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游侠传(阿飞)-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手足无措,这变化也实在太离谱了些。
上淮焉是连含玉剑那种天下闻名的宝剑都可以随便转手送人的豪放一族,为何定要这口默默无闻地龙鳞匕呢?
这癣好也太特异了!
她喜欢我?不太可能。唯一的可能,是想趁机跟我套交情。
愣了半天,我只好把龙鳞匕慢慢递了过去。
虽然心里很是别扭,但我也不愿,也不敢,公然驳回这位女将军的愿望。
不过,何必呢?何苦呢?
“日后若小妹有难,哥哥也能如今日来救凤妹妹一般援手么?”上淮焉跪在地上,仰面看着我。
我暗暗奇怪,口中叹了口气,轻轻扶起她:“既为兄妹,义不容辞。”
上淮焉骄躯一颤,剪水双瞳,盈盈生润。
“惟愿哥哥,勿忘此诺!”上淮焉忽然飘身前倾,轻撞入怀,轻轻在我颊上一吻。
她口唇颇为潮湿,印在我脸上,温软异常。
然后,她挣开我手,转身拉开墙门,迅即离去。我摸着脸庞,怔怔呆。

第十七章 乱世建功当趁早

林(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乌林矶)水关,北门李严低声嘱咐几句,提马上前几步,仰望敌楼,喝道:“楼上可是威方贤弟?”
城门上一员青年将领,清须似被秋风拂动,散乱四分。
正是乌林关守将,杨虑杨威方。
“原来是正方将军,将军不在襄阳高就,天未大明便来到我乌林关前,却为何来?”
李严胸中一痛:“真想不到,杨虑居然也会和我打官腔。”他和杨虑自小相得,并称“二方”。荆襄士族中无人不知这一对“逆鳞小”狼狈为奸,互相敬爱。有好事的同龄人如庞林、习祯等人,偷偷送他们一个外号:正威二畜,意思是说他们俩刻板严正,不通世故,简直他妈不是人。
“威方,我等自江陵一路奔驰,且战且行,已一日夜未曾合眼,可否容我等穿城而过?足感盛情!”
杨虑听到他这几句话,心如刀绞:“正方将军,你若自来,弟岂敢怠慢。然而,你……”话未说完,城下又一骑奔近,马上一名年轻书生,然大呼:“威方大哥,救我!”
杨虑定睛一看,认得,挚友庞林。
“智元,你……你怎么也……”
庞林哭道:“威方大哥,逆贼阿飞,不顾信义,曹军刚退,他便趁刘荆州不备,强夺襄阳,荆襄忠义之士死伤殆尽。如今,他又袭破江陵城,我等护得刘二公逃出城来,一路被他军马追杀,还请威方……威方……相助啊!”
杨虑出身襄阳的豪门杨氏,原本在忠信军中当司马。后来被调拨给阿飞,随前军北御曹兵。曹操与阿飞秘盟退军之后,他被调离前线,升为水军都尉,来到乌林关镇守。庞林所言,均是他早已听说的旧闻,时时北望襄阳,亦是嘘叹不已。但他身微兵寡,尤其家族亲属皆在襄阳,因此。他既不愿投靠阿飞,也不敢举旗造反,深怀无能为力之痛。
如今听庞林说得悲痛,凝目遥望,果见远处尘土高扬,追兵甚急,心头不禁一凛:“你等之中,可有吴狗混杂?”
庞林大叫道:“并无半个江东战士。”
杨虑瞥了庞林一眼,转头问道:“正方,可是如此?”
李严微一迟疑。庞林已然大怒道:“难道我庞智元还会骗你不成?”
杨虑沉声道:“威方不敢。无论襄阳领袖如何变。但杨某守护家土,却不敢不尽心竭力。如果只是二公和你等几人,要我放行却也不难,可是。若有吴狗混迹其中。哼,威方,虽死不敢相从。”
庞林回头看看后方,追骑愈近。急得破口大骂:“姓杨的,你真欲做那不忠不义之徒么?”
杨虑冷冷看着他,并不回答。
他身旁的李严心中明白。杨虑的一位族兄陨于去年周瑜袭攻江陵一役。因此特别痛恨江东军。
“威方。我们虽不得已而托庇江陵城中,但素与吴人泾渭分明。不相往来。”
杨虑冷笑一声,右手一指关下人群之中一名文职打扮、乘马低头地青年人:“那一位,可是潘功曹潘大人?”
李严一怔,他没想到杨虑眼神这么好,一眼就认出了留着长髯的潘浚。
庞林呐呐道:“承明……亦是你我之友,并非吴狗。”
“哈哈,不错,他非是吴狗!”杨虑胸中忽然一股勃然,怒起反笑,“他却是吴人的走狗!”
潘浚一踢马,逾出人群,抬头仰望。
他面色苍白,透出浓重的疲惫之色:“威方兄,刘景升自十年前匹马入主荆襄以来,贪婪成性,中饱私囊,徒拥十万之众而任其日益疲弊。此等人岂是救世建功之主?我潘承明,从不承认此人为我之主公。英雄生于当世,当扶助明主,以定四方,岂可无所作为焉?我既投身社稷,献技英主,则成王败寇,早有觉悟。威方不必动怒,请放正方、智元等离去,我自当束手就缚,并无二言。”说着,跳下战马,将腰中的配剑摘下,扔在地上。
李严皱眉:“你既与我等同行,便是生死相依的伙伴,我们岂能弃你不顾?”
庞林赞同地叫道:“正方说得是,承明,你怎么能一人留在这里?”
潘浚轻轻摇头,苦笑道:“今日智孤力竭,穷途末路,潘某也实在无颜芶窜江东,再去面见我主。智元,你和正方卫护刘二公,责任重大,万勿因我而失大节。”
庞林和李严对视一眼,心意相同,一起跳下马来。
“今日我二人,誓与承明共进退。”
潘浚看看这二人,白的脸上忽然浮现一丝微笑:“自士元、休昭相叛而去,我心灰至冷,想多年同窗挚友之情,亦不过如此。未料今日却又复得二位挚友,幸何如之?正方,智元,恨不能早逢你们,把酒言欢!”忽然弯腰,拾起刚扔掉的配剑,拔出锋刃,一推浓髯,长剑便横向脖颈,“来世再与二兄为友!”
庞林大惊失色,手软脚麻:“你……你……”
李严却是久历战阵的大将,手疾眼,猛一步蹿上去,拖住潘浚执剑的右手。
红光乍现,鲜血迸。
关上杨虑“啊”地一声,扶着砖垛,倾身下望。
潘浚软软地向地上倒去,身上已是一片红渍。
“承明兄,承明兄!”庞林这时候反应过来,连滚带爬地扑上前去,哭叫道,“你可不能死啊!”
杨虑也没想到潘浚性如此刚烈,眼见李严撕下衣襟,忙着给潘浚止血裹伤,大概是抢救及时,尚未断气。他轻阖双目,默然片刻,下令道:“开关!”
吊桥落下,巨大的关门缓缓张开。
李严扶着潘浚勉强跨上战马。仰头看杨虑一眼,叫道:“威方!”
杨虑轻轻摆了摆手,转回头去。
叹息之声,飘然四散。
看着那群丧家之犬急急穿越关隘而去,杨虑暗道:“潘浚出卖主上,献地于敌,本是大奸大恶之辈。为何竟然如此理直气壮,大事不谐竟可壮烈求死?难道刘荆州真的是那么不堪么?”
作为荆襄将领中的本土派,他虽然在阿飞取代刘表占据襄阳之后没有采取任何一种表达反抗的手段心深处。却并不以蔡、蒯奇等行为为是,反而对他们为伍而感到耻辱。因此,今日见到依然忠于刘表嫡的李严和庞林,心头实大有愧意。
但适潘浚慷慨陈辞之后竟立刻伏剑求死,极大地震动了他地灵魂。
在他想来,一个卖主求荣的叛臣,肯定是贪生怕死之徒。所以他认出潘浚之后,本想先狠狠羞辱对方一番再做打算,那料后来自己反而措手不及,差点断送了潘浚的性命。
潘浚的话如同尖利地针一般。直刺入杨虑的心头,不断回荡:“英雄生于当世,当扶助明主,以定四方。岂可无所作为焉?我既投身社稷,献技英主……”
难道乱世之中,竟当如此行事么?
“希望他能活下来。”杨虑震惊的大脑里,后模模糊糊地映出这个念头。
“大人。关前又有军马赶来。”
“哦!”杨虑抬起昏沉的头颅,定睛看去。
数面“文”字大旗在风中飞舞,一彪马队飞驰骋而来。
原来是文聘将军。
杨虑略微放松下来。文聘和李严是极少数他素来愿意亲近地军中大将。几人的理念非常接近。
“开关。随我我去迎接文将军。”
吱吱呀呀声中,沉重地包铁大木门再度开启。
“威方。李严何在?”文聘见杨虑出关,一跃下马,当即问道。
“仲业为何不问刘琮?”杨虑讶道。
“那等乳臭小儿,走便走了。主公曾有密令于我。我如今赶来,只望再见正方一面。”
主公?
杨虑冷冷瞧了瞧盔明甲亮,声音洪亮的对方。
半年没见,文聘依然是那个文聘,可是,他口中地主公,却已换了主人。
“你为何欲见李正方?”
“哦,正方走得匆忙,主公本意请他暂缓离开,我已令人护送他妻,正往此处赶来,便可与他同去。”说到这里,文聘瞅了瞅杨虑,心头打了个大大问号:“威方面色,何故灰败如此?难道他……”
杨虑心头一震:“送他妻同行?”
“正方……和智元等,我都已放走。失职之罪,无可抵赖。请文将军拿我回去,我当向飞帅请罪。”
文聘愣住,看了他半天,忽然重重叹了口气,转身扳鞍上马,喝令道:“敌酋已去,追之不及,随我回营交令。”
众军校高声应诺。
“仲业,仲业!”杨虑急趋两步,上前拉住文聘战马勒口,“你这么回去,如何能交令?我私纵敌人,已是大罪。你岂可再犯?”你现在功业正当兴盛,若被小人进谗,君上疑忌,那就大不妙了。
文聘低头盯着他,道:“威方啊,你看看我身后。”
杨虑扫了一眼:“什么?”
“你没看出来,我此次追击刘琮,所率全为本部亲军么?他们,是不会说一个字的。”
“可是,万一走漏风声……”
“威方,主公与我等,相知在心,会如此号令派遣,不仅是我,甘督、蔡和将军等荆州旧将,全是如此。有主英雄如此,我文聘此生得其所哉,又有何疑?倒是……”文聘顿了一下,决定直截了当,“威方你至今犹豫,却是可虑。主公虽不愿因此加罪,但难道你威方这辈,就要如此自甘沉沦下去么?”
杨虑如遭当头棒喝,瞠目而视,双唇微张,竟不知如何回答。
“主公已有令旨,我此次返回襄阳,便将率领水师大军,赶赴黄河前线,为盟友助阵,张荆襄威名。威方,有一事我先告诉你,我已收到汝弟威公的来信,求我带他北去。”
“啊,你说阿仪?胡闹,仲业,你万万不可答应于他,他还是个小孩啊!”
文聘轻轻摇头:“威方,威公17岁了!也该出来见见世见我军中,年轻人很多,都非常出色么?乱世建功当趁早!威公若有施展机会,至少不会弱于邓芝、阿西、刘磐、刘敏等人。当然,即使你不说,这次我也不可能带他同去地,此次北方大战,颇有凶险。我已给他回信,让他先入招贤馆学习几年,然后出来,放到县里,以他之能,便可得到实授地令长之位,如此对他为适合。”
杨虑连连点头:“正是,多谢仲业周全。”
杨虑地弟弟,名为杨仪,字威公,擅长数术筹算之学,数年前即负“神算生”之称,与“鬼辩生”马禝却是齐名。
文聘看着杨虑:“我此次北征,军中将佐奇缺,连中军司马都尚未定下,威方精治水军,肃重威严,足可当之。”
文聘加入阿飞军后,升为横江将军,官拜江夏领兵长史,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甘宁一旦离开,江夏太守肯定就是留给文聘的。
现在韩玄虽然暂已代江夏太守,但另一项重地职务却交给了文聘:荆襄二路援军将!即将率领多达一万二千名水军精锐,北征援曹。
以前在刘表时期,这么大规模地军事行动,将非蒯即蔡,别无第三选择。
由此亦可见,文聘那可以预期的光明前景。
他的中军司马,就是他的第一副手,至少也得是中郎将级别了,自非小小地乌林都尉可比。打几仗下来,立点儿功劳,那就是硬的资历,等返回襄阳,至少就能外放去一郡掌军。对杨虑来讲,在万事具备就只需人的襄阳政权里,五年内混到郡守级别,也不是很困难的事。
杨虑仰望文聘诚恳地面容,双拳一抱:“多谢文将军抬举。容我再想想。”
文聘哈哈大笑:“好,我明日即将返回襄阳,明天午时,你如不到,休怪我不等你。”一拨马头,引军去了。
杨虑看着他背影,口中喃喃道:“乱世建功当趁早?乱世建功当趁早?”
第二日正午,文聘、蔡和、杨虑等,率本部水军五千余众,乘二百余艘大小战船,浩浩荡荡,驰向襄阳。
经过短期整训动员之后,这批长江上的弄潮健儿,即将奔赴北方,驶入未知的黄河之中。

第十八章 刺客

我在野城外已经整整待了两夜一天。
当日头再一次悄然悬上头顶的时候,我刚坐进中军帐里,就得到了好几道消息。
江陵护军的庞统告诉我,徐庶草拟的西宁计划已付给他和甘宁,他俩商量之后,决定秘密先遣徐盛率二千水军,进驻归(今湖北宜昌归),作为县令向朗名义上的副手。归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的两岸,若欲西进,那是必经之地。后说,江东顾家和皇甫氏有人来江陵,欲拜会飞帅,结果甚是失望云云。
然后,我收到襄阳徐庶的常规军情咨报:文聘大军已出,过几日将到襄阳。后,他提到,桓阶希望能把侄儿桓安排进襄阳学宫。
西宁计划和文聘军的行动都是事先预定的,因此我知道一下也就罢了。至于桓阶的侄,我专门给徐庶写了封回信,依旧希望他能进招贤馆。理由嘛,徐庶去找。
我实在不想一开始襄阳学宫的门规就被破坏。这事虽然比较麻烦,但我相信徐庶能处理好。
后,江东来了客人,我却琢磨了许久。
我向周瑜打听这顾家和皇甫家的情况。周瑜很仔细地把这两家的底细讲述一遍,说到后有些不满:“前几日在襄阳时,那夜我曾与飞帅你反复讲过这两家在江东六郡的影响,飞帅你全都忘了么?”
我如同犯错的学生,唯唯诺诺。不敢申辩。
那夜里周瑜倒地确是滔滔不绝。把江东地情况毫无保留地介绍给我。可是我事先没做功课,勉强跟他夜谈,听得晕头转向,直犯困,后好歹弄明白他的意思,是希望我暂时不要攻击江东。这不就成了呗!
“啊,啊。抱歉,我是忘了。不过你说皇甫家现在主事的是位少女?”
周瑜瞟我一眼。我觉得他这一眼大有讽刺意味。
“不错,皇甫世家这一代主人名叫皇甫诵。十分了不起。敢于让三女皇甫秋掌管家政。这位皇甫姑娘精通琴道,乃是名闻天下的四大琴王之一。”
“哦!”我点了点头,她号称琴凤。四大琴王我已见过了俩。韩娥又冷又酷,司马吟潇洒散漫,都不是入世争利的人。想不到这位琴凤,居然这么喜欢掌握权力。
“你干吗那么看我?”我很是不解,“就像……就像我又要干什么让你觉得很恶搞的坏事一样?”
上淮焉的事我没瞒着周瑜。不过是第二天凌晨见到他之后告诉他具体情况地。周瑜纵然想去追,也已迟了。为此周瑜很是不悦。重重把我教训一番。
嗯,那时候他看我,就是现在的表情。
“嘿,我在想,如果飞帅肯屈尊纡贵,做出点牺牲,也许征服这天下,其实容易得多。”
“我如何牺牲?”
“飞帅你很有女人缘。只要飞帅再放开些,施展你独特的男性魅力,我想,无论上淮焉,还是皇甫秋,都不难成为飞帅内室之宠……”
“打住!”我就知道,他这漂亮地嘴里不会吐什么好骨头。
“靠征服女人征服天下,就算能够成功,也不会是我阿飞。”我道貌岸然,正颜厉色,警告周郎,“点儿想法怎么进宛城吧,别耍贫嘴了。”
周瑜微一皱眉:“再等等。”
“还要等啊?”
虽然说我不愿让周瑜擒住上淮焉,前天夜里故意拖了两个时辰去见他。但周瑜此次地指挥仍是极其出色,全面报捷:淳于铸、阿昌等率军一举端掉了河北势力在野周围控制的五、六个据点,其中包括唐、白两河的三个重要渡口,野通往义阳地道路被重打通;宋亮则在麋竺的协助下,五百虎豹骑疾驰近七十里,将淳于宾率领的护宝队伍堵在南阳盆地中的鹊尾坡上。淳于宾纵然武功再高,铁骑混战中也是无所施展其伎,后运输队伍全军覆没,他仅以身免,逃之夭夭。这一战,宋亮为我送回了无数缴获的金银宝物。
但张凤带来地情报却令我和周瑜大吃一惊,那之后就是我一直催促周瑜赶紧规划怎么办了。
如今,宛城已被上淮徒的数万军队围困,守军主将曹洪重伤。许都来援地军马被赵伟的伏兵杀得大败,退后三十里扎寨,连宛的城门都没见着。宛城现在的代守将李典无奈,只得招募死士,四下求援。其中有一路,偷赴野向我告急。张凤正好也在宛城,非常思念典满,便自告奋勇和另一名曹家高级细作一起充当信使。结果半路上遭遇上淮焉的杀手,曹军那名高手战死,张凤被擒。
我们都很惊奇的是,河北的大军是如何绕到曹操的后背去的?张凤对此也是语焉不详,只知整个宛城曹军中,到现在都没人能弄明白,是哪个点出了岔。
当然,令我失望的是野本地的情报,对宛城方面的侦察完全没有。
想想也正常,连野城边上生的事都毫无所觉,怎么能指望他们有那种战略眼光?
麋竺和邓咨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