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娇珠记-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一系列算计中,冯姨娘做得不多,她不过是在恰当地时候“被逼无奈”地奉献了自己。
  她知道自己不聪明,所以在事发后瞒住了所有人独独没有瞒住当事人沈则言。
  沈则言对她是后悔和愧疚的,自然在平日里有所照顾,这一切很快被郑氏洞悉,再一细查,自然一切被揭开。
  冯姨娘唯独没有想到,郑氏在那些日子里也这般好运的有了身子。
  “其实说瞒住了所有人,不如说其他人见不得郑氏胜利,想给她沉重一击,有志一同地搬着遮掩。但事情被揭开,就又一起抽走遮掩的事物。”荣珍郡主如此,老夫人如此,大房那边同样也是如此。
  郑氏和沈则言崩了。
  同样意识到继续留在沈家会有危险。
  郑氏动作很快,趁所有人对她不设防收集了她们的罪证,那是非常惨烈的状况,郑氏以一敌十以一敌百都不为过。
  只是那一次,谁也不是胜利者。
  就是郑氏也不得不在别人的帮助下退走京都,而沈嘉和被迫留了下来。
  但冯姨娘觉得自己得到她想要的一切了。
  沈家的生活,沈则言的愧疚和独占他的十年以及一个骨肉。要说遗憾的是这些年不曾在生下一儿半女。
  沈若画不曾想到当年的沈家是这么一个情况以及自己的出身会这般不光彩。
  只是她很快问道:“是谁帮的郑氏?”
  沈家人断然不可能。
  “是爹爹吗?”
  冯姨娘一愣,摇头:“若是他当时有这个能力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就不会面临十年的分离。”
  作为当时定远侯府的三子,老夫人的幺儿,沈则言过着风花雪月的梦幻生活。
  他的手中并无权柄。
  当时围堵他郑氏的可不只是沈家。
  郑氏却顺利出逃。
  小小的郑家更不可能。
  也是出于这个忌惮,十年来郑家和郑氏安稳的生活在塘栖镇。
  沈若画沉默不语,真相超出她的认知,或许冯姨娘知道的所谓真相也不过是当年事件中的某一面。只是有一点,爹爹似乎没有她以为的对沈妙珠无动于衷。
  这让沈若画焦躁不安,难以忍受。
  她什么都没有。
  只有爹爹的疼爱,难道也要被人抢走?
  这是绝不会容许的!
  沈嘉和去的地方是五城兵马司,就任南城兵马司的副指挥使。
  沈则雍知道后松了一口气之余还是微微有些皱眉。
  “不过是个副指挥使,瞧把人得意的。”沈嘉坤忍不住说道:“别说无城,单单南城就有一个指挥使,四个副指挥使,难不成他沈嘉和真去巡街?”
  不是没有世家子弟前去,但大多数不过是去镀金,可沈家眼下需要的是真金。
  沈则雍同样不解。只是他更想知道是谁帮了沈嘉和。
  “陈阁老怎么说?”离上一次的事情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
  “这”沈嘉坤恼道:“陈阁老事务繁多,总得等他忙完。倒是这一次在且适园,儿子也不是全无收获,或许也得一条门路。”
  64。第64章 
  沈嘉坤说得就是在且适园认识的宋正。
  沈则雍不知道宋正,可他知道宋阁老,他是两朝元老,在皇位交替中不但平安度过,还扶了儿子一把。即便现在只是刑部侍郎,可现任尚书已到乞休的年纪,不过再两三年,这上去的人选已经是板凳上钉钉的事情了。
  而宋正既然是宋阁老的孙子,刑部侍郎之子,未来的仕途也基本上是定好了的。
  沈则雍有些惊喜于长子认识宋正。
  “可见今日之行,也不是全无收获的。”
  沈嘉坤眼角眉梢都是喜庆:“也不能什么好事都被三房得了去,三弟也算是有点用处。”他再自大也知道,若非宝华公主对沈嘉和另眼相看,沈家上下断然是没有机会去且适园的。
  那宋正算是沈嘉坤的意外之喜了。
  “本来我也打算在宴上提起。”沈嘉坤语语气中带了一丝懊恼,他当时也被震惊了,浑然就忘记了这件事情,倒是被沈嘉和专美于前了。
  他实在是不甘。
  沈则雍摇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且让他得意一回,年轻气盛,总是有的。”迟了就是迟了,只是现在嚷嚷出去反而让沈嘉和有所防备。
  “那宋正既然有心交好,你也不可端着身份,需要适时放下身段。”若非没有其他选择,沈则雍不以为长子适合接班,他太过心高气傲。只是既然没有选择,他这个做父亲的只能时不时在旁边敲打。
  今上几次未同意请封世子的奏折,然沈嘉坤早就视定远侯府为囊中之物,言语中自然带出世子的傲气。
  眼下听了父亲的话,不由讪讪一笑:“父亲放心。”又道:“之前约了后日见面,只是这出门在外,怕是手头上不方便。”
  沈嘉坤的眉头立时皱起。
  因着定远侯府早在他夫妻二人手中,平日用度上,自然不会委屈了长子,更甚至只怕妻子那边贴补不少。
  再大的家业若是落在败家子手里也撑不了几年,何况沈家早不是十年前的沈家,这些年产业缩水,也就比当初分给郑氏多了大半。可问题是,当年就是隐藏了许多后才有那析产别居的契纸。
  沈则雍拉开抽屉,数出五张银票递了过去。
  “这次可是正事。”
  沈嘉坤笑道:“儿子难道分不清好歹不成?父亲放心。”
  沈则雍挥了挥手。
  从父亲那出来的沈嘉坤,一转身就去了胡氏那里。
  等沈则雍回到正院的时候,就看到胡氏欣喜的样子。
  “何事这般高兴?”
  胡氏闻言正要开口,想到儿子特意嘱咐的话,便上前去替丈夫更衣,再开口的时候已经换了话题。
  “是英姐儿的事情,有眉目了。”
  沈若英是长女,从小聪慧,不只是沈则雍,老定远侯爷曾经对她抱以厚望,可以说在沈家未落寞前,沈若英是被重点培养的嫡长女,嫁作王妃也是可以的。
  沈则雍对长女尚有关心,自然也知道她的心结
  作为父亲和定远侯,他同样也是非常关心那件事情,唯有为龚家绵延下长孙,女儿才算是彻底在龚家站稳。
  许家有许贵妃,龚家也有龚妃。
  这些年为了子嗣的事情,妻女没少钻研。
  阳道走遍了,接下来的自然不是什么好宣扬的。
  沈则雍遂点了点头:“女儿的事情,你要多以留意。”
  胡氏笑着应了。
  “李氏这些年一直不见动静,是不是也……”事关儿媳妇的事情,胡氏说得也有些羞耻,只是贞娘好归好,可沈嘉坛都成婚了,沈嘉和必然也不会耽搁太久。长子嫡孙,必须出在大房。
  “再等等。”沈则雍含糊道:“总归要等英姐儿生下来再看看,毕竟不是什么好……”
  胡氏急了:“可是那画姐儿不是挺好的嘛。”
  “不差一时半会,就是怀上了,能不能揣稳了还另说。事关沈家子嗣,自然是谨慎更谨慎。”
  “也罢,毕竟她还未应允。”胡氏点头。
  丫鬟端了铜盆水进来。
  沈则雍洗了手,拿着帕子擦拭:“嘉春那边,你是不是安排了人。”
  胡氏眉眼一变,讽道:“怎么?老爷是不允了?”
  “你说到哪里去了?”沈则雍拧眉。
  胡氏窥了丈夫一眼,似乎不是为了这个原因,这才缓了脸色,略带讨好地说道:“也不能怪我,你知道她是我的心结。我让她的儿子活着,已经是看在那是老爷您的子嗣上了。若非如此,他岂能平安到现在?”
  至于养废一个人?
  那实在是太容易了。
  沈则雍的表情有一瞬间的失神。
  “难不成老爷还真的对那个贱人念念不忘了?”胡氏捕抓到,心里顿时翻起骇浪,忍不住刺了一句。
  “那都是往事了。”沈则雍面色有些不自然,又恼又怒,看着胡氏哼声离开。
  胡氏气恼不已。
  桌上的小匣子直接被她甩飞到地上,里面的银票落了出来。
  兰草听到动静跑了进来,看到那一摞有上万两肃穆的银票是眼也不眨地收拾好连同匣子放回桌上。
  胡氏看了她一眼:“你把这个给大少爷送去。”
  兰草没问原因应了是。
  沈嘉坤不在院内,李氏问了缘由。
  兰草笑笑搪塞过去。
  李氏看着兰草离去的背影,表情晦暗不明。
  兰草去了外院,很快返回。
  她看着胡氏犹豫了一会儿说道:“奴婢去问过了,侯爷是去了书房,几个伺候的都是小厮。”
  胡氏点了点头。
  这些年,沈则雍再没有在女色上犯了糊涂。
  这本是好事,偏偏胡氏虽再三劝慰自己,还是忍不住去想这里面是否因为有那个女人的原因。
  因为她的死,再没有人入丈夫的眼里。
  胡氏看着兰草突然说道:“匣子送过去了?”
  “大少不在院内,奴婢不敢交给大少奶奶,去了外院才找到大少爷。”兰草低声说道。
  “李氏?”胡氏摇头叹气,这个儿媳妇在且适园的表现多少有些让她失望,只是人选当初是她选的,她总得在大面上帮着撑面子。
  “兰草,你多大了?”
  兰草猛地脸一红。
  胡氏笑道:“害羞了呢。”
  兰草犹豫着抬起头,看了胡氏一眼,方才小声说道:“奴婢十八了。”
  胡氏恍然:“竟是被我耽误了?”难怪看兰草恍若成熟的果子,自然是那些青涩小姑娘比不上的。
  兰草不敢抬眼,却也感受到面前的人在审视她的身段,特别在下身停顿了许久。即便同是女子,也让她又羞又急。
  胡氏开口了。
  “嘉春那边可有传消息过来?”
  兰草一怔。
  前后话题变换太快,她一时反应不过来。
  胡氏皱眉,底下的人有点心思并不妨碍,可若是耽误了事就实在令人不喜。
  胡氏的表情太过明显。
  兰草心惊,忙道:“这次三老爷是府里人谁也没带,嘉春少爷那边虽跟了伺候的人过去,可在半道也被甩开了。”
  也是事后才知道沈则言的去向。
  只是再派人去,也不是那么快就传了消息过来。
  胡氏有些不悦。
  兰草忙低下了头。
  “这老三……到底想做什么。”胡氏实在是难以理解沈则言的举动。
  后悔了?
  那会不会太晚了?
  胡氏想到郑氏的性格,顿时冷笑了起来。
  ……
  沈嘉春战战兢兢地探着手去勾那藏在树冠里的鸟窝,几次挨着边了又差一点没有够着,身子渐渐开始打晃,他的冷汗跟黄豆一般滚落下来。
  “赶紧的,没拿到,谁也不用睡觉了。”底下传来一道声音,让沈嘉春身子一抖几乎要掉下去。
  沈则言赶紧往旁边一站。
  沈嘉春哎呦一声,摔落在地上。
  沈则言看着他直叹气。
  沈嘉春顾不上身体疼,从地上爬起来,小声说道:“三叔,侄子扶您上去吧。”他再不喜欢沈家的人,也做不到当着沈家祠堂里列祖列宗的命踩在三叔的身上去树上够鸟蛋。
  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他真怕一个响雷劈下来。
  沈则言看着他不说话。
  沈嘉春的双腿又开始打颤了。
  要不是眼前这人从沈家出来一直与他一道,两个人几乎没有分开的时间,他绝对会以为是换了个人。
  在祠堂的三叔和在沈家的并不像一个人。
  沈则言无视侄儿的胆怯样,抬头看了看树冠,眼里闪过一丝痛楚,转过身去了祠堂里面,那里铺设了好几个蒲团。
  他熟练地走到其中一个上,盘腿坐下,白玉般的脸庞微微抬起,注视着房顶,一动也不动的。
  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沈嘉春屏住呼吸,蹑手蹑脚地进入祠堂,径直走到那个人的后面坐下。
  祠堂之行,目的明确,但并不容易。
  沈嘉春看着前面人的背影,微微有些失神。
  三叔到底在做什么?
  65。第65章 
  过了腊八就是年。
  沈嘉坛的婚事也不只是二房在忙碌。
  前些日子,老夫人染了风寒,免去了请安。只是作为儿媳妇,郑氏少不得要去侍疾,胡氏作为侯夫人事务繁多,还得帮着卓氏准备沈嘉坛娶妻之事,这样一来,郑氏少不得得“识大体”地包揽了给老夫人侍疾的任务。
  沈妙珠能做的,只是在郑氏不在的时候打理好普骊居。
  特别是冯姨娘那边。
  珍珠已经不只一次发现,冯姨娘同大房那边的人有接触。
  除此之外随着年关来临,整个西园以及三房的产业还有郑氏手头上的那些事情全部都堆积在一起。
  不过两三日,郑氏脸上的光彩就黯淡不少。
  沈妙珠看着郑氏眼下的青黑,在送走她后,叫人取来这些账册。
  金妈妈脸上带笑:“夫人早就有过吩咐,若是姑娘的话,可以全权处置。”
  沈妙珠鼻子有些发酸。
  会有这番话,定是金妈妈或是其他人早在郑氏面前提起过。只是或许出于怜爱女儿之心,郑氏并未说出。
  只是作为母亲,郑氏仍是做了两手准备。
  倘若沈妙珠主动提起,她自然是给予最大的方便。若是没有,也不过是她当母亲的再辛苦一些。
  这样关心她的母亲怎么会放弃兄长呢?
  沈妙珠想不通。
  翡翠带着人送了账册过来。
  看着桌子上堆成山的账簿,沈妙珠有些发晕。
  “那些是西园的?”沈妙珠开口。
  “就这些。”翡翠指着那最小摞的,又指了指旁边高一些的账簿:“这是属于三房产业上的账簿。”
  至于另外高高的一堆,就是属于郑氏私有的。
  大部分是当年沈家分出来的产业,剩下的就是她名下的嫁妆。
  沈妙珠翻了翻,这些账簿真母亲一个人处理,等除夕那天都不见得能处理完。特别是西园这边的,存在各种纰漏和问题,又不能不去管。
  可见郑氏这些日子,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老夫人是真的不喜欢郑氏,过去十年,这些不喜只会放大。郑氏说是在梅若斋侍寝,不如说是被各种磋磨使唤。
  郑氏倒完痰盂回来,被崔妈妈拦在门外。
  “天儿不早了,三夫人先回去吧,明天可得早一点过来。”见郑氏看来,崔妈妈笑道:“奴婢伺候地不好,还是三夫人知道老夫人的心思。”
  郑氏无言地看着她。
  崔妈妈有些心虚,但想到门内的人,不禁挺直了腰背。
  这做婆婆的给儿媳妇立规矩,可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三夫人总不能不孝吧。
  还是老夫人说得对,哪怕三夫人自个儿不在乎,但总得估计三少爷和四姑娘。这风水轮流转,老夫人以前为着三老爷忍受三夫人。
  这一会儿,也轮到三夫人身上了。
  郑氏不得不承认,她的确知道老夫人的心思。
  回到普骊居,金妈妈带着珍珠、翡翠忙前忙后的。
  郑氏笑道:“这洗脚的事情自然有其他下人,你怎么自个儿上手了。”
  金妈妈小心翼翼地避开有水泡的地方,没有抬头,嘴里说道:“奴婢也是下人,难不成还干不来这个活?”
  “你心细我是知道,只是已经不是十多年前了。”郑氏笑道。
  “您还是奴婢的夫人,怎么就不一样了。”金妈妈并不认同,她用干帕子擦拭干净,又拿了软鞋拖过来。
  双脚踩上去,郑氏舒服地眯了眼睛:“别说珠珠儿的想法真不错,用的是兔绒毛,也不费钱也不浪费料子,但这双脚就舒服了。”也就是不太雅观,自然不能穿了去外头。
  珍珠端了洗脚水出去。
  金妈妈笑道:“姑娘的心思更好,她这是心疼夫人呢。”
  郑氏笑得开心。
  “可不是关心夫人,一早就让流年送了四物汤过来,走的时候特意叮嘱过奴婢让夫人回来的时候趁热喝呢。”说话的是从外面进来的翡翠。
  郑氏闻言看向金妈妈。
  金妈妈说道:“账簿姑娘也拿走了,只是有一些说要送去给表少爷。”说到这,不由得看了郑氏一眼。
  郑氏面色不变,接过翡翠递来的瓷盅,举着银勺吃了一口:“她是西园的主子,是我郑氏的女儿,自然做的了主。”
  金妈妈笑道:“奴婢也是这么说的。”表少爷自然是外人,可相对于这沈家里其他的人来说更值得相信一些。
  送给郑程锦的大多是沈家析产出来分给郑氏的。
  对数据,沈妙珠并不那么敏感。
  当时郑程锦不同,他是天生的商人,只不过是个爱读书的商人。郑氏手里有多少产业,郑家的人是知道的,但只是个大概数据。
  等郑程锦手里拿到账簿,才不得不承认一件事实。
  比起父亲和二叔,姑母她才是真正的商业天才。短短十年,这些产业已经又扩大了四分之一,即便不是全部都有盈利,但也是无亏损。
  这并不容易。
  沈家给郑氏的许多都是要贴钱去补的产业,换了别人基本上只能选择变卖产业了事,只是当年郑氏和沈家是有约定的,这些产业是给沈嘉和和沈妙珠的,并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