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太子妃-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这不是爷该操心的事儿,不管皇阿玛扶持谁抬举谁,爷都还是那句话,做皇阿玛的棋子也就罢了,但若谁真敢冒头针对爷陷害爷,爷是必不会放过他的!”
  有了胤礽这话,石心玉彻底放心了。
  只要胤礽不再像历史上那样被四阿哥所蒙骗,只要胤礽心里有成算,想来,四阿哥也很难做到像历史上那样瞒天过海,瞒着所有人发展自己的势力,成为最终的赢家。
  胤礽见石心玉这模样,便笑着让她放心,说他心中自有分寸,总不会叫人算计去了的。
  夫妻两个正在这里抱着说话,外头杏花春雨却来报说,弘晞午睡醒了,奶娘喂饱了弘晞后,弘晞就哼哼唧唧的要来正屋这里玩。
  胤礽一听这话,忙让人将弘晞抱进来,见了弘晞后,也不说先前的事儿了,俊脸含着温柔的笑,直接就将弘晞从奶娘手里接了过来抱在怀里,然后挥挥手让奶娘退出门外候着去了。
  弘晞如今已有八个月了,比刚出生的时候长大了许多,胤礽将其抱在怀里,本坐在他怀里的石心玉怕挤着弘晞了,连忙就站起来给弘晞让位置。
  小弘晞见了胤礽就十分兴奋依恋,从被胤礽抱在怀里开始,就一直用那藕节般白嫩的小手臂抱着胤礽的脖子,趴在他怀里,咿咿呀呀的哼唧,这幅依恋模样,叫旁边的石心玉看了都啧啧称奇。
  人家都说孩子最依赖的是母亲,尤其是婴孩,最喜爱的就是同母亲在一起。
  但她的小弘晞却完全不是这样的。
  这孩子自从可以感应到并且慢慢认识到周围常出现在他跟前的人之后,就表现出对胤礽超乎异常的依赖和依恋来。
  每日都必须要见胤礽,还要胤礽亲亲抱抱举高高,不在胤礽怀里趴上一个时辰,甚至都是要闹脾气的。
  反之对于石心玉,这孩子就表现的平常多了,见了她也会笑,也会挥舞手臂表示兴奋,也会哼哼唧唧的要她抱,却不会在她怀里赖上一个时辰那么久。
  石心玉起身后,胤礽抱着软软的小儿子,颇带了几分歉意的看向石心玉,只恨他的怀抱不够大,不能把儿子和妻子舒舒服服的都抱在怀里啊。
  石心玉倒是不以为意,冲着胤礽笑了笑示意她不在意这个,这个被自己儿子从自己丈夫怀里挤出来的事情就不能往深了想,否则的话,她还要去吃自己儿子的醋不成么?
  她转了个身,走到胤礽坐着的圈椅侧后方,弯身低头就去瞧趴在胤礽肩膀上的小弘晞。
  如今长大了,小弘晞那漆黑明亮的大眼睛就像是漫天星辰似的,哪儿哪儿都闪着光亮,特别耀眼,特别好看。
  此时此刻,小弘晞就是用这样一双清澈无暇明亮闪耀的眼睛在看着她的,看着那双不染尘埃的婴孩双眸,石心玉的心都要化了。
  这是她的儿子,肖似她的长相,只是这般想着,石心玉满是柔软目光的眼中就嵌满了对小弘晞深浓的爱意。
  “晞儿,来,叫额娘。”
  轻柔哄了几声,小弘晞却不开口,只是眨巴着那双好看的叫人移不开目光的眼睛望着石心玉,眼中一片纯净清澈。
  小弘晞八个月大了,还没开口叫过人呢。
  平日里奶娘一直在教,胤礽和石心玉也是有空就教,但这孩子就是咿咿呀呀的哼哼,偶尔说上一两句话,也是众人都听不懂的语言,虽说现在年岁还小,说话不急,但小弘晞的声音软软糯糯的,石心玉倒是真十分想听他用这样的声音叫自己额娘的。
  就在石心玉锲而不舍的准备再度哄着小弘晞想让他开口的时候,安安静静趴在胤礽肩膀上的小弘晞忽而动了。
  他抬起自己的小身子,忽而转头在胤礽的脸颊上重重亲了一口,再然后,便对着一直含笑望着他的胤礽笑了笑,口中软软喊了一声:“阿玛~~”
  胤礽倒呆了一呆,哪成想弘晞在这时候突然就开口喊他阿玛了呢?
  震惊呆怔之后便是狂喜,他眯着眼睛笑着应了一声,又轻轻亲了亲小弘晞柔嫩的脸颊,轻声哄他道:“晞儿乖,再叫几声阿玛来听听啊。”
  弘晞笑弯了眉眼,张着小胳膊就抱住胤礽的脑袋,吐字十分清晰的喊他:“阿玛~~阿玛~~阿玛乖~~”
  他还小,还不晓得乖是什么意思,只晓得他额娘阿玛总是说晞儿乖晞儿乖,所以,他这会儿也就活学活用上了,一直抱着胤礽的脑袋重复这几句话。
  这父子俩这边互动着,你亲亲我的脸,我亲亲你的脸,闹的对方都是一脸的口水,但一个狂喜,一个依恋,两个人倒都成了孩子心性,丝毫也不顾及旁的,就那么旁若无人的亲密互动着。
  倒是叫旁边围观的石心玉看的又是心酸又是牙酸,还有几分失落。
  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儿子开口第一声怎么不是叫娘?!
  大概是石心玉幽怨的气场太强,旁若无人的父子俩总算是注意到了她的存在,面对她幽幽的眼神,胤礽只能尴尬的笑。
  而小弘晞呢,只是用那一双纯净无暇的大眼睛无辜的望着石心玉,仿佛并不知道是他的厚此薄彼让石心玉落入这般心酸又失落的幽怨状态的。
  就在胤礽打算出言安慰一下石心玉,缓解一下这种突如其来的尴尬气氛时,他怀里的小弘晞忽而咧嘴冲着石心玉又甜又沉静的一笑,照样吐字清晰的喊了她一声:“额娘~~额娘乖~~”
  在那一瞬间,石心玉的心都甜化了。
  哎呀,这孩子笑起来就跟个小天使似的,又纯净又好看,就这么一声额娘,她心里的郁闷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她的小弘晞满满的喜欢与爱意。


第111章 
  直郡王和明珠利用去岁年底官员考评选调之事陷害胤礽; 这事儿已经过去五个月了。
  现如今胤礽再将此事直接翻出来,显然是不妥当的。
  就算要将此事翻出来; 也是需要一个契机的。
  而这个契机倒也并不难找。
  今年四五月份,正到了三年一次的外官考评之月。
  那几个选调出京的官员虽说任职才半年; 但依例也是要参与考评述职的。
  胤礽就趁着他们进京述职之际; 又将这事儿给翻炒出来了。
  胤礽自黑,安排人在京中大肆宣扬这些人都是靠着太子和索额图的裙带关系才得以调任外官,等这些流言在整个京城都流窜起来后; 胤礽安排的人就顺势炒出去岁年底的那封奏折上的事情来; 京中流言尘嚣甚上,一时之间; 胤礽这个皇太子的声望就不如先前那么好了。
  原先都是清望赞誉; 现如今; 这些声望就都摇摇欲坠起来,京中多言太子和索额图结党营私; 隐喻皇太子根本就不是那么干净,在这其中趁势搅混水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而胤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等到流言纷纷再也控制不住的时候,胤礽便让自己手底下的人撤回来,任由直郡王和明珠的人在里头搅混水; 而他先前派出来的人,也并未亲自下场,而是挑唆直郡王和明珠的人四处宣扬皇太子的不是。
  这些事儿胤礽做起来得心应手,毕竟,直郡王那头的人; 也不全都由明珠控制,即便里头有冷静自持的,但现如今局势这么乱,直郡王的人必有把持不住的,只要这一起头,后面的就是想收也收不住了。
  胤礽任由一盆盆脏水泼到自己身上,他自在太子府中不动如山,也不管外头如何纷纷扰扰,只是苦了在朝中的索额图,还有偏向太子一党以及心向太子的朝臣们。
  流言纷纷之下,他们都心中忐忑如坐针毡,就怕事情闹到他们头上来,也闹不清这事儿究竟是怎么弄成这样的,一时人心惶惶,于是,一颗心就都指向索额图了。
  他们都想让索额图出手,将这事儿给压下去,要么就给解决了。
  可索额图是早从胤礽那里得了准话的,胤礽要他不必管这些流言,一切如常,索额图虽然闹不清是怎么回事,但胤礽的话他还是听的。
  于是,索额图也对来找他问计的众人是这个话,然后,也不管众人如何,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做他的分内之事,就像是从未听见过那些流言似的。
  众人见他如此,一个个也是无计可施,干脆也就都不管了,反正也没有真正发生什么大事,流言而已,他们装作听不见就好了。
  朝中风云涌动不甚安静,朝臣们尚能充耳不闻,康熙却是做不到的。
  实际上,被这些流言烦扰的最为厉害之人,那就是康熙了。
  从独占皇权的角度来说,皇太子的声望太高了,这会让康熙心头不悦,所以康熙要想办法压制皇太子的声望和势力;可从皇权继承性的角度来说,皇太子的名声太差了,甚至搞得整个京城都流言纷纷,完全破坏了皇太子的形象,这种状况,就让康熙极为恼火了。
  一个名声极差的皇太子,一个结党营私的皇太子,还怎么能做大清的储君,又怎么能顺利即位呢?
  这对于储君来说,是最要不得的事情了。
  康熙是恼去岁年底的那个奏折,他认定那是胤礽和索额图的手段,所以当时心里是很不痛快的,这才有了后来册封三阿哥为诚郡王的时候。
  但后来几个月中,他发现胤礽很老实,再没有做过任何插手朝政的不妥之事来,就连索额图也是只做他的分内之事,康熙见他两个都这么安分,心里因为那封奏折的恼意也就淡淡消散了。
  后来又见那奏折上考评优等以及选调出去的官员都做得很不错,康熙也就彻底将这件事给放下了。
  即便再之后出了三阿哥犯错被降爵的事情,康熙一时恼怒之后,也就没有如何了。
  皇太子和索额图安静了几个月,太子淡出朝堂后,太子在朝中的声望热度自然慢慢减了下去,再加上如今在朝中办差的只有直郡王和几位阿哥,这在康熙看来,也算是势力均衡了,因此,康熙心里的那点儿芥蒂也早就放下了。
  如今闹出这些流言,直指皇太子胤礽的不好,康熙是绝不会想到这是胤礽自黑之故,他下意识的就以为这是直郡王和明珠闹出来的,而之所以闹出这个,怕是直郡王和明珠人心不足了。
  这事儿都过去这么久了,直郡王和明珠还将这些事给翻出来,他们想干什么,完全是不言而喻了。
  康熙不由得想,大约是他这一二年间太抬举直郡王和明珠了,这才将他们养出了不该有的心思,他们不再甘愿只做牵制太子势力的棋子,已经开始生出想要压制太子的心思了吧?
  康熙恼怒直郡王和明珠不能体贴他的心思,不但将旧事翻出来,还妄想闹大,实在是太过可恶了。
  康熙想,他得想个法子治一治直郡王和明珠了。
  但就在康熙还没做出行动,就在胤礽被黑成炭的时候,胤礽终于出府了。
  出府后,直接进宫,直奔乾清宫求见康熙。
  胤礽要找康熙申诉他的委屈,要康熙为他主持公道。
  胤礽往康熙跟前一跪,红着眼圈道:“皇阿玛,外头流言纷纷,儿臣在太子府中不出门都听见那些流言了。流言不尽不实,儿臣不愿被小人诋毁诬赖,还请皇阿玛彻查此事为儿臣做主,还儿臣以清白!”
  见了胤礽这般模样,康熙倒有几分心疼。
  “保成,来,起来说话,”
  胤礽不动,康熙示意梁九功将胤礽扶起来,而后,康熙才道,“保成,你放心,朕这就命人彻查此事,看看到底是谁在背后捣鬼,破坏你的清誉!”
  看胤礽口口声声要求彻查此事还他清白,康熙心里也起了几分疑惑,若那奏折之事是胤礽和索额图暗中安排的,胤礽是不可能这般坚定要求彻查此事的,康熙原本坚定不移的认定了那事是胤礽和索额图所为,如今倒是不那么确定了。
  毕竟,这事儿若当真彻查,必然要从那奏折之事查起的。
  康熙也是经历过党争的人,这些年见过党争之人的手段不少,如此一想,心中便不由冒出一个想法来。
  莫非当初从奏折之事起就是有人刻意陷害布局的?
  一手抬举了三阿哥用以压制皇太子,然后见三阿哥犯错被降爵,就再将奏折之事翻炒起来,再度用流言纷纷来陷害皇太子,以期败坏皇太子的名声?
  康熙越想,越觉得这是个一个计谋,一个用来坑害皇太子的连环计谋。
  而定下这个计谋的人,就算是不彻查,也就估摸着是那么几个人了。
  康熙沉了脸,在安抚好胤礽后,就命梁九功叫了刑部尚书和大理寺的人来,亲自命他们彻查此事,不论抓到什么线索,都要毫不迟疑的上报并且彻查下去,不论是谁在背后捣鬼,都不轻纵!
  坐在一旁的胤礽听见康熙这番话,面上还是一副受了莫大委屈的模样,但心里却是冷静自持甚至还有几分看好戏的心思存在。
  这出他主导的大戏,开始向着他划定的方向发展了。
  接下来,也不需要他做些什么了,四阿哥那里已经安排好了,只要康熙的人一去彻查,触及到那奏折之事后,四阿哥安排的人就会神不知鬼不觉的将直郡王和明旨指使吏部大臣陷害皇太子的实证送到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的手上,到时候人证物证俱在,康熙必会严惩直郡王和明珠的。
  就在胤礽出府进宫的时候,明珠得知了这个消息,也紧急找到了直郡王。
  因时间紧迫,明珠不能与直郡王相谈太久,因此见面之后,明珠便直奔主题了。
  “郡王,太子入宫找皇上,必是要请皇上为他主持公道的。这件事不彻查则已,一旦彻查,必会查出老臣与郡王在其中的行迹。老臣猜想,派去调查此事的人,必是皇上之心腹,钦差大臣口衔天宪,咱们的人必是不敢拦也拦不住的,事情一定会被调查个水落石出。这是谋害太子的大罪,皇上必不能容忍,也不会宽宥,所以,为今之计,是要将郡王从此事中摘出来。”
  明珠道,“郡王请记住,若郡王有机会到皇上面前分辨清白,一定要将此事全盘推到老臣身上来,郡王就说,这都是老臣逼郡王做的,与郡王一点关系都没有。是老臣想要谋害太子为郡王争权,郡王苦劝不住,受老臣胁迫才不得已为之,这样推卸责任的话,郡王一定要说!而且,越是情深意切越好,越是对老臣所为咬牙切齿最好,皇上心软,念及骨肉亲情,绝不会苛责郡王的!”
  直郡王闻言,却不肯如此,他愤然道:“叔公为我筹谋,我怎能如此对待叔公呢?若我到了皇阿玛跟前就推卸责任,又与叔公划清界限,那岂不是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么?我不愿如此,我已决定了,就算事情真的到了那一步,我也要与叔公共进退!”


第112章 
  直郡王言罢; 又狐疑道:“叔公,你说这事儿都过去这么久了; 半年前没被翻出来,这时候却被翻出来了; 这是个什么意思呢?这又是谁干的呢?难不成; 是有人在暗中算计咱们?”
  明珠哎呀一声:“郡王,这都什么时候了,你怎么还有心思琢磨这个呢?这都不重要; 不管是有人算计还是无人算计; 这事儿是已经发生了的,再去追究原因已无意义; 现而今最要紧的是怎么解决眼前这桩事!”
  明珠苦口婆心的劝道; “老臣且与郡王明言吧。若郡王一意孤行不听老臣所言; 在皇上面前力保老臣,要与老臣同进退的话; 那么皇上必定严惩!不单单是对老臣严惩,也会对郡王严惩!毕竟,这谋害兄弟和储君可是大罪,皇上这样重视手足亲情的人; 怎么能容忍郡王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呢?若皇上恼了,便是叫宗人府圈禁郡王都是有可能的!而且,一旦郡王被扣上这样的大罪,将来想翻身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别说成为皇上牵制太子的棋子,就算是这个爵位; 郡王也是保不住的!这便是老臣为何一定要郡王将事情推到老臣身上的原因!出了这样的事情,郡王什么都不应该管,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保全自己啊!”
  明珠言罢,又微微眯了眯眼,续道,“再者,郡王也不必担心老臣的安危。郡王将所有罪责推到老臣身上,老臣也未必就会被皇上处死。谋害皇太子虽是大罪,皇上许会圈禁老臣,但看在老臣往日功劳上,皇上是不会处死老臣的。皇上心里恨的是索额图,不是老臣,只要皇上心里念着老臣的好,老臣就不会死。只要老臣不死,将来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所以,就请郡王听老臣的吧!到了皇上面前,千万不要自作主张,也不要意气用事,要沉住气,否则的话,就谁都救不了郡王了!”
  明珠临走前,又特意给直郡王多加了一道‘紧箍咒’,希望他要管住自己的脾气,“郡王还请想想宫中的惠妃娘娘,娘娘的指望就全在郡王身上了。郡王若完了,娘娘也会被郡王所连累,到时候,可就真的什么指望都没了!”
  明珠这番话,说的直郡王面色阴沉沉的,可到了最后,他终究没有再反驳明珠的话,而是默认了明珠所言,明珠得了直郡王的应允,这才放心走了。
  其实,明珠还有些话没同直郡王说,直郡王的那个性子,其实说了也没用,那些心思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