑了下:“放心吧,以后咱们姜家的事儿,都由我来出面。”
  姐弟两个在街角处雇了辆马车,回到才租下没几天的院子,幸好青升勤快,加上胡安玉的从旁协助,打理的很好,很有大户门第的气派。
  “公子,您可算回来了?”青升神色古怪地看着姜如玉,不知该如何称呼。
  “青升,这是大小姐。”姜琬道。
  小书童被姜家买回去的时候就听说他们家有个大小姐在宫中给公主做侍读,后来出了点儿事儿,他就想他们家大小姐一定美若天仙,今日一见,果不其然,眼前的姜如玉跟他想的分毫不差,他拘谨道:“大小姐。”
  姜如玉点点头,心下疑惑,家里怎么给姜琬买了这么个纤弱的小厮,年纪又小,能帮衬什么呢。
  而且,这孩子的眉眼似曾相识,她好像在哪里见过一般。
  等进了里院,如玉才低声道:“青升那孩子,像一个人。”
  姜琬一怔:“像谁,是父亲买来赠给我的。听说父亲当时见人贩子待他不好,动了恻隐之心,便买回来送给我了。”
  姜如玉想了许久,轻叹口气道:“我见他眉目仿若有些路青荷的样子,你难道没看出来?”
  毕竟,当年那件事情闹的很大。
  自己弟弟在那个小丫头身上栽过一次,难道还不长点记性。
  “是吗?”说真的,姜琬没看出来,或者说,他从来没往那方面想过。
  路青荷,现在还住在胡安玉家中陪伴胡安玉的妹妹,胡家大小姐呢,姜琬许久没有想起过她来了。
  “青升是哪里人?”姜如玉又道:“你可打听过?”
  姜琬:“他自己都不记得了,父亲说他幼年就被人贩子带着到处走,怕是卖过不止一次的人家了。”
  “真是可怜。”姜如玉叹口气道:“等父亲和祖母他们来了,我仔细问问,可千万别出什么差错。”
  是了,青升那孩子,眉眼身形长的像路青荷没错,她对这个名字,已经有些忌讳了。
  不能不多个心眼打听打听。
  姜琬懵了:“如玉你早些歇下,我这就叫青升来问问。”
  姜如玉这么一说,他得好好观察观察青升了。
  若他真的像路青荷,他要另做打算。
  在古代,书童这个职业要做的活儿,咳,说起来有些不大好听。
  很多贵族公子身边都养着美貌的小书童,不少人会把他们当娈童待的……这是姜琬从翰林院那个比较八卦的张鸿口中听来的。
  至于真假,他不晓得。
  不过为了避嫌,尤其是为了避路青荷的嫌,他还是留心一点儿的好。
  夜风拂体生凉。
  姜琬一面剪烛花一面似是不经意地和青升聊着:“你家在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吗?”


第92章 斜杠青年
  “公子; 小的四岁多就被人伢子买走了,确实不记得家住哪里,父母亲是谁了。”青升的面色越发白了。
  他觉得自己公子要寻个错处把他打发出去了; 因此非常惶恐。
  “一句都没听人伢子提过?”姜琬又问。
  青升道:“他们都说我父亲犯了事儿; 所以才把小的给卖了。”
  是吧,他模模糊糊记得; 小时候好像有很多衙门里的人到家里来; 母亲在哭; 再之后的事情; 他就一点儿都不记得了。
  “父亲犯了事儿?”姜琬扶额头疼。
  真他娘的巧啊。
  路青荷的父亲也是犯了事儿被发配到边疆去的; 她也是被卖了。
  这两个人究竟是同病相怜还是狗血的破镜重圆?
  ……也不对; 应该是茫茫人海中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姐弟?
  “是,小的年幼时,人伢子提过一嘴。”后来怕买主家嫌弃,干脆给他编造了个父母死于黄河水灾的身世。
  “公子为何突然问小的这个?”青升嗫喏着道:“公子是嫌弃小的出身不好了?”
  看吧; 这么一较真; 他说话的语气都有些像路青荷了; 姜琬更加头疼:“不是不是,大小姐说你长的像一位故人,所以我问问; 万一是你的家人; 你认了她岂不是好事儿。”
  呵呵; 他也算是日行一善了。
  除了苦笑; 此刻真找不到合适的表情。
  “多谢公子; 多谢公子。”青升磕头不迭:“若能找到骨肉至今,公子你就是小的的……”
  再生父母,要上他们家长生牌位的那种。
  姜琬捏了把冷汗把他的话打住了:“你先别高兴的太早,我也不确定……”
  回头别再乌龙了,让人家白欢喜一场,显得他不够厚道不是。
  “多谢公子,多谢公子……”傻孩子已经高兴成复读机了,貌似还哭将起来……
  姜琬摆手让他下去。
  他知道路青荷的父亲名叫路贞,从前是个不大的官儿,后来因为江南科考舞弊案被牵连,革职发配,十几年了,听说还活着。
  他明日到刑部打听打听,或者能打听到路贞有几个子女,是儿是女,约莫多大这些基础问题。
  碰上这件事姜琬是满腹牢骚,买来的书童还没怎么使唤,就得帮他寻亲,说不定还得学点推理断案之类的,这是,生生要把自己逼成二逼的斜杠青年的节奏啊。
  ……
  次日,姜琬到翰林院点了卯,接口查点资料什么的,去了刑部。
  刑部侍郎初甫生是个开明的老头,听姜琬说明来意,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