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书之当个地主[种田]-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自己的粮食同样是经不起消耗的,为了防止有偷奸耍滑之辈,也不能给灾民们白吃。丁岚在书房里犯难,这事反而是丁景出了主意。
丁景看向自家大姐,说道:“反正家里的皮蛋工坊还开着呢,便让他们来家里做活,换取吃食。”
这虽然是个办法,只是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丁岚蹙眉思考着:“家里没有那么多的鸭蛋供他们做活换取粮食,还有这粮食的来源怎么办?不可能把粮食都吃光了,然后让大家坐着等死。”丁岚很快就指出了事情的关键。
薛川听了两姐弟的讨论,开口道:“那就组建一个车队,把皮蛋运送出去,换取粮食和鸭蛋后再用车队拉回来。”
这话一出,丁岚顿时茅塞顿开,片刻后,心里却又开始为难起来:“这车队由谁带队?”
“我。”薛川不假思索道。
丁岚急道:“这路途遥远,而且天气变幻莫测,路上……”路上极容易出现事故,这话丁岚却并未说出口。
薛川神情镇定,定定地看向丁岚:“那些老翁一个人就敢背着背篓往南边走,没道理我不能走。”
丁岚心道:那些行走商有不少人都在路上没了踪影,之后就再也没回来了。
一旁的丁景倒是听明白了,举起手道:“那我去!”
“你这小身板就更加不行了!”丁岚脱口而出道。
丁景默默地把举着的手又缩了回来,他这段时间已经非常认真地在锻炼了……
最终,事情还是这么定下来了,带队的人选也只有薛川一人合适。
主意也有了,三人便在书房里继续商议,把细节问题都给考虑周全。丁岚打算趁着灾民还没到,先着手准备起他们的安置问题。
首先是住的地方,后院倒是有点房间,只是也住不下这么多人。丁岚便准备去把村口前面的那座小山头买下来,在山脚处砌一些简易的宿舍和做皮蛋的工坊。买山并不是小事,这得去衙门办手续。
第二日,薛川大清早就去筹集大量的木匠,先把运输东西的板车都给做好,届时让镖师们推着往南方走。其实青山镇外是有一个小码头的,只是现如今河面上结了冰,所以只能靠人力徒步推车走。
丁家村的村长则是跟着丁岚在衙门里跑了一上午,才终于把事情安顿好,中午时,那衙门就派了人过来丈量山头的面积。
丁岚好吃好喝地照料好了,当天下午就把那小山头的地契拿到手上了。虽说是个山,但也仅仅只是一座荒山,所以这个价格倒是合理。
第三日,丁岚便在村里发了招工的告示,要在山脚下修建屋子。不过这屋子倒是和往常的农家小院不一样,并没有院子,只是并排砌了简易的平房,里面也只有一个又长又宽的炕,这是为了之后安置灾民用的。
因为现在也买不了砖头,干脆全部用黄泥和稻草,砌土培屋。
三天后,灾民们如约而至,县太爷也早在镇上腾出了空屋,用来暂时安置这些无居所的流民。只是腾出来的屋子毕竟有限,更多的灾民都只能睡在大街上,凭借自身熬过这个夜晚。
青山镇上乱成一团,衙门的存粮很快就快空了。正在县太爷焦头烂额之时,突然听到有部分流民往青山镇外的丁家村去了。
县太爷赶紧追问,这才知道,那丁家村的薛家如今正在招工,那些流民都去那里谋生了。听到这里,县太爷终于坐不住了,起身准备去往丁家村看看情况。
另一边,丁岚正在村口和那些赶过来的灾民们解释:“我们这里确实招人,招打杂的,砌屋的,这些伙计没有工钱,只包吃包住。”
顿了顿,才道:“除此之外,我们还招身强力壮的镖师,主要负责运送物品去南方。这些人出镖不仅包吃包住,而且每日有20文工钱。成为镖师后,我们还提供一个可以在这里免费吃住的名额。”
丁岚看了看过来的流民,大多数都是些老弱妇孺,只偶尔零星掺杂着几个青壮年。估摸着都是家里有拖累的人,她此举也是为了让那些青壮年成为镖师后,无后顾之忧。
灾民们千辛万苦的从北方徒步到了这里,其中有不少家人都在路上熬不住了。留在这里的也都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如今有一个可以吃饱喝暖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丁岚此言一出,便纷纷向丁岚报名。
旁边的丁景早就在一旁架了桌子,上面备好了纸笔,赶紧起身维护秩序,喊道:“要报名的人都到我这里登记,全部排好队。”
那几个青壮年互相看了一眼,想到家里的妻儿或是爹娘,同样加入了排队的队伍。
第71章
这个时候的薛川就像一个门神一样, 板着脸站在桌边,气势威严,无形之中镇住了众人。
那些灾民自然也不敢闹事, 按着丁景的要求排好队, 安安分分地回答丁景的问题。
丁景主要问的也就是年龄和名字, 还有从哪里来的这些信息, 这些资料都得统一记录好,日后也算有个凭证。
至于住的地方, 丁岚心里早已经盘算好了,女人和那些老人小孩等先暂时安顿在后院里,里面都有火炕,一张火炕能挤下不少人。
汉子则是先在山脚下的土培屋挤一挤,土培屋昨日已经完工了一间, 用柴火在炕底下烘一烘,刚好能住。在那里住也能方便他们随时开工, 等到屋子一多,自然就能匀开住了。
因为这是第一天招工,消息还没有扩散出去,大部分的灾民还在镇上等着官家救济, 来的也就二三十人。因为人数不多, 到了中午,丁景就已经给大家都安排好了住处。
过来做活的灾民大多数都是拖家带口的,这次过来是先行打探消息,报完名之后还得先回镇上一趟, 告知一声在镇上等待救助的家人。
这些灾民经历了路途中的世态炎凉, 如今也有些心眼了,只做两手准备, 自己先过来做活,看看那主家究竟有没有说得那么好。家人则是先暂且待在镇上,看看能不能轮到官家的救助。
那些报名成为镖师的青壮年也是要回镇上一趟的,他们有一个免费吃住的名额,便先回去把家人接过来安顿。有些孑然一身的灾民们就不用再回镇上拿什么东西了,所有值钱的家当都已经背在身上。
丁岚打量着这些全身上下已瘦的不成样子的灾民,心里有些动容,好歹也算给了这些灾民一个暂时安身的机会。
丁景如今很有小管事的模样,给他们分配好住的地方后,便开始安排起大家的活计。
那些报名成为镖师的,自然不用他管,直接交给姐夫也就是了。至于那些老弱妇孺,丁景分别按照各自的身体条件,划分工种,洗鸭蛋的、做皮蛋的、还有厨房里同样也需要人手做饭。
这些人各自身体上都有所不便,所以暂时先由丁景决定各自的工种,待之后稳定了之后,便会采取轮班制,这样更加的公平。
剩下的那些还有一把子力气的老汉,则是统一被安排到山脚下砌土培屋。
等县太爷乘着马车路过那正热火朝天的山脚时,听到响声,便从窗口处往外瞧了一眼。只见外面白雪皑皑,路边有二十来个人正在山脚下做活呢,其中还有不少穿着破烂的老汉,但干起活来却是十分卖力的。
这些老汉如今只想着尽快把手上的活做好,这样他们也就能早日住进去了。
县太爷只开窗看了一眼,就被外面的冷空气逼地立即关上了窗。心下有些好奇,这大冷天的,这些人怎么还在雪地里干活呢?
小厮赶着马车径直到了丁家村,一眼就看见了村口处那显眼的薛家,马车停在门口,小厮先行下车。
原本是打算先过去敲门,通报主人家一声,结果大门大剌剌地开着,门口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进出的大多数都是妇人,行色匆匆,看到没看一眼这门口停着的陌生马车,那小厮一时半会也找不到问话的机会。
小厮只得先回身和县太爷说明情况,正好丁岚拉着丁巧从大门里出来,她们正准备去山脚下看看土培屋建造的情况。就见自家门口停着一辆马车,一个小厮打扮的人正探头和车里的人说话。
丁岚打量着那辆马车,马车的材质在镇上已是属于上等,挑眉道:看来这来人的身份非富即贵。
想到这里,便对身边的丁巧说道:“小妹,你去跑个腿,到山脚下喊你姐夫回来,就说我有事找他。”
丁巧脆生生地应了一声,就一溜烟地往前面那个小山包跑了。
丁岚大大方方地走到了马车旁,脸上带着笑,故作不知地问道:“这位小哥,不知你找谁?”
那小厮听到声音,扭头就看见一位妇人打扮的女子,便道:“夫人,我找这薛家的主人。”
“你们是来找薛川的?我是他的夫人,可惜他如今不在家,还得过一会才能回来,你可有要紧事?”
小厮连忙掀开了马车的帘子,说道:“是我们老爷有要事找他。”
丁岚这才看见了来人,马车里面正端坐着一个面容和善的中年男子,鬓角已染上了花白,丁岚一眼就知晓了来人的身份。
马车里坐着的正是当地的父母官,丁岚虽然去了衙门好几次,只是从未正面碰见过这位县太爷,倒是远远地望见过一回,便十分有心地把县太爷的长相记在了心里。
面上却装作不认识的样子,态度丝毫没有变化,只道:“那先请贵客进来喝杯茶罢,我夫君还要过一会才能回来呢。”
县太爷在青山镇上任了不到三年,这还是头一次到丁家村,听到这位薛夫人的邀请,点头道:“那就叨扰了。”
丁岚笑语吟吟:“只是如今家中杂乱,若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贵客莫要嫌弃才是。”话毕就抬手请县太爷进去,那小厮把马绑在门口的大树上,跟在县太爷的身后,一同前往正厅。
丁岚招待着县太爷坐下,然后立马给他上了茶。
那县太爷只把丁岚当做寻常妇人,便开始旁敲侧击地问起话来:“薛夫人,我看你家前院人来人往的,可是在做什么?”
“这是我那胞弟在前院做小食呢,只是娘家地方太小,暂时借了他姐夫的前院当作工坊呢。”丁岚说话真诚,双眼澄净,自然让人看不出假来。
县太爷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又问道:“我坐马车路过前面的山脚时,看见路边怎的还有那么多人干活?”
丁岚闻言,假意抱怨起来:“唉,这都是我那夫君良善,他上次去镇上,看见有那么多灾民连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心下不落忍。便回来让人砌了土培屋,说是要给那些灾民一个安身的地方。”
顿了顿,丁岚又蹙起眉头:“只是就算有了住的地方,这没有粮食也白搭呀!镇上的米粮卖的如此贵,家里的钱财都快被掏空了,他便准备聘请一些镖师,同他一起去南方买粮食。”
“要我说呀,他这一个乡野村夫的,管那么多作甚。那镇上那么多大户人家,尤其是那些大地主,随便一个豪绅开个仓,不比他冒着危险从南方运十几趟的粮食多呀!也是我夫君死心眼,人家大户都只顾着自己赚银子,他却非要掏空家底救济。”丁岚做出一副斤斤计较的模样。
那县太爷身边的小厮年岁不大,听了丁岚的话也很是气愤:“那些大户向来只顾自己吃香喝辣的,粮食全都被他们攥在手里,这价格便只能随他们拿捏了。”
县太爷听了丁岚的这些话,心里倒是感慨万千。这么一个乡下汉子,都明白乐善好施的道理。那些大鱼大肉的豪绅,却生怕从牙缝中露出一丝一毫,让这些可怜人占了便宜。
丁岚唉声叹气起来,话有所指:“要是让他们主动开仓放粮就好了,好歹我夫君不用这么辛苦了。”
县太爷暗自出神,他并不是没有打过那些大户人家的主意,只是想让那些世世代代扎根在这里的地主主动放粮,却并不好办呀。
正想到这里,薛川就推门进来了。丁岚连忙迎了上去:“夫君,这有贵客在等你呢。”说话间朝薛川使眼色,示意他配合好自己。
薛川自然看懂了丁岚的意思,目光落及丁岚口中的贵客,问道:“您是?”
薛川一推门进来,县太爷就已经在暗地打量他了。薛川的脸上向来都是不苟言笑的表情,便让人一时之间看不清深浅。又因为丁岚之前的铺垫,便只觉得来人一身正气,给人一种英雄好汉的既视感。
听到薛川的问话,那小厮扭头看向县太爷,县太爷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小厮便高声地说出了县太爷的身份。
丁岚和薛川都是平民,见到父母官自然是要下跪的。丁岚拉着薛川正准备下跪时,县太爷却已经把两人扶了起来,一脸感动道:“没想到在这样的一个小村落里,竟然有薛壮士这样的好汉,这礼节就免了吧。”
听到县太爷这么一说,丁岚就顺势扶着薛川的手站了起来。
薛川听到这县太爷一口一个好汉,自然知道了肯定是丁岚和这县太爷说了什么,倒是也没有拆台。只是在山里无拘无束太久,对官是没有畏惧的,便依旧如往常一般对人冷淡。
县太爷看着薛川不卑不亢的举动,便更加觉得他是个有骨气的人物了。便也没拿起官架子,问起了那土培屋的事。
薛川瞥了丁岚一眼,见没给他使眼色,也就一板一眼地答了。
丁岚倒是十分敬业,依旧沉浸在戏里,人物神态从一开始的不敢相信,到现在的回过神来,情绪转变极其自然,就算是那县太爷也察觉不出一丝异样。
县太爷听完薛川的答话后,对薛川自然大肆夸赞。
丁岚预设的人设既然是一个爱计较的村妇,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哭穷的机会了。
趁着县太爷还在夸奖薛川的时候,趁机哭诉道:“青天大老爷,家里的米缸早已经见底了,你可得给我们想法子呀。”
第72章
县太爷听言一怔, 有些为难道:“薛夫人,镇上也已经在尽量筹集粮食了,只是这一时半会……”
丁岚作势一副很是失望的样子, 嘴唇张了又张, 欲言又止。
终于忍不住小声嘟囔道:“那我夫君注定是要往南边去一趟了, 如果官家愿意给我夫君发个牌匾或是刻个功德碑也好, 好歹也算是光宗耀祖的事了。”
“功德碑?”县太爷只听说过牌匾,倒是从未听说过功德碑是何物, 连忙回头追问道。
丁岚一副说错话的表情,慌忙自打嘴巴子,“是我多嘴了。”这手上自然也是收了力的。
薛川一看丁岚自打嘴巴,立即急了,几步上前就想伸手阻止丁岚的动作。
那县太爷还以为薛川要打人, 连忙拦了上去,息事宁人地说道:“薛夫人说得也不无道理, 薛壮士有一颗赤诚之心,确实该发一个牌匾。”
身后的丁岚偷偷地朝薛川眨了下眼睛,薛川这才明白过来,刚刚是在做戏, 只得黑着脸停下了手上的动作。
眼见薛壮士停了手, 县太爷只以为自己劝和了一对夫妻,如释重负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放缓了语气,和颜悦色道:“薛夫人,你口中说的功德碑是什么意思?”
“就是把大家做出来的贡献, 比如捐出来的财物或者是人力, 通通刻在石碑上。做成功德碑立在显眼的地方,供后辈瞻仰。”丁岚的神情不安, 有些怯弱地说道。
县太爷的眼睛随着丁岚的解释越来越亮,心道:做功德碑确实是个好法子,如果好好运作一下,让那些大户出粮出银子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想到这里,县太爷已然坐不住了,立马起身和薛家夫妇俩告辞一声,就吩咐小厮尽快驾车赶回镇上,回头后还得好好盘算盘算。
丁岚言尽于此,其他的也不方便多说了。她虽然和这位县太爷接触不多,但仅看这一下午,这位县太爷的性子倒不是那种老迂腐,这事或许还真能让他办成了。
至于那些扎根多年的土豪劣绅,他们在这个地界上一手遮天,每日作威作福,横行霸道,乡亲们对他们敢怒不敢言。
丁岚自知目前的自己无法与之抗衡,便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出这个头,要是真的惹怒了他们,届时丁岚一家人在这里都会举步维艰。
但刚刚离开的县太爷就不一样了,好歹也是这里的父母官,量他们也不敢明着对着来。这事只能推给官家,让他和那些土豪劣绅斗。
县太爷走后,薛川就凑了过来,看着她的脸,问道:“还疼吗?”
丁岚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刚刚做戏,自己扇嘴巴,反而把薛川给吓得不轻。
嬉皮笑脸道:“你当我傻呀?我都是轻轻地打,就像这样。”话音刚落,丁岚就伸手抚上了薛川的脸颊,温柔的用掌心轻拍脸颊,“痛吗?”
“不痛。”
丁岚笑了笑,在薛川的脸颊上快速地啾了一下,说道:“那既然没事了,你就先回去干活吧。”
薛川虽然有些无奈,但是也没有再继续腻歪了。原本听到丁岚有事找他,就立即放下手上的活赶过来了,现在山脚下干活的人估摸着都在等他。
丁岚同样不得闲,今日虽来的灾民不多,不过这消息一传出去,明日来的人恐怕会不少,现在就得早做准备了。
翌日,丁岚就听说了,那县太爷在归云阁大办宴席,邀请了不少的大户人家过去吃酒。具体说了什么倒是不清楚,只是出来时,每人的脸上都是带着笑的。
下午时,那一车车的粮食就运送到了衙门里,据说,那些大户还腾出了不少的空屋子,用来暂时安顿灾民。
这一举动,大大的缓解了衙门的压力。尽管灾民们每日只有两碗粥,但勉强也能吃个半饱,好歹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