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农家幺妹-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一来,待爹娘、大姑等带着一群孩子们与卢铁石回来时,宁婉早神情自如地将羊汤给大家盛上,“外面很冷吧,赶紧喝羊汤暖一暖。”特别在卢铁石的碗里多加了些羊肝,“听说吃羊肝明目,夜里看东西清楚。”
金山与几个孩子同在女人这桌,听了她的话远远地就喊,“小姨,我也要,我也要!”
宁婉心里叹了一声,这孩子真是他爹娘的亲儿子,什么都要多吃多占,明明还没有狐保和石头大,却一个劲儿地要这要那,也不管能不能吃得下。只是大节下的,家里又不缺这点东西,她也懒得说,就将煮好的羊排、羊肉、羊杂用盆子盛了上来,“这次买了一扇羊排、两只羊腿、一套羊杂、一个羊尾,尽够的。”
宁梁倒是面上一红,赶紧遮掩着向卢铁石笑问:“多伦那边的羊肉很多吧?”
“是,我们时常吃羊肉,架起火来烤,或者将一整只羊都扔到锅里煮,还有按夷人的法子做的肉干,”卢铁石就说:“还有牛肉,夷人的牛不是耕牛,而是肉牛,养大了就吃,肉一点也不柴;不过狍子肉和鹿肉比牛羊肉还要好吃;我们还打鱼,那里的江鱼长得特别大,有半人多长,要站在水里用棒子打,瞧准了一下子打晕就能捞上来吃……”
宁婉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奇事,在卢铁石的讲述中,似乎多伦并不是多么苦寒的地方,他们在那里过着很是欢乐的日子,也许他心里果然也是这样想的?
好像过去的卢铁石不是这样的他的脸上总带着沉重的苦难,也从不提多伦的事……
过了城隍巡游,冬日里一连串的节日就都完事了,宁婉早有了新的打算,她要开两个新作坊,正是要在春天之前谋划好办起来。
一个是腌渍猫爪儿菜的作坊,这还是从高齐两位客商那儿来的消息,原来辽东卖到京城的猫爪儿菜自不可能有鲜菜的,但是有人用盐腌渍起来运送过去,吃时洗去盐粒再泡上几个时辰,竟与鲜菜一般模样,不止味道一点也不变,就是颜色也依旧碧绿可爱。
腌渍菜其实不难,也不必请师傅,只要试上几次弄清盐量多少最适合就好了。但是问题也很明显,毕竟要用许多盐,价就高了许多倍,只恐怕不好卖。因此宁婉打算今年少做上一些,除了高、齐两位京城客商预定的,只少量摆在铺子里卖,看看销路究竟如何。将来若是生意好,就多腌渍一批,若是差,也只为京城供货就好了。至于作坊的选址嘛,就开在柳枝镇,给小柳加个副手,让他一并管着。
另一个作坊更是简单——晒干菜。其实三家村人这几年一直都在做,晒好了罗双儿和春玲嫂子收了送到德聚丰来。但是宁婉过年时看到大小形状不一的干菜与整齐好看的粉条炖在一处就突然悟到晒干菜也应该开一个作坊,将各种干菜也晒成一个样子的,这样不只卖相更好,也容易让人接受。
两个作坊说起来都很简单,但真正办起来各种杂事亦是不少,而宁婉做起事来又一向要做得最好,亦费了不少思量。
偏偏娘来给她捣乱。自过了年娘对她的亲事的急切再掩不住了,“在南边女儿家十六岁就嫁了,你现在已经十七了!”
宁婉就说:“辽东人成亲比南边晚着呢!”
“就算是晚一点,可是也不能超过十八呀!”娘搬着手指头说:“就算现在开始说亲,指不定要到明年才能成亲,那时你就十八了!”
所以她得出的结论就是宁婉的亲事必须赶紧张罗了!
这一次爹也站在娘的一边,特别背着石头向宁婉说:“生意虽然要紧,可是你的亲事却更要紧。女儿家不比男子,过了十七八就不容易嫁到好人了。”
“你爹说的不错!”娘赶紧又补上几句,“先前你说要忙生意,我们也等了;你又说亲事要自己做主,我们也应了。但是现在只要有来说媒的你都推掉,我们可不能再任你胡闹下去了!”
爹和娘平日里遇事想法就十分相似,今天更是到了极致,娘的话音一落,爹就立即说了一句,“你娘说的对呀!”然后又道:“我和你娘早说过,家里的铺子都是你的,给你做陪嫁。现在你只说你想嫁什么样的人,爹娘找媒婆打探打探。”
从梦境中醒过来的宁婉早决定要过正常人的日子,她也说过亲事要自己做主,但其实她真不知道应该嫁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平日里忙,也分不出多少心思去想,而且就是想了,也未必能想出来,因为她一点也不懂。她在梦中学会了许多东西,但是唯独没有怎么找个好人家。
甚至赵太太还告诉她,男人就没有好的,嫁了人就是受苦。赵太太最常叹的一句话就是,“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又总告诉宁婉,“我们这一世好好修一修,来生再投胎托个男身就好了。”她本是富家之女,嫁给了有权有势的赵典史,尚且有许多的不如意之处,更何况别人,因此劝宁婉时亦常说:“国茂虽然是痴儿,可是他却听话,又不会惹你生气,只这一点已经比世上九成的男人都要好了。”
就算赵太太有意为赵国茂开脱,但是宁婉比比赵家的大少奶奶、三少奶奶,还有身边许许多多的人,并不觉得赵太太说得错。赵国藩赌博、没本事,家里略平头整脸的丫头媳妇子差不多勾搭遍了,就是这样还要隔三差五在外面弄出些绯闻,大少奶奶今天与这个斗明天与那个斗,人都不大正常了;至于三少奶奶更是可怜,带了丰厚的嫁妆进了门,却被赵国葆一点点地用光了,想吃些燕窝花胶等补品都吃不起,一无所有时正好一病死了,宁婉还曾疑心过她是被赵国葆害死的;而自己的爹是大好人,娘嫁了他也不过能吃饱饭而已,平日并没有少受长辈的气;大伯人不坏,大伯娘一年忙到头也穿不上一件新衣裳;至于护不住罗双儿的郭夏柱、抛弃宁雪的郭秋柱;言而无信的郭冬柱、偷娶二房的刘五郎更是验证了赵太太的话一点也不错……
所以宁婉想过正常日子的同时,对男人也有一种莫名的担心,毕竟没有人能像赵国茂一样完全听她的话,小狗一般地依恋她,绝不会到惹上风流债,也不会赌博输钱、闯祸犯事儿,真要算上一个极好的男子了,只除了他不是真正的男人以外。
重新有了机会,再成亲总要嫁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吧,事事有担当,不似与赵国茂在一起时样样都要自己操心,忙过了家里的事还要哄他好好吃饭睡觉。
可是有些本事的男人却又因为他们的这一点本事而生了许多毛病:老赵典史做典史是极油滑的,将赵家的势力家财都提上了一大截,但他多纳几个妾也就罢了,非弄出一个庶子赵国葆来,让赵太太半辈子心里都不痛快;卢铁石的亲爹卢指挥佥事从军后一路高升,可却在外面重娶了妻子;还有钱县令、丁掌柜等等许多人做过的许多事,这些皆非宁婉所不愿意接受的了。因此她越是想越是觉得没有合她心意的人,不知不觉宁婉倒是宁愿就这样留在家里,至少眼下的日子过得很好。
宁婉固然不大情愿,但是这一次爹娘可是拿定了主意,每天都要在她耳边不停地嘀咕嫁人的事,势必要在十八岁前将她嫁出去。
按说爹娘的性子都是很和软的,否则先前他们也不会受到村里人的欺负,宁家的铺子也不会由着宁婉一直掌着。但是宁婉现在才知道原来他们认准一件事也能如此坚持,大有宁婉不答应就誓不罢休的决心。
唯一令宁婉安心的事,爹娘到底不是十分强势,因此他们只逼着自己答应,并没有不管不顾地请媒婆说亲。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自己才越发为难的。
毕竟以爹娘的见识想法,自己好好地成一门亲比将生意做好还要重要,他们只怕女儿过了十八再嫁不到好人凄惨一生。而世情也是如此,女子到了花期不嫁人,不只自己,就是家人也都会为人指指点点,议论不已。
宁婉在爹娘两人一日复一日的唠叨劝说下,终于再也顶不住了,“再有来说亲的,我就相一相。”
宁梁和于氏当即就笑开了颜,“那好,那好!我们找媒婆打听打听去!”
宁婉就一皱眉,“爹娘就在家里等着不许去打听!总要是男方有心求娶的才好!”
“婉儿说得对,说得对!”于氏马上赞成,“就凭我家婉儿的人品相貌,上门来说的亲不是一大把?”
宁梁把头点得就像鸡啄米一般,“不是成心来求的我们不看!”又笑道:“先前来打听婉儿的就不少,现在只要放出风声,我们家一定被媒婆踏破门槛!”
于氏立即接喜洋洋地道:“开春说亲,到了冬天成亲,一点也不耽误!”
原来爹娘早算计好了,宁婉哼一声表示不满,“你们如今也有心机了,而且还用在我身上!”
第152章 捕快
过年铺子关板闲了的几天,宁梁和于氏每到晚上就在被窝里悄悄商量的就是怎么让幺女答应开始相看亲事,不管是劝说还是生气逼催,正月里总要女儿答应,然后到了二月就开始物色,用上三五个月的时间订亲,年底成亲绰绰有余,就是推迟一些也不过是明年,如今第一步就很成功,正在得意,却被女儿一下子叫破,却也不难为情,“我们都是为了你好呀!”
听了这话,宁婉就无话可说了。再者,她心里也明白得很,自己也确实应该议亲了,要知道,两个姐姐议亲成亲的年纪都比自己小呢,而虎台县里大户人家女儿往往在十三四岁就开始订亲了,自己着实不应该再推下去,既然要嫁,还是在正当年华时嫁了好。
虽然爹娘一直说自己什么都好,但是宁婉只当他们爱女心切,家里才搬到虎台县,与左邻右舍还不大熟呢,哪里会有许多人来求娶?因此事情也没有那样快就能成。
不想自从过了正月,媒婆竟成了家里的常客。
梦中的自己亲事可一直不顺,先是招赘不成;及离了三家村没了房子和地,也就无法招赘,她只要求带着爹出嫁,还要男方对爹有如亲生的爹娘一样好。那时大姑和大姐为自己的亲事操碎了心,但几乎没有人愿意自己带着爹嫁过去,有几家答应的也都是极差的,宁婉反而不能同意,只怕爹跟着她如此嫁了境况会更糟。
自己还是那个人,家境变了,许多事也就变了。宁婉并没有什么不平的,她早认识到钱的重要。如果家里有钱,梦中的爹不会得了痨病,娘不会中年过世,她也不会答应给赵国茂做妾……因此她从梦中惊醒之后,一直把挣钱当成头等大事。
现在有了钱,爹娘身体康泰,家里添了石头,就是自己其实也不同了:吃得好与吃不饱人的肌肤是完全不同的;整日奔波劳累与在铺子里风吹不到雨打不着的神情就会有很大差距;而穿上美丽的衣裳与破衣烂衫更是天差地别……现在看上自己的人多了,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由此可见自己的努力一点也没有白费。
于氏近来最喜欢暗中端详幺女,对幺女能结一门好亲更是满怀信心。
婉儿是姐仨儿中最小的,可两年前她就已经是长得最高的了,细挑挑的身材穿衣裳十分好看。而且别人未必看得出,但什么也瞒不过当娘的眼睛,幺女身上该长肉的地方也都长了起来,每次做新的肚兜都要在胸前放上几分,因此无论家常的袄裙还是专门在铺子里穿的外褂罩在她身上都俏得很,其实就是正好将衣裳撑起来了。
至于一张脸,更是会长,即随了她爹的高鼻梁大眼睛有辽东人的精气神儿,又随了自己的瓜子脸有江南人的秀气。这几年家里吃得好,且于氏又有意不再让幺女再做粗活儿,越发将女儿养得水灵灵、嫩生生的,白里透着粉,粉里透着白,衬着一头乌油油的头发,比画上的美人儿还好看呢!
先前两个女儿嫁得都不错,这本是于氏最得意的事,眼下她坚信幺女无论长相能干都比大女儿二女儿还要出色,一定会嫁得更好。
大姑大姐对宁婉的亲事也十分关切,只是她们认识的人有限,都觉得配不上宁婉,因此先前拍着胸脯保证要给宁婉寻一门好亲的大姑如今提也不提梨树村那些家境不错的小伙子,反而与娘在一处悄悄打听媒人提亲的几个,力主都回绝了,背地里又说:“虎台县人怎么了,也要家世好人才好配得上我们婉儿才行!”
别看宁家是外来户,但也不能被媒人骗了嫁给虎台县里寻常人不是?
媒人不大可靠,倒是喜姐儿听了消息竟帮忙提了一门亲——付捕头的二儿子付英,如今正在县衙里当捕快。
娘和大姑几个人听了先有了几分愿意,“毕竟是县衙里的公人,每月都有官家发银子呢。”
“其实付家哪里靠官家发的那几两过活呢?就像赵家,若是只靠每月典史的俸禄,恐怕连饭也吃不饱了。”喜姐儿身在赵家毕竟对县衙里的事情会知道几分,“付英的爹付捕头管着整个县里拘捕犯人的事儿,手下有二十个捕快,除了县衙里几个当官的,哪家不让他几分?逢年过节各种孝敬都是少不了的。就是付英,手下也有好几个帮手,出门在外还不是威风凛凛!”
“这门亲还是我婆婆帮忙看的呢。”喜姐儿对娘家人自然什么也不瞒着,合盘托出,“那日我说了舅家要给婉儿妹妹相看亲事了,婆婆就替我留了心,冷眼选了一回就选中了付英。”
“付英眼下捕快做得不错,钱县令还夸过他能干呢。他的大哥早夭,付捕头的差使迟早传给他,将来就是一县的捕头,婉儿嫁了过去自然好吃好穿又有面子,就是德聚丰的生意,看还有谁敢来捣乱?另外还有一点好处,付家与赵家都在县衙旁住,到时候我和婉儿就是邻居,有什么事相互照应也容易。”
于氏听了喜姐儿的话不住点头,晚上悄悄告诉女儿,“喜姐儿说的这门亲还真不差,那付家虽然比不了赵家,但在虎台县里也是有名的了,况且付二捕快又比赵国茂要强得多,因此我说这门亲竟比喜姐儿的都好呢。”
宁婉前两日无意间听了媒婆来家里天花乱坠地吹牛,说的也不过是些看上了德聚丰产业的人家,又见爹娘对这些人并不大满意,倒将原来的几丝担心放下了,不想突然间就出来了个付英,而且还是赵太太帮忙提的。
捕快是吏,专门管缉捕犯人,付家世代操此役使,在虎台县里也颇有些威势。有了前世的梦境宁婉自然是认得付英的,也知道他做事很勤勉,正是捕快中的一把好手——过几年他爹见他比自己能干得好就将捕头的职位让给了他,自己回家当老太爷养着了,此时他二十上下岁,因为付太太眼光高还没定下亲事,名声也还没有坏掉。
赵太太之所以帮忙提这门亲,肯定是有她的算计。以宁婉对她的了解,赵太太不会无缘无故地去管旁人的闲事,她肯出手,一定有她自己的好处。
那么想将自己嫁到付家对赵太太或者赵家有什么好处呢?从赵家与付家的关系来看,典史虽然不是捕头的顶头上司,但是却也因为是官而非吏又管着牢狱而压了付家一头;而付家呢,毕竟是县令直接所属的吏目,对赵家也有牵制。且两家同为虎台县里的坐地户,又有共同的利益,一面要服从自外而来的县令,一面也要一起与县令抗衡保住两家在虎台县的权势。
先前赵太太就给宁婉细细地讲解过,“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县令虽大,但在一地能任几年?怎么也比不了我们这些世代在这里的有底气。可是县令毕竟有权,所以要想保住我们家的典史职位,总要拉拢付家的,若是我们窝里斗起来,县令正是渔翁得利,正好借机罢免了我们两家都换了自己的人,那赵付两家岂不都失了根基?”
“当然一味拉拢也不成,付家该以为我们怕他们呢——捕快的铁链子一套,拉到官府里就要掉一层皮,县里许多人怕他们比我们要甚得多,这就容易让付家自以为是。但其实我们不但不怕付家,还要压住付家。”
“眼下的付捕头没什么头脑,付太太更是个蠢的,倒不需费太多的力气,”随着赵太太对宁婉越来越信任,就打算将赵家交到她手中,指点也更用心,“将来付家落到付英手中,恐怕要比他爹娘要难对付了,我瞧着他是个有主意的人,是以你将来与付家来往时恐怕会更难了。”
赵太太还曾经想把自己娘家的一个远房侄女说给付英,那样两家就有了亲,将来也会更和睦,只可惜这门亲事没成,付太太性子满拧,硬是为二儿子做主娶了虎台县一个身家丰厚的商户女,后来付家家无宁日,赵太太还感叹过几次呢。
那么赵太太知道喜姐儿与自己亲密,便想让自己嫁到付家,一定是为了将来自己能帮着喜姐掌控赵家吧。如此说来,赵太太对仅有一面之缘的自己评价还蛮高的,毕竟当时她在亲戚家给付英挑人时特别说过要挑明事理能担起事儿的女子。
可是宁婉却不愿意嫁到付家。其实倒不关付英的事,毕竟接触不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