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河剑影-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将军既然诚心归顺,我今就放你回去。你可自称是兵败被捕获,后又偷马逃回。并将这里的所有战况以及我军直趋真定的举动也都如实相告。”燕王说道。

    说罢,令小校给张保一匹马。张保唯唯诺诺,骑马而去。

    “大王直趋真定,本是要趁耿军不备而袭击。为何倒叫他向耿炳文通报?”诸将不解地问燕王。

    “诸位有所不知:原来我不知耿军虚实,只好袭其不备,如今既已知他军分南北,可以南北相顾,我难以速破。所以我当让其知我大军压境。因耿炳文老成多疑,又闻雄县、莫州败状,锐气挫损,他必并南岸之兵于北岸,这正可被我一举尽歼。此乃兵法上所谓‘先声后实’之策呀!”燕王说道。

    众将称妙。于是燕王引军直达真定城下。

    接着,燕王亲领数骑,径往真定东门,擒来两个耿军小卒,经审讯得知,耿军果然南兵北去了。

    “张玉、谭渊、马云,你等各引军三千,绕出城池西、南、北三方进攻耿军。朱能引五千兵马策应。不得有误――”燕王大声令道,“其余兵将,随我从东袭击。”

    说罢,众将大呼,纷纷杀向真定城。连破耿军数营兵马。

    耿炳文正在城中调兵遣将,忽然间见城外人喊马叫,只得仓促应战。燕将张玉挥马扬鞭,率军奋击,两旁杀声震天。老将耿炳文正极力支撑,又遭燕王亲领的万余大军压来。耿军立即大乱,只好惊慌出逃,又加上朱能数千“敢死队”狠命追去。直到滹沱河边,耿军只剩数万。炳文忙重整旗鼓,列队向朱能冲杀。朱能率着英勇军队冒死冲入耿军队中,耿阵受到重创,炳文无心恋战,落慌而走。一时践踏至死的不下数千,弃甲降卒过万。

    副将李坚、宁忠,都督顾成,都指挥刘燧皆被擒去。炳文与军师程济夙带着惨兵败将急向真定城内逃去,闭门固守。

    此后,燕军连日攻城,三日未能下。只好权且收兵,退还北平去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惊见小子入空门【5】() 
建文帝闻知炳文战败。十分气恼,便召齐泰、黄子澄等百官入朝议事。

    “惊悉北方战败,朕夜不能安。炳文老将,尚不能挡敌北燕,如之奈何?”建文帝憔虑地问道,“众卿以为谁可破敌?”

    “胜败乃兵家常事。”子澄出班安慰道,“臣以为曹国公李景隆身为已故上将李文忠之子,深通谋略,可当讨燕之帅!陛下不如命他代炳文前去破燕。”

    “不可!”兵部尚书齐泰忙出来奏道,“景隆虽懂兵法,但如赵括纸上谈兵,怎当讨燕主帅?陛下断不可用曹国公当此重任!”

    “然而,众卿以为有何人能当此任?”建文帝目望两边良久,遂道,“既然诸卿均不能另举贤能,朕只好拜景隆为大将军了。”

    “虽无能将,亦不能让曹国公挂帅。贻误了大事怎能了得?”监察御史韩郁出班奏道,“倘若国无能将,不如就此罢兵,与燕王讲和!燕王虽有不忠,但终是孝康帝之手足,陛下之叔,设若重修旧好,量他也不会”

    “韩爱卿差矣!”建文帝打断监察御史韩郁的话,“近年之情,足可见皇叔不臣之心!”

    “陛下英明!为社稷计,我等万万不可侥幸――”众人齐声道。

    “李景隆听旨!”建文帝遂向景隆说道,“朕且拜卿为讨燕大将军,并赐天犀玉带。出师之日,朕还将亲为饯行于龙江驿上,朕眸望北国,时时都在听卿佳音。讨燕乃保国大计,望卿万勿负朕之重托!”

    建文帝含泪说着。曹国公李景隆伏在阶前激昂听命。

    建文元年九月。北平燕王府。燕王与众将议事。

    “少主已令曹国公李景隆率军数十万大军星夜赶向真定,并收炳文将卒及诸路兵马计五十万余众,进抵河间诸州。军威大振。”邱福出班向燕王报道。

    “形势大好!”燕王喜道。

    “五十万余众压境,燕王为何反而窃喜?”邱福等问燕王。

    “从前,汉高祖用兵,还只能率十万之众。今景隆一介书生竟用兵五十万。他能有何为?少主此着,是自取败亡之举。”燕王向道衍和尚相对而笑后又向众将说道。

    “禀报大王!南将吴高、耿献、杨文举兵已达永平――”突然小校入门报道。

    “待本藩亲率大军前往!”燕王立马跃起说道。

    “大王怎能亲率大军援永平?倘若景隆趁虚而来,如何是好?”众将齐问燕王。

    “景隆本不足畏!他乃色厉而中馁之辈,他见我在,必不敢来。”燕王道,“我出兵援助永平,一可先破吴高,二可诱景隆前来,以便我回马破之。”

    众将称妙。

    “世子高炽听令――”燕王说道,“今我大军将东往永平,令你留守北平。尔等务必坚守勿战,待为父自率军马平定永平之后即可回兵杀败景隆之兵。军中之事,你可与母妃商议,也应多向军师道衍讨教。”

    燕世子高炽得令退出。接着,燕王数十万大军遂浩浩荡荡直向永平奔去。

    南军主将吴高正在帐内沉思。

    “报――”小校忽然进来报道,“燕兵大军数万杀来了!”

    “立即退守山海关――”吴高顿时惊惶失措地叫道。

    于是吴高军马仓皇向北逃遁。沿途丢下粮草、辎重,一片狼籍。

    燕军随后赶来,沿途斩杀南军无数。

    曹国公李景隆知燕王北去,北平空虚,立即挥军到来。

    在北平城下,南军营中。曹国公李景隆与众将商议攻城之计。

    “燕王已去永平,眼下敌寡而我众。我军当以‘人海战术’为宜!各军应齐头并进,步步为营,慢慢逼近北平城门,以减少伤忘,――”主帅曹国公李景隆向诸位部将说道。

    “不可!兵贵神速。”都督瞿能出班说道,“我军远道而来,加上燕王北去不久也将回归,因此我军只宜急切进攻,重点击破,以便速战速决――”

    “此计甚好。急速寻找燕京城垣的薄弱处,以强兵夹击,可能在燕王回师之前拿下北平。北平既下,燕王回来后也无可奈何。此乃关系战略全局大计!”先锋都督陈辉也附和道。

    “此计为冒险之计!”李景隆跳起来向诸位部将说道,“分兵各个袭击,就有某些进攻不利者受到伤亡的情况。前次,耿炳文之败就在于此,所以受到万岁斥责。本帅此番出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已足矣!本帅当以稳妥之计行事。”

    “倘若长期围而不能急破城池,俟燕王回师我军处境不是更难了?”都督瞿能说。

    “胜败乃兵家常事。我辈谁无家眷,敢拿性命来冲杀?”李景隆说,“倘若兵败,我可退守山东德州,休养生息!”

    “如此,我军危矣――”都督瞿能哭道。

    “部将们休再多言!概听本帅号令,每天加紧攻城即可,倘若未能攻克,那是北平城坚,也不是我辈之过。”

    于是,众将陆续退出。李军开始在北平九门筑垒高台,日夜加紧攻城,城内城外,炮火滚滚,杀声振天。虽然轰轰烈烈,但就是数日未能攻下。

    城上的燕军士卒,在燕世子朱高炽率领下,上奔下忙,夜以继日,督城固守。妇女儿童也被驱上城楼,向城下投掷砖瓦。景隆军令不严,竟然纷纷抱头逃避,又遭高炽的夜色勇士偷袭,缒城劫营,自相惊扰,惶惶不可终日。景隆只好引军后退十里,方才驻足。

    “主将身为国公,世沐皇恩,今当为国出力之际,为何却图安逸?”部将都督瞿能愤怒叫喊,“我儿安在?随为父冲锋陷阵去也――”

    都督瞿能自率二子及精骑千余,叫喊着,连夜直扑北平张掖门,并势将登上城楼。

    “都督瞿能目无军纪,却要私自擅出,贪天之功。还不退下?”景隆挥兵赶到,斥责都督瞿能。

    都督瞿能畏于军纪,只好悻然退去。

    “启禀母妃!”燕世子朱高炽急速赶到燕王徐妃宫内,紧张地说,“城内建材大都将用光,加高垒壁材料乃不足。如何是好?”

    “啊!”徐妃叫了一声,接着问,“军师知道?”

    “道衍大师当时在池塘边散步,见孩儿问时,只用手指了指池塘说‘若无砖石就用它们吧!’孩儿百思未能得其解。”

    “就用池塘?”徐妃思忖着,过了一会又恍然大悟,“用水浇城墙?妙――”

    燕妃说罢立刻吩咐人马,准备以水代砖。

    于是,城上燕王守城将卒,在燕王徐妃的带领下,连夜用水浇城,翌日凌晨,结水成冰,光滑如镜,景隆兵更无法攀登。如此,两军相持不下多日。此时燕王已在拿下永平后,移师东北,窥视大宁了。

    “大宁是宁王朱权的藩国,东控辽东,西接宣府,所属朵颜三卫骑兵,十分骁勇善战。加上在燕王起兵之初,朝廷怕宁王与我军联手,乃召宁王回返京城,宁王抗旨未去,已被削去了护卫之职,已成朝廷异己。燕王只须乘机修书通好,或暗地加兵即可。不必大军征讨宁王!”大将张玉说道,“况,北平军情危急。万一有何差错,则我辈根据地散失,形势危矣!”

    “大宁虽小,且是宁王属地,然而它是战略重地,北平屏障。况且从刘家口径去,不日可达,而且城中只有老弱居守,强兵多在松亭关。已到口中的肥肉,何不取之?譬如,当年刘备虽讲信义,然而,本家刘表的荆州也不能不取呀。大丈夫处事,岂可拘泥于小节?我若得大宁,抚慰将士家属,则松亭关不战而降了。北平深沟城高,兼有军师、爱妃、世子率师坚守,纵有百万雄师一时也难攻下。众位勿虑!待我得了大宁之后,还师北平,则已事半而功倍了。”燕王说着。

    “大王高瞻远瞩。我辈不及矣!”众人叹服。

    “诸位随我前往――”燕王说罢。遂引军从山间小道登上,驰抵大宁城下,暗令健卒在宁王府的四面埋伏,自己却单骑入城。

    “宁王贤弟救我――”燕王进了宁王府,一见宁王就立即握手大哭道,“建文负我,现今我北平被困,不日就下,族人性命不保,请宁王代兄写表向朝廷请罪。

    “兄王勿忧!待弟为你代草表章,不然情愿代兄而死――”宁王慰藉道,“唉,想不到先皇尸骨未寒,我皇家兄弟却连遭劫难!”

    “唉,如今四王已废为庶人,柏王全家自焚。惨――”燕王流泪道。说毕宁王设宴相安慰,多日招待燕王。

    正当宁王与燕王欷觑感叹之际,燕军城外埋伏将士,多混于市,且与三卫部长联络。百事就绪之后,燕王方托故告辞。宁王送燕王于郊外,置酒饯行。

    “为弟敬皇兄一杯,愿燕王一切平安!”宁王向燕王敬上第一杯。

    “诚感皇弟盛情――”燕王接过一饮而尽。

    “这第二杯”宁王满斟第二杯,并将它高高举起。正待落在燕王手中时,突见燕王接过掷于地上叫道:“伏兵安在?”

    话音刚落,就见一阵呼喊,燕军突至,只把宁王捆起,拖向南屋。而三卫侍从却袖手旁观。大宁都指挥朱鉴刚想上前争夺,竟被燕军当场杀死。

    燕王又驱兵入城,挟持宁王以搜捕宁王余党。斩草除根之后,燕王揭示安民,遂完全占领了重城大宁。

    接着,燕王挥军北上,并将宁王府官将妃妾及各类珠宝统统装运带往松亭关。关上守城的宁王将士,见大势已去,纷纷下关向燕王投降。于是,燕王收伏了宁王部属和朵颜三卫骑兵,又得到了松亭关隘,整顿军马,遂挥军向北平奔去。

    建文元年冬十月,燕王兵达会州,已逾十万之众。于是,燕王检阅全军兵将,并设立中、左、右、前、后、五军。在每军中设立左右副将。令都指挥张玉统领中军,以李郑享、何寿为副职;朱能统领左军,以李浚、朱荣为副职;李彬统领右军,以徐理、孟善为副职;徐忠统领前军,以陈文、吴达为副职;房宽统领后军,以和永忠、毛整为副职。将大宁健壮的降卒分隶各军,浩浩荡荡,驰援北平而来。

第一百四十六章惊见小子入空门【6】() 
入夜时分,大雪纷飞,燕军来到孤山,兵驻北河西岸。

    “天寒地冻,河面一片汪洋,这无有船只,如何过河?”燕王策马立在堤坝上,望洋兴叹,看着河水忧心如焚道,“前方黑点是否船家?”

    “如此众多人马,少量船舶也无济于事。除非大河冰冻!”张玉接着说。

    “天若助我,今夜河水当结厚冰,让我军无舟也能踏过大河。”燕王说罢,领人权且歇息去了。

    “燕王,大喜了!”正在睡梦中,燕王忽然听到有人叫道,“河上已结厚冰――”

    燕王睁眼看时,只见张玉、朱能等已到帐前。忙披衣出帐走到河边,燕王果然看到河水冰冻如镜。令人击打,坚固如铁。

    “上苍助我,河伯显灵,一夜严风,河水冰冻三尺,如此坚固?”燕王兴奋地叫道,“命令人马立即早餐,寅时过河!”

    接着,燕兵大呼大叫,精神振奋,漫山遍野,浩浩然过河而来。

    河流对岸,燕王遥见李景隆兵马如蚁,都扎营在山田之间。

    李景隆的先锋都督陈晖见燕兵到来,忙渡河拦截,于是,与燕兵发生了一场激战。恰巧此时河水开始解冻,所以,都督陈晖兵卒大批的被淹死在水中。燕王又挥兵驱来,只杀得景隆军人仰马翻,败退回营。接着,燕王乘胜追击,直捣主将李景隆大营。

    顿时又一场大战,人喊马叫。自午到申,燕军连破七营,景隆招架不住,连忙退去,燕军趁势冲杀而去,直达北平城下。燕军又见南军兵营九座,忙以数千精兵奋勇杀入。北平城中将士看出城外援军已到,个个精神百倍,鼓操出迎。南军被燕军这样两面夹击,只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李景隆只得收集残兵败将返德州去了。

    李景隆到了德州,连忙整顿兵马,准备来春再与燕王决一死战。

    “圣旨到――”突然京使赶来叫道。

    李景隆吓得面如土色,跪听宣诏。

    “今加封大将军李景隆为太子太师”来使开诏宣读道。

    事出意外,连吃败战,却反得封赏。李景隆等一听均觉得莫名其妙。

    建文元年冬十月,李景隆败回德州后,正在营中沉闷不乐。

    “启禀大将军!京城侍读黄子澄大人有书到此――”突然小校入帐报道。

    “呵――黄大人书信?”李景隆急忙接过书信拆阅。

    来书上写道:

    “惊悉将军军报,我等恐慌。为了不使朝野震动,万岁苦恼,我等只好代为掩饰,推说将军失利皆因天寒地冻。奏请陛下加封将军,来日必克燕军人马。因而得到陛下的恩准。来春将至,将军万勿负重托,务必一举击败燕军――”

    李景隆阅罢来书,感激涕零。

    “众将听令――”李景隆忙向部下道,“飞檄各处,招兵买马,来春必须再战!不胜燕军,誓不罢兵――”

    各将唯唯,应声而去。

    建文二年春二月,李景隆各路兵马齐集,约有六十万之众,正在祭旗准备出发。

    “禀报大将军!燕王已出兵攻打大同。”忽然探子报道。

    “大同苦寒,南军多有不适。奈何?”安陆侯吴杰说道。

    “既受君托,我等虽死也不能退!诸位当随我西去。”李景隆苦着脸说道。

    于是,南军数十万兵马冒着晚冬余寒,火速飞奔,出紫荆关,直指苦寒的北国大同。

    “大将军,燕军业已由居庸关回返北平――”探马来报。

    “我军再回德州去吧――”李景隆又命军回头。

    此时,南军经历了反复奔波,已疲劳不堪,南归心切,无数铠杖被弃道上,残兵败将,沿途陈尸。

    北平燕王府。

    “到了德州,李景隆会同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等共军六十万,列阵数十里,又誓师进攻真定!”朱能出班向燕王报道。

    “李景隆等都是无能之辈!其将帅不专,号令不一,左右又不相共谋,只靠数十万兵马岂可胜我?”燕王道,“你等只须整装待发,敌来我挡,时间一长,李景隆自然退去!”

    “我等何不先驱兵进抵白沟河,扼住要害,以逸待劳?”张玉向燕王进言道。

    “此言甚好!”燕王答应,且又令张玉道,“令你率兵八千为先锋,直达白沟河――”

    张玉得令,引兵去了。

    “报――”小校又报,“李景隆前锋都督平安已引大军抵达北平。”

    “平安小儿,前次让他从我处走脱,今天竟敢再来送死!我当亲领大军擒他――”燕王吼道。

    燕王说罢,三声炮响,拔营奔向五马河。

    当燕军刚到苏家桥时,忽听一阵骤响,地动山摇,伏兵四起,冲出一员大将挺身而出,向燕王叫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