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首辅千金[封推]-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死不能复生,事到如今,也只有杀了那女人给泽哥儿报仇了,大家对霍明宁虽然恨铁不成钢,可到底是血亲,除了训斥一顿,责罚一顿,又能有什么办法?
    镇国公正想叫大家都散了时,宁婶娘突然挣扎着扑了过来,直冲霍明宁冲了过去,又是咒骂又是厮打,最后竟一口把霍明宁的耳朵咬了下来!
    霍明宁惨嚎一声晕厥过去,宁婶娘却兀自冷笑着,其余人都给震住了,呆呆的都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后就赶忙把宁婶娘给拉住了,宁婶娘吐了嘴里的血水,一改之前的柔软懦弱,冷冷道:“没杀了你替我孙儿偿命就算是便宜你了!霍明宁,从今天起咱们俩一刀两断!”又对镇国公哭道:“你是族长,我要和他和离!若是你不答应,我今天咬下他的耳朵,明天就能杀了他,哪怕要偿命,我也不怕!大不了去地底下和我的孙儿作伴去……”说到最后,已然嚎啕大哭起来。
    霍夫人和安婶娘等人也都站在院子里,看着宁婶娘悲痛欲绝的样子,不由也跟着伤心起来,宁婶娘窝囊了一辈子,全都指望着儿子和孙子过日子呢。泽哥儿才出生两个多月啊,连百日都没有过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宁婶娘所受的打击是最大的,不过她能做出愤然之下咬掉霍明宁耳朵的事,也实在出乎众人的意料,大家对着被血糊了半边脸,昏死过去的霍明宁都是不忍直视。
    事情闹成这样。原想着处置了那个贱人就能各自回家。如今宁婶娘寻死觅活的要和离,这事就不算完,大家也只得继续留下商议。
    镇国公坐在上首。蹙着眉头不吭声,霍明安坐在一旁也跟着吁声叹气,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都说夫妻吵架。劝和不劝离,尤其是宁婶娘和霍明宁这种成亲数十年的。突然说要和离,都觉得荒唐。
    如今只能让霍夫人妯娌几个去劝说,若只是一时意气倒也罢了,重重的惩治霍明宁一番。他们夫妻仍旧过日子,毕竟逝者已逝,活着的人还要过日子。更何况在大家眼中,泽哥儿再好。也不过是个没长成的孩子罢了,为了他闹的夫妻俩和离,倒显得这孩子不孝了。
    不多时,霍夫人出来了,脸上满是无奈的神情,轻声道:“弟妹坚持要和离。”
    镇国公叹了口气,这事倒也在他的意料之中,遂起身道:“既如此,那就开祠堂吧,弟妹无过,我们不能无缘无故的提起和离的话,既然是三弟的错,那就按着规矩,开祠堂,把他从族谱上除名吧!”
    此言一出,不光霍夫人大吃一惊,霍明安更是腾地站了起来:“大哥,这么做只怕不妥吧。”
    镇国公淡淡道:“怎么不妥?霍家早就有此祖训,不容不肖子孙败坏祖宗清誉,如今他为了一个青楼女子害死了嫡长孙的命,那以后还有什么他不敢做的?以前我看他虽然寻花问柳,却也安分守己,就没多加管束,如今居然酿出了人命!如今饶了他,就是让下面的子孙有样学样,从此以后,霍家的风气又该如何?”
    霍明安没有孙儿,可将心比心,他也能明白镇国公的意思,更何况镇国公既是长兄,又是族长,既然做了决定,他又有什么资格置喙?遂叹了口气道:“即便如此,也不能看着他流落街头啊!”
    镇国公道:“这就是他们自家的家事了,交给盛哥儿去操心,他若是过问,老三有人照顾,我们也不必担心,他若是不问,亲儿子都不管不顾了,我们这些人有什么什么资格强出头?”说罢也没多停留,找了个借口离开了。
    霍明安思来想去,一面觉得不管不问太过狠心,一面觉得若是过问了,霍明宁那样的性子,还不知道要招惹多少麻烦,遂颇有些犹豫不决,到最后决定让安婶娘留下照顾伤心过度的宁婶娘,也算是仁至义尽了,自己则早早的回去了,预备着开祠堂的事。
    别看霍家如今人丁单薄,可祠堂里的灵位却成山似海,毕竟是以军功起家,早些年,霍家子嗣繁茂,广纳姬妾,对于嫡庶区分的也不明显,而且只要是男孩子,成年后都被丢到军营里摸爬滚打,混出头来自然也就在霍家争得了一席之地,若是没有出头之日,只能说你自己没用,没资格自称是霍家子孙。
    直到近几十年,天下太平,武将都有些无用武之地,以前拿刀拿枪的老爷们也娇生惯养起来,这一娇生惯养不要紧,子嗣也慢慢地凋零下来,到了镇国公这一代,嫡亲的也只有镇国公堂兄弟三个,到了霍灵璧这一辈,又是堂兄弟三个,若是只从嫡长一脉来论,已经是三代单传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镇国公一想起自己的嫡长孙要姓薛就呕的不行,本来人就少,又硬生生的被人夺走一个,换了谁也受不了!
    镇国公一提开祠堂,这就从一家子的小事变成整个家族的大事了,霍灵璧身为长房的长子嫡孙,自然不能缺席,说实话,别看他是长子嫡孙,这祠堂也没来过几次,据说他刚出生时被镇国公抱着来过一次,为的就是昭告祖宗,霍家有后了,若是薛子桢这一胎生了男孩,估计也得这么昭告一番。
    而在霍灵璧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十岁那一年去西北,要建功立业光耀祖宗了,又是离家千里,所以镇国公才开了祠堂,只是当时他心情激动。对于祠堂也没有多加打量。
    这期间虽然逢年过节也开祠堂祭祖,但霍灵璧都在西北,也没参加过,也就是和薛子桢成亲时,要把薛子桢的名字添加到族谱上开了一次,去年过年开过一次。
    薛子桢是女眷,没资格进入祠堂。也好奇的问过。霍灵璧也说不上来对祠堂是什么感觉,只觉得屋顶挑高,屋子幽深。又有那么多牌位,即便他胆子大,也不免觉得阴森森的。
    这次开祠堂又与往常不同,是要把不肖子孙从族谱上除名。算不得什么光彩事,遂也没有大肆张罗。只提前让人把祠堂清扫一下,把族谱摆出来罢了。
    因为霍明宁一直昏睡着,这件事一直过了四五天才算是真正的执行,薛子桢没参加。自然不知道是什么场面,不过看霍灵璧回来时满面的疲惫就知道过程一定不简单。
    霍灵璧道:“三叔先是哭,后来见没用又开始咒骂。死活不肯离开,后来宁婶娘来了。隔着门痛数三叔的罪过,一桩桩,一件件,祖宗可是听着的,三叔也就没话了,以后三房的宅子就只留宁婶娘并盛堂兄和堂嫂住着了,盛堂兄又额外置办了一座宅子,安排了两个仆人,让三叔住进去,权当是尽了孝道了。”
    薛子桢叹了口气:“事到如今,也只有这样了。”
    前两日他们去薛家参加小金蟾的洗三礼,薛丹臣还问到了这件事,提醒镇国公要小心谨慎,别被人捉住把柄,到时候管教不严也是一桩罪过。
    薛子桢倒觉得没这么严重,如今京城里各家各户都忙着准备办喜事,或是嫁女儿,或是娶媳妇,谁会闲着没事管人家的家事。
    提起这个,薛丹臣倒是想起来了,道:“皇上下旨赐婚了,把程家的二小姐程青波指给了庆王,子瑜和兴王的婚事也定了。”
    薛子桢大吃一惊:“程青波?不是程绿汀么?”
    薛丹臣意味深长道:“皇上也给程绿汀指婚了,指给了恒郡王!”
    当时薛子桢便愣住了,如今想起来不禁又问霍灵璧:“你觉得皇上为何把程青波指给了庆王呢?”
    冯贵妃相中的明明是程绿汀,为的就是想和程家联姻罢了,如果皇上不想让两家联姻,大可以拒绝这门亲事,如今应都应下了,原该把姐姐娶过来的,如今倒娶了妹妹,如此大费周章,到底是为了什么?
    霍灵璧提起这个就想笑:“说你聪明,你怎么反倒笨了起来,不过也难怪,你可能觉得不管是姐姐还是妹妹出嫁对程家来说都一样,但是对于庆王来说就不一样了,换个角度想想,若是你,原先商量好了让你嫁给哥哥,到后来娶你过门的却是弟弟,你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薛子桢笑道:“自然觉得别扭啊,毕竟所谓的夫君是原先当成小叔子一样的人啊。”
    霍灵璧击掌笑道:“就是这个意思!庆王虽然不管娶了谁都和程家联姻了,但心里肯定不会好过,于程家来说,姐妹易嫁,也不是什么好名声,只怕也会膈应一阵子,皇上摆明了是对这门婚事不满,在给程家使脸子瞧呢。”
    薛子桢笑道:“这倒不像皇上的风格了,若是以前,只要不满这门婚事,是断不可能给两边赐婚的。”
    霍灵璧叹道:“皇上这是老了啊,之前因为睿王爷的事和太后怄气,连带着记恨上了程家,若是程家识趣,安分守己的,兴许皇上还会有几分顾念之情,如今程家把女儿嫁给庆王,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皇上能对他们有好脸色才怪呢,你在家里都不知道,如今皇上越发的器重太子了,这就是对庆王不满的意思了。”
    薛子桢沉思片刻,道:“只怕太过器重太子也不是一件好事呢,你告诉太子要稳着点,越稳越好。”
    霍灵璧笑道:“还用你叮嘱,岳父也是这个意思,要不然他怎么突然找了借口告假不去上朝了呢?就是怕太子和他加在一起太过炙手可热,招人眼红罢了。”
    薛子桢笑道:“左右有你和父亲呢,这些事我也不操心了。”
    霍灵璧神色温柔摸了摸她的肚子,已经四个月了,但肚子还不是特别明显,霍灵璧觉得担心,请了好几个大夫来看,都说是孩子小,所以肚子显不出来,倒也不是什么坏事,不过也让薛子桢素日多进补一些,霍灵璧将大夫的话奉若圣旨,一日三餐,吃什么喝什么都让小厨房的人精心安排,竭力想让薛子桢吃胖一些才好,如今看来倒也颇有成效,原先极为窈窕的身姿,如今也能看出些丰满之意了,只是那肚子还是没鼓起来。
    霍家开祠堂的事惊动的人并不多,霍明宁从族谱上被除名,也没有闹多久,毕竟没人站在他那一边,他孤军奋战也没什么胜算,更何况霍盛玉置办了房子和仆人供养他,有吃有喝,还要如何呢?慢慢的也就消停了。
    倒是宁婶娘和盛嫂子,突然丧失孙儿和儿子,精神都有些不济,越发的深居简出起来,霍夫人派人送些药品补品过去也就罢了,别的话也都不好劝。
    一眨眼进了十月份,天气也慢慢从凉爽变为寒冷了,薛子桢怕冷,已经换上了棉衣,倒是霍灵璧还穿着夹衣,还整天汗流浃背的,不过薛子桢也开始给他准备冬衣了。
    十月初十,薛子桢和霍灵璧分别去程家和庆王府喝喜酒,这一天,正是程青波和庆王大婚的日子。
    薛子桢约上周小钗一起,一大早就赶了过去,程家上下的仆妇虽然都是喜气洋洋,但看得出来,程青波并不怎么高兴,她已经装扮一新,但神色却是淡淡的,一点也没有身为新娘子的羞涩和忐忑,仿佛这场热热闹闹的婚事与她并没有什么干系一样,而且薛子桢也注意到了,程绿汀并没有出现,这是她亲妹妹的婚礼,她却没有露面,实在容不得人不多想。
    心里转过十数个念头,薛子桢面上却是笑盈盈的,与落后一步赶来的赵家姐妹并秦家姐妹说闲话,周小钗原本就是个活泼的性子,如今见到人寒暄,三句话不离她儿子赵铎,大家都看着她笑,她也不恼,反而十分自豪的样子。
    因为有周小钗插科打诨,屋子里并没有冷场,反而热闹喧阗,程夫人望向周小钗的眼神就多了几分感激。L

☆、第一百三十二章 婚礼

薛子桢从程家回来的时候,霍灵璧也从庆王府回来了,薛子桢还觉得诧异:“我以为你要留下喝酒呢。”
    霍灵璧笑道:“又不是我兄弟娶亲,我要留在那儿陪着,太子早早的就回宫了,我也就回来了,倒是兴王和恒郡王留在了那儿。”
    薛子桢笑道:“恒郡王定下了程绿汀,他居然还去庆王府喝喜酒?难道不怕尴尬吗?”
    霍灵璧不由嗤笑:“恒郡王原想送了贺礼就走的,谁知庆王千般的挽留,说他们以后既是兄弟,又是连襟,也不知是真心话还是故意膈应人,总之恒郡王也不好早走了,这也是恒郡王老实,换了个人未必有这么好的脾气。”
    薛子桢笑道:“我看未必,若说恒郡王老实,这话不错,若说他脾气好,这话就差了,你想想看,皇上没把程绿汀指给庆王,反而指给了恒郡王,这其中固然有对程家对庆王不满的意思,但为何单单指给了恒郡王而不是顺郡王或者泰郡王呢?”
    霍灵璧若有所思,随即便是一笑:“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现在恒郡王更得圣宠?”
    薛子桢笑道:“这个也不好说,只是庆王有句话说对了,他和恒郡王的确又是兄弟又是连襟,只怕他会不遗余力的拉拢恒郡王呢。”
    霍灵璧道:“这个倒是不怕。”
    庆王大婚后,没多久就是兴王的婚事了,薛子桢特地赶回薛家帮忙置办秦子瑜的嫁妆,身为王妃,嫁妆的规格是有严格要求的,宫里送来了一部分。兴王暗地里贴补了一部分,余下的薛丹臣说了,由他出钱置办,除此以外,陆老夫人也贴补了一些银子。
    秦子瑜自打进京就一直住在薛家,又在薛子桢和李益的帮助下开了饭馆,了却一桩心愿。如今能够嫁给兴王做王妃。薛家也是出了不少力的,对于薛家上下,她都十分感激。索性认了陆如英做干娘,从此就算是薛丹臣的义女了。
    如此一来,薛丹臣给她置办嫁妆就越发的名正言顺了,其实他不见得有多么喜欢秦子瑜这个孩子。只是看她与薛子桢相处的好,虽然不是亲姐妹。却也胜似姐妹了,所以一直都是抱着一种拉她一把也不吃亏的心情来帮忙,至于秦子瑜成了王妃,那是她自己有造化。薛丹臣也没想跟着沾光,如今尽心尽力的置办嫁妆,也是乐的施恩。将来好报到他的两个女儿身上罢了。
    薛丹臣没做过什么坏事,但也不承认自己是个好人。能走到他今天这个位子,背地里的手段也没少用,他不怕报应,可却怕牵累了薛子桢和小金蟾这一双女儿,所以这些年做事他越发的心慈手软了,也不再汲汲于名利了。
    这次秦子瑜从薛家发嫁,大家理所当然的就看成是薛家嫁女儿了,于是薛家一下子又炙手可热起来。
    先不说薛丹臣成了次辅,分管着吏部和刑部,就是薛子桢身为镇国公府的世子夫人也够引人注目的,如今薛家的义女又一跃成为兴王妃,那么薛丹臣岂不成了兴王的女婿?
    一个镇国公府世子爷的女婿,一个王爷女婿,放眼京城,也只有程家能媲美了,但程家虽然有一个王爷女婿一个郡王爷女婿,但程家并没有什么实权,就连庆王和恒郡王也只是空架子,三边加在一起也不如薛丹臣这一个次辅。
    婚礼前半个月,去薛家送贺礼的人就络绎不绝,来者是客,而且都说是贺喜而来,也不好把人给推出去,薛丹臣一下子就忙了起来,不得已,把霍灵璧叫了来帮忙待客。
    霍灵璧一想,索性带着薛子桢去薛家小住几日,等到秦子瑜出嫁再回来也是一样的。
    如此一来,霍灵璧整日忙着,薛子桢也闲不了,或是帮着整理嫁妆,或是帮着照顾小金蟾。
    小金蟾已经快满三个月了,打从下地起,就一天一个模样,如今已经完全长开了,陆如英说小金蟾更像薛丹臣一些,比起薛子桢的秀美,多了几分英气,尤其是一对眉毛和那双眼睛,与薛丹臣像极了,也是因为如此,薛丹臣对这个孩子格外的偏爱,每日再忙,也要抽出一两个时辰回来瞧瞧。
    说来也奇怪,小金蟾的脾气不好,跟谁都免不了哭闹,唯有薛丹臣抱她的时候,她才乖乖的,让人纳罕之余,又都叫她小菜碟儿,这还是陆如英先起的头,气鼓鼓的说小金蟾是看人下菜碟儿,霍灵璧偶然听见了,也没听全,就好奇道:“不是叫小金蟾么?怎么又叫小菜碟儿了?”于是大家就小菜碟儿、小菜碟儿的叫起来。
    进了十一月,十一月初八就是秦子瑜和兴王大婚之日了,那一天薛家也是宾客盈门,高朋满座,因为薛子桢大着肚子,都怕她辛苦,反而不叫她劳累,特地请了崔如岳的妻子贺夫人前来帮衬着张罗。
    薛子桢待在屋子里,幸而崔玉娘过来陪她,叽叽喳喳的说着闲话,倒也不觉得闷,薛子桢问她对嫁给何有为是什么想法,崔玉娘倒也坦然,道:“我与他也算是一起长大的,彼此脾气性格也都熟悉了,嫁给他也不是什么坏事。”
    薛子桢仔细观察她的神色,并没有发现任何的勉强和不情愿,这才放下心来。
    倒是崔玉娘神秘兮兮的遣退了丫头,小声道:“我听人说,皇上把惠平公主许给了蔡家的三少爷,就是那个蔡通的哥哥,你还记得吗?”
    薛子桢当然记得蔡通!
    蔡家也是名门世家,皇上如此赐婚倒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看崔玉娘的神色便知道还有下文,果然,她又跟做贼似的小声道:“皇上赐了婚,但蔡家貌似不怎么情愿,据说圣旨送到家。蔡家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