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梳头娘子-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穆仿佛什么都没注意到一般,一边晃着那笔一边截着她的话道:“这是个好东西。不过,只怕还得先藏起来一阵子,等我做成可以写字的笔,再一并推出去。省得别人看到你这眉笔,也想到一样的主意。”
    便是阿愁心里依旧疑惑着,这会儿也被他的话给带开了心思。她皱眉道:“之前你曾说过,要让新开的店能被人记住,就得有能让人记住的东西。我总觉得我那几款香膏还不够分量,原想着加上眉笔就该够了。如今缺了这最重要的一样,这店还能开得起来吗?”
    李穆微微一笑,道:“急什么,我这出钱的都不急,你这花钱的急什么。你只慢慢捣鼓你的东西就好,我会看准了时机开店的。何况,便是没你那些新东西,每天街上新开的脂粉铺子也不在少数呢。”说着,拿着那面霜和眉笔便出了门。
    因阿愁这里藏着“商业机密”,李穆早下了令,除了他之外,任何人都不许进去。所以珑珠等人都在屋外伺候着。见李穆出来,珑珠飞快看了阿愁一眼,便领着众人规规矩矩向着李穆敛手行礼。
    自阿愁搬来这边后,珑珠就发现,虽说她家小郎待任何人一向都是那种亲切和蔼的模样,可他待阿愁似乎格外地不同。便是阿愁常常会忘了上下尊卑,跟他说话时仿佛对平辈朋友一般,他也从来不以为忤。而换作别人,哪怕只一丁点的冒犯,她家小郎都会“赐”对方一个疏离冰冷的微笑。
    虽然小郎那里不计较,可作为他身边的一等大丫鬟,便是职责所在,珑珠也得提点着阿愁“规矩”二字,何况她一直觉得阿愁是个值得相交的。可显然她家小郎很不高兴她这样的“尽职”,甚至背着人暗暗敲打了她一通,叫她“不要多管闲事”。直到这时,珑珠才发现,她眼里几近完美的小郎,骨子里居然也有九郎君那样的“贱脾性”……好吧,幸亏她家小郎的“贱脾性”只发作在阿愁的身上。也幸亏虽然阿愁常常会忘了“尊卑”二字,本性倒是个知好知歹的。
    而,虽然这会儿珑珠什么话都没说,她那一眼,仍是提醒了阿愁,她该恭送李穆出门才是。于是她便忙也于门边上敛手站好,弯腰对着李穆道了句:“小郎慢走。”
    她这忽然的一句客套,叫李穆意外地看她一眼,又看了珑珠一眼。见这会儿周围众人全都低头行礼,他眼眸一闪,飞快抬手拨过阿愁额前的刘海,只淡淡道了句:“你忙你的,别送了。”就带着人呼啸而去了。
    直到所有人都跟着李穆退出院子,阿愁这才站直了身体,然后抬手镇定地理了理被李穆拨乱的刘海。
    她总觉得,李穆似乎把她当宠物了,总趁着别人没看到的时候对她摸毛顺发。偏他手脚还快,总不等她反应过来,他就装作没事人般跑开了。这般一来二去,次数多了,她渐渐地竟也看开了……算了,熊孩子嘛,计较不来。
    

第八十章·生财有道
    当晚, 李穆忽然派人来将阿愁找了过去。
    当她来到李穆的书房时, 只见二十三郎李和和二十六郎李程都在。二十三郎手里正拿着她做的那支眉笔, 在一张纸上画着一朵墨梅。
    见她进来, 二十六郎立时丢开众人, 过来一把将她拉到案边, 指着二十三郎手里的眉笔笑道:“这是你想出来的点子?可真是妙啊!下次出门就不需要再带上笔墨纸砚那许多的东西了,只这么一枝笔就成了。”
    他扯住阿愁胳膊的手, 却是不由就令李穆的眼眸微沉了沉, 便借着说话的当儿, 不着痕迹地将他从阿愁身边挤了开去, “最多只是省了‘笔墨砚’三样罢了, 纸可省不掉的。”
    不管是阿愁还是二十六郎, 都没有注意到他的这点小动作。被挤开的二十六郎甚至还对着李穆做着鬼脸,抱怨道:“你又挑我话里的刺!”
    “你倒是别让我挑着刺啊。”李穆笑靥款款道。
    于是二十六郎赶紧冲他一阵投降摆手, “我认输我认输!如今我连《四书》都还没读完呢, 你竟就已经可以跟先生辨经了,我是再不敢跟你辨论的。”
    说到这里,却是忽然想起今儿在学里挨先生罚的事来,恨恨又道:“我要退学!我原说, 单只我们这身份,天生只该躺着混吃等死才对。偏府里有个二十三哥还不算, 如今又添上一个你,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他每挨先生罚一回,便要嚷嚷一回退学, 二十三郎和李穆早已经习惯了,这会儿谁都没搭理他。
    那二十三郎低头看看自己画的墨梅,又端详了一会儿那眉笔,抬头对李穆笑道:“你叫我们来,不会只是让我们看看这支笔的吧?”
    “自然不是。”李穆笑道,“我看上你们手里的禄银了。就是府里刚分下来的那笔钱。”
    “你缺钱?”二十三郎意外道。
    顿时,阿愁心虚地偷瞟向李穆。这半年来,为她的那些试验,李穆花了不少钱,可至今没能看到一文钱的回本……
    李穆笑道:“我倒是不缺钱,制书局从上个月起就已经开始回本了……”
    咦?!阿愁不由惊奇地看他一眼。她竟不知道他还开了个制书局……
    “……造纸坊那边,大概年底也能开始回本了……”李穆又道。
    诶?!
    “……还有农庄那边。虽然明年才能有大的出息,今年好歹也能收些粮上来……”
    阿愁:“……”
    前世时,秦川就有个“小神童”的美誉,可就如今的阿愁看来,当年的秦川最多不过是比同龄人略聪明了一些而已,眼前这位小郎君却是以十一二岁的稚龄,竟就能毫无障碍地理解许多后世观点……显然,人家才是真·神童!
    而更显然的是,这位“真·神童”同时还是个搂钱耙子……
    粗略报过他名下那厚实的家底后,李穆还戳着他那两兄弟的肺管子道:“我是不缺钱,不过我知道你们缺。”
    又道:“我们如今年纪一年大过一年,以后用钱的地方只会越来越多。靠着府里拨的那点禄银,只怕以后连个游学的钱都拿不出来。”
    “这东西你们也看了,应该也能知道它的前景如何。我估算了一下,要做出来也不难,前儿那笔钱你们暂时都别动……”李穆冲着那张嘴正要说话的二十六郎霸气地一摆手,“知道你只想混吃等死,可仅凭那笔钱你根本就吃不到死,不如先给我用了。”
    李穆这话说得极明白,拉他们进来,不过是明着给他们兄弟分一笔财路罢了。二十六郎张了张嘴,心里虽感动着,可他如今正是中二年纪,还没学会怎么处理激烈的情感,于是他装着一个愤愤的模样,指着李穆道:“真该叫那写酸诗赞你‘餐花兮饮露’的人看看你这会儿的嘴脸。这一身的铜臭,哪还有一点‘谪仙’‘玉人’的模样?”
    阿愁一个没忍住,不由就侧头笑了起来。那首长诗她也读过,据说是某个游学才子,在看到广陵王府二十七郎君的丰姿秀色和过人聪慧后,有感而发所著。什么“餐花饮露”,“谪仙玉人”,都是那诗里用来形容李穆的话。
    话说,如今随着这孩子日益长开,那眉眼竟是越发的精致了。每回照过镜子后,再看到李穆,阿愁总有一种克制不住的嫉妒——他一个男娃要生得那么好做甚?!
    她那里走着神时,就听李穆又道:“这笔到底是阿愁做出来的,我看也带上她一份吧。也不需要她另外出资,只拿这制笔的方子抵了。你们觉得呢?”  ?!
    阿愁一惊,霍地抬头。
    只见李穆正看着她微笑着。
    二十三郎也看了看阿愁,笑道:“这是应该的。”
    “可是……”
    阿愁想要拒绝来着,李穆已经不耐烦地冲她一挥手,示意她下去了。
    阿愁:“……”
    封建社会没人…权啊!天知道,她只是想要问一问,她这“技术股”所占的比例而已……
    *·*·*
    直到后来,阿愁才知道,就在李穆往她身上投资,筹备要开个脂粉铺子的同时,其实他早在其他行当里下了手。
    说起李穆的“生财之道”,简直可以用“触目惊心”四个字来形容。一开始时,虽然宜嘉夫人主动要给他一笔资助,李穆却很有骨气地拒了。
    而他的第一桶金,其实是笔无本买卖。
    当初李穆带着阿愁去过的那家波斯商铺,那波斯商人在听说李穆的身份后,差点要将他买的那些东西都白送了他。不过李穆并没有答应,倒是借着他那身份,从波斯商人那里赊了一笔货,派他奶娘的两个儿子运去京城发了一笔小财。以田家两位大郎的意思,就该直接带着钱回来了,小郎却要求他们绕到南方带回来茶叶等波斯人喜欢的东西,然后用以物抵物的方式,抵了当初赊的那笔货款。等回头结清货款,那田大和田二险些吓死——这一进一出,他家小郎竟赚回当初那批波斯货的一半来!
    这笔钱到手后,李穆并没有像大唐其他富户们那样将黄灿灿的铜板藏进私窖,而是将那些钱分作了三份。一份派田大南上北下买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农庄;一份命田二以大唐特产入股波斯商铺做起进出口买卖;一份由田三出头,和漕帮合股成立了个船行。
    大唐是个农耕社会,不管是皇家还是平民,一旦有了闲钱,要么是藏进私窖,要么就是置办田地。李穆买农庄之事原属常情,倒也不引人注目,叫人侧目的是,他竟下令将其中好几处农庄上的庄稼都给拔了,改为种花种草。而虽说广陵城里自来就有“春风十里路,栽花如种田”的美誉,可这原只是一种艺术上的加工,真个儿要拔了庄稼种花……得亏李穆是上了玉牒的正经王府小郎君,自出生起就有着种种特权,若是换作别人,便是乡邻们不来阻止,官府也得来找麻烦了。
    那新改换了主人的庄头儿蹲在田梗上对着一田的花苗树苗默默流泪时,阿愁却在听说庄子上种的都是月季、玫瑰、油茶树等可产出香料或精油的植物后,脸色一阵古怪。等到了来年庄上收获了第一批的玫瑰花,竟果然叫李穆制出一瓶玫瑰油后,他于阿愁心里顿时就更加坐实了一个“盗窃商业机密”的罪名,直到她最终明白真相——当然,此乃又是后话了。
    而,虽然在认识到花花草草也一样能够养活人的时候,那庄头的眼泪就止住了,可作为老老实实种了一辈子田的庄稼汉,他心里依旧止不住地一阵打鼓:“地里都改种花了,大伙儿吃的粮该从哪来……”
    在当时世人的观念里,万物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那种粮的地少了一份,人们吃的粮自然就会少了一份。而来自后世,且本身就是学金融的李穆,却是深知商品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只要有市场,从来就不愁缺了商品。
    所以,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其实种粮也是种很好的投资。在别人只看到他拔庄稼种花时,却是少有人知道,其实李穆还让田大在粮食高产区里置下了另外一大片农庄……
    至于船行,是田家兄弟在贩卖波斯货时,李穆看到其中运输费用竟占了三分之一成本后产生的想法。那行船跑马的,原属下九流,如今能有个王府小郎做靠山,漕帮岂有不愿意的,何况李穆还给船行带来了现成的生意——不说有他参股的那些波斯商行,只他自己南下运粮北上贩马的生意,就足够船行撑过创业的初期了——因此,李穆毫不客气地在其中占了七成的股份。
    船行成立后,李穆却并没有坐等分红。七月份,在船行的第一笔红利下来后,他拿名下十分之一的股权换了一间制书坊和一间造纸坊(当时阿愁还不知道,她拿来裹眉笔的那种宣纸,便是这家纸行里的出品)。九月的时候,制书坊刚刚有赢利,他又用三分之一的股份,换了间制笔作坊。除此之外,他名下还有一间金银作坊,一间铁器作坊、铜作坊,以及一间琉璃作坊,还有一些首饰作坊。
    不过,在来年将近年底时,李穆便将那些看似没什么关联的首饰作坊和铜器铁器作坊都给顶了出去。换来的钱,他又拉了一些波斯商人和其他人共同参股,合伙开了大唐第一家银镜作坊——好吧,阿愁没开金手指,李穆开了。他做出了镜子……
    (当然,就跟阿愁的那支眉笔一样,李穆的水银镜也不是像小说里写的那样,随便折腾一下就能出来的。后来阿愁才知道,他为什么会弄来那么多看似不相干的作坊。原来他一直都是有的放矢的,那些作坊里或有制镜用得着的秘方,或有相关的制作工艺……)
    李穆做这些事的时候,很是注意了“保密”二字。除了那些农庄全都公开记在他的名下之外,不管是他参股的海外生意,还是漕帮的行船生意,或者其他各色各样的店铺,全都挂在了他奶娘家那三个奶哥哥的名头下。又因从那三人很容易就查到他的身上,他还命那三人各自又找了打掩护的掌柜对外挂了名号。因此,一时间,虽然广陵城里有很多人都知道王府的二十七郎君置办了一些田乡庄铺,却是少有人知道,他名下的产业到底已经到了一个什么规模。
    等到来年的三月里,李穆和阿愁合伙开的那间脂粉铺子开张时,田家三兄弟凑在一处给李穆报了一回账,却是惊得三兄弟都傻了眼。平常三人各忙各的,这竟还是头一回知道,他家小郎名下竟已经有这诸许多的产业了……
    而更为恐怖的是,初起时,他家小郎竟是连一文钱都没有投进去……
    李穆创业后的头一年,当他拔田种花时,曾有许多人笑话他“附庸风雅”,“不知民间疾苦”。等到第二年,李穆试制出香精香油香水,阿愁那里还制出了玫瑰水、丝瓜水等新鲜玩意后,仅只这明面上放着的农庄,就足以叫他挤开那十七郎,一跃成为王府小郎中最有钱的小郎君了。
    那些不知道真相的,只当这一切都是宜嘉夫人在后面掌控着。而李穆虽然没有全盘告诉宜嘉夫人他所有的生意,却也告诉了个大概的。知道真相的宜嘉夫人,在托回险些掉到地上的下巴后,立时就毫无保留地把她名下所有产业全都交到了李穆的手上。
    当然,紧紧跟上的,还有产业虽然不如宜嘉夫人丰厚,依旧还是“略有薄产”的英太太和洪白两位姑姑。以及,京里某位在宜嘉夫人这里托管了一批财物的贵人……
    

第八十一章·花间集
    又是一年三月三。
    城外的风筝飞满天时, 那西凤大街上的一间店铺外, 漫天飞舞的则是鞭炮炸响过后的红纸屑。
    等纸屑散尽, 路边捂着耳朵看热闹的行人这才看清这间店的名字——只见那黑漆油亮的门头店招上, 以金漆写着三个古朴的篆字:花间集。
    有些读书人见了, 便笑道:“这不是前朝诗集之名吗?难道这是一家书店?”
    又有认出落款的, 则纷纷议论道:“是宜嘉夫人提的字呢。”
    待众人看到店门处迎宾的,一律都是花样年纪的女伙计时, 大家这才知道, 原来这是一家新开张的脂粉铺子。
    大唐百姓自来爱看个热闹, 何况门口招徕生意的女侍们都热情地招呼着——便是不买, 也当是捧个人场了。
    而进到店中, 叫众人感觉惊奇的是, 这店里迎门处,竟是没有其他店铺中隔开客人的宽大柜台, 甚至那柜台只小小一角, 缩在墙角里,看着像是单为结账而存在的一般。
    不大的店堂里,却是沿墙设着一圈货架。其他脂粉铺子里轻易不会让客人碰的各色胭脂水粉,竟就这么大敞着盖子, 公然陈列在四周的架子上。倒是空着的店堂里,四处散置着一些桌椅茶几, 以供人坐下慢慢挑选那些香膏胭脂。
    见有客人进来,那原本垂手立于架子旁的女侍们便会凑上前来低声询问需求。如果客人同意,她们还会打开那些看着就极精致的小瓷瓶小瓷盒, 挖出其中的油膏香脂给客人试用。
    这原也没什么惊奇之处,直到有人发现墙边的架子上,放着两种不同的笔状物。
    有识货的,顿时便惊呼了起来,“这不是隔壁玉笔阁所出的墨笔吗?!”
    这玉笔阁,是紧临着花间集隔壁的一间专营各色毛笔的铺子。其店中新出的一款笔,却是大唐从没有过的,竟是不用墨汁就能写出字来。虽然写出来的字没有毛笔写出来的那般锋回路转,可因携带方便,很是轰动了一时。甚至去年岁供时,宜嘉夫人直接将此物作为贡品献进宫去,因此得了宫中好一笔赏赐。
    “这不是墨笔,”一个笑起来脸颊上有一对小酒窝的女侍上前给客人做着介绍,又拿了那笔下来,笑道:“这是眉笔,画眉专用的。”
    有娘子听到,立时便感了兴趣,问道:“这个怎么用?”
    女侍笑道:“我们店里有展示,不过是在楼上。娘子若是有意,不妨上楼一看。楼上也可以免费替娘子试妆。”却是又歉意地对那陪同娘子的郎君道:“只是,楼上不好接待郎君……”
    这边说着话时,那边又有人对架子上一个仅手指长短的银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