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种田]农女阿莞-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般人家可以睥睨,而且她在古代的这些年生活的环境已然是社会的最底层,早就习惯了,突然卷入这些豪门恩怨只怕能力有限,。她自己心也不高,能嫁个勤劳肯干略有本事的就已经再满意不过。能扳倒三品官员,且韬光养晦五年之久,如此想来,若是李昀想做的事恐怕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了,如果她愿意嫁他也只会平白拖累他,束缚他在偏远之地,使他抱负不能得以舒展。
有些时候陶莞看得透彻反而明白,自己几斤几两愿意过什么样的生活全在她自己。
…………………
秋收一过,日子渐渐冷起来,转眼已经快近年关。今年下来,陶家已经跻身陶家村的新富,各家眼红的有道喜的也有,只不过各人日子各人过,谁也没犯着谁。陶大友拿了一年赚下来的银子给陶莞打了整套陪嫁家具,大到婚床,小到洗衣盆,用的都是上好的木头,上百年下来不会腐朽。家里又用散钱修了屋顶,粉刷了一番墙壁,亲戚来走动时都不免多看上几眼房子。
陶莞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陶大友是典型的庄户汉子,嘴巴笨,对谁好只会用行动来证明。他拿了家里一年赚的钱为她置办嫁妆,已经是他这个做爹的能对女儿最大的付出,何花更是没有一句怨言,反而劳心劳力处处帮衬陶大友备嫁妆。
窗外银雪纷飞,屋内炭盆哔剥作响,陶家老小全部围坐在炭盆边上取暖其乐融融。孩子们嘴巴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零嘴,都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听大人们说话。
“眼瞧着要过年了,小宝夫子那里该去打点打点,要不是先生用心小宝的读书成绩也不会这么好,人家待我们的恩德我们不能不知道体面。”何花一面缝着被子一面道,“小宝,赶明儿你和娘去先生家里坐坐。”
小宝吃零食吃的不亦乐乎,听着何花要带他去夫子那里,连忙拍掉了手里的瓜子壳道:“娘,不用!我们先生是读书人哪里兴这些俗的,我看他老人家餐风饮露就够了。”
这小宝就是淘气,净挑何花听不懂的话来说,妄图躲过这一劫,但是陶莞哪里能让这小鬼轻易在自己眼皮底下作怪:“陶成宝!你也是读书人,怎么还吃了一地的瓜子壳,这些俗的往后你还是别吃了。”说着就把他身边的瓜子盒收了回来。
小宝连连叫苦,何花拍了一记他的脑门:“让你读书还学起这些来骗自己的娘了,哼,那读书人不是人啊?我瞧着得送个大猪腿给先生才够,就你这淘气样,人家先生一把年纪没被你折腾得够呛!”
家里最有地位的两个女人联起手来治他,小宝只能苦哈哈地认命了。
牛牛见他被说得蔫了回去,拍手叫着:“小宝哥哥要去见夫子喽,这样就没人跟我抢核仁儿吃了!”
何花啧了一声,用眼睛瞪他:“赶明儿也把你带过去给夫子瞧瞧,看你是不是块读书的料。”
牛牛苦叫一声:“啊?”
前后双双落难的两个兄弟顿时抱作一团,引得大家哈哈捧腹大笑。众人笑着,却听笑声里混着一声闷响,再然后就有一股浓烈的血腥味传出来,等反应过来时,陶李氏已经当面从椅子上吐血后翻了过去。
“娘!”“奶奶!”陶家一家被吓得失声大叫,陶大友二话不说立即背起陶李氏往村南郎中家奔去。
何花跟在他身后喊:“鞋!鞋!大友哥鞋!”何花拿着陶大友半路跑丢的一只鞋顶着风雪跟上去。
陶莞匆忙嘱咐三个孩子乖乖呆在家里,锁好门也随之而去。
等来到郎中诊所时,陈郎中正扶着陶李氏给她施针,陈郎中抬头同情地看了一眼陶莞,摇摇头叹了一口气道:“大友啊,不中用了。”
陶大友泪水满面,紧紧抓着陈郎中的袖子哀求道:“叔,我求你救救我娘,我娘这一走我家阿莞就该守孝耽搁三年了,到那时候哪里还有好人家要她,叔,我求求你!”
陶莞一愣,连眼里的泪水都忽然怔住了,没想到这关头她爹担心的却是这件事,心里一酸,更是悲哭不已。
陶大友拉着陈郎中苦苦哀求,陈郎中的眉头紧锁,看着这好不容易缓过来的一家子,犹豫再三,沉声道:“你要是真狠得下心,我这里有个法子不妨一试。”
陶大友赶紧抹着眼泪问:“什么法子?”
陈郎中转身走进后面的药库,过了好一忽才出来,手里拿了包牛皮纸包:“这东西阴毒的很,人吃了绝活不了命,但毒性慢,等毒发出来得一二个月,平常都是谁家有过不了年关的老人家里又嫌晦气的才给老人用的,让老人过了年再上路。我思忖着这东西你娘用兴许能吊上一阵子,只是……”陈郎中面色凝重地看了眼陶大友:“只是用了这东西,不孝的骂名你可受得住?”
陶大友素来是村子里出名的孝子,陈郎中一下子要他变成这等不孝不仁的儿子只怕陶大友未必接受。
谁知陶大友竟不带一丝犹豫,大手一挥:“这都什么时候了,我娘那是已经保不住的人,难道我保不住我娘连活生生的女儿也要保不住吗?叔,一切听你的,只要我娘能吊上一阵子再去,我就想法子在这段时间把闺女给送出门去。”
何花起初还怕他想不通,他又是个直脑筋,只怕自己劝着要极费口舌,没想到陶大友居然比谁都答应得快,心里安慰之余又对不省人事的婆婆十分愧疚。
陶莞刚要张口就被何花按了下去:“大友哥,家里的事你做主,娘向来又以你为主心骨,既是为了自家孙女的前程,想必娘也是愿意的。”转头又对陈郎中肯切道:“叔,我知道你是个明白人,我们一家只求着你这段时间能替我们守住这件事,日后等我家阿莞嫁出去了也会念着你的恩德。”
陈郎中点了点头:“你们放心,这样损阴德的事我不会做,再说我向来喜欢阿莞这丫头,我家老婆子也整日念着她的好,这点事你们就不必担心了。”
让陶李氏服过药后陶家人才悄悄把陶李氏抬了回去,幸亏老天也有眼,来回时天下大雪,村子里的人都躲在屋子里避寒,陶家来来去去的也就没人看见。
等安顿好陶李氏后,陶大友坐在桌子前垂着头,刚坐了一会又要披起衣服出去。
何花问:“你去哪儿?”
陶大友披上厚厚的袄子道:“今晚我就去镇子上跟她舅舅家商量阿莞的婚事,这事一天不定下来就我一天睡不着觉。我晚上连夜过去,明天一早才能到,要回来的话怎么也得黄昏了,你在家看好孩子,管住那几个小的的嘴别让他们出去瞎说。”
何花点点头,不放心道:“这天这么冷,又下着雪,山路指定滑,明儿一早再走吧,趁着晚上我们好好想想后面的事怎么安排,免得没头没尾到人家家里,本来就是咱们理亏求着人家,你这样问一答不了二地去了,就算对方是阿莞的亲娘舅也不一定喜欢。”
陶大友看着何花沉重的脸色,想想又放下衣服:“也是,没头没尾倒显得我亏待闺女。”
何花叹一口气说:“我们这样火急火燎,阿莞也未必愿意,原先她就没这个意思,一拖再拖。”
陶大友大掌一拍桌子:“都什么时候了还能让她胡闹?老婆子眼下是说没就没,她不为自己想难道还要逼死爹娘?”
何花满脸无奈地为他顺背,刚要开口劝陶莞就在门口推门而入,凛冽的寒风夹杂着硕大的雪花滚滚而入,陶莞站在风雪里,眼神空寂。
夫妻二人皆是一愣。
陶莞面无神色:“爹,何姊,你们不必为我伤神,我愿意的。”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回学校,原本打算请假停更一天,但想着已经承诺过起码保持两天一更,加上之前一年耽搁下来没怎么更新文,但大家还是不舍不弃地继续买v,牙一咬就挤在车上用手机码了这一章,手机打字慢可能想着一句话打出来的时候就忘了后半句,所以有什么奇怪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包涵。最后还是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看文留言的朋友们。
PS:累瘫了的一天,天知道为什么每次回学校大包小包辣么多,为什么学校永远是在施工中,校长,你这样搞工程国家造吗?审查局造吗?
☆、第六十二章 婚(2)
次日一早;陶大友趁着天还未亮透就赶着自家的牛车去往了镇里。陶李氏自昨夜起没有醒过;陈郎中吩咐每天用糖水给老太婆喂下去,要是老太婆清醒着就赶紧灌点米汤,这样没准能再多拖个七八日。
其实陶大友早就想明白这病要去也就是一会的功夫;所以前阵子才跟何花天天催陶莞选亲,到了冬天;村里的老人撑不下来的也渐渐多了,陶大友原本就有几分担心陶李氏病情的凶险,但终归还是疏忽了,自己又一味地歉疚女儿,才险些酿成大祸。亡妻李巧儿唯一给自己留下的也只有陶莞,要是连这个女儿都让自己毁了,他还有什么颜面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
陶大友坐在一颠一簸的牛车上,眼角的泪水不自觉留下来,迷蒙地望了眼天空,凝噎无语。回想自己的前半辈子,多半是被陶李氏牵着走,也怪他自己没有主心骨,一味对老太婆愚孝,才落得欠亡妻欠儿女那么多。他爹走得早,她娘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他难免对陶李氏言听计从以示孝义,也只有这两年家里才好些,可惜陶李氏又没这个福分跟着他享福过上好日子,一边是亲娘一边是亲女儿,手心手背都是肉,陶大友心里能做出这个决计已是万分不易。
快到晌午的时候,陶大友才到了李府。
李德仁在腊月边忙着出去收账,李昀跟在他身边帮衬,家里能做主的也就只剩下了冯氏。
冯氏见陶大友在路上冻得都全身无知觉了,连忙叫姆妈多热了两个炭盆送过来,又吩咐厨房熬了壶姜枣茶给陶大友驱寒。
冯氏把茶盏递给陶大友问:“这般的天气,姐夫又从村里冒雪赶来,莫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
陶大友一双手僵肿得连杯子都险些握不住:“弟妹,前番你要给阿莞做媒,想得可是哪一家?”这话是何花教陶大友说的,先不说自家要与李家攀亲低了自己的门槛,要让李家知道陶家嫁女儿是十二分的郑重。
冯氏一听就有了眉目,喜道:“这是阿莞有意思了?姐夫就别拐弯儿抹角了,只说阿莞同不同意罢,我哪里有那个本事能做媒,不过是把阿莞当作亲女儿来疼罢了。”
冯氏出乎意料地热情急切,陶大友叹了一声:“阿莞她奶奶眼瞧着是要不行了,我担心老人家熬不过这个冬天,想着早点把阿莞的婚事办了,免得到时候阿莞穿着丧服又平白被耽误几年。”
冯氏一惊:“亲家太太的身体不好了?”
陶大友看着冯氏无奈地点点头:“也就是这一两个月的事了,咱们庄户人家嫁女儿也没有镇里小姐那么多的规矩,能早一天是一天,不兴那些俗礼,再说我前儿已经把阿莞所有的嫁妆都备齐了,眼下挑了人家合过八字其他该免得就免了,不要耽误时间。”
冯氏微微蹙起娥眉,拿起杯盏饮了一口,若有所思地望着陶大友:“姐夫,我也不与你绕弯子了,况且你与何姐应该知道我跟孩子他爹的心意,亲上加亲本就是美事。若是旁的人家匆匆忙忙必定会怠慢了媳妇,但我们李家原本就是阿莞她娘的娘家,自然只会更加把阿莞当作心肝儿。不瞒你说,我私下问过何姊,已经把阿莞与我家昀哥儿的八字合过,我去拿了庚帖与你看,二人是上吉的婚合。”
冯氏说着就要起身去拿庚帖,陶大友忙把她拦下:“弟妹留步,我来本就知道二人合婚八字,我家那口子也已经去庙里问过了。”
冯氏一愣,原来上回何花看似是拒绝自己,没想到却已经暗下同意了。
“若我们两家大人都已经没什么意见,那就是两个孩子的意思了。我家阿莞昨儿已经想通点头答应了,那外甥那边……?”陶大友摸不准这个侄子的心思,他是读书人,自然清高些,自己这样的庄户人家李昀未必看得上,若大人强做了主,阿莞嫁过去得不到丈夫的宠爱也是吃苦。
冯氏展眉一笑:“姐夫这是说的哪里话,我家那傻小子这一年可不就是等着阿莞才推了那么多的人家?”
陶大友心中最后的顾忌也被解除了,一天下来,脸上终于有了点喜色:“既然这些事都妥了,那婚事就好说了,我跟她娘的意思是赶着年前把阿莞送出门,这不还有二十来天,她奶奶那边我们尽力拖着,等正月里一过,就是戴孝也已经是婆家的人了,不碍事。到时候阿莞要回家尽孝守堂,我们也就随她去,这会子先把她哄住了再说。”
娶个如意称心的媳妇实在太不容易了,要不是老太太这么一折腾,以阿莞的性子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冯氏心里虽是很想她嫁进来,但自己这么大的儿子也不能晾在一边不管。到时候情况不对,她这个做娘的再不合孩子的心意也要去给他另说人家的。这下有了这样容易的好事,冯氏自然也就不介意丧不丧的,都是自家人,要不是老太太这么一病,自己儿子娶媳妇还得等猴年马月呢。
冯氏叫来姆妈把事情跟她说了一番,姆妈是上了年纪的人,虽然心里有些忌讳这样的红白事,但主家已经不介意了,她这个做下人的也就没有别的话好说了,听着冯氏的吩咐便紧着身去张罗事宜。
陶大友原想等李德仁回来,二人见上一面,但李德仁在外收账没个准头,眼见着时间差不多了,再晚些赶回去路上就什么都看不了,陶大友也就急急忙忙驾着牛车往陶家村赶。
冯氏一路相送,把李府的庚帖给了陶家,又商量过日子,选了吉日,准备再过七日就把聘礼抬去陶家村,省了纳吉等一律的杂功夫,等到二十五的时候就吹吹打打把人给接进门。虽说时间仓促了些,但好在两家人早有准备现下还不至于手忙脚乱,两家人都是办头一门结亲的喜事,处处又小心留意,算起来也不比走正常程序的差到哪里去。
晚上村子里的灯都快熄得差不多了,陶大友才提着个灯笼赶着牛车回来。
何花在屋内早就等得心慌意乱,耳朵竖着听门口的动静就没有耷拉下来过。自家牛车踏着雪地,哞哞低喘的声响一传来,何花就裹紧身上的袄子出去了。
“大友哥,事情怎么说?”何花一双手急得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
陶大友看了眼她,没藏住心里的笑意,嘴边原本扯着的弧线顿时张扬了起来:“快些进屋说罢,一路上我都要冻糊涂了,就是心里有再大的喜事也禁不住这风雪这样吹啊。”
何花愣了愣神,自己只一心扑在陶莞的婚事上,连丈夫回来都忘了伺候,于是又匆匆忙忙倒了盆热水让陶大友泡脚,再拿了点晚上剩下的馒头给他。
她一面帮陶大友挽起裤脚,一面仰着头切声问:“她娘舅那边怎么说?”
陶大友一路上饿急了,一口啃下半个馒头,嚼了好半天才回道:“日子定了,还是昨晚咱们商量的那个日子,不过李家要隆重些罢了,又把几个咱们省了的礼节给缩在了一起。今儿我去的时候只有弟妹在,想来连舅母都同意了,自然她娘舅也是愿意的,我看着天色不早就先回来了。”
何花眼睛晶亮晶亮地,嘘了口气:“好在还有段时日给咱们准备,要是娘……”何花看了眼陶大友,脸色微沉:“要是娘昨儿个就那么去了,我们这做父母的可是要给孩子造多大的孽啊!也怪我平日里太顺着阿莞,婚姻大事自古都是父母之命,我却合计着自己是个后娘,窝囊地不敢在她面前强硬,不成想反倒会害了孩子。”
陶大友听她这么说,又心疼起何花:“你虽说年岁长不了阿莞几岁,但到底是我的女人,阿莞素日里也是对你毕恭毕敬,是你自个太过小心了,有时候孩子不要太惯着。”
何花帮他擦脚,娇嗔地哼了一声:“我哪里会惯孩子,这家里最会惯孩子的就是阿莞,要是这样可劲疼弟妹的长姐出了门,我这个做娘的只怕与孩子还亲厚不起来呢。唉,话说回来,到时候咱们大闺女生了孩子也不知道是更疼弟妹还是更疼孩子。”
看着惆怅的何花,陶大友笑她:“这八字刚刚要起头画一撇,你就想到当外婆去了,你也不必眼馋闺女生的孩子,到时候咱们加紧再生两个,你左手抱儿子,右手抱孙子,我再腾出手帮你带一个。”
夫妻二人难得有闺房之乐。
何花眼梢露媚地啐他:“我可不像你这么没脸没皮,都是要当外公的人了还想着生儿子。再说现在是什么时候,娘都还在病榻上倒着,你有那个心力我可没那个脸给你生。”
陶大友见她满面绯红,又想起尚在弥留之际的陶李氏,低叹了一声就没再说话。
第六十三章 :婚(3)
他们夫妻二人犹自说着;陶莞抱着团褥子坐在床上眼神空寂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过了许久;何花端了碗姜汤来陶莞的房里;见她表情呆愣;心中便按下喜悦;微正脸色道:“你爹从镇子上回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