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小娇媳-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天天气极好,阳光晴暖,没有一丝阴云。
  林致远扶着灵柩,木然的往前走,感受不到丝毫暖意。
  灵车和送葬的队伍占满整条街道,白幡扬起,钱纸飘落,似下了场浩雪。
  京城差不多的勋贵人家都来了。
  皇上和太后也派了人,令人想不到的是,宁王竟亲自来了。
  他上完香,执意要送老夫人一程。
  林致远冷冷看着他:“祖母不会想见你,你走吧。”
  宁王心生愧疚,没有坚持。路过白晓儿时,低声说道:“照顾好阿远,他心情不好。”
  白晓儿愕然,抬首,宁王已经走远。
  忙到半夜,直至处理完所有事宜,两人才回房。
  苏叶端来两碗鸡丝汤面时,白晓儿已经困得靠在床沿睡了。
  林致远唤她几次,她根本睁不开眼。
  “晓晓,厨房做了鸡丝汤面,你吃了再睡。”他抵着她的额头,吻了吻她眼睛。
  “不想吃,好困。”
  她翻了个身,继续睡,墨色长发旖旎开来,铺满半面床。
  林致远怕她饿坏了,好说歹说,外加威逼利诱,她才慢吞吞起来。
  坐到桌前,闻到鸡汤的香味,才发觉自己一天没怎么吃东西。
  “好香呀林致远,你怎么知道我想吃这个?”
  她吃了一小口面,眼睛眯起。
  厨娘手艺很好,鸡汤的鲜味完全融入面中,鸡丝也切得极细,和面条混在一起,吃了两口,她觉得更饿了。
  “方才谁说不想吃?”
  林致远笑看着她,一脸宠溺。白晓儿喜欢吃,他自然高兴。
  最后,她将一碗面条尽数吃完,汤也没剩下。
  林致远叫人进来收拾碗筷,又拧了帕巾替半依在床上的小妻子擦脸。
  温热的帕巾氤氲着雾气,散发着玉兰的甜香。
  林致远每日坚持用花露给白晓儿洗面,她的肌肤如今吹弹可破,简直比初生的婴儿还娇嫩。
  “林致远,你会一辈子待我好吗?”她突然问。
  林致远低头,一本正经看着她:“好不容易才将人弄到手,又怎会待你不好?”
  两人相视而笑,白晓儿胃中突然涌上恶心感,她推开他,趴在床头吐了起来。
  “林致远……我……我方才吃得太急了,胃……好难……受。”
  “不妨事,你先会儿,我让人进来收拾。”
  林致远话未说完变了脸色,因为白晓儿又趴着床沿吐起来。
  这一回,她胃里翻江倒海,简直要将胆汁都吐出来。
  林致远心疼得之余,突然想起一种可能。
  “晓晓你躺好。”
  他颤抖的指尖搭上她的手腕,蹙起好看的眉。
  倏然,他眼眸闪过一丝惊讶,接着又是压抑不住的喜悦。
  “晓晓,我要做父亲了,你有了身孕,刚一个月。”
  白晓儿一脸懵懂。
  她有了身孕,不会听错了吧?
  “林致远,你说的是真的?我真的……要当娘了?”
  她惊疑不定地看着他,生怕他弄错了,害她空喜一场。
  “是,你腹中有了我的骨肉。晓晓,你不知道我现在有多高兴。我要当父亲了,我终于要当父亲了。”
  林致远活了两世,孤苦无依,如今终于有了一个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孩子,尽管他还在母亲腹中。
  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喜悦。
  这样的感觉,实在是奇妙,若不是现在是深夜,他简直想冲出去告诉全天下的人,他要做父亲了,让他们都来羡慕他。
  “晓晓,我们的孩子一定要长得像你。我喜欢你的眼睛,明澈又安静,你每次看我的时候,简直要看进我的心里。”
  他开始像个唠叨的妇人,喋喋不休地幻想自己孩子的未来,简直将白晓儿惊呆。
  她未曾想过,少年老成的林致远也有如此孩子气的一面,傻得,有些可爱。
  少年精美的侧颜在灯下谲艳至极,只是曾经的冷峭变成了温柔。
  她不禁想:他自己还是个孩子,如今却要做父亲了。
  会不会……太早了些?
  “林致远,我困了,明天再说吧。”
  困意来袭,她忍不住打断他。
  林致远这才惊觉自己失态,他熄了灯,扶白晓儿躺下,自己侧着身子躺在一旁。
  手掌罩上她平坦的小腹,那里是他和她的孩子。
  “林致远,你不睡吗?”
  “睡吧,我不说话,我想看着你。”
  白晓儿闭上眼,很快陷入熟睡。
  林致远在她柔嫩的面颊上印上一吻,用低得近乎听不出的声音说:“晓晓,我爱你。”
  翌日清晨,白晓儿有了身孕的消息分别传往太后宫中和安府。
  太后喜极而泣,给女儿上了一炷香。
  安夫人更是高兴,在库房里忙活了一上午,找了好些好东西出来。
  “徐嬷嬷,我原先怕她和我一样,会子嗣艰难,常常想着睡不好觉。没想到嫁过去几个月她就有了,这是天大的好事。”
  徐嬷嬷笑得一团喜气:“大小姐看着就是有福气的,肚子里这胎肯定是儿子。夫人等着抱外孙吧。”
  徐嬷嬷的话说到安夫人心里去了。
  她笑着道:“如今老夫人不在,陈夫人算不上正经婆婆。晓儿的孩子将来还是要我帮忙。”
  说罢,赶紧让徐嬷嬷准备马车,她带上芙姐儿和白馨儿,一起去侯府拜访。
  陈夫人见安夫人带着两个小姑娘,拉了一车的补品来,很是惊奇:“夫人这是……”
  “晓儿有了身孕,这是给她补身子的。”
  陈夫人这才知道白晓儿有了身孕。
  她十分高兴:“我刚从灵堂回来,还不知晓这件事,不知宫里太后那边报喜了没?”
  安夫人道:“应该是说了。你不知道,阿远那孩子乐得和什么一样,说要向皇上告假一个月,在家陪晓儿安胎。
  我说他太紧张了,女人家哪有不怀孩子的,有我们几个照顾尽够了。”
  陈夫人闻言很是高兴。
  安夫人话里话外都是“我们”,这是将自己当成正经亲家处的意思。
  “夫人说的是,有我们在,保证能把他们娘俩养得白白胖胖。老夫人在的时候,日夜盼着少夫人的肚子,如今刚一走,就有了。这是老夫人在保佑呢。少夫人这胎必定是儿子。”
  安夫人深以为然:“是这个道理,和我想到一处去了。”
  安夫人趁着陈夫人在,就与她一道,将带来的东西罗列了一遍,哪些是吃的,哪些是用的,什么用法,清清楚楚列了单子。
  陈夫人丝毫不敢怠慢,唤来林沁宛,让她在一旁听着。
  林沁宛听闻自己要当姑姑了,脸上的笑容也没停。
  见陈氏母女这样喜欢白晓儿,安夫人的心稍稍放下。
  她身在安府,即便周全,许多事情也是鞭长莫及,有她们母女二人照料,应当是稳妥的。
  待她们去到白晓儿的屋子,白晓儿午睡刚起。
  她穿着银红色的繁绣对襟衣裙,衣襟和裙摆用银线绣了梅花,精美异常。
  青绸般的乌发用玛瑙簪子松松挽起,露出修长白嫩的颈脖,愈加显得她肌肤如玉,光彩照人。
  “阿远说你昨晚上吐得厉害,现下吃得下东西么?”安夫人紧张地问。
  女儿还是太瘦了些。怀了身孕的女子要吃得胖胖的,孩子才康健。
  白晓儿笑了:“他大惊小怪,哪有那么严重?我还打算这几日去一品居看看,这个月蜀国分店的账送了来,京都这边上个月的账还没拢。想想我就头痛。”
  安夫人斥道:“胡说,这几个哪里都不能去,过了头三个月再说。”
  陈夫人也劝:“如今一品居的事交给大少爷就是,少夫人安心养胎是正经。夫人今日带了血燕过来,我去给你炖一盅,你陪夫人说说话。”

  ☆、第二百四十六章

  料想安夫人和白晓儿有话说,陈夫人出门时顺便带走两个小姑娘,让丫鬟陪她们在院子里玩秋千。
  待门关上,安夫人对白晓儿说起陈夫人:“倒是个剔透人儿,有她在侯府,我也放心几分。”
  白晓儿笑了:“娘是不是有话和我讲?”
  “晓晓,你如今有了身孕,不能长途跋涉。阿远……暂时不去蜀国了吧?”
  白晓儿道:“他不想走,大夏是他的根基,弃了可惜,但祖母临走时叮嘱他认祖归宗。”
  安夫人叹道:“老夫人想得深远。他终究不是侯爷的骨肉,蜀国虽不如大夏,可皇室血统不容外流。况且宁王膝下没有子女,无论怎样,阿远迟早要回去。”
  想起这个,白晓儿亦犯愁。
  “娘说的对,我们终究要回蜀国。如果胎相稳固,可能过了头三月就要启程。至于馨儿,我想让她和我一起去。”
  安夫人叹气:“你只馨儿一个妹妹,按理该跟你去,但你父亲恐怕舍不得。
  馨儿这孩子,读书极用心,你父亲爱得不行,还想让她进宫教公主们读书。晓儿,馨儿毕竟是大夏人,蜀国是异乡,我觉得她不一定会同意。”
  安夫人说的不错。
  白馨儿自幼主意大,又读了两年书,心志非一般女子可比。她一直想为白家支撑门户,让她离开故土,难度可想而知。
  她想了想说道:“待我和她说过再定。无论如何,离得太远,我总是不放心。”
  院中芙姐儿简直玩疯了,满头都是汗,她不住催促白馨儿将秋千荡得再高一些。
  白馨儿让丫鬟停下,劝她道:“这是威远侯府,不比家里,你若是摔了,一则丢父母颜面,二则让姐姐不好做人。你要想玩,我们回去关起门来玩,岂不更好。”
  芙姐儿听了,果然安静下来。
  这一幕被路过的陈夫人瞧见,她低声对丫鬟道:“秋雨,少夫人的这个妹妹不简单,这样小就懂得道理,听说才学也极好,将来不知哪个有福的能娶了去。”
  丫鬟道:“她由安夫人亲自教养,又是安大学士的弟子,姐夫还是状元,将来定会要配给才子。”
  想起白馨儿出身还不如自己,丫鬟语气有些酸。
  陈夫人看她一眼,心中叹息。
  秋雨眼皮子浅,凡事只看表象。
  白馨儿若是一味依靠姐姐,怎么可能得到安大学士的喜爱。那位大人脾气刚正,眼光极高,挑弟子何止万里挑一。
  白馨儿有这块金字招牌,就算一辈子不嫁,方言京城,也会是第一流的才女。
  “馨儿小姐,芙小姐,晚膳好了,安夫人和少夫人让我来叫你们。”
  白馨儿回头,看见陈夫人,和芙姐儿一起上前行礼:“有劳夫人了。”
  陈夫人和蔼道:“别客气,就当自己家里一样。”
  三人去了饭厅,菜已经摆上桌。
  小厨房的厨娘是林致远花大价钱请来的,家常菜做得极好。
  今日这顿家宴,四冷碟六热菜外加一甜一咸两道羹汤,满满摆了一桌子。
  陈夫人站着布菜,被安夫人按着坐下,她指着白晓儿道:“晓儿辈分小,论理该她伺候。”
  白晓儿起身道是,陈夫人急了:“使不得,少夫人刚怀了身孕,哪里能干这些。”
  “那就一起坐下来吃吧,咱们家里也没有这个规矩。都是一家子,不在乎这些虚礼。”
  安夫人说得大家都笑了。
  这顿饭吃得宾主尽欢,安夫人和陈夫人不住给白晓儿夹菜,白晓儿胃口大开,尽数吃完了,连白馨儿也咋舌。
  吃过饭,安夫人起身告辞,陈夫人道:“我们府上热孝,不好多留你们,得空了请再来。晓儿我会当亲女儿一般照顾,夫人请放心。”
  “我有何不放心的?只是馨儿这丫头许久没见姐姐了。”
  “馨儿小姐的屋子我领人收拾好了,她是少夫人的妹妹,没这些讲究,且在这里住几天,陪少夫人说说话也是好的。”
  就这样,白馨儿被留在侯府,芙姐儿眼巴巴看着白馨儿,颇有些不舍。经安夫人劝解,才恹恹地跟着母亲走了
  白晓儿握着白馨儿的手,细细端详她秀丽的眉眼:“馨儿,自来京城我都没有好好陪你,我这个姐姐委实不称职。”
  白馨儿声音有些低,带着少女的柔婉:“姐姐别自责,老师曾和我说过,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姐姐若不能在京城站稳脚跟,届时我们都会遭殃。
  我们二人,姐姐才是辛苦的那个。我是姐姐的负担,一直享受着庇护,却不能分担一二。姐姐,你等我,等我大了,你就不用这样辛苦了。”
  白馨儿如此懂事,白晓儿忍不住心疼。
  “馨儿,你记住,你从来都不是我的负担,你是我的妹妹,血浓于水的亲人。”
  白馨儿笑着点头,又问白晓儿:“姐姐是不是想我和你一起去蜀国?我听安夫人说,姐夫是那位宁王殿下的儿子,这应该是真的吧?”
  白晓儿讶然。
  原来馨儿已经知道了。
  之前没告诉她,就是想找机会与她细说,如此一来,倒省去了解释。
  “是真的。再过几月,等胎相稳固,我会和林致远一起离开。你是我唯一的妹妹,我不放心你一个人。安府再好,也不是你的家,姑娘家没有至亲的照拂,终究不妥。”
  白晓儿殷切看着妹妹:“馨儿,你愿意和姐姐一起走吗?”
  她的眼神带着期盼,灼得白馨儿心里发痛。
  她咬着粉嫩的唇,垂下脑袋,声音低低的:“姐姐,我若去了蜀国,白家就断了根。爹爹和娘亲都在天上看着,我必须留下。”
  白晓儿眼神一暗:“馨儿,爹娘只希望你好好的。有句话叫埋骨何须桑梓地,只要我们姐妹能互相照拂,爹娘在天之灵才能安息。”
  白馨儿为难极了。
  姐姐说的其实是对的,她也不放心姐姐一个人。
  但她现在真的不能走。
  “姐姐的意思我懂。但我还想跟着师父读书,师父……也离不开我。你就让我留下吧。”
  白晓儿料到白馨儿会犹豫,但未曾想过她会这样决绝。
  看着眼前明丽娇柔的少女,她心中说不清什么滋味:馨儿已经大了,而且心性坚定,我这个姐姐如今根本左右不了她。不如放她去吧。
  “姐姐放心,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等我学成,一定会去蜀国看你和小外甥。”
  “馨儿,要留下可以。但要答应我一件事。”白晓儿突然道。
  “什么事?”
  “走之前,我要定下你的婚事。”
  白馨儿在侯府一连住了几日,白晓儿动用了所有的关系网,甚至让林致远求到太后跟前,只为在两个月内给白馨儿找一门如意亲事。
  陈夫人知晓此事,心中热了起来。
  白馨儿这孩子生的好,又有才学,如果给她做儿媳妇,那该多好。
  况且他的阿槿今非昔比,将来是要继承侯府的,娶她也不算辱没了。
  母女俩一商量,就和白晓儿提了这件事。
  白晓儿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只告诉她:“我可以替你说和,但最后还是要父亲来定。他说馨儿的夫婿,才学定要压过馨儿。你可以让阿槿写篇文章拿过去,探探父亲的意思。”
  陈夫人连夜逼着林玉槿赶出了一篇文章,安佑棠瞧了,摇头道:“这个年纪算不错了,但比起馨儿还是差了一截。”
  言下之意,林玉槿不赖,但还是配不上白馨儿。
  陈夫人知晓安佑棠的名声,心下也不恼,只感叹有缘无分,只更加鞭策林玉槿努力。
  林致远知晓此事,笑话白晓儿:“之前舍不得馨儿早嫁,如今又逼着她定亲。依我看,应当缓一缓。或许蜀国有更好的选择。”
  白晓儿横他一眼:“馨儿才不会嫁去蜀国。你还是帮我多相看相看,只要人品好,家里差些也无妨,我的一品居将来是留给她的,这辈子花用也尽够了。”
  林致远摸着下巴笑:“晓晓真大方,价值千金的酒楼说送便送。不如我放出风去,保证明日安府的门要被媒婆踏破。”
  白晓儿佯怒:“林致远,要是这件事不解决,我就不去蜀国。你自己看着办。”
  林致远没骨气地投降,:“好了别气了,方才逗你呢。其实馨儿自己已经瞧中了,只是不知那边是什么意思。”
  听闻这话,白晓儿愣住:“你是说,馨儿有了意中人?那人是谁?”
  林致远挑了挑眉:“张扬。”
  “是他?”
  白晓儿更惊奇了:“馨儿整日足不出户,是怎么认得他的?”
  说起张扬,京都百姓无人不晓。
  张扬是大夏开国大臣魏国公的长房嫡孙,襁褓中父母双亡,又被祖父不喜,一直在外祖家寄养,直至十二岁,才回到国公府。
  这位张公子的外祖是位教书先生,声名不显,也未曾出仕,但张扬却天资聪颖,小小年纪作得一手锦绣文章,被人称作“神童”。
  后来国公爷生了场重病,念起长子,这才将张扬接回。
  就在大家都以为张扬会被国公府这些人吃得连渣都不剩时,国公府的几位老爷公子接连出事,不是作恶事发,就是被国公爷厌弃。
  最后偌大国公府能袭爵的只剩张扬一人。这其中的缘故,旁人不懂,白晓儿实在是太了解了。
  说白了,这个张扬就是另一个林致远,披荆斩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