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她的感觉来说,这就和吃土是没有味道的差别的,唯一的不同估计就是土里还会混上些石子。
  “行军打仗,你也不是不知道,有的吃就不错了。”王翦摇了摇头,摸了摸自己的怀里却发现是身上没带干粮,想来还是放在营房里。
  顾楠随意地将自己手里的干饼没咬过的一半掰了下来,抛给了王翦。
  “谢了。”王翦接过了干饼放在嘴里咬了一口。
  一边吃着一边说道:“今天可以让些士兵去山林里弄些野味来,偶尔开开荤的。”
  “早该如此。”顾楠将最后一块干粮扔进了嘴里,拍了拍手。
  看着那山里似乎思索了一下,想到了什么,舔了舔嘴巴,笑着看着王翦问道:“你说这山间里会有什么,我是有些想吃鱼。”
  “啊?”王翦还是第一看到顾楠这般的模样,愣了一下,笑着摇着头:“哈哈哈,我倒是更想吃些肉食。”
  一个士兵却是在这时候走进了营里,远远地看到顾楠和王翦,走了过来。
  “顾将军,王将军,恒乾将军请二位去中军营帐。”
  顾楠和王翦对视了一眼,相互皱了皱眉头。
  把他们两个一同叫去,显然是又要事相商。
  难道这么快就准备动身围攻邯郸了不成?
  “我们知晓了,现在就过去,多谢兄弟了。”
  “将军言重了。”
  中军营帐之中,顾楠和王翦掀开了门帘走了进来。
  老将恒乾站在桌前,支着身子看着身前的兽皮,面色凝重。
  看到他的这副模样,顾楠和王翦也严肃了起来。
  看样子不会是一个好消息。
  “二位将军来了。”恒乾抬起头看着顾楠和王翦对着一旁的两个坐榻说道:“请坐。”
  “谢将军。”顾楠和王翦坐了下来。
  恒乾看着兽皮,皱着眉头问道。
  “想来二位将军盖是都已经收到了消息,还有一军在驰援邯郸。”
  说着,恒乾的一只手指指着兽皮的一处,这兽皮上却是一张简略的地图。那手指落的地方叫做雁门关。
  随着话声继续,手指轻轻地向着邯郸横移。
  “此军约莫十万,从雁门之地而来,一路南下,目前约莫已经行至太原。最多再十日,就会援至邯郸。”
  “北境。”王翦皱起了眉头,却也不出所料。
  如今赵国南有秦军入境,东上有燕地吃紧,若是说赵国还有兵马来驰援邯郸的,应该也就是北境之侧了。
  不过赵国的北境之军还是只有一支,若真是这支军的话就颇为棘手了。
  顾楠坐在一旁,昨日王翦和她说还有一支军在援向邯郸的时候,她估计也是太累了没有去多想。
  如今想来,赵国北向匈奴,北境之军,想来是抵御匈奴之伍。
  而战国末期,赵国确实是有一支军常年在外抵御匈奴,直到秦军入境才从北地驰回。
  这支军却是有一个领将,顾楠的眉头一皱。
  她也是太久没有去回忆那些记忆里的历史片段了,却是忘记了赵国还有这么一支强军在侧。
  战国四将,白起、王翦、李牧、廉颇。
  而那御有赵国北境之军的将领,就是李牧。
  赵国末年最后还能够支撑危局的名将。
  如果历史没错。
  顾楠捏住了手,李牧用着十万之军配合邯郸守军,抵御了秦军的进攻,并且大败秦军于肥下。
  不会,顾楠很快冷静了下来,征战十余年,她也不会再为这些小事乱了阵脚。
  如今己方兵力占优,历史上的李牧是利用了秦国的心里调虎离山,最后又合围埋伏的方式赢得了胜利。
  如今自己既然在这场战事之中定然不会让这般的事情再次发生。
  “李牧。”王翦说出了这个名字。
  “嗯。”恒乾点了点头:“此人常年镇守关外,于匈奴周旋,更是退其数年不敢进犯。骁勇善战,其下的士卒通晓骑射。有此军在外……”
  “邯郸之中还有十万兵力。”恒乾皱着眉头。
  “如果现在围攻邯郸,十日之内不能破,恐怕会给此军可乘之机,从合围之外突进。倒是和邯郸之中的守军内外夹攻,我军恐陷不利。”
  “今日请你们到此,就是想问问你们如何看。”
  对着李牧恒乾也觉得颇为棘手,有他在外旁顾,想要全力进攻邯郸,恐怕颇为困难。
  “先制李牧之军。”顾楠出声说道。
  王翦思考了一下,点了点头,进攻邯郸确实先应该解决这个后顾之忧。
  “我亦觉得如是。”
  恒乾看着地图上的邯郸,点了一下头:“好,那我们以逸待劳,主营为守,只等那李牧军而来。”
  ——
  马蹄声连成一片,步卒扛着身上的行装小跑着。轻微地喘息着,呼出的气在空气中凝成一片白雾。
  大军行过,将前几日刚下过雨的松软土地踩得坑洼。
  走在最前面的将领摸着自己的胡须看着南面。
  他刚收到消息,扈辄十万军破于邯郸之南。
  扈辄虽然算不得良将,但是行军到有一番他自己的章法,这么轻易的就被破了,还是围剿。
  看来秦军这次所派之人也不是什么善与之辈了。
  当然这和赵王所令也不无关系。
  平阳位于邯郸之侧,其中驻军十万秦军攻邯郸定有顾虑不敢轻易妄动。
  赵王却将平阳之中的十万军挟来邯郸,四面环敌,十万军弃城而行,如此岂不是羊入虎口?
  赵王……
  将领无缘由地叹了口气,看了看自己的手,我也老了啊。
  这赵国,后路何在?


第一百八十七章:不要随便发好人卡

  也罢。
  李牧握住了自己的手心,不若就当是破那匈奴一般,叫那秦军十年不敢再入境便是。
  此战,是败不得的。
  李牧拉着马的缰绳走在军前,行阵之间,他的眼神就像是他当年初到塞外时一样,意气风发,无顾其他。
  而他身后的北境之军亦是如此,如此将者已为军魂。
  ·
  顾楠扛着自己背上的长矛,骑着黑哥走在路上,身后跟着一千陷阵军士。不少的士兵被派去山间搜罗野味去了,军营里又不能无防,所以得有一支军巡视四周,虽然这附近应该是没有赵军了,但是还是小心些的好的。
  一般的士卒急行军多日,前些天又淋了场大雨打了一仗硬的,后来又是一阵冷暖,没有伤寒就是不错了,也不指望他们还有什么力气巡逻,就算是真的被他们遇到这赵军,恐怕一时间也难组织起战力。
  所以这差事就被派给了顾楠手里的陷阵军,调了一千人出来,将四周巡查一遍就是。
  “全都精神些!”顾楠看着身后的陷阵军,脸色有一些郁闷:“让你们休息的时候不休息,现在倒是瞌睡起来了。”
  身后的一众陷阵打起了精神,但是还是难免打了个哈欠。
  甲面下的眼神带着一些些的怨念,怎么就是不好好休息了,昨夜明明在扎营好不好,哪来的时间休息的。
  但是他们也是识趣的没有说话,他们也知道将军估计也是郁闷这个差事,正没处撒火呢。
  这时候可没人敢上去触眉头,纷纷缩缩脖子。
  “真是的,凭什么他们野营我们干活啊……”顾楠黑着脸嘀咕着,想起出来的时候王翦那个幸灾乐祸的眼神。
  果然,王翦那小子肯定是贿赂恒乾那老头了,不然巡逻这种事情怎么样也应该是他们骑兵的活吧!
  不过抱怨归抱怨,这种关乎性命的活还是只能认真做的。
  而且应该也遇不上什么人。
  远远地却是听见了一阵脚步声。
  顾楠的面色一黑,说什么来什么,就不该乱说话。
  皱着眉头,拉住了黑哥的缰绳,抬起了手。
  黑哥配合的无声地停了下来,看着声音传来的方向。
  陷阵军也一瞬间停下了脚步,手放在了自己腰间的剑柄上。
  顾楠沉默了一下,脚步声在靠近,但是听起来并不多,约莫也就只有百来个人不到。
  “靠上去。”
  轻声说了一句,通过内息声音确实清楚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所有人放轻了自己的脚步,陷阵军的每一个人都学过些轻身的功夫,刻意为之,在这松软的土地上行走却是一点都没有声音。
  直到临近了脚步声传来的方向,顾楠才远远地看到山路的尽头,走来一队的平民装扮的人。
  顾楠的眉头微微松开了一些,陷阵军也松开了手中的剑柄。
  队伍走了上去。
  平民看到走上来的军伍,纷乱了一阵,聚在一起,眼神之中带着恐惧还有一些绝望。
  顾楠走到了他们的面前,从黑哥的背上跳了下来。
  看着顾楠走过来,平民们都向后退了半步,没人敢说话。
  顾楠四下看了看,确实看到一个小女孩正缩在一个女人的背后天真地看向她。
  慢慢走了上去,在女人慌张的目光中蹲在了小女孩的面前。
  “小妹,你们,为什么在这儿?”
  小女孩好奇地打量着她,有些见到陌生人的怯意:“妈妈说我们的家在打仗,要去别的地方。”
  “这样。”
  顾楠抬头看了一眼一众人,大部分都是一些老弱妇孺,想来是男子都被征召去打仗了。
  “军,军爷,我们,没有钱。”
  拉着小女孩的女人几乎是要急哭了,将小女孩往身后藏着,想来就是女孩的母亲。
  看他们来的方向,应该是平阳安阳那面的村庄,南军来的路上估计是受到了波及。
  “噗通。”女人跪在地上,泣不成声:“求,求军爷放过我们吧……”
  小女孩有些慌乱,不知道自己的母亲为什么要跪下,但还是乖巧的跪在了母亲的一旁。
  “起来吧。”顾楠淡淡地说了一句。
  回头看了看陷阵士兵,无奈地抿了一下嘴巴:“看什么,还不让开。”
  “哦哦。”陷阵军立刻放开了兵器,分开站到了两旁。
  顾楠对着母女指了指身后的路:“向那还有军伍,要不了多久会打仗,你们走西边的路,去武乡,应该打不到那边。”
  说完就回身翻身上了黑哥的背,黑哥看了顾楠一眼打了个鼻响。
  “谢谢军爷,谢谢军爷。”那母亲不停地说着,在地上拜了几下,才拉着女孩的手站起身,和一众人准备离开。
  “等一下。”
  等他们走了几步,顾楠却又叫住了他们。
  似乎是担心顾楠又反悔了在这些人战战兢兢地站在原地。
  顾楠对着陷阵军轻声说道:“前二列将自己身上的干粮拿出来。”
  平民拿了干粮就逃跑似的离开了。
  临走之前,那小女孩却是拿着自己怀里的干饼,怯怯地看着顾楠:“谢谢军爷,你是一个好人。”
  陷阵军跟在顾楠的身后。
  一个人看着他们离开的方向摇了摇头。
  “连句谢谢也不说,对我们怕得像是遇到了劫道的一般。”
  另一个人轻叹了一声:“你自己是怎么样的人你不知道,遇到我们,倒还真不如遇到劫道的。”
  说着向后看了一眼。
  “算他们运气好吧,倒是将军,明知道这些人是不会领情的。”
  他身边的人看了一眼走在前面骑在黑马上的人。
  凑到了他身边笑着小声地说道。
  “你懂什么,将军是出了名的面冷心善,心口不一,旁人理解不了就是了。”
  “你们几个!”
  顾楠回过了头,眼角抽了抽:“不说话,没人当你们是哑巴。”
  脸色发黑,看来平日里是对这些小子太好了,是该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做面冷心更冷了。
  三人立马闭上了嘴巴,缩着脖子,他们怎么知道这般小声将军都是能听见。
  “呲,哈哈哈哈。”
  一旁的人看到三人的模样笑出了声。
  敢调笑到将军头上,回去怕是有的他们受了。
  一个好人吗?
  顾楠想着那小女孩最后的一句话,摸了摸自己的甲面。
  还是第一次有人这么说我呢。


第一百八十八章:大风起兮

  等到顾楠她们巡完一圈,回到营地的时候已经是傍晚。
  西边的天空随着夕阳微沉被染成了红色,空气中带着浅浅的冷意也因为火焰散开。营地里是有些暖的,火焰上烤着些野味这算的上是行军以来难得的开了一次荤了。
  士兵们都显得火热,围着篝火笑闹着,就好似现在不是打仗一般。
  就连恒乾也不再心事重重的模样,拿着个烤肉大快朵颐。
  李牧军从北境驰援而来定然是军阵疲敝,即使其军精锐,比起他们的疲军,秦军养精蓄锐定然是更有优势。
  只能说老将不愧是老将,即使是难得的玩乐一番的时间,脑子里想的也是战事如何。
  顾楠自然是难有这么高的觉悟了,坐在一旁吃着她的东西。
  只能说王翦还算是有点道义,给她是抓了两条鱼来。
  鱼汤入口暖意温存,虽然没放得什么盐和调味,但也是足够鲜美,相比于那些油水过重的肉食,果然还是这东西清口许多。
  煮的有些发白,味道厚醇,还有些汤,浅抿了一口,眯着眼睛。
  中军的营地上点着一个大篝火,看那边热闹的模样,想来是在闹着什么。
  将领也没有去管他们,甚至有一些还被拖进了他们其中陪着他们一同笑闹。
  王翦好像也被他们拉近了那里,站在中间唱着什么,怎么说呢,鬼哭狼嚎的。
  年轻人啊,顾楠摇了摇头,她这般的老人是已经没有那种精力和他们闹腾了,也不知道王翦是怎么还有这些力气的。
  吹了吹鱼汤上的热气,又喝了一口,咬了一些鱼肉入嘴,鱼肉是已经被煮得松软了,抿一下就会散开。
  等到王翦嚎完了,却见他和那些士兵们聊了几句向着自己这边走了过来。
  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直到王翦走到了她的面前,顾楠端着自己面前的碗有气无力地问道:“你干嘛?”
  王翦笑着向着身后指了指:“不去说些什么吗,鼓舞一下士气也好。”
  说着看着那个篝火,轻叹了一声:“毕竟要不了几天,就又会是一场大仗了。”
  鼓舞士气?
  顾楠看着篝火的方向,火光映射着的脸庞倒是笑得开心。
  笑了一下对着王翦说道:“是说上几句,还是像你那般嚎上几句?”
  “咳,为兄是不擅长这些。”王翦尴尬的咳嗽了一声,他那嚎声却是难听,他自己也是明白。
  顾楠笑着摇头,最后还是站起身走了过去。
  士兵们看着走来的那陷阵将,相互看了看,都有些惊讶。
  王将军居然是真把陷阵将叫了过来和他们胡闹。
  也不知道是谁先起的哄,然后一群人闹哄哄的让顾楠唱一个。
  让陷阵将唱上几句,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
  顾楠看着眼前哄闹的众人。
  要不了几天又会是一场大仗,而那场仗之后,还有很多很多的仗要打,也不知道会打到什么时候。
  举起碗,朗声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征四方?”
  短短四句,却是唱的士气磅礴。
  叫人心血喷张。
  营中的火焰跳动着,火焰旁的人怔怔地看着那火光之中的将军。衣袍被风卷动,面甲凶肃,直视苍空。
  直到顾楠再一次唱起。
  开始有人大笑着跟着唱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征四方!”
  王翦笑着站在一旁,侧过头看着那站在军中的白袍将,又看向一旁的微红长空。
  风吹开了云层,天是晕红。故乡何在,待我威加海内,身披战袍我会归来!
  唱着唱着开始有人哭了出来,一边遍哭着却是一边大笑着,发不别的声音。
  也不知道是想起了那个故乡,还是担心自己有一天,会就这么死在还未归乡的路上。
  他们是军伍,他们的职责,就是征战四方,替王明侧,威加宇内。
  似那大风,卷开那天地浩荡。
  歌声越来越大,坐在一旁的恒乾都是听到了,听完这歌,高声长笑,一起喝着大唱。
  歌声粗狂,惊动着那山林之间的飞禽走兽不得安宁。
  笑声张扬,响遏行云,让那天空云开雾散。
  唱了数遍,那歌声一转,继续唱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怎么说没有衣裳,我愿与你穿同一件战袍,君王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与你穿同一件长衫,君王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同征战!)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与你穿同一条战裙,君王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甲胄刀兵。战路同行!)”
  (《秦风·无衣》出自诗经,相传是在秦军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