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碧曦[快穿]-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当年卓文君便是听了司马相如弹了这首曲子,便中夜相从,私奔而出。
  这首《凤求凰》,实在是他们的定情之曲了。
  这首曲子早已传扬开来,刘彻也早就听过。
  没有一个郎君,可以对自己心慕之人曾嫁过的丈夫无动于衷。
  刘彻就更是了。
  只是君儿与司马相如早已和离,还是司马相如不义在先,君儿又对自己一片真心,为自己思虑良多。
  且不知为何,他已有皇后妃嫔,总觉得有些对不起君儿。
  在跟君儿两情相悦之后,他便不再亲近后宫,几乎日日都到离皇城边上的翁主府,与君儿是寻常夫妻一般。
  刘氏经营汉宫几十载,不知挖了多少的密道,却不想被他用在了这里。
  太皇太后薨逝后不久,他便下令各地举孝廉。郡国百姓多者则举多人,少则举少人。凡是没有推举的郡县,其君侯皆要降爵议罪。
  郡国推举之人到长安后,朝廷组织三次以上的策论,由他亲自任命的主考官前往主持。通过策论之人,最后在承明殿,百官在侧,由他亲自主持考察,而后任官。
  通过考核者多少,纳入当地官员政绩,作为一项重要的考功。
  察举这事开办以来,事务繁多,加上年节到来,朝廷正是忙的时候,他已经有三日都歇在宣室殿,未曾去翁主府了。
  不想今日来跟陈阿娇商量年节的事情,竟又听见这个。
  区区一首曲子,分量定然是不够的,陈阿娇定然是还有后手,刘彻嘴角牵出一道意味不明的笑,问道:“听着倒是有趣,皇后是从哪里听来的民谣?”
  陈阿娇对于刘彻神色的观察已经太久了,几乎是刘彻一个极其细微的表情,她就能够猜出他此刻的心绪,笑着回道:“在长安城中传扬甚广,是侍女出宫听了那么一耳朵,便回来跟我说了。据说是一对有情人的定情之曲,可谓是一件雅事了。”
  只不过这个有情人,是刘彻现下的心头好和她和离的郎主。
  陈阿娇自太皇太后让馆陶大长公主认了卓文君为义女后,便明白窦氏已经不再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
  阿母虽然说得好听,是给自己添一份助力,为窦氏生一个皇子。
  可是自己生的,和别人生的,能够一样吗?
  自己跟阿彻成婚多年,从未有过子嗣,想必陈氏和窦氏已经是要放弃自己了。
  但是卓文君那个贱婢不过是商女出身,又曾经守寡,还与人私奔,再嫁之身,竟然勾得阿彻对她俯首帖耳,连卫子夫都放下了。
  她这辈子已然是折在了刘彻身上,根本没有念想了,却绝不肯让卓文君踩在她身上,得了刘彻宠爱。
  她是当朝大长公主嫡女,出身尊贵,而后更是汉室皇后,容貌姣好,才情俱佳,跟刘彻更是自小一起长大,少年夫妻,究竟哪一点比不上卓文君呢?
  这个女郎就算再有手段,让阿彻连汉宫美人都没有兴致了,但是满身都是错处,随便抓一个便能够在阿彻心里插上一根刺。
  刘彻在宫婢的服侍下净了手,端起桌上已经倒好的茶,喝了一口便眉头微皱,放下茶盏。
  他素日所用的茶盏及茶叶都是由君儿一手操办,连煮茶的宫婢都是君儿调教出来的。
  陈阿娇虽然也随着他喝茶,但是他的口味已经被君儿养叼了,连茶盏也随了君儿,喜欢天青色及绿色的瓷器。现下陈阿娇拿的是陶制的杯盏,他便觉得浑身都不对劲,“只是民谣罢了,没甚特别的。”
  陈阿娇接过使女端来的点心,亲手放到刘彻面前的案几上,“我也是听阿母说,文锦翁主去他人家做客,曾经弹过这首曲子,可真是情真意切,曲动人心啊,众人都赞个不停。我宫里没有擅弹琴之人,便只有偷个懒,给陛下说说罢了。”
  黄明奇在一旁听着皇后说的话,再看着刘彻眼中的寒意,只觉得自己站在这里,恨不得立时就晕死过去。
  陛下私下里都让他们称呼文锦翁主为女君,近乎日日都去翁主府,对翁主打叠起千倍心思,没有一件事不依着翁主的。即便是寻常百姓家里,也没有比这更好的郎主了。
  文锦翁主不喜汉宫,陛下就去翁主府陪着。
  宣室殿的每一个宫人都是他选了又选的,只是有一次翁主来时,一个小黄门见陛下有客,便让翁主在殿外候着,吹了一会儿子冷风。陛下当时没说什么,翁主走后立时便发作了那个小黄门。
  现下都没有这个人了。
  这哪里只是宠啊,分明是把翁主当成稀世珍宝,真得上了心了。
  现下皇后把翁主之前与司马相如的事情拿出来说,尽管是挑拨了陛下跟翁主,但于本就不受宠的皇后来说,也没有什么益处啊。
  而且皇后手段向来直接,这番拐弯抹角的行事,不像是皇后的手笔啊。
  被陈阿娇恨得咬牙切齿的苏碧曦倒是也在喝茶。
  她坐在插着红色跟白色梅花,摆着大幅满绣牡丹花开的屏风的花厅里,穿着晚烟霞紫绫子如意云纹衫,月白蝶纹束衣,刻丝素雪披帛,头上插着镂空兰花珠钗,正在跟卓文华的妻子,也就是她的嫂子说话。
  苏碧曦早在翁主府收拾好之后,便从卓府搬了过去。卓文华的妻子杨氏是在他们来长安不久后才到的,跟苏碧曦相处的时间并不算长。
  杨氏是蜀中女郎,也是商女出身,持家理事都是井井有条。她知道自己郎主跟君姑都看重自己的妹妹,便也一直善待着苏碧曦。杨氏膝下已经有一子一女,立身稳得很,又是个不糊涂的。即便是搬到翁主府后,苏碧曦也乐得跟她往来。
  杨氏今日来,是跟苏碧曦商量年节的事,以及送来节礼并从蜀中卓府寄来的信。
  卓文君的母亲卓夫人一向牵挂自己的女儿,信件礼物不断。
  只不过卓夫人此番寄来的信,以及卓王孙写给苏碧曦的信,都提及了想给苏碧曦再找一门人家的事,人选还是杨氏的兄长。
  这位杨郎君原配去年已经过世,还未曾留下一儿半女。杨郎君年岁尚轻,杨家自然要给他续取。
  杨氏听闻了此事,便跟卓夫人提起了杨郎君,言道兄长精明能干,又会疼人,只是原配身子不好,才早早去了。苏碧曦既然已经跟司马相如和离,只是一个女郎,单独住在一个翁主府,到底不是个事儿。自己兄长又是亲戚,两家知根底的,人才又出众,又没有原配留下的子女,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一门好亲事。
  卓夫人自是见过这位杨郎君的,也的确觉得这是一个好人选。女儿嫁了两次,皆不如意,能够再找到这么一个归宿,她才能真得放下心。难得的是,卓王孙竟也赞同。
  尽管自己是汉室敕封的翁主,但是到底名不正言不顺,商女出身,更是再嫁过的女郎,能够再有一门还算般配的婚事,卓夫人卓王孙就已经很满意了。
  一个女郎单独住在翁主府,到底不是长久之计。
  尽管他们不知道苏碧曦如何让朝廷封了翁主,但是为人父母者,则为子女计长远,自是希望自己多灾多难的女儿能够成家,安安心心过日子。
  长安虽好,他们到底底子薄,根本无法跟那些世家大族相提并论,还不如找一门知根知底的人家,好好过日子。
  苏碧曦看着杨氏,此时就很是有些意味深长了。
  她自是记得杨氏的这位兄长,人才相貌俱是不错,可有一个就是极为孝顺,从不违逆父母一分。
  杨郎君的原配如何没的,苏碧曦是不知道。但是这么一个事事听父母的郎君,可不是一般女郎能够消受得起的。
  更何况,她现在手中的商路产业是跟卓氏分开,由桑弘羊统管,最后她来操持。有汉室权柄最大的天子撑腰,她手上已经岂止是有一座用之不竭的金山。
  娶了她,便是等于娶了这座金山。
  卓氏虽然是皇商,占据着蜀地的贡上,跟她所掌握的财帛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她可没漏看,每次杨氏到翁主府时,看着这比卓府大了十倍不止的府邸,四处摆着的珍贵玩器,晚间还用夜明珠照明时,眼中闪过的光。
  财帛动人心。
  如果自己嫁给了杨氏的兄长,这一切便尽是杨家的了。
  杨郎君去年年初便丧了妻室,两年的功夫未曾想到来相看苏碧曦。等到苏碧曦被封了翁主后,杨氏便寻来了。
  再想想之前杨氏似是不经意间提到的,希望苏碧曦能够帮杨家也拿一个皇商的名头,提携一下亲戚。
  有什么,比直接娶了她这个文锦翁主,更能提携亲戚的办法呢?
  苏碧曦现在坐拥着万贯家财,一旦再嫁给他人,便跟卓氏跟杨氏没了半分干系。如果嫁的是杨郎君,那杨家能亏待了自己的女儿杨氏吗?
  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只是苏碧曦之前曾经跟司马相如私奔过,如今又是朝廷敕封的翁主,他们再想求娶,便也只能通过她的父母来图谋。
  只不过既然卓氏夫妇都赞同了,身为女儿的苏碧曦,自然也是要顾及父母的一片心意,这中间还夹着自幼疼爱她的长兄卓文华。
  苏碧曦看着杨氏虽然殷勤,但眼角眉梢志在必得的神色,缓缓摇了摇头。


第154章 
  杨氏自从卓氏被封为皇商之后,以皇商宗妇的身份出门交际应酬,很是在长安城过得风生水起。
  她今日穿着莲青色夹金线绣石榴花袍子,配娟纱金丝绣玉兰花裙,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钗,腰间缀着滕花玉佩压裙,端的是一个贵气逼人的贵妇人。
  她见苏碧曦摇头,忙牵着苏碧曦的手,略带着几分愁绪地劝着,“咱们女郎自是命苦,在时下这个地界,一个女郎单身独户地,如何过得了日子?长安城里的世家官宦举宴,哪个不是家里长辈带着?高门大户里的规矩,各家女郎的禁忌爱好,世家郎君的身世品行,当家主母们的规矩礼仪,我这进了长安城,真真是两眼一抹黑,闹了不知多少笑话,赔了多少礼。不怕阿妹笑话,阿嫂之前有段日子,根本就不敢出门,生怕出了丑,丢人不说,还给卓氏脸上抹黑。”
  她见苏碧曦面色柔和,温婉的脸上带着关怀,仔细地听她说话,心下更多了一份把握,“阿妹之前……阿嫂也是女郎,自然知晓女郎的苦。阿妹如今的婚事,可算是君姑心上一块大石,时时为阿妹操心。世间郎君千般,也并不都是司马相如那般负心薄幸之人,总是有好的。君舅跟你阿兄,就是顶顶好的例子。”
  卓王孙虽然势力了一些,但是平日里待妻子还是好的,也只有几个通房,在外人眼里实在是很不错的郎主了。
  卓文华自娶了杨氏以后,也只有一个良妾并一个通房,于女色上并不热衷,对杨氏也很是尊重,夫妻两个也算是相敬如宾。
  对于和离的事情,苏碧曦对家里的说辞是司马相如当官之后,另择了高枝,看不上卓氏的门楣。
  民不与官斗,司马相如又是京官,天天能见着天子,他们卓氏当时只是一介庶民,只能认下此等羞辱。
  卓夫人因着此事,还狠狠哭了一场。卓王孙更是气得把给司马相如的奴仆宅子俱都收回,恨不得撕了这个混账。
  时下人皆认为纳妾为常事,绝不会接受苏碧曦因为司马相如纳妾便要和离。
  杨氏如今想给苏碧曦再谋一份亲事,还是自家兄长,其实在外人来看并无什么不妥。
  亲上加亲,本就是人所乐意见到的。
  退一万步说,自家女儿嫁到了媳妇家里的兄长,亲家就算是顾忌到媳妇,也不会对苏碧曦不好。
  苏碧曦毕竟已经是再嫁,还守过寡。
  杨郎君如今没有嫡子,只有一个嫡女并一个庶子庶女,苏碧曦一嫁过去,只要生下了嫡子,便是再好不过了。
  即便没有嫡子,把庶子养在名下,也是一条退路。
  两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卓氏根本不怕杨氏不善待苏碧曦。
  只见苏碧曦仍是笑了笑,趁着她手边花插里粉色的梅花,越发显得人比花娇,“阿翁跟阿兄自然是好的,阿嫂的心意,我也是知道的。只是,馆陶大长公主那里,已是帮我相看了一个郎君……”
  杨氏即便是对苏碧曦的财帛有心,但是给苏碧曦说了自家兄长的心意,仍就是好的。
  对于苏碧曦这个年纪的再嫁女郎来说,杨郎君也算是不错的了。
  嫁过去便是杨氏宗妇,原配还没有留下嫡子。只要有意把日子过好,君舅君姑看在郎主妹妹的份上,也是不敢磋磨自己的。
  可是且不说苏碧曦无意于杨郎君,就说她现在已经跟刘彻定情,在太皇太后孝期过后就可能要入宫的情形下,光是知道她被求娶这件事,刘彻恐怕都要发一阵脾气,她又要费尽心思去哄。
  她现在只能态度坚决地拒绝杨氏,而最好的说辞莫过于自己认下的义母馆陶大长公主了。
  借杨氏一个胆子,也是不敢跟馆陶大长公主作对的。
  果然,听苏碧曦提起了馆陶大长公主,杨氏的笑迅速僵在了脸上,脸色忽地刷白,眼神惊惶,“馆陶大长公主,给阿妹定了亲事?”
  “是啊,义母一向疼我,早早为我寻了一门亲事”苏碧曦状似没有看见杨氏的脸色,低下头端起茶盏抿了一口,“义母如此为我着想,我如何好辜负了义母的心意。”
  这番话在杨氏的心里,就变成了岂止是不好辜负馆陶大长公主,根本是不敢才是。
  苏碧曦一个半路出家的翁主,哪里能跟汉室跟诸侯王比肩的馆陶大长公主抗衡?
  馆陶大长公主是什么人,汉室天子的姑母,女儿更是汉室皇后。
  这样一个身份的人,又是苏碧曦的义母,给苏碧曦说了一门亲事,哪里是卓氏能够置喙的。
  杨氏来时的喜气一下都褪了干净,心里发沉,强笑说:“既是馆陶大长公主挑的亲事,自然是顶好的。”
  就算不是好的,也不是她能管的了。
  杨氏留下诸多节礼,连苏碧曦留饭也不肯,推说年节事忙,便告辞回了卓府。
  这两日刘彻因为忙着察举跟年节的事,遣了人来说晚上都不过来翁主府,苏碧曦便趁着有闲暇,往京郊置办的田庄里去了。
  这个庄子里的奴仆都是她亲自置办,并且用玄术在他们身上置了一些小禁制,让他们不得背叛于她。
  没办法,这个田庄里所栽种的都是她从其他世界带来的红薯土豆等能够大规模种植,比稻谷还要能够容易存活的粮食作物。等到她培育出了适合这个时代气候的种子,便要让朝廷推而广之。
  农耕文明的社会,这些红薯和土豆不知能够多养活多少人。诸多不适合栽种水稻的地方,也能够有了活下去的盼头。
  而且还有棉花。
  棉花对于在边关长时间作战的将士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西疆冬季严寒漫长,冰雪千里,每年冬季都能够冻死极多的普通士兵。
  保暖而实用的棉花,可以称得上是西疆将士的救命之物。
  自遇见刘彻以后,她就把能够搜集到的培育战马的法子都给了他。如今培育战马的牧师诸苑,已经尽数开始培育新的良种马,在已有三十余万匹马的基础上,培育适合西疆战场的战马。
  在如今的战争中,士兵的折损尚且不说,战马在西疆的耗损实在令人心惊。充足的战马储备,马具的改良,乃至于平时的护养,马病症的防治,都是乃至刘彻都需要关心的大事。
  刘彻今日便跟卫青一行,来到了北苑,查看战马的培育境况。
  卫青生性温厚宽仁,待人处事也多为他人着想。刘彻对卫氏大恩,对卫青的提携知遇之德,他心中只恨不得能够为刘彻肝脑涂地,效死以报。
  刘彻派遣他去西南夷督办军事,他严明军纪,善待当地夷族,又配合官员整理了当地驻军,上下莫不赞之,刘彻也很是满意。
  他们今日要来验看按照新的法子驯养的马匹耐力,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来一场比试。
  卫青点了麾下羽林骑的数名男儿,与他们一起比试。
  数十名羽林郎一齐冲出,在马场跑了将近半个时辰方回转。
  经过驯养的战马,体型高大,体质结实,行动灵敏,马蹄小而坚实,骨骼粗重,肌肉发达。在急速奔跑了这么久之后,仍然有余力,耐力与速度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卫青与诸多羽林郎回到刘彻身边,待诸多羽林郎皆下马饮水后,卫青安置好所有的马匹,方回到刘彻身边。
  刘彻见了卫青,便示意身边的黄门给卫青递水,待卫青饮水后,便拍着卫青的肩膀笑道:“朕的建章监果然没有找错人,这群羽林郎在你手下,个个都是有真功夫的。卫青,你方才在马上的英姿,可是连阿姊都夸了的。”
  在他们赛马的时候,平阳长公主也带着儿子来北苑选马。听闻刘彻也在,便也过来拜见。
  卫青便过来与平阳长公主见礼。
  他原本是平阳长公主府邸马奴,平阳长公主是他的主人,他从来都尊敬的。
  平阳长公主一双美目笑意盈盈,吩咐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