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吴三桂新传-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止!”

三人抬起头望向三桂,随后耿仲明终于忍不住大声反驳道:“大帅,您知不知道吴三桂他杀了我们多少弟兄?足足接近两万啊!您要我们不追究可以,但还要我们向他赔礼,实在是难以从命!”说完喘着粗气愤愤不平。

毛文龙怒火上涌,骂道:“混账,反了你了!竟敢连老夫的话都敢顶撞!”

尚可喜见状连忙劝住怒不可遏的毛文龙,随后对耿仲明劝解道:“仲明,在你的心中,到底是手下弟兄们的性命重要,还是大帅的性命重要?”

耿仲明闻言愕然抬头道:“这还用问,当然是大帅的性命重要了!”

尚可喜点头道:“这就对了,既然大帅在你的心目中分量更重,那吴将军先后两次救了大帅性命,难道不比损失了弟兄们的性命更重么?再者说吴将军毕竟身份不同,身处战场之上必须要做出个样子来,否则明军的主将岂不是一眼就看出吴将军是在刻意帮助我们?更可虑的是,如果他们不给你们一点教训、一点压力,你们还不要猖狂的飞上天去!只有狠狠的打击一下你们嚣张的气焰,才会头脑更加清醒,而不会像以前那样盲干。”接着尚可喜又转头对孔有德道:“有德你也是,为何突然盲目的起兵反明?大帅眼看就要联络好众大臣告倒袁崇焕,从而重新回到辽东继续掌权,甚至有可能因此而取代袁崇焕掌管辽东军政大权,可是你却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起兵造反。这下好了,大帅可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反贼了!”说完自嘲的摇了摇头。

孔有德听了面有愧色的对毛文龙道:“对不起大帅,都怪属下心急鲁莽,坏了您的大事!您怎么处罚属下我都毫无怨言!”

毛文龙叹了口气,摇头道:“唉,算了,也许我毛文龙命该如此!反了就反了吧,反正我对大明早已失去了信心。借此良机正好出去闯闯,说不定还能够闯出一番新天地!”说完扭头对三桂道:“让吴将军见笑了,老夫的这些老部下就是如此的不争气!”

三桂摇头笑道:“大帅的老部下都是心胸开阔且对您忠心不二之士,三桂倒是非常羡慕他们几位的人品与忠心,真希望能够好好结交一番!”

这时陈继盛走上前对三桂道:“吴将军客气了,方才经过大帅这么一番详细的解释,我感到深深的内疚与自责,先前还一心要向吴将军寻仇,希望吴将军宽宏大量,不要与我等计较。”

这时孔有德与耿仲明也上前来主动向三桂赔礼道歉。三桂连忙一一谦让,几人的关系立时又拉近了不少。

这时毛文龙向三桂征询意见道:“吴将军,你看我们下一步该如何走?”

三桂思索一番正容道:“大帅,恕三桂直言,登州城如今已是一座死城,在此苦守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至于今后的去向,依我看还是以海上发展为主。一方面当今天下处处暗流涌动,各地义军突起,如果贸然到别处发展,恐怕你们这种兵不兵、民不民的身份更易招来各支义军的群起攻之,不但如此,官府、军队也会对你们进行围剿,生存空间比较小。就算能够侥幸存活,但却难以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以大帅多年来的海上经验,适时组建一支水军才是万全之策。而当今天下无论是明军、义军还是后金军,水军都是他们的弱项。如果大帅能够全力发展出一支精锐的海上水师,那日后可大有用武之地。那时上可到陆地,下可回归大海,进可攻、退可守。将来无论时局如何发展,您都将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三桂这一番话正说到毛文龙的心坎上,他这一生中最引人自傲的就是自己对于水上独有的敏锐性以及操控性。因此对于三桂提出的组建一支精锐水军正合他的心意。当下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这时尚可喜皱眉道:“吴将军,你的提议的确非常有见地,只不过我们到了海上吃、穿、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以前我们还是明军的一部分,那一切自然有朝廷拨付。可今后形势不一样了,我们该如何做呢?”

三桂对尚可喜敏锐的思路感到赞叹,随后道:“这方面其实很简单,你们既然已经脱离了明军,今后的身份自然也就变了。因此根本就不必有所顾忌了,只管像南方沿海的倭寇一般能抢就抢,抢得多少是多少。一切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力的壮大自己,管他旁人说什么。等将来自己有了强大的实力,话语权自然也就归你们掌握了。”顿了顿又道:“而且我如果有机会也会适当的偷偷送给你们一些粮草、钱财还有兵器之类,这点请你们放心。到时候绝对不会让你们陷入窘境!”

毛文龙等人听了大喜,今后自己不但可在海上为所欲为而不受任何约束,陆上还有吴三桂的大力支持,简直是如虎添翼。此时,孔有德、陈继盛、耿仲明三人对三桂的观感又有了新的改观。

第六十二章   金蝉脱壳  下

随后,毛文龙等与三桂又就一些细节问题以及今后的联络方式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协商,最后终于确定方案。

待一切都商量妥当后,三桂这才依依不舍的和毛文龙等人告别,与洪安通光明正大的出了城。

待回到大营见过金国奇、高起潜两人后,三桂将事先编排好的一套向他们缓缓道来。只说当孔有德等人见到自己送去的内鬼后,在震惊之余也对自己的敌意消去了大半。随后经过一番长时间的详谈,孔有德清楚自己已经深陷绝境,再没有翻身的机会,百般权衡后,终于同意放弃登州城向辽东军归降。但却提出必须要给他三天的时间,以便向众手下将士逐一进行劝降。三日之后,他将主动打开城门,亲自率队向辽东军归降。

高起潜听了不住点头,金国奇却眉头紧锁,满怀疑问的道:“孔有德身为叛军的主帅,怎么会做不了手下将士的主?还需要三日的时间进行劝降?你们看这里面是否有什么蹊跷?他孔有德不会有什么不轨的企图吧!”

三桂还未来得及解释,一旁的高起潜已摇头反对道:“哎!只看孔有德能让三桂安然无恙的回来就可知他归顺我军的诚意甚诚!而短短的三日时间谅他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顿了顿又傲然道:“更何况就算他有什么不轨之心又能如何?我军不但已将登州城团团围困,而且无论从人数及战力来说都不是他区区两万来人能抵抗的。他孔有德纵然心有不轨,就凭他手下的那些残兵败将妄想借机突围那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寻死路而已。因此我们根本不必有丝毫的担心!”

金国奇用心想了想,也感觉孔有德已经身处死路,再没有能力翻身,也放下心来。笑着对三桂道:“吴将军如能将此事促成,在功劳薄上又将记上大大的一笔啊!”

三桂连忙谦虚客气,高起潜慈爱的望着面前的义子,口中道:“那是自然!待此番战事一了,定要给我儿记上首功!”紧接着他又回头眯着眼对金国奇道:“不过方才金总兵所虑的也不无道理,当此关键时刻,绝不能出任何差错。因此我建议在这三日之内我军要严密关注城内的动静,同时整顿军备,随时做好大战前的准备,以防不测的发生!”

金国奇点头同意。

三桂见两人没有对自己起丝毫的疑心,心中大定的同时,当即向两人告辞要回自己所部。

高起潜虽然心中十分不舍,但知道义子如今的身份处境已经不同以往,勉强点头同意。但却让三桂将自己所部带来与此处的辽东军会合以壮大声势,三桂心中清楚此处今后再也不会有战事了,便痛快的答应了。而金国奇自然也不会反对。

返回自己所部后,三桂命令手下迅速打点行装,准备和登州城下的辽东军会合。

接下来的几日,三桂、高起潜、金国奇等人都是无所事事,整天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下棋解闷,专心等候孔有德献城归降的消息。

终于,三日的时间过去了。当第四日的太阳缓缓升起的时候,辽东军翘首以盼的时刻终于来临。

金国奇、高起潜、三桂等一众辽东将领策马来到登州城下遥望着城头,他们的身后是数以万计的辽东军将士。

在众人焦急且期待的目光中,直到日头升起老高,登州的城门才终于缓缓打开。

等得有些不耐烦的高起潜见状立时精神一震,满怀信心的望着即将出城归降的孔有德及手下叛军。金国奇等人的心情也是如此。

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争先恐后、大批大批蜂拥出城的却并非是孔有德的叛军,而是衣衫褴褛、饥不择食的登州百姓。

辽东军人人目瞪口呆,望着源源不绝、鱼贯而出的数十万登州百姓不知该作出何种反应。

高起潜方寸大乱,眯着眼结结巴巴的问道:“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金国奇有一种受骗的感觉,他回头对身后的一员偏将吩咐道:“快去问问就近的百姓,城中到底发生了何事!”

手下忙领命去了。不大一会儿回来禀报道:“报总兵,就近的百姓们都说城内的叛军已经于昨夜纷纷乘船出海逃了!”

金国奇、高起潜闻言不能置信的失声道:“什么!”

三桂也装作一副不可思议的神情叫道:“怎么会这样!”

高起潜突然狠狠的一甩手,怒道:“我们上了孔有德那小子的当了!没想到他会突然来这么一手,竟然想到乘船逃向海上!”

金国奇这时却纳闷道:“不对啊!孔有德手下有两万之多,而登州城内的战船却寥寥可数,就算再拥挤,最多也只能乘一万左右,怎么可能都逃走呢?”说到此处忙吩咐方才那名偏将继续去找百姓打探详尽的消息。

接下来的消息让金国奇、高起潜听了更加气炸了肺。孔有德早在三日之前就开始在城中大肆搜刮金银珠宝、粮草物资等物,就连百姓家中辛辛苦苦所养的鸡、鸭、牛、羊等都不放过,且一丁点余粮都没有给百姓留。这还不算,为了能够装载走所有的部下,孔有德还派叛军强行征收了登州城所有的渔船渔具供他逃亡之用。而就在昨日夜间,孔有德所部以及众将士的妻儿家小等共计三万余人,乘坐了大大小小各型船只几百余艘,并满满装载了各种金银、粮草、衣物、肉蛋等物,乘风破浪的驶上了大海。只给辽东军留下了一座空城不说,还留下了数十万已经几日没有吃饭的穷苦百姓。

金国奇不由的大骂孔有德这厮奸诈狡猾、阴险毒辣,给自己玩儿了一出金蝉脱壳。而高起潜则双目紧眯,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辽东军就这样顺利的进了登州城。城内果然如百姓们所述空空如也,没有一点值钱以及果腹的东西。

进城后,辽东军的主要将领们都聚集在孔有德留下的大帅府议事。望着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的金国奇,高起潜不住劝解道:“金总兵切莫气恼,虽然孔有德这个反贼欺耍了我等,但我们也算是兵不血刃的拿下了登州城,这一点朝廷必定有所褒扬。至于孔有德及他手下的叛军,我看倒不必再继续深究。你想想,海上的生活一向是漂无定所,选择了海路就相当于选择了一条死路。而他们虽然洗劫了登州城,但这么点东西对于三万多人的庞大队伍来说可就微不足道了。我看他们顶多两个月后就会坚持不住,到时终究还是会陷入绝境!”

金国奇抬起头苦着脸对高起潜哭诉道:“末将倒不是为这个发愁,而是为城中这数十万饥不果腹的百姓揪心。他们已经好几日没有进食了,如今乍一看到我军的粮草,岂不如疯子一般的一抢而空!而我军带来的那些粮草也只够一个月食用,一旦被数以十万计的登州百姓分食,最多也不会超过五六天就将彻底断粮。到那时我军该怎么办?如果我军不让登州的百姓吃上粮食,那饿极而疯的他们肯定会什么可怕的事都干的出来,那种结果对我军也是大大的不利啊!”

高起潜听了这才猛地醒悟过来,这一点他倒从没有想到过。思索良久后,高起潜抬起头断然道:“这样吧,我军只带三日的口粮迅速返回辽东,其余的粮食全数留给这里的百姓食用,估计他们省吃俭用还能坚持八到十日左右,到那时朝廷拨付的粮食也应该到了登州了。你看如何?”

金国奇闻言为难道:“可是我们还未收到朝廷命令撤军的旨意,就这样提前返回辽东岂不会受到严惩?”

高起潜摇头道:“这点你就放心吧,我会直接奔赴京师向圣上禀明此事的原委,相信圣上英明神武,定会明白你我的苦心的!”

有了高起潜的保证,金国奇也就不再为难了。他知道高起潜在宫中的能量甚大,只要他敢答应此事,就说明没有什么问题。当下金国奇急忙召来手下将领开始吩咐向登州百姓分发粮食的事。

在分手之时,三桂再三恳请高起潜、金国奇莫要给自己记功。一方面因为孔有德率队出逃一事自己要负上很大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保密的需要,自己的这支骑兵还不想过早的暴露于世人的面前。

经过三桂言辞恳切、声情并茂的一番劝说,高起潜终于无奈的点头答应。而金国奇虽然表面上也显得很是不忍,但内心深处却有些欣喜,毕竟没有了吴三桂和自己争功也是一件好事。

果然,当高起潜回到京师向崇祯阐明一切的时候,崇祯不但没有予以怪罪,反而还大大褒奖了高起潜一番。虽然叛军余部逃亡海上算是一个小小的缺陷,但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将叛军占据的失地全数收回可算是难能可贵的事。因此崇祯龙颜大悦,当即重赏了高起潜,并派宫内的太监到辽东去犒劳金国奇所部。同时向六部颁旨,立即向登州城拨付粮食,以解当地百姓燃眉之急。并适时向山东各处被收回的失地派驻军政官员,迅速恢复当地的生产、生活秩序。

三桂回到山海关后,立即当面向袁崇焕将自己此去山东参与平叛的前前后后详述了一遍(当然有些秘密的事情是不会说的)。

袁崇焕听后大喜过望,没想到三桂训练的骑兵竟有如此可怕的战斗力!在首次出山就能创出如此骄人的战绩实在是不可思议!因此在心中对三桂也就更加的倚重了。

第六十三章   京师告急  上

崇祯三年(1630年)十月,后金国主皇太极听从汉人谋士范文程的建议,没有一味的继续对犹如铜墙铁壁般的辽东诸城进行强攻,而是采取迂回的战术,亲率八万后金将士偷偷的绕境蒙古,由喜峰口突然攻陷遵化,随后立即兵临北京城下,大军兵锋直指京师。

消息传出,举朝震动。一时间,京师上下、朝堂内外俱是人心惶惶,上到王公大臣,下到平民百姓,无不感到一种大祸临头的日子来临。

崇祯帝闻讯更是又惊又急,惊的是后金军竟无声无息的突然出现在京师城外,且有八万之多!急的是如今大明军队的主力大都聚集在辽东关外以及西北的剿匪战场,此时在京师内虽然还有号称五万大军,但俱都是军事素质十分低下之辈,根本就没有战斗力。就凭他们来对抗来势汹汹的后金大军,无异于以卵击石,根本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想到这里,崇祯不由得咬着牙破口大骂道:“袁崇焕究竟是干什么吃的?光知道排挤同僚,自相残杀么?好个五年复辽,如今都复到朕的家门口来了!传扬出去让朕的脸面往哪里放?袁崇焕简直该千刀万剐!”

震怒过后,崇祯立即下诏,京师全面戒严,城门紧闭,不得放任何人进出。同时急令分散于各地的大明军队火速入京勤王护驾,这里面当然也包括送往辽东的那一份。

十月二十九日清晨,蓟辽督师袁崇焕此时正在辽河东岸部署新接收的土地事宜,乍接到朝廷发来的八百里告急文书后,当即骇的他坐倒在地。

此时锦州总兵祖大寿正好在此,见状知道必是京师出了大事,忙接过告急文书上下的看了一遍。待粗略的浏览过之后,祖大寿也登时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此时袁崇焕依然双目无神的坐在地上,口中自言自语道:“鞑子兵竟然打到了天子脚下,令主上蒙羞!而我身为蓟辽督师,难辞其咎!尤其是蓟辽可战之兵均在辽东,而京师一带则已多年未有战事,将不知兵,兵不能战,岂能抵挡得住后金军的虎狼之师?如今京师形势万分危急,这,这可如何是好?”一时间,袁崇焕精神崩溃,方寸大乱,大脑杂乱无章,再也没有往日里那种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智慧与谋略。

祖大寿见状知道袁崇焕此时关心则乱,根本没来得及理清思路。便上前边慢慢扶起他边进言道:“如今之际,唯有都堂立即率军入京勤王,以确保圣上及京师无忧方是正理,千万不可贻误战机呀!”

袁崇焕当即犹如被一盆冷水照头淋下,立时清醒了过来。他略微清了清思路,随后马上对祖大寿道:“祖总兵,你距离此地最近,此刻你马上回去召集部署随本督师入京勤王!”

祖大寿心知情况紧急,容不得半点啰嗦,当即领命迅速回去调兵遣将了。

而袁崇焕接下来又连续发出了一连串的命令,不过为了防止后金军趁辽东空虚的时候加以偷袭,最终只抽调了两万五千余名辽东军,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