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首辅千金[封推]-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霍达一本正经道:“我才不会让母亲这么操心呢,母亲现在给我说亲事都行,反正我不挑。母亲喜欢谁,我就喜欢谁。”
    薛子桢笑了。颇为欣慰,她虽然没有女儿,但霍达却跟女儿一样贴心,从小到大也没怎么淘气。一直都是乖乖听话,先前跟着薛荆一起念书习武,后来实在不喜欢习武。就荒废了,一心一意只读书。原本薛丹臣也要让他下场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考个功名出来,结果他只考中了秀才,打那以后就屡次落第,如今虽然也读书,倒也不是为了科举,还特地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落第秀才,素日招揽了一群书生或是吟诗作画或是讲文论道,日子过得极其悠闲。
    薛子桢也真不图他有多大出息,遂对他很是纵容宠爱,只要要银子,没有不给的,反正她也没有女儿,用不着给女儿攒嫁妆,将来这些东西都是两个儿子的,但十个手指头有长短,她还是偏向霍达的,所以早早的用体己钱给他置办了几个铺子,也不用他过问,每个月月底只拿红利即可。
    对此薛荆很羡慕,但却不嫉妒,相比母亲给弟弟的私产,他从外祖父那里得来的好东西更多,而且都是他有而弟弟没有的,所以每次霍达因为这事不好意思的时候,他只会更不好意思,只拍着胸脯说自己有钱,时不时的也拿出银子来贴补弟弟,薛丹臣见他们兄弟友爱,并没有因为一点家产就争得头破血流,自然十分欣慰,索性把给霍达准备的那一份就先搁下了。
    腊月二十,霍周和杜氏夫妻俩终于到了京城,薛荆和霍达亲自去城门口迎接,薛子桢和霍灵璧则在家里等候,霍芷打从早上起床就十分激动,特地换上了她最喜欢的那套衣裙,生怕父亲母亲不喜欢自己似得,一会从屋里从到院门口看看,一会又跑回来,依偎在薛子桢怀里发呆。
    快到中午的时候,丫头跑进来通禀,说霍周和杜氏已经进门了,薛子桢笑着安抚了霍芷,让她乖乖坐在一旁等着,不多时,霍周和杜氏进来了,身后跟着奶娘抱着两个孩子。
    五年没见了,霍周的身形越发高大,面部的线条也更加硬朗,偏偏他也不爱笑,看上去就很凶似的,他旁边站着的杜氏变化也大,虽然脸上还带着温和的笑容,可那温和里也带了一丝坚毅,可见,在边关的这五年,着实是很磨练人的。
    两个人给霍灵璧和薛子桢磕了头,又叫奶娘抱着两个孩子磕头,薛子桢笑道:“这是在西北出生的?”
    霍周笑道:“是,一个叫霍芩,四岁,一个叫霍葙,两岁。”
    薛子桢早就知道了,霍周在家信里提到过,两个人在西北又生了两个孩子,而且都是儿子,只是他们没回来,自然也就没机会看看孩子长什么样,如今一瞧,两个孩子都有着霍家人的典型容貌,小小年纪便长得十分俊秀。
    薛子桢让人拿出了两个匣子:“这是见面礼,从洗三礼到满月酒,百日礼,周岁,一次性给补上。”奶娘上前代为接下,退到了两边去,薛子桢正想让霍芷拜见父亲母亲呢,杜氏已经望着孩子哭了起来。
    她这一哭,霍芷反倒害怕了,打从她记事起,就没见过爹娘,素日最亲的就是祖父祖母和两个叔叔,虽然平日里想着爹娘,但如今一见面,差距还是很大的,不由瑟缩了一下,往薛子桢怀里躲。
    杜氏看在眼里,哭的越发厉害,薛子桢也哄着霍芷道:“这是爹娘啊,快去给爹娘请安问好。”
    看着女儿,霍周的脸上也柔和了不少,朝这个小姑娘伸出了手:“芷儿,快让父亲抱一抱。”
    霍芷警惕的看着他,一步三挪的挪了过去,被霍周一把抱在了怀里,登时惊叫一声,但也不那么害怕了,觉得父亲的怀抱比祖父的更加结实可靠,不由咯咯笑了起来。
    霍周道:“这些年来母亲照顾芷儿,让您费心了。”
    薛子桢笑道:“这孩子听话的很,也没费什么心思,也幸好有这个孩子在我身边,也能宽宽我的心,只是和你们骨肉分离,心里只怕想念的紧,如今还不熟悉,等过阵子就好了。”
    杜氏看霍芷无论是穿着还是举手投足都很有规矩,足见被照顾的很好,就是她自己照料,也未必能这样上心,遂含着眼泪又给薛子桢磕了三个头:“多谢母亲照顾芷儿,我心里实在是感激。”
    薛子桢亲自把她扶了起来:“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这么说就太外道了,芷儿养在我身边,也给我解闷儿,可不是图你这句感激。”
    霍周和杜氏回来,晚上免不了接风洗尘,又是一番热闹,但宴席过后,霍周却到了霍灵璧的书房说话:“这次回来,我想留在京城。”
    霍灵璧有些诧异:“当初走的时候,不是说要常驻边关么?”霍周道:“我一个人自然是没问题,但我不能让杜氏和孩子也跟着在那儿吃苦,还有芷儿,杜氏每次想起来就要大哭一场,我也不忍心让她们母女分离,索性回到京城,建功立业的事在哪儿都是一样做的。”
    霍灵璧就笑了:“当时让你别走,你非不听,如今又要回来,既如此,等过了年再说,找个合适的位置把你安插进去就是了,将来如何,还要看你自己的本事。”
    霍周点点头,忽然发现霍灵璧的两鬓也有了些许白发,不由大为震惊,在他的印象里,父亲总是一副无所不能的样子,但对他却很凶,经常性的忽视他,他也不求他的关注,遂父子关系一直很冷淡,在霍周心里,他更多地是把这个父亲当成目标,当成对手,如今突然发现这个在他印象里一直强势的男人也已经老了,心中的震撼可不是一星半点。L

☆、第一百五十九章 结局一

霍周动了动嘴唇,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咽了回去,年少时候的愤恨和偏见早就随着时光流逝,变得越来越淡薄,心中只留下了在霍家生活过的快乐和满足,尤其是他当了父亲后,忽然明白了霍灵璧对他那种明明想要关心,但却不得不疏离的态度,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这话还真是没错。
    霍周想留在京城这件事,是早就和杜氏商议过的,杜氏舍不得孩子,自然觉得很好,所以这次回家过年,他们就几乎把所有的细软都带回来了。
    霍芷很快和父母熟悉起来,也跟两个弟弟玩得很好,只是晚上还是更喜欢跑回双桂堂跟着薛子桢一起睡。
    大年三十,霍家头一次过年这么热闹,薛子桢和霍灵璧坐在廊下,看着霍周带着几个孩子点炮仗,放烟花,薛荆和霍达也在一旁帮忙,丫头小厮们围在一旁瞧热闹,整个院子里洋溢着欢快的笑声。
    薛子桢笑着笑着,忍不住叹了口气,霍灵璧笑道:“你叹什么气啊?难道还有什么不知足么?”
    薛子桢也笑了:“是啊,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儿女绕膝,子孙满堂,我自然是知足的了,但是我想起以前的事了,想起还没嫁给你的时候……”
    霍灵璧细想起来,也笑了:“是啊,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恍如隔世。”
    当时年少,鲜衣怒马,清高狂傲,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而今却是老去光阴速可惊,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了……
    *************
    薛丹臣的番外
    *************
    春光正好,薛丹臣坐在后院的凉亭里看书,旁边的石桌上摆着茶壶,他时而看书,时而品茗,时而观赏这满园的春景,十分惬意。
    “啪!”
    不知从何处飞来一颗石子。好巧不巧打在了那茶壶上。茶壶顿时碎了,茶水流满了石桌,滴滴答答把薛丹臣的衣裳给打湿了。
    薛丹臣拎着还滴水的衣摆站了起来。颇为无奈的看向了一截墙头,扬声道:“我都看到你了,还躲什么?”
    不多时,墙头露出了一个正值妙龄的少女。她还梳着双丫髻,穿着一袭鹅黄色的裙衫。仿佛春日里开的最娇嫩的花朵,看着薛丹臣,她吐了吐舌头:“不好意思啊,我也没想到能打的这么准。”
    薛丹臣很是无奈:“这都是你打碎的第五把茶壶了!”
    那少女一怔。索性翻身坐到了墙头上:“那我再赔你一把新的喽,你陪我到街上去买好不好?”
    薛丹臣笑眯眯的:“不好!我还要看书呢!”
    那少女“嘁”了一声:“你不去我叫大师兄陪我去!”说着就要跳下去,一副要走的模样。
    薛丹臣开口了:“陆如英!你再敢跟你大师兄单独出门。以后就别想我帮你写功课!”
    陆如英笑嘻嘻的回头,转而跳进了薛家的院子:“吓唬你的!走吧走吧。陪我到街上转转,在家里闷着好没意思啊。”
    薛丹臣无法,只好放下书,陪着陆如英到街上闲逛。
    薛家刚搬到金华不久,他父亲早逝,身边只有母亲以及母亲陪嫁带来的一个丫头和一个婆子,家里就他一个男丁,所以他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与人打交道,当初搬过来,他特地去拜访隔壁的邻居,结果还没进门呢,就被陆如英丢的石头打破了额头。
    陆馆主气的半死,忙不迭的登门道歉,请医问药,他对年少求学的薛丹臣很喜欢,素日也多加照拂,时间长了,两家就熟悉了。
    陆馆主开了一家武馆,收了许多弟子,但他没有儿子,只有陆如英一个女儿,从小就给惯坏了,倒也不是说她品行不好,恰恰相反,她天性善良,活泼可爱,但是由于被保护的太好,对于人情世故就有些不通,说得好听叫天真,说得不好听就叫缺心眼儿。
    陆馆主也不敢把她嫁远了,所以就打算在几个徒弟里挑选一个入赘,将来也好接手武馆,他和陆夫人也有人照顾,这想法很好,但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薛丹臣搬过来后,吸引了陆如英的注意力,她就很少跟几个师兄一起玩儿了。
    原因也很简单,陆如英的几个师兄都痴迷武艺,对小师妹虽然疼爱,但也没有花费太多的心思,唯有薛丹臣有耐心,不管陆如英问再笨的问题,他都会一一的解答,时间长了,陆如英就经常过来,或是求他帮着写功课糊弄老先生,或是做了错事求薛丹臣帮着说情,次数多了,薛丹臣也不嫌烦,陆如英就来的越发勤快。
    时间一长,左邻右舍就有了闲言碎语,毕竟陆如英只是一个没出嫁的小姑娘,天天往别人家里跑也不是事,而且薛丹臣的母亲薛夫人对咋咋呼呼的陆如英也不怎么喜欢,虽然客气,却透着一股疏离,她理想的儿媳妇可不是陆如英这样的,而是温柔娴淑,举止端庄的大家闺秀,所以对陆如英就渐渐冷淡下来。
    陆如英再笨也有所察觉,所以很少走大门,有事都是翻墙。
    两个人在外头逛了许久,到了傍晚才回家,薛夫人正阴沉着脸色等着,看到薛丹臣便道:“又是和陆家的丫头出去了?”
    薛丹臣点点头,没说话,薛夫人欲言又止,想了想,又换了个话题:“你舅舅家的表妹只比你小一岁,我想先定下来,等你高中后再成亲,你觉得如何?”
    薛丹臣一扬眉,这就是他不高兴的神情了:“当初父亲去世,二叔三叔来争夺家产,您请了舅舅出面,舅舅是怎么说的?说我年幼,看着也没有多大出息,您与其费心费力的争家产。倒不如把我丢下另行改嫁,到最后,您不得不放弃了家产,跟二叔三叔分了宗,带着我在金华定居,没有银子安置,找舅舅借一些。舅舅又是怎么说的?说金华居大不易。与其在这儿生活,倒不如到乡下盖个小房子,就是我念书的束脩。也一分不肯借,反而说这是浪费钱。但是等我考中了秀才,可以减免税赋时,舅舅却又贴上来要求把他的家产挂在我的名下。想跟着沾光,如今又要把女儿嫁过来。看来有句话说的还真是没错,雪中送炭难,锦上添花易。”
    薛夫人被这一席话说的也有些难堪,道:“这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到底是你的亲舅舅,打算骨头连着筋呢,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就是看上陆家那丫头了,可你也不想想。那丫头疯疯癫癫的,怎么配得上你。”
    薛丹臣道:“母亲也别岔开话题,这事和陆如英无关,就是没有遇见她,我也不会再和舅舅家有什么牵扯,更何况我遇到了陆如英,实话告诉您,这辈子,除了她,我谁都不会娶!”
    薛夫人气的要命:“你想气死我是不是?”
    薛丹臣道:“母亲,我已经长大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会努力读书,光宗耀祖,让您扬眉吐气,但我更想娶一个我自己喜欢的姑娘,与她白头偕老,母亲若是赞同,我很高兴,母亲若是不赞同,我也不会因为您而改变主意。”
    儿大不由娘,更何况,自从薛丹臣成年后,薛家就是他在当家作主了,薛夫人即便反对,也只是嘴上说说,再不济,在薛丹臣父亲的灵位前哭一场闹一场罢了,管不管用还两说呢。
    一年后,薛丹臣顺顺利利的考上了解元,这在金华是很轰动的,要知道,江南文风盛行,哪一府哪一州县都能挑出几个才子神童出来,若薛丹臣单单考中了举人,这没什么稀奇,但他是解元,这就很稀罕了。
    官府的人敲锣打鼓的来送喜报,薛夫人也亲自出来接受左右邻里的恭贺,满脸的笑容,能在江南这个地方考中解元,会试的时候即便不是前三甲,一个两榜进士也是跑不掉的。
    薛丹臣的前程可以说是一片光明,薛丹臣的舅舅也很快带着礼物过来认亲了,逢人就说薛丹臣是他外甥,两家早就订了亲的,还把他的女儿给带了来,一时间,满金华都在议论薛丹臣的婚事。
    毕竟之前薛丹臣和陆如英走的那么近,大家都以为两家要结亲了,谁知薛丹臣的舅舅跳了出来横插一道,是舅舅亲还是邻居亲?显然易见,是舅舅亲。
    陆馆主和陆夫人也觉得丢脸,就拘着陆如英不许她出门,陆如英也很生气,半夜翻墙去找薛丹臣,却看到薛家后院,薛丹臣的表妹在薛丹臣跟前献殷勤。
    陆如英哭着回去了,没再提过薛丹臣这三个字。
    半个月后,薛丹臣的舅舅突然灰溜溜的带着女儿离开了,至于离开的原因是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只是薛丹臣出门的时候,脸上红红的,明显是挨了巴掌。
    薛丹臣的舅舅离开的第二天,薛丹臣就置办了聘礼去陆家提亲了,他的意思是先定亲,等他参加会试回来再成亲,还把之前他舅舅的事和陆馆主解释了,陆馆主见他痴心一片,薛夫人又没有反对,便应承下了这门亲事,他们定亲的时候,几乎半个金华都来喝喜酒了。
    两个月后,薛丹臣上京了,来年三月,春闱结束,薛丹臣中了状元的消息就跟长了腿似的飞快的传到了金华,这个时候,两个人的婚事又受到了质疑。
    要知道,薛丹臣可是状元郎,年纪轻轻,长得又是一表人才,只要他愿意,满京城公府侯门的千金闺秀他都能可着挑,之前也有过这样的事,别说中状元了,就只是中了进士,去了京城后就再没回来过,只托人寄来一纸休书或者退亲书的人大有人在,许多人都对陆馆主说,只怕这门亲事要坏了。
    陆馆主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直打鼓,他自然相信薛丹臣的人品,但也真怕万一发生了这样的事,以后陆如英就不好嫁人了。
    就在大家都以为薛丹臣不会回来的时候,薛丹臣却飞快的赶了回来,迅速的和陆如英成亲,然后带着陆如英和薛夫人去了京城。
    顿时,金华的乡邻都对陆馆主十分羡慕,得此佳婿,夫复何求?
    陆馆主也十分欣喜,可这欣喜之下也多了几分愧疚,毕竟他只是一个武夫,就是想提携女婿也没有那个本事,反而要受女婿的庇护,自打薛丹臣在京为官,整个金华就没人敢得罪陆馆主,每一任的金华知府都特意和陆馆主攀交情,希望能搭上薛丹臣这条线,陆馆主也不敢给女婿惹麻烦,所以能推辞的就都推辞了。
    宦海浮沉几十年,薛丹臣从一个小小的翰林院编修成为了内阁首辅,前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连当今圣上顺和帝都是他一手教导出来的徒弟,薛家的富贵,已经走到了极限。
    在别人看来,薛丹臣发迹后只怕要广纳姬妾,好好地享受日子了,但他却再次让人惊讶了,他守着陆如英,终生没有纳妾,一直以保护者的姿态站在陆如英的身边,一时间,知道他们俩往事的金华府老人儿都说,嫁人当嫁薛丹臣,得夫如此,夫复何求?
    薛丹臣的一生,吃过苦,也享过福,被人欺负过,也欺负过别人,但不管怎么样,他的一生都是无可指摘的,做人无愧于天地,做事无愧于良心,满堂富贵,家宅兴旺,门生遍朝野,桃李满天下。
    他虽然只有两个女儿,但大女婿是权臣,二女婿是太子,是将来的皇帝,而他的小女儿则是皇后,又生下了太子,等到太子登基,他就成了皇帝的外祖父……
    当他年迈无法动弹,躺在床上追忆往事,面对床前簇拥着的子孙,微微一笑,满足的闭上了眼睛。
    是的,此生,我没有任何遗憾了!
    我娶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