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郡主有喜,风光再嫁-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管不管!家里的先生总是板着脸,只会叫我们识字背熟,我要去学馆,他们什么都学!”小重午坐在地上耍赖。
  长公主板了脸,“重午,你年纪大了,不可胡闹!”
  小重午多精,什么人会真打他,什么人只是吓唬他,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旁人怕长公主,他才不怕,“不管!我不管!就要去就要去!家里的先生无趣极了!板着个脸一点儿都不好看!”
  “先生是教你书的,你管他好看不好看?改日外祖母给你请个长得好看的先生,不许闹了!”长公主说道。
  小重午滚在地上撒泼耍赖。
  丫鬟端来点心。他都不吃,还说长公主不答应,他就打这儿起不吃饭了。
  长公主无奈,只好叫人请来了萧玉琢。
  萧玉琢一来,小重午麻溜儿就从地上爬了起来,还拽了拽衣裳。
  不过那滚皱了的褶子,却是遮掩不住。
  萧玉琢淡淡瞥了重午一眼,“说吧,又闹什么?”
  “阿娘,我也想去学馆,我听旁人说了那学馆的好处,心里觉得有意思。家中的先生太无趣。”小重午眼珠子轱辘乱转,“且学馆里有好些学生,比在家里热闹。”
  萧玉琢倒是没有一口回绝。
  她盯着重午细细的看。
  其实重午这么大的孩子,也是个生源啊。孩子四五岁。正是启蒙的时候,如果他们在学馆里开设了启蒙班,让长安城这些孩子,能打小就在一起相处,日后长大了,也还有同窗之谊,岂不也是他们这代人的一大人脉么?
  萧玉琢竟微微点了头。
  “孩子胡闹,你也跟着胡闹么?我叫你来管教孩子的,你怎的还这般纵容他?那学馆里都是大孩子……”长公主的话还没说完。
  萧玉琢忽而问道,“母亲,重午是祖父给启蒙的么?”
  萧玉琢记得,重午刚满三岁的时候,阿爹阿娘便带着礼物,到了葳蕤院。
  请祖父教重午识字,读书。
  那会儿也识不了几个字。读不明白什么书。
  可是自打祖父开始给重午启蒙之后,这娃的思维就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说话的时候总是一套一套的,有时候还能哄大人呢。
  “若是请祖父到学馆,专门给重午这么大的孩子,做启蒙先生,您说祖父会不会同意?”萧玉琢问道。
  长公主皱眉,“你这……你这想法不行,家里有这么大点儿的孩子,谁家不是当眼珠子一样护着,能舍得送到学馆里去?再说,你祖父年纪也大了,你可别再给他找事儿了!免得你祖母愈发不喜欢你!”
  萧玉琢咧咧嘴,“我不找事儿,也不见得她就能喜欢我。我何必顾及她喜不喜欢呢?”
  万水千山总是情,钻石推荐行不行~~~


第188章 木牛流马

  萧玉琢还真就去寻了萧谆,没想到萧谆倒是喜欢孩子。
  他虽年老,心性却如同孩子,萧玉琢一说,他就抚掌而笑,“你若真能给我找来这么一帮子的孩子,那我得谢谢你!”
  萧玉琢和十五娘他们商量。
  长公主说的不错,这么大的孩子,且能上得起学馆的,家里都不会请不起启蒙先生。谁舍得把小娃娃送到学馆里去?
  “小孩子且不叫他们住在学馆,每日接送如何?”十五娘提议道。
  梅香咋舌,“这是个办法,可是只怕家里人又嫌麻烦,上族中的族学多简单方便?”
  “校车!”萧玉琢突然说道。
  几个人都看着她,“娘子说什么?”
  “咱们可以做个校车,专门接送启蒙班里的孩子们,各个给送到家门口,安排固定的线路。”萧玉琢说道。
  “若是一辆马车,怎能坐的下许多的学生?若是许多辆马车,学校就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对钱财敏感的梅香摇了摇头。
  萧玉琢琢磨着也是。
  毕竟这会儿的交通工具,还是马车牛车,哪儿有现代的校车那般方便。
  可对上重午和长康那殷切期待的眼神儿,她又不忍心叫孩子失望。
  她想了想,让菊香写了征集意见的告示,贴在了学馆之中。
  如今大孩子们的学馆已经开始授课。
  不拘文法,不拘礼教。
  有文馆,却不尽都是读圣贤书的。有专门学画的,也有专门跟着萧大爷读闲杂书籍的。
  有武馆,也不尽都是为了从军从将的,也有只是为了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
  萧玉琢这告示贴出去,下头还设有奖赏。
  这些思维已经从固话的文法礼教中,解脱出来的孩子,还真出了不少主意。
  其中有个孩子的想法,引起了萧玉琢的注意。
  这孩子也说可以用学馆的车马来接送孩子,并且由学馆来负责这些孩子在路上的安全问题。
  他还给出了一个设计草图,这图上的车很是精巧,像是有什么机关一样。只需极少的动力,车子便能行动。车厢很大,如同现在的公交车一般,容下二三十个孩子,绝对没有问题。
  萧玉琢立时叫人寻来这个孩子。
  说是孩子,也有十五六岁了。脸圆圆的,笑起来有两个酒窝,甚是可爱。
  “见过郡主。”孩子行礼道。
  萧玉琢将他画得草图拿了出来,“这是你画的么?你能给我讲讲这个车的原理么?”
  “是学生所画,这车的原理,乃是根据三国时期,孔明先生木牛流马的原理改化设计……”学生把他的想法细细的跟萧玉琢讲了。
  萧玉琢只觉精妙,可她没太听懂。
  木牛流马她知道,乃是诸葛亮为给前线运送大量的粮草。而造的一种运输工具。
  可不是说,这种技艺早就失传了么?怎的这小小的孩子竟然会?
  “你是从哪里想到的?”萧玉琢问道。
  孩子脸面微微一红,“也不是我想到的,我祖父和父亲都是木匠。”
  这哪里是木匠,分明是巧匠!
  “你家在何处,可能请他们到学馆里来一趟?”萧玉琢激动问道。
  小孩子点点头,他家就在长安城外不远。
  萧玉琢派了人和他一起回家,将他家中祖父父亲,都请到学馆。
  将他设计的图纸给两位一看,他祖父当即就啧啧两声,说他设计的不合理之处。
  萧玉琢看着图纸看了良久,也没看出来哪儿有问题。
  果然内行人才能看出门道。
  “这车能造成么?”这才是萧玉琢最关心的问题。
  “加以改良实践,倒是可行。”孩子的父亲比较大胆。当即就十分欣慰的摸着孩子的头道。
  萧玉琢看着这祖孙三代,心里头也萌生了一个想法。
  不过这个想法能不能行,还要看他们究竟能不能造出这“木牛流马”一般神奇的车架来。
  留了祖孙三代在学馆里,并叫如今负责学馆的十五娘给他们安排了住处。
  原本他们说回家也能造,且回家里更方便。
  但是想萧玉琢为了她自己的一些想法,还是把人给留了下来。
  她不吝价钱,让梁生给买来最好且结实的柚木,给祖孙三代做实践。
  重午听说,如果校车能够做好,他就能去学馆里上学。
  他总缠着长公主带他去学馆里,好看看那车造的怎么样了。
  匠人得有一颗不惧险阻,不急不躁,一门钻研的匠心。
  萧玉琢觉得。自己穿越前的那个时代,就是缺少了这种匠心。
  而仍存匠心的匠人,都成了一代大师。
  这祖孙三个是木匠,也是巧匠,更是有匠心的巧匠,他们决心要造好这车,便什么都不论,心思全花在这上头。
  拆了装,装了拆,反复折腾了近两个月。
  那叫林远的孩子,满面喜色的跑去告诉萧十五娘,车子可以试行了。
  萧玉琢当即丢下手中其他事儿,跑去学校参观。
  车子很宽敞,车里尚未安装坐位,但是也高大的能容一个成年人站立。
  前头有类似方向盘的东西,可以掌控车子行进的方向。
  不需牛马拉动。只要两个成年人在车头和车尾踩动,车子就能顺利的行走起来。
  速度虽不若马车跑起来那么快,却也比牛车快很多。
  而且只要道路平坦,车子就十分平稳。
  学馆里聚集了好多先生在观摩这神奇的车子。
  “上去试试吧?”林远的父亲说道。
  能看出来林远是十分激动急切的,他爹和他祖父则沉稳的多。
  在车外头观摩的先生们一个个跃跃欲试。
  林远请了五位成年人上了车。
  他在车前头蹬踩,他父亲在车尾。
  他爷爷坐在驾驶座上掌控着方向。
  车刚一动起来,车上的人都禁不住惊呼一声。
  倒不是害怕,只是惊奇这没有牛马拖拽,只靠两个人,其中一个还是孩子,蹬踩着,就能拖动五个大人的。
  车子在院子里转了两圈。
  林远和他父亲都觉得很轻松。
  便又请上了五位成年人。
  其中有两位身材还比较丰腴。
  十三个成年人,加之祖孙三代,这车上共有十六人了,这个重量可是不轻。
  就算牛车,也不能承载这么多人。
  可林远他们造的车,却仍旧能够轻轻松松的行进飞快。
  “神奇!太神奇了!”有些先生大为惊异,趴在林远和他父亲蹬踩的地方,细细研究。
  “去请吴王殿下来。”萧玉琢忽而吩咐人道。
  学馆的事情,景延年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过。
  他如今不干涉,萧玉琢就已经很满意了。并没有指望他能够多么大力的支持和帮忙。
  她这会儿叫人请景延年,梅香还挺诧异的。
  “娘子不怕将军来了,又摆什么脸色看么?”梅香偷偷问道。
  萧玉琢哼笑一声,“他感谢我还来不及,还敢摆脸色?”
  梅香惊异。
  景延年正在长安,听闻萧玉琢寻他,便来的很快。
  他的确没有摆个臭脸来,但也不见有多么欣喜高兴。
  “今日我们学馆里有个新奇的物件儿,想着对将军定有帮助,所以请将军也来看看。”萧玉琢笑着说道。
  人前她这般称呼他,景延年虽有不满,却只是点了点头,并未挑剔什么。
  萧玉琢这次直接叫上车了十五个大人。
  换了两个身强力壮的小厮上去蹬车,仍旧是林远的祖父在掌控着方向。
  那两个小厮显然比林远有力气多了,纵然车上的重量以近两千斤,但两个小厮还是能把车子踩得飞快。
  景延年纵然是那种泰山崩于前也能岿然不动的人,此时也瞪大了眼睛,诧异的看着没有牛马拖拉,就跑的飞快的车。
  “这是……”
  “回吴王殿下,这是我们的校车!用人力踩踏提供动力,带动车子。”林远骄傲的说道。
  “两个人,怎么可能带动这么多人?”景延年微微凝眸。
  且看起来那两个人并不怎么费力的样子。
  待车子停下来,景延年亲自上去踩着转了一圈儿。
  他力气大,车子踩起来,十分轻松,外头的人也看着车子跑的更快。
  “神奇!”景延年叹道,“果然是能工巧匠!”
  萧玉琢把他拉到一旁,“若是将这车子投入军中,装备辎重,将军觉得如何?”
  景延年闻言一怔。继而大喜,激动的一双眼眸都生出光亮来。
  “甚好啊!我大夏牛多用于耕地,且牛车速度太慢。马匹却是稀缺。对上突厥,突厥能有十万起兵,而我大夏能有一两万起兵已经是不错了!”
  大夏的骑兵原本就远逊于西北的游牧民族。
  更不可能有大量的马匹投入到后方的粮草辎重运输之上。
  而单靠人力运输,效率极差,耗费巨额。而且民怨横生。
  若是能叫这种人力车投入到军中,自然大为便利。
  能节省下来的人力不计其数,更能提高效率!
  是以三国时期孔明先生的“木牛流马”辎重队,堪称神话。
  “玉玉,当真可以?”景延年激动握住她的肩膀。
  萧玉琢笑看他,“可不可以,岂不是要问将军么?”
  景延年和林氏祖孙三人又研究了几日。
  这车乃是为接送学生所造,若要用于军需,必须在外形上加以改良。
  萧玉琢却在此时和学馆里的几位负责人,及先生们商议。
  在精益文武馆,专门开设工匠科。
  原本专门开设工匠科,那估计是没有人愿意来学习的。
  可是有了那神奇的不用牛马,单凭人力就能在长安街头“飞驰”而过的校车宣传。
  觉得它大为神奇,好奇其构造的,大有人在。
  加之如今加入这工匠科,乃是为大夏的军队造战车,军用辎重车。
  若是大有贡献,说不定能直接举荐入兵部,亦或是工部!
  对许多人来说,可谓是一条光宗耀祖的捷径。
  林氏父子三人,自然成了工匠科的元老级,教授级人物。
  小小的林远,也成了一群或比他年纪还大的学子们的“先生”,他可是高兴坏了。
  萧玉琢请梁生才买来结实的木料,待第一批三辆辎重车造好,送给朝廷的时候,朝廷的嘉奖,就让她挣了一倍。
  圣上还坐在那辎重车上,让他的宫人蹬着车,兜了一圈风。
  龙心大悦,叫内阁拟定,给林家祖父一个工部员外郎的头衔。
  一个匠人,转眼间成为士族。
  林家祖孙三人,一时间风光无限。
  学馆更是随之名声大振,好多人都打听能不能从学馆里也订制一架这样不用牛马拉的“人力车”。
  更有许多人,抓住了这样的商机,直接报名来学习工匠科,待学成了,岂不是可以直接回去开个专门造这种人力车的“车馆”。
  卖这种新鲜玩意儿给富商大户,也能大挣它一笔呀!
  不过小重午可不管这些,学馆的工匠科一时间成为超越文武馆的大热门,也跟他没关系。
  他缠着萧玉琢,“阿娘骗人,阿娘说待校车造好,就能让我去学馆上学。家里的先生无趣极了,我跟他说‘人力车’他都不懂!”
  萧玉琢无奈,原本是要造校车不错,可是后来不是先紧着造了军需的辎重车么?
  若是不先造好辎重车,岂能得到朝廷的嘉奖?岂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如今借着工匠科的势头,再宣传要开设启蒙班,才是最好的时机呀!”萧玉琢告诉重午道,“等你外祖父,将那两辆新的校车涂绘好,学馆就开始宣传启蒙班了!”
  小重午听闻这事儿还跟外祖父有关。
  便带了自己的好吃的去央求外祖父,好求他快些画好校车。
  萧四爷带着自己的学生,在校车外头作画。
  他们调制了特殊的颜料,可以在木头外头作画,而不会被风吹日晒毁了画。
  这会儿没有丙烯,没有油漆。
  不过却是难不倒爱动脑筋的人。萧四爷他们调制出的颜料,像丙烯和油漆一样,有鲜丽的色彩,牢固的效果,且还没有刺?难闻的味道。
  “坚持三五个月不成问题,到时候颜色不那么鲜亮了,就正好再画一次,也算练手了。”萧四爷笑眯眯的看着自己和学生们的大作,满意的点头。
  载着萧四爷和其学生的漫画,两辆分外惹眼的校车,招摇过市,宣传着学馆的启蒙班。
  招收四五岁以上,八九岁以下的孩子。
  启蒙班也分为两类,一类是还不识字,没读过什么启蒙书籍的孩子。
  还有一类就是已经识得一些字,也会提笔写几个字的大些的孩子。
  大人们许是不放心将自己的“眼珠子”,就这么送到学馆里去上学。
  可小孩子们禁不住那“豪华”校车的诱惑。
  纷纷在家撒娇耍赖,也要到学馆去上学。
  从宛城来参观新校的陈曦月,甚至还专门为学馆的启蒙班设计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校服。她整日呆在烟雨楼中,在姑娘们争奇斗艳之中,倒是熏陶出了不俗的眼光。
  她设计出的校服,时新又靓丽,小女娃们穿起来,娇俏如小公主。
  小郎君们的衣服,则赫赫威风,略像骑装的校服,还配了异族的小短靴,更显的潇洒倜傥。
  这校服自然是先给重午和长康穿了。
  两个孩子,重午威武,长康纤瘦。但这校服量身所做,穿在身上,格外的精神好看。
  重午像是个得胜归来的小将军。长康也添了几分英气。
  两个孩子坐在校车上,在校车沿街飞驰宣传之时,他们就站在窗边,朝外头挥手打招呼。
  宛如巡视的大将军一般。
  那小孩子们见了这粉雕玉琢的小娃娃,更生羡慕。
  不少人都给萧玉琢投了拜帖,前来询问她启蒙馆的具体事宜。
  能上启蒙馆的多是贵胄家的孩子。
  萧玉琢自然也不敢大意,“可以先试读半月,若觉得可行,再做决定也不迟。若觉得不行,回到家中也不耽误族学里的功课。”
  “启蒙的先生是我家祖父,还有祖父的故交,大儒顾先生。”
  “每日都由校车接送孩子们,校车的路线是固定的,长安城里有五成兵马司巡逻,学馆里也会派出人手专门护送孩子。只需按时送孩子上车,接孩子下车即可。”
  ……
  有了萧玉琢一番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