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河剑影-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年前,燕军围城疏死一决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此刻怀抱美丽妃子的年轻皇帝便是建文帝朱允玟,他怀中的女子乃是郑妃。

    郑妃正值青春年岁韶华如花,但现在,她却要跟随这亡国之君,浪迹天涯。

    因为,就刚才,金川门破,燕军大举入城,皇城陷落!此刻皇宫内外喊杀声震天,禁军正疏死抵挡燕军那如水攻潮,大祸已至头顶。

    齐黄诸臣视死如归,纷纷手提兵刃,誓保皇帝周全。

    皇帝心中难安,看到眼前那一干文臣手无缚鸡之力,紧要关头竟也提刀弄剑保护他,再想想自己这四年的无为而治,空有一身报复却终落得个国破家亡,不竟悲从心起。

    仰天啸道:“苍天啊,朕到底做错了什么,你要如此对朕?”

    “轰!”

    一道闪电划过,暴雨倾盆,雷声彻响天地,盖过了皇帝的呐喊之声!

    只有。

    一柄寒剑,拖着一条人影,从闪电中蹦出,自天际射下,直刺皇帝眉心。

    帝面朝天,须发倒竖。

    迎着那剑光,看着死神,微笑

    电光石火间,剑已刺到,那冷寒的剑气,已撕裂了黑夜。

    帝笑:“你终是来了?”

    剑客亦笑:“我来拿回本该属于我的东西。”

    群臣耸然,皆怒,朝那空中齐声咆哮:“逆贼,你要刺杀圣上吗?做此撼天逆举,可是不惧天遣乎?”

    剑客双目喷血:“我便诛天,何人敢阻?”

    话落,那煌煌一剑,似要把这天地踏碎般,挟万钧巨威斩下,目标只有一个:弑帝!

    遇佛杀佛,逢魔屠魔,见天诛天!

    眼看皇帝将殒命。

    一缕青丝,迎天散开,卷进那长空利剑之下,郑妃媚影一闪,挡到皇帝身前,素面朝天,温柔望向天空杀神:“傻小子,你若要杀他,连我一并儿杀了吧!”

    “玉贞。”剑客身体一震,质问道:“事到如今,你还执迷不悟?铁了心儿要随这亡国之君吗?”

    剑客的泪,如雨,随风滑落。

    顺那冰凉的剑刃滚落了下去,滴到,朕妃精致的眉间!

    此刻,时间凝固,四目相对,有如很久以前那场初见。

    郑妃笑颜含泪:“傻小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玉贞嫁了一位末路皇帝,当然要替他挡这刀剑!”

    剑客笑,若哭:“玉贞,你不后悔?”

    郑妃点头:“玉贞爱他就如你爱你手中的剑,他死,玉贞绝不独活!”

    “你对他,当真爱得那般深吗?”剑客泣血,摇头,他不信,不信命!

    郑妃答:“傻小子,当初,可是你要玉贞跟他走的啊!”

    听见郑妃那句满含幽怨的话,他长剑颤抖,绝啸道:“我不许”

    郑妃深情地望着他,一如曾经无数次:“为了我,他舍弃了万里河山,但你却不能为我,舍下你手中一剑!”

    话毕,她笑了,笑得柔泪横飞,那笑如一把无形剑,把剑客的心,斩成无数碎片!

    风更大,雨更狂了,这孤独的剑客,手握神兵利剑,踏破紫禁皇城。

    他,为爱而来?为恨而来?

    剑风起处,云飞扬,多少恩仇,化沧桑!

    她的话,勾起了无数过往,曾几何时,面前这位历经沧桑心机如海的郑妃,只是他身边白玉无瑕单纯无邪的小师妹啊

    此时此刻,已是天下第一剑客的他,面对自己曾经心爱的师妹和夺走师妹的人,能否狠心,刺下这致命一剑?

    前尘往事犹如云烟,一切仿佛又回到多年以前――

    时值大元初灭,天下武林群雄并起,中原以少林,武当,峨嵋为首,五岳各派各自各崛山头,南方唐门,五毒,青城,点苍四派并立,极北天山派和东北十八雄,长白九鹰堡三雄相争,而江南各路武林门派则在忠心于朝廷的天师教血腥镇压之下逐渐衰败,天师教划江称雄,自号天下道教之尊,与华山勾结,笼罗天下武林人士,东征西伐,血扫江湖,剑指西域明教

第四十一章雪舞刀锋降昆仑【1】() 
历史似乎翻过了一篇,当朱元璋去世朱允玫继位,大明朝正式进入建文帝的时代,这是一位年轻的皇帝,在别人眼里,他也是一位有为的皇帝。

    至少在洪武晚年,朱元璋年老体迈之时,他身为监国,也是做得兢兢业业有声有色,而且在继位之初,建文广施仁政大废酷刑,一改洪武时代的铁腕手段,并重用方孝孺等有才有识之人,意图效仿李世民,在大明王朝创建一个开明盛世。

    但是,这位年轻的皇帝,刚下的第一步棋,便已落了错误的子,而他这一步棋便是名震古今的“削藩”。

    当为防止朝中奸臣不轨,明太祖规定诸王可移文中央捉拿奸臣,必要时得奉天子密诏,领兵“靖难”。

    同时为防止诸王尾大不掉,明太祖也允许今后的皇帝在必要时可下令“削藩”。

    明太祖驾崩,皇太孙朱允杉次缓螅为巩固皇权,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

    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杀,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的精兵,准备削除燕王。

    在削藩顺序上,齐泰认为应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时户部侍郎卓敬亦上疏请改燕王封地于南昌;但黄子澄反对,认为燕王有功无过,为了争取舆论支持,应该先找有问题的亲王下手。

    惠帝支持黄子澄,遂先后废除五位亲王。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周王。

    因周王是燕王同母兄弟,而朱允膳滤与燕王呵成一气,于是决定先废周王。

    时周王次子朱有o告发父亲谋反,于是派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之名经过开封,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

    建文元年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

    湘王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自焚;齐王被软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在封地大同。

    两个月后,削岷王,废为庶人,徙漳州。

    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燕王谋反,朱允膳晒げ渴汤烧m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

    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

    燕王朱棣见到几位亲王先后被削藩,明白如此下去必无法逃过此劫,遂一边争取时间一边做战争准备。

    为了争取时间,建文元年,朱棣先装病,使惠帝放三子回北平;之后由于属下被朝廷处死,遂装疯。

    但由于王府长史葛诚叛变,密奏朝廷“燕王装病”,朱棣装疯被发觉。

    时燕王遣使入京师金陵奏事,使者被齐泰等审讯,被迫供出燕王的异状,于是朝廷下密旨,令张m、谢贵逮捕燕王府的官属,张信逮捕燕王本人。

    但张信与其母亲讨论之后,将此事告知朱棣,于是朱棣和姚广孝等进行举兵的谋划,令张玉、朱能将八百勇士带入府中潜伏,以待变故,整个燕京城一时之间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年七月初,北平城中刀光闪闪杀机四伏,京城却是微风轻拂一派祥和,这年的初夏不算太热,位于皇宫后院的御花园,绿柳成荫碧波荡漾,一对对鸳鸯正在湖塘中嘻戏打闹,而岸边的朱亭之中,有一老一少二人正在静心对棋。

    少者身着皇袍透露着些许雉气,老者一身紫衣却是器宇轩昂精明过人,两人已在此处对棋半日,却是杀得不相上下忘乎所以,连侯在他们身旁的那几名宫女太监都不忍心去打扰他们,眼看快到午牌时分,才有一位年轻太监轻声提醒道:“圣上,已到午时了,昨日圣上请了张国师今日午时商讨山河剑事仪,想必国师此刻已在殿外候着了。”

    “唉哟,朕把这荏忘了,该死该死,实在该死啊。”那黄袍青年乃当今圣上建文常朱允玫,当他听那太监一提醒,身子一震,忙一拍脑袋跳将起来,这粗野的动作差些把他身前那棋盘都掀翻了。

    对面那紫衣人两道浓眉紧紧一皱,问道:“圣上身为一国之君,为何会因失了一人之约而大失体统直言该死?此举可是有失皇家风范,大为不该也。”

    “大学士您有所不知,国师此来关乎我大明国运,此等事举,万不可有半分差池,朕因太过兴奋,故有此失态,望学士见谅。”建文对面那紫衣人乃当今第一才子方孝孺,此人号称天下读书种子,乃是当年朱元璋专门配给自己爱孙的得力助手也。

    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宁海人。

    父亲方克勤,是洪武年间的一名奉公守法的官吏,在明史・循吏中自有传记。

    方孝孺年幼时十分机警敏捷,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乡亲们称他为“小韩愈”。

    成年后跟着宋濂学习,宋濂的门生中的知名文人都不及他,就连前辈的胡翰,苏伯衡也自认不如。

    方孝孺反而轻视文辞写作的学问,常以宣明仁义治天下之道、达到时世太平为己任。

    他曾因病卧床,家中粮食断绝,仆人将情况向他报告,他笑着说:“古人三十天仅进食九次,贫穷困扰何止我家啊!”

    父亲方克勤因“空印”事获罪而被处死,他扶持灵柩归乡安葬,哀情感动了行路的人们。

    洪武十五年,因吴沉、揭框的推荐,被朱元璋召见。

    朱元璋欣赏他举止就庄严肃,对皇太子朱标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家。

    后来,被仇家连带举发,逮捕到京,朱元璋在案卷上看到他的名字,便释放了他。

    洪武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朱元璋说:“现在还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授予其汉中教授之职,每天给众儒学生员讲学,毫不倦怠。

    蜀献王朱椿听说方孝孺的贤名,聘请他当世子的教师,他每次见面,就向世子陈说道德,蜀献王以特殊的礼遇表示对他的敬重,把他读书的庐舍命名为“正学”。

    建文继位后,便升调他做诗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询问,朱允上不抖潦椋每当碰上疑难,就召见他让他讲解。

    朱允闪俪,百官奏事,决定群臣的面议可否施行时,朱允捎惺泵令方孝孺趋身屏风之前批答文书。

    当时修撰太祖实录以及类要诸多典籍,方孝孺都担任总裁,更定职官制度时,方孝孺的官职改为文学博士,地位相当于皇帝的老师。

    “陛下所言之国师,可是那天师教教主张天师其人?”见建文帝如此失态,方孝孺猜想那前来赴约之人,必是大有来头,于是发言直问。

    建文点头:“国师最近教务繁忙,又加上数年以来一直致力为朕打探那山河剑之下落,故很少回得京城,自然与学士未得熟悉,若学士不弃,朕愿将国师引导与先生,二位既同是性情中人,且又全心为国家效力,若能早日熟悉,于朕于国,都是一件快事也。”

    建文如此一大通说道,却未提起方孝孺兴致,倒教他生起疑问:“适才听陛下话中之意,却是要寻找那山河剑,以武定国?”

    “山河剑本便是皇家之物,多年前于朕手中遗失,理当寻回,先帝当年从马背上打得天下,朕不想传到朕的手中,大好江山便丢失了。”朱允玫深凝眉头,沉声与方孝孺说。

    方孝孺手捏一枚黑子,沉思片刻,与建文帝道:“堂堂大明天下,有万千英雄豪杰守护,岂是轻易便可丢失的?而那所谓山河剑,也不过是一件寻常兵器而已,陛下若被那传言所左右,那正中了众藩奸计,于家于国,颇为不利也。”

    “依学士之言,那山河剑传言乃是朕的几位叔叔所放出来的?”建文眼中精光闪烁,脸上却浮起了疑惑之色,他道:“但除了四叔之外,其余几位皇叔均被朕废贬,而四叔的兵权也被朕削除,他就算欲借此山河剑兴风作浪,怕也是浪费表情而已。”

    见建文如此盲目自信大言不惭,方孝孺却捏着那枚黑棋大摇其头:“燕王此人心恨手辣城府极深,前些时日他以祭拜傅友德之名与江湖人士有过接触,而他所接触之人,却正是江湖中时魔教现任教主日月。”

    “日月?此人之名为何如此奇妙,竟是一个‘明’字所拆,遮莫此人与我大明有何关联?”建文闻得那日月名字,惊然问到。

    方孝孺道:“那魔教原是元末明教演化而来,明教当年被武林所灭,剩余教众尽皆四散逃亡,而如今明教规模,却已不能再与当年可同日而语了。”

    “那明教教主可是张无忌?”听方孝孺谈到此处,建文帝失声问到,脸上肌肉颤抖,却尽是惊恐不安之神色。

    方孝孺见之,大感疑惑,不由发声回问:“张无忌乃明教前代教主,明教现任教主乃是一无名青年,至于此人来头,在江湖之中却少有耳闻,多少人对此不得而知。”

    建文说:“那张无忌当年与朕有一面之缘,而那山河剑却也被他夺将而去,此事于朕想来,亦如昨夜。”

第四十二章雪舞刀锋降昆仑【2】() 
那建文帝说到此处,竟是满面的羞愧与懊悔之色,可见其对这失去山河剑一事,心中是何般的惋惜和痛苦,方孝孺见建文帝表情如此痛苦,心中也生起了不忍之情,他忙用话安慰建文道:“陛下不必为此事而耿耿于怀,那山河剑虽落入魔教贼子手中,但那魔教却已如应山暮日,量他再翻不起大风大浪,只是那北方燕王虎视天下,此乃朝廷心腹大患也,陛下须早作打算。”

    建文听了长叹一声,意兴索然,他将手中棋子弃于棋盒之中,拍拍手站将起来,叹道:“当年先皇曾与朕谈‘山河剑失江山不稳一事’,朕曾问到先皇为何穷尽一生都要寻找山河剑,先皇与朕道山河剑中藏有一个惊天秘密。”

    “惊天秘密?”方孝孺似信非信抬头看着建文,建文也回望着他,问他:“方大学士,这个惊天秘密可是与你方氏一族有关,你许不知。”

    “山河剑中秘密,竟与我方氏一族有关?”方孝孺瞪大眼盯着建文,他以为是自己听错,或是面前这年轻皇帝讲错,因为在他脑海里实在搜索不出一个方姓人,能与那武林圣物山河剑扯上关系。

    建文见对面这满腹经纶的大学士也一脸疑惑地盯着他,他也不想再吊方孝孺胃口了,直接与方孝孺道:“这位与惊天秘密扯上关系的方姓人物,便是那宋时的方腊。”

    “方腊?”方孝孺身子一震,忙提声问道:“这方腊乃宋时一代反贼,为何会与那被称作圣物的山河剑扯上关系,这其中原由,却是从何而解?”

    建文正色道:“方大学士说话未免过于偏激,那方腊虽非学士祖上,但也是方姓之中一大顶天立地的人物,学士为何出言说他是反贼?”

    方孝孺虽见建文带有怒意,但他却也面不改色,回建文道:“那方腊又名方十三,北宋睦州青溪县万年乡齑迦耍后迁至睦州青溪县万年乡齑澹乃是北宋末年持异见者反叛领袖。方腊利用明教组织群众,于徽宗宣和二年秋起事,聚众百万,攻占六州五十二县,方腊自称“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宋徽宗派童贯统西北精兵十余万南下剿杀,宣和三年四月,叛军最后一个据点青溪梓桐洞被宋军攻破,方腊父子等五十名首领被俘,后方腊被朝廷处死,反叛失败,这便是每一个反贼的下场,陛下为何还要替他歌功颂德。”

    建文说:“若统治者爱民,民何苦去反?”他携方孝孺往园中柳廊上行去,边走边道:“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皇帝喜花石竹木,在江南设“苏杭应奉局”,派朱业茸p赖蕉南各地,搜刮民间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用大船运向汴京,每十船组成一纲,时称“花石纲”。青溪多产竹木漆,是应奉局重点酷取之地。这种沉重的负担都转嫁到农民身上,尤其是靠出卖劳动力度日的赤贫者身上。方腊身为佣工,更痛感这种剥削压迫之苦,因而对宋王朝的反动统治怀有刻骨仇恨,遂起反抗之心。”

    方孝孺苦笑:“即便皇家有错,作为平民却要生起二心起事反叛,实在没有一个理由教人去替他歌颂。”

    建文仰头望天,却见彩云团团,犹如苍狗,在一句一句地叙述那历史的疑团,此到,他心中所念的人,却是那百余年前的方腊是也:

    宋史记载,方腊是青溪县一家漆园的主人,信奉明教。

    青溪地势险要,境内林木茂密,山谷幽险,有梓桐洞、帮源洞等天然山洞,是富饶之地。

    方腊家里有漆园,朝廷设立的造作局屡次强行索要,方腊心中怨恨但不敢贸然发难。

    宣和二年,朝廷派人到东南各地搜刮民间的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贪官朱业瘸嘶敲诈百姓,大发横财,百姓怨声载道,人人思乱。

    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