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元末之雄霸天下-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明远为了考试的安全,还特意派出五千怀远军维持考场外面的秩序,同时派出一千名怀远军负责考场内的秩序,并且协助考试。

    此时考场外面虽然已经是人头攒动,人山人海,但是秩序还是非常好的,怀远军将士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维持着考场外面的纪律。

    辰时,随着一声响亮的钟声,怀远军治下的第一场科举考试开始了,同时修缮一新,封闭了半个月之久的考院的六扇大门也全部缓缓打开。

    然后通过初试的四千五百二十一名士子们开始排队接受检查,一个个入场,开始了正式考试,也是决定他们仕途的一场考试。

    每扇大门两侧都安排了十个检查的岗位,六扇大门,加起来就有六十个检查的岗位,完全可以顺利地完成检查任务,保证考生们按时入场。

    考生们可以携带的东西不多,只有自己的笔墨,至于草纸全部都是由考院提供,除了笔墨之外,考生其它的东西一律不准携带,需要的都是考院来提供,也是为了防止作弊发生。

    检查的首要任务就是核实身份,这些考生都是通过初试的,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个初试通过的文书,盖着印章,再加上他们的身份牌,和正考的考试证,都需要详细检查。

    同时又会对考生身上进行检查,主要是查看有没有带着文字的物品,这些检查完成之后,考生就可以入场了。

    这些考生们的准考证上面都明确地标注清楚了他们考场的位置和座位号,并且考场内也有明显的标识,考生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的考场和座位。

    同时考场内还准备了茶水和糕点,这些是等到考试间歇的时候分发给考生,每人一份,都是定量的,但是绝对会让考生吃饱。

    刘明远为了这次考试,请来了金陵城最好的面点师傅,专门为这次科举考试准备糕点,非常精致美味,对于很多考生来说都非常有吸引力。

    随着一开始有些混乱和慌张,但是渐渐地考院内就恢复了平静,考生们也纷纷进入了自己的考试座位,于是考场内只剩下怀远军侍卫军和考务人员在走动了。

    考生们都是在一个个鸽子笼的小房间里面考试的,进入考试座位之后,就不可以再出来走动了,同时身边的怀远军侍卫军还会对考生的身份再次进行核实,他们所在的鸽子笼正面墙壁上都会粘贴一张考生的身份和考试文书,侍卫军可以通过这里来核对每一个考生。

    至于考生有什么事情,或者是个人问题需要解决,可以直接示意身边的侍卫军,然后由侍卫军陪同。

    随着一个时辰的准备,四千名考生也全部入场完毕了,此时开场也全部恢复了安静,放眼望去,整齐的军营里面被划分成了六个区域。

    其中五个区域全部都是整齐干净的鸽子笼,也是就是考生的考试区域,这五个区域也代表了不同的考试内容,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明算科、明字科等五科。

    考生们通过初试之后,都会被分发正式的准考证,同时也被要求填写一份参加正式考试的科目,也就是考生想要参加哪一科目的考试,而且只能选择一个科目。

    初试的试题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分,主要是为了考察考生的基础学识,也是就一个文化水平的选拔,所以通过初试的考生也非常多,直到正试了,才是专业的考察。

    通过考生的填报,各个科目参加考试的人数也全部确定了,于是就可以准备考场和座位了。

    于是五个考试区域被明确划分了出来,在设计这些鸽子笼的时候,都是可以拆卸移动的,所以可是调整搬运,于是每个考场都是数量完全正好的,不会多一个,也不会少一个。

    在这五个考试区域里面,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进士科的参考人数最多,明经科也不少。这也意料之中,因为这个时代的文人非常重视进士和明经,同时出人意料的还有明法科,本来众人认为明法科不会有太多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此时竟然和进士科人数差不多,至于明算和明字的人数则是少很多了。

    同时在五个考场的最前面,还有一个区域,那就是考务人员的区域,那里面有一座小院,这就是出题人所在的地方。

    此时负责出题的朱升已经在考院里面渡过了半个月之久,此时刚刚出来,和他一起的还有叶琛、章益两位大贤。

    三人在考生全部进驻之后,也被允许走出了小院,随后就开始准备考试了。

    首先是由主考官,也就是出题人朱升带领全部学子,来到一个宽敞的校场上面,举行简单的祭拜仪式。

    众人在朱升的带领下,一同朝供奉着代表孔子身份的“至圣文宣王”的排位行礼,象征地祭拜一下,然后考生再回到各自的考位上。

    随后一千侍卫军就开始齐声宣读考场纪律,他们都是经过之前的练习的,在一声钟声响起之后,众人开始齐声宣读,都是一个语速,在考场内同时响起。

    同时五百名考务人员开始给每一个考生分发一份责任书,上面明确书明了考场纪律,最后需要考生签上自己的名字和考试号,然后考务人员再将这些责任书收回,统一装订完成。

    在责任书签字完毕之后,考场纪律的宣读也已经完毕了,于是考试正是开始了。

    在这之前,已经有一队全副武装的侍卫军押解着装载印刷好的试卷进入考场,然后在考务人员区域停下来,随后一一摆放在指定区域内,随后又是一副警惕地守卫在附近。

    考卷都是被一个个大铁箱子装载着,每个铁箱子里面装载一百份考卷,上面带着封条。

    主考官朱升带着协考官叶琛和章益两人,还有几个考务人员来到这些满载考卷的铁箱子前面,然后一一查看这些铁箱子上面的封条和火漆,查看是否有损坏的痕迹。

    在确认没有任何损坏之后,他们身边的考务人员开始纷纷按照要求打开铁箱子,然后将里面的试卷全部取出来,然后按照不同科目进行发放。

    随着考卷一一发放到考生手中之后,在一声钟响之后,考试正式开始了,在这之前,每一位考生被分发到了一份糕点和茶水,毕竟从场外排队,再到入场检查,然后寻找座位,祭拜孔圣人,之后又是签署责任书,一番折腾下来,已经是两个时辰了,很多人已经开始疲惫了,于是糕点和茶水也被送上来了,在考生吃完之后,考试也正是开始了。

    随着考试的开始,考场内彻底安静了,刘明远治下的第一场科举考试正式开始了,四千五百二十一名考生全部参加了考试,没有人缺席,同时考场的大门也全部封闭了。

    看着考试全部开始,朱升等人也是松了一口气,虽然脸上依然带着疲惫,但是可以看出每个人都透着欢喜和激动。

    “科举一开,天下归心。”

    章益更是激动地说道,看着一个个青年士子们在那里埋头答题,众人更是一阵激动。

    “是啊,礼乐恢复,开科取士,恢复天伦,百姓知廉耻,晓忠义,才是国家之基。”

    叶琛也激动地说道,对于他们这些传统的文人来说,此时刘明远恢复科举,恢复礼乐法制,这才是根本,一扫暴元的腥臊之气,天下顿时一片清明,让很多士子文人大为欢喜。

    最重要的是刘明远知下尊师重教的传统又恢复了,这让之前在暴元之下和乞丐一般的儒生们感受到了应有的尊重了。

    而且刘明远还非常重视文人,于是天下文人士子们纷纷投奔到怀远军治下,感受已经消失百年的礼乐文明,享受文人该有的地位和尊严,而不是在暴元之下,没有任何出路,在蒙古人和色目人眼中,这些文人就是给他们写写画画的奴隶,其它的没有任何用处。

    此时不仅着朱升这些考官们心中兴奋,就是参见考试的士子们,还有怀远军治下的百姓们也都是兴奋不已。

    他们知道这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传统的伦理道德得到恢复,文人得到尊重,开科取士,法令严明,一切都回归了正常。而不是蒙古人统治下的连坐、保甲制度,蒙古人更是荒淫无法,欺男霸女,搅合的满天下都是腥臊之气,

 第186章 收复天下人心

    随着科举考试正试的开始,刘明远治下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也顺利进行了,按照历朝历代的传统,科举考试是分为很多场次的,而且考试一般都延续好几天。

    但是刘明远则是放弃了传统的考试方式,改为一场考试完成,于是试卷内容就多了一些。

    这样的好处就是减少折腾,而且很多考试内容刘明远都将他简化了,这次考试意义更重大,取士是另外一方面。

    此时,随着考试的开始,刘明远也来到了考院,紧闭的大门随后又打开了,刘明远带着刘基和李善长两人进入了考院。

    “老师,一切都还顺利吧。”

    刘明远朝着迎上来的朱升问道。

    “顺利,都非常顺利,估计再过半个时辰,就该有考生完成考试了。”

    刘明远一听,顿时放心了,他对自己的老师还是非常信任的,科举考试出题也全部都是朱升主持完成,虽然还有章益和叶琛,但是主考官和主出题人都是朱升。

    纵观历朝历代的科举考试,最后的策论出题都是由皇帝亲自出题,然后拿到考场公布,考生才进行策论考试。

    但是这次刘明远将全部的出题权都给了朱升,就是考试最后的策论也让朱升和章益、叶琛商讨着出题。

    这样的举动让朱升他们大为惊骇,他们没有想到这样重要的试题都是他们来出,一时间竟然有些紧张,同时也激动不已。

    在刘明远看来,这次科举就是一场考试而已,后世的那位主席和总统还亲自出题的,况且刘明远也有自知之明,自己本来对这个时代的文学典籍就是一窍不通,那里还有出题的本事,于是就全部交给了朱升他们。

    朱升、章益、叶琛都是饱学之士,所以他们出题也非常有讲究,不会出现哪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也不会出现哪些生僻的词句,考察的都是一些关键部位。

    而且朱升他们也充分考虑到了各学派的观点,不会出现哪些各学派争论非常大的词句,所以在基础部分的出题完全照顾到了参加考试的考生,至于策论方面,则也是一些传统的观点的论述,不会太生僻和怪异。

    这些试题都是指着进士和明经两科,至于明法、明算和明字,则是非常固定了,其中涉及到学派之争的地方非常少,甚至可以说没有,都是固定的试题,所以出题就更加容易了,只需要能够体现考察考生知识的全面就可以了。

    所以在考场上面,考生都是埋头答题,没有出现任何波动,可见考试的试题还是非常中规中矩的,没有出现怪异和生僻的地方,考生都可以驾驭。

    刘明远对这样的考试非常满意,他其实并不看重对传统儒家典籍理解的考察,认为这些儒家典籍完全没有必要深挖的这么深,考生只需要明白理解其中的道理就可以,最重要的还是思想的考察,通过策论,考察这些考生们思想的不同,多录取一些思想开放,能干的考生,排除那些只谈空话,空谈伦理道德,没有实际施政措施的人。

    刘明远满意地看着考场里面埋头答题的考生,心中一阵欢喜。

    “小伙子们,好好考,考好了给奖励。”

    带着一丝后世的戏谑,刘明远环视了一边考场,然后又将目光转移到了朱升身上,朝着朱升说道:“老师,学生想将明字科单独出来,只考察绘画。”

    朱升一众人一听,就明白刘明远的想法了,明字科考察的主要是书法为主,刘明远准备将他改为绘画的考试,也是一种变革,历朝历代都对明字不重视,因为对官员的要求本来就是需要写一手好字,所以渐渐地开始废弃明字科。

    刘明远接着说道:“书画是我们文化的精髓,必须要发展,但是考察书画不适合这样的考试模式,所以我准备将它单独列出来,然后进行考试,录取这方面的官员,成立书画院,专门绘画。”

    历朝历代都有书画院,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特点,在没有照相机之前,书画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图画传递载体,这个时代使用最多的就是罪犯的画像,在没有照相机的时代,刘明远知道这方面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于是准备成立书画院,同时开始招募这方面的人才,进行发展。

    朱升他们非常赞同刘明远的这个想法,毕竟历朝历代都有书画院,此时刘明远虽然还没有称帝,但是江南行省的架构就是一个朝廷中枢,已经运转的非常正常了,而且将来刘明远称帝之后,也是需要这样的机构的。

    随着刘明远和朱升他们在考务区里面闲聊,渐渐地,已经开始有考生交卷了,因为考试的试题很中规中矩,没有生僻和怪异的地方,策论也是非常传统的观点,于是很多考生答题都非常连贯,一路完成全部试题。

    此时随着一部分考生完成试题,于是他们的试卷也被考务人员第一时间收录了起来,随后就被押运到了考务区里面指定的地方存放。

    考生似乎对这样的考试非常满意,没有皇帝陛下的试题,考生也不用费尽心机去揣测皇帝陛下的心思和想法,也不用特意迎合所为的心思,所以一切答题都非常顺利。

    此时考试完成考生就可以离开考院了,而且考生在走出考院大门的时候,都会被送上一个小小的礼品,一份这次考试的试卷,是五科考试的全部试题的装订版,里面还有五科考试的备用试卷也在里面。

    同时还有一枚纪念币,上面刻录着龙凤四年科举字样,同时背面是龙凤图案,非常精美,每一个考生和考务人员,还有负责现场安全和秩序的怀远军军士都有。

    这样也是刘明远的设计,毕竟在古代举行一次这样科举开始也不容易,很多考生都是千里迢迢赶来,甚至一些人是从暴元治下赶过来,所以不给一份纪念也说不过去。

    当这些走出去的考生拿到纪念币之后,顿时激动不已,此时心中的任何情绪都没有了,在他们看来,能够参加这场考试就已经是非常有意义的了。

    至于发放试卷,这也是刘明远的一种宣传,让科举的话题继续延续下去,尤其是科举考试试卷传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同时刘明远也已经开始印刷这次考试的全部试卷,然后在市面上流通,并且要求《金陵诋报》开始报道科举考试,刊登试题,还有后续的中榜士子等。

    刘明远估计这些试卷很快就会在中华大地上传开,毕竟这次科举的影响力非常大,加上试卷大量流通,尤其是非怀远军治下的士子文人们看到这些,毕竟会大为激动和感慨。

    此时天下一片大乱,但是在怀远军之下,竟然举行了科举考试,而且从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上可以看出,这是效仿唐宋科举,也是天下文士子们向往的盛世。

    这样的宣传和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就像《金陵诋报》一样,此时已经在很多非怀远军治下传开了,刘明远知道这是最好的宣传,也是提升影响力的最好方式。

    随着考生陆续走出考院,渐渐地考试也全部结束,在最后一份试卷收上来之后,考试也全部结束。

    随后就是阅卷了,在阅卷之前,是由考务人员进行誊写试卷,将试卷上面的策论誊写下来,然后在交给主考官阅卷,至于那些填词的题,都是标准答案,就可以由考务人员来批阅了。

    刘明远留下了朱升、叶琛、章益、刘仁本,还有金陵学院的十几位才学出众的学者在考院判卷,最后在按照成绩进行最后的赛选,再由刘明远制定各科的录用人数。

    毕竟初试试题很简单,所以正试中有很多成绩应该不是很理想的,根据朱升的判断,四千五百二十一名考生,正试成绩能够取得上成的应该在一千人左右,最后录用的人数也将在这一千人左右。

    随着阅卷的开始,金陵城中也开始陷入了一片热论之中,随着试卷被大量印刷装订成册出现在市面上,同时《金陵诋报》也全篇地刊登了全部的考试试卷,于是金陵城中的大街小巷都在议论这次科举考试。

    状元楼更是成为主战场,各方学子都在这里议论这次考试,出题怎么样,试题难度等,最终众人给出的结论就是考试非常成功,完全恢复了唐宋科举,并且在唐宋科举上还有创新,考试变的更加简单明了,试题出的也非常好,考察的都是传统的儒家思想,没有生僻怪异的考点。

    一时间金陵城中一片热烈,百年不见的科举考试又回到了世人面前,很多士子和儒生们甚至喜极而泣,激动不已。

    同时众人也开始等待阅卷完成,等到放榜的那天,整个怀远军之下也全部陷入了对科举的讨论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