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吴三桂新传-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纵涛说着站起身,大声对三桂道:“来,为了你日后的大好前程,我敬你一杯!”说罢仰头干了杯中酒。

陈纵涛今年四十六岁,身材魁梧,貌相雄奇。此时站起身来的确有一种沙场军人的气势。早前他听说后金国主努尔哈赤是被一个辽东少年用红衣大炮击毙,只是感觉那少年运气好凑巧而已。今日张泊派人特意来请他赴宴作陪京师来的那个英雄少年吴三桂,他心里就有些不快。暗怪张泊没有官阶之分,太抬举那个吴三桂了。直到来至布政司府,亲眼见到三桂手中的圣谕,这才对这个少年另眼相看。没想到圣上竟会对他如此看重!金殿之上钦点他为游击将军还不算,此次南下组军练兵竟也命他全权负责!小小年纪就被皇上这样器重,那日后此少年的前程定然不可限量。经过这一番细细思量,陈纵涛便对三桂起了结交之心。因此在酒桌上才会对三桂着意的拉拢示好,其热情程度与张泊比起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张泊内心的打算与陈纵涛是如出一辙,因此酒席上才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两个年过半百的军、政高官主动频频的对一个小小的少年游击劝酒。而三桂为了组军练兵大计,也不得不主动向两位大人示好。虽然这三个人心中各有各的打算,而且都在为自己的目的暗暗用劲,但两件事并不矛盾,所以酒席上的气氛是空前的浓厚热烈。

第三十四章   精挑细选  上

不知不觉已喝了大半个时辰,五人都已经有些醉意。此时陈纵涛抬起头对三桂问道:“三桂啊,此次你南下组军练兵,圣上既已命你全权负责此事,但不知你作何打算啊?在我山东之地预备挑选多少壮汉入伍?具体计划又是什么?说出来,我们很想听听!”

三桂笑道:“呵呵,蒙圣上信赖,此次出京命标下组建新军的人数为一万。”随后又续道:“早得闻齐鲁之地自古以来英雄好汉辈出,因此标下准备在山东就招齐这一万之数,以图个方便,免得我再长途跋涉去往别处。再者说也能与二位大人多些时间亲近亲近啊!”

陈纵涛刚要点头赞许,却被张泊急忙接口道:“不可!”话一出口,才感到自己太过慌促,随后定了定心神继续说道:“三桂此举怕是不妥啊!这山东之地本就壮年稀少,老弱、妇孺居多,再加上近几年又连遇干旱,如今老百姓家里也就一两个壮劳力,而且家家还要生存,一切生计全都靠着他们呢!唉,老夫不是拦你,只是现在你招新军,这一张口就要一万,恐怕是一厢情愿吧!你看看眼前此种境况,没人会有兴趣加入到你的新军中来的!”

三桂望着对面而坐的张泊,摇头笑道:“张大人误会了,标下要招的不是壮汉,而是像标下这般年纪的少年。他们在家中比起那些壮劳力来,活干不了多少,吃起饭来倒一点儿都不少。因此标下此次招他们加入新军,不但为家中减轻了负担,还能每月赚些军饷贴补家用。张大人您想想,老百姓会不同意这样的美事吗?”

张泊心中暗道:“美事?老百姓是减轻了负担,可是这一万人的粮饷等后勤保障可都落在了我的身上。这可绝对不行!”想到这里他轻轻咳嗽两声,道:“三桂啊,虽然你方才的话有些道理,但你却有所不知,我这布政使司如今空有一个名头,却拿不出任何实际的东西来。不信你问问陈大人,这两年土地大旱闹得我们的官仓一空,根本没有多少钱粮。”

陈纵涛这才明白张泊的用意,连忙附和着使劲儿地点头。

张泊继续愁眉苦脸的道:“你要在山东招一万新军,说实话,那是多大的一笔钱粮老夫可是想都不敢想啊!不怕你笑话,老夫确实是拿不出这么多钱粮来,实在是无能为力啊!”接着还未等三桂答话,话锋又一转,道:“三桂你不要老惦记我们这贫瘠之地,你应该继续南下,去江南走走。那里不但是鱼米之乡,物资丰厚,而且富商大贾众多,养活一万人对他们来说只是区区小事。你何不去那里一往!”

三桂心中暗骂:这老东西小算盘打得真是够精细,唯恐自己吃亏,不愧是官场中的一条老狐狸!方才所谓的壮丁稀少绝对是敷衍之词,不想出钱出粮才是真实的想法。不过幸好自己并没有真想在山东招收这么多人,只是拿这个做资本和张泊讨价还价。

三桂为难道:“江南富裕是富裕,可是那里的人不是喜欢春花秋月,就是一身铜臭,根本不适合加入我的新军队伍。因此标下必须要在山东招人!”顿了顿接着道:“不过既然张大人说出了此地的实情,那标下也绝不让您为难。这样吧,人数减半,就招收五千之数吧!张大人您看这样如何?”

张泊还是摇头不同意,双方据理力争,都不松口。最后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三桂只在山东招收两千少年加入新军,但这两千人的一切粮饷等后勤保障都必须由山东布政司承担,且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迟延误。协议达成后,又由三桂提议双方签字画押,以免将来抵赖。张泊自恃占了不少便宜,当然点头同意。一切都办妥后,张泊与三桂都是异常的欣喜,又开始兴高采烈的对饮起来。

这一场酒边喝边谈直到深夜时分才结束,几人都是尽兴而归。

次日午间三桂才从深深的睡眠中醒来,起床后只感觉头痛欲裂,口干舌燥。急忙命人端来杯热茶,几大口喝了下去,随后又用冷水清洗了一下略微有些麻木的脸部。接着又有人端来一碗瘦肉粥,三桂慢慢的吃了进去,这才感觉好了许多。暗忖日后再也不喝这么多酒了。

下午陈纵涛派人来接三桂一行到他的都指挥使司去。为了体现对三桂的重视,陈纵涛特意为三桂专门腾出几间大屋,以作他办公之用。又调拨了几十人专门供三桂差遣。

到了第三日,三桂才开始正式的进行自己招兵大计。

首先他将郭师刚、汪昆仑以及由京师带出的二十几人召集在一起,命他们买来许多纸张,又找出几个能写会画之人专门在这些纸张上写招兵之词。由三桂说,他们写,内容极尽蛊惑诱引之能事,且花样繁多,新奇百出,如“想减轻家里负担吗?那就来加入新军;想为家里赚钱吗?那就加入新军”、“年纪比大人小,挣钱比大人多”、“人小鬼大,赚钱养家”、“加入新军,有肉吃”、“想不受别人欺负就来加入新军!想欺负别人也来加入新军!”、“日后想成为将军吗?那还等什么,赶快来加入新军”等广告词语。手下众人从未看到过如此征兵之法,一时间大感新鲜,不由得议论纷纷。三桂不管这些,依旧命人快写。

终于写了足足有几千张纸,三桂才命令停笔。接着他又挑几个能说会道的手下,亲自教导他们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口才去招兵。待将这几个教熟之后,又让他们当师傅教导其余的几十人。很快,人人都懂得了该如何运用自己的口舌去招兵了。

一切准备工作都就绪后,三桂大手一挥,将这七、八十人全部派去山东境内各府县。这些人几个一组按照预先定好要去的府县,带着广告纸张以及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的联合布告风风火火的走出了济南,奔赴各自的目的地。而三桂也没有闲着,又安排郭师刚、汪昆仑做好挑选新军的准备工作。

当三桂派出的几十名手下到达各府县并投入到招兵行动的时候,立时在整个山东境内掀起了轩然大波。除了此次招兵方式的新颖、方法的独特之外,招兵之人的宣传也起了极大的效果。要知道普通士兵每月的军饷是二两纹银,低级军官每月才接近五两,而此时普通人家的壮劳力辛苦劳作了一整月也才不到二两纹银。若按这个标准进行招募,肯定是没有吸引力,自然也就不会有人来应征。所以三桂此次是别出心裁,将新兵入伍的每月饷银提高到了五两,抵得上一个低级军官所拿的收入了。这还不止,加入新军后的衣物、伙食等各项待遇也被招兵之人宣传的极其奢侈。其中有许多不相信世上竟有如此好事的人纷纷提出质疑,而那些招兵之人早前学到的东西果然没有白费。他们首先指出,此次负责组建新军的将军不是别人,正是日前在辽东大败后金军,并亲手击毙后金国主努尔哈赤的少年英雄吴三桂。其次告诉他们,如今吴三桂将军特意奉当今圣上谕旨南下组练新军,是由于吴三桂将军本身就是少年,而他此举正是为了将来能锻炼出一支虎狼之师,所以此次特意招收少年加入新军,凡低于十二岁、高于十八岁者,无论条件多么出色也一概不录用。如果自己有意加入新军,就到各府县报道,经府县一层挑选后,条件符合者将被送到济南,由亲自坐镇在都指挥使司的吴三桂将军本人筛选,到时不合格者将被淘汰回家。而被选中的合格者一经录用,将马上先发一个月的饷银,待日后全部新军组建并操练完毕后,将正式成为新军的一员。到那时待遇将会进一步提升,所得饷银将会达到每人每月十两纹银。

在招兵之人的解释中,也顺便将三桂的光荣事迹又大肆宣传了一番。本来就已经有不少人从各种途径知道了三桂怒杀努尔哈赤的事迹,此时再加上这些人的大肆渲染,简直将三桂说成了武曲星下凡!

大街小巷到处张贴的招兵布告以及新鲜的广告纸张让所有人都知道了此次招兵的与众不同之处。再加上那些招兵之人肆意的夸大渲染,终于使所有人都相信了眼前的事实。顿时,各地相继都出现了这样既壮观又罕见的场面:人们排着队伍浩浩荡荡地涌现在各自府县衙门口,争先恐后地前来报名。其中有自己家人带领着去的,有自己偷跑去的,还有很多不够年龄甚至超出年龄的也抱着侥幸心理去的。更可笑的是没有男孩的人家竟然将自己的女儿乔装成男孩的模样也去浑水摸鱼的。一时间,各个府县衙门每日里都是人山人海,挤破了头。让各府县的公差衙役忙里忙外,疲于应付。

更有甚者,许多稍微有些积蓄的人家见府县门口挤满了人,不知何时才能轮到自家孩子,又怕名额满了不再招人,便带着一些银两、干粮直接领着孩子直奔济南府而去。一时间,各府县去往济南府的路上也跟着热闹起来。

当三桂闻知各个府县的人已应付不过来,而自己所在的都指挥使司前来要求加入新军的人们也开始逐渐增多的时候,着实令他大感意外。这可是他始料未及的,事前他只是想让这些长期麻木不仁,对参军怀有抵触情绪的人们积极一些,没想到如今却积极到这种近乎疯狂的地步。看来金钱与物质对人的诱惑力真的是无从抵抗啊!

第三十四章   精挑细选  下

在意外之余,三桂还是急忙做出了补救措施。首先他去找陈纵涛,向他借来一些人手的同时,又请他连续发出几道命令。让各府县抽出人手协助那些忙不过来的招兵人员。其次他将借来的人手交给郭师刚,让他教导这些人如何接待挑选来报名的人们。最后三桂带领汪昆仑亲自对那些选送合格的少年逐一进行考察筛选。

第一步的挑选很简单,主要是查询应征者的年龄、体貌特征、有无疾病等一些基本情况。只要各种情况都符合初步标准,都能够进入济南都指挥使司接下来的挑选。因此十个人当中能有七、八个顺利通过初审。

接下来到了三桂这里就不那么容易了。首先将应征少年全身里外检查一遍,确保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其中非常瘦弱以及非常肥胖者全部排除在外。其次再检查应征少年的智力,以询问及模仿为主,目的是考察其智力是否正常。其中智力明显低下甚至反应迟钝者一律刷掉。最后检查应征少年的全面综合情况,包括体力、耐力、反应速度、头脑灵活程度等等。不合格者坚决予以排除。

与第一步的挑选结果刚好相反,进入这里的应征少年十个人当中能有七、八个被当场刷掉,只有一、两个能幸运过关,算是初步成为新军的一员。真可谓是精挑细选了。

经过一整天从早到晚的精心挑选,三桂回头细细一数,总共才有一百多个被选中的。不由得大皱眉头,照这个速度挑下去,两千多人要到何时才能凑齐!

第二日,三桂又去找陈纵涛,要他帮自己找一间能容纳更多人的大厅。这对陈纵涛来说只是举手之劳的事,当然乐意帮忙。马上吩咐布置下去,不大一会儿就腾出来一座大厅。三桂进去一看,好家伙,这可是原来的演武厅,看样子里面一次就能容纳好几百人。三桂大感满意,心道这下挑选起来该事半功倍了。

第二日,由各府县前来应征的少年愈发的多了。三桂将这些初步过关的少年一次性放进大厅,共有三百多人,随后开始快速的进行挑选。遇到不合格者当场放出大厅,挑中者则派专人安排到另外的房中进行登记。

有很多应征少年的父母在大厅外苦苦的等候结果。每当自己的孩子出现在视线中,连忙紧跑过去,急切的询问着结果。有的父母还没有问,只看到自己儿子一脸垂头丧气的走出来就知道结果了,当下又是捶胸又是叹气。而有的父母看到自己儿子趾高气昂、兴高采烈的蹦跳的走过来,自己也激动的脸红脖子粗,又是谢天又是谢地的一顿乱拜。这两个对比分明的景象时时刻刻都在这个大广场上呈现着。

又经过一整天的忙碌,此次挑选的速度相比昨日有了明显的加快,总共有三百四十二人被选中。这样的速度令三桂大感满意,照这样下去,估计再有四、五日就能全部结束了。

前两日的应征者粗略的估计该有五千人,而第三日由各府县前来应征的少年则比前两日加起来还要多,保守的估计将会超过七千人。还好在选人处的演武厅前是一个占地极广的练武场,最多能够同时容纳一万人。因此这七千多人一起来到这里倒还不算太拥挤。不过如此庞大的人数也令济南府不得不加强了城中各处的守卫,以防止有人借机生事。

三桂正在大厅之中严格的审核每一个进入应征的少年,因为人数实在太多,以至于他一刻也没有得到休息。正在他处在紧张忙碌的关头,一名下人匆匆挤到身前,禀道:“吴将军,布政使张大人来了。让您速速出去一趟,说有要紧事!”

三桂点头答应一声,吩咐汪昆仑一定要严格把好关,这才快速向大厅外走去。边走边暗自纳闷,自己在都指挥使司招兵,和他张泊一点关系都没有,怎么会突然着急要相见呢?难道是有人想加入新军不成,直接找上了他?不可能啊!谁会有这么大面子!再说有这么大本事的人也根本就没兴趣加入新军啊!三桂边想着边走出了大厅。

出了厅门,早有下人将他迎到不远处的一间房内。三桂推门进去,见房内只有张泊一人,不知谁得罪了他,此时正紧绷着脸在地上来回踱着步。

三桂连忙走上前去,躬身笑道:“什么风把您张大人给吹来了?标下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张泊见了三桂,脸上的表情并没有丝毫改变,只是冷笑一声,道:“吴将军年纪虽小,可心机倒是不小啊!难怪如此年纪便获升游击之职!”

三桂不由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何处得罪了张泊,继续笑道:“张大人,您今日这是怎么了?如果三桂有什么做的不到之处,还请您多多指正!”

张泊拿眼瞥了三桂一下,语气平静的道:“吴将军,如今整个山东全境都在流传你的新军待遇优厚无比,本官想问问你,你那些招兵的手下宣传的新军粮饷待遇一事到底是你们的一时之计还是真有此事?”

三桂愣了愣,答道:“当然是真的了,标下怎敢愚弄百姓!”

张泊听了立时冷哼一声,扭头质问道:“本官问你,为何不经本官同意就擅自将新军的粮饷提高一倍?别忘了前几日我们可是签字画押了的,你这样当面一套,背后又一套的戏弄本官,究竟是何道理?”

三桂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早知道会有这种结果,不过幸好自己心中早已有了应对之词。他摇头笑了笑后道:“张大人您误会三桂了,这新军的粮饷的确是要比普通的军士多出一倍左右,不过这可不是三桂的主意,乃是当今圣上亲口谕定的。标下可不敢擅自做主更改啊!”

张泊冷眼看着三桂,道:“哦?是圣上定的,那本官为何没有在谕旨上看到此一规定啊?”

三桂解释道:“标下方才不是说了吗,这是圣上‘亲口’说的,虽没有写在谕旨上,也算是圣上口谕了。张大人若不相信,可以亲自上京去问问圣上。”

张泊顿时有些气恼,难道他还真敢到京师去问天启不成?不由重重哼了一声,继续问道:“那圣上为何如此看重新军?竟会比普通军士多出一倍的粮饷?本官实在不敢相信!”

三桂叹气道:“还不是圣上悲天悯人,胸怀博大!见标下此次招收的新军全都还未成年,因此起了慈爱之心,非要给他们在粮饷上增加一倍。标下当然不敢拒绝了!”

这番解释倒也合乎天启的性格,张泊依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