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农家幺妹-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的本性是不变的,眼下也是一样,郭秋柱见了大江哥硕大的拳头,身子就堆了下去,可是大江哥正揪着他的衣襟,也就拉住了他,眼下嫌弃地一推,郭秋柱就倒在了高粱地头,一个劲儿地说:“我再不敢偷了,再不敢偷了!”一骨碌爬起来弓着腰跑,不料在田梗上滑了一下,摔了个四脚朝天,半晌才爬起来,捂着屁股呲牙裂嘴地走了。
    三家村的人从小生在农家,因此最爱惜粮食,也都最恨偷粮食糟蹋粮食的人。现在郭秋柱偷了宁家大房的,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偷到自家,因此对郭秋柱都没有好脸色,不想见他如此狼狈的样子,再也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就有说,“郭家是怎么了?一个两个的,都不省心。”
    除了郭夏柱,那个自然是郭小燕了。她的伤已经好了,只是落了下了残疾,性子变得更加古怪,见人一句话也没有,最喜欢翻着白眼看人。因此过去与郭家关系好,时常去郭家坐着说话的几个人,都因此不大过去了。
    “谁知道呢?恐怕是风水不好吧。”
    “郭老爷子正张罗着请人看风水,想挪祖坟呢。”
    这可不关祖坟什么事!在宁婉的梦里,郭小燕攀上了瘸子将军,郭老爷子还四处说郭家的祖坟风水好,能保佑后世子孙呢!其实郭家的祖坟还不是在原来的那处,从来没挪动过?
    宁婉便一笑置之。转身又在地里摘毛豆。
    因刚刚的事,她却忘记了躲着三家村人了。大家见了便都又反对起来,“婉儿,豆子还没熟呢,这时候吃了多费呀!”
    毛豆里的豆子是碧绿的,带着许多水份,味道清香,特别是煮熟放凉之后更是开胃。但是三家村人却不会这样吃,不是大家不知道毛豆好吃,而是舍不得。毕竟比起成熟了的黄豆,毛豆吃起来实在太费了。
    带着豆荚的毛豆,煮上一大锅,一家人很轻松就都吃光了,若是黄豆,三五顿都吃不掉呢?所以,大家看着地里鲜美的毛豆,却动都不会动一下,直到毛豆长成了黄豆,变得硬硬的,就快从豆荚跳出来时才将黄豆收了,留着做酱、做豆腐、或者二月二炒着吃,要整整吃一年呢。
    也只有郭秋柱那样的二流子,才会不想着勤俭过日子,摘了毛豆烤了吃。眼下,宁婉觉得大家也用相同的目光看着自己,唯一不同的是,自己摘的是自家的毛豆,而郭秋柱摘的是别人家的。
    面对大家责备的目光,宁婉颇有些不知如何反驳。在虎台县,许多人都很喜欢吃毛豆的,这个时节煮上一锅毛豆,男人喝着酒,女儿倒点甜水,吃着毛豆,就是天热时也能胃口大开。就是酒楼里,这时节煮毛豆也是卖得最好的菜。
    虽然自己想出了许多办法改变爹娘,但是对于外人,那些撒娇胡闹还有摊开家里的帐本讲道理的许多法子都不能用。宁婉灵机一动,“我摘些毛豆回家试一试,看能不能卖到虎台县。”
    “是这样啊!”大家明白了,又纷纷问:“不知这毛豆能卖多少钱?”
    宁婉虽然不能十分确定,但还是知道大致价格的,就估算着说:“不比收成熟的黄豆便宜,甚至还略高一些。”
    大家也都明白过来,“若是价低,自然没有人会卖了。”又问宁婉,“你们家可收毛豆?”
    宁婉想想道:“先让我爹到虎台县打听一下准价,如果能挣钱就收。”但是她知道不可能收的。黄豆这东西在辽东是最常见的,到处都有人种,从三家村运到虎台县自然不划算,也比不过虎台县附近。三家村真正的优势是各种山货,这在别处是没有的。
    宁婉摘了半篮子毛豆,回到家里,便用水冲洗了几回,然后拿着剪子将毛豆的两个尖尖的头剪下。煮毛豆时是要带着豆荚的,这样毛豆的清香味才能不散掉,因此只将两个尖头剪下,吃的时候方便。
    收拾好的毛豆用清水加盐和几样调料泡上一个时辰,再与泡豆子的水一同放在锅里煮。毛豆不同于黄豆,很容易就熟了。但是在煮的时候还有一个秘决,那就是不要盖锅盖。虽然盖了锅盖会熟得快一些,但是毛豆荚就会变成黄色,颜色就不好看了。
    煮得恰到好处的毛豆还与刚从地里摘下来时一样碧绿可爱,放在盆子里端到桌上,让人一看就心生欢喜,这时也不需用筷子,只用手捏着一角放到口中略一用力,煮得软软的豆荚便开了,豆粒入口。
    还未真正成熟的豆子十分地绵软,豆香气与成熟的黄豆完全不同,不带一点豆腥,只是又香又醇,因为泡了许久,豆子里已经入了味道,滋味更是绝佳。
    爹和娘原还是有些不舍的,但是尝了也觉得美味,宁婉就劝,“这样的吃法虽然费了些,但是最养人的,娘能多吃一些就最好了。”
    从娘那一次险些小产起,家里便越发把这一胎当成头等大事,因此只消宁婉提到毛豆吃了对于氏身子好,爹便赞同了,“就是费一些豆子,但也是我们家自己吃到了肚子里,就不算浪费了。”
    宁婉不意爹如此开通了,便赞道:“可不正是这个道理?我们家今年特别多种了一亩豆子,尽够吃的,自然要换着花样吃,这是物尽其用,哪里是浪费!”
    娘就笑,“你们爷俩儿总有这许多道理,我又没说什么。”
    宁氏父女就都笑了,果然于氏神情虽然有些不舍,但并没有出言反对,倒是他们俩自然而然地把于氏放在反对的一面上一力劝她,其实于氏并不是过去什么都力求节俭的人了,他们果然错了。
    父女二人遂相视一笑,都说:“我们是想你多吃些。”
    于氏近来肚子大了,食欲也差,今天吃着毛豆竟十分合脾胃,便果真多吃了些。

  第65章 嫉恨

春玲和罗双儿在宁家帮忙是管午饭的,因爹不好和两个小媳妇一张桌子吃饭,平日里通常都是宁家夫妻一桌在东屋,宁婉陪着两个嫂子在西屋里摆另一张桌子吃饭。
    近些时候天气炎热,三人就将桌子搬到院子里的一株大树下,一面说着闲话一面吃,又阴凉又自在。
    虽然春玲和罗双儿是来家帮忙做事的,但是宁家有好吃的从来都在午饭时做,从不避着她们偷吃。这亦是三家村为人处事的风俗,请人帮工不但要管午饭,而且还要尽力吃得好。
    因此宁婉做什么都分了一半过来,煮了毛豆亦不例外。
    春玲拿了一个毛豆就说:“我小时候,有一次我家煮了毛豆待客,我娘悄悄给我抓了一把,特别特别的好吃,到现在我还觉得毛豆比肉都好吃!”
    罗双儿便羡慕地道:“我家里也种了黄豆,但却从没煮过毛豆,我还是第一次吃呢。”又道:“真好吃!”
    宁婉就笑说:“这算什么!望远楼里在煮毛豆时还要加一样极贵重的调料叫小茴香,也有人叫孜然的,味道十分独特,毛豆吃起来更佳!”
    春玲和罗双儿便赶紧问:“也不知这小茴香是什么样的?”
    “样子倒没有多稀奇,小小的,细细长长的。不过香气却十分浓郁,因为是从西域那边传来的,因此才十分金贵。”看两人不觉露出艳羡的神色,就又道:“等我们挣的钱多了,也可以到望远楼里吃饭,到时候就点一个用小茴香烤的羊腿,那才是更美味的呢!”
    “我们可不敢进酒楼!”
    三家村的人就是这样,不用说春玲和罗双儿两个小媳妇,就是那几个老一辈自诩有见识的人也有没去过虎台县的,更不必说进酒楼吃饭了。就是爹,也不过是给望远楼送菜,还没真正坐在酒楼里点菜吃酒呢。
    宁婉也是从这时走过的,因此她只一笑,“我将来请你们去吃!”
    春玲和罗双儿是相信宁婉的,就都充满了希翼,“那我们就等着了。”
    毛豆最后没有卖到虎台县里,毕竟不划算。但是宁家却吃了三五遭。虽然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了,但是满村里的人免不了要议论议论。
    宁婉自然也听了几句风言风语,不外是说宁家做山货生意富了,因此连粮食都不爱惜起来,竟吃起了毛豆。但她自然毫不在意,自家人吃自家的豆子,为什么要管别人怎么样说呢。
    她早知道,三家村人的从来不只有质朴一面的,还有非常恶劣的一面。他们先前因为从自家手中挣到了钱,对自家十分地感激。但是时间一久,这感激就淡了,特别是在他们发现宁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时,他们便开始嫉妒。
    现在,他们的传言其实就是因此而来的。
    只是宁婉不想第一个当面把话说出来的竟是郭小燕。
    在宁婉再一次摘了毛豆回来时,就遇到了郭小燕。她拦在自己的路上一把揪住了装着毛豆的篮子,向宁婉尖声高叫道:“又去摘毛豆了!整个村里也只有你家财大气粗,舍得如此糟蹋粮食!说!你家挣了多少钱了!”
    宁婉还真让她吼得一怔,不只是为了她的歪话,也不只是为了看到郭小燕瘸了!而是!她怎么也没想到,郭小燕留下残疾的也是右腿,与当年瘸子将军一样的部位!
    难道?这就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在她的梦中,郭小燕骗了瘸子将军,成了他的妾,然后就花着瘸子将军的钱,用着瘸子将军的名,丢着瘸子将军的脸,成了虎台县里的一个笑话。然后她现在瘸了,难道是还当年欠下瘸子将军的!
    再细究起来,当夷人进犯时,瘸子将军却没有救当时住在老宅里的郭小燕,自顾自带兵进了县城,应该也算欠了她一条命,而这一次卢二少爷打野猪时却救了郭小燕,这也是还了当时欠下的一条命?
    人世就是如此奇妙!
    宁婉正想着,却突然又被郭小燕上前一步指到了鼻子上,“你心虚了吧!你家挣的钱都是村里人的,真是昧良心!”
    如此看来,先前的传言少不得与郭小燕再次出家门有关,而郭小燕敢出面惹事,应该是郭老爷子同意的,至少也要郭老太太答应。眼下她几句话便将宁家大房与三家村变成了相对立的两处,因此听到吵闹声而围过来的人们并没有一个出面制止,看来他们也或多或少地认为郭小燕是对的,宁家向大家低价收了山菜,再高价卖到虎台县,这中间挣的正是大家的钱。
    宁婉早有心驳回这无耻的传言,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眼下郭小燕找上门来,她倒觉得正是好机会。一抬手打落郭小燕就要戳到自己鼻子的手,又将手中的篮子拉了回来,向四周扫了一回,坚定地说:“我摘自己家的毛豆,又没有拿别人家的,难道犯法吗?就是告到京城里皇帝的面前,也没有一个人能说我一个错字!”
    所有的人都沉默着,其实他们也都明白宁婉说得对,宁家的粮食,他们愿意糟蹋谁又能管得了?更何况村里现在还有一个专门糟蹋别人家粮食的二流子郭秋柱,大家要恨也应该恨郭秋柱才对。
    可是,人心就是这样的奇怪,大家固然讨厌郭秋柱,但是却对宁家大房也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不自在。都是一样的人,都住在三家村,种着一样的地,但是凭什么宁家现在发了?眼瞧着宁家添置了一样又一样的好东西,每天吃着肉、蛋、毛豆等等好吃的,穿着好看的新衣裳,他们便生出了嫉恨,而且这嫉恨越来越重,因此见郭小燕出面责问宁婉,心里竟然是高兴的。
    郭小燕感受到了这种无形的鼓励,虽然被宁婉驳了回来,气势却依旧不降,“你理直气壮地糟蹋粮食,还不是因为你们家挣了村里人的钱,财大气粗吗?”
    宁婉不禁冷笑了一声,“按你这么说,你家就不要再买布买针买线买肉买酒买任何东西了,只要卖你家东西就是挣了你家的钱,是不是?”
    做生意为的就是利,宁家收村里人采的山货,卖到虎台县自然是要挣钱的。就像瑞泓丰那样的铺子从江南买了绸缎布匹卖给辽东的人;杂货铺子和卖货郎进了针头线脑的小东西卖到各村各家;杀猪匠到乡下收了猪在集上卖肉,统统是一个道理,大家都是为了挣钱,那凭什么宁家不能挣钱呢?
    郭小燕怔了一下,可世所公认的道理对她还是没有用,她尖声叫道:“那你们家也不应该挣村里人的钱,我们可都是亲戚呀!”
    “就是,”宁三老太太突然钻了出来,指着宁婉恨恨地说:“你们家都掉到钱眼里了,连亲都不认了。我们两家可是亲叔侄,连我们家的钱你们都挣,真是黑了心!”
    现在三房想起了他们是亲叔侄了,当初怎么却把这些都忘记了,要了爹几石粮食不算,还占尽了大房的便宜!宁婉几乎就要将往事脱口说出,但在最后却又咽下,她不再是为了宁家的面子而忍着,而是为了二房。
    二老爷子自那事之后很少出门,只在家里带着小孙子,他是真心后悔了的;宁大伯已经尽力还了些粮食,春耕时来帮工,平日爹忙的时候也会到大房的地里转转,有什么活就顺手干了;至于大江大河两兄弟更是对宁婉十分好,他们还在郭秋柱再偷自家毛豆时将他抓住了痛打一顿,让他不敢偷自家的粮食了……
    现在当众揭出当年宁家的丑事,固然会让三房没有面子,但是二房也是一样。当年赵太太教导宁婉时就说过一句话,“别为了打老鼠伤了玉器瓶儿!”三房是老鼠,二房却是玉器瓶儿!
    就在宁婉略一沉吟的时候,于氏挺着大肚子走了进来,拦在女儿面前向三老太太说:“三婶有什么只管说我,婉儿才多大!”
    原来郭小燕并不是在地边上拦住宁婉的,而是在村头人多之处。夏日大家都开门开窗的,所以听了声早引来半村子的人来看热闹,于氏也听人说了,急忙赶了过来。
    三老太太见了于氏火气更大,神情更加凶恶,恨恨地说:“一个买来的讨饭丫头也敢来和我吵!我最瞧不上你这作张作致的样!哪个女人不生孩子,偏你尊贵得不得了!整日在家里养着,好吃好喝地供着,我就等着看你能不能生个金蛋!别还是个不值钱的丫头片子!”
    三老太太最看不得娘有一点儿好,这几个月她一直憋闷着,现在的话要多恶毒有多恶毒。宁婉气得立即回骂道:“我娘再生小弟弟小妹妹与你无关!再说就算我娘生小妹妹,我们家的田产也轮不到你,别作你的清秋大梦了!”说着扶着于氏,“娘,你不能生气,我们回家吧。”
    不想于氏却说:“我怀着孩子呢,自然要好好养胎,为什么要生气?”又向三老太太说:“三婶娘既然说是我们两家是亲叔侄,怎么我嫁过来时家里没有盐了,向三婶娘借了一匙盐却要我还了一碗?生婉儿那年三婶娘去马驿镇帮我带了块布还多加了十文钱?清儿五岁时不小心弄打了三房的一个鸡蛋却让我还两个……”
    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宁婉有许多都不知道,或者不记得了,现在听于氏一件件地说出来,时间原因都十分地清楚,竟不觉得笑了,娘受了许多委屈,固然不说,可心里却都记着呢,因此接着娘的话问:“那时候怎么不说是亲戚了呢?”

  第66章 笑话

三老太太早让于氏说得脸一阵红一阵白的,很想跳起来骂回去,可偏偏这些小事她一件也驳不了,村里有人也是知道的,现在恼羞成怒,抬手就要打于氏和宁婉,“目无尊长的东西!”
    “三婶娘!”宁梁是陪着于氏一起过来的,只是他再不好与婶娘对着吵的,因此一直没有吭声,现在再也忍不下了,“于氏怀着身子,你要是打她,我……”话没有说下去,却将手捏得“格格”响。
    三家村的人都知道宁梁这个人一向好脾气,甚至到了有些软弱的程度,这几个月做山货生意虽然有些不同了,但是见了人从来都是笑脸相迎的,大家还都是第一次见他发火。瞧着宁气得脸红脖子粗,手上的青筋都爆了起来,便都觉得不怪有老人们都说老实人发火更可怕呢!
    原来大家都是看热闹的心思,现在不禁却有人想退了。虽然嫉恨宁梁家挣了钱,也想看看笑话,但是事情弄到了这种地步,很多人也不想再搅进去了,毕竟就是再不满,也不想与宁梁家里翻脸,将来还要把山货卖给他家换钱呢!
    有几个平日与宁梁走得近的人就上前劝,“我们都是一村的人,又都是亲戚,有话好好说。”
    不想宁梁一点也没有借坡下驴的意思,反而转向周围的人挥着拳头说:“我宁梁从没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既然因为这山货生意大家都看我们家不顺眼,我家就从今天起不做了!大家再不要把山货送到我们家了!以后我家自己采自己卖!”
    他这一发威,许多人反倒又来哄,“宁二郎,别理她们,头发长见识短,见不得别人的好,生意还是要做的,我们都指望着你呢。”
    春玲和罗双儿早陪着于氏过来了,只是她们辈份小,又是人家的媳妇,本没有她们说话的余地,只是眼下也气了,不顾别的出来说:“宁二叔家是挣了些钱,可是你们知道钱有多难挣吗?宁二叔隔上一日两日的就去一次虎台县,一个往返就是六七个时辰;宁婉和宁二婶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