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农家幺妹-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没关系,请你们家的掌柜来,我跟他说。”
    伙计又觉得这么一点小事不值得请了掌柜,因此便犹豫起来。正这时从门外走进来一位少年,见他们正僵持着便走过来笑问:“可是有什么事情?”
    宁婉见少年眉目清秀,面带着些愁容,心里暗道:“果真都对得上。”便上前福了福笑道:“小王掌柜,我这两匹绸是别人送的,我们家里用不着,白放着又浪费了,因此就想退了,只要一半的价就行。”
    小王掌柜认真打量几眼这少女,鹅蛋脸,黑亮亮的杏眼,红润润的唇,身着花布小袄,青布长裙,就有如春天里刚抽出来的花骨朵一般挺拨清丽,不觉得迷惑了,便笑问:“不知姑娘是哪一家的?”
    “我是马驿镇三家村人,姓宁。”
    原来果真是自己不认得的人,小王掌柜便笑了,“你怎么知道我姓王呢?”
    “我听别人说瑞泓丰的小王掌柜做生意特别厚道,因此才敢过来,”宁婉说的并不全是假话,小王掌柜做生意果真有口皆碑,正与他的为人一样,颇令宁婉佩服,“现在我的要求也不过份,只要卖价的一半,还请小王掌柜帮忙。”
    “我们家果然没有这个先例,”小王掌柜想了想道:“但是你既然一定要退,那么我就为你破例一次吧。”说着便向那伙伴道:“收了宁姑娘的绸缎,再带她去帐房那里支银子。”

  第32章 丢脸

宁婉没想到小王掌柜对一个萍水相逢的人竟能如此宽厚,一时竟有些不好意思了。因为她过来退绸缎,也是无奈之举,也并非想占瑞泓丰的便宜,因此在心里为这两匹绸定的两成原价的底线,她猜瑞泓丰的进价大约就在这左右,先说一半是为了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现在小王掌柜一口答应了,她反倒主动说:“我只要原价三成就行了。”
    “不必了,”小王掌柜道:“只要这绸缎没有破损,就按原价的一半退钱。”又瞧着宁婉的眼睛笑道:“将来宁姑娘再买绸缎布匹,一定还到我们瑞泓丰来啊!”
    宁婉郑重地点了点头,“我眼下正遇到了难处,等将来家里情况好了,不论买什么布匹棉花、绸缎蚕丝都会到瑞泓丰。但是,小王掌柜也要给我最便宜的价格呀!”
    “那自然的。”小王掌柜答应着,原本随口一言,但此时倒有些信这小姑娘将来的家境一定会好转的,毕竟有这样气度的小女孩并不多,一看就知道极有见识。因他原本有事,见事情已经说定了,便向伙计示意了一下,又笑着向宁婉点了点头走进了瑞泓丰的铺子后面。
    有了少东家的吩咐,伙计便带着宁婉到了绸缎柜台,将那两匹绸缎全部打开,仔细查看一回,果真完好如初,又带着她去了帐房处支了银子,按价核好,一共四两五钱二分银子,用小戥子称了交给她。
    宁婉接了银子道谢出门,爹便拉住她问:“你怎么知道这绸缎是这铺子里卖的?还有那个小王掌柜,你怎么认得的?”
    借口也是有的,“那日我送卢家人出门时打听的。”宁婉也怕爹多问自己露出破绽,便笑着拉着他,“不想事情如此顺利,我们去银楼吧。”
    虎台县只有一家卖首饰的银楼,因此倒不必猜吴夫人是在哪一家打的首饰了,而且宁婉也知道不可能按原价卖回去,但金子这东西不同于绸缎,只要不计工价,单称重量,便可以换成银子了,应该很容易,而且损失也不会太多。
    因此她与爹走进了印双泰银楼,这里比方才的瑞泓丰还要气派,高高的大柜台,各式各样的饰品都光闪闪的。只这富贵气象,平日里并没有人闲逛,因此空荡荡的大堂里便更有一种压人的气迫。
    宁婉见爹退缩着不敢上前,便带头走了进去,拿出金钗和戒指问伙计,“我想把这首饰换成银子,不知你们这里怎么换?”
    那伙计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宁梁和宁婉几眼,便冷笑着问:“这金饰是哪里来的?”
    宁婉见他狗眼看人低,心里便生了几分不快,但是她亦不想生事,因此还是和气地道:“这是别人送我的,我想换成银子。”
    “送你?”那伙计便又笑,“凭白无故地,会有人送你金饰?这世上哪里有这样的好事?你告诉我,我也得几块金子去!”
    宁婉真恨不得一巴掌打到他的脸上,却还是忍着,也冷笑一声,“只听你说的这几句话,再不会有人送你东西!”这句话差不多是在骂人了,宁梁听了便害怕起来,走上前将宁婉的手拉住,小声说:“我们走吧。”
    宁婉哪里肯,“爹,我们为什么要走?”
    那伙计被宁婉的尖牙利语气得涨红了脸,现在听宁梁要走更是得意起来,“想走!已经来不及了!我现在就可以去告官,说你偷了金饰到我们店里卖!”
    这时候又过来一个伙计,拍拍刚刚那伙计的肩膀,“你要是真去告了官,这父女二人免不了被关在牢狱里,他们又是乡下人,家里不知道来送饭,几天就饿死了!”说着向宁氏父女道:“金子不是随便卖的,总有官府的人来查,但我瞧你们可怜,只悄悄带你们称了重量,给你五倍的银价,你们父女拿着便赶紧出城吧!”
    爹听了倒十分感谢他,躬身道:“多谢你了。”又向宁婉悄声说:“就卖他吧。”
    宁婉先前不明白那伙计为何恶语伤人,眼下心里一片雪亮,原来他们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就是想骗自己这个乡下姑娘。金价从来都是银价的十倍以上,哪里有五倍的价!银楼里不比别处,来往的人少,他们便打算哄了自己的金饰悄悄留下,或是卖或是融成金子,转手就翻了一倍。
    来虎台县之前,宁婉想到卖绸比卖金饰会难得多,因此只带了两匹绸,想着万一卖不掉也可以再带回家中,但不想十分轻松地便卖了出去。而原以为十分容易卖出去的金饰却遇到了难处。
    眼下她如何能被这两个坏蛋骗了,一把将爹拉住道:“他们是一伙的,要骗我们父女。”又向那两个伙伴高声道:“报官好啊,我正想去看看赵典史太太呢,如今正请她向典史大人说一声,牢狱里是不是还有两个空地方,正好关两个做仙人跳的呢?”便拿手在两个伙计身上指了一指。
    虽然现在赵典史的太太不认得自己,但是自己做了她好几年的儿媳妇,对赵家的事情再清楚不过,整个虎台县的牢狱、还有银粮、库房等等的事情都在赵家人手中,赵太太倒能做上一半的主。这两个伙计拿什么吓唬自己不好,偏用坐牢来说?宁婉反倒要吓他们一吓。
    说毕拉着爹就向外走,两个伙计跟了上来,死活拦住,“我们有眼不识泰山,看错了两位,还请两位转回来,我们称了重按牌价帮你们换成银子!”
    宁婉其实不愿意将事情闹大,但是她总要将两个伙计彻底压住,因此只在店前站住不动,口中大声地说:“你们银楼牌价倒底是多少?总要事先说个明白!”
    这一声响,便引了许多人来看,两个伙计便更急了,告饶道:“姑奶奶,姑奶奶,别在这里嚷,让人听见了,我们的牌价是一两金换十一两三钱银子,一点也不差的。”
    宁婉便也觉得差不多了,因此也不嚷了,拉着爹要重新进门,偏这时候有人在外面叫了一声,“宁婉?”
    再没想到是卢二少爷,宁婉见到他之后立即觉得脸上发烧,不好意思抬头。人家送的礼品哪里有卖了的道理?但是为了做生意并没有法子,只能做了这没面子的事,但是谁能想到竟正被卢二少爷看到呢。
    宁梁没见过卢二少爷,因此还不知道宁婉卖的正是他送的东西。因刚刚被那伙计吓了,现在还有些惊魂未定,又见卢二少爷穿着整齐,人也有气派,又主动地叫出了幺女的名字,便有心请他帮忙,赶紧道:“我们来卖金饰,没想到这两个伙计污赖金饰是我们偷的……”
    卢二少爷有什么不明白的,便向伙计道:“这金饰是我娘送他们的。”
    宁梁才明白过来此人正是卢二少爷,也臊得脸红了,喃喃道:“家里日子实在太难了,所以才想着拿过来卖掉,”又实实在在地说:“也没全卖,只两匹绸和四样金饰,其余的家里人用了。”
    事已至此,宁婉只得认了命,顾不得丢人,强作镇静地向卢二少爷点了点头,“亏了遇到了你,证明我们的清白。”又朝两个伙计喝道:“赶紧给我们称了重换银子吧,若是少了一毫,我都去告官的!”
    两个伙计赶紧答应着,请宁婉进店里,“一定不会的,一分一毫都不少。”
    这时卢二少爷却在一旁道:“不必称,这几样东西都有标价。”头向柜台里示意一下,果然柜台里还摆着一模一样的金饰。
    瘸子将军其实不过比宁婉大两三岁,但是他身材高大,此时看起来与成人差不多,而且他已经开始有了成名后的威慑力,只一开口便令人不敢小瞧。
    伙计便要解释,“公子,卖价是含工价的,再者金子重新回炉也有损耗……”
    卢二少爷听也不听,“你们还想骗人?”瞪起眼睛道:“如果不还钱,我……”他说了一半,便将手里的一把刀抬了起来。
    真不愧是瘸子将军,两句话没说完就拎起了刀。其实宁婉却明白,他不是以势压人,而是不愿意与人多话。而且,他根本不明白金饰的工价、损耗这些事,只想当然地以为两个伙计还在骗自己。
    这也是两个伙计自己做下的孽,说过谎的人,别人再难相信。
    宁婉也不想借着卢二少爷的势占银楼的便宜,因此便拦住卢二少爷道:“按重量称就好了。”
    两个伙计如获大赦,赶紧接了首饰去称,又请宁婉去看,宁婉方要过去,爹却抢在前面了,“我去吧,你们说话。”原来他因为将卢家送的东西卖了而不好意思面对卢二少爷,便过去看戥子。
    宁婉留在当地,也是尴尬,正想解释一句,卢二少爷却问:“你们家里是不是有什么难事了?”原来他是进了宁家屋子里的,自然看到空荡荡的屋子,简陋的用具,远比一直认为十分贫穷的自家差得多了。
    再见到宁婉将娘送的金饰拿出来卖,不但没有鄙薄,反生了相助之心。
    原来瘸子将军也会体谅别人的。宁婉一笑,果真不再别扭,大方地道:“我家里穷,肉都吃不起,娘有了身孕要买些好吃的补养,姐姐又要出嫁办嫁妆,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因此我想卖了这些东西做点小生意,把日子过起来。”
    卢二少爷点了点头,却从怀里摸出来一个荷包,“我这里还有些银子……”

  第33章 买驴

宁婉一向自诩是有骨气的人,她原本已经收到了吴夫人和卢二少爷的谢礼,现在哪里还能再要卢二少爷的钱,因此马上截断了卢二少爷的话,“不必,如果没有你送的东西,我也一样会做生意挣钱的,现在已经换了些银子更是足够用了。”
    卢二少爷自第一次见宁婉时便感觉到了她的倔强,因此也不坚持,将荷包收了起来,停了一停突然向宁婉说:“我母亲身子也不好,可是她不让我在家里陪她,一定要我去找我父亲当兵。”
    吴夫人本是原配夫人,但是周夫人也是明媒正娶的,因此她们生的儿子都是嫡子,吴夫人其实先前有一个儿子,是名符其实的嫡长子,可已经早亡了,因此现在周夫人生的长子才是嫡长子,将来会承袭卢指挥佥事的四品官职,而卢二少爷只能靠自己。
    爱儿子是天性,尤其吴夫人这样与儿子相依为命的人,她从心里一定是想儿子留在身边的,但正是因为爱儿子,她才要把儿子送到他父亲身边去。卢二少爷只有跟着父亲,才能立下军功,挣到前途。
    宁婉便点了点头,“你母亲是为了你好。”
    “我知道。”
    就算是知道也会难过,宁婉才知道原来冷面冷心的将军其实也有软弱的一面,当然是在他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将军之前,说起来他眼下也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呢!一时间,她心中充满了同情和理解,柔声劝道:“你若是一定留在家中,虽然能够陪着你母亲,但是她心里未必畅意。只有按你母亲的吩咐,去了军营,立正战功,谋得出身,她虽然不能由你陪伴着,但是心里才是真正高兴的。”
    卢二少爷点了点头,正是这样的道理,他越发感觉到母亲对他的殷殷期待,“我会在军中好好习武,立下军功,为母亲争一口气!”
    宁婉亦点头,“你一定成为最勇敢的将军!”
    上一次见面时,这个小姑娘也这样说的,似乎她十分肯定地知道。卢二少爷原本就不乏信心,现在更是满怀豪情,“我会的!”
    虽然卢二少爷前面的路会很艰难,但是唯有自那艰难中磨练出来,他才能成功。他若是与卢家的另外两位少爷一样,一个承袭父亲的军职,一个靠着父亲的荫封,永远也不能成为威镇一方的将军!宁婉赞许地点头,用手在店门外一划,“整个虎台县都需要你的保护!”
    卢二少爷将后背挺得更直了,他身上不只有母亲的期待,还有无数人的期待,一时之间,他果真觉得自己一定会成为力挽狂澜的大将军!
    这时金饰的银价已经兑好了,伙计捧了十六两八钱的银子送了过来,宁婉细看无误便收到了荷包里,与爹一同出了银楼。回头向卢二少爷道:“我们要去打听些做生意的事,再买点吃的,就先告辞了。”
    卢二少爷亦道:“我也还有事情。”
    宁婉先前看到他手中拎着一把刀,就猜测到应该是为了进军营而新买的,现在又嘱咐道:“军营里的日子不比家中,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十几年前皇上曾亲征北地,此后安平卫境内一直平静,但是卢二少爷去的是安平卫最北的多伦百户所,那里华夷混居,民风剽悍,却时常是有些小冲突的。每年军中民间都有死伤,当然这在安平卫,甚至朝廷看都不算什么,已经是和平状态下最好的时候了,但是身处那里的人却真实地面临着战争的威胁。
    卢指挥佥事另外两个儿子都在安平卫军中任职,而且小小的年纪都成了军官,可他们将来都是碌碌无为之辈,只有在最北之地从小兵成长起来的卢二少爷才成为大名鼎鼎的将军。也不知道卢指挥佥事看到自己最不重视的儿子成名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尤其是对比那两个不成材的儿子?
    “不必担心!”卢二少爷简捷而坚定地道,然后拱了拱手“再会!”
    宁梁也拱手,宁婉福了一福,一同道:“再会了。”
    看着卢二少爷走了,宁梁郝然道:“真不巧,卖金饰被卢二少爷遇到,卢家一定会笑话我们的。”
    宁婉摇头笑道:“卢二少爷是个英雄,他不会在意这么点小事的。”拉着爹的手,“我们赶紧去打听山货生意的事吧。”
    尽管宁婉记得先前赵家在哪家铺子买山货,但是她毕竟当时只是买山货的主雇,并不清楚山货买卖的路子,因此到了山货铺子里一打听,却只卖货不收货。宁家父子只得沿着虎台镇的街道一家家地问,哪里收山货,收些什么,多少钱收。一直问了两个多时辰,才了解到一点眉目。
    原来专门收山货的小铺子,多不在街道的铺面里,而在略偏僻的民宅中,收了山货再整理好送到街面上的山货铺子里,至于收货的种类,真是五花八门,有三家村常见的东西,也有一些三家村没有的,至于价格更是有许多的说法。
    另外还有几处酒楼也收一些,不过他们与铺子里又不同了,特别看中新鲜的山货,但是价格却能高点。
    宁婉将这些都记得牢牢的,又去了杂货铺子买了一杆称,两把锁,还进书铺子里买了笔墨纸砚,她虽然都挑一般的货色的买,但亦用了不少钱。爹见她买一样就问一次,“买这些做什么呀?”
    “收山货时总要按重量称的,没有称怎么能行?”三家村里没有称,大家的粮食用木斗,再估算着粮食晒干的程度换成重量,但是收山货时就不能如此了,总要有一个准数。
    “锁更有用了,这么多银子总要锁上的吧”
    “还有,做生意不记帐怎么能行?”
    爹虽然都点了头,但又问:“我们都不识字,怎么记帐?”
    宁婉也无法说出自己已经会写字了,但是她早已经想好,“记帐也不必一定写字,只要画上标记就行了。”她原来在梦里就曾见过用画画的法子记的帐,其实也一样能看得懂,而且她还听说字其实最早就是从画图里面来的呢。
    接着两人又买了十斤肉、两条鱼、二十斤白面、一大包阿胶红枣。在虎台县,除了阿胶红枣比马驿镇便宜外,其余的东西又都要贵上一两成,只是他们时间不够,不能再绕回马驿镇了,便一总买了。
    最后宁婉拉着爹去了北门卖牲畜的集上,他们这一天在县城里几乎走了个遍,哪里卖什么的都知道了,左挑右选,看中了一头小毛驴。先前买东西爹也一直在后面说贵,但总归不反对,现在见宁婉一下子拿出八两五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