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一刻,白衣翻卷,一道寒意几乎瞬间席卷了半个江面,像是将江面都冻住,止住了波涛。
    整个江水被分成了两半,一半烈火滔天,一半寒江入镜。
    “这一剑,五问。”
    站在江面上,顾楠开口轻声说道,但是她的声音却在江水和天地之间悠悠传开。
    身前的火光更盛,她手中的无格慢慢出鞘。
    江面两边的人都没有出声,好像都在等着听她发问。
    “一问,数百千年,秦国何辜?”剑身露出了一截,倒映出了她的眼睛,倒映出了一片江山。
    “二问,谢罪天下,白起何辜?”剑鞘一点点地划出,剑身上好像又出现那个老头,正笑着看着她。
    “三问,阵死咸阳,陷阵何辜?”她的眼中看到了那数千黑甲站在她面前,喊着,陷阵之志,有死无生。
    “四问,世世流离,离人何辜?”她的耳畔琴声轻响,似有笑语依旧。
    “五问。”整柄剑被拔了出来:“天地不仁,苍生何辜?”
    那柄无格的黑剑的剑身上浮现着的,是一场又一场乱世。
    顾楠的脚下,一股股气浪卷开,抬起眼睛看向被阴云遮蔽的天穹。
    “吼!!”听不清是风声还是吼声,火光冲天而起,天中“火龙”冲向了顾楠。
    而顾楠也提剑迎上。
    她还记得当年,教她剑的,是一个叫做鬼谷的老头。
    鬼老头教了她很多剑招,但是最后,她只学会了一刺,也只练了一刺。
    老头常说她蠢笨。
    有一次,练完剑,鬼老头问她。
    “你对你师父怎么看?”
    当时,她擦了擦自己脸上的汗,笑了一下。
    “他救过我的命,所以,要用命来还。”
    鬼老头一愣,也笑了一下,骂道:“蠢笨。”
    江面上,剑光乍起。
    “刺!!”
    无格带着凛冽的寒意刺向火龙,寒意在刹那之间卷开了“火龙”之上的火焰,直冲而上,刺入了层云里。
    层云被剑气破开,露出了其后的天光。
    同一时间,万箭落下,淹没了江面上的人影。
    一切落定,那白衣染血,晃了晃,倒在江上。
    “五问已毕,顾楠领死。”
    她轻抬起眼睛,从层云中落下的天光照在了她的身上,无力地笑了一下,张开嘴巴。
    “只求此世太平。”
    “盛世,长留。”
    声音传响在江上,没入了天中,缓缓远去。
    她闭上了眼睛,身子沉入了江底。
    而同时,江面上的大火熄灭,天中的阴云拨开。
    是已经到了天明时分,江水上又变作了一片沉静。
    周瑜怔怔地立在船头。
    “这就是,你所求的吗?”
    “铮!”
    曹操拔出了自己腰间的剑,指着江水上的江东军,双目赤红,向着全军喝道。
    “杀!!”
    为了,此世太平。


第四百五十四章:你该醒来了,去看一看那江山如画

    曹操的军队在赤壁击溃了江东军,那一日江面上皆是浮尸,残船碎木。
    等到一切结束,曹操站在破败的江东营寨中,喘着气,提着剑对着天顶,剑锋上的血色还残留着。
    他直直地立着,颤声说道:“操胜了。”
    死死地盯着天中很久,没有一个回音。手慢慢松开,长剑摔落在了地上,发出了一声铮响,曹操的脚步微移,回过身,无神地望了望江水滔滔,跪伏了下来。
    “先生,操胜了”
    周瑜没有战死,他领着败军而回,退守丹阳。而刘备则是退去南面。
    “梨花酿,梨花酿。”
    春风吹过江南岸,江边的小路上,摆在路边的酒铺又在叫卖着梨花酿。一个人影从小路上走来,他提着一只酒壶,走在路上身子摇晃,看起来像是已经醉了八分。
    直到他听到路边叫卖梨花酿的声音,侧过了眼睛。
    “老板,两壶酒。”这青年带着满身的酒气,将几些铜钱放在了酒铺上。
    酒家自然不会管来的客人是不是醉客,只管打上了两壶梨酒递给了青年。
    青年提着酒走向江边,江边是一个亭子,他拖着自己的身子走进了亭中,斜靠在栏杆上。
    打开酒壶,他抬起头来,敬了一口天地悠悠,敬了一口大浪东去。
    最后,他将酒壶缓缓地举起,对着江心。
    “这一壶,敬贤弟。”
    酒壶倾斜,壶中的酒尽数倒进了亭下的江流。
    等到青年从亭中出来的时候,他的手中提着剩下的那一壶酒,摇晃着走远,嘴中唱着一段小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都付笑谈中。”
    第二年曹操再度南下,一次彻底攻破了江东,取下了江东六郡,率军回了许昌。
    许昌的一个空空的院子里安静无声,院子中种着一棵老树,老树下坐着一个穿着孝衣的女子。
    夜里寂静,清幽的月色透过树枝,照在树下女子的白衣上,阵阵的晚风吹动着老树的枝丫。
    树下的人靠坐在树干旁,看着天中的星河,手里捏着一片落叶。
    那一年,她曾经问过师父。
    “师父,爹说乱世流离,有一天,你也会走吗?”
    那时师父回答她:“不会,师父会一直陪着你。”
    “沙沙。”晚风吹落了几片树叶,冷清的院子里,女子轻声说道。
    “师父,你骗我。”
    两年后,曹操命郭嘉和夏侯领军攻取益州,随后直入交州,统一南方。
    凉州马腾没有交战的打算,送子嗣入许昌,以表归降之心。
    此时,天下渐渐进入了正轨,朝中把握着大量的土地和财力,世家的力量得到了控制,但是没有被灭去,而是和朝政始终保持着一个平衡。世家如果不可能控制会成为大患,但是如果可以控制,有他们的存在反而能推动国力发展。
    一座大院之前,一个中年人走了出来,气度沉稳,从前的少年意气也早已经遮掩去了许多。
    如今的郭嘉已经官至六卿,自然不可能和当年还是一个样,就算是做做样子也要摆出些稳重大气的气度来。
    他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向着门边的守卫问道:“今日,有来信吗?”
    守卫行礼后,摇了摇头:“未有。”
    他初来的时候还会被问得愣一下,现在也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每隔一段时间,司马都会问他一次,似乎司马这些年都在等着一封信。
    郭嘉听到侍卫的回答,也不出意料地点了点头,走回了府上。
    “奉孝,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我未做完的事,你帮我在做一些如何?”
    走在院子里,郭嘉又想起了她对自己说过的话,摇头苦笑了一下。
    “先生,你可害苦嘉了。”
    之后,曹操攻入西域,立西域长史府。废除了分封国制,全国统行州郡划分。
    同时,在各地开办书院,分为乡学、县学、郡学、州学,行考举制。
    乡学为优者,可入县学,县学为优者,可入郡学以此类推。
    最后州学为优者,可入许昌之侧的国学,而在国学中优良者就可受审入仕。此国学书院之名,名为百家。
    书院中立有雕塑无数,皆为百家名士,而其中一座,立在学院门前。
    那座雕像不是任何一家中人,而是一个背着书箱的文士,手中拿着一根手杖,头上戴着斗笠,名为百家先生。
    顾楠书箱中的大多数书文都被用在了书院的教学上,书上的署名都只有一个两个字叫做百家。
    几乎每一个考入了国学的学生都会在学府门前,向着那座立在门口的雕塑跪下三叩。
    诸葛亮后来避世而居,至于住在哪?
    当然还是在那个南阳的草庐里。
    院子中的花树开了一年又一年,每年盛开时,白花都会散落在院中,随风纷飞,实为美景。
    又是一年花树盛开,诸葛亮坐在屋檐下,看着花树纷纷,笑着,自言自语地问道。
    “顾师,是不是亮错了,错的太多了?”
    他没有再出过南阳,他只是在自己的草庐之中,将自己的毕生所学皆写成书。
    每写成一本他自认可以让人一读的书,他就会让小均送去许昌的百家书院,没有署名,问起所著之人,只说是百家门生。
    后记:魏时,百家先师集尽百家之书,传于世中,通学天下,立百家书院,可称为后世所学之源泉。乃此之后,历朝历代,世间学士,皆自称百家门生。
    许昌的城墙边,建起了一座高楼,一日,曹操登足到了高楼之上。
    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个老人,满头华发。
    他扶着栏杆,站在高楼上,眺望着江山锦绣,眺望着目光能够所及的每一个地方。
    “顾先生,你看到了吗,江山如画,如此,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太平之世了吧?”
    赤壁边的江畔,一个人被浪潮推上了岸边,然后,是一柄没有剑格的黑剑也被江水卷了上来。
    顾楠闭着眼睛,似乎感觉到了一只手掌在了她的脸上拍了拍,一个声音叹了口气说道。
    “该醒来了。”
    她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她正躺在江畔,无格正横在她的手边。
    只有冰冷的江水拍在她的脸上,仿佛刚才的那个声音只是幻觉。
    她坐起身,茫然地坐在河边。
    过了很久。
    一艘渔船从江边慢慢划来,上面站着一个老人。
    老人看到顾楠也愣了一下,似乎在诧异这个年轻人为什么坐在这里。
    顾楠张开嘴巴,太久没有说话,只能用生涩地声音,在岸上问道。
    “船家,你可知此时是何朝何代啊?”
    老船家虽然搞不懂这岸上的人为什么这么问,但是还是一边划着船走开一边答了一句。
    “魏。”


第四百五十五章:一眼就够了

    城中的街道喧闹,路上的商人赶着牛马,他们身后的车上载着各种各样的货物,听说有一些还是从西域那运过来的。商品总是需要一些噱头的,说是西域来的新奇物件,他们的东西也会比较好卖得出去。
    已经是冬天了,农户家中的田都已经收了,冬天的时节他们也会轻松许多,有空的时候也会来集市上走一走。新的一年了,他们也得置办一些新的东西。
    路边的一间屋子下,一个小孩正坐在门边,愁眉苦脸的拿着一本书。如今的书也不算是那么稀缺的物件了,几年前盛行印书。如今隔几条街就有一间书馆,在那里每日都可以去看书,花几枚铜钱就可以买一本。
    看那孩子的年纪和样子,应该是他上的乡学快要考试了,他还没有准备过多少,恐怕是要过不了回家挨板子了。
    几个年轻的书生笑谈着走在街上,他们身上穿着的都是统一的青白色长袍,看到他们的衣服路边的路人眼中都会露出一些羡慕的目光。
    若是带着孩子的,还会和自家的孩子说,以后要学的像那些人一样。
    这里是许昌,附近就是国学百家书院,而那些书生穿着的就是书院统一的衣裳。百家书院的学生都是从各地的州学府上考来的学子,优者可以直接受朝考核任用。所以在百姓眼中,他们日后少说都是要做大官的。
    而那几个书院的学子也都是春风得意,他们正值人生最好的年纪,也有着各自憧憬的未来,有着为之奋斗和报效的热血。这个时候的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
    街上真的很热闹,过几天就是元宵祭祀,到了那时各家都会在门前挂上一盏灯火,一夜都不会闭城,开放夜市,整晚庆祝和祭祀。
    所以商人才会在这个时候赶回城里,而学院也放假,好让书生们上街观光。
    一个穿着灰白色衣裳的人带着一顶斗笠,走在人群之间,怀中拿着一柄黑色棍子,和周围喧闹的街道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她安静地走过街上。
    有时她会看着路边笑着走过的农人发呆。有时她会站在商人的铺子旁,看看上面有什么东西。有时她会无声的站在一家书店的门外,看着里面的书生读书。书店的店家看到了她,笑着请她进来,而她也只是笑着摇了摇手。
    在这路上,顾楠打听了许多的事情,她才知道,此时离那赤壁之战似乎才过去了二十年的时间。
    但是一切已经变了太多。
    她向一个路人问清楚了去百家国学的路,向着那里走去。
    书院建在一座山上,山道中是一条很长的石阶,名唤作书山路。
    山路前的人很多,年前各州学府的选考结束,所以这时正好是各地学子来入学的时候。
    顾楠没有走近,只是远远地站在一棵树下,看着那些学生在山前领到了自己入学的牌子,一步一步地迈过石阶,向着山上走去。
    他们的身子挺得很直,眼中的都是对于所求的向往和期待,他们的神容之上都是意气风发。这是他们的骄傲,因为他们所学有成,这也是他们的抱负,因为他们必要于此开始,做出一番作为。
    站在树下对的顾楠自顾自地笑了一下,转过身向着与他们相反的方向走向山下。
    山脚下一个分开的路口,顾楠停在路口,她的面前走来了一个年轻的书生,背着一个行囊,风尘仆仆,额头上冒着一些汗,看起来似乎有一些着急。
    他是来这里报道的,但是先前走错了路。
    书生看到了身前的岔路口,面色更加着急了一些,他分不清哪一条路是正确的。
    这时,他看到了路口的顾楠,走了上去,拜下问道。
    “这位先生,敢问你可知去百家书院的路怎么走?”
    “哦。”顾楠轻笑着回过头,指了指一条路。
    “在那。”
    书生谢过,匆匆地向着书院赶去。
    而顾楠则是站在原处,看着他渐渐走远。
    就像她所说的,她不会成为那个走到终点受万人瞩目,世代传颂的人,她能做的也只是那个站在路口,给每一个来人指出去路的人。
    她希望这书院会是那路口,而路过的每一个人终将能走到他们的终点,成就他们自己的所学所求。
    或许每一个前人所做的是也不过就是如此,诸子百家,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他们所做的,都只是为了后人,指出了一条或许可以走的路而已。
    也许他们错了,受万人唾骂,又也许他们对了,却少有人追溯源泉。
    但是他们始终站在那里,世世代代,为了那条终将出现的正确的通天大道,以身铺垫。
    顾楠放下手,准备离开。
    但是突然有一个声音出现在她的耳边,温声对她问道。
    “你不再去仔细看看吗,你以死向我求的这个盛世。”
    她没有惊讶,而是背过手,仰头望着晴朗的天空,笑了笑说道。
    “不必了,盛世,不需要我这样的人。我看过一眼就够了。”
    说完,在那道路上,默默走远。
    路口处,沉默了很久。
    大概是一阵风过,那个声音才再一次出现,叹息了一声。
    “何必呢?”
    声音很轻,远去在江山中。
    就算是此时盛世,要不了数百年,就又会是一场纷乱。都说天地不仁,可不仁作乱的,明明只是人心而已
    元宵的祭祀在夜里开始,灯火照亮了整个城中,让这个夜晚如同白昼,火光和天空中的星光相映,映出好一片人间美景。
    郭嘉准备出门,可等他走到门边的时候,守卫突然向他禀报,今日有一个奇怪的人送来了一份信。那人带着个斗笠,穿着一身白色的衣裳。
    他愣愣地接过了信,门前摇晃的灯火照亮了还未打开的信上的四个字。
    奉孝亲启。
    城中各地的街道都很热闹,唯独一间府门前,有些冷清。
    一个女子坐在门前,她穿着一身武袍,很少见女子家穿成这样。这座府门前只点着一盏灯,灯火昏黄,照着女子的脸庞。
    她的年岁也已经到了中年,但是因为习武的关系看起来也没有老去太多,神容英武,依稀似乎还是那年华未老的样子。
    她倚坐在门边,看着城中的灯火通明。
    “兹。”门被推开,另一个女子站在府门中看着坐在门前的人,低着眼睛轻声说道。
    “绮儿,早些回屋吧,外面冷。”
    被叫做绮儿的女子回过头,应了一声:“嗯,我知道了,秀儿姐你先回去吧。”
    “那好。”门中的女子无奈地点了点头,将门轻轻地掩上。
    冬天的风吹得人的脸上有一些干冷,女子坐在门前,不知道在想着些什么。
    一个脚步声向着这清冷的府门前走来,走到府前的时候慢慢停住。
    过了一会儿,一个有些生涩的声音问道。
    “姑娘,你坐在这里做什么?”
    坐在门前的女子眼中出神地望着万家灯火,说道:“我在等一个人。”
    一个不会来的人。
    “嗯。”声音应了一声,脚步声似乎又要走远,但是最后停了下来。
    街道上顾楠摘下了自己的斗笠,看向玲绮。
    “绮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